天氣與氣象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10

天氣與氣象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1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本Newton Press
圖書標籤:
  • 天氣
  • 氣象
  • 科學
  • 科普
  • 伽利略
  • 圖鑒
  • 自然科學
  • 兒童
  • 青少年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伽利略科學大圖鑑係列第10冊★
★學習天氣形成機製、世界氣象機製、如何判讀天氣圖★
★一起重視異常氣候與災害問題★
★中央氣象局局長 鄭明典推薦★
 
  明天會是晴天還是雨天呢?
  
  天氣是我們每天都必須關注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明天是否該帶傘,戶外活動是否照常舉行,又或農漁業是否該預防旱災或寒害。然而,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天氣現象呢?
 
  《天氣與氣象大圖鑑》以難得的精緻圖解,解答這些天氣、氣象的機製與成因,還可以學習判讀天氣圖,瞭解目前的天氣狀況,兼具實用與珍藏價值。
 
  另外,在世界各地形成的多變氣候,其中還會因為地形、緯度、海洋等多重因素產生獨特的現象,例如倫敦緯度比北海道高,倫敦卻溫暖許多;秘魯明明靠海,卻有一整片沙漠;北美洲因為少有高山阻擋而齣現龍捲風等等。
 
  最後帶讀者認識異常氣象與災害問題,除瞭長年來不斷在呼籲的全球暖化問題,還有帶來重大災害的超級颱風、海嘯、地震等等。傢長或教育工作者可再藉此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該如何因應,延伸討論的空間。無論是結閤課綱需求,還是建立小朋友對地球科學的求知慾,都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精美圖鑑。
 
  日文版審定
 
  荒木健太郎
 
  雲研究者,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研究官,博士(學術)。生於1984年,畢業於氣象廳氣象大學校。專攻雲科學、氣象學。為瞭預防、降低災害,緻力於研究會帶來氣象災害的雲組成、雲之物理學的研究。為動畫電影《天氣之子》氣象顧問(新海誠導演)。著作有《超厲害的天氣圖鑑:解開天空的一切奧祕!》、《愛上雲的技術》、《全世界最棒的雲教室》、《雲裡發生瞭什麼事?》等等。
 
  Twitter:@arakencloud
  Facebook:@kentaro.araki.meteor
 
係列特色
 
  1. 日本牛頓齣版社獨傢授權。
  2. 主題明確,解釋清晰。
  3. 以關鍵字整閤知識,含括範圍廣,拓展學習視野。
 
專傢推薦
 
  中央氣象局局長 鄭明典推薦
 
  「天氣現象的多變,就是需要用圖片配閤來說明纔足以達意!
  《天氣與氣象大圖鑑》含括內容相當廣泛,可以直接由圖文來認識現象,也能當成工具書來查詢陌生大氣現象與名稱,這在網路世界,應該會很受用!」
宇宙的奧秘:從星辰到原子(伽利略科學大圖鑒係列·第11冊) 探索宏觀與微觀的邊界,構建我們對物質世界與宇宙的完整認知。 本冊導覽:超越可見的尺度 在《天氣與氣象大圖鑑》帶領我們理解瞭地球大氣這一動態係統的復雜性之後,本冊《宇宙的奧秘:從星辰到原子》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維度——從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到構成我們身邊一切物質的微觀粒子。這是一次跨越時間和尺度的深度旅行,旨在揭示隱藏在日常現象背後更深層次的物理定律與結構。 本書聚焦於現代物理學與天體物理學的兩大支柱,輔以大量的、精細的插圖、模型圖和實時觀測數據可視化,力求將最前沿的科學發現以直觀且嚴謹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第一篇章:宏偉的宇宙結構與起源 (約 500 字) 本篇將讀者帶離地球,深入探索宇宙的浩瀚結構,迴答“我們從哪裏來,將往哪裏去”的終極問題。 第一章:宇宙的黎明——大爆炸模型及其證據 時空的原點: 詳述宇宙膨脹的哈勃定律及其觀測基礎。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 深入解析CMB的形成機製、溫度波動圖譜(如普朗剋衛星數據),以及它如何成為大爆炸理論無可辯駁的證據。 早期宇宙的粒子湯: 描述誇剋時代、強子時代及輕子時代的物質相變,探討核閤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的預測與實際豐度如何吻閤。 第二章:恒星的生命周期與元素工廠 星係的形成與演化: 從初始的密度擾動到星係團、超星係團的宇宙網結構,分析暗物質在結構形成中的主導作用。 恒星的誕生與死亡: 詳細描繪分子雲的坍縮過程,不同質量恒星的內部核反應堆(質子-質子鏈、CNO循環),以及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 超新星的爆發與元素播撒: 重點解析II型和Ia型超新星的機製,解釋比鐵重的元素(如金、鈾)是如何在這些劇烈事件中被鍛造並散布到星際介質中的。 第三章:極端天體物理現象 黑洞的幾何學: 深入探討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近似解,如史瓦西半徑、史瓦西幾何,以及事件視界外的光綫彎麯效應。引入剋爾黑洞的角動量效應。 引力波的探測與意義: 介紹LIGO/Virgo的乾涉儀原理,分析雙中子星並閤、雙黑洞並閤事件所揭示的極端物理環境信息。 暗物質與暗能量的追尋: 梳理目前主流的暗物質候選者(如WIMPs、軸子)的實驗搜索方法,並闡述暗能量對宇宙加速膨脹的驅動機製。 --- 第二篇章:物質的本質——從原子到基本粒子 (約 600 字) 如果說第一篇章是關於“大”,那麼第二篇章則專注於“小”。我們將尺度的刻度尺撥迴到普朗剋尺度附近,探索構成物質的基本磚塊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層規律。 第四章:原子結構的精細化模型 量子化的起源: 迴顧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理解普朗剋常數和光子的概念。 波爾模型到薛定諤方程: 闡釋電子軌道的量子化與概率雲圖(原子軌道形狀),區分主量子數、角量子數和磁量子數對原子能級的影響。 周期錶的化學意義: 從電子排布的角度,深入解釋元素化學性質的規律性變化,包括電負性、離子化能和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趨勢。 第五章:原子核的結構與能量 核力的本質: 探討核子的組成(誇剋模型),介紹強核力與色荷的概念。 核穩定性和結閤能: 分析半衰期、衰變鏈(阿爾法、貝塔、伽馬衰變)的物理機製,解釋“鐵”為何是核反應中最穩定的元素。 核能的利用與挑戰: 詳細對比核裂變(鏈式反應的控製、反應堆原理)和核聚變(托卡馬剋裝置、慣性約束聚變)的技術現狀與物理難點。 第六章: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基本粒子傢族: 係統介紹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分類——六種誇剋(上、下、奇、魅、底、頂)與六種輕子(電子、μ子、τ子及其三類中微子)。 力的傳遞者: 詳細描述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強力、電磁力、弱力、引力)的規範玻色子(膠子、光子、W/Z玻色子)及其作用範圍。 希格斯機製的發現: 介紹標準模型中質量的來源,迴顧LHC(大型強子對撞機)對希格斯玻色子的探測過程及其對模型自洽性的意義。 --- 第三篇章:連接宏觀與微觀的橋梁 (約 400 字) 本篇將視角收迴,探討在不同尺度下,物理定律是如何統一的,以及我們對“實在”的理解正麵臨哪些挑戰。 第七章:統計力學與熱力學 從微觀到宏觀的橋梁: 解釋玻爾茲曼分布,闡述微觀粒子的隨機運動如何導緻宏觀的熱力學現象(溫度、壓力)。 熵與時間之箭: 深入探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學基礎,理解熵增原理為何定義瞭宇宙中事件的不可逆性。 相變動力學: 以水的相變(固-液-氣)為例,結閤臨界點和範德華方程,展示統計物理如何預測物質狀態的突變。 第八章:前沿探索與未解之謎 量子引力學: 探討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衝突點(如奇點問題),介紹弦理論和圈量子引力等嘗試統一物理學的方嚮。 宇宙學的未解挑戰: 再次審視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以及宇宙暴脹理論留下的待驗證猜想。 信息與宇宙: 探討黑洞信息悖論,以及物理學中信息概念的重新定義。 視覺呈現與學習工具 本圖鑒配備瞭數百幅高清、定製繪製的插圖和示意圖: 宇宙尺度圖譜: 繪製瞭從普朗剋長度到可觀測宇宙尺度的指數級對比圖。 粒子族譜圖: 精確標注瞭所有費米子和玻色子的質量、電荷和自鏇。 數據可視化: 包含瞭來自斯隆數字巡天、哈勃/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的關鍵圖像與譜綫分析圖。 《宇宙的奧秘:從星辰到原子》 旨在為渴求知識的讀者提供一張清晰、全麵的現代物理學路綫圖,激發對探索自然界終極規律的無限熱情。它不僅是知識的集閤,更是一扇通往科學前沿的窗口。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零、照片集錦
雲的名字 ① 006
雲的名字 ② 008
雨的名字 010
風的名字 012
雷的名字 014
虹的名字 016
極光的名字 018
朝輝 020
 
一、天氣的成因
地球的能量平衡 024
大氣的結構 026
對流層 028
大氣環流 030
科氏力 032
信風、西風、極地東風 034
柯本氣候分類 036
低氣壓、高氣壓 038
虹霓 040
瑞利散射 042
米氏散射 044
雷 ① 046
雷 ② 048
極光和紅色妖精 050
COLUMN 木星的極光 052
 
二、雲和雨的機製
雲的形成 056
雨 058
冷雨和暖雨 060
雲的種類 062
積雨雲的生命期 064
積雨雲的發展 066
颱風 068
雪晶 ① 070
雪晶 ② 072
雪晶 ③ 074
COLUMN 海市蜃樓 076
 
三、海洋與氣象
海水 080
來自海洋的熱能 082
洋流 084
艾剋曼輸送 086
海水溫度 088
海風 090
熱帶氣鏇 092
COLUMN 波浪 094
 
四、世界氣象的機製
五花八門的氣候 098
雨季和乾季 100
季風 102
地中海的氣候 104
緯度和洋流 106
溫帶氣鏇 108
海岸沙漠 110
海岸湧升流 112
北美洲的龍捲風 114
赤道湧升流 116
下坡風 118
高氣壓和四季 120
西伯利亞高壓 122
焚風現象 124
移動性高壓 126
鄂霍次剋海高壓 128
太平洋高壓 130
颱風路徑 132
COLUMN 地軸的傾斜和日照 134
 
五、異常氣象與災害
異常氣象 138
大氣現象和規模 140
龍捲風 142
暴雨 144
超級颱風 146
聖嬰現象 148
異常氣象的原因 150
全球暖化 ① 152
全球暖化 ② 154
全球暖化 ③ 156
阻塞現象 158
阻塞現象和寒潮 160
火山灰 162
地震和海嘯 164
COLUMN 黃砂 166
 
六、天氣預報
如何製作天氣預報 170
觀測儀器 172
觀測資料 174
電腦模擬 176
預測準確度 178
方程式和要素 180
天氣預報的流程 182
長期預報 184
天氣圖 ① 186
天氣圖 ② 188
天氣圖 ③ 190
高空圖 ① 192
高空圖 ② 194
天氣預報的歷史 196
COLUMN 成為氣象預報員 198
 
基本用語解說 200
索引 202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612994
  • 叢書係列:伽利略科學大圖鑑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9 x 24.2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天氣與氣象大圖鑑》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我從小就對天氣這玩意兒特別著迷,看著雲變幻莫測,聽著預報員說東說西,總覺得裡麵藏著好多秘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直觀,那種把複雜的科學原理用大傢都能懂的方式呈現齣來的功力,真的讓人佩服。像是提到颱風的形成,它不隻是丟幾個學術名詞給你,而是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和清晰的圖解,讓你好像親眼看到空氣和水氣是如何在這個巨大的自然機器裡頭互相作用、纍積能量的。特別是關於閃電和雷擊的部分,以前總覺得那很神秘又有點可怕,但透過書裡詳細的結構分析,纔知道原來那是能量釋放的必然結果,安全知識也講得非常透徹。我記得翻到介紹不同種類雲彩的那一頁,那些圖拍得真是太美瞭,從捲雲、積雲到層雲,配上它們各自齣現時可能預示的天氣變化,簡直就像是上瞭一堂戶外自然課。而且,書裡還不隻是講「是什麼」,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這對我這種喜歡刨根究底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挖到寶瞭。對於颱灣這種四麵環海、氣候多變的環境,瞭解這些自然現象的底層邏輯,真的能讓我們在生活和防災上更有準備。總之,這本圖鑑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圖鑑」的預期,它更像是一本結閤瞭科普、藝術與生活智慧的傑作,值得每個對自然界好奇的人收藏。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圖書這麼多,要找到一本真正能抓住孩子目光,又不會讓傢長覺得內容空泛的書,簡直是挑戰。但這本《天氣與氣象大圖鑑》在視覺設計上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範本。它用色大膽卻不失科學的嚴謹性,那些圖錶設計得既漂亮又充滿資訊量。我尤其喜歡它對「極端天氣」的呈現方式,那些模擬齣來的龍捲風掃過田野的畫麵,配上旁邊的數據分析,那種震撼力是純文字描述完全無法比擬的。我兒子(小學中年級)之前對氣象衛星的運作很好奇,但過去的書都講得太抽象,他看兩眼就跑掉瞭。結果這本,他居然可以盯著衛星的軌道圖和雲層覆蓋圖看瞭快一個小時,還會問我為什麼衛星上的鏡頭看起來是彎的。這證明瞭好的視覺語言,纔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而且,這本書的紙質和印刷品質都非常好,拿在手上有份量感,翻閱時的觸感很舒服,這對於經常需要翻找資料的圖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傢裡有正在對自然科學產生興趣的小朋友,這本幾乎是必備的「啟濛讀物」,它的價值遠遠超過單純的知識傳授,更是一種對美的感知和對科學的熱愛啟發。

评分

我個人對於工具書的要求,除瞭內容準確性之外,就是索引和資料檢索的便利性。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查閱的不是從頭讀到尾的故事情節,而是某個特定現象的定義、公式或者歷史數據。這本《天氣與氣象大圖鑑》在這方麵的錶現簡直是業界標竿。它的詞彙錶(Glossary)做得超級詳盡,幾乎涵蓋瞭所有你能想到的氣象術語,而且解釋簡潔明瞭,配上對應的頁碼,讓你查起來一目瞭然。更棒的是,它的全書索引做得非常細緻,不僅有專有名詞,連重要的圖錶、歷史事件(例如某年的重大颶風紀錄)都能被索引到。這對於需要寫報告、做研究輔助參考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效率提升的好幫手。我曾試圖用其他圖鑑來找某個特定高空噴射氣流的結構圖,結果翻得頭昏眼花。但使用這本書,我隻需要幾秒鐘就能精確定位。這種對「實用性」的極緻追求,讓我對這套大圖鑑係列的好感度直線上升。它體現瞭一種專業的態度:知道知識不僅要被創造,更要能被方便、快速地取用。這本書的設計者顯然深知,一本好的圖鑑,其價值往往體現在「檢索」的順暢度上。

评分

不得不說,這套「伽利略科學大圖鑑」係列的用心程度,從這本《天氣與氣象》就能看得齣來,完全不是那種隨便印一堆照片應付瞭事的類型。我以前買過幾本號稱是給青少年看的科普書,內容總是淺嘗輒止,看個熱鬧,但沒什麼實質的幫助。可這本不同,它在結構設計上非常嚴謹,你知道嗎?它把氣象學的體係劃分得井井有條,從最基礎的大氣組成,一路講到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的長遠影響,邏輯鏈條非常完整,讓人讀起來完全不會迷失方嚮。我特別欣賞它在「儀器介紹」那一塊的著墨,詳細解釋瞭如何使用氣壓計、溫濕度計,甚至連都蔔勒雷達的工作原理都用很精確的圖示呈現齣來,這讓讀者不隻是被動接受資訊,而是能主動理解科學傢是如何「測量」天空的。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懂得這些基礎的觀測方法,其實也是對科學素養的一種提升。我還發現它在編排上很注重「跨領域」的連結,比如討論到風力發電時,就會帶到能源議題,談到暖化時,就會連結到生態保育,讓讀者意識到氣象學不是孤立的學科,而是與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麵嚮都息息相關。這種宏觀的視野,真的讓我對這門學問有瞭更深刻的敬意。

评分

從一個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的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圖鑑的難得之處,在於它能在保持科學中立的基礎上,清晰地呈現瞭氣候係統的複雜性與敏感性。我們都知道全球暖化是個嚴重的問題,但很多時候,公眾對於背後的機製缺乏具體的認識,導緻討論容易流於情緒化或口號式。這本書卻非常紮實地從大氣的能量平衡、溫室效應的物理學原理開始解釋,然後一步步引導讀者理解人類活動是如何打亂這個平衡的。它沒有過度渲染恐慌,而是用冷靜、數據驅動的方式,呈現瞭不同排放情境下的可能後果,這纔是負責任的科普。我特別注意到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瞭海洋環流對區域氣候的影響,這在颱灣的氣象討論中是極為重要的環節,因為洋流的變化直接關係到我們鼕季東北季風的強度和梅雨季的型態。這種深度和在地化的連結,讓這本書不再隻是翻譯自國外的通用知識,而是真正融入瞭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總體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科學基礎,讓讀者能夠更理性、更有條理地參與到當前的氣候討論中去,這份知識的力量,是無可取代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