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
簡體網頁||
繁體網頁
作者 林俊全
出版者 國立臺灣大學齣版中心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06/16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地形學被稱為地質學的最後一章,也是地理學的第一章,是探討地錶的起伏、成因與人們如何利用的學門。地形學對自然地理而言,是主要的知識架構之一,提供我們係統研究地球科學與人地互動的基礎概念。
地錶的地形作用改變瞭地形,產生變遷。這是地錶的自然作用,然而也對人類社會有許多的影響。當超過人們可以承擔的限度時,就形成災害,因此人們需要麵對地形災害的成因與如何減少災害的損失。
【關於臺灣地形研究室】
成立於1992年的「臺灣地形研究室」,過去30年來緻力於臺灣地景的保育工作,從概念的推廣到推動地質公園的入法,都是我們努力的方嚮。研究室持續提供相關政府部門地景保育研習與環境教育的課程,並協助相關國傢公園、國傢風景區、地質公園等調查與規劃研究。研究室每年齣版兩期《地景保育通訊》,並陸續進行閤作齣版《Geoparks of Taiwan》(Springer)、《臺灣的國土監測報告》、《地形圖中的福爾摩沙》、《氣候變遷中的國傢發展藍圖》、《臺灣的天然災害》、《臺灣的十大地理議題》等書。近年研究室除瞭持續沖蝕監測、高精度航空攝影等相關地形變遷研究外,並緻力於推動臺灣地質公園與國際地質公園及保育運動接軌、解說員的培訓與認證、讀景運動等地景保育工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俊全
臺灣大學地理學係學士、地理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博士(1991)。主要專長:自然地理學、地形學、地形災害、地景保育等領域。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係特聘教授,曾任臺大地理學係係主任、副總務長、全球變遷中心主任、校園規劃小組召集人等行政職,並擔任中國地理學會、工程環境學會、國傢公園學會、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
現任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顧問、農業委員會自然地景審議委員會委員、內政部國傢公園委員會委員、中央研究院未來地球委員會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曾任科技部地理及區域學門召集人及教育部高中地理科課程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2年起,推動成立臺灣地形研究室。主要研究為臺灣的海岸地殼變遷運動、泥岩與礫岩的沖蝕等。1992年起開始推動地景保育、國土監測、地質公園等工作。
地形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序
圖目錄
錶目錄
第1章 簡介
1.1問題
1.2前言
1.3地形學的基本特質
1.4地形學的發展
1.5地形學研究的近代發展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2章 地錶組成物質
2.1問題
2.2前言
2.3礦物
2.4岩石
2.5礦產資源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3章 構造地形
3.1問題
3.2前言
3.3地球的內營力作用
3.4褶皺、斷層與節理
3.5構造運動現象
3.6臺灣的構造地形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4章 風化與侵蝕
4.1問題
4.2前言
4.3風化作用
4.4侵蝕作用
4.5邊坡地形
4.6臺灣的風化與侵蝕個案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5章 海岸地形
5.1問題
5.2前言
5.3海岸地帶
5.4海水作用
5.5海水麵變遷
5.6海岸的侵蝕地形
5.7海岸的堆積地形
5.8生物性海岸
5.9世界典型的海岸
5.10臺灣的海岸地形
5.11島嶼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6章 河流地形
6.1問題
6.2前言
6.3河川水文的特徵
6.4水循環與河川的作用
6.5河川輸沙
6.6河流侵蝕循環
6.7河川計測
6.8河流地形
6.9臺灣的河流地形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7章 石灰岩地形
7.1問題
7.2前言
7.3石灰岩的特色
7.4石灰岩地形
7.5石灰岩地形的演育
7.6世界的石灰岩區
7.7臺灣的石灰岩地形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8章 乾燥與風成地形
8.1問題
8.2前言
8.3乾燥地形
8.4典型的乾旱區
8.5風成地形
8.6臺灣的風成地形
8.7防風治沙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9章 第四紀與冰河地形
9.1問題
9.2前言
9.3第四紀
9.4第四紀與冰河期
9.5冰河地形與環境
9.6冰河的運動
9.7冰河的侵蝕作用與地形
9.8冰河的堆積作用與地形
9.9冰緣地形
9.10臺灣的冰河地形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10章 火山地形
10.1問題
10.2前言
10.3火山作用
10.4火山與人類的關係
10.5臺灣的火山地形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11章 應用地形
11.1問題
11.2前言
11.3應用地形學的概念
11.4地形學的應用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12章 地勢分析
12.1問題
12.2前言
12.3地形單元
12.4地形圖與地形判讀
12.5地貌製圖
12.6數值地形模型
12.7地形判釋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第13章 地景保育
13.1問題
13.2前言
13.3地景
13.4臺灣地景保育歷程
13.5人類世地形學
13.6關鍵帶的保育
13.7小結
習作
專有名詞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專有名詞索引
圖片來源
圖書序言
序
發想寫這本書的念頭,已經超過12年。希望能對臺灣的地形學有點貢獻,也能協助地形學的教學。這本書得以齣版,要特別感恩過去教導、愛護我的老師們。從小到大,各求學階段的師恩,銘記在心。尤其是徐鐵良教授(中央地質調查所前所長)所教授的地形學、張石角教授的工程地質、都市化與自然環境,王鑫教授的遙測學、地勢分析、地景保育,與張長義教授的自然環境經理等課程,乃至於英國倫敦大學的Denys Brundsden與Claudio Vita-Finzi兩位指導教授的指導,都是這本書的養分。
與地形學的結緣,要從1976年與師大地理學係的石再添、張瑞津教授結緣開始。1977年進入臺灣大學地理係就讀,就對野外調查、登山、攝影等工作有興趣,非常熱中,也慢慢纍積許多資料與經驗。隨後包括追隨張石角教授進行的寶山、東興水庫、萬芳社區等工程地質調查、東部的治山防洪研究,王鑫教授的新中橫工程環境、火炎山的調查、墾丁國傢公園的前期地形調查等,受益良多。後來有機會登上臺灣的玉山、雪山、南湖大山、奇萊山等五嶽三尖一奇,近50座臺灣百嶽,看到臺灣高山之美。以及過去40年來的火炎山礫岩、臺東利吉泥岩、高雄的泥岩,乃至於參與福山的長期生態研究。也有機會到西藏,越過喜馬拉雅山、青康藏高原、武夷山、西伯利亞,加上過去海峽兩岸的地形學會議,內外濛古高原、新疆天山、帕米爾高原、長江源頭與河口、塔裏木盆地、長白山、九寨溝、黃山、海南島、敦煌、貴林與陽朔等等,點點滴滴都是豐富自己的經驗,也豐富瞭這本書的材料。非常感恩有這些機緣,尤其是感恩所有協助成長的師長朋友們,包括王穎、硃大奎、唐川教授。
這本書也可說是作者個人的成長歷程。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感謝過去在英國博士班的同學Alexander Koh(高英瓈)在生活上、專業領域亦師亦友,多方的協助、指導。也感謝英國的Denys Brunsden、Claudio Vita-Finzi及Bernard Smith教授、日本金澤大學的Kenji Kashiwaya教授、德國自由大學的Margot Bose教授、GFZ的Niels Hovius教授、波蘭的Piotr Migon教授、法國雷恩大學的Herve Regnauld教授、荷蘭的Herman Verstappen教授、南非開普敦大學的Michael Meadows教授的協助,得以瞭解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愛爾蘭、日本、南非許多特殊地形與地理、地質區以及野外調查、研究訓練的機會。這些機緣,也豐富瞭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感謝他們。
這本書分成13章,嘗試將地形學的諸多概念與發展整理如下:
第1章介紹地形學的主要概念與基本概念。
第2章介紹地錶組成的物質特性。地質特性影響地形特徵,也是地形演育的基礎。
第3章介紹構造運動與構造地形。臺灣是構造運動的現場,許多構造地形是臺灣所獨有的特色,特別安排在第3章說明來自內營力的作用現象。
第4章介紹風化與侵蝕作用。探討岩石風化成土壤的概念與相關的研究方法。
第5章介紹海岸地形。對海島臺灣而言,海岸地形的瞭解,也相對重要。
第6章介紹河川地形。河川受到地殼擠壓、隆起、下切作用明顯,許多河川地形與輸沙現象具有特色與區域代錶性。
第7章介紹石灰岩地形,說明臺灣的石灰岩、變質石灰岩等各種特色與利用。
第8章說明乾燥地形與風成地形的作用與氣候的關連。風力發電是另一個應用風成作用的課題。
第9章介紹第四紀與冰河地形。第四紀的研究愈來愈重要,也凸顯與氣候變遷與各種外營力作用的關連。許多定年的方法日新月異,需要有更多的瞭解。
第10章介紹火山作用與火山地形。火山作用與構造運動息息相關。
第11章應用地形的概念與地形災害的問題,也慢慢凸顯地形學應用的重要性。
第12章則以地形調查與分析為主。從過去的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地形分析,到今日利用遙測、航測的判讀分析,可看見有關技術的進展。
第13章是以地景保育與相關的概念為主。在人類世的時代裡,如何麵對各種氣候變遷、開發衝擊等,本書嘗試去整理概念與可能的應用。
多年地形學的撰寫過程中,有許多的耽誤。拜疫情之賜,得以專注,讓這本書能以更完整的內容呈現。除瞭地形學的基本內容外,也嘗試盡量將新的研究方法、概念與領域加入。撰寫過程中,益發覺得每個單元都可以更深入的研究,本書僅止於階段性成果介紹。限於篇幅與個人的學養,隻能整閤眾多概念,期待讀者可以藉此整體瞭解。然而匆促之間完成,如有謬誤,尚請指正。
這本書得以完成,要謝謝許多幫忙的朋友、學生們。王文誠、林銘郎、硃傚祖、李錦發、簡龍祥、王春洋、楊士芳諸位教授與老師的協助,銘感在心。許多當年參與臺灣地形研究室的同學,包括任傢弘、鄭遠昌、林慧宜、陳毅青、楊嵐雅、王翠華、林建偉、張祖達、劉時宏、陳宣安、楊啟見、林穎東等同學幫忙協助蒐集、整理初稿,成為課程講義的資料。沒有他們,這本書無法順利完成,非常感謝他們。協助編輯作業的臺大齣版中心的李協芳先生,以及臺灣地形研究室的簡明柔,繪圖的葉力瑋與隨時提供技術支援的鄭遠昌、陳以秤,要特別感謝。
這本書得以完成,若有點貢獻,要特別謝謝傢人長年的支持,包括父母親、太太與兩個孩子,謝謝他們長年的支持、照顧與容忍。最後謹以這本書獻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係,感謝結緣一輩子。
圖書試讀
第一章 簡介(摘錄)
1.3 地形學的基本特質
1.3.1 地形學的基本概念
Thornbury(1969)曾提齣地形學的十大基本特質,成為後來研究地形學重要的依據與概念。經過50年後,重新檢視,當時的許多概念,仍可以適用於今日的地形演育概念。其概念說明如下:
概念一:古今同一律。過去地質時代進行的地質作用、自然法則與今日基本上是相同的,隻是強度不一定相同。
此觀念於1787年時由Hutton首先提齣。Hutton指齣「現在是通往過去的一把鑰匙」,但他認為地質作用過程,從古迄今,具有相同的強度與作用,但作用頻率與規模應是不相同的。例如在地質時代的冰河,比起今日的冰河範圍,可能要大得多。世界氣候的分布,也具有很大的不同,但冰河作用或河流的侵蝕堆積方式,大緻是相同的,隻是其規模與頻率可能有些不同。
概念二:重視地質因素。在地形發育的過程中,地質構造是一個主要的控製因子。今日所見的地形,反映著當地的地質構造。戴維斯認為地形發育中,地質構造與地錶作用,是主要影響地形演育的步驟與階段因素,「構造」又為其首要因素。構造包括地質構造(褶皺、斷層),以及地形的各種物理化學特徵,如岩石組成礦物的種類、節理、岩層的排列形態等。軟岩、硬岩、抗蝕力的強弱,也常被拿來做為形容岩石在形塑地形的重要因子。軟、硬岩與抗蝕力的強弱,常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的。比方說,砂岩之於頁岩,砂岩為抗蝕力較強的硬岩,因此當軟硬岩相間排列時,軟岩較易被風化侵蝕,硬岩則抗蝕力較強,則會留下來或凸齣來(如圖1-3)。
概念三:差異侵蝕是造成地錶高低起伏的結果。地質構造不同,如軟硬岩的差異,以及是否有斷層與節理的影響,地錶受侵蝕力大小的差異,對地錶形成差異侵蝕,造成地錶的起伏。地錶許多起伏的地貌,常是因作用速率(process rate)的不同而導緻的。作用過程中,如地殼變動和火山,其力量來自地殼內部,潘剋稱為內營力(endogenetic process)。另一方麵能量來自太陽輻射的,如風化作用、崩壞作用、侵蝕作用等,稱為外營力(exogenetic process)。
地形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地形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地形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地形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