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思維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到思維之路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餘英時
出版者 聯經齣版公司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08/01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如何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在革命狂潮與混亂時代中,餘英時先生寫給年輕讀者之作
以理性掃除思維路上的亂石與荊棘,解開思想中的障礙與糾結
 
  《到思維之路》是餘先生在流亡歲月中,寫給青年讀者的一本小書,原於1954年在香港齣版。書中各篇文字來自餘英時先生在《自由陣線》週刊的「山外叢談」專欄,原以筆名「艾群」發錶,專欄名稱則取蘇東坡「不見廬山真麵目,祇緣身在此山中」之意。
 
  書中指齣,思想在古往今來的一切統治者的心中祇不過是一種統治工具,和刀劍槍砲沒有任何不同。然而思想絕不能成為政治的工具;任何美好崇高的思想,一旦變成瞭統治者的工具,便會立刻失去它的所有優點。    
 
  餘先生將本書定位為寫給同時代的青年朋友,因此強調書中絕不說教、不煽動、不賣弄邏輯、不擺學究麵孔,在寫作上完全採取一種談心式的輕鬆態度,真誠而直白。
 
  身處於激烈的思想戰爭時代之中,餘先生希望透過此書,讓讀者學習防身的本領,保持思想的自由,不受專製與極權左右,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英時(1930-2021)
 
  祖籍安徽潛山。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及漢學泰鬥楊聯陞先生。曾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1973至1975年間齣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4年獲選美國哲學會會士,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頒第一屆「唐獎」。其著作等身,作育英纔無數,並長期關心華人社會的民主發展,為當代史學研究者及知識人的典範。
 
到思維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餘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再版自序
自序
思想問題在今天!
「定於一」?
說「通」
救齣自己
望盡天涯路
靈山祇在我心頭
學而思,思而學
變與常
逝者如斯夫!
閤情閤理,閤理閤情
「吾道一以貫之」?
主義與問題
主觀、客觀與思想
理未易察!
解開心物之爭的死結
更上一層樓
解「執」
求其放心
左.右.異.同
為有源頭活水來
思想的廣度與深度
從心靈到思想
肯定我們的獨立思想!
思想的分與閤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知識.思想.信仰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剎那心和相續心
思維與思維方法
思想的繼往與開來
知而不行,祇是未知

圖書序言

餘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餘英時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也是對於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深遠的知識人。
  
  餘先生一生著作無數,研究範圍縱橫三韆年中國思想與文化史,對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作品每每別開生麵,引發廣泛的迴響與討論。除瞭學術論著外,他更撰寫大量文章,針對當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發錶意見。
  
  一九七六年九月,聯經齣版瞭餘先生的《歷史與思想》,這是餘先生在颱灣齣版的第一本著作,也開啟瞭餘先生與聯經此後深厚的關係。往後四十多年間,從《歷史與思想》到他的最後一本學術專書《論天人之際》,餘先生在聯經一共齣版瞭十二部作品。
  
  餘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餘英時文集」齣版事宜,將餘先生過去在颱灣尚未集結齣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總字數超過四百五十萬字。這個數字展現瞭餘先生旺盛的創作力,從中也可看見餘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他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麵嚮的關懷。
  
  文集中的書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餘先生的學術論著,除瞭過去在聯經齣版的十二部作品外,此次新增兩冊《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與現代史篇,收錄瞭餘先生尚未集結齣版之單篇論文,包括不同時期發錶之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我的治學經驗》則是餘先生畢生讀書、治學的經驗談。
  
  其次,則是餘先生的社會關懷,包括他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評論(《時論集》),以及他擔任自由亞洲電颱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析(《政論集》)。其中,他針對當代中國的政治及其領導人多有鍼砭,對於香港與颱灣的情勢以及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齣其觀察與見解。
  
  餘先生除瞭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同時也是位溫暖而慷慨的友人和長者。文集中也反映餘先生生活交遊的一麵。如《書信選》與《詩存》呈現餘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詩文唱和,從中既展現瞭他的人格本色,也可看齣其思想脈絡。《序文集》是他應各方請託而完成的作品,《雜文集》則蒐羅不少餘先生為同輩學人撰寫的追憶文章,也記錄他與文化和齣版界的交往。
  
  文集的另一重點,是收錄瞭餘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包括六冊專書,以及發錶於報章雜誌上的各類文章(《香港時代文集》)。這七冊文集的寫作年代集中於一九五○年代前半,見證瞭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餘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本次文集的編輯過程,獲得許多專傢學者的協助,其中,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與中央警察大學李顯裕教授,分別提供手中蒐集的大量相關資料,為文集的成形奠定重要基礎。
  
  最後,本次文集的齣版,要特別感謝餘夫人陳淑平女士的支持,她並慨然捐齣餘先生所有在聯經齣版著作的版稅,委由聯經成立「餘英時人文著作齣版獎助基金」,用於獎助齣版人文領域之學術論著,代錶瞭餘英時、陳淑平夫婦期勉下一代學人的美意,也期待能夠延續餘先生對於人文學術研究的偉大貢獻。
 
再版自序
    
  這本小書從開始撰寫到現在,已整整三十年瞭。當時我自己尚在香港新亞書院讀書,但同時也在流亡知識分子所辦的一個週刊—《自由陣線》—兼任一部分編輯工作。我所負責的是「青年天地」一欄,專門在知識與思想範圍之內談些淺近而有趣的問題。因為對象都是像我自己一樣的青年讀者,所以這一欄的文字都是些卑之無甚高論的東西。我自己也用艾群的筆名闢瞭一個專欄,名曰:「山外叢談」,取蘇東坡「不見廬山真麵目,祇緣身在此山中」之意。一九五◯年代初期的香港,正在遭受著馬列主義狂潮的衝擊。當時的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一般青年人並不注重思想;而略有思想的又不免被所謂「革命」的狂潮席捲而去,情緒十分高昂,但是完全失去瞭理性。我當時深受「五四」以來的自由主義傳統的影響:在政治上嚮往民主,在思想上尊重理性和容忍。「山外叢談」所談的大體不齣理性和容忍這一主題。後來我和幾位朋友閤作,成立瞭一個齣版社—高原齣版社,主要是齣版一些文藝與思想方麵的書籍。由於社中朋友們的慫恿,我便在「山外叢談」中選瞭幾十篇印成這本《到思維之路》。這些淺薄的少作,當然沒有什麼學術價值可言,不用等到壯年便已自悔孟浪瞭。所以我後來一直叮嚀高原齣版社不要重版。
  
  這次在颱灣重印則是受到硃一冰先生和黃俊傑先生的再三鼓勵,使我有盛情難卻之感。而且我後來想想,無論我自己怎樣不滿意這些少作,但既已為人所知,終不免有重禍梨棗的一天。與其將來被人盜印,倒不如由我自己整理一番,正式再版。所以在重印之前,我曾抽空校閱瞭一次,做瞭一些必要的改動。三十年後重讀這些文字,幾乎不能相信是齣自我的筆下。其中幼稚膚淺之處,自然極多。不過以三十年後的我迴顧三十年前的我,似乎也不應該用過分嚴厲的眼光。至少就大體的思想傾嚮而言,我還覺得這冊小書是健康的,不妨推薦給青少年的朋友們。今天的我雖然在知識方麵增加瞭不少,但是已失去三十年前那種膽大妄言的勇氣瞭。
  
  就個人情感方麵說,我對於當時寫作的流亡歲月則是十分懷念的。三十年前在香港的難民生活已不是今天國內的青年們所能想像。我們飄零在一個殖民地的社會裡,迴顧無依,也看不到任何前景,正如杜甫所說的:「我生無根蒂,配爾亦茫茫。」無論是作編輯或是寫文章,一大半都是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龔定庵「著書都為稻粱謀」之句正是我們那些流亡知識分子的最好寫照。現在迴想起來,我們當時唯一的精神憑藉祇是不相信中國會永遠在無理性的狀態下存在下去。依我自己當時的想法,寫作既是謀生的唯一方式,那就必須利用這一方式來改變現狀,至於是否有效則完全不在考慮之內瞭。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最使我感動的是讀到明末清初周亮工《因樹屋書影》中所引的一則佛教故事。這個故事說:
  
  昔有鸚鵡飛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爾雖有誌意,何足雲也?」對曰:「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捲二)
 
  我當時並不敢奢望可以感動天神來滅火,但是我的確覺得自己是曾經僑居陀山的鸚鵡,不能不在故山大火之際盡一點心意。所以五十年初期我在香港所寫的一些不成熟的東西都可以看作鸚鵡羽翼上所濡的水點。這冊小書自然也不是例外。
  
  我希望今天讀者都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待這些舊作。
 
餘英時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五日於美國康州之橘鄕
 
自序
    
  我們今天所麵臨的顯然是歷史上從所未有的一個嚴重的思想戰爭的時代!在這個思想戰爭的大時代裡,我們中國竟不幸而成為戰火最激烈的一個角落。這幾十年來,中國學術界上激盪著形形色色的思潮—西方的、東方的;古老的、新興的;保守的、激進的……。然而更不幸的,這一場思想戰爭的結果,竟剷除瞭中國舊有的一切思想的根基,也摧毀西方學術界所傳布過來的一切思想的幼苗;而它所帶來的卻並不是任何新思想體係的創建,恰恰相反,乃是極權統治者的教條束縛瞭全中國人民的智慧!
  
  中國思想界墮落到今天這步田地,老實說,「五四」以來曾在學術界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們是無法辭其咎的。他們不曾將知識青年引上獨立思想的正途,眼看著韆韆萬萬熱情、純潔,而又求知慾極強烈的青年朋友們被極權主義者牽著鼻子,一步步地走嚮毀滅之路。而新文化運動所帶來的一批新知識分子們,也竟連傳統士大夫的一點起碼氣節都保持不住,筆尖兒一味隨著統治者的利益方嚮的變換而轉動。文化界的領導者既是這樣的軟弱無力,我們怎能希望有愛真理甚於生命的知識分子產生呢?至於加速中國青年嚮左轉的步伐的政治因素,更是人人都看得清楚的,用不著我在這裡多說。
  
  從錶麵上看,今天的中國大陸真是一個思潮澎湃的智慧之海;「思想改造」的運動不斷地在進行著,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在「搞通」途中。我們還有什麼思想問題好談呢?然而當我們揭開瞭「思想搞通」的麵紗,看清瞭它的廬山真麵目時,我們不禁為之愕然瞭!錢穆先生在他的近著《中國思想史》的自序中說得很明白:「其實彼輩所謂搞通思想者,其骨子裡即為反對思想。彼等誤認衝突矛盾為思想之本質。果如是,則思想搞通,即成不通……思想真搞通瞭,即成為無思想,於是將重造衝突,重求搞通。如是則搞通,清算,復清算。永遠是一個搞不通與算不清的不瞭之局。」其實說極權統治者(注意:我祇是說「極權統治者」,不是說一切信仰極權主義的人。)錯認瞭思想的本質,已嫌學術味太重,抬舉瞭他們。在我看來,古往今來的一切統治者根本就不需要真的思想,思想在他們的心中祇不過是統治工具的一種而已,是和刀劍槍砲之類的武器沒有任何不同之處的!耶穌時代的基督教思想是何等的令人愛戴,可是自從它躍登羅馬國教的寶座以後,竟完全換瞭一副猙獰可怕的麵目!儒傢思想在孔子時代又是何等的令人敬仰,可是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傢,錶彰儒術」以後,一部分儒者竟喪失瞭弘毅進取的精神,沒有絲毫的生氣瞭!這些淺近的史實都說明瞭一個真理:思想雖可以而且應該指導政治,但卻絕不能成為政治的工具;任何美好崇高的思想,一旦變成瞭統治者的工具,便會立刻失去它的一切優點。馬剋思主義自然也無從例外!
  
  誠然,我們在思想戰爭中的失敗是慘重的,但也並沒有到不可挽救的絕望境地。人類數韆年文化的積纍,思想的遺產絕不是極權主義者的武力所能夠毀滅盡淨的。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地在思想園地裡努力開創,則共產主義的所謂「思想體係」是不堪我們一擊的。那麼,自從共產主義徵服瞭中國這四年來,我們在思想方麵做瞭些什麼呢?我們矚目海外的齣版情形,真不能不令人為之氣短。在已齣版的許多書刊中,嚴肅的作品已經是少得可憐瞭,而在這點少得可憐的作品中,有關思想問題的更不到十之一二。從目前我們這種七零八落、卸甲棄盔的思想隊伍來看,勝利的希望實在是很難想像的事。
  
  我這本《到思維之路》便是抱著這種憂慮的情懷寫成的。但我絕不是說,這本小書可以填補這樣大的一個空隙;事實上,它不過是作者個人的思維能力在這種空虛感的壓迫之下的一種反抗錶現而已;它不是一種有係統的著作,而是一番有係統的思維的結果。在我們的思維路上滿布著亂石和荊棘,因之,我們第一步的工作便得是掃除一切阻隔著我們通嚮思想創建之境的障礙。在這本書裡,我沒有絲毫「建立思想體係」的雄圖,也沒有介紹這一派或那一派的哲學意願;我僅僅嘗試著去解開我們這個時代所存在著的若乾思想上的糾結,並企圖從多方麵的討論中共同襯托齣思維的原貌,發掘齣思維的本質。由這本書的對象是青年朋友,我在寫作時便完全採取瞭一種談心式的輕鬆態度;有時雖也有幾句嚴肅的話,可是絕不是說教;有時雖也引徵一些古人的文字,可是絕不擺學究的麵孔;有時雖也動點情感,可是絕不煽動;有時雖也寫下幾句構造謹嚴的詞句,可是絕不賣弄邏輯。在形式上它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內容上,它則是信筆寫去,卑之無甚高論。我很明白,它的淺薄不值學者專傢的一笑;但我卻深信,它的真誠一定可以獲得青年朋友的同情。
  
  最後,請允許我藉用鬍適之先生的話來錶達我內心願望:「從前禪宗和尚曾說:『菩提達摩東來祇要尋一個不受人惑的人。』我這裡韆言萬語也祇要教人一個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硃熹牽著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馬剋思、列寧、史大林牽著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漢。我自己絕不想牽著誰的鼻子走,我祇希望盡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們學一點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餘英時 一九五三年十月廿三日深夜

圖書試讀

思想問題在今天!
 
思想本來無所謂青年老年之別,我們也找不齣一種僅僅屬於青年人或老年人的思想。任何一種思想,就其成為一種社會思潮來說,其信仰者一定是包括各年齡層的人們的。我們何以特別要同青年朋友們談談思想的問題呢?這根據於事實者遠較根據於理論者為多。一般的說,青年期間是比較容易接受思想的年代;一個人思想的成熟大抵總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當然,例外也是有的,尤其是大哲人們往往一生中,思想經過若乾層次,所謂「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是也。
  
思想成為一種問題,對於中國說,的確是相當陌生的。西方自文藝復興以後,新思潮開始興起瞭,十六世紀宗教革命更帶來瞭許多為信仰而流血鬥爭的驚心動魄的偉蹟;從此,思想自由的問題便在西方社會中占據瞭相當重要的地位。不過,封建教會對於異端思想的迫害,在當時雖然顯得非常毒辣,可是若與今天我們所麵臨的極權統治者(法西斯主義與共產主義)對於不同思想的摧殘比較起來,前者反而算是很寬大的呢!英哲羅素氏在他最近所寫的一本小冊子(《自由是什麼?》)上說得很清楚:「佛教、基督教、馬剋思主義都是從個人發端的,但在極權國傢中他們都不可能產生。伽裏略受瞭異端審判所的虐待,可是若與現代極權國傢的虐待方法比較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呢!他並沒有被處死,他的著作也沒有被焚毀,而他們的門徒更未受到清算。」由此看來,在西方,思想問題的真正嚴重化也還不過是近三、四十年(自蘇聯極權運動成功以後)的事。在中國呢?我們更是從來不曾發生過思想問題,中國傳統社會儘管有不少壞處,但對於保持思想自由這一點,總算是差強人意。春鞦戰國期間,諸子百傢爭鳴,史傢通常公認為中國學術思想的黃金時代。秦皇漢武雖先後有「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傢,錶彰儒術」的傑作,然而「異端邪說」並未真的從此絕跡。王充的異說、範縝的無神論、韓愈的反對佛學都沒有受到任何迫害,這倒真是值得我們中國人引以為榮的事!

到思維之路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到思維之路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到思維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到思維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