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中醫 體質篇

圖解中醫 體質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大倫
图书标签:
  • 中医
  • 体质养生
  • 健康
  • 图解
  • 传统文化
  • 养生保健
  • 中医学
  • 穴位
  • 经络
  • 疾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相同的食物,為甚麼有的人吃了很舒服,有的人吃了卻會生病?
  為甚麼有的人怎麼吃都不胖,有的人喝涼水都長肉?
  同是疫症感染,為甚麼有的人病勢洶洶,有的人症狀輕微?
  中醫講的陰虛、陽虛、氣虛,到底是甚麼意思?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和人之間在外形特徵、生理功能、物質代謝、脾氣秉性等方面都有不同⸺這就是體質的差異。
 
  本書採用圖解的形式,從中醫角度簡要介紹了體質的分類、體質與健康的關係、體質的測定、影響體質的因素等內容,重點分析了九種常見體質的特點、成因、表現和調養原則,使養生、疾病防治更有章可尋,也為探究中醫的奧妙,提供了全新的閱讀和學習體驗。
探寻人体奥秘,洞察生命规律:一部关于传统养生哲学的深度指南 书名: 《生命之源:传统养生智慧的现代诠释》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深入探究那些植根于古老东方哲学,并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的养生智慧。我们不拘泥于单一的医学流派,而是从更宏观、更具哲学思辨的层面,审视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这本书并非旨在取代任何具体的医学理论,而是作为一扇窗,让当代人得以窥见传统文化中关于“平衡”、“顺应自然”与“未病先防”的深刻洞察。 第一部分:哲思的基石——“道”与“气”的再认识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从哲学层面构建起理解传统养生的底层逻辑。我们探讨的并非是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如何将古代哲人对宇宙万物的理解——“道法自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1. 天人合一的宏观视角: 传统养生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非割裂的个体。我们将详细剖析四季更替、五行流转对人体气机的影响。例如,春季的生发之气如何指导我们的起居和情志调养;秋季的收敛之性又如何提醒我们应侧重于滋阴潜藏。这部分内容将避免陷入生硬的经络穴位讲解,而是侧重于环境与人体的动态匹配艺术。我们会引用古代典籍中的描述,结合现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观点,阐述如何通过顺应节律来减少身体的耗损。 2. 气的本质与流动: “气”是传统养生体系的核心概念,但其内涵远超我们日常理解的“空气”。本书将深入探讨“元气”、“宗气”、“卫气”等不同层面的气,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意义。我们着重探讨“气机不畅”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例如,长期压力导致的郁结、倦怠感——并提出一种非药物性的、基于意念和呼吸的调理思路,引导读者重建内在能量的顺畅流动。 第二部分:精、气、神——生命的三大宝藏及其维系 如果说“道”是规则,“气”是动力,那么“精”与“神”则是构成生命实体和精神活动的基础物质。本书将用现代人更易理解的方式,阐释如何守护这三大生命要素。 1. “精”的储存与消耗: 我们将“精”视为人体的“生物能量储备”或“遗传潜能”。过早、过度地消耗精,无论是以剧烈运动、熬夜透支,还是情志大伤的形式,都会对后期的生命质量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本书会细致分析现代社会中“精”的隐形消耗途径,并提供一套基于“节制”与“滋养”原则的方案,指导如何在工作与生活的高压下,科学地进行能量的回收和补充。 2. “神”的主宰地位: 在传统认知中,“神”统摄一切,是生命的灵性与智慧的体现。本书将“神”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意识”、“专注力”和“情绪稳定度”进行类比。我们着重探讨如何通过环境优化(如光线、声音)、饮食选择(如稳定血糖对情绪的影响)以及特定的静心方法,来达到“心神安定”的状态。这部分将重点介绍如何通过构建宁静的内心世界来抵抗外界的喧嚣和干扰。 3. 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观: 我们将超越简单的“阴虚”、“阳亢”标签,去理解阴阳失衡是生命体在特定时间点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例如,在炎热夏季的“阳盛”,如果不及时通过清淡饮食和充分休息来“养阴”,身体将如何自我调节,以及这种过度调节最终如何演变为新的失衡状态。这是一场关于动态调节而非静态固化的学习之旅。 第三部分:顺应自然的生活艺术——饮食、起居与情志的整合 本书的实践部分,着重于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习惯。我们强调的是个性化适应,而非僵硬的规则。 1. 食饮有节——五味调和的厨房哲学: 介绍传统“食疗”的精髓,即食物的“性味归经”如何与人体的当季需求相匹配。本书不会列出冗长的药膳食谱,而是教授读者食物的能量属性。例如,如何在感到疲惫时,选择具有温补作用的根茎类食物来“培土生金”,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热量补充。同时,探讨“五味偏嗜”对脏腑功能的长期影响。 2. 起居有时——生命节律的同步化: 现代生活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打破了人体的自然昼夜节律。我们将深入分析睡眠在传统养生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休息,更是“阴精”得以修复和“神”得以回归的宝贵时段。本书提供了一套关于如何科学地“顺应光线变化”和“建立个人生物钟”的实用指导,强调午休、子时等关键节点的意义。 3. 情志归位——七情与五脏的对话: 情绪管理是本书的重点。传统医学认为,过度或压抑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会直接损伤特定的脏腑。我们不提倡压抑情绪,而是引导读者学会“疏导”和“转化”。例如,如何通过适度的体力活动来化解“怒气”,或通过专注的阅读来转化“思虑过度”。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自我情绪的“安全阀”机制。 第四部分:未病先防——健康的主动权回归个体 本书最终的落脚点是培养读者的“自主健康管理”意识。我们相信,最好的医疗是“不生病”。 1. 察微与自省: 引导读者建立对身体细微变化的敏感度。不再将疲劳、轻微的消化不良视为理所当然的“现代病”,而是将其视为身体发出的早期预警信号。我们将探讨一些简易的自我观察方法,帮助个体在问题恶化前,就能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进行干预。 2. 运动的意境: 探讨诸如太极、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背后的养生哲学,它们并非单纯的体育锻炼,而是“动以养形,静以养神”的结合体。强调运动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关键在于“意念引导”和“呼吸配合”,以实现形神合一的调和状态。 结语: 《生命之源》是一部邀请函,邀请每一位关注自身健康和生命质量的读者,重新审视那些流淌在我们文化血脉中的古老智慧。它不提供速效的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一套理解生命运行逻辑的工具箱,帮助您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回归自身内在秩序的力量与宁静。阅读本书,就是开启一场回归本真、探索生命深层和谐的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書者/羅大倫
 
  原名羅大中,北京中醫藥大學診斷學博士,原北京電視台《養生堂》節目主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大國醫》主講嘉賓。
 
畫者/石猴
 
  資深出版人,獨立藝術家。策劃並創作了多部暢銷級圖書,其作品累計銷量達百萬冊。

图书目录

體質的定義與由來
沒有完全相同的人 20
甚麼是體質 21
體質一說的演變 22
形態與質地 23
身體素質 24
形體 25
本質、氣質 26
《黃帝內經》有關體質的論述 27
《傷寒論》有關體質的論述 28
《金匱要略方論》有關體質的論述 29
《溫病條辨》有關體質的論述 30
中醫體質學說 31
 
體質的分類
常見的九種體質 34
平和體質 36
氣虛體質 37
陽虛體質 38
陰虛體質 39
痰濕體質 40
瘀血體質 41
氣鬱體質 42
濕熱體質 43
特稟體質 44
體質與健康
體質與發病 46
體質與辨證 48
體質是辨證的基礎之一 48
辨體質的益處 49
 
體質的測定
測定體質類型的意義 52
中醫測定體質的方法 53
望 54
聞 55
問 56
切 57
體質自測 58
自測方法 58
陽虛體質 59
陰虛體質 60
氣虛體質 61
痰濕體質 62
濕熱體質 63
瘀血體質 64
特稟體質 65
氣鬱體質 66
平和體質 67
判定的標準 68
示例 69
 
影響體質的因素
先天稟賦 72
後天養成 73
年齡因素 74
兒童的體質 75
青壯年的體質 76
老年人的體質 77
性別因素 78
男性的體質 79
女性的體質 80
生活環境 81
水土物產 81
季節氣候 82
生活方式 83
飲食因素 84
疾病因素 87
陽虛體質
陽與陰 90
陽虛 91
陽虛體質的主要症狀 92
畏寒(怕冷) 93
性慾減退,腰腿酸痛 94
陽虛體質的主要症狀 95
經常腹瀉 96
頭髮稀疏、黑眼圈、口唇發暗 97
舌體胖大嬌嫩,脈象沉細 98
上熱下寒 99
情緒低落 100
導致陽虛體質的原因 101
服藥不當 102
寒涼飲食 103
長期熬夜 104
陽虛體質易患疾病 105
肥胖 106
痹證 107
骨質疏鬆 108
陽虛體質的調養 109
調養原則—不傷陽氣 109
 
陰虛體質
陰虛 112
陰虛體質的主要症狀 113
主要特點 113
具體表現 114
導致陰虛體質的原因 115
陰虛體質易患疾病 116
陰虛體質的調養 117
調養原則—鎮靜安神 117
氣虛體質
氣從何處來 120
氣分哪幾類 121
氣虛 122
氣虛的類別 122
心氣虛 123
脾氣虛 124
肺氣虛 125
腎氣虛 126
導致氣虛體質的原因 127
氣虛體質易患疾病 128
氣虛體質的調養 129
調養原則—保護脾臟 129
瘀血體質
瘀血 132
瘀血體質的主要症狀 133
導致瘀血體質的原因 134
肝臟與瘀血體質 135
瘀血體質易患疾病 136
瘀血體質的調養 137
調養原則—疏肝活血 137
痰濕體質
中醫所說的「痰」 140
痰濕的形成 141
痰濕體質的主要症狀 142
導致痰濕體質的原因 143
傷腎、傷肺導致痰濕 143
傷脾促生痰濕 144
痰濕體質易患疾病 145
脂人、膏人和肉人 146
痰濕體質的調養 147
調養原則—健脾祛濕 147
 
濕熱體質
濕 150
甚麼是濕 150
熱 152
甚麼是熱 152
濕熱體質的主要症狀 153
導致濕熱體質的原因 155
肝膽疏泄與濕熱體質 156
濕熱體質易患疾病 157
皮膚病 157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158
肝膽疾病 159
濕熱體質的調養 160
調養原則—疏肝利膽 160
濕熱體質會轉化 161
氣鬱體質
氣鬱體質的主要症狀 164
導致氣鬱體質的原因 165
氣鬱如何致病 167
氣鬱體質易患疾病 168
氣鬱體質的調養 170
調養原則—補益肝血 疏肝理氣 170
 
平和體質
平和體質的特點 174
形體特點 174
情緒特點 175
平和體質的成因 176
特稟體質
特稟體質的定義 178
特稟體質的特點 179
特稟體質的調養 180
調養原則—飲食講宜忌 起居有節 180
後 記 181

图书序言

  • ISBN:9789888763252
  • 叢書系列:生命.健康
  • 規格:平裝 / 184頁 / 17 x 24 x 2.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說,對於一個常年飽受慢性疲勞和過敏困擾的上班族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命仙丹。我以前看中醫,總是被醫師問一堆我聽不太懂的名詞,然後拿一堆我根本叫不出名字的中藥回家燉煮,過程繁瑣不說,吃了幾個月下來效果也慢得讓人心灰意冷。這本《圖解中醫 體質篇》很不一樣,它直接跳到「如何自我管理」這個核心問題。它不只是告訴你你是什麼體質,更重要的是,針對每一個體質,提供了非常具體的「日常調養建議」。舉例來說,如果是「氣鬱體質」,書裡不會只叫你「多運動」,而是會推薦適合的穴位按摩手法、建議可以嘗試哪一類的香氣(像是薰衣草的舒緩作用),甚至連「情緒疏導」的具體方法都列出來了,像是建議可以嘗試做一些靜態的伸展。這種實戰性極強的內容,讓我不需要每次都跑診所,在家就能進行基礎的自我干預。我個人試著調整了「陰虛體質」的飲食建議,特別是加強了滋陰的食物攝取,結果最近皮膚乾燥的狀況明顯改善,晚上睡覺也比較不容易盜汗了。這本書的優點就在於,它把中醫的養生哲學,轉化成了可以立即執行的生活小步驟,對於生活節奏快、沒時間做複雜調理的現代人來說,實在是太實用了。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圖解」兩個字,我還擔心內容會不會過於膚淺,不夠深入。畢竟中醫講究的是深厚的理論基礎,如果只是畫幾個可愛的圖案,那對想學點真東西的人幫助不大。但是,深入閱讀後才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在保持圖文並茂的易讀性的同時,並沒有犧牲掉中醫理論的嚴謹性。它巧妙地在圖說的旁邊,用精簡的文字補充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例如在討論不同體質的「臟腑偏性」時,它會用比較白話的方式帶過,但核心的中醫概念是完整且準確的。我特別欣賞它在描述「濕熱體質」時,對於「濕」和「熱」這兩種病理狀態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分析,即便搭配了插圖,其描述的邏輯鏈條依然清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只適合完全的小白,對於已經有基礎概念、想把知識系統化整理的人來說,也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它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框架,讓你可以把過去零散的養生知識,串聯到具體的體質模型上。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非常專業,閱讀起來層層遞進,不會讓人感到資訊過載,非常優秀。

评分

這本《圖解中醫 體質篇》光是封面就給人一種非常親切、好懂的感覺,不像有些中醫書動輒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艱澀的術語,這本真的有下功夫在「圖解」這塊。我平常對中醫的認識就是皮毛,看了一些網上的介紹,覺得自己好像「濕氣重」或者「陽虛」,但總覺得抓不太準,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調理。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就是它把複雜的體質分類,用清晰的圖表和生動的插畫呈現出來。比方說,它在介紹「痰濕體質」時,會用圖示說明他們的常見外觀特徵,像是體型偏胖、容易水腫等等,搭配簡單易懂的白話解釋,馬上就能對號入座。我特別喜歡它在解釋「成因」的部分,不會只是一味地歸咎於遺傳或環境,而是會連結到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和情緒狀態,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常常吃冰的或壓力太大。讀完第一部分的體質辨識,我終於對自己屬於哪種體質有了比較明確的概念,不再是霧裡看花。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真的是一座及時雨,能讓人放下對中醫的恐懼感,踏出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它成功地把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用現代人最能接受的方式傳達出來,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

评分

從排版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編排真的非常用心,讓人愛不釋手。雖然是中醫主題,但它的整體視覺風格非常現代化,色彩運用得當,不會給人陳舊或沉悶的感覺。每一個章節的轉換都很流暢,讓你很自然地想往下翻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收錄的「經絡穴位圖」的對照設計,非常實用。當書中建議按摩某個穴位來調理特定體質時,旁邊通常就會附帶一張清晰的局部人體圖,標示出穴位的位置和取穴方法,連我這種對穴位一點概念都沒有的新手,也能輕易找到正確的施力點。這大大降低了讀者實踐養生法的門檻。而且,書末的「體質自我檢測量表」設計得非常貼心,條理分明,每個問題的權重似乎都有經過設計,讓讀者在趣味中完成了自我評估。總體而言,這本《圖解中醫 體質篇》的裝幀和內頁設計,完全對得起它所傳達的專業知識。它成功地讓中醫養生不再是老學究的專利,而是人人都能輕鬆上手的生活指南,買來放在客廳或書架上,也覺得賞心悅目,隨時都可以拿起來翻閱查找,非常推薦給所有注重養生保健的朋友們。

评分

市面上關於體質的書不少,但很多都會過度強調「單一體質」的特點,讓人感覺人體好像是被切割成好幾個獨立的區塊。這本《圖解中醫 體質篇》真正讓我驚豔的地方,是它對「體質的動態變化」以及「兼夾證」的處理。書中提到,很少有人是純粹的單一體質,多數人都是複合型的,或者隨著年齡、季節、生活壓力而發生轉變。它舉例說明了「陽虛」如何可能轉化為「痰濕」,或是「氣虛」與「血瘀」如何同時存在的情況。這種細膩的觀察和描述,非常符合中醫「辨證求因」的精神。它不僅僅是教我們如何「分類」,更是教我們如何「觀察變化」。我身邊有位朋友,原本以為自己是標準的「平和質」,但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大,開始出現失眠多夢的現象,書中對應的「氣鬱化火」的描述,竟然和她的情況高度吻合。這讓我意識到,體質的調理是需要與時俱進的,不能一成不變。這本書在平衡「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這兩個面向做得非常到位,讓人讀完後,能對自己的身體狀態有更全面、更靈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