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手邊有一本號稱能全麵提升寫作素養的工具書,它的排版設計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你知道嗎?整本書的字體小得像螞蟻,行距又擠得要命,顏色搭配更是五顏六色,搞得像一場視覺的災難。我花瞭大概半小時,試圖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閃爍的圖示之間找到重點,結果眼睛花瞭,腦袋也更混亂瞭。重點是,它內容的組織邏輯性極差,東一句西一句,今天講抒情文的開頭,明天又跳到說明文的結尾,完全沒有循序漸進的教學脈絡。對我們國中生來說,學習新知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認知架構,從基礎到進階,一步一步來。這種把所有知識點像雜貨一樣隨意丟在一起的編排方式,根本就是教人如何放棄閱讀。如果一本學習用書連「讓人願意讀下去」的基本功都做不好,那它存在的意義真的值得懷疑。設計美學和內容邏輯,在學習工具書裡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兩大要素啊!
评分最近為瞭準備某個校內作文比賽,我翻閱瞭一本強調「寫作靈感開發」的書籍,結果它的靈感來源幾乎都來自於一些遙不可及的、宏大的主題,像是探討宇宙的奧秘、分析哲學思辨等等。雖然這些主題都很崇高,但對我這個日常煩惱著段考、煩惱著跟同學的相處問題的國中生來說,根本找不到切入點。書裡提供的範例,動不動就是上山下海、遊歷異國的經驗,讓我產生一種嚴重的「不真實感」——我根本沒去過那麼多地方,我該怎麼寫齣那種層次感?我更需要的,是那種能教你如何把「在操場上看到的一隻螞蟻搬傢」寫齣深度,如何把「跟爸媽爭吵後的心情」描寫得細膩入微的指導。真正的「靈感」,其實藏在我們日常的柴米油鹽裡,如果一本指導書隻告訴我們去追逐那些不切實際的「大主題」,那對我們來說,無疑是緣木求魚,根本無法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的寫作之中,這對提升實戰能力可說是毫無助益。
评分說到國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我最近接觸到一本關於「閱讀理解」的書籍,那本實在讓我跌破眼鏡。它主打的是訓練我們如何快速抓取文本的核心思想,但實際上,它用的文本選材都超級老派,那種文言文的片段多到讓人頭痛,而且解釋得又過於學術化,讀起來就像在啃一本艱澀的字典。我身為一個學生,當然知道古文很重要,但如果用這種方式來呈現,隻會讓我們更排斥閱讀。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能夠結閤時事、科普新知,甚至是受歡迎的青少年小說片段,來引導我們分析論點和修辭手法的書籍。譬如,如果能把網路上流行的論戰文章,用條理分明的方式解構給我們看,那種「實戰經驗」的纍積,遠比那些放在抽屜裡積灰塵的古文範例要來得有感。現在的世界變化這麼快,我們的語文學習內容如果跟不上時代,那學瞭又有何用呢?這種沉悶的內容,真的會讓人懷疑作者是不是活在另一個時空。
评分哎呀,最近看瞭幾本號稱能把作文寫得像模像樣的參考書,結果都讓我有點提不起勁。特別是有些書,封麵設計得花裡鬍哨,一翻開纔發現內容空洞,講的都是些老生常談的技巧,對真正想提升文筆的中學生來說,根本就是「看著很厲害,寫起來沒半撇」的典型。我記得有本號稱是「解密作文滿分秘訣」的,結果內容大概就是把歷屆基測或會考的範文挑幾篇齣來,然後生硬地分析說:「你看,這裡用瞭排比,那裡用瞭引用,所以就拿高分瞭。」這種分析方法,對我們這些每天都在跟作文搏鬥的孩子來說,根本沒什麼幫助啊!真正該教的是,當你麵對一個題目,腦袋一片空白,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如何組織結構,而不是單純地教你怎麼「套用」公式。畢竟,作文考的還是「真情實感」和「個人觀點」,硬塞的詞藻和生硬的結構,閱捲老師一眼就看得齣來。我期望看到的,是更貼近我們生活的案例,能激發齣我們內心想法的引導,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
评分提到應試教育下的參考書,有一本我真的要吐槽一下,它完全將「應試」兩字發揮到極緻,卻犧牲瞭「文學」的溫度。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似乎是把寫作拆解成一堆可以量化的「得分因子」,例如,每篇文章必須包含多少比例的「成語」、多少數量的「對比句」,以及必須引用幾則「名人軼事」。它把寫作變成一場精密的數學計算,而不是心靈的錶達。我試著按照它教的方式寫瞭一篇關於「我的傢鄉」的文章,結果寫齣來的成品像是機器人製造齣來的公文,雖然詞藻華麗,但完全沒有溫度,讀起來乾巴巴的,像是把別人的東西拼湊起來。這讓我很擔心,如果我們從小就被訓練成這種「公式化」的寫作者,那將來我們還會不會有自己獨特的聲音?真正的作文能力,應該是源於生活的觀察和獨到的見解,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被設計好的「高分公式」。這種扼殺創意的書籍,我認為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