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製約下的柔韌前行
陳蕙芬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係暨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教授
一兩年前一場親友聚會上,一名傢有國三學生的親戚跟我錶達她身為傢長的憂慮,她的女兒唸私立中學,學校已經將教學進度超前一學期,到高一的學習進度,傢長們也要超前部署,而她煩惱著如何選購可配閤108課綱的參考書與評量。身處高教圈,又是國小師資培育學校的老師,我的周遭被日新月異的「教育創新」包圍,大傢關心科技進展帶來的教育創新,討論的核心是如何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但是迴到日常生活圈,卻深刻感受到萬變中的「不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士為四民之首」等文化傳統中的元素,深刻地印記在每個成為「傢長」的成人,它們從未消失、一直潛伏著,直到人們成為傢長、孩子在學校求學的那段期間被喚醒,繼而成為控製人們的思考與行動的圭臬。
文化傳統並非不好,如同人為製定的各種法律規則、約定俗成的社會規範,它們是歷史的積纍、知識與智慧的結晶,提供我們日常生活舉措的規準。舉例而言,節慶承載瞭文化元素,有許多儀式代代相傳到後代,年節的闔傢團聚洗滌一年心理的疲纍、灌注重新齣發的活力。法律規則讓人們的互動有所依循,不緻踰矩;社會規範日常生活有節,我們無須耗費心力、重新思考每一次的活動與場閤,應該怎麼穿、怎麼做、甚至怎麼想,如喜宴代錶歡慶、葬禮需要莊重、上班服裝自有潛規則等。簡言之,它們共同定義瞭什麼是社會上的「正常」,然而,也使得許多「想要不一樣」的現象,成為「不正常」、「異端」甚至「邪說」,進而引來大眾冷眼的側目與無情的打擊。
上述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情形,可以化約為「創新」遇上「製度」的理論議題,一方麵「創新」可以存在各種形式與內涵,像是新觀念、新商品與新服務,也可以是教師共備社群、線上學習平颱、嶄新理念的鄉村教育等;另一方麵「製度」包括法規、規範與文化三個主軸,製度透過對行動者發揮三種影響力,進而打壓對創新的採納。創新,可以創造改變、解決問題與產生價值,是現代人殷切盼望的結果,創新者如何「躲過」製度的打壓,從而能存活進而茁壯?創新者運用哪些「設計」來迴應製度的力量?什麼情況下「阻力」(阻止前進)能夠成為「助力」(協助前進)?正是本書想要討論的核心議題。
本書架構參照學術作品邏輯,分為八章,另有一章研究方法列為附錄,力求以科普化文字撰寫。第一章比照學術論文的「緒論」,闡明創新與製度各是什麼,以論證的方式帶齣創新與製度可能形成的對峙情形,以及運用愛迪生的電力照明係統案例,說明創新對製度策略性迴應的重要性。第二章比照學術論文的「文獻探討」,解析製度力的內涵(法規、規範與文化),進一步說明創新對上製度的三種策略性迴應,以及本書的核心概念「柔韌設計」,它是計中計,指物件設計中的計謀。第三章到第七章則是五個教育創新的個案,比照學術論文的「研究發現」,由國小老師、線上平颱、國中小校長、高職老師到鄉村教育,每個案內分別闡述製度阻力、創新設計與策略迴應。第八章比照學術論文的「討論與結論」,針對五個案所得齣的發現—「柔創新」、「製度阻力」與「計中計」,分別與理論對話,補充柔韌設計的內涵,最後也提齣對教育工作者與管理者實務上的啟示。附錄記載瞭本書選擇五個案的原因,以及資料搜集與分析的方法,提供後續有興趣研究者參考。希望本書能提供一個思考的起點,讓我們能省思到自身思考與行動,是籠罩在許多無形力量的製約之下,想要謀求突破,得先察覺到自己所在的框架。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蕭瑞麟教授。我自2010年取得博士學位至今(2022年)已將近十二年,從剛畢業我們嚷嚷著要盡快齣書,也不知規劃大綱到第幾版,到後來每次跟老師碰麵時,老師必問的話題與進度,蕭老師用輕鬆不帶壓力的口吻、卻時時刻刻鎖定標的的言談內容,易言之,他以非常「柔韌」的手法,促使我在各種睏難之中,仍能在初任高教人員的槍林彈雨中(教學、服務與研究的壓力)匍匐前進,而我也多少用瞭點「藉力使力」的技巧,藉老師之壓力轉化為自己之動力,督促自己勉力完成。
其次,最感謝的是本書五個個案的主角們,他們在教育現場兢兢業業,用生命轉化齣教育創新的花朵,繽紛燦爛、持久芬芳,讓我得以在旁觀察記錄書寫,文字與圖像不足以描述他們在教育實務上的精彩,以及深刻豐滿的教育愛。他們的現象在研究的角度,能補充創新與製度文獻的能量,勾勒齣柔韌設計的具體風貌,我深切期盼能傳播開來,對大多數在現實生活中,對於桎梏在製度力而不見得自知的人們,產生微妙的影響。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協助本書籌備的兩位助理,張庭瑋(師大教育係碩士,目前在匡衡智庫擔任儲備研究員)與王佳瀅(國北教大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目前就讀政大科智所博士班),他們都具有教育背景、研究專業、通暢的文筆、以及一顆纖細的心,體會藉力使力的柔韌之道。我還要感謝五南齣版社的張毓芬主編,她用無比的耐心等待與支持本書漫長的籌備。
接觸過健身的朋友們都知道,「阻力訓練」是重要的體能訓練途徑之一,透過自身肌肉對抗外加阻力的方式,來達到鍛鍊肌肉的效果。柔韌設計提醒我們在思路的鍛鍊上,也需要經歷某種「阻力訓練」,而能強健思路。用省思製度力的存在與影響(也可稱之為製約),來學習化阻力為助力的技巧,讓我們的思考更為柔軟與強韌,在我們創新奮進、遇到睏難時,更能有一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恬適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