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150個特效穴位:讓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對症按摩(二版)

人體的150個特效穴位:讓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對症按摩(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中朝
图书标签:
  • 按摩
  • 特效穴位
  • 人体穴位
  • 健康养生
  • 中医
  • 经络
  • 穴位按摩
  • 自我按摩
  • 保健
  • 两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血通暢百病消!
  「瘀生百病、通出健康」,人體有八成以上的疾患病痛是因為氣血循環不通暢所引起。
  按摩相對應穴位,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身體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活血化瘀、經絡通暢,更對於人體的心腦血管、消化、內分泌、呼吸、神經及免疫系統具調養之療效。
 
  一分鐘,驅寒、治失眠、調理體質
  ●緩和急性胃痛、迅速降血壓、消炎鎮痛等急救必備穴位
  ●有效預防感冒、止吐等等,常見病的對症穴位
  ●改善精神不濟、眼睛疲勞、偏頭痛、五十肩、腰痛、頸椎僵硬等現代低頭族的特效治療穴位
  ●預防、緩解慢性病,滋養五臟六腑的保養穴位
  ●針對男性、女性、兒童、中老年人的專門穴位
  只要透過雙手,從即刻救命到調養慢性病,一本能應付全家大小各種疑難雜症的必備書!
穴位按摩的智慧:探索身体的自愈密码 一本深入浅出、注重实操的按摩指南,带你领略古老智慧与现代健康的完美结合。 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寻求自然、安全且有效的方式来维护和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它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穴位应用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人体经络系统和穴位功能系统全面认识的实用手册。我们致力于将深奥的传统医学理论,转化为人人都能理解和实践的日常保健技巧。 为什么要了解穴位按摩?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系统,其中蕴含着强大的自愈能力。穴位,作为传统医学中能量流动的关键节点,是连接我们内在平衡与外在健康的桥梁。通过正确的刺激和调理这些特定的点位,我们可以有效地疏通气血、缓解疼痛、改善脏腑功能,甚至在日常的小毛病发生时,提供及时的非药物干预。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预防胜于治疗”和“激发身体的内在潜力”。我们相信,掌握了基础的穴位知识和操作手法,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本书的独特视角与内容架构 本书摒弃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采用了一种系统化、步骤化的教学方式,确保即便是初次接触穴位疗法的人士也能快速上手。我们的内容组织遵循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的清晰构建——告别盲目操作 在开始具体的穴位操作之前,理解“为什么”至关重要。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揭示以下基础知识: 1. 经络与穴位的关系: 什么是经络?它们如何如同人体的“高速公路”一样承载着生命能量?穴位在这个网络中扮演着怎样的“交通枢纽”角色?我们绘制了简洁明了的图示,帮助您快速建立起空间概念。 2. 阴阳五行与脏腑对应: 传统医学是如何将人体的功能和情绪进行系统划分的?了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原理,能让您在选择穴位时更有针对性,明白刺激某个穴位如何影响到遥远的脏器功能。 3. 识别与定位的艺术: 介绍寻找穴位的几种经典方法,包括“体表标志定位法”(利用骨骼、肌肉的参照点)和“手指同身寸测量法”。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准确找到那些常被忽略但效果显著的“奇穴”和“阿是穴”。 第二部分:循证与实用的操作指南——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我们聚焦于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自我按摩。我们精心挑选了最常用、适用范围最广的体表穴位进行深度解析。 1. 选穴原则与禁忌: 并非所有穴位都适合所有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谨慎刺激?我们提供了清晰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列表,特别强调了孕妇、老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者在按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 按摩手法的精细分类与演示: 按摩不仅仅是“按”和“揉”。本书详细区分了以下核心手法,并配有步骤图解: 点按法: 适用于急性疼痛和特定靶点的快速激活。 揉法/圈旋法: 适合大范围的放松和深层组织处理。 推法: 用于沿着经络走向进行疏导。 叩击法(轻拍): 适用于整体的振奋和循环促进。 每种手法都明确指出其适用的力度范围(轻、中、重)和作用的时长。 3. 呼吸与意念的结合: 传统疗法强调身心合一。我们指导读者如何在按摩过程中配合深长、缓慢的腹式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被按摩的区域,以最大化疗愈效果。 第三部分:常见健康问题的对症调理方案——建立你的私人保健库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提供了一系列针对现代人常见困扰的系统化按摩方案。每一个方案都像一个独立的“小课程”,配有详细的图文指引。 1. 针对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缓解疲劳与精力提升: 如何在午后快速激活“提神醒脑穴位群”。 改善睡眠质量: 睡前放松神经的“安神定志穴位组合”。 情绪调节: 应对压力与焦虑时,疏肝解郁的常用点。 2. 常见疼痛的快速干预: 颈肩僵硬与落枕: 快速找到并处理“疼痛触发点”。 腰腿酸痛: 针对久坐人群的下肢放松与强健方案。 头痛困扰: 分类处理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的常用穴位。 3. 消化与循环系统的保养: 腹部按摩的奥秘: 顺时针与逆时针的差异化应用,帮助改善消化不良和便秘。 四肢水肿的疏通: 刺激淋巴回流的关键点位。 4. 季节性与特殊时期的照护: 针对换季时的过敏反应、以及女性生理期前后的不适,提供温和而有效的穴位支持。 本书的特色与承诺 图文并茂的精准定位: 我们深知穴位定位的难度,因此书中包含大量高清、清晰的人体解剖示意图和实际操作照片,确保您每一次操作都能“找得准”。 循序渐进的难度设计: 内容从最基础的定位知识,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组合按摩方案,确保学习路径平滑自然。 强调安全与个体差异: 我们反复提醒读者要“体察反应”,按摩的力量和时长应根据自身的感受灵活调整,反对一味追求“酸麻胀痛”的过度刺激。 通过阅读和实践本书所载的内容,您将不再依赖于外界力量来解决身体发出的每一个微小警报,而是能够主动、有策略地运用身体自带的疗愈资源,实现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状态。这是一次对自身身体潜能的探索之旅,也是对传统养生智慧的现代继承与发扬。掌握这些技巧,就是拥有了一套随时随地、无需器械的“健康工具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中朝 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
  中國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教授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從事臨床、教學工作三十餘年,主持和參加過十餘項中醫養生保健課題研究。
 
  在長期臨床診治經驗基礎上,對家庭中醫保健領域有獨到建樹,被患者贊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
 
  近十年來,在中藥抗衰老領域有豐富的應用及臨床研究,在老年人疾病、男性疾病,腦部疾病、美容保健等方面,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
 
  近二十年來,先後發表專業論文六十餘篇,在中國著有五部專業中醫書籍,並獲得多項獎項。
 
  曾十多次應邀或外派至其他國家進行醫療工作或教學講座,並長期在中國醫學大學內進行臨床與理論課程教學。
 
  著有暢銷書籍(大都會文化出版):《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名老中醫的養肝護命方》、《名老中醫的養胃粥》、《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全新修訂版)》。

图书目录

預備篇
經絡穴位,人體自帶治病良藥
不出錯的找穴方法
一學就會的按摩手法
哪些情況不能按摩
 
應用篇
教你8大救命穴!關鍵時刻能保命
1.勞宮穴——降血壓
2.合谷穴——消炎鎮痛
3.三陰交穴——三條陰經氣血的交會處
4.足三里穴——天然營養補品
5.水溝穴——人體急救
6.至陽穴——急性胃痛
7.百會穴——長命百歲的保健穴
8.陽陵泉穴——口苦口乾
 
對付中老年常見病的22個特效穴位
9.頭維穴——臉部痙攣
10.巨髎穴——面神經麻痺
11.水突穴——慢性咽炎
12.缺盆穴——咳嗽、喘息
13.扶突穴——甲狀腺腫大
14.聽會穴——耳鳴耳聾
15.廉泉穴——中風失語
16.神堂穴——氣喘、胸悶
17.風市穴——遠離中風
18.人迎穴——調血壓
19.風門穴——常年咳喘
20.外關穴——腰痛和風濕
21.養老穴——晚年體健
22.地機穴——改善胰島素分泌
23.曲池穴——上肢癱麻
24. 郄門穴——心絞痛的應急穴
25.魚際穴——哮喘
26.中瀆穴——消除膽結石
27.懸鐘穴——降血壓
28.維道穴——四肢水腫
29.解溪穴——腦供血不足
30.陷谷穴——理氣、止胃痛
 
驅趕小病小痛的22個特效穴位
31.印堂穴——提神醒腦
32.魚腰穴——目脹酸痛
33.迎香穴——鼻炎
34.四白穴——各種眼疾
35.風池穴——疏風散寒治感冒
36.風府穴——感冒
37.四神聰穴——偏頭痛
38.章門穴——腹脹
39.水分穴——腹痛、腹瀉
40.中脘穴——胃痛、嘔吐
41.天樞穴——腹瀉、便祕
42.中極穴——尿頻、尿痛
43.身柱穴——咳嗽、氣喘
44.長強穴——便祕、痔瘡
45.天井穴——淋巴結核
46.小海穴——貧血、眩暈
47.列缺穴——發熱、頭痛
48.大陵穴——腕關節麻木
49.少商穴——預防感冒
50.前谷穴——瀉火、治口瘡
51.衝陽穴——除腹脹、增食慾
52.厲兌穴——快速止吐
 
對付骨骼肌肉疼痛的18個特效穴位
53.肩髎穴——肩臂痛
54.肩井穴——落枕、肩痛
55.肩髃穴——肩周痛
56.肩貞穴——肩周炎
57.天髎穴——頸項強直疼痛
58.通里穴——肘臂腫痛
59.後溪穴——頸椎腰椎病
60.陽溪穴——頭痛、牙痛
61.中渚穴——頸肩背痛
62.大腸俞穴——風濕腰痛
63.環跳穴——腰痛
64.承扶穴——腰腿痛
65.伏兔穴——膝冷、腰胯疼
66.委中穴——即刻緩解腰背痛
67.陰陵泉穴——下肢痿軟
68.犢鼻穴——膝關節炎
69.承山穴——腿腳抽筋
70.崑崙穴——腳踝痛、腰背痛
 
滋養五臟六腑的14個特效穴位
71.心俞穴——養心安神
72.內關穴——心神衛士
73.肺俞穴——哮喘病
74.太淵穴——宣肺益氣
75.肝俞穴——清肝明目
76.太衝穴——清肝火、消怒氣
77.膽俞穴——養膽護體
78.日月穴——膽疾
79.脾俞穴——食慾不振
80.太白穴——健脾化濕
81.胃俞穴——養胃和胃
82.梁丘穴——胃痛
83.腎俞穴——護腎強腎
84.京門穴——補腎大穴
 
改善亞健康的20個特效穴位
85.瞳子髎穴——目赤眼花
86.下關穴——牙痛、耳鳴
87.大椎穴——感冒清熱
88.陶道穴——愉悅身心
89.神道穴——緩解心絞痛
90.三焦俞穴——增食慾
91.石關穴——脾胃虛寒
92.天突穴——緩解聲音嘶啞
93.大橫穴——防治營養過剩
94.曲澤穴——改善長期胸悶、心慌
95.支溝穴——排除體內毒素
96.陰郄穴——盜汗、驚悸
97.間使穴——治呃逆
98.中衝穴——補益肝腎
99.少衝穴——保養心臟
100.豐隆穴——除濕化痰
101.公孫穴——胸腹疾患
102.丘墟穴——提神醒腦
103.行間穴——目赤與頭痛
104.內庭穴——清理口腔炎症
 
呵護女性的12個特效穴位
105.陽白穴——淡化抬頭紋
106.承泣穴——改善黑眼圈
107.地倉穴——撫平口周皺紋
108.顴髎穴——色斑粉刺
109.頰車穴——防止面部皺紋
110.鳩尾穴——皮膚乾燥
111.交信穴——調經養血、止崩漏
112.足臨泣穴——呵護女性乳房
113.照海穴——月經不順
114.少府穴——外陰瘙癢
115.少澤穴——通乳功臣
116.陽池穴——手腳寒冷
 
關愛男性的14個特效穴位
117.關元穴——固精養元
118.神闕穴——睡前常按補虧虛
119.命門穴——強腰膝、補腎氣
120.氣海俞穴——提高性致、除腰痛
121.腰陽關穴——遺精、陽痿不復返
122.殷門穴——強健腰腿
123.陰谷穴——遺尿、遺精
124.復溜穴——手足多汗、四肢乏力
125.漏谷穴——主治前列腺疾病
126.足五里穴——通利小便
127.箕門穴——遠離難言之癢
128.中封穴——保養精血
129.太溪穴——補腎氣、處百病
130.商陽穴——強精壯陽
 
強壯孩子的12個特效穴位
131.開天門——精神不振
132.揉印堂——外感發熱
133.揉天心——安神醒腦
134.推坎宮——明目護眼
135.推六腑——緩解寶寶便祕
136.推三關——風寒感冒
137.推大橫紋——消食導滯
138.推大腸經——清利濕熱
139.補腎經——補先天之不足
140.清心經——清熱瀉火
141.推肝經——平肝瀉火
142.揉板門——消化食積
 
四季養生的8個特效穴位
143.太陽穴——腦神經調節
144.神門穴——安神固本
145.湧泉穴——人體生命之源
146.聽宮穴——耳聾、耳鳴
147.睛明穴——讓眼睛明亮
148.膻中穴——寬胸理氣除心煩
149.氣海穴——任脈之補虛要穴
150.血海穴——滋陰養血
 
附錄 常見病症特效穴按摩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37003
  • 叢書系列:都會健康館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經常聽到養生節目裡提到合谷穴、足三里穴和湧泉穴,要怎麼找到正確的穴位呢?它們有什麼作用?又該如何使用呢?
 
  近期身體狀況不好,總是耳鳴、面部麻木,又不想看醫生,按摩哪些穴位可以緩解呢?
 
  聽說用手把玩核桃也能養生治病,是真的嗎?
 
  常按摩三陰交穴好處很多,但為什麼孕婦不能按摩呢?
 
  這些跟穴位相關的知識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本書不同於市面上的穴位書,有些只講取穴方法,或是只講按摩方法,而本書不僅有精準定位和快速取穴的方法,還有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等多種穴位使用方法,只要一個穴位就能緩解頭痛、感冒、高血壓、糖尿病等所引起的不適症狀,不僅方便,而且療效好。
 
  按穴位不僅可以治病還能幫助救命,掐人中穴治昏迷,按勞宮穴降血壓,掌握這些救命穴在危急時刻也許真的能救人。
 
  根據穴位特點,給出穴位使用小妙招,用梳子刺激頭維穴,用乒乓球刺激湧泉穴,連平時常吃的核桃都能用來按摩穴位,穴位養生治病其實就在生活的點滴之中。
 
  按穴位也是有禁忌的,孕婦不能按三陰交穴;百會穴不能重力按壓;四神聰穴不能拔火罐。掌握這些禁忌才能更加放心地使用穴位。
 
  隨書附贈標準經絡穴位掛圖,可帶在身上,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本書在強調按摩的同時,也適度地提醒了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它沒有把按摩神化,彷彿按一按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相反地,它會巧妙地在每個篇章的結尾,附帶一些生活化的建議,例如久坐時如何調整坐姿、看電視時可以順便按壓哪些穴位來幫助消化等等。這種「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貫穿其中,讓讀者在學習「治療」的同時,也能提升「預防」的意識。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健康生活態度的引導手冊。它鼓勵我們用更積極、更主動的方式去關心自己的身體,而不是等到病痛找上門才手忙腳亂地求助。這種全面性的關照,讓這本關於「穴位」的書,多了一層更深層的價值。

评分

說實在話,按摩這回事,如果沒有人示範,光看文字描述常常會有「我這樣對嗎?」的疑慮。這本書在穴位圖的呈現上,我覺得做得相當到位。它不僅僅是標示出一個點,更會搭配一些線條或箭頭來輔助說明按摩的方向和可能的反射區域,這對初學者來說非常關鍵。我嘗試著按照書裡教的方法,去按壓幾個長期困擾我的穴位,像是合谷穴處理頭痛,還有足三里調理腸胃。最讓我驚豔的是,它對於「力道」的描述,沒有用太多玄乎的詞彙,而是用類似「輕柔但維持穩定壓力」或「適當的酸脹感」這種比較具體的感受來引導。這讓我在操作時,比較能掌握「有按到穴道」的感覺,而不是只是隨便揉揉。而且書中似乎也特別強調了按摩前後的呼吸配合,這點是很多市面上其他書籍會忽略的細節,但其實對放鬆身心非常有幫助。整體來說,它提供的指導非常實用,很有實戰性,感覺像是身邊隨時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師傅在指導。

评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紙質和裝幀設計也值得一提。身為一個經常需要邊看邊操作的讀者,我非常重視書本的「耐用度」和「翻閱性」。這本書的紙張選擇很棒,不會因為反覆翻閱和在浴室或睡前閱讀而輕易受損。更重要的是,它的內頁設計考慮到了實用性。有些參考書印得很漂亮但太重,拿在手上閱讀就很費力。這本的版面配置很聰明,圖文比例拿捏得宜,不會讓讀者在尋找穴位圖和對照文字說明之間來回奔波。我個人還發現,書中對於穴位名稱的標註非常清晰,除了中文名稱外,似乎還會用比較白話的方式去描述那個穴位在哪個骨骼或肌肉群附近,這對於不熟悉標準中醫術語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它讓我覺得,這本書是真正為了「大眾」設計的,而不是只給專業人士參考的工具書。

评分

我之前對穴位按摩一直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覺得可能頂多就是舒緩一下表層的肌肉,對深層的調理幫助不大。直到我開始接觸這本,特別是它針對「特定症狀」設計的「組合拳」按摩法,讓我徹底改觀。書裡不是只教你按單一個穴位就沒事了,它會根據像是失眠、偏頭痛這類比較複雜的症狀,推薦一個包含三到四個穴位的連貫按摩流程。這個流程的設計邏輯很順暢,先是放鬆周邊,再深入處理核心問題,最後再做一個收尾的鎮定。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絕對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功夫,他們對於人體氣血運行的整體觀念是有一定程度掌握的。重點是,這種組合按摩法並不耗時,我通常在睡前花十分鐘照著做完一套,身體的緊繃感確實有明顯下降。這種「套裝」的實用性,遠遠超過了單點的介紹,讓我知道原來按摩也可以這麼有條理和系統性。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蠻吸引人的,配色很舒服,加上那些穴位圖的編排方式,讓原本看起來很複雜的內容瞬間變得親切許多。我記得以前買過幾本類似的書,結果光是看那些文字敘述就頭昏腦脹,根本不知道穴位到底在哪裡,按壓的力道和角度也摸不著頭緒。但是這本,光是翻閱目錄就能感覺到作者在編排上的用心。他們似乎很了解讀者想「馬上上手」的心態,所以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讓人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解讀抽象的理論,可以直接對照著自己的身體去嘗試。尤其是針對現代人常見的各種文明病,像是久坐腰痠背痛、滑手機造成的肩頸僵硬,或是因為壓力大導致的腸胃不適,書裡都有明確指出對應的穴位和簡易的按摩手法。這對我這種下班後只想癱在沙發上,沒什麼心力去鑽研複雜中醫理論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星。我特別喜歡它會把「症狀」放在最前面,而不是一開始就甩一堆經絡學給你,這種從需求出發的編排邏輯,真的讓學習的門檻大大降低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