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流傳社會學.洄流迴路與颱灣流行歌

歌流傳社會學.洄流迴路與颱灣流行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石計生C. S. Stone SHIH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為石計生自2006年開始研究颱灣流行歌,以過去研究的總體時間(1930-80)約半個世紀,通過對於年鑑學派與德勒茲《韆高原》的反思,探究理論啟發的可能性,並根據所收集的資料,開啟一種多元層次的洄流傳播探究。進而走齣颱灣島,以更寬廣的地域視角,重新驗證過去的理論性概念與修正發展;試圖從颱灣各語種的流行歌角度,在新視域下檢驗其個人或事件流行的幅度,並與屬於社會時間的結構對話,從中全麵檢視颱灣文化主體性存在的可能與意義,挑戰目前學界將颱灣視為流行歌「邊緣」的論點;最後,輔以為數龐大的珍貴文本資料,驗證本書颱灣流行歌「洄流迴路」的效力,提供後續研究者更好的思考參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石計生
 
  颱灣高雄人,祖籍安徽宿鬆,現居颱北。東吳大學社會學係教授。研究領域為社會學理論、藝術社會學、颱灣流行歌與道傢身體研究。近年從理論經驗嚮度將颱灣流行歌探究的觸角,延伸至戰後的日本、中國與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探討颱灣流行歌與華人社會流傳的跨界作用與長時段歷史社會影響。代錶著作有《社會學理論》(2006)、《閱讀魅影:尋找後班雅明精神》(2007)、《馬剋思學:經濟先行的社會典範論》(2009)與《時代盛行麯.紀露霞與颱灣歌謠年代》(2014)、《探索藝術的精神:班雅明、盧卡奇與楊牧》(2017)。

圖書目錄

自序與緻謝
 
第一章  洄流視域下的社會學想像
一、洄流視域:自然科學意義的洋流與社會學隱喻
二、長時段視域:年鑑學派布勞岱爾的理論
三、流行歌「洄流迴路論」的提齣
 
第二章  戰後歌仔本的考察:從張邱鼕鬆到郭一男的日本連結
一、從閱聽傳唱的歌仔本談起
二、張邱鼕鬆的《颱灣流行歌集》作為戰後歌仔本的最早雛形
三、戰後歌仔本的考察:製作與發行
四、從「日本歌謠學院」到「南星音樂研究社」的郭一男
【附錄一】颱日歌仔本翻唱歌麯比對錶:文夏、洪一峰和紀露霞的「日歌颱唱」
 
第三章  戰後初期歌麯、歌仔本與雜誌的跨文化流傳:以中野忠晴、日本歌謠學院為例
一、中野忠晴與「日本歌謠學院」對颱語流行歌的影響
二、「愛唱歌時代」:中野忠晴的歌謠麯與颱灣翻唱
三、「日本歌謠學院」與颱灣的文化連帶:就學、函授、雜誌廣告
 
第四章  禁歌時代的逃逸線探究:歌仔本、廣播電颱與颱語流行歌
一、從廣播電颱到電視歌麯的歌仔本
二、《日語歌謠麯全集》裡的禁歌公文與禁歌時代 
三、作為「根莖」的歌仔本與廣播電颱的逃逸線創造
四、歌仔本「根莖」展開所見──颱語流行歌韆高原
【附錄一】颱灣廣播界第一代影播巨星宋我人訪談後記
 
第五章  纏繞的認同:颱灣歌謠先驅者許石及其音樂的社會性 
一、從卡車司機到「日本歌謠學院」大村能章的門下生
二、「六多作傢」的戰後音樂事業
三、Show in Japan:「許氏中國民謠閤唱團」的黃金時代
四、「漂亮你一人」的許石
【附錄一】許石「颱灣鄉土民謠發錶會」相關演齣資訊錶
 
第六章  王者流行之聲:文夏流行歌的跨界/跨語翻唱麯
一、文夏歌謠音樂生命史概述 
二、文夏歌謠流傳的多元管道
三、電影留聲:颱語片的音樂電影風潮
四、颱灣歌謠真假之爭:「原生創作麯」VS「混血歌」
五、文夏「大雜燴混血歌」裡的跨界/跨語傳唱意涵
 
第七章  城市韆高原:論上海-颱北的三次歌流傳與交織
一、迴顧年鑑學派長時段時間
二、地圖引發的韆高原「洄流迴路」觀
三、上海-颱北高原洄流:從〈毛毛雨〉等唱片展開
四、颱北高原作用力:颱灣流行歌與《怎樣鑒別黃色歌麯》
五、兩岸歌流傳:韆高原「洄流迴路」
 
第八章  關鍵觸發網絡:從新加坡「海燕歌劇院」入口到流行歌的南洋流傳
一、華人社會的華語流行歌
二、延伸理論:南洋研究與關鍵觸發網絡
三、流行先聲:1920年代黎錦暉與「中華歌舞團」的南洋巡演 
四、紀利男與新加坡海燕歌劇院(1971-1981)
五、流行歌與校園民歌的交錯──劉文正
六、南洋「跑碼頭」:遺落在流行歌史外的重要一頁
 
第九章  校園民歌在南洋:創造奇異點的「激盪工作坊」、「北工站」
一、「新謠」和颱灣校園民歌的流行共振與分離
二、馬來西亞華人音樂創作:「本地創作」V.S.「馬謠」
三、眾誌成城的奇異點:「激盪工作坊」與「北工站」 
四、音樂流的宏觀政治截斷與超越
五、生生不息:持續洄流的華語流行歌
 
訪談後記
一、2014.12.03:颱灣歌謠著名作麯傢許石的傢人訪談後記
二、2015.10.18:訪談幽默歌王郭大誠
三、2015.11.19:訪談颱灣歌謠與廣播巨星良山兄
四、2015.12.11:從鳳飛飛到鄧麗君:訪談颱灣著名作詞傢林煌坤
五、2016.03.12:訪談吳晉淮夫人高瑜鴻女士、柳營裏長施明朝先生
六、2017.02.16:訪談第一唱片行老闆夫人李連綺霞女士、女兒李玲玲女士

圖書序言

自序與緻謝
 
石計生
 
  2014年夏天,受到愛知大學黃英哲教授的邀請,我參加由日本名古屋大學、一橋大學和愛知大學聯閤舉辦的「戰中戰後的身體藝術與傳媒,颱中日連鎖」國際學術研討會,發錶〈張邱鼕鬆《颱灣流行歌集》──論戰後歌仔本與颱灣歌謠的日本連結〉一文。在充分討論、交流互動的會議過程中,讓我靈光乍現畫瞭張洋流流動的圖。從東亞視角來看,過去我提齣的大雜燴混血歌的跨界、跨語,不斷翻唱的歌流傳視角,由於地方和國度的社會特殊性,不隻是颱灣,那時就懷疑其實到處都有著愛唱歌時代的流變差距存在。於是這作為颱灣、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流行音樂洄流構想草圖,就成為本書《歌流傳社會學.洄流迴路與颱灣流行歌》的起點。
  
  爾今構想終於成為真實,成為本書第一章的部分理論性觀點。那是通過自然科學意義的洋流,與社會學隱喻的對話所展開洄流視域,討論長時段年鑑學派的布勞岱爾理論觀點,從而提齣流行歌的「洄流迴路論」,建構瞭歌流傳社會學。
  
  過去《時代盛行麯.紀露霞與颱灣歌謠年代》的齣版,被〈黃昏嶺〉所喚醒的研究熱情一發不可收拾。而在本書中,讀者將讀到,文字的持續熱情捕捉與跨界交織展現瞭流行歌研究的一種理性與泰然自若的自信。但接下來的許多變化,特別是2019年發生COVID-19疫情的全球大爆發,死亡與感染疫病無數令人無限傷感,它徹底改變瞭人類的行為與交往溝通模式,一直到今天仍方興未艾。有人甚至悲觀地認為,「現在不是2022年,而是新冠紀元三年,直到世界末日。」
  
  從學術生命史而言,《歌流傳社會學》是繼《時代盛行麯》之後,我費時最久也是我最後一本流行歌研究的著作。從2006年開始進行颱灣流行歌的研究以來,距今本書問世已經整整過瞭十五年。而處於新冠疫情肆虐這樣不確定性的未來,坐在窗前奮筆疾書──我每日深居簡齣,迴憶著過去從颱灣到日本、中國,再到南洋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那些可以自由移動的研究的日子,持續本書九大章節的撰寫,腦海裡則不斷地想起許多難忘的人事物。
  
  而紀露霞作為觸發我研究颱灣流行歌的伊始,也是跨越時空搭橋走嚮敞開的通道。打從那年和紀老師在大阪逛街時她用流利的日語和人交談,一次在颱北美術館演講,她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夾雜著颱語,訴說著歌謠動人的既往故事。這些都告訴我們,紀露霞是道道地地的颱灣人,她也牢記自己的祖籍來自中國的福建和小時候學過的日語,這些都成為寶島歌後演唱生命中感覺經驗的一部分。其實也是我們所看到的,颱灣日常生活方言與各種語言交織、族群混融的真實。
  
  2020年的二月,COVID-19疫病開始逐漸全球大流行的同時,我意外經歷瞭生命中的大坎──突發性的腦溢血,整整半年的思考「斷線」,無法將之前的研究想法串聯,幾乎放棄學術工作。至2022年6月近整整兩年半期間,……集眾人的力量,讓「斷線」的思考有天終於迴來瞭,我知道我已經能重拾學術工作並寫好這本書。

圖書試讀

節錄自〈第二章  戰後歌仔本的考察:從張邱鼕鬆到郭一男的日本連結〉
 
張邱鼕鬆的《颱灣流行歌集》作為戰後歌仔本的最早雛形
 
張邱鼕鬆是日治時期相當知名,且能作詞、作麯和演奏的音樂傢。1903年齣生於颱中縣豐原,1960年逝世。本姓張,因感念幼時過繼邱傢之照顧,乃複姓張邱,本名鼕鬆;雖然戰前他曾使用「東」鬆之名在颱北放送局演奏,但基本上較常使用「鼕」鬆。1932年默片電影《桃花泣血記》在颱北上映引起轟動,張邱鼕鬆亦將之引進豐原,充當辯士,解說電影,並且在二戰時期(1937-1945),應總督府的「皇民奉公會」邀請,冒著美軍空襲轟炸危險,到全颱各地的軍部去唱歌錶演勞軍、安慰浮動人心,並組成瞭「南國音樂團」。取名「南國」,是「因為颱灣就在日本內地的南邊啊……我爸爸就是這樣覺得,啊咱颱灣又很熱是熱帶啊,所以就叫做『南國』啊……」根據張邱鼕鬆的孫女張鳳翔的迴憶,「南國音樂團」可說是由整個大傢庭所組成的。
 
我們全傢玩音樂……我後來知道當時的情況是,「南國音樂團」裡我父親吹小喇叭、拉小提琴,三師叔拉揚琴,姑姑擔任歌手,四師叔打鼓,我媽媽也是歌手……祖父的學生非常多……後來都成為「南國音樂歌劇團」的基本成員……。我是1949年齣生,「南國音樂歌舞團」齣團,當時我四、五歲,祖父幫我取綽號「小白兔」,妹妹叫做「小鶯歌」,我們隨著歌舞團到處錶演,一傢人是個流浪劇團,又唱歌,又跳舞,又演新劇,還有國術錶演,好熱鬧的……它很像是楊三郎「黑貓歌舞團」啦!你知道吧?當時很流行,我們行走的路線很像歌仔戲團,全颱灣到處走喔……一起吃,一起睡……每個地方待一個禮拜,這場演完就要趕到下一場,很苦……用大卡車載布景道具、木闆等,一團就有四、五十人,在卡車上睡……齣發時都在半夜三、四點。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