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未來能飛翔

孩子,你的未來能飛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蔣馨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成长
  • 励志
  • 未来
  • 梦想
  • 教育
  • 亲子
  • 青少年
  • 希望
  • 飞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位母親寫給兒女的55篇家書,也是美麗的散文與心靈小品

  ◎不論幾歲,你的人生都有美夢成真的可能。人人都有無限潛力,成為一位圓夢的英雄。
  ◎這本書是寫給自己兒女,也寫給天下兒女。孩子,讓我們做自己的英雄,一起飛翔!
  ◎不論是慵懶的午後,還是無聲的午夜,打開書籍便能一點一點沉靜,找回初心。

  「我存在──這是永恆驚喜,生命的驚喜。」──泰戈爾

  在職怨職,抱怨生活,抱怨教育的缺失,
  卻從來沒有偉大眼光?!
  透過閱讀與創作,心中有了美夢,
  從此不再抱怨這個世界,不再以自卑心態看自己,
  就這樣日子開始有色彩,有雙翅膀在飛翔。

  你是光明之子,要看自己為神的孩子,
  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吃苦是最美的作品,
  點燃內在那盞明燈,為生命做富足的人,
  珍惜時間,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正直、自強、喜悅,成就美好的一生。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前沿应用与实践的书籍简介。 --- 书名: 《语义之境:深度神经网络驱动的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 作者: 张伟、李明、王芳 联合撰写 出版社: 硅谷之光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 图书简介 《语义之境:深度神经网络驱动的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并非一本基础的编程或编程语言教程,它是一部面向资深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和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有深刻兴趣的读者的专业著作。本书深入剖析了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特别是基于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如Transformer架构及其变体)的革命性进展,旨在为读者提供从理论基石到尖端实践的全面、透彻的解析。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集了来自全球顶尖研究机构的专家,他们不仅参与了多个关键模型的研发,更对未来NLP的发展方向有着独到的见解。全书内容高度聚焦于“如何让机器真正理解和生成具有高语境敏感性、逻辑连贯性和创造性的文本”这一核心命题。 核心内容与结构划分 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超过四十万字,涵盖了当前NLP研究的最新热点和难点: 第一部分:基础架构的革新——从RNN到自注意力机制的演进 本部分着重回顾了NLP模型的基础架构变迁,但重点不在于复习基础知识,而是深入剖析为什么RNN和LSTM/GRU在处理长距离依赖时会遭遇瓶颈,并详细推导了Transformer模型的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在并行计算和捕捉全局依赖性方面的数学原理和计算效率优势。特别是对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的内部运作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层级分解,并探讨了绝对位置编码、相对位置编码(如RoPE)和旋转位置编码(如ALiBi)的优劣比较。 第二部分:预训练范式的确立与规模化效应 本部分聚焦于预训练语言模型(PLMs)的范式转移。内容涵盖了BERT、GPT系列、T5等标志性模型的架构设计哲学。我们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它们是“双向”还是“单向”编码器/解码器,而是深入探讨了: 1. 掩码策略(Masking Strategies):如MLM、NSP、Span Corruption(T5)和Replaced Token Detection(ELECTRA)在模型学习效率和下游任务泛化能力上的差异。 2. Scaling Laws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模型参数量、训练数据量和计算资源消耗之间的幂律关系,并探讨了计算最优(Compute-Optimal)的模型设计路径。 3. 指令微调(Instruction Tuning)与对齐(Alignment):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高质量指令数据集和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来对齐大型模型(LLMs)的行为,使其更符合人类意图,这是当前模型部署成功的关键。 第三部分:高级语义理解——跨模态与推理能力 本部分是本书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探讨了如何超越浅层文本匹配,实现深层次的语义理解和逻辑推理。 知识增强的语言模型(Knowledge-Augmented LLMs):研究了如何将外部结构化知识库(如知识图谱)有效地融入到Transformer的注意力计算中,以解决模型“幻觉”(Hallucination)问题,并提升事实性问答的准确率。 复杂推理链(Chain-of-Thought, CoT)的机制:不仅展示了CoT提示工程的应用,更深入分析了CoT的内部认知机制,并探讨了自动生成和验证推理步骤的算法(如Tree-of-Thoughts)。 多模态融合的深度探索:以CLIP、Flamingo等模型为例,详述了跨模态对齐空间(Joint Embedding Space)的构建方法,以及如何实现文本到图像生成和图像到文本理解的无缝衔接。 第四部分:生成模型的优化与控制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提升生成文本的质量、可控性和安全性。 解码策略的精细调优:对比了Top-K、Nucleus Sampling (Top-P) 在生成多样性和连贯性之间的权衡,并引入了更先进的基于不确定性的解码方法。 可控文本生成:探讨了如何通过属性约束(如情感、主题、风格)对生成过程进行实时干预,包括使用Plug-and-Play Language Models (PPLM) 和基于对抗训练的方法。 效率与部署:针对部署需求,详细介绍了模型量化(Quantization)、剪枝(Pruning)、知识蒸馏(Distillation)以及低秩适应(LoRA/QLoRA)等高效微调技术的实现细节和性能对比。 第五部分:领域适应与低资源NLP 现实世界中,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往往是稀缺的。本部分针对特定领域(如医疗、法律、金融)和低资源语言(Low-Resource Languages)提出了解决方案。 领域自适应(Domain Adaptation):研究了如何通过无监督或半监督的方法,将通用PLMs的知识迁移到特定领域语料上,以最小的成本获得高性能。 跨语言迁移学习(Cross-Lingual Transfer):分析了多语言模型(如XLM-R)的共享表示空间结构,并探讨了零样本(Zero-Shot)和少样本(Few-Shot)跨语言迁移的瓶颈与突破口。 第六部分:伦理、安全与未来展望 本书最后一部分回归到技术与社会责任的交汇点。 模型偏见与公平性:深入分析了训练数据中固有的社会偏见是如何在模型中被放大和固化的,并介绍了去偏技术(Debiasing Techniques)的有效性。 对抗性攻击与防御:探讨了针对NLP模型的恶意输入(Prompt Injection, Adversarial Suffixes)的生成方法,以及如何构建鲁棒的防御机制。 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径:基于当前模型的局限性,作者们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包括对具身智能(Embodied AI)和真正因果推理的探索。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语义之境》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深度、广度和前沿性。它避免了对基础概念的冗余介绍,直接切入最新的研究焦点和工程挑战。书中包含了大量原创的算法推导、详细的伪代码实现,以及对公开数据集上SOTA(State-of-the-Art)模型性能的深度复现分析。 目标读者将收获: 1. 对Transformer架构及其衍生模型的深层理解,不再满足于“黑箱”操作。 2. 掌握当前最先进的预训练、微调和对齐技术,能够主导复杂的NLP项目。 3. 清晰地认识到当前LLMs在推理、事实性和安全性上的局限,并知道如何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加以缓解。 4. 为未来三年NLP领域可能出现的颠覆性技术做好知识储备。 本书是深度学习驱动的NLP革命中,一本不可或缺的技术指南和思想灯塔。 --- ISBN: 978-1-956789-01-2 建议零售价: 188.00 元 适合人群: 资深算法工程师、NLP研究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人工智能领域架构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蔣馨


  學經歷:
  彰化師大諮商輔導學士
  紐西蘭梅西大學企管碩士
  從事教育工作20年
  現為自由作家,畫家

  作者是一位母親,透過寫信於兒女,同時勉勵天下兒女。
  你有無限的潛力,只要付出決心與行動,不管幾歲,
  人人可以飛翔,可以美夢成真。

 

图书目录

01 一位快樂母親
02 你如好花歌唱
03 你是光明之子
04 重覆練習成為專家
05 熱愛運動
06 你可以成為傑出的人
07 讓藝術充實你的心靈
08 心存正確信仰與思考
09 父愛是生命之水
10 自我肯定,做個有價値的人
11 上哈佛眞正學習到的
12 比馬龍效應──偉大的期待
13 養成讀世界好書的習慣
14 如何避免樹敵,增加好友
15 爸爸媽媽的平淡婚姻生活
16 看自己為神的孩子
17 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
18 吃苦是我最美的作品──江孟芝
19 條理細心精準──天堂的法則
20 你有偉大的目標嗎?
21 母親的心
22 媽媽的父親是一粒麥子
23 點燃內在那盞明燈──稻盛和夫
24 為生命做富足的人──桑戴.阿得拉加
25 將惡夢築新夢──牛頓
26 你可以奉獻什麼
27 能付出就是有用的人
28 改正破壞性的習慣
29 每人為家煮一道愛的料理
30 說出「我一定可以做到」來塑造自己
31 給女兒的信中信
32 兒子,我看見你的亮點
33 從新冠肺炎學到什麼
34 在瘟疫中正直、自強、喜悅
35 工作成就美好的一生
36 把容易的事做好
37 愛要及時道歉
38 珍惜時間,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39 做得比別人好
40 跨越過度安全舒適區
41 你與幸福成功有約
42 請握住愛情
43 偉大夢想應建立在多數人幸福上
44 向自己生命提問
45 讓英文成為一輩子的天使
46 祝你生日快樂
47 建立一生一世相守的家
48 用緩慢輕鬆的儀式開始你的工作
49 十年內要做什麼
50 寫信給自己的大哥
51 李uncle 的一席話
52 一位母親的禱告:全人類最需要是和平
53 成為造福的人
54 每天打掃心靈之屋
55 生命意義在勇敢承擔責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51877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人人可以飛翔,可以美夢成真


  「為什麼要寫書出書?」有人問我。問得好。

  我的回答:

  「閱讀本身產生偉大的力量,在網路時代,能夠分別時間閱讀的人,常是傑出的領袖,因有宏偉的思考與正確的為人處事信念。喜歡閱讀的人,因常沉浸在偉大思考中,他的人生日趨成功順利偉大。」

  我曾是老師,從事教育工作20年。雖教育英才,當時沒有養成看心靈書籍的好習慣,常常在職怨職,抱怨生活,抱怨教育的缺失;卻從來沒有偉大眼光,如法國大仲馬說的:「整個世界在呼喊:我們需要英雄的出現。不要苦苦的找尋這個人了,他就在你的手中—這個人就是你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

  是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這些句話,是我從靜心閱讀所獲得的座右銘,由於養成閱讀好習慣,我的平庸生命開始做美夢:成為世界級的作家與畫家。從此生命因心中有美夢,不再抱怨這個世界,以自卑心態看自己,就這樣日子開始有色彩,有雙翅膀在飛翔。

  曾經在生命低谷中,讀遍圖書館所有心靈勵志的書籍,從中得到向上爬起來的力量,再度回到生命的靑草地上;當時就立下心志:要當一位心靈勵志作家,書寫文章去激勵人心,讓他們活出更好更卓越的自己。

  我在60歲才開始出版人生第一本書,但年齡永遠無法成為我成世界級作家的障礙;61歲(明年2023年)才預備人生的第一次畫畫展覽,我的心依然年輕,摩西奶奶77歲才開始畫畫,我還年輕;我的畫家夢想,會像摩西奶奶開花綻放,美麗人生。

  人人都可以美夢成眞的。人的潛能無窮,只要去行動,就有魔力與天才做自我突破,有雙大能翅膀飛翔在生命天空,去創造生命的奇蹟。

  人要如何成功,美夢成眞是需要被導引的。洛克菲勒是美國石油大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在忙碌事業中仍抽空寫家書於一雙兒女。所以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富超過六代。洛克菲勒所寫的家書激勵他的兒女,其實也激勵讀者的我。他寫家書傳承生命之道,影響我以家書做為心靈勵志文章的風格。

  家是人間天堂,是培養偉人英雄的搖籃,我愛家,家豐富溫暖我的生命。由於自己是位母親,有一女一兒,藉著寫家書於兒女,傳承生命的眞理生命與道路。這本書是寫給自己兒女,也寫給天下兒女。

  希望我人生第一本書《孩子,你的未來能飛翔》,成為你的心靈的好朋友,我們在書上相遇,彼此鼓勵造就,不論幾歲,你的人生是可以美夢成眞,你有無限潛力,成為一位圓夢的英雄。

蔣馨 2022/05/20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让我沉思了很久,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成功”这个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性重塑。在台湾这个社会环境下,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拼”,要挤进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人生似乎只有一条被认可的、笔直的成功轨道。然而,作者却勇敢地跳脱了这个框架,去探讨了内在价值和个人热情的培养,这对身处“内卷”漩涡中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一股清流。我尤其欣赏它对“失败”的重新定义——它不是终点,而是更精确的导航仪。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我这个“老母亲”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不是过于功利了。书中探讨的“心流体验”和“自我效能感”这些心理学概念,被阐述得浅显易懂,不再是高深的学术术语,而是变成了家长可以用来观察和激发孩子潜能的工具。我甚至开始在周末的家庭活动中,刻意去设计一些没有明确“目标”的活动,只是为了让孩子体验纯粹的探索和创造的快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在为下一代“去魅”,去除了社会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沉重光环,让他们有机会去发现自己真正闪光的那块地方。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共鸣,也最让我感到“被治愈”的部分,是它对“父母焦虑”的深刻理解和温柔疏导。在台湾的社会氛围里,父母的焦虑是会传染的,我们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很容易就投射到孩子身上,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网。作者并没有批判这种焦虑,而是去探究了焦虑的根源——往往是对“失控感”的不安。它提出,真正的爱,是接受自己和孩子都是不完美的,并且学会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安宁。这种“与不完美和解”的主题,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书中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情绪急救”的具体方法,特别是在处理孩子因学业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时,这些方法比传统的“安慰”技巧有效得多,因为它直击情绪的核心,帮助孩子识别并命名自己的感受。读到最后,我感觉自己肩膀上沉重的包袱被轻轻放下了,不再觉得必须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完美产品”,而是可以欣赏他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成长轨迹。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我们有勇气慢下来,重新倾听孩子,也倾听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如同朋友聊天般的语气,把那些原本听起来很“大”的教育议题,解构成了一个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遇到的场景。我特别喜欢它探讨亲子沟通的那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大人总是习惯用“为你好”来包装自己的控制欲,这本书却很温柔地指出了这种模式的弊端,并且提供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可以立刻上手的小技巧。比如,它建议在和孩子谈论未来规划时,不要直接给出“你应该做什么”的指令,而是要先“复述”孩子当下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觉得被看见、被理解了,这样接下来的对话才能真正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我读到好几处,都忍不住停下来,想起了我儿子小时候那些固执己见的小瞬间,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能有这本书的智慧,也许我们母子之间的摩擦会少很多。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接地气”的智慧,像是有人在你耳边悄悄分享了多年经验的秘诀,让人读完之后,不是觉得压力更大了,反而是对未来的亲子关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尤其是对那些新手父母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定心丸,能帮助他们从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更健康、更平等的家庭沟通模式。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风格,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清爽”,没有那种传统教育书籍惯有的严肃和说教味,读起来非常流畅,仿佛在看一部优秀的散文集,但信息密度又高得惊人。它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强调个体差异的同时,也兼顾了台湾社会强调的集体归属感和责任心。我个人觉得,对于我们这些在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家长来说,如何平衡“爱他”和“放手”是一个永恒的难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它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边界感的支持者”。比如,在处理孩子选择的兴趣班最终放弃的状况时,它不是责怪孩子“半途而废”,而是引导家长去分析这个“放弃”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兴趣转移了?还是方法不对?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只关注了“结果”,却忽略了行为背后的“过程动力”。这种对细节的捕捉和深刻的洞察力,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进行高质量自我成长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有层次感,从宏观的教育哲学谈起,逐步深入到微观的日常实践,让人感觉每一步都有迹可循,不会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迷失方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适应力”和“韧性”的章节。在当前这个变化速度比火箭还快的时代,知识和技能的保质期越来越短,真正决定孩子未来高度的,恐怕不是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心理素质。作者用一些全球性的案例来佐证观点,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巧妙,既有国际视野,又没有脱离台湾读者的切身感受。它提醒我们,培养一个能“站起来”的孩子,远比培养一个“不跌倒”的孩子重要得多。我尝试着在家里推行书里提到的“决策练习”,让孩子在一些不那么重大的事情上自己做主,即使结果不如我预期,也坚决不插手修正,这个小小的尝试,居然让孩子回家跟我分享他做决定的“心路历程”时,变得更加开放和自信了。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训练”孩子的内在操作系统,而不是给他安装临时的软件补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