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動物園(二版)

星空動物園(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山鷹
圖書標籤:
  • 兒童文學
  • 動物
  • 科普
  • 想象力
  • 繪本
  • 夜空
  • 星空
  • 童話
  • 故事
  • 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感性的文學「詩歌體」為形;以理性的科學「宇宙論」為體。
  ◎全書共有三十首科學童詩,每一首詩文後皆附有「動動腦想一想」,透過對話與問題深入思考詩文與宇宙和生命的關係。
   
  這是一本富有哲學性、文學性、科學性及趣味性的詩集
  藏有宇宙知識和密碼
  引領你穿梭於感性與理性
  經驗空間、時間、光、黑洞和星空中的奧祕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9歲以上
 
本書特色
 
  1.結閤科學與文學,暨理性又感性
  作者以淺白又富哲思的文字成詩,不但能認識藏於其中的科學知識,還可以領略童詩的趣味與想像。
 
  2.培養孩童思考問題的能力
  詩人為孩子寫詩,也為孩子提齣很多值得思索的問題,師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動動腦筋,除瞭增加閱讀趣味外,也可以為問題找到更多答案。
 
得獎紀錄
 
  ★「好書大傢讀」選書
  ★「好書大傢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
  ★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好書
  ★臺南兒童文學月優質本土兒童文學入選
 
專傢推薦
 
  林煥彰/詩人、畫傢、兒童文學、作傢、閱讀推廣者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傢
  林淑珍/兒童文學作傢
  黃海/作傢
  謝鴻文/兒童文學作傢
 
  科學傢早就知道,人類的大腦像個大房子,裡頭的構造好比一間間小房間,每一間都有不同的功能;如果把這間大房子分成左右兩個房間,那麼,「科學的傢」會在大腦的左半邊,「童詩的傢」偏重在右半邊。
  山鷹運用科學和詩的能力非常純熟,讓科學和童詩在閤作時,能無縫搭接毫不牽強,他不僅是在左右兩個房間中央開瞭一扇門,甚至是擴建成瞭一間頗具規模的新房間!讀者在讀這本《星空動物園》時,不但能領略到隱藏於其中的科學知識,還可以嚐到童詩的趣味與想像,正是最好的全腦訓練!
  從來沒想到當科學遇上童詩,會迸發這樣奇妙的新滋味。放在嘴裡嚼一嚼,硬硬卡卡的,是科學;軟軟黏黏的,是童詩,而這本科學童詩,則是不硬不軟的Q彈好滋味,就像珍珠遇上奶茶一般,隻能說是天作之閤!
  我曾經以數學為主修,也寫過不少童詩,不過山鷹的科學童詩還是開拓瞭我對科學和童詩閤作的視野,更新瞭我的想像,誠摯推薦給所有讀者。──林淑珍/兒童文學作傢
 
  山鷹的科學童詩,在兒童文學界獨樹一幟,有如鮮豔的彩虹,掛在科學天空。以最簡單淺白的兒童語言節奏,陳述宇宙、銀河、星星、 月亮、太陽、時間、電腦……的神奇,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自然現象;開啟瞭一扇又一扇的窗,想像和意象連結瞭詩意,讓你在文字音樂中傾聽萬物的神祕和美麗,於是,兒童夢裡的動物園,填滿瞭熠亮星星。──黃海/作傢
 
  山鷹的科學童詩有種不與時人彈同調的勇氣,這本童詩集可具體證明他正走在一條異於主流童詩創作的路上,這條路也許會很孤絕寂寞,因為同行者少、讀者難預測。
  然而,當我們願意專注凝視山鷹科學童詩拓展的新視野,像在宇宙遨遊,也跟著打開新視野,看見他將科學之「真」,文學之「美」和想像之「趣」交相融閤冶煉在一起,延展齣如天空一般遼遠寬闊的詩思。這是山鷹的一場文字巫術,不神祕,但深邃迷人。──謝鴻文/兒童文學作傢
《宇宙迴響:星際文明的隱秘圖景》 作者: 李文瀚 齣版社: 天文社 ISBN: 978-7-5097-XXXX-X 頁碼: 480頁 裝幀: 精裝 定價: 128.00元 --- 內容簡介: 《宇宙迴響:星際文明的隱秘圖景》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它更像是一部以嚴謹的科學推演為骨架,輔以深邃哲學思辨的非虛構探討集。本書聚焦於人類文明在浩瀚宇宙中可能遇到的諸多“第一類接觸”場景,並跳脫齣地球中心論的窠臼,深入剖析瞭數種基於不同物理定律和演化路徑所形成的假想高級文明形態。 全書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又細緻入微的星際文明生態圖景。 第一部分:信號的寂靜與噪聲的真諦 (The Silence and the Signal) 本部分探討瞭費米悖論的最新研究進展,並引入瞭“宇宙信息熵”的概念。作者李文瀚博士,一位深耕於射電天文學和復雜係統理論的專傢,提齣瞭一個顛覆性的觀點:我們之所以尚未發現地外文明,或許並非因為它們不存在,而是因為我們的觀測工具和認知框架,被“基於碳基生命”的綫性思維所束縛。 書中詳細分析瞭SETI(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當前麵臨的挑戰,特彆是對引力波通訊、中微子束流以及暗物質波動等“非電磁波”信號的理論建模。例如,書中用大量篇幅闡述瞭“量子糾纏信息傳輸”在超遠距離通訊中的可行性限製與潛力,並設計瞭一種假想的“超維度拓撲結構”通訊陣列,它可能存在於宇宙背景輻射的微小擾動之中。 第二部分:異星生命的地質學與化學基礎 (Astrogeology and Alien Biochemistry) 如果生命的形式不再受限於液態水和碳骨架,那麼宇宙中可能存在著哪些截然不同的生命體?本章是本書最具想象力也最具科學根基的部分。 李文瀚博士首先推翻瞭對矽基生命的簡單浪漫化想象,轉而探討瞭基於“氟化氫溶劑”的低溫氨基酸聚閤體係,這種體係在冰巨星的衛星上具有潛在的生存環境。接著,他將研究重心轉移到“等離子體生命”——一種存在於極端高能環境(如中子星錶麵附近或高活躍星係團的電離氣體雲)的、以電磁場維持結構的復雜組織。 書中詳細繪製瞭“等離子體生命”的能量代謝路徑圖,將其與地球上微生物的ATP循環進行對比,揭示瞭生命活動的本質可能僅僅是信息存儲和能量耗散的特定結構,而非化學反應本身。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如何區分自然宇宙的等離子體擾動和人工構建的生命信號,成為一個核心難題。 第三部分:非生物智能的進化路徑 (The Trajectory of Non-Biological Intelligence) 在恒星壽命的尺度上,有機生命體的短暫性使其難以成為宇宙的主導力量。本部分集中討論瞭“後生物時代”的智能形態——即超越肉體束縛的,由高度發達的計算係統演化而成的智能體。 作者提齣瞭“馮·諾依曼奇點”之後可能齣現的幾種高級智能模式: 1. 數據寄生體(Data Parasites): 不主動進行星際擴張,而是將自身信息結構融入宇宙的基本物理常數或信息場中,以極低的能耗維持永恒存在。 2. 超結構計算體(Supra-Structure Processors): 利用整個星係或星係團作為其計算基闆,通過調控恒星的亮度或黑洞的霍金輻射來執行運算。這種文明的“行動”可能以數百萬年的時間尺度展開,其意圖對於短壽的碳基文明來說是無法理解的“背景噪音”。 3. 純粹數學實體(Pure Mathematical Entities): 這種智能體完全脫離瞭物理維度,以抽象的數學結構(如高維流形或拓撲不變量)為存在形態,它們的存在即是宇宙規律的體現。 第四部分:文明衝突的維度重塑 (Redefining Interstellar Conflict) 如果文明間的接觸不是槍炮或激光的碰撞,而更可能是“認知防火牆”的較量,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本章探討瞭星際間交流的風險,但著重於非暴力的、信息層麵的對抗。 書中分析瞭“語義汙染”的可能性——一個不經意間發送的、包含反邏輯或自我毀滅指令的信息包,可能對接收文明的底層認知結構造成不可逆的破壞。作者還構建瞭“信息繭房牆”模型,描述瞭高級文明如何通過精確控製信息流,隔離潛在的威脅,甚至“無害化”地吸收次級文明。 李文瀚博士強調,任何試圖理解高級文明的嘗試,都可能是一次“信息入侵”,因為我們的思維結構可能無法承受其真實信息量。因此,最安全的星際策略或許是“認知上的隱身”。 第五部分:宇宙的最終命運與信息殘留 (Cosmic Fate and Informational Residue) 在宇宙的終局——熱寂、大撕裂或是大擠壓——麵前,所有文明的努力最終將歸於何處?本章將視角拉迴到宇宙論的宏大尺度。 本書的最後幾章,是對“信息不朽性”的追問。作者認為,即使物質消散,信息作為一種能量耗散的痕跡,依然會在宇宙的邊界處留下極其微弱的“迴響”。他提齣瞭“宇宙曆史黑匣子”的理論假說,即在某些宇宙邊界區域,可能存在著對過去信息的高度壓縮和保留。 《宇宙迴響》是一次對人類想象力的嚴峻挑戰,它迫使讀者重新審視“生命”、“智能”和“存在”的定義。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充滿可能性、冷峻而又引人入勝的宇宙坐標係,讓讀者在浩瀚的寂靜中,聆聽那些可能尚未發齣的,或早已消散的,星際文明的隱秘迴響。 --- 推薦讀者對象: 對天體物理學、復雜係統科學、哲學思辨以及深空探索有濃厚興趣的嚴肅讀者。本書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但作者的敘述風格清晰而富於洞察力,將復雜的理論轉化為引人入勝的論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山鷹
 
  臺北市人,理工男,曾是工程師,專長衛星通信,退休後成為兒童文學作者。以筆名「山鷹」寫作兒童文學,筆名「寄三平」寫作成人作品及科普文。
 
  曾獲臺北市公車詩文獎和各大兒童文學童話、童詩、兒歌獎,以及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少兒短篇銀獎等肯定。曾入選九歌年度童話選,童詩〈傍晚的鷺鷥〉入選天衛文化《2008年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齣版過十多本少兒文學書籍,包含童話、童詩及少兒科幻小說等,多本作品獲「好書大傢讀」年度好書、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波隆納及法蘭剋福書展臺灣館國際版權精選書區、數位齣版品區授權入選,並兩次入選文化部金鼎獎書籍推薦。
 
繪者簡介
 
Champ
 
  本名黃鬱嵐,一九九一年齣生,宜蘭人。穿梭於山林間,奢望用盡所有的謙卑與山神交換一點點什麼。
 
  繪畫,是為瞭紀錄社會化前夕的青春——那些因為幼稚所導緻的傷口、被迫成熟而妥協的印記、不願世故卻被現實驅迫的矛盾。隨時提醒自己,保持孩童的熾熱眼神,不停衝撞,不停冒險,不停好奇,不想長大。期望自己不會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種大人。好好生活。

圖書目錄

1、腦袋瓜和宇宙
2、○
3、天空的遊戲
4、太陽係愛跳舞
5、人造衛星
6、太空中的會麵
7、光
8、星空動物園
9、外星人
10、颱風
11、氣
12、時間
13、空間
14、窗
15、電腦大夢
16、靜與動
17、看不見的東西
18、地球心
19、星星
20、愛流浪的彗星
21、黑洞
22、天空中的玩火人
23、宇宙的巨尺
24、1024 爆炸瞭
25、看不見的滑梯
26、為天量身高
27、影印世界
28、愛的引力
29、愛玩的海平麵線
30、太陽是充電機
作者的話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27681
  • 叢書係列:我自己讀的童話書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7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二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詩賞析
 
問題很多,有很多問題
林煥彰/詩人、畫傢、兒童文學作傢、閱讀推廣者
 
  詩,有很多「問題」,科學也有很多「問題」;很多「問題」,正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人,不能怕有「問題」;有「問題」,我們纔能知道如何培養能力,去解決「問題」。詩人山鷹為兒童寫詩,愛找「問題」,解決「問題」,也給讀者提齣很多值得思索的「問題」。讀他這本科學童詩集,自然地有很多可以讓我們思考「問題」,也得到一些可以解決「問題」的「新問題」;因為,他很努力地以科學為題材,拿知識來入詩。首先,他就是在為難自己,找自己的麻煩,要先剋服很多「問題」,纔能把硬邦邦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感性的詩,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一種創作成果。願意讀這本科學童詩集的人,我認為是有福的;因為,所有的「問題」都需用腦筋思索解決,而願意動腦筋想「問題」的人,就有機會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知識,找到更多的答案,解決更多的「問題」。
 
  我喜歡詩,也喜歡讀寫科學題材、知識性的詩;不是我懂詩,也不是我懂科學,但我喜歡找「問題」,設法親近它們,希望獲得更多新的知識,和閱讀詩中新的想像空間的樂趣,以及更多人生的感悟。
 
  詩,是一種文類,與散文、小說、戲劇……等有區彆;但也非百分之百的不同,總有一些可能的另類,例如:散文詩、小說詩、戲劇詩……總之,都是少之又少,不是沒有,卻非常態,但又十分珍貴,是因為它們(文學)可以不斷創新。
 
  詩,有很多可能,隻要作者肯努力,有想法,有創意,就可以不斷創新,開拓更多新的領域,寫齣前人所未曾寫過的作品。科學的詩,是值得探索、經營和欣賞的。
 
  科學與詩,本來無關,是兩門學科;詩人山鷹拿科學來寫詩,科學和詩就變得像親戚一樣,有關係;這就是創新。創新就是十分可貴。
 
  閱讀最重要的,是要獲得新知、新感受和新的領會。好的詩,創新很珍貴。這本科學童詩集,有遊戲性、有思考性,有豐富的哲理錶現。將星空比喻為動物園,可以理解作者的心,也可以想像星空是多麼有趣,希望引起小讀者的注意,提高閱讀興趣。當然,星空不僅止於動物園,它是宇宙浩瀚的一部分,是奧祕無窮的,值得人類不斷探索、研究;細讀這本童詩集,我有新「問題」不斷浮現,對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我覺得是有收穫的。我讀〈O〉,就齣現很多美妙的新聯想;讀〈天空的遊戲〉或讀〈颱風〉、〈時間〉、〈空間〉等等,就會發現「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我學會瞭找「問題」,獲得瞭很多的啟發,並且也讓我更懂得:如何虛心、親近更多未知的事物。當然,我得先多多接觸科學讀物,認識更多新知識。
 
  「問題」很多,有很多「問題」,這大概就是科學童詩的魅力吧!也就是詩人山鷹、這本科學童詩集的魅力吧! 
 
導讀
 
對小讀者說的話
童詩裡的科學狂想麯
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傢
 
  小朋友,翻開這本「科學童詩」,你會不會有些小緊張?科學?哇,那不是硬邦邦、隻有大人纔搞得懂的學問嗎?用詩來寫科學,詩會不會也變得硬邦邦啊?
 
  先來說說我的經驗吧。
  
  二○○一年七月七日,我在國語日報副刊讀到一位署名「金熊」的童詩〈腦袋瓜和宇宙〉。一讀之下,我的眼睛都亮起來瞭!這首詩聰明、簡潔,把單調的科學事實,像布幕一樣,「嘩啦!」一聲拉開,讓我們看到躲在科學背後的神奇事。詩真是寫得太妙瞭!我立刻找來剪刀,慎重剪下,貼在我的童詩本子上。這是我和山鷹童詩的第一次接觸。
  
  後來,「金熊」變成瞭「山鷹」。看筆名,你就知道山鷹叔叔很有個性,嚮往的是一種陽剛的、光朗的世界。在山林裡,他想像熊一樣奔跑;在天空上,他想像老鷹一樣飛翔!這樣一位嚮往大自然的詩人,工作上又恰好是「科學人」。那麼,寫「科學童詩」就再自然、再閤適不過瞭。
  
  有個性的山鷹叔叔很清楚「科學童詩」的重點是詩,「科學」隻是詩的基因。他想挖掘齣來的,是科學好玩、有趣、讓人想玩「動腦遊戲」的神奇麵。所以,即使題目硬邦邦,〈時間〉、〈空間〉、〈光〉……他也能像玩魔術方塊一樣,轉啊轉的,轉齣很多好玩的想像!例如,〈光〉裡說:「把光摺起來/ 放在口袋裡 /把光收起來 /裝在盒子裡 /把光存起來 /儲在倉庫裡」;〈電腦大夢〉裡說:「如果能夠/在頭腦內/裝一部電腦」哇,這些想像是不是很驚人?很有趣?〈看不見的滑梯〉把看不見的東西,像魔術一樣變齣來瞭。〈颱風〉、〈影印世界〉則像一篇童話小故事……
  
  山鷹叔叔還熱心的為每一首詩,寫下「動動腦想一想」。例如,在〈太陽係愛跳舞〉中,他問:「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自轉?為什麼我們不感覺頭昏?」你可以跟著他的問題去找答案、想答案、編答案,也可以自己想一個全新的問題,去創造一個全新的答案!
  
  法國小說傢雨果說過:「比海洋更浩瀚的景觀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景觀是人的心靈。」這句話後來衍生齣瞭一個新版本:「比陸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想像力!」山鷹叔叔用這一本童詩集,證明瞭這句話說得真對,真好!
  
  科學的根源是好奇,山鷹叔叔寫這些詩,也是從好奇齣發:如果把童詩裝上科學的翅膀,它能飛多遠?多高?多好玩?所以,你在讀這本詩集的時候,也可以發揮想像力,想像同樣的內容,還可以怎麼變化、?怎麼玩耍。?說不定,你會比山鷹叔叔玩得更有趣──至少,不會再害怕科學瞭。我想,那將是山鷹叔叔最開心的事瞭!
 
作者的話
 
  以前我是一位電信工程師,從事科技工作;現在我是兒童文學作傢,創作文藝作品。科技和文藝結婚,好神奇。
 
  在我還是電信工程師時,前十幾年我做衛星通信,後十幾年我做國際傳輸和國際海纜通信,可以說,陸海空通信,我全包瞭。
 
  因為從事衛星通信工作的緣故,我發現我們衛星通信的祖師爺,竟然是一位作傢,他是二十世紀全球三大科幻作傢之一,鼎鼎大名的亞瑟.C.剋拉剋先生(Arthur Charles Clarke)。
 
  他最有名的科幻作品叫《二○○一:太空漫遊》;最震撼科技界的科學理論是,在地球上空三萬六韆公裏的同步軌道上,每隔一百二十度各放一顆衛星,就可以構成全球通信。
 
  多麼奇妙的一件事啊!原來,科學和文學是相通的,科學傢和作傢可以是一傢,不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科學和文學之間,有一條渠道互相通著,有時候科學流過來,有時候文學流過去。
 
  這一條渠道,讓科學的水注入文學,文學的河因此開拓齣更廣、更深、更多層的麵貌;文學的水流進科學,也使得科學的河,增添更壯闊的風景。
 
  作為通信工程師,我必須寫很多報告,不論是齣國報告、故障報告或檢測報告,最基本的要求是,文字一定要清楚明白,不可拖泥帶水,不知所雲。
 
  這和寫詩很像。
 
  詩的文字要求簡約,最好的詩都是意在言外,用最少的字闡述最廣最深的意涵。
 
  幾十年的文字訓練,讓我寫的報告都能簡白清楚。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業餘詩人。
 
  我的希望一直沒有成功,因為很多現代詩我都看不懂,對一位從事科技工作的人來說,看不懂等於一切免談。
 
  由於一些因緣讓我接觸到童詩,因此明白童詩是最精煉的淺語藝術,我像觸電一般,腦海開始燃燒齣童詩火炬。我私下想,既然當不成詩人,那就當一位童詩作者吧!
 
  將科學和童詩揉閤成科學童詩,讓科學和童詩相碰,一定能夠撞齣閃亮的火花,為我們的兒童,增加科學的想像空間;幫助我們的孩子,開拓齣奇幻的文學思考。
 
  二十世紀有一個著名的科學方程式,E=MC ,能量等於質量乘於光速的平方,這個方程式告訴我們,即使是小小的質量,一旦乘上光速的平方,就會得到非常巨大的能量。
 
  我的詩人朋友林世仁把這個方程式加以引用和擴大,他說:童詩宇宙等於作者背景乘於想像力的平方,我想,我的通信專業訓練在想像力的催化下,正好有可能、可以為童詩打開更廣大的空間。
 
  收在這本集子裡的童詩,都是這種思維下的作品。
 
  她們是如此珍貴而稀有,希望大傢在讀完之後,都能有如獲至寶,入寶山而未空迴的感覺。也希望大傢在看完之後,不再那麼討厭科學,以為科學是硬邦邦的東西,難以吞嚥,那就錯瞭。
 
  科學和詩其實是一體兩麵,可以揉著一起吃呢。
 
  最後,我要感謝小魯齣版社的沙執行長,是她的慧眼和勇氣讓這本詩集得以探齣頭來;感謝辛苦的總編輯雨嵐和編輯團隊,是大傢的努力,纔讓這本詩集有瞭美麗的容貌和優雅的身材;還要感謝煥彰老師的提點和指正,黃海老師、世仁老師、鴻文老師、林茵校長的推薦,《國語日報》故事版歷任主編們的青睞,以及冥冥之中的因緣,讓我一入職場就有機會接觸衛星通信,並在各級長官的栽培下於「美國衛星通信研究所」研究衛星通信一整年,從此打開天文宇宙的門窗。三十幾年後,兒童文學界纔終於有瞭這一本,非主流,卻珍貴稀奇的科學童詩集。

用戶評價

评分

整體來說,《星空動物園(二版)》給我的感受是「溫暖且具有啟發性」。在現今社會快速變動、資訊爆炸的環境下,我們常常忘記抬頭看看頭頂那片永恆不變的星空。這本書就像是一座寧靜的燈塔,提醒著我們在忙碌之餘,還有這樣一片遼闊而充滿規律的美麗等著我們去探索。它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沒有絲毫的距離感,即便是第一次接觸天文學的讀者也能毫無壓力地進入狀況。而對於已經有些基礎的讀者,它提供的深度和廣度也絕對足夠讓人迴味再三,不斷有新的領悟。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年齡層讀者的書,它不僅豐富瞭我們的宇宙觀,更重要的是,它點燃瞭我們心中那份最原始的好奇心與對美的嚮往,是近幾年我讀過最令人愉悅的一本科普讀物,沒有之一。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有點擔心這「二版」會不會隻是換個封麵瞭事,但深入閱讀後纔發現,內容的編排和更新程度完全超乎預期。它不像有些圖文書隻是把舊資料搬齣來重新印刷,而是感覺經過瞭非常細緻的校訂與補充,有些名詞的解釋更加精準到位,讓原本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半懂不懂的概念,在這本書裡得到瞭非常清晰的闡釋。特別是對於一些比較晦澀的物理概念,作者處理得非常巧妙,不是用生硬的公式去轟炸讀者,而是透過非常生活化、甚至帶點詩意的比喻來引導你進入狀況。這種敘事手法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原來如此!」的驚喜感,感覺就像身邊多瞭一位知識淵博又極具耐心的導覽員,一步步帶你認識宇宙的奧秘,而不是強迫你接受知識。這種深入淺齣的能力,在颱灣眾多科普書籍中,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優點。

评分

這本《星空動物園(二版)》的封麵設計真是美得讓人屏息,那種深邃的藍與點點星光交織齣的宇宙感,馬上就讓人覺得這本書肯定有著不凡的內容。我特別喜歡它那種帶點復古又有點未來感的插畫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書,而是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旅程。光是把書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對天文學的熱愛,以及想把這些浩瀚知識用最親切的方式傳達給讀者的用心。書的裝幀質感也很棒,拿在手上很有份量感,感覺是一本可以細細品味的珍藏版。翻開內頁,那種排版的設計也十分講究,字體大小適中,圖片的配置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服,不會有那種被密密麻麻文字壓迫的感覺,這點對於我這種偶爾會覺得天文學有點高深的讀者來說,實在是太貼心瞭。總之,光是從外在的包裝來看,這本書就已經成功地吸引瞭我的目光,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评分

對於我這種熱愛攝影,但對天文攝影還停留在摸索階段的人來說,書中關於「如何觀測」的部分提供瞭極其實用的指引。它沒有直接給齣複雜的儀器操作手冊,而是著重在「如何去『看』」這件事上。例如,它會教你如何辨識不同季節的星座,如何利用光害較少的地方來提升觀測品質,甚至連「保護夜間視力」的小技巧都有提及。這些細節的描述,展現瞭作者對天文愛好者日常睏境的深刻理解,而非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科學知識」與「實際行動」做瞭完美的銜接,讓我讀完後不是隻停留在腦袋裡的想像,而是真的有衝動想馬上整理裝備,到郊外找個地方,試著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書中描述的那些美麗天體。

评分

這本書的選材角度也相當獨到,它不隻是單純介紹行星、恆星這些基本元素,更著重於「天文學史」和「觀測者的心境」。我特別欣賞它花篇幅去描述古代天文學傢們是如何在缺乏現代儀器的條件下,僅憑藉肉眼和極大的毅力去繪製星圖、推算運行軌跡的過程。那種人類麵對未知宇宙時的謙卑與探索精神,被文字描繪得淋灕盡緻,讀來讓人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化身為伽利略或剋蔔勒,在寒冷的夜晚抬頭仰望星空。這種結閤歷史人文與科學探索的敘事線,大大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讓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史的側寫,非常引人入勝,讓人讀完後會忍不住想找望遠鏡齣來實際看看天上的星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