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

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丁安妮
圖書標籤:
  • 郵票
  • 東南亞
  • 傳記
  • 美食
  • 文化
  • 旅行
  • 故事
  • 曆史
  • 風俗
  • 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臺灣第一套結閤郵趣和世界傳傢故事的原創圖文書
  ★★108課綱最佳讀物:好郵趣的讀寫素養╳藝術涵養╳多元文化╳跨域學習
  ★★2022年上半年度「好書大傢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
  ★★2022年五月 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三大書店 推薦選書
  ★★每書內含:10篇精采圖文故事+11則多元文化知識+拉頁故事地圖+郵信小百科+郵戲動手做
  ★★全彩注音,國小兒童郵趣悅讀
 
  小小的郵票,變身大大的魔毯,帶我們飛嚮東南亞,古往今來,欣賞不思議的故事——
 
  越南人是龍王和仙女的後代?印尼的多峇湖是魚精發怒造成的?潑水節由來,是因為梵天打賭輸瞭,砍下自己的頭……?
 
  這些故事,不但超有趣,而且很好吃——每一篇傳說都包含瞭東南亞的美食元素,從熱帶水果和蔬菜、特色料理,甚至使用的香料和蘸醬,看瞭讓人嘖嘖稱奇、口水直流。有什麼比美食更能認識一個國傢文化呢?
 
  這是一本根據108課綱設計,能讓親子共享「郵趣」閱讀、認識東南亞風土民情和飲食、提升藝術涵養與多元文化的跨領域學習圖文書。作者群是金鐘獎得主、教育廣播電颱「幸福聯閤國」的五位主持人,都是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意見領袖。
 
好評推薦
 
  ◆ 最熟悉的異國風情、最美味的故事,新住民的故鄉傳說,讓小小郵票來告訴你!——小青姐姐(晚安•月亮-床邊故事 主持人)
 
  ◆ 書冊編製精美,內容融入郵票之美,是很有意義又具故事性的幼兒書籍。——江瑞堂(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這一係列書籍讓我讀得津津有味的,還有每一則故事之後介紹相關郵票的「故事好郵趣 」單元。我在這裡看見難得一見的、無比美麗的郵票,而乘著郵票這張小魔毯,我得以直接飛入世界各國的歷史與風土,那是美學的、知識性的、紮紮實實的一趟旅程。——米雅(插畫傢、童書譯者)
 
  ◆ 穿過一枚枚小巧的郵票任意門,開展瑰麗文化旅程,一起看見東南亞的奇幻吧!——林怡辰(國小資深教師、閱讀推廣人)
 
  ◆ 從更多的角度認識東南亞,讓颱灣更多采多姿。——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 很好看,開捲就開瞭眼界,故事、郵趣、名物、風情四者兼有,讓你一次擁抱。──許建崑(中華民華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 各國郵票形形色色,我們往往隻能靠圖案來理解郵票意義,但經過本書的介紹,並與小孩的共讀,不但增加瞭小朋友對郵票認識,也意外的讓傢長獲得更多好知識。好書值得推薦,方寸之間其樂無窮。──陳冠綸、陳采妡、陳采妤(集郵親子檔)
 
  ◆ 這套書並非單純說故事而已,最重要的是讓您真正感受到集郵的樂趣。它提昇瞭郵票的趣味和廣度,且是各年齡層皆適閤,隻要開啟,就能瀋浸在郵趣世界的歡樂時光。——陳玉蓮(《今日郵政》、《東方郵報》專欄作傢)
 
  ◆ 光是封麵設計就已引人入勝,內容更是精采有趣,充滿民間豐富的歷史傳奇,好書共賞,堪稱老少鹹宜。——曾瑞利(外交部部長辦公室主任)
追尋失落的史詩:探尋古老文明的遺跡與現代迴響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敘事和精微的考古發現為基石,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探索幾個關鍵的、對全球曆史進程産生深遠影響的失落文明的核心領域。我們不關注那些耳熟能詳的帝國,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低估或遺忘的偉大先驅者,考察他們獨特的社會結構、驚人的技術成就,以及他們最終走嚮衰亡的復雜原因。 第一部:尼羅河上遊的“沙洲之城”:納巴泰人的商業帝國與水利智慧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聚焦於活躍於公元前數世紀至公元後數世紀的納巴泰人。他們並非生活在富饒的河榖地帶,而是依托於乾旱的阿拉伯沙漠邊緣,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貿易路綫的強大商業帝國。我們不滿足於佩特拉(Petra)的玫瑰色岩石奇觀,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後的經濟邏輯和工程奇跡。 一、 水權的藝術:滴灌與集雨係統的解密 納巴泰人的生存之道在於對水資源的極緻掌控。我們將詳細分析他們利用幾何學和水力學原理修建的復雜水利網絡——包括隱蔽的輸水渠、高聳的集水壩,以及能夠將沙漠中的每一次降雨轉化為可用資源的蓄水池係統。通過對現存遺跡的激光雷達掃描數據和古代文獻的交叉比對,我們重建瞭納巴泰城市供水係統的運作模型,揭示瞭他們如何在資源極度匱乏的環境下維持數萬人口的穩定生活,甚至供養瞭奢華的宗教慶典和公共浴場。 二、 絲綢之路的“中轉站”:貿易品的流動與權力結構 納巴泰人壟斷瞭乳香、沒藥等奢侈品從阿拉伯半島嚮地中海沿岸的運輸。本書細緻梳理瞭這些貿易品的産地、定價機製以及在納巴泰社會內部的分配體係。我們引入瞭最新的化學分析結果,探討瞭進口自印度和東方的香料是如何被納巴泰的商人階層所利用,以鞏固其政治聯盟和宗教權威。納巴泰的興衰,實際上是全球早期貿易網絡脆弱性的一次深刻預演。 三、 信仰與融閤:從多神崇拜到單一神祇的演變 納巴泰人的宗教實踐展示瞭驚人的適應性。我們將考察其本土神祇——如杜沙拉(Dushara)——的形象演變,以及他們如何巧妙地吸收希臘化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宗教元素,以適應其不斷擴大的貿易夥伴圈。這種文化上的兼容並蓄,是其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但也為後來的文化同化埋下瞭伏筆。 第二部:安納托利亞高原的鐵血工匠:赫梯帝國的法律與冶金術 我們將目光轉嚮小亞細亞的心髒地帶——赫梯帝國。這個與埃及法老爭霸的強大勢力,其貢獻遠不止於軍事上的僵持。本書將重點剖析其獨特的法律體係和革命性的青銅/鐵器冶煉技術,這些“軟硬實力”共同支撐瞭一個跨越數個世紀的強大帝國。 一、 “條文之外”的公正:赫梯法典的社會維度 與同期其他文明的成文法典(如漢謨拉比法典)的嚴酷性不同,赫梯法典體現齣一種罕見的、基於補償而非報復的司法精神。我們不僅分析瞭現存的楔形文字泥闆,更通過對案件記錄的研究,探討瞭赫梯社會中對財産、婚姻和奴隸地位的微妙界定。例如,對於因意外造成的傷害,赫梯的賠償機製如何平衡受害者需求與加害者經濟能力,體現瞭其復雜階層間的微妙互動。 二、 鐵器時代的先驅:從神聖金屬到戰爭機器 盡管鐵器時代通常被認為是在赫梯衰落後纔真正確立,但考古證據錶明,赫梯王室對鐵礦的開采和冶煉技術掌握瞭極早的秘密。我們將詳細描述他們如何剋服早期冶煉技術(如坩堝法)的限製,生産齣比當時主流青銅製品更具優勢的工具和武器。這種技術壟斷,是赫梯在軍事上保持領先的秘密武器,也解釋瞭他們對特定礦區資源的狂熱爭奪。 三、 泥闆檔案:外交辭令與宮廷陰謀 通過翻譯大量的泥闆外交信件,我們可以窺見赫梯王室高層運作的復雜性。這些信件揭示瞭與埃及、巴比倫等地王室間錯綜復雜的聯姻策略、對叛亂貴族的處置,以及在麵對自然災害(如飢荒)時,帝國如何協調內部資源分配的實際操作。 第三部:中美洲的綠寶石之光:特奧蒂瓦坎的城市規劃與宇宙觀 最後,我們將跨越海洋,探究位於墨西哥榖地的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這個在公元初期達到頂峰,卻在公元七世紀神秘衰落的超級都市,其規劃的精妙程度遠超同期世界上的許多城市。 一、 太陽與月亮的幾何學:城市布局的宇宙秩序 特奧蒂瓦坎的核心——“亡靈大道”——並非僅僅是簡單的南北軸綫。本書將利用計算機輔助的地理空間分析(GIS),證明其主要金字塔和建築群的方位精確地對應瞭關鍵的太陽、月亮和金星的升落點。這種城市布局不僅是建築學的勝利,更是將宇宙的秩序“銘刻”於大地的宗教哲學體現。我們將解讀“羽蛇神廟”浮雕中復雜的符號係統,揭示其祭祀活動與天文觀測的緊密關聯。 二、 寓所與畫壁:多元文化社區的社會結構 與後來的阿茲特剋不同,特奧蒂瓦坎似乎沒有留下明確的王室銘文。城市的功能性被清晰地劃分在不同的“區域”和“寓所”中。通過對壁畫的深入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寓所中居住的並非單一民族,而是來自不同地區的工匠、祭司和商人。壁畫中描繪的祭祀場景、農業活動和手工業製作流程,為我們描繪瞭一幅高度組織化、但權力結構相對分散的城市社會圖景。 三、 衰亡之謎:氣候變化與內在壓力 特奧蒂瓦坎的突然衰敗是考古學上的一個巨大謎團。本書將整閤最新的古氣候學數據(如湖泊沉積物中的花粉分析),探討長期乾旱對城市糧食供應和水資源穩定性的破壞。同時,我們將分析城市中心地區齣現的大規模建築破壞和壁畫塗抹現象,提齣“內部分裂加劇”與“外部資源枯竭”相互作用,最終導緻中央權威崩潰的綜閤模型。 結語:失落文明的遺産 這三個看似地理和時間上相隔遙遠的文明,卻共同揭示瞭人類社會在麵對資源限製、技術迭代和文化融閤時的普遍睏境與非凡創造力。通過對他們的深入考察,我們得以更清晰地理解現代世界的根源,以及文明興衰的永恒規律。本書旨在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傾聽那些被沙塵掩埋、被曆史忽略的、卻依然具有強烈迴響的古代智慧之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丁安妮
 
  齣生、成長在印尼爪哇的三寶瓏市,2001年獨自來颱當看護工。此後,身分歷經多次轉變,2004年和颱灣先生結婚,成為新住民。現為國立教育廣播電颱「幸福聯閤國」節目主持人,2015年獲「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工作之餘,積極投入社會服務,並協助新住民和移工,解決生活與工作上的難題。曾擔任多語月刊《四方報》的編譯、主持過開齋節、新住民歌唱比賽等活動,也曾客串過演員。
 
  為瞭學習中文並更好融入臺灣社會,丁安妮從國小補校開始學習,一路唸到高中畢業。目前在靜宜大學社會企業與文化創意碩士學位學程進修中。
 
王麗蘭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齣生、成長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18歲來颱唸傳播科係,後因對族群議題感興趣而繼續攻讀研究所。自2010年起,在大學擔任講師,教授印尼語和馬來語,緻力於分享東南亞語言與文化知識。
 
  以推動跨文化研究和交流為己任,自2013年帶領颱灣大學生到馬來西亞進行文化歷史訪調的誌工服務,協助當地社區保留文史資料。
 
  著有《我們在馬來西亞當誌工》、《印尼語:一學就上手》等書。目前為國立教育廣播電颱「幸福聯閤國」製作人與主持人,曾任公共電視東南亞城市紀錄片《南國啟示錄》執行企劃。目前正在撰寫馬來西亞博物館研究專書以及田野調查工具書,也是podcast節目「趴趴走阿姨」節目企劃與主持人。
 
匡春芝
 
  曾擔任國立教育廣播電颱泰語教學節目主持人、國教署新住民教科書審查委員,目前是培訓泰語教支講師。
 
阮氏梅英
 
  1983年齣生在越南首都河內,但因為喜歡南方的溫暖氣候,就一個人背著背包去南方的鬍誌明定居。因為對中國大陸的人文景觀好奇,就開始學習中文,並以全額獎學金到上海攻讀研究所,後來又為瞭愛而移民颱灣。
 
  目前在國立教育廣播電颱「幸福聯閤國」節目擔任主持人,並在許多學校擔任越南語言與文化的講師。覺得生命充滿瞭挑戰,但從不退縮,因為:人生是一條瀑布,總是遇到不同的懸崖,我們的任務就是越過它。
 
葉碧珠
 
  土生土長的緬甸瓦城人,沒念完緬甸公立瓦城大學,就跑來颱灣,後來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學士。
 
  在臺深耕緬甸語教育超過10年,是政大公企中心和多所企業的人氣緬甸語講師,並持續從事緬甸語筆譯及口譯工作,經驗豐富,深受好評。
 
  曾任臺灣第一屆緬甸語檢定齣題委員及聽力測驗題目錄音員,也曾是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幸福聯閤國」主持人之一,擔任其中「緬甸語」小單元的講師,入圍第54屆金鐘獎時既驚喜又榮幸。
 
  著有《別笑!用撲剋牌學緬甸語:緬甸語生活•旅遊單字卡》、《我的第一堂緬甸語課》及《我的第二堂緬甸語課》及《急用緬甸語》。
 
周惠玲
 
  身分多元的兒童文學作傢、世界童話郵票收藏傢,曾擔任「臺北市中山堂2013年世界經典童話郵票展」策展人,企劃並撰寫《有故事的郵票:臺灣囡仔古》(閤著)等,並翻譯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巧剋力戰爭》、《愛麗絲漫遊奇境》等。
 
繪者簡介
 
rabbit44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美術係畢。曾任職教育產業與雜誌媒體,現專職平麵視覺設計與插畫工作,畫大人的圖也畫小孩的圖,喜歡有幽默感生活化的內容,作品散見於各報章媒體齣版社。
  
  rabbit44.format.com/
  IG|hi.i.am.rabbit44
 

圖書目錄

拉頁故事地圖
.〔越南〕 龍子仙孫/阮氏梅英
.〔印尼〕 多峇湖/丁安妮、王麗蘭
.〔緬甸〕 潑水節的由來/葉碧珠、周惠玲
.〔馬來西亞〕 稻神/王麗蘭
.〔泰國〕 貝殼王子/匡春芝、周惠玲
.〔越南〕 西瓜傳説/阮氏梅英
.〔印尼〕 大嘴石/丁安妮、王麗蘭
.〔馬來西亞〕 鼠鹿和鱷魚/王麗蘭
.〔印尼〕 金色大黃瓜/丁安妮、王麗蘭
.〔越南〕 牛奶果/阮氏梅英
〔郵信小百科〕首日封學問多/陳玉蓮、周惠玲
〔遊戲動手做〕輕鬆寫一封信/花格子
〔編輯後記〕東南亞傳說真美味/周惠玲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3298366
  • 叢書係列:有故事的郵票
  • 規格:平裝 / 172頁 / 14.8 x 21 x 1.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7歲~12歲

圖書試讀

編輯後記
 
東南亞的故事真美味
周惠玲
 
  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忍著,不讓口水滴在電腦鍵盤上。
 
  從沒讀過哪個地方的童話和傳說,竟有這麼多是跟吃相關的:香甜多汁的〈西瓜傳說〉、會流齣白色奶汁的〈牛奶果〉、為瞭吃紅毛丹〈鼠鹿與鱷魚〉展開鬥智……以上是水果的故事;而〈龍子仙孫〉、〈稻神〉、〈潑水節〉等都是跟米食有關的,包括越南粽子和糍粑、緬甸的糯米糕、馬來西亞的彩色韆層糕和網餅……還有〈貝殼王子〉裡講到泰國宮廷美食的蔬果雕刻,印尼〈多峇湖〉和〈大嘴石〉故事裡的魚、烹飪手法和各式香料。其中最奇妙的就是〈金色大黃瓜〉,女主角竟然用蝦醬當武器,對抗綠巨人。
 
  東南亞朋友真是太有想像力,太懂美食瞭!光是讀這些故事、看這些美麗的郵票,我彷彿就到瞭東南亞。郵票裡蘊含瞭豐富的文化背景,值得深入仔細探索。例如有一套「娘惹衫」小全張,是罕見的雷射切割鏤空郵票,而且票麵展現瞭薄如蟬翼的刺繡服飾和各種水果圖案,又美又特別,難怪當年得到維也納世界郵展的金牌。
 
  更讓人感動的是郵票背後的故事:這是麻六甲「峇峇娘惹博物館」(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的收藏品之一,博物館原是華僑曾氏傢族的祖屋,名稱源自六百多年前華人移民到東南亞後,和當地住民生下的後代(兒子叫作峇峇,女兒叫娘惹)。從博物館的命名,可以見證不同族群血緣融閤的過程。同一套郵票還有這間博物館的外觀,以及華人的傳統服裝、器物。
 
  另外,你知道嗎?其實更早在大約五韆多年以前,臺灣就有許多原住民(南島語族)遷徙到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因此,臺灣人和東南亞朋友的關係,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密切,包括語言、器物、飲食都有連結。
 
  更何況,近年來許多東南亞朋友因為工作或婚姻來臺定居,已逐漸融入臺灣社會。也許在你我的身邊,就有傢人、親戚或朋友是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呢!既然是我們的親友,當然要好好來認識他們的故鄉和文化傳承,而從故事和美食入門,可說是最幸福的方式瞭。
 
  在臺灣,要品嘗東南亞美食並不睏難,尤其藉由新住民朋友的引入,東南亞美食也逐漸成為臺灣食物的一環。就算你沒吃過,可能也曾在商店街看過有人賣娘惹糕,或者路過印尼餐廳,聞過沙嗲烤肉串、南洋咖哩的香味。你會不會好奇,那是什麼樣的滋味呢?
 
  東南亞的飲食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很大。在本書中,我們看到許多跟魚有關的傳說和美食,可以想見,這是因為東南亞大部分被海洋包圍。另外,由於氣候炎熱,東南亞人偏好酸甜辛辣的開胃食物;又因為各種熱帶植物生長茂盛,會大量用蔬果甚至花卉入菜。還有,印尼的摩鹿加群島(印尼語Kepulauan Maluku)有「香料群島」之稱,那裡生長著種類繁多的香辛植物,當地人把這些香料用在烹調中,讓食物具有誘人的香氣。影響所及,鄰近的馬來西亞、泰國也都常用香料入菜。
 
  除瞭丁香、豆蔻、八角之外,可可和咖啡也是香料群島的重要產物。在〈西瓜傳說〉的郵趣單元裡介紹過,越南是全世界第二大咖啡外銷國,其實印尼的咖啡也很有名,尤其是名貴的麝香貓咖啡。
 
  哎,關於東南亞美食,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就請大傢先從這本書裡的郵票欣賞起吧!
 
  我收藏東南亞郵票很多年瞭,主要是童話郵票。但因為語言的隔閡,一直停留在畫麵的欣賞,沒辦法深入瞭解;也因此,2013年在臺北市中山堂策畫「世界經典童話郵票展」時,並沒有展齣東南亞的童話郵票,如今想起來仍覺得很遺憾。因此,這本書能邀請教育廣播電臺「幸福聯閤國」節目的幾位主持人,來為我們說故事,把東南亞的傳說、美食和美麗的郵票介紹給大傢,實在太幸運瞭!
 
  這幾位主持人 來到臺灣幾十年,早已經和在地臺灣人融為一體瞭。他們的國、臺語流利,學識豐富,不但在電臺和大傢分享新住民的文化和生活,也在大學、企業擔任講師,更會到國小和圖書館為小朋友說故事。
 
  感謝他們,那些塵封的郵票終於能開口說話瞭,還當起瞭導遊,帶大傢越過太平洋,踏上香料群島、馬來半島,去體會奇妙又美味的故事。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最近很喜歡那種能讓人沉浸式體驗不同生活方式的書籍,而這本書光是「郵票」這個媒介,就提供瞭完美的載體。不同於網路上隨手可見的美食部落格文章,我預期這本書會帶給我一種更紮實的、彷彿捧著一本珍貴圖冊的閱讀體驗。我希望書中的排版能夠極具巧思,讓郵票的圖樣與文字描述之間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對話。例如,當文字描寫到某種罕見的香料氣味時,配上的那張郵票,也許是描繪著香料貿易路線的古地圖,或是該香料的植物特寫。這種多維度的感官刺激,遠勝於單純的文字堆砌。這本書若能成功地將一個國傢的「官方歷史」(體現在郵票上)與「民間生活」(體現在傳說與美食上)進行精妙的編織與對照,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東南亞的書,它將成為一本關於「符號學」如何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精彩案例研究,讓人讀完後,看任何一張郵票都會多想一層,看待街角的異國餐廳也會多一份敬意和好奇,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傳遞。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書市上充斥著太多走馬看花的「打卡式」旅遊書,拍幾張漂亮照片,寫幾句膚淺的讚美詞彙就瞭事。我對《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抱持著高度的期待,正是因為它的切入點——「郵票」——顯得如此獨特且具有學術基礎。這讓我聯想到,作者是不是花瞭大量的時間在各國的郵政博物館、檔案室裡翻找資料?光是考證一張古董郵票的發行背景和圖案寓意,就已經是一項艱钜的任務瞭。而如果還能將這些硬知識,轉化成充滿人情味的「傳說」,這纔是真正的高手。例如,某張描繪著傳統捕魚場景的郵票,背後可能隱藏著當地漁民對海洋的敬畏與恐懼,那種口耳相傳的禁忌和祈福儀式,纔是我們在異國他鄉真正想觸摸到的「溫度」。再對照到當地人餐桌上那道必須遵守特定時令纔能享用的節慶菜餚,讀者就能感受到文化是如何透過這些載體,代代相傳,生命力旺盛地延續下來。這本書,感覺像是一張精心策劃的文化地圖,每一個郵票的方寸之間,都標註瞭一個傳說的座標和一道美食的經緯線。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猜測一定非常講究,畢竟要能抓住「郵票」這種精緻物件的神韻。我對這種「小物件,大世界」的敘事手法特別著迷。你想想看,一張郵票從設計、印製到流通,背後牽動的是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美學觀念。如果作者能巧妙地將那些關於越南的法式殖民遺跡、泰國的廟宇壁畫,或是馬來西亞多元種族的融閤,透過特定時期的郵票來切入,那絕對比枯燥的歷史教科書來得生動韆百倍。更別提「美食」這個主題,簡直是點睛之筆。東南亞的美食文化,那種酸、甜、辣、鹹、鮮的極緻平衡,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文化交匯。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描繪一碗叻沙的湯頭,是如何呼應某個古老傳說中神明賜予的恩澤,或者某種香料的使用,其實是當年貿易路線變遷的歷史見證。這種跨學科的整閤,需要極高的功力。如果寫得好,這本書不隻是一本旅遊指南或美食典籍,它會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化解碼器」,讓人重新審視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其實都深藏著一個民族的靈魂與記憶,那種深度和層次感,是其他一般旅行文學難以企及的。

评分

哇!光是聽到書名《有故事的郵票:東南亞傳說與美食》,我就忍不住想像那些跨越時空的紙片上,是不是都藏著熱帶島嶼的風情和誘人的香料味?我最近迷上瞭一種特殊的閱讀體驗,就是那種能帶你「飛」到另一個國度的書。這本書,從名字來看,就透露齣一種結閤瞭歷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美好。郵票,不隻是用來寄信的工具,它根本就是一個國傢的縮影,是微型的藝術品,承載著重大的文化使命。我特別好奇,那些印著古老神祇、婆羅浮 સાં的壯麗建築,或是熱帶水果圖案的郵票底下,到底埋藏瞭哪些不為人知的民間傳說?難道那些關於娘惹糕點的起源,也會像郵票的發行背景一樣,有著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嗎?我總覺得,東南亞的傳說故事,總脫離不瞭那種神秘的、帶點濕熱氣息的氛圍,或許是關於化為人形的鱷魚精,或是那些隱藏在叢林深處的精靈。如果能透過這些小小的郵票,串聯起一篇篇動人的在地故事,再配上那些讓人垂涎三尺的在地小吃描述,那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場結閤瞭視覺、味覺和心靈的盛宴,讓人光是翻閱,就能感受到那股濃鬱的南洋風情,絕對是疫情期間,最棒的「心靈旅行」首選!

评分

坦白講,我對「東南亞」這個大標籤下的豐富性感到既興奮又有點焦慮,因為它包含瞭太多不同的國傢和文化光譜。如果作者能拿捏好不同地區之間的平衡,不讓某些較為知名的國傢(例如泰國或新加坡)獨領風騷,而能深入挖掘那些相對低調,但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地區,例如寮國、柬埔寨或東帝汶的郵政歷史和飲食文化,那這本書的價值會立刻攀升到另一個層次。我尤其關注那些處於文化邊緣地帶的傳說,它們往往最能體現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掙紮與韌性。想像一下,一張描繪早期橡膠園勞工的郵票,配上那些在艱苦環境下發展齣來、充滿生命力的街邊小吃,那種對比和張力,光是思考就讓人心頭一震。這不隻是在介紹風景或食物,更是在挖掘一個社會在特定歷史時空下的集體記憶。這需要作者具備的不隻是知識,更是一種深刻的同理心和人文關懷,纔能讓這些「有故事的郵票」真正開口說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