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都夫人詩全集(四版)【與泰戈爾齊名的印度女詩人,糜文開中譯精校】

奈都夫人詩全集(四版)【與泰戈爾齊名的印度女詩人,糜文開中譯精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奈都.莎綠琴尼
图书标签:
  • 诗歌
  • 印度文学
  • 女性文学
  • 泰戈尔
  • 翻译文学
  • 古典诗歌
  • 奈都夫人
  • 糜文开
  • 文学
  • 诗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奈都夫人親參翻譯工作,與譯者糜文開進行多次訪談
★多位語言專家嚴謹考訂,完美重現印度迷人風情

『收拾起殘夢,我們要用歌的悲哀來征服生命的悲哀。』
她,是與文豪泰戈爾齊名的印度詩歌雙璧之一;
她,灌注藝術與詩歌在國家的奮鬥中;
她的一生,是一首詩,一支歌──
她是奈都•莎綠琴尼(Sarojini Naidu)。

  奈都•莎綠琴尼(1879-1949),又稱奈都夫人,印度政治家、女權運動者及詩人,被尊為神童、「印度的南丁格爾」和印度獨立運動的自由鬥士,是第一位任國大黨主席的女性,也是第一位任邦行政長官的女性。
  如果說,風格飄逸的泰戈爾猶如印度的李白,
  那麼奈都夫人既擁有杜甫的憐憫之心,又多了一份溫柔與堅定:

  她記錄流浪的腳步、饑饉的恐慌、血紅的災難與不屈的意志
  #印度的貢獻
  當憎恨之恐怖與騷擾會停頓
  生活再形成於和平的石砧
  於是你的仁愛將呈獻紀念的謝意
  給予那些伙伴,他們戰鬥於你無畏的行伍裡
  於是你崇敬那不朽者的功業
  不忘我殉身的子孫之鮮血!

  她描繪遙遠的傳說、輝煌的歷史、虔誠的信仰與壯麗的城市
  #海德拉巴城之暮色
  看斑斕的天怎樣燃燒得像一隻鴿子的頭頸
  鑲嵌著蛋白石與橄欖石的餘燼
  看白色的河流波光瀲灎
  彎曲著像一隻長牙伸展在城門的嘴邊
  請聽,那小塔上回教僧的呼喚
  飄颺著像一面戰旗插上城垣

  她歌詠貯藏的日光、紫海的水浪、青鴿腳上的鈴與熾熱的愛情
  #萬能的愛
  為你之故,難道有什麼事情能阻止我的勝利?
  你的需要,會授我纖弱的手以無敵的能力
  去駐留那黎明與黑暗,去踐踏與破壞
  那山岳如海貝,搗碎那明月如鮮花
  去乾涸那奔放的河流如露滴,更上天庭
  去摘取那日光如箭,摘取那星斗如自誇的虛弱之眼睛

  3本詩集,149首詩歌,
  讓我們在明月如水的良宵,聽少女與樂師歌唱。

  【美句摘錄】
  ◎一道身分標記在天宇之碧色的額上,金色的明月燃燒得神聖虔敬而光亮。
  ◎清風在林中的廟宇裡舞蹈,在夜的聖足邊暈倒。
  ◎用紅色的老葉和零落的白色花瓣,這裡,讓我們在正午的熊熊火炬中把他們焚毀。
  ◎我做的狂夢,是綑縛世界在我欲望中,是掌握清風作無聲的俘虜在我凱歌中。
  ◎是誰吩咐你醒來,來追蹤我遠出那青色浪濤的大海?
  ◎愛啊,孤獨地我衝向那閃光的波濤,衝向那生命的溪之變幻浪潮,衝向那希望的大海,慾念的急流,衝向惑人明月的河口。
  ◎你怎能知道在你歡快的短短季節,遲延了夢想與心的變老?
  ◎你在記憶的黃昏,只像過去之夢的閃光幽靈。
  ◎那年輕的黎明用他多情的溫柔來向你求婚,留戀和徘徊,那夕照的旅行之雲,貪飲你清秀的面容,
  ◎星星將被散布似玻璃的珠子,美麗將被簸蕩似貝殼在海裡,在他們迷人的笑之琵琶勝過你淚之琵琶以前。
  ◎你保持了愛的古代祕密,像藏在透明貝殼之唇的記憶之海的低弱音節。
  ◎愛啊,你和我同在花開的深林,沉浸在愛之聲的靜默與閃光的幽境。
 
本書特色

  本書為奈都夫人《金閾集》、《時之鳥》與《折翼集》三本詩作的總集,詩句中不僅包含了奈都夫人的女性溫柔,也流露出對國家的熱情與堅定,如〈給印度〉一詩中「桎梏著的國度在黑暗中哀鳴,渴望你引導他們趨向偉大的黎明」,她熱情的呼喚印度、鼓勵青年,至今仍深深讓人感動。
印度诗歌的璀璨星芒:一部关于罗宾达拉纳特·泰戈尔的文学探索 书名:《泰戈尔的颂歌:探寻《吉檀迦利》与现代印度的精神图景》 作者: [此处可虚构一位印度文学研究者或评论家的名字] 出版社: [此处可虚构一家有声望的文学出版社] ISBN: [虚构的ISBN号] --- 内容提要:超越文字的灵性回响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诗集的简单评注,而是一次深入印度文艺复兴核心地带的田野考察,聚焦于二十世纪初引领印度乃至世界文坛风云的巨匠——罗宾达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它旨在解析泰戈尔诗歌艺术的独特性、其哲学思想的深邃内涵,以及他如何以诗歌作为媒介,重塑了印度民族的自我认知与精神坐标。 本书的撰写基于对泰戈尔浩瀚作品群,特别是其里程碑式的诗集《吉檀迦利》(Gitanjali)的细致文本分析,并辅以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考量。我们试图超越传统的“赞颂”式介绍,以批判性的视角,审视泰戈尔在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汇点上所进行的深刻对话。 第一部分:时代的风暴与个体的觉醒——泰戈尔的成长语境 本部分将追溯泰戈尔的早年生活,重点探讨加尔各答的“孟加拉文艺复兴”如何塑造了他早期的审美取向和对社会弊病的敏感性。 1. 婆罗门贵族的摇篮与反思: 泰戈尔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思想开明、极具影响力的家庭。然而,这种光环并未使他安于传统。我们将探讨家族的社会地位如何为他提供了接触西方教育和印度古典哲学的双重机会,以及他如何从早期的浪漫主义倾向,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切。 2. 英国教育体系下的“异乡人”: 泰戈尔在英格兰的求学经历,使他得以直接面对西方思想的冲击。本书将分析他如何吸纳英国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同时又坚决抵制西方中心主义对印度本土精神价值的贬低。这种双重身份,成为了他日后创作中独特张力的来源。 3. 圣蒂尼克坦的理想国实践: 探讨泰戈尔在西孟加拉邦建立“香提尼克坦”(Shantiniketan)的教育实践。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他试图构建一个融合东方智慧与世界精神的“人类之所”。我们考察这种教育理念如何体现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中,体现了他对僵化体制的颠覆渴望。 第二部分:《吉檀迦利》:奉献与超越的语言学重构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奠基之作,也是本书分析的重中之重。本部分将侧重于其文本的内部结构、主题的层层递进以及其语言的音乐性。 1. 从孟加拉语到英语译本的“变奏”: 我们将对比泰戈尔的孟加拉语原文与他亲自翻译的英文版本。分析在翻译过程中,诗歌的韵律、意象的细微差别如何发生转移,以及这种“自译”行为对国际读者接受度的影响。这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输出策略。 2. 献祭之美的哲学: 深入解析“奉献”(Gita)这一核心主题。泰戈尔的“奉献”并非单一的宗教顺从,而是对生命中所有美好与痛苦的全然接纳。探讨诗集中反复出现的“尘世的爱恋”与“神性的召唤”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他如何将个人情感提升到宇宙层面。 3. 意象的交响: 分析《吉檀迦利》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意象,如“船夫”、“河流”、“雨季的泥泞”和“新娘”。这些意象如何构建起一个连接个体灵魂与自然法则的微观宇宙,并赋予印度古典哲学以现代的、充满激情的表达。 第三部分:诗歌、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张力 泰戈尔的文学成就与其深刻的政治参与是密不可分的。本部分将探讨他的诗歌思想在处理国家认同和人类共同体问题上的复杂性。 1. 对工具理性与现代性的警惕: 泰戈尔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西方工业文明中物化倾向的深刻忧虑。分析他如何通过对自然、对朴素生活的赞美,来构建一种精神上的反抗姿态,这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一般的政治口号。 2. 民族主义的“限制”与“超越”: 印度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泰戈尔并未完全拥抱激进的民族主义。本书将探讨他与甘地之间关于“非暴力不合作”策略的哲学分歧,以及他诗歌中体现出的“世界主义”立场——即一个真正的印度精神,必然是开放的、接纳所有人类文明成果的。 3. 诗歌作为文化外交的载体: 泰戈尔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其诗歌如何成为印度文化面向世界的名片。分析他的作品如何在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文坛引发的“东方热潮”,以及这种热潮背后潜藏的文化误读与真正理解。 结语:永恒的对话者 本书的最后,将总结泰戈尔诗歌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地位。他所提出的关于灵性、美与社会责任的拷问,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褪色。泰戈尔的诗歌,是印度文化不朽的象征,也是人类在寻求意义与和谐道路上,永恒的对话者。 本书适合对印度文学、比较文学、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宗教哲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它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泰戈尔精神世界的宏伟之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奈都.莎綠琴尼(Sarojini Naidu)(1879-1949)


  與泰戈爾並列印度詩歌雙璧,影響近代印度深遠的革命領袖
  奈都夫人在非常年輕時就享譽文壇,是一名歌頌印度風土人情的民族詩人,後來才「投筆從政」成為政治革命領袖。
  奈都夫人亦為第一位當選國大黨主席的印度婦女,其對印度貢獻良多,去世時,印度政府以降半旗、休假作為哀悼。

譯者簡介

糜文開(1909-1983)


  知名印度文化學者,泰戈爾在華文世界最經典的代言人

  江蘇無錫人。曾任印度國際大學哲學院研究員,以及香港新亞書院、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等校教授,並擔任外交部專員,駐印度、菲律賓、泰國大使館祕書。

  糜文開於一九四○年代長駐印度十年,因此種下與印度文學、歷史的深厚淵源,對中印文化推廣更是不遺餘力。返臺後,應著名學者臺靜農教授之請,至臺灣大學講授印度文學。譯有《漂鳥集》、《頌歌集》、《採果集》、《奈都夫人詩全集》等十餘種印度文學,並與其女糜榴麗合譯《新月集》等,與其夫人裴普賢合譯《泰戈爾小說戲劇集》等,為近代少數精研印度文化的學人。
 

图书目录

中譯本序(英漢對照)  奈都‧莎綠琴尼
題御笛集              羅家倫
譯者弁言              糜文開
奈都夫人小傳          糜榴麗
奈都夫人詩簡論        糜文開
女詩人之死            糜文開

【金閾集 The Golden Threshold】
第一輯民歌十二首
抬轎人Palanquin ­Bearers
流浪歌者Wandering Singers
印度織工Indian Weavers
科羅曼德的漁夫Coromandel Fishers
迷蛇曲The Snake­Charmer
磨穀調Corn ­Grinders
村歌Village ­Song
鳳仙頌In Praise of Henna
收穫讚歌Harvest Hymn
印度戀歌Indian Love­Song
搖籃曲Cradle­ Song
烈婦詞Suttee
第二輯樂府六首
夢之歌Song of a Dream
胡馬雍贈左蓓達詩Humayun to Zobeida
秋歌Autumn Song
石膏Alabaster
樂極Ecstasy
給我的神仙幻想To My Fairy Fancies
第三輯詩二十二首
賦贈海德拉巴尼山王殿下 Ode to H. H. The Nizam of Hyderabad
夜Leili
林中In the Forest
過去與將來Past and Future
生命Life
詩人的戀歌The Poet''''s Love­Song
給痛苦之神To the God of Pain
齊白恩妮莎公主自詡美貌之歌The Song of Princess Zeb­Un­Nissa in Praise of Her Own Beauty
印度舞Indian Dancers
我的死了的夢My Dead Dream
黛瑪鶯蒂給納拉於放逐中Damayanti to Nala in the Hour of Exile
皇后的敵手The Queen''''s Rival
詩人給死神The Poet to Death
印度吉卜賽The Indian Gipsy
給我的孩子們To My Children
帕闥吟The Pardah Nashin
別青春To Youth
海德拉巴城之暮色Nightfall in the City of Hyderabad
市聲Street Cries
給印度To India
果爾孔達之王陵The Royal Tombs of Golconda
蓮座上的如來佛To a Buddha Seated on a Lotus

【時之鳥The Bird of Time】
第一輯愛與死之歌十二首
時之鳥The Bird of Time
悲歌Dirge
印度戀歌An Indian Love­Song
悼念In Remembrance
愛與死Love and Death
愛的舞蹈The Dance of Love
情歌一曲採自北印度A Love­Song from the North
夕陽時分At Twilight
孤獨Alone
拉奇普德戀歌A Rajput Love­Song
波斯戀歌A Persian Love­Song
給愛To Love
第二輯春之歌十首
春Spring
春日放歌A Song in Spring
春之歡樂The Joy of the Springtime
伐桑旁遮米Vasant Panchami
花開時節In a Time of Flowers
葛爾慕火花之讚歌In Praise of Gulmohur Blossoms
納詩吐馨花Nasturtiums
金桂Golden Cassia
香伯克花Champak Blossoms
樂極Ecstasy
第三輯印度民歌九首
村歌Village Songs
催眠曲為蘇那里尼作Slumber Song for Sunalini
我的城市之歌Songs of My City
鐲販Bangle ­Sellers
蛇的節日The Festival of Serpents
牛乳姑娘拉達之歌Song of Radha, The Milkmaid
紡紗歌Spinning Song
雨神因陀羅頌歌Hymn to Indra, Lord of Rain
第四輯生命之歌十六首
死與生Death and Life
虎山湖The Hussian Saagar
仁奇蘭仙島The Faery Isle of Janjira
靈魂的祈禱The Soul''''s Prayer
瞬息Transience
老婦人The Old Woman
夜In the Night
黎明At Dawn
愛之頌歌An Anthem of Love
隱遁Solitude
抗命歌A Challenge to Fate
晚禱的呼聲The Call to Evening Prayer
給永久和平的祝辭In Salutation to the Eternal Peace
雜曲Medley
再見 Farewell
賞賜 Guerdon

【折翼集The Broken Wing】
第一輯生與死之歌二十四首
折翼The Broken Wing
印度的貢獻The Gift of India
廟The Temple
蘭克喜彌,那蓮花所生Lakshmi, the Lotus­Born
勝利者The Victor
伊孟白拉The Imam Bara
設剌子之歌A Song from Shiraz
莊嚴的德里Imperial Delhi
輓詩Memorial Verses
向我父親的靈魂致敬In Salutation to My Father''''s Spirit
勃林達朋的奏笛者The Flute­Player of Brindaban
告別Farewell
挑戰The Challenge
乞丐流浪歌Wandering Beggars
蓮花The Lotus
伊斯蘭之祈禱The Prayer of Islam
鈴聲Bells
園中不寐之夜The Garden Vigil
無敵Invincible
珍珠The Pearl
三種悲哀Three Sorrows
加里——母親Kali the Mother
醒來Awake
第二輯花年六首
春之召喚The Call of Spring
春之蒞臨The Coming of Spring
春之魔力The Magic of Spring
夏林Summer Woods
六月暮色June Sunset
玫瑰時節The Time of Roses
第三輯孔雀琵琶(樂府)八首
銀淚Silver Tears
任性Caprice
命運Destiny
無憂花Ashoka Blossom
贖罪Atonement
渴想Longing
歡迎Welcome
不忘的節日The Festival of Memory
第四輯廟二十四首
Ⅰ愉快之門The Gate of Delight
禮獻The Offering
節日The Feast
樂極Ecstasy
琵琶曲The Lute­Song
假使你叫我If You Call Me
愛的罪愆The Sins of Love
愛的願望The Desire of Love
愛的視野The Vision of Love
Ⅱ淚痕The Path of Tears
愛的悲苦The Sorrow of Love
愛的緘默The Silence of Love
愛的恫嚇The Menace of Love
愛的報償Love''''s Guerdon
假使你死了If You Were Dead
籲請Supplication
殺戮者The Slayer
祕密The Secret
Ⅲ聖地The Sanctuary
愛的恐怖The Fear of Love
愛的感覺The Illusion of Love
愛的崇拜The Worship of Love
得意的愛Love Triumphant
萬能的愛Love Omnipotent
卓絕的愛Love Transcendent
祈求Invocation
摯愛Devotion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474830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5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中譯本序

  人類的感情與經驗,普天之下到處都相同的,雖然表現在種種不同的心靈之術語中。自古文學作品普遍地充溢著感動力與創造力,足以扶植國與國間的了解與友誼,我們印度人格外渴望與中華古國增進了解與友誼。中國的文化是過去年代的偉大光輝之一。她的為自由的奮鬥,在這世界的當代歷史中寫成了特別動人的一章。

  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糜文開先生已經用他的《印度歷史故事》效了大勞,現在他又以好意與勇氣把我的詩篇譯成中文,因此給我以感染中國之心的特權。

  願我詩篇之中,有些足以促醒中印間的同情結合,兩國的命運已聯合在共同的使命中來造成一個新的世界。

奈都‧莎綠琴尼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六日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聽一個Podcast節目,節目主持人提到一位與泰戈爾齊名的印度女詩人,當時我就心頭一震。泰戈爾的詩歌我讀過不少,那種充滿靈性又貼近自然的筆觸,總能觸動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如果這位「奈都夫人」能與他並列,那她的作品絕對有其獨到之處。我對於女性詩人以細膩的視角書寫世界,一直抱持著極大的好奇心。畢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女性要能有如此傑出的成就,必然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挑戰與堅持。我特別期待能從她的詩中,看到一種不同於男性視角的溫柔與堅毅,或許是對家庭、愛情、社會的觀察,都能有更深刻的詮釋。這種跨越文化和時代的對話,光想就讓人興奮不已。

评分

最近剛好在學一些基礎的梵文詞彙,雖然只是皮毛,但對印度文化裡那種萬物皆有靈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我猜測,奈都夫人的詩中,一定會充滿著對自然、神祇,以及生命循環的深刻描繪。我對那些融入了地方色彩和宗教意象的詩歌,特別感興趣。好的詩歌,能夠將讀者瞬間拉進那個獨特的場景,讓你彷彿身歷其境,聞得到泥土的芬芳,聽得到古老的頌歌。這本全集若能將這些元素完美融合,那將是極大的享受。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她是如何用文字建構出一個既神聖又充滿人情味的印度世界。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書櫃,發現好多年前買的、關於世界文學史的書,裡面提到了幾位重要的非西方文學家。當時我就在想,我們對西方文學的接觸似乎比較多,但亞洲,特別是南亞的文學瑰寶,好像還有一大片未知的領域等著我們去發掘。這次看到這本《奈都夫人詩全集》,就讓我燃起了那股重新探索的熱情。我很好奇,她的詩作在翻譯成中文後,究竟保留了多少原文的韻味?畢竟,詩歌的翻譯是最考驗功力的,尤其要能傳達出那種異域的氛圍和哲學深度,更是難上加難。如果能有像「糜文開」這樣用心對待的作品的譯者,想必能讓更多台灣讀者領略到這份文學的珍貴。

评分

說真的,現在出版的詩集,很多都走比較前衛、破碎的風格,雖然也很有意思,但有時候就是會懷念那種結構完整、情感豐沛的古典詩篇。我對於那些能用優美詞藻描繪出宏大主題的詩人特別景仰。想像一下,在那個年代,一位女性詩人如何用詩歌來承載整個時代的重量與個人的情感糾葛。這本詩集如果能完整收錄,那肯定是一部值得反覆閱讀的經典。我希望讀完之後,不只是感動於文字的美麗,更能對當時的社會風氣、文化思潮,有更具體的想像。那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才是閱讀文學最迷人的地方吧。

评分

哇,最近在逛誠品的時候,無意間翻到一本詩集,那個封面設計就很吸引人,是那種帶點復古又充滿異國情調的風格。書名雖然有點長,但讀起來很有韻味,好像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我還沒來得及細看內容,光是書名就讓我想起以前在大學時,因為對南亞文化很有興趣,所以常常去圖書館找一些相關的書籍來看。那時候接觸了一些關於印度文學和藝術的資料,對那塊土地上特有的哲思和美學深深著迷。這本書的光是排版和字體選擇,就給人一種很講究的感覺,讓人覺得這不只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我猜想,這裡面收錄的應該不只是單純的文字排列,而是充滿了深沉的情感和對生命的體悟。光是想像作者的背景,就已經讓人忍不住想趕快帶回家細細品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