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尋藥人生:從病房到雨林島嶼,一位民族植物學家探尋自我、採集新藥的不尋常之旅

我的尋藥人生:從病房到雨林島嶼,一位民族植物學家探尋自我、採集新藥的不尋常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珊卓‧麗雅‧奎弗
图书标签:
  • 民族植物学
  • 药物发现
  • 雨林
  • 探险
  • 自传
  • 医学
  • 植物学
  • 文化人类学
  • 健康
  • 自然疗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相信,大自然可以拯救人類。」
《圖書館學刊》星號書評
《科學》、《書目》、《出版者週刊》等外媒推薦
《醉人植物博覽會》作者艾米.史都華、《傾聽動物心語》作者天寶,葛蘭汀熱情盛讚


王升陽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院長
李偉文      作家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榮退研究員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張東君      科普作家
鄒欣寧      植物文化採寫者——推薦

在她的人生裡,她始終是少數:天生殘疾,女性科學家,研究不被看好的植物藥領域。她卻在生命的各處,都展現出戰士般的勇氣。

卡珊卓‧奎弗因右腿先天發育不全,三歲就接受了截肢手術,失去右膝以下的小腿,還差點因此死於嚴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由於能同理感染與疾病的痛苦,加上從科學研究培養出的興趣,使她原本立志成為一位救人的醫生。

然而,一門民族植物學的通識課卻意外引領她走入學術殿堂。這是一門研究各地人們自古以來如何食用植物,如何用植物治病、建造房屋或製作衣服等的學科。秉著對醫學的熱情與人文關懷,卡珊卓飛往亞馬遜雨林,向療癒師學習傳統用藥知識,因而看見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更發現植物的治療潛力過去被長期低估,使她決心轉而投入植物藥研究。她四處拜訪耆老,足跡遍及喬治亞州、義大利北部與阿爾巴尼亞等地。在家庭、研究工作都剛剛起步時,經濟壓力、意外與性別弱勢都曾令她喪氣憤怒,她卻總以堅強的意志力撐過挑戰,不僅成立新創公司,擁有自己的實驗室與眾多學生,也發現可以對抗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榆葉黑莓與甜栗樹葉萃取物。

近年來,醫學確實在對抗感染上有長足進步,然而現代主流的人工合成製藥產業正面臨研發速度趕不上新病原出現速度的重大危機。這或許就是人們回頭師法自然與傳統的時候!森林是一座大藥櫃,只是多年來被世人淡忘;植物的療效並不是安慰劑效應,使用植物的智慧早就存在於各地悠久的文化中。

卡珊卓‧奎弗將以她求學、科學研究與家庭生活的故事,帶你一同四處採集、冒險,並讓你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她對植物的熱愛、身為人母的溫柔、克服身障的堅毅以及投身科學研究的決心。

◾️海內外好評——
天然藥物開發是我的工作與興趣,在大學裡,我帶著學生嘗試著從臺灣森林中尋找對人類健康有幫助的植物成分,因此當我看到卡珊卓・奎弗所撰寫的《我的尋藥人生》這本書,我充滿興致,一口氣就讀完它。這本書忠實地記錄作者一生的求學歷程與在野外尋求「解方」的酸甜苦辣。我推薦您這本書,它可以帶您走進民族植物學趣味的世界。——王升陽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院長

在字裡行間看到類似的經驗,吸引我不斷往下閱讀。我想,對亞馬遜或民族植物有興趣的讀者,都會為了書中的描述而著迷吧!——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時感覺到卡珊卓.麗雅.奎弗幾乎貼合了我對一名當代科學家最極致的想像——作為一位心胸開放、接納各種可能的民族植物學家,她走遍世界各地、向薩滿和耆老謙遜學習植物療癒智慧;回到實驗室中,又能秉持務實態度和嚴謹的研究精神,從傳統植物應用知識找出符合當代醫療需求的新型態抗菌藥物。而這一切的起點,來自她個人出生時的嚴重腿疾。
從成長期間的醫病經驗汲取出對醫學和科學的好奇,推動她走上研究之路,而這個經歷甚至往前延伸為戰爭對環境的肆虐破壞,往後鋪陳出新冠疫情下全球科學家如何致力尋找解方……《我的尋藥人生》因此成為一本最能反映此際世局變遷的科學家傳記,而更重要的啟示在於人類終需記起:植物是這地球上一直照顧著我們的人。切莫辜負,切莫背棄它們。——鄒欣寧 植物文化採寫者

卡珊卓・奎弗帶我們踏上一段迷人而深刻的個人旅程,從植物界尋找現代藥物。作為一名科學家,她鬥志昂揚、頑強;作為一名作家,她雄辯而誠實。《樹,記得自己的童年》 的粉絲讀者們會為這位民族植物學家尋求下一種治療方法的故事津津樂道。——艾米.史都華,《醉人植物博覽會》作者

卡珊卓・奎弗是一位勇敢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女性。——天寶,葛蘭汀,《傾聽動物心語》合著作者

奎弗意志堅定、足智多謀,並且對她畢生的志業有清楚的認識。她的文字表現出深刻的人性和謙遜,這一點與她令人驚心動魄的冒險經歷激勵著讀者。最後,她成功證明了植物是一種未被充分利用的醫藥資源,她也在本書中傳達了科學家日常的樂趣和挑戰。——《科學》

奎弗這本引人入勝的回憶錄展示了她的勇氣和決心,並解釋了植物用於治療的迷人之處和關鍵用途(包括可能用於對抗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甚至是 COVID-19)。——《圖書館學刊》星號書評

本書融合了(奎弗)成為科學家的過程、她對於傳統醫學的植物藥理學潛力的研究、身兼研究者與母親的挑戰,以及她與身障、感染奮鬥的精采描述。極具說服力。——《科克斯書評》

奎弗意志堅定、足智多謀,並且對她畢生的志業有清楚的認識。她的文字表現出深刻的人性和謙遜,這一點與她令人驚心動魄的冒險經歷激勵著讀者。最後,她成功證明了植物是一種未被充分利用的醫藥資源,她也在本書中傳達了科學家日常的樂趣和挑戰。——《科學》

對那些對植物的潛力感到好奇的人來說,這本書很有趣。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回憶錄,講述了奎弗如何首次涉足科學並最終沉浸於民族生物學領域。即使是對於那些不了解科學或對科學沒有好奇心的人來說,本書也非常鼓舞人心而且易讀。——《海風獨立期刊》

在抗疫之戰中,奎弗是一名勇敢的戰士,坦率的敘述風格展現了她專注的決心、令人欽佩的靈活性和頗具說服力的熱情。——《書目》

鼓舞人心、風靡全球的處女之作。 關懷自然的讀者會發現自己沉浸在奎弗優美的故事中,並從中受到啟發。——《出版者週刊》

在《我的尋藥人生》中,卡珊卓・奎弗回溯了她成為科學家與突破障礙的經歷,並帶我們穿越叢林、沼澤、沙漠和山脈,尋找最神聖的植物聖杯:明天的救命藥物。我們需要更多像 卡珊卓這樣的科學家——足智多謀、幽默風趣,並準備好解決地球上最緊迫的問題。——丹尼爾.史東,《國家地理》雜誌作家和暢銷書《食物探險家》作者

預先警告:一旦你翻開第一頁,就會無法放下這本書!這絕對是一個引人入勝且非凡的故事,講述了一位女英雄探索植物治癒能力的旅程,當中充滿了旅行、醫學知識、植物智慧和科學見解。非常好的書寫,發人深省,鼓舞人心,這是一趟最好的冒險。——羅絲瑪莉.格列斯塔 美國藥草權威

關於成為民族植物科學家的故事,從悲劇到鼓舞人心的勝利。強烈推薦!——馬克.普洛特金,保護亞馬遜雨林資源組織主席,《薩滿學徒的故事》作者

《我的尋藥人生》讓我既感動又驚奇。 卡珊卓・奎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英雄。我們看到她在艱苦的條件下追求自己的熱情,這讓我們大多數人驚訝不已,例如大學時期第一次國際研究旅行,在叢林中用熱水消毒自己發炎的肢體;進行博士研究實地考察時揹著孩子,以及,也許是最具挑戰性的,同時經營兩個實驗室、獲得研究補助、擔任教學和指導老師,以及成為三個孩子的母親。 這一切卡珊卓都做到了。她以幽默和優雅的方式分享了她鼓舞人心的故事。——維多利亞.強森 普立茲獎決選作家

就像一個錯縱複雜的遊戲,《我的尋藥人生》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它不僅是一本神奇的回憶錄也是一本堅強的發現之旅,一個深刻的浪漫故事以及一則激勵人心的號召。最重要的是,我們迫切需要恢復我們幾乎已經失去的知識,並紀念那些古老的智慧可能挽救我們生命的無數代人。──瑪琳.麥肯納,《大危雞》作者

在奎弗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充分展現了她對傳統療法和「科學」醫學的同等尊重。—— 強納生.德洛里 《環遊世界八十樹》作者

這本最了不起的書充滿了靈感、喜悅和冒險,卡珊卓・奎弗精采地描述了她探索自然療癒力的過程。 最重要的是,她講述了一個在生活中充滿目標、快樂和挑戰的真實個人故事,這無疑將影響一代渴望追求更大利益的年輕人,同時也提醒我們所有人,我們與地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麥可‧巴立克 《植物、人類與文化:民族植物學科學》合著作者
尘封的航海日志:在时间的迷雾中寻找失落的星图 这是一部关于航海、失落的文明、以及人与广袤海洋之间永恒纠葛的史诗。 本书并非讲述现代的探险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一份跨越了四个世纪,由一群身经百战的水手和学者留下的航海日志、手稿残片与秘密地图集。这些零散的资料,如同被深海遗忘的宝藏,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奥德赛号”——一艘在十七世纪初神秘失踪的探险船——的惊人叙事。 “奥德赛号”的航行,始于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彼时世界地图上仍充斥着未知的空白,传说中的大陆和神秘的岛屿比比皆是。船上搭载的并非单纯的贸易人员,而是一批汇集了天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冶金术士以及经验丰富的舵手组成的精英团队。他们的使命,是追寻一则流传于地中海沿岸商人之间的古老传说:位于赤道以南、被永恒风暴环绕的群岛上,隐藏着一个掌握着“时间校准技术”的失落文明的遗迹。 第一部分:启航与初始的辉煌 故事的开篇,详细描绘了“奥德赛号”在里斯本港的盛大启航。彼时的欧洲正处于对新世界的狂热探索期,但“奥德赛号”的目标更为隐秘和宏大——他们寻求的不是黄金或香料,而是知识的极致。船上的首席学者,一位名叫埃利亚斯·范·德·韦尔特的荷兰学者,他的日记记录了对那片未知海域的理论推测。他相信,古代的导航术远超当时的认知,并试图通过观测特殊的星象组合来定位这个传说中的群岛。 前三年的航行,充满了古典的航海冒险:穿越西非的狭窄海峡,与海盗的周旋,以及在赤道无风带的煎熬。这些章节细腻地再现了十七世纪船只的构造、水手们的日常辛劳、以及对未知海洋的敬畏。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他们深入大西洋中段时。 第二部分:星辰的指引与罗盘的失效 根据埃利亚斯的记录,船队在一次罕见的极光现象后,发现传统的磁罗盘开始无规律地颤抖,星星的位置似乎也与当时的星表产生了微妙的偏差。船上的天文学家们陷入了狂喜与恐慌之中。他们推测,这片海域存在着某种强大的地磁异常,或者更令人不安的——他们已经进入了某些古老文明设下的“导航陷阱”。 航海日志开始大量出现对手写地图的描绘,这些地图的绘制风格与已知文明的制图学截然不同,它们依赖于声波的反射、潮汐的规律以及一种被描述为“光影的几何学”的计算方式。船员们开始遭遇一系列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海面上的瞬时雾霭、深海中不规则闪烁的生物光芒,以及持续数日的、仿佛被扭曲的“时间感”。 第三部分:失落的群岛与时间的碎片 在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风暴后,“奥德德赛号”终于在罗盘完全失灵的情况下,依靠一种基于日出角度和特定海鸟迁徙路径的原始观测,抵达了传说中的群岛。这些岛屿并非热带天堂,而是被嶙峋的火山岩和异常茂密的、散发着金属光泽的植被所覆盖。 日志的后半部分聚焦于岛上的发现。船上的古文字学家试图破译刻在黑色玄武岩上的铭文。这些铭文记录了一个关于“周期性平衡”的哲学体系,他们认为宇宙的运行依赖于精确的时间校准,而这些岛屿正是维护这种平衡的关键节点。 最引人入胜的发现,是一个被埋藏在火山灰下的巨大青铜结构。它并非武器或建筑,而是一个复杂的、由精密齿轮和水晶构成的仪器。埃利亚斯将其命名为“恒时仪”。他推测,这个仪器曾用于“修正”星辰的轨迹,以应对地质或宇宙的变化。然而,仪器的核心部件已经缺失,只留下了关于如何重新激活它的模糊指示。 第四部分:分裂与最终的遗弃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员们对这些发现的解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人,包括埃利亚斯,认为他们触及了超越时代的力量,必须留下来研究和保护这些知识;另一部分人,担忧于岛上奇特的生物和环境对他们精神的影响,渴望返回文明世界。 手稿记录的最后部分,充满了紧张和绝望。在一次试图修复“恒时仪”的尝试中,岛上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地震。船只在港口受损,核心的导航资料被海水浸泡。最终,船队分裂。少数人选择留守,希望在岛上找到维持“恒时仪”运转的方法;而“奥德赛号”的主体,在剩余船员的绝望操控下,试图在下一次特定星象出现时,利用仅存的计算,驶出这片被“时间扭曲”的海域。 尾声:未竟的探寻 “奥德赛号”最终的结局,仍然是一个谜团。这些日志和地图的收集者,在几十年后偶然在南美洲的偏远修道院中发现了这些残片,但他们始终未能找到重返那片群岛的准确坐标。 本书以严谨的史学考证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将读者带回到一个关于科学边缘、神秘学与人类求知欲的碰撞点。它探讨的不是征服,而是理解——理解那些我们已经遗忘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古老智慧,以及探险家们在面对无法量化的世界时,所做出的不可逆转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段航海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知识极限的挽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卡珊卓‧麗雅‧奎弗Cassandra Leah Quave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生物學博士。現任美國艾默利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及人類健康與皮膚病理學副教授。撰寫過六十篇學術論文、著作兩本書以及擁有三項專利。
她同時也是藥物發展公司PhytoTEK 的共同創辦人及現任執行長。該公司致力於發展對抗有抗生素抗藥性之細菌感染的植物藥品。她的研究成果曾登上紐約時報、BBC雜誌、國家地理頻道、德國著名女性雜誌、NPR等大型媒體,並皆獲得廣大迴響。


譯者簡介

駱香潔
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專事中英翻譯。譯作包括《領導力腦科學》、《心情之書》、《重返自然,阿公阿嬤教你的手感生活DIY》等。
賜教信箱:judyjlo@gmail.com


图书目录

作者的話
前言

輯一 自然
第一章:我、我的右腿與野外
第二章:歡迎來到亞馬遜
第三章:寄生蟲
第四章:不速之客

輯二 感染
第五章:鳥浴池洗衣店
第六章:從田野到實驗室
第七章:寶寶與生物膜
第八章:我的實驗室

輯三 醫學
第九章:海甘藍
第十章:零容忍政策
第十一章:獨腿獵人
第十二章:卡珊卓的詛咒

結語
謝詞

附錄
其他參考資料
縮寫名詞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52076
  • 叢書系列:臉譜書房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所展現出的那種對「邊緣知識」的極度珍視。在這個數據化、標準化的時代,許多流傳在傳統社群中的草藥智慧,正隨著老一輩人的凋零而迅速消失,那是一種無可挽回的損失。作者選擇將自己的職涯建立在搶救和記錄這些即將失落的知識上,這份使命感本身就非常動人。我猜測,書中必然收錄了許多精彩的「田野軼事」,那些關於如何贏得部落長老的信任、如何破解複雜的藥引禁忌等等驚險又溫馨的橋段。對於像我這樣,平時在都市裡忙碌,卻又對生命本源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與文明保持距離的角落,是如何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維持著平衡與療癒。

评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英雄之旅」不是在於戰勝了外在的敵人,而是戰勝了內心的恐懼與侷限。從書名來看,這趟「不尋常之旅」顯然同時包含了物質上的採集與精神層面的蛻變。我非常好奇,當作者從學院的象牙塔走向充滿生命力的雨林,這個「民族植物學家」的身份是如何在一次次的採集和失敗中被重塑、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這種將個人學術追求與生命哲學探索緊密結合的寫法,往往能激發出讀者最深層的共鳴。它不僅僅是關於「找到新藥」,更可能是關於「找到存在的理由」。我希望最終,書中能留下一些開放性的思考,讓讀者在闔上書頁後,也能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環境、與自身健康之間,那種早已被忽略的古老連結。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簡直是視覺的饗宴,那種混合了古老植物手繪圖和現代探險家形象的風格,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總覺得,台灣這塊土地上,藏著太多關於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神秘故事,而這本書的氣質,正好呼應了這種「尋根」的渴望。從書名那充滿詩意的「尋藥人生」到「雨林島嶼」的異域風情,我彷彿已經聞到了那些潮濕熱帶植物特有的芬芳,以及泥土的氣息。光是想像那位主角在陌生環境中,如何與當地社群建立信任,一步步揭開植物深層的秘密,就讓人心癢難耐。這種將科學的嚴謹性,與人類追尋療癒力量的古老本能結合在一起的敘事角度,非常對台灣讀者的胃口,畢竟我們對「漢方」和「草藥」的文化連結非常深厚。我特別期待看到作者在描述採集過程時,那種既敬畏又充滿求知慾的筆觸,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報告,更能是一場引人入勝的個人史詩。

评分

讀完前言,我立刻感覺到作者散發出來的那股真誠與赤裸。他/她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粉飾探險的艱辛,反而坦然地面對了在追尋藥方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自我懷疑和身份認同的掙扎。這讓這本書跳脫了傳統的「異國情調」旅遊文學,昇華成了一次深刻的內在對話。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時常感到迷失方向的我們來說,這種「在外界的極限中尋找內在的指南針」的過程,無疑是極具啟發性的。書中對於「民族植物學」這個主題的切入點,也相當細膩,它不只是記錄了植物的名稱與功效,更深入探討了知識是如何在人與人之間流動、傳承,以及在現代醫學的衝擊下如何被重新定義。我尤其好奇,當知識從病房的無菌環境被帶到充滿生命力的雨林深處時,兩者之間產生了怎樣的化學作用。

评分

坦白說,市面上關於「冒險」和「偏遠地區探索」的書籍多不勝數,但真正能讓人感到身歷其境、彷彿連呼吸的節奏都和作者同步的,卻寥寥無幾。這本書的文筆結構似乎很有層次感,時而像是細膩的田野筆記,充滿了植物學的精確描述;時而又驟然轉為充滿張力的個人獨白,描繪出面對未知威脅時的心理狀態。這種敘事節奏的變化,非常考驗作者的功力,也讓我更加期待它如何平衡「知識傳遞」與「情感共鳴」這兩大要素。尤其在描寫島嶼的風土人情時,我期盼能看到一種不帶殖民視角的尊重與謙卑,真正體現出作者作為一位「求教者」而非「征服者」的姿態,這才是真正偉大的探險精神的展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