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

菊與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露絲‧潘乃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暢銷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全球銷量突破三千萬冊
  ★ 在美國,《菊與刀》被當作研究日本的《聖經》
  ★ 人類學領域的經典著作
 
  ■ 瞭解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最佳通俗讀物
 
  為何日本這樣一個國土總面積不大的「彈丸小國」,有了霸占亞洲、稱雄世界的野心和實力?又是什麼讓它打敗俄國,甚至讓美國損失慘重?
 
  為什麼日本人在職場中特別在意上下級、前後輩的等級之分?
  為什麼日本影視劇中,主角總要經歷各種磨難和「兩難全」的痛苦?
  為什麼日本天皇兩千年屹立不倒,而中國總是經歷朝代更迭?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勇於認罪,日本人卻做不到這一點?
 
  ■ 這本書「比日本人更懂日本」
 
  正如本書作者用「菊」與「刀」,這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意象來隱喻日本的民族性。「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徵,一陰一陽,一柔一剛。日本的民族性正是具有這樣陰柔與陽剛並存的衝突特徵,日本人既崇尚美感,又嗜血好鬥;既喜歡新的,又固守舊的;既忍耐服從,又張揚不馴……這亦如日本的文化,既有靜謐的茶道之美,又有跋扈剛硬的武士道;既有優雅嫵媚的藝伎,又有神祕莫測的忍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露絲‧潘乃德
 
  (Ruth Benedict,原姓Fulton,1887年6月5日-1948年9月17日),美國人類學家。早年學習英國文學,故其作品文筆優雅,並善於作詩以及細膩的描述。她的作品中,尤以《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與《菊與刀》最為著名。
 
譯者簡介
 
陳數
 
  現為自由譯者,目前從事圖書策劃和編寫工作,題材廣泛,喜愛旅行與藝文活動,專攻英美古典文學,對文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翻譯作品眾多,對於詞藻表達十分講究。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研究任務——日本
第二章:戰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各安其分
第四章:明治維新
第五章:歷史和社會的負恩者
第六章:報恩於萬一
第七章:情義難當
第八章:洗刷汙名
第九章:人情世界
第十章:道德困境
第十一章:自我修養
第十二章:兒童學習
第十三章:投降後的日本人

图书序言

譯者序
 
  當我們提到人類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的《菊與刀》,這本書出版後行銷一百多個國家,保守估計共售出三千萬冊。在美國,《菊與刀》被當作研究日本的《聖經》;一九五一年,又列入日本《現代教養文庫》,被稱作現代日本學鼻祖,暢銷至今。
 
  很難想像,這樣一部暢銷的人類學著作,最初其實是作為一分研究報告呈現的。
 
  一九四四年,作者露絲‧潘乃德受美國戰時情報局的委託,對日本進行研究。作者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幫助美國解決兩個問題:一、要不要進攻日本本土,日本會不會投降;二、要不要保留日本天皇制。作者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透過對日本影視、日本人訪談等材料的分析,用「菊」與「刀」對複雜而又矛盾的日本人文化及心理進行了解讀——清新優美的「菊」是皇室家徽,鋒利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於是,我們瞭解了日本的國民文化雙重性,瞭解了日本的「恥感文化」,瞭解了日本的等級制以及一般日本人眼中的恩仇情義……
 
  從圖書的出版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再閱讀《菊與刀》呢?因為它是我們瞭解日本和日本人的最佳通俗讀物,借用日本人的話來說,就是這本書「比日本人更懂日本」。比如,日本著名評論家川島武宜就指出:「儘管潘乃德本人一次也沒有到過日本,但卻搜集到那麼多的重要事實,令日本人都感到非常驚訝。潘乃德依據這些事實栩栩如生地描繪了日本人的社會生活、行為方式和文化的全貌,推導出日本文化具有決定意義的諸特徵。」因此,透過對本書的閱讀,我們將會理解日本某些獨特的國民性,也能夠解答我們對日本民族的一些疑惑。
 
  為什麼日本人在職場中特別在意上下級、前後輩的等級之分?
 
  作者指出: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就是「各安其分」,他們喜歡和尊重等級制。等級制帶來的束縛和相對自由,讓他們更有安全感。這種既定的關係,讓他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心境也因此更加平和。
 
  為什麼日本影視劇中,主角總要經歷各種磨難和「兩難全」的痛苦?
 
  日本文化的矛盾性也展現在人們對義理、名譽和人情的看法中。義理、名譽和人情,各自有一個圈子。很多時候,日本人會在這些品德中不斷糾結:是選擇忠、選擇報恩,還是選擇維護名譽……這一痛苦的選擇過程就是日本人的道德困境。在日本人看來,為了抱負、為了情義犧牲自己或感情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影視劇中,這也正是日本觀眾最喜歡的情節設計。而這種感情,其他民族的人往往很難理解,比如作者就在書中提到這樣一件事:日本的戰爭片總是在表現日本兵痛苦的一面——思念家人、露宿荒野、飲食不繼等,而在美國人看來,這簡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反戰宣傳片,絲毫沒有鼓舞士氣的效果。
 
  為什麼日本天皇兩千年屹立不倒,而中國總是經歷朝代更迭?
 
  書中認為:日本人對於天皇的感情是超越一切批判之外的,在他們眼中天皇就等同於日本。換句話來說,日本的天皇是作為日本國民的象徵存在的,代表著國民宗教的中心,是一種超越宗教的信仰對象。即使是在天皇存在感最弱的幕府時代,也從沒有人會想廢除天皇和真正統治者並存的雙重統治局面。
 
  為什麼二戰後德國勇於認罪,日本人卻做不到這一點?
 
  作者在書中已經有預見性地指出了這一點:日本人廣泛存在著一種恥感文化,在他們看來,自己的羞恥行為只要沒有被眾人知道,那麼自己就無須為此感到羞恥,因此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隱藏、維護自己的「名譽」,以免公開受辱。作者還舉了幾個有趣的小例子。比如,一位日本教師被學生問了自己不懂的生物學問題,那麼表面上一定要裝作很懂的樣子,不能坦白地對學生說我不知道;一個男子向喜愛的女子求婚,通常會在夜間去找女孩,而且要在頭上包一塊布,以免被拒後第二天無顏相見。儘管女孩照樣知道求婚的人是誰,但是只要不是當「面」拒絕,就還可以維持相安無事的樣子。
 
  當然,由於作者從未親自到過日本,也由於西方人對於東方文化的一些誤解,本書還是存在一些謬誤的。比如,作者忽視了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深刻影響,誇大了太平洋原住民帶來的影響;再比如,作者過分強調種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必然性,卻忽略了民族性格在特定歷史情況下不穩定的一面,等等。此外,一些細節性的錯誤,譯者注中也做了說明,以供讀者參考。

图书试读

第一章:研究任務——日本
 
在美國曾經竭盡全力與之奮戰的敵人裡面,日本人的性情是最讓人難以捉摸的。這個力量雄厚的對手,他的一舉一動和思維模式都與我們有著天壤之別,導致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地加以對待,這樣的情況在以往的戰爭中是從未有過的。我們現在就好像一九○五年的沙俄一樣,在戰爭中面對的敵手是一個並不屬於西方世界的文明與文化、經過嚴格訓練而又擁有強大武裝力量的民族。在西方國家所公認一些基於人性的戰爭習慣,對於日本人很明顯是不適用的。所有這一切都導致了太平洋上的戰爭不僅僅只是一連串島嶼登陸作戰和困難重重的後勤工作問題,更重要的是摸透地方習性的問題。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瞭解他們的行為習慣就成了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試圖瞭解日本時,我們發現這是十分困難的。自日本緊閉的國門被打開後的七十五年裡,外界對日本人的描述其實一直在使用一連串讓人困惑不解的「但是,又……」這類詞語,與對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描述相比差之甚遠。一個嚴謹的觀察家在談及世界上其他民族時,是不會在說他們舉止儒雅的同時,又加上一句「但是,他們又很驕傲、無禮」;他也不會一邊說這個民族頑固不化,又說「但是,他們又非常容易適應力道強大的革新」;也不會一邊說這個民族性情溫良,一邊又說他們不那麼容易服從上級的管制;也不會在說他們忠心、寬厚的同時,又宣稱「但是他們又心存怨恨,滿腹叛逆不安」;也不會一邊說他們堅強勇敢,另一邊又描述他們如何懦弱不堪;也不會既說他們的言行舉止完全被周圍人的評價所左右(也就是僅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又說他們擁有一顆誠摯的心;也不會一邊說他們在軍隊中接受魔鬼式的訓練,一邊又描述那個軍隊裡的士兵是怎樣的不服管教,甚至是以下犯上;也不會一邊講這個民族是如何痴迷於西方世界的文化,又訴說他們的冥頑不靈和不知進取;他不會在寫一本書,講這個民族是怎樣普遍熱愛美好事物,怎樣給予演員和藝術家崇高的榮譽,並且如何醉心於菊花養殖栽培的同時,又寫另一本書來補充說明,這個民族推崇刀劍和武士的至高榮譽。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