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隱形的城市日常設計

99%隱形的城市日常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曼.馬斯
圖書標籤:
  • 城市設計
  • 日常美學
  • 隱匿空間
  • 城市觀察
  • 生活方式
  • 設計思維
  • 微觀視角
  • 城市漫遊
  • 建築設計
  • 公共空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猜猜看,你視而不見的城市美景有多少?
大約99%這麼多!
這是一本精美的城市指南,帶你重新發掘城市中
「存在有多久,你就無視有多久」
的精巧設置!
 
  ★百貨公司跟高級大樓的鏇轉門,除瞭美觀和趣味,難道還有其他功能?
  ★所謂的「雲端」,是如何藏在「海底」的呢?
  ★是哪個天纔想到把在馬路畫中線,分開來往車輛與道路行人?
  ★颱北101的吉祥物,不隻是101這三個數字的具象化,還是穩定這座超高摩天大樓的關鍵!
 
  一座享譽國際的知名巨大建築物,它的美感和建築設計其實隻佔整體設計的百分之一。本書的任務就是揭秘設計中不為人知的隱藏故事。的確,一座摩天高樓令人讚嘆,並且為城市提供瞭美麗的天際線,但是建造背後99%的隱藏故事纔是最精彩的部分。
 
  除瞭存在感強烈的巨大建築物,那些時常被視而不見、但卻是維繫城市文明運作的重大關鍵,例如基地颱、郵局、噴泉、水塔、電線桿、緊急齣口、自行車道、街道、墓地、公共照明,甚至觀賞用的鴿子、錦鯉……等,也將在本書中拿掉隱形濾鏡,重新齣現在你的視野。
 
  你有印象,你的城市市旗長什麼樣子、是誰設計的、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你知道最受觀光客歡迎的愛情鎖,其實超讓當地人頭大嗎?你有沒有想過,公園或車站裡讓你覺得硬梆梆又難坐的椅子,其實就是沒有要讓你久坐的意思?當然,一座城市要維持市容的最極端做法,當然就是把車站座椅拆光光,讓遊民無處可睡!但這是我們最理想的城市型態嗎?
 
  看完本書後,你可能會開始對路邊微小的斜坡感到振奮,因為你已經知道它是多少人的抗爭成果;你可能會發現與其和亂丟垃圾的人硬碰硬,在髒亂處放上一尊佛像反而是個好主意;也可能你會因為知道美國每年有1/5的停電是鬆鼠造成的,往後遭遇停電時,便不會再感到這麼煩躁,而是為我們可愛又毛茸茸的朋友默哀……
 
  本書作者Roman Mars與Kurt Kohlstedt是Podcast節目99% Invisible的主持人與製作人,他們藉由對城市的深入研究與觀察,搭配貫穿全書、充滿溫度又時尚精緻的手繪插畫,完成這本俐落的城市探險指南。本書將吸引任何對設計、城市環境、都市規劃以及熱愛觀察城市中不為人知風貌的宅宅(Nerd)們!。
 
名人推薦
 
  99%的推薦+1%的超級驚豔!
  ⬔ 李明璁|社會學傢、作傢
  ⬔ 李清誌|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係副教授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城市規劃與設計領域,但內容上與您提供的書名《99%隱形的城市日常設計》完全不相關的圖書簡介。 --- 《失落的蒸汽動力:工業革命後期城市生態與社會結構的變遷》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十九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和北美快速工業化浪潮中,城市生態環境、社會階層結構以及公共衛生係統所經曆的劇烈而往往是痛苦的轉型過程。這不是一本關於現代主義建築或城市美學的著作,而是側重於被曆史洪流掩蓋的、那些“看不見的”基礎設施、勞工生活以及城市肌理的內在衝突。 第一部分:鋼鐵洪流下的城市拓撲 本部分考察瞭大規模工業生産對城市地理空間布局的重塑。隨著工廠的集中化和鐵路網絡的擴張,傳統的城市邊界被打破,新的功能分區——居住區、工業區和商業區的相互滲透與隔離——成為常態。我們詳細研究瞭“煤煙時代”的空氣質量如何直接決定瞭城市的天際綫和建築材料的選擇。探討瞭早期城市規劃師(或更準確地說,是市政工程師和鐵路大亨)在缺乏成熟理論指導下,如何通過非正式的決策,固化瞭後世難以改變的城市形態。 具體章節涵蓋: 軌道與隔離: 鐵路對城市腹地的切割效應及其對社會群體移動性的影響。 垂直的貧睏: 十九世紀工人階級住宅樓的密度、采光與通風問題的結構性分析。 地下水係的危機: 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如何汙染瞭城市賴以生存的飲用水源,以及早期(往往無效的)市政排水係統的嘗試。 第二部分:煙囪下的生活:社會生態的重構 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長,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社會矛盾和新的生活方式。本書將焦點放在工業化對日常社群關係和倫理觀念的衝擊上。我們不再關注宏大的政治敘事,而是細緻描繪普通市民,尤其是工人階級,在高度結構化的工廠時間與混亂的城市空間中如何構建他們的“日常”。 我們運用大量檔案資料和地方誌記載,重建瞭以下幾個關鍵議題: 鍾錶與節奏: 工廠計時製度如何滲透並重塑瞭傢庭生活和社區互動的時間感。 “公共”空間的誕生與退化: 從集市到公園,公共空間如何成為階級衝突與社會控製的場所,而非簡單的市民交流地。 疾病的地理學: 霍亂、肺結核等流行病在不同社會階層和居住密度區域的傳播模式,揭示瞭城市基礎設施不平等分配的殘酷現實。 第三部分:看不見的工程:基礎設施的早期挑戰 在現代城市管理體係尚未成型之時,諸如供水、排汙、垃圾處理以及早期電力係統的建立,是極具挑戰性的工程壯舉,也充滿瞭政治角力和技術妥協。本部分專注於這些“幕後英雄”——那些支撐城市運轉卻極少進入公眾視野的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討論瞭: 天然氣與照明革命: 煤氣照明的推廣如何改變瞭夜間城市的形態和安全感,以及由此産生的安全隱患與成本控製。 垃圾的“消失”與轉移: 城市廢物處理機製的演變,從街邊傾倒到底層河流,再到郊區填埋場的興起,及其對城市邊緣地帶生態的影響。 早期管網的僵局: 電報綫、自來水管、煤氣管道在城市下方交織纏繞,早期規劃中的“管綫衝突”如何製約瞭後期的城市發展。 研究視角與方法論 本書采用瞭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融閤瞭社會史、環境史、工程史和城市地理學的視角。它拒絕將技術視為中立的進步力量,而是將其置於特定的社會經濟權力結構中進行審視。通過對市政會議記錄、工程師手冊、工會報告以及個人日記的細緻爬梳,本書旨在還原一個既充滿活力又極度壓抑、既技術先進又環境惡劣的“失落的蒸汽動力城市”。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對城市曆史、社會變遷、環境政策、以及工業社會起源感興趣的研究人員、曆史愛好者、城市規劃專業學生。它提供瞭一個批判性的視角,去理解現代城市形態背後的深層動力與犧牲。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曼.馬斯(Roman Mars)
 
  Podcast節目「99%看不見」的創作者與主持人,這個廣受歡迎的節目探討的是建築與設計。他製作齣Kickstarter產品募資平颱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播客公眾募資活動,不但被《快公司》(Fast Company)雜誌評為2013年百大創意人士,也是2015年TED的主講人之一。
 
柯特.科爾斯泰特(Kurt Kohlstedt)
 
  自2007年創辦WebUrbanist線上雜誌以來,撰寫瞭十年有關設計與城市的文章。他是「99%看不見」節目的數位導演與製作人,擁有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建築環境學院(College of Built Environments)的建築碩士學位。
 
繪者簡介
 
派翠剋‧瓦爾 Patrick Vale
 
  1980年生,成長於英國布裏斯托,現居紐約布魯剋林。除瞭本書,派翠剋近期的客戶包含Apple、MGM、VW、BMW、Tiffany & Co等知名品牌。
 
  個人網站:www.patrickvale.co.uk/
 
譯者簡介
 
高霈芬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係、波特蘭社區大學音樂係、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譯者信箱:kathykurious@gmail.com
  臉書專頁:I'm Kurious

圖書目錄

Intro:你沒看見的那99%
第一章 眼所不見
無所不在的都市設計
.1官方塗鴉:設施代碼
.2銘牌印象:人行道上的標記
.3壞掉最好:斷裂式柱桿
.4安全有保障:緊急鑰匙箱
隱藏版的都市設計
.1桑頓的臭氣瓶:臭氣排放管
.2廢氣排放口:假門麵
.3換氣工程:通風建設
.4社區變壓建築:變電所
.5訊號「細胞」:無線訊號塔颱
.6偽裝藝術品:油井
增設物
.1磚牆上的星星:錨定闆
.2城市的疤痕:都市填充建設
.3視距通訊網絡:微波結點
.4沒用的湯馬森:刻意維護的無用殘骸
.5甜蜜的負擔:愛情鎖
.6戰爭轉用材:廢物利用
 
第二章 引人注目
城市特色
.1旗幟學:市旗
.2屬於大眾的身體:市政之光
.3文字的意義:紀念牌
.4幸運符號:引領風潮的四葉飾
安全性
1.紅下綠上:交通號誌
2.夜間助手:反光道釘
3.棋盤格紋的歷史:識別用圖案
4.認齣它、記住它:警告標誌
5.時代的眼淚:避難所標誌
廣告招牌
1.大筆揮毫:手繪招牌
2.紙醉金迷:霓虹燈
3.天空舞者:充氣人
4.指嚮好萊塢:片場告示牌
5.良心企業:消失的廣告
 
第三章 基礎建設
市政設施
1.怠惰的官僚體係:卡車殺手
2.真正的「使命必達」:郵政服務
1.圓形最棒:人孔蓋
2.噴你滿臉飲用水:飲水泉
3.逆流:汙水管理
4.未雨綢繆:地下蓄水池
5.紐約大牡蠣:防洪措施
科技
1.電纜天際線:電線桿
2.交流電電電:電網
3.比月光還亮:路燈
4.指針倒退嚕:電錶
5.雲端在哪裡:海底纜線
道路
1.降低速度感:畫中線
2.肇事原因:都怪行人亂穿越馬路
3.鐵包肉:撞擊測試
4.水泥護欄:車道分隔設施
5.暈頭轉嚮:更安全的十字路口
6.繞圈邏輯:圓環
7.減速慢行:最高品質靜悄悄
8.徹底反轉:改變行車方嚮
公共空間
1.路邊綠地:夾縫中的空地
2.過馬路:行人專用紅綠燈
3.汽車/腳踏車共用道:腳踏車道
4.塞車費:打破都市街區僵局
5.還路於民:裸街運動
 
第四章 建築
齣入口
1.隻擋君子:門鎖
2.開開關關:鏇轉門
3.改良版逃生設施:緊急齣口
建築材料
1.偷牆的人:磚塊迴收
2.骨料效應:水泥龜裂
3.複閤式解決方案:大型木構建築
法規
1.課稅影響市容:建材稅
2.形式限高:馬薩式屋頂
3.上至天堂下至地獄:產權範圍
垂直建設
1.停好停滿:現代升降梯
2.外牆包覆:建築帷幕
3.一樓還有一樓高:摩天大樓競賽
4.壓力山大:危機處理
5.一切在於視角:重新界定天際線
6.晃上雲霄:發生在101樓的地震
7.集體效應:都市峽榖
日常建設
1.異國風情:中國城
2.親切好鄰居:現金服務處
3.可愛的鴨子:廣告標誌
4.明星建築爭霸戰:「跳 Tone」的添加建築
前人的遺產
1.異教徒之門:重疊的歷史遺跡
2.有祭品纔有改革:歷史保存
3.恢復昔日的光輝:複雜的古蹟修復
4.任性的建築師:不忠於歷史的歷史重建
5.物競天擇?:穩定建築的不自然淘汰
6.褪色的勝地:引人入勝的廢墟
7.圓圈景觀:遺跡輪廓線
8.建築拆除規範:計畫性拆除
 
第五章 地理
劃定界線
1.起始點:零裏程標誌
2.城市的邊界:界碑石
3.時區製定:標準時間
4.道路推廣者:美國公路
設置規劃
1.校正迴歸:傑弗遜網格
2.未規劃土地:縫縫補補的都市網格
3.鹽湖城直直撞:座標放樣
4.巴塞隆納擴展區:設置超級街區
5.標準偏差:成長模式
命名
1.請標示齣處:非官方地名
2.提高房價靠縮寫:社區暱稱
3.消失的樓層:凶數
4.故意犯錯:虛擬事實
5.地點錯置:空虛島
6.道路:土桑的斜角「街道」
7.空地利用:無名地
景觀
1.墓地遷移:鄉村風情的公園
2.長條形公共空間:舊鐵道改建成的綠色步道
3.小偷最愛的棕櫚樹:街道樹木
4.草坪警察:到底是誰傢後院
5.直上雲霄的摩天樹木大樓:無法紮根的植物
共生野生動物
1.居住在都市的野生動物:灰鬆鼠
2.鬼溪:在地下室釣魚
3.鴿子的傢:「過天老鼠」
4.浣熊大作戰:垃圾熊貓
5.無人之地:野生動物生態廊道
 
第六章 都市主義
敵意設計
1.滑闆客最愛的博愛公園:可疑的滑闆障礙物
2.隨地小便:趕人用的刺釘
3.頑強設施:難坐的椅子
4.光之城:嚇阻照明設施
5.針對特定族群的設計:聲音乾擾設施
6.別有目的:障眼法
乾預性設施
1.遊擊修護師:非官方標示牌
2.網路曝光:網路瘋傳的標誌
3.申請許可:開放使用消防栓
4.請求原諒:巨石之亂
5.宗教的力量:中立的佛像
催化劑
1.打破障礙之牆:路緣坡道
2.腳踏車來瞭:汽車閃邊站
3.佔用停車格:都市小公園
4.果樹嫁接:草根園藝
5.延伸空間:翻轉公共空間
結語
謝詞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847922
  • 叢書係列:地球觀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Intro
 
你沒看見的那99%
 
  世界無奇不有。在大城市中漫步,可以看見令人大開眼界的摩天大樓、工程精湛的橋墩,以及都市叢林中的世外桃源——綠油油的公園。一般旅遊指南都會介紹這些景點,然而本書收錄的是常被忽視、平凡無奇的都市元素。事實上那些我們經過卻無視,或是不小心變成絆腳石的小設計,也和世界最高大樓、最長橋墩、修剪最整齊的公園一樣,充滿著驚奇與創意。談到設計時我們通常會把焦點放在美感,但是建成環境 中那些為瞭解決問題、突破歷史限製、處理人際糾紛而產生齣的設計,反而更有意思。
 
  這也是《99%隱形的城市日常設計》(99% Invisible)網路廣播一直以來的世界觀。我們從2010年就開始在網路廣播節目中介紹經常為人忽略的設計。《99%隱形的城市日常設計》這個節目名稱指的不僅是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也是指我們平常所見之物的隱藏細節。舉個例子,像是剋萊斯勒大廈(Chrysler)這種裝飾藝術風的巨大建築物,美感和建築設計其實隻佔整體設計的1%。我們的任務就是揭秘設計中不為人知的隱藏故事,好比剋萊斯勒大廈的建造速度、在曼哈頓摩天大樓競賽中扮演的角色、設計這棟建築的反骨設計師,以及設計師如何在摩天大樓競賽的最後一刻放大絕招、脫穎而齣。剋萊斯勒大廈固然很美,但是背後99%的隱藏故事纔是最精彩的部分。
 
  本書與網路廣播不同之處在於,書中有美麗的插圖(齣自插畫傢派翠剋・沃爾〔Patrick Vale〕之手)與設計歷史、設計發展的文字並陳。然而《99%隱形的城市日常設計》並非百科全書,不會用解釋性文字來介紹設計師和設計起源,要看解釋上維基百科就好。本書的呈現方式是把城市景觀拆解成更有意思的小單元。與其介紹史上第一座紅綠燈,我們寧可介紹世上最有趣的紅綠燈:紐約州雪城(Syracuse)的紅綠燈,綠燈位在紅燈上方,展現十足的愛爾蘭精神。與其介紹讓你下巴掉下來的布魯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工程,我們寧可介紹位於北卡羅萊納州(North Carolina)德罕(Durham)那座多年來不斷掀開卡車頭頂,惡名昭彰的「開罐器」路橋。布魯剋林大橋是先進工程技術的代錶,而德罕的諾剋福南方鐵路格雷格森路橋(Norfolk Southern-Gregson Street Overpass)則展現瞭現代交通單位僵化的官僚體製帶來的損害——讓市民天天撞牆。
 
  我們也和所有貼心的都市規劃師一樣,在這本不可能詳盡的城市指南中,替讀者規劃路線。我們會帶你認識你從來不曾注意到的建設,以及你經常看見卻不能理解的設計——有從上至下,由辦公桌前的專業規劃師設計的大規模市立建設,也有從下至上,由積極熱心改善都市景觀的市民做齣的調整。當然你可以從書中選擇適閤自己的「探索路線」,開闢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徑。這也是《99%隱形的城市日常設計》廣播最喜歡討論的主題。有時都市規劃師沒有設計人行道,我們就會為瞭抵達某個地方而踐踏草坪,開闢一條小徑。無心踏草草成徑,這些小徑都是行人用雙腳投票得來的成果。你在城市中發現的這類路徑,通常會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然而,有些小徑的齣現是為瞭找到捷徑,有些則單純是因為有人想踏上未開發的路。這些路徑一但齣現就會開始自我強化——因為後人會跟上前人的腳步,讓這些路徑越來越廣為人知。
  
  帶上這本書,隨手翻閱,找篇故事,好好閱讀。如果你身處城市之中,應該可以找到與書中類似的設計,不管我們提到的實際案例是在倫敦(London)、大阪,還是加州(California)奧剋蘭(Oakland)美麗的市中心。
 
  不論身處哪一個城市,這本指南都可以幫助你解開城市密碼。理解瞭書中介紹的各種設計,就能開始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你會因為路緣斜坡感到興奮,因為長椅扶手感到不悅,還能告訴走在身旁的人,街道上的橘色噴漆代錶地底埋著通訊線路。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我對「設計」這個詞彙有時候會感到有點距離感,總覺得跟我的生活有段距離,充斥著太多専門術語。但這本書的切入點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沒有著墨在那些宏偉的建築奇觀,反而是聚焦在那些極度「日常」的物件或空間布局上,這點非常高明。它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與設計互動,隻是我們不自覺罷瞭。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隱形」的範圍?是那些功能性強到讓人忽略它的存在,還是那些美學上極度低調,以至於融入背景的元素?這種對邊緣地帶的關注,往往能挖掘齣最深刻的洞見。如果書中能附帶一些作者親手繪製的草圖或手繪筆記,那就更棒瞭,視覺輔助更能加深我們對那些「無名英雄」般的設計的印象。這種注重細節的挖掘,顯示齣作者紮實的研究基礎。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論述邏輯非常清晰,儘管主題是圍繞著「隱形」的日常,但結構上卻絲毫不含糊。作者似乎很擅長將零散的觀察點,串聯成一個完整的城市哲學。這需要極高的組織能力,纔能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不至於迷失在各種瑣碎的細節裡。閱讀體驗非常流暢,沒有那種為瞭炫技而堆砌艱澀詞彙的毛病,文字優雅而不失力量。我猜測這本書可能在探討「公共性」與「個體經驗」之間的平衡。城市設計如何在服務大眾的同時,又不抹殺掉每個角落獨有的生命力?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議題。如果最後能有一個總結性的段落,呼應開篇,將那些「看不見」的元素重新帶迴讀者的意識層麵,賦予它們應有的關注和尊重,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達到瞭最高點。這是一本讓人想一讀再讀,每次都能發現新東西的優質齣版品。

评分

從裝幀的觸感到內頁的紙張選擇,這本書在實體製作上也看得齣用心。現在很多書都是追求快速、廉價的生產模式,但這本拿在手上的份量感和質感,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可以長久保存的作品。設計書籍的紙張對閱讀體驗影響很大,如果內文的圖片印刷色彩飽和度夠好,特別是那些關於光影和材質的照片,絕對能大大提升閱讀的沉浸感。我對作者在探討城市「流動性」時所採用的視角很有興趣。城市中的人潮、車流,它們如何被無形的設計框架所引導?有沒有探討到一些交通標誌或動線規劃的心理學基礎?如果能將行為科學和設計美學結閤起來,那就更具深度瞭。這種跨學科的思考,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火花,讓讀者在純粹欣賞美感的同時,也能學到如何理性分析環境。

评分

翻開這本來讀,馬上就感覺到一股很強烈的「在地感」,文字的遣詞用字,那種颱灣特有的語氣和口吻,讓人讀起來特別親切,不像有些翻譯書或引進的設計書,讀起來總是少瞭點溫度。作者似乎很懂得怎麼去描寫巷弄間的聲響、市場裡的光線,還有捷運車廂內人們的肢體語言。我特別喜歡那種將抽象的設計概念,拉迴到最貼近庶民生活的敘事方式。這種接地氣的寫法,讓原本可能很學術的「設計」主題,變得人人都能理解,而且馬上就能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找到對應。這種敘事功力,真的不是花幾個月閉門造車就能達成的,它需要長期的浸潤與體會。如果書中有提到一些老舊建築的修復案例,我會非常感興趣,因為保存歷史紋理的設計,往往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的靈魂。總之,這本書的筆觸很溫潤,很有說服力,讀起來是種享受。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個光影處理得真是絕妙,很有設計感,一看就知道作者對視覺美學有獨到的見解。光是從封麵就能感受到那種都市裡,既熟悉又疏離的氛圍,彷彿真的能從書名中嗅到城市特有的氣味。我很期待翻開內頁,看看作者如何透過文字捕捉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常常忽略的生活細節。通常這類型的作品,最考驗作者的觀察力,能不能把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用精煉的語言勾勒齣來。如果內容真的能像封麵給我的預期一樣,充滿生活感又帶點哲思,那絕對是今年度值得收藏的設計讀物。我個人是個對城市景觀很有興趣的人,特別是那些「隱形」的設計元素,它們默默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行為,卻很少被明確討論。希望這本書能帶來一些新的視角,讓我下次走在街上時,能用更細膩的眼光去欣賞周遭的一切。光是猜測裡頭可能會介紹哪些不起眼的公共設施,我就已經感到興奮不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