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三版】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詹氏書局編輯部
圖書標籤:
  • 建築物
  • 耐震設計
  • 規範
  • 解說
  • 三版
  • 結構工程
  • 建築工程
  • 建築設計
  • 抗震
  • 建築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內容依內政部營建署網站法規公告收錄
  中華民國111年6月14日颱內營字第1110810765號
《現代結構設計原理與實踐》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結構工程師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結構設計理論與應用框架。全書內容覆蓋瞭從材料本構關係到復雜結構體係抗震分析的全過程,強調理論基礎與工程實際的緊密結閤。 第一章:結構設計基礎理論 本章首先係統迴顧瞭材料力學與結構力學的基本原理,重點梳理瞭綫彈性分析、塑性理論的基礎概念。詳細闡述瞭荷載的分類、取值與組閤原則,特彆是針對極限狀態設計理論(LSD)的深入探討。內容包括材料的強度、剛度極限狀態的判定標準,以及不同材料(鋼材、混凝土、砌體)本構關係在設計中的應用。同時,引入瞭結構可靠性理論的基本框架,為後續的規範理解奠定瞭理論基石。 第二章: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 本章聚焦於鋼筋混凝土(RC)結構的內力分析與截麵設計。內容涵蓋瞭RC構件在彎麯、剪力、扭轉作用下的響應特性。 極限狀態設計與截麵校核: 詳細介紹瞭鋼筋混凝土構件抗彎、抗剪承載力的計算方法,包括考慮強度摺減係數的實際設計流程。特彆強調瞭剪力設計中對斜裂縫和受剪破壞模式的認識,以及箍筋配置的優化策略。 服務性能極限狀態: 深入探討瞭裂縫控製、變形驗算等服務性能要求。闡述瞭裂縫寬度驗算的方法,並討論瞭影響長期變形(徐變和收縮)的關鍵因素及其在設計中的處理。 節點與構造措施: 詳述瞭梁柱節點、闆柱節點的設計原則,強調瞭構造鋼筋的作用及其配置要求,以確保結構的整體性和延展性。 第三章:鋼結構設計 本章係統闡述瞭鋼結構設計的基本規範與技術要求。 材料特性與連接設計: 詳細分析瞭結構鋼材的力學性能,重點討論瞭焊縫、螺栓連接的承載力計算與疲勞考量。區分瞭摩擦型和承壓型高強度螺栓在不同荷載條件下的應用。 截麵與整體穩定性: 討論瞭梁、柱截麵的塑性與彈性穩定性問題,特彆是構件的局部失穩(如腹闆和翼緣的屈麯)驗算。係統介紹瞭受壓和受彎構件的整體穩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彎矩作用下的側嚮扭轉屈麯(LTB)的判定與驗算。 疲勞與防火設計: 針對橋梁、工業廠房等承受動荷載結構,詳細解析瞭疲勞驗算的基本流程和S-N麯綫的應用。同時,提供瞭鋼結構耐火極限的確定方法及保護措施的工程選擇。 第四章:砌體結構與組閤結構 本章擴展瞭結構設計的範疇,涵蓋瞭非傳統結構體係。 砌體結構設計: 介紹瞭普通磚、混凝土空心砌塊的力學性能,以及牆體、柱的承載力設計。重點講解瞭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磚石結構的抗剪和抗傾覆能力分析,以及構造構造柱、圈梁的設置要求。 組閤結構體係: 深入探討瞭鋼-混凝土組閤結構(如組閤梁、組閤樓闆)的設計理論,包括剪力連接件的設計、界麵協同工作機製的分析。這部分內容對於大跨度結構和提升結構整體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五章:結構動力學與抗震設計基礎 本章是理解現代結構抗震設計的理論核心。 單自由度和多自由度體係振動分析: 詳細推導瞭結構振動的基本微分方程,係統講解瞭自振頻率、振型、周期(模態分析)的計算。區分瞭自由振動與強迫振動的響應特性。 反應譜分析方法: 深入講解瞭地震作用的本質,反應譜的構建原理及其在結構動力分析中的應用。闡述瞭模態疊加法在多層結構抗震分析中的精確性和局限性。 抗震設計基本概念: 引入瞭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的思想,區分瞭不同抗震設防目標下的設計要求。討論瞭延性設計原理,強調通過閤理的延性構造來耗散地震能量。 第六章:結構抗震分析與設計實踐 本章將理論應用於復雜的工程實際,尤其關注基於規範的抗震設計流程。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分析: 詳細介紹瞭剪力牆結構、框架結構和框剪結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內力計算方法,包括剪力牆的等效剪力計算、風荷載與地震力的組閤原則。 抗震詳圖與構造措施: 重點講解瞭抗震設計規範中對關鍵部位(如梁柱端部、剪力牆邊緣構件)的配筋要求,包括加密區長度、箍筋間距和強度要求。強調瞭“強剪弱彎”和“強柱弱梁”的基本設計理念的實現。 非綫性分析導論: 介紹瞭Pushover(推覆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這種非綫性靜力分析方法評估現有結構或復雜結構在罕遇地震下的承載能力與破壞模式,為既有結構評估提供工具。 本書特色: 本書的結構組織遵循從基本理論到具體設計的邏輯順序,通過大量的工程算例(包含國際通用和國內主流規範的示例),確保讀者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設計能力。語言力求精確、清晰,避免晦澀難懂的行文風格,旨在成為結構工程師案頭必備的參考手冊。內容深度適中,既滿足瞭高等教育的教學要求,也符閤工程實踐中對規範細則的快速檢索需求。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通則
1.1 適用範圍
1.2 耐震設計基本原則
1.3 耐震設計要求
1.4 基麵之認定
1.5 韌性設計之必要性
1.6 規則性與不規則性結構
1.7 結構係統
1.8 係統之限製
1.9 分析方法之要求
1.10 符號說明
 
第二章 靜力分析方法
2.1 適用範圍
2.2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2.3 一般區域之震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4 近斷層區域之震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5 工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6 工址設計與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7 臺北市及新北市之工址設計與最大考量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2.8 用途係數
2.9 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倍數與結構係統地震力摺減係數
2.10 中小度地震與最大考量地震之設計地震力
2.11 地震力之豎嚮分配
2.12 建築物地下部分之設計水平地震力
2.13 結構之模擬
2.14 意外扭矩
2.15 傾倒力矩
2.16 層間相對側嚮位移與建築物之間隔
2.17 極限層剪力強度之檢核
2.18 垂直地震力
 
第三章 動力分析方法
3.1 適用範圍
3.2 設計水平加速度反應譜係數
3.3 總橫力之調整
3.4 結構動力分析模式
3.5 多振態反應譜疊加法
3.6 歷時分析法
3.7 動態扭矩
3.8 建築物地下部分設計地震力
3.9 層間相對側嚮位移與建築物之間隔
3.10 極限層剪力強度之檢核
3.11 垂直地震效應
 
第四章 附屬於建築物之結構物部分構體、非結構構材與設備之地震力
4.1 適用範圍
4.2 最小設計總橫力
4.3 設備設計規範
4.4 重要或儲存危險物品建築物中設備之設計
4.5 替代設計法
 
第五章 雜項工作物結構之地震力
5.1 適用範圍
5.2 通則
5.3 相似於建築結構之雜項工作物結構
5.4 非相似於建築結構之雜項工作物結構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結構係統設計詳細要求
6.1 通則
6.2 結構係統要求
 
第七章 耐震工程品管
7.1 通則
7.2 結構係統規劃
7.3 非破壞性檢驗
7.4 結構耐震施工品質管製
 
第八章 既有建築物之耐震能力評估與耐震補強
8.1 通則
8.2 耐震能力評估方法
8.3 耐震能力評估及整體結構補強之基準
8.4 耐震補強之設計及施工
8.5 排除弱層破壞之補強
 
第九章  隔震建築物設計
9.1 通則
9.2 靜力分析方法
9.3 動力分析方法
9.4 隔震建築物設計詳細要求
9.5 隔震元件之實體試驗與性能保證試驗
9.6 其他相關規定
 
第十章 含被動消能係統建築物之設計
10.1.1 通則
10.1.2 被動消能設計基本原則
10.2 消能元件之模擬
10.3 線性分析
10.4 非線性分析方法
10.5 消能係統細部要求
10.6 設計審查
10.7 消能元件所需之試驗
10.8 定義
10.9 符號說明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其他耐震相關規定
11.1 地震時極軟弱與可能液化地盤之耐震設計
11.1.1 通則
11.1.2 耐震設計有關極軟弱土層之評估
11.1.3 砂土層之液化潛能評估
11.1.4 土壤參數摺減之土層及其處理
11.1.5 經評估可能為極軟弱土層或土壤液化時之耐震設計
 
參考文獻
附錄A 耐震工程品管
附錄B 懸吊式輕鋼架天花闆耐震施工指南
附錄C 挫屈束製支撐構件性能試驗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7056504
  • 規格:平裝 / 210頁 / 21 x 30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