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真的是讓我在準備考試的路上少走了很多冤枉路啊!以前念憲法跟行政法,老是覺得那些法條跟實務見解像在背經文一樣,背了就忘,一遇到題目就霧裡看花。這本光是從書名上的「試選擇題詳解」就可以知道它的重點非常明確,它不是那種厚到可以當枕頭的教科書,而是非常務實地把歷年(從111年到101年,跨了十一年耶!)的選擇題,一題一題拆解分析。光是光碟片裡附帶的解題步驟或是一些口訣,就足以讓人覺得物超所值。特別是行政法那塊,常常會因為各種行政爭訟、訴願的程序搞混,但書裡面的解析都會把前後的關聯性講得很清楚,讓你不是只知道「答案是C」,而是明白「為什麼A、B、D是錯的,以及C選項背後的法理依據在哪裡」。對於我這種非法律本科出身,需要快速抓到命題老師出題邏輯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記得我光是針對「平等原則」和「信賴保護原則」這兩個在考試中幾乎必出的考點,就反覆看了好幾次解析,每次看都有新的體悟,這種累積下來的複習效果,比單純自己埋頭啃法條有效率太多了。
评分老實講,我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裝訂,心裡是閃過一絲疑慮的。畢竟法科的參考書,排版如果不夠清晰,複雜的法律概念一下子就會讓人頭昏腦脹。不過,這本在排版上的處理非常聰明,它明顯區分了「題目」、「選項分析」和「核心法條依據」這三個層次。例如,在處理那些牽涉到多重法律關係的行政法選擇題時,它會先用比較粗體的字標出涉及的法條,然後再用條列式說明各個選項的對錯。這對於我們考生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抓重點的速度被拉高了。我個人習慣是先做一遍題目,然後再回頭看解析。通常做完一套題,我會花兩倍的時間看解析,尤其針對那些我「猜對但觀念不深」的題目,一定要徹底搞懂。這本書的優點就在於,它的詳解不是那種制式化的文字堆砌,而是帶有解題者思維的引導,它會告訴你「命題老師最常在這裡設陷阱」,這份經驗傳承,是光看法條本身學不到的。
评分對於已經讀完一遍教科書,但苦於無法將所學知識轉換為選擇題作答能力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量身打造的救贖。我的準備策略是,先拿一張白紙,自己做一套題,計時完成後,再拿出這本解析來對答案。如果錯了,我會先看它給的簡要解析,如果還是不懂,才會回頭去翻教科書。這種「以題目帶動回顧法條」的學習路徑,效率比我一開始「讀完法條再做題」要高出太多了。特別值得稱讚的是,它對一些修法前後的條文差異也有所體察,雖然選擇題的考點相對穩定,但能注意到這些細微的變動,顯示編者在校對和更新上是相當用心的。總體來說,這不是一本讓你從零開始的書,而是一本讓你從「會做」晉升到「拿高分」的實戰工具書。
评分坦白說,很多坊間的選擇題解析書,解析得就像在寫小型的申論題,落落長一大段,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重點在哪。這本在「詳解」的拿捏上,我覺得做得非常好,做到了「詳盡而不冗贅」。舉例來說,當一個題目有四個選項,它可能對錯誤的選項只用兩句話點出錯誤的法律依據或構成要件不符,但對正確的選項,則會補充說明相關的法律見證。這種輕重分明的解析方式,讓我能夠在有限的複習時間內,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需要加強的部分。而且,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憲法中關於基本權利限制的「審查密度」這個抽象概念時,透過對歷年題目的分類解析,讓原本覺得很玄奧的「狹義比例原則」、「衡平性審查」,變得相對具體化了。
评分這套試題詳解系列,我個人覺得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涵蓋的時間跨度非常長,從101年到111年,剛好抓住了台灣這十一年來,憲法和行政法領域中,最核心、最穩定的爭議點,同時也涵蓋了大法官釋字的新舊更迭。畢竟,選擇題的考點相對穩定,不像申論題有時候會考到非常冷門的特定判決。這本書的篩選邏輯似乎就是鎖定「歷年來最常出現的關鍵字」和「最高行政法院或大法官已經形成定論的爭議」。我個人在面對一些關於國家賠償或公法上契約的題目時,常常會感到模糊不清,但翻閱這本解析後,發現它對這些邊緣但又會考的議題,都有很精準的著墨。而且,它並不只是照搬法條,它會用比較白話的方式解釋「為什麼這個概念在實務上會這樣操作」,這對我們理解法律背後的倫理和政策意圖非常有幫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