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鴉片戰爭:金三角禁毒之路

我的鴉片戰爭:金三角禁毒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鍾儱徽
图书标签:
  • 鴉片戰爭
  • 金三角
  • 禁毒
  • 毒品
  • 歷史
  • 調查報告
  • 犯罪
  • 緬甸
  • 邊境
  • 社會問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從「雙獅地球標」的月餅,到進入大金三角區域
結識外界認為的大毒梟──佤邦鮑有祥司令和果敢彭家聲將軍
他散盡家財、妻離子散,踏上禁毒生涯的傳奇人生。
 
  作者出入於金三角週邊各國,與金三角最大鴉片生產地的佤邦領導人合作,和美國、聯合國禁毒署等組織打交道。在外界全然不看好之下,佤邦八年達到全面鏟毒的成績。真人實事的不凡經歷。
 
  大金三角區域長期處於動亂和內戰,當地武裝團體奉行「以毒養軍、以軍護毒」的生存策略,也成為這塊區域難以擺脫的殘酷宿命,百姓只能持續依賴鴉片種植,而陷入無法跳脫的惡性循環中。
 
  作者因行商進入佤邦,偶見滿山遍野的罌粟花,受到吸引,但豐碩美麗的花朵背後,卻是煙農饔飧不繼的困頓生活。他在好奇與不解之下,一頭栽入佤邦,就此踏上「禁毒」之路,幾近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完全改變一生。
 
  他結識兩位外界認為的金三角大毒梟:撣邦第一特區果敢的彭家聲將軍和第二特區佤邦的鮑有祥司令,他們對這個來自臺灣說要禁毒的人,只覺得他是個瘋子,明知他們靠鴉片維生,卻偏偏跑來這裡禁毒,還請兩人簽下「禁毒宣言」,聯合國禁毒署和美國相關單位根本不肯相信,反而認為他是毒梟代言人或是海外的白手套,對他百般刁難。他曾遭受毒梟恐嚇、被懷疑是特務,飽受跟監與懷疑,各國官方、國際組織都認為他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但他卻做到了這些單位都難以做到的事。佤邦在短短八年達到全面鏟毒的成績,從原本東南亞鴉片產量最高之地,到二○○六年由聯合國禁毒署認證不再有鴉片種植。
 
  他既非官方,也不屬於任何既有的國際組織,只是單獨一個人,這是他投入畢生心力與之對抗的一場鴉片戰爭,但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戰爭。這涉及到當地複雜的歷史因素、緬甸內戰、政治角力、經濟困境、多元民族等問題,讓這場禁毒之戰極為困難,透過他個人親身的經歷和視角,可窺見反毒難題之冰山一角。
 
本書特色
 
  ◎真人實事的不凡經歷
  ◎鮮少有人能深入的金三角禁區,將近三十年的毒區真實紀錄。
 
聯合推薦
 
  李政道 國際血清之父、幹細胞專家
  陳水田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國寶牛樟芝協會理事長
  馮世寬 退輔會主委、前國防部部長
  陳國霖 國際犯罪組織研究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特聘教授
  柏提爾.林納(Bertil Lintner) 瑞典資深記者、作家,專研緬甸和金三角問題
  亞當.奧斯維爾(Adam Oswell) 澳洲知名攝影師,專研亞洲野生動物貿易和保護問題
  陳文俊(Nicholas V. Chen) IFPEOC律師、帕米爾法律集團(Pamir Law Group)
  菲力浦.迪聖道(Philip Diller) IFPEOC國際事務關係顧問、跨文化交流和技術專家
 
  ◆書中描述了鍾儱徽先生在金三角的親身經歷,他如何穿梭於軍、政、商、民之間,勇於挑戰付出,將大愛傳入金三角的佤邦特區。可以說,這是一本描述金三角歷史與改變之書。──李政道博士(國際血清之父、幹細胞專家)
 
  ◆書中探討的就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毒品」,但他卻用很輕鬆的話語把毒品問題從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犯罪學,甚至於民族學的角度,深入淺出的勾畫出一個非常清晰又令人深思的輪廓,而這個輪廓裡又有鍾兄的親身經歷,宛如一部好萊塢的電影情節,但又那麼真實,那麼感人。──陳國霖(跨國犯罪組織研究學者、美國羅格斯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特聘教授)
 
  ◆鍾董事長秉持堅毅的精神,不畏生命危險,守護著崇高的理想,終於扭轉乾坤、心想事成。本書充分描述了他歷經的苦難與危機,成功造福偏鄉異域的佤族,觀其事蹟,他誠如佤族人民的救星,亦是我們的驕傲!──馮世寬(退輔會主委、前國防部部長)
 
  ◆我認識Larry(鍾儱徽)將近十五年,始終對他為緬甸東北部佤族人民所做出的奉獻印象深刻,他們仍持續為了開發當地和解決罌粟種植問題而努力奮鬥。──柏提爾.林納(Bertil Lintner),瑞典資深記者、作家,專研緬甸、金三角問題及亞洲局勢近四十年。
 
  ◆我有幸認識Larry並與他在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秘境山寨推動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發展上一起合作。Larry致力於改善緬甸弱勢族群的生活,在這方面他是一位竭盡全力和極富同情心的專家。他對於偏遠和弱勢族裔社群的持續發展所做的努力是傑出的典範,改變了成千上萬兒童的生活和未來。──亞當.奧斯維爾(Adam Oswell),屢獲殊榮的澳洲攝影師與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專門研究亞洲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和保護問題。
 
  ◆我有幸認識Larry並與他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我一直致力於支持他與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IFPEOC),跨越緬甸北部與世隔絕的佤族人和各種國際組織之間的鴻溝,以進行溝通。我們的工作超越了文化、語言和地理的界限,這是因為Larry持續發展的各種計畫,影響了這個極少有外人能夠進入的區域。──菲力浦.迪聖道(Philip Diller),IFPEOC國際事務關係顧問、臺北市永久居民,跨文化交流和技術專家。
 
  ◆只要見識過貧窮、犯罪、邊緣地區、毒品和絕望,以及非法供應鏈所帶來的利潤與犯罪收益的誘惑,就永遠不會忘記也不能原諒毒品貿易所帶來的罪惡。只要曾經是毒品受害者或因毒品蒙受損失之人,都了解這種「人類禍源」的恐怖,都會明白Larry有多不容易,他的努力值得支持、給予耐心及尊敬。──陳文俊律師(Nicholas V. Chen),IFPEOC律師、帕米爾法律集團(Pamir Law Group)
边境迷雾:泰缅边境的毒品、冲突与生命挣扎 引言:迷失在“黄金三角”的阴影下 本书并非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回溯,也无意探讨任何特定时期的国际冲突或特定国家的禁毒行动。相反,它将带领读者深入一个被地理、历史和非法贸易编织而成的复杂地带——泰缅(泰国与缅甸)边境的腹地。这是一个被世人称为“黄金三角”的地区,一个充满矛盾、希望与绝望交织的神秘地带。 在这里,历史的创伤从未完全愈合,民族的界线模糊不清,而毒品贸易则像一条无形的河流,持续滋养着或摧毁着沿岸的一切生命。本书聚焦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武装团体、以及那些试图在灰色地带中寻找生存出路的个体,描绘出他们如何在冲突、贫困和全球禁毒浪潮的夹缝中挣扎求生。 第一部分:地理的囚笼与历史的遗产 泰缅边境,以其崎岖的山脉、茂密的丛林和多变的河流系统著称,自古以来便是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也是权力真空地带的完美载体。 山脉的低语:未被完全丈量的土地 我们首先考察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这里的社会结构。崇山峻岭阻碍了国家有效治理的触手,使得边境线更多的是一种抽象概念,而非严密的物理屏障。这些难以逾越的地形,不仅为非法活动提供了完美的掩护,也使得定居于此的少数民族得以在相对隔离的状态下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也常常被主流社会遗忘或边缘化。 历史的碎片:冲突与自治的循环 泰缅边境的历史是一部由殖民遗产、民族独立运动和地方军阀割据交织而成的复杂叙事。从殖民者撤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到不同民族武装团体为争取自治权或生存资源而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冲突,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山路,都承载着鲜明的历史印记。书中将细致分析这些冲突的根源——土地、资源分配、以及身份认同的诉求——这些因素如何持续影响着当下的社会生态,并与跨国犯罪网络产生了微妙的共振。 第二部分:经济的诱惑与生计的抉择 贫困是滋生一切非法活动的温床。在缺乏稳定合法经济来源的边境地区,诱惑往往大于约束。 从罂粟到新型毒品:生产链的变迁 本章将深入探究“黄金三角”经济的演变过程。从历史上标志性的罂粟种植,到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而兴起的合成毒品(如冰毒和K粉)的生产与流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犯罪故事,而是一个关于生计选择的残酷现实:当传统农作物的收益无法维持家庭运转时,种植或参与毒品供应链的边缘化群体是如何做出权衡的?我们将考察不同武装团体如何利用其控制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将非法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并以此维持其政治和军事结构。 灰色地带的“合法”生意 除了毒品,边境贸易的复杂性也值得深入探讨。走私、非法采矿以及跨国劳工输出,构成了这片区域另一种无法被完全遏制的经济活动。本书将分析这些“灰色”产业如何与合法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模糊了合规与非法的界限,并为当地的基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生活在边境线上的居民而言,界限的模糊意味着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意味着随时可能被卷入更深的危险漩涡。 第三部分:人类的肖像:边缘生存者的面孔 本书的核心在于展现那些身处风暴中心的人们的生活图景。他们是受害者,也是在极端环境下不得不做出选择的行动者。 山寨中的生活:社区的韧性与脆弱 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访隐匿在山林中的少数民族村寨。这些社区往往在多重权力结构下生存——既要面对缅甸政府军或少数民族武装的盘查,也要应对来自泰国边境管理部门的压力。本书将记录这些社区在教育、医疗和基本生存保障方面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以及他们在维持传统文化与适应外部世界变化中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 “戒断”的尝试与人性的搏斗 书中将呈现部分选择逃离毒品体系的个体的故事。他们可能是前种植者、曾经的毒品走私犯,或是深受毒品之害的家庭成员。戒除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社会身份的重塑。我们将审视在缺乏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边境地区,个人重建生活的艰难历程,以及外界救助机构和宗教团体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他们的善意是否总能穿透重重的文化和政治壁垒? 第四部分:治理的困境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泰缅边境的治理是一个跨国、多层级的难题,任何单方面或武力的解决方案都显得力不从心。 跨境合作的边界 本书会分析泰国和缅甸政府在边境安全、缉毒以及难民问题上的合作现状与瓶颈。政治不稳的缅甸一方,以及面临国内政治压力和国际形象考量的泰国一方,使得任何长期、一致的政策推行都变得异常困难。边境线上的执法行动,往往是机会主义的,而非系统性的。 国际视野下的“黄金三角” 最后,本书将探讨国际社会对这片区域的关注如何影响当地局势。全球禁毒运动、人权倡议以及区域发展援助,在带来希望的同时,是否也无意中加剧了某些地方的紧张局势?国际援助的资源分配、目标设定与当地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错位? 结语:未竟的旅程 泰缅边境的故事远未结束。它是一个关于地理、历史、权力、生计和人性的宏大叙事。本书的目的不是提供答案,而是呈现复杂性,邀请读者以更具同理心和历史纵深的视角,去理解这片“黄金三角”阴影下,无数生命如何艰难地与命运搏斗,寻求一线微弱的光亮。这里的迷雾,需要更长久的关注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驱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鍾儱徽 Larry Chung
 
  1950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縣岡山鎮,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1972年服務於美國軍事顧問團,臺北海軍食品補給處至1980年離職,後從事國際貿易工作;1983年加入臺北天母獅子會,為第9屆會長。參加送炭到泰北活動,拜訪國民黨孤軍遺眷。
 
  在偶然的機運下,1993年認識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領導人彭家聲將軍,同時也接觸到罌粟,不自覺的被這個地區所吸引。在了解金三角區域境內百姓種植、製作、販售鴉片的原因後,開始想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或是開發替代作物,或是改善婦幼健康、興建學校,以教育他們的下一代。
 
  接著,透過彭家聲將軍的介紹,認識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總司令鮑有祥將軍,在他的區域內,無論人口、罌粟種植面積都比彭家聲的區域還要複雜及嚴重。經與鮑司令達成共識,先協助佤邦,分成三個五年計畫,以全面性鏟除毒品,希望20萬貧困煙農脫離對罌粟(鴉片)的依賴。
 
  1998年3月4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正式註冊「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IFPEOC)」,以順利在國際間推動禁毒相關工作。
 
  2005年,協助緬甸第二特區佤邦全區徹底鏟除對罌粟的依賴,毒品雖暫時鏟除,但後續的工作仍然艱鉅與辛苦,至今仍在協助佤邦持續進行鏟除毒品後的重建工作。

图书目录

推薦語:柏提爾.林納(Bertil Lintner)、亞當.奧斯維爾(Adam Oswell)、菲力浦.迪聖道(Philip Diller)
陳國霖推薦序:不折不扣的「金三角先生」
馮世寬推薦序:他是佤族人民的救星
李政道推薦序:讓更多的人活得有尊嚴
陳文俊推薦序:終結人類的禍源
自序

楔子 雙獅地球標的月餅

第一章 初入佤邦的毒產區
首見滿山遍野的罌粟花,守田民兵開槍示警
罌粟傳入此地的歷史背景
國民黨殘軍進入金三角
毒梟大王昆沙

第二章 結識外界認為的大毒梟彭家聲將軍和鮑有祥司令
佤邦聯合軍的起源
緬共解體與對抗昆沙
認識第一特區果敢的領導人彭家聲
與第二特區佤邦的領導人鮑有祥見面

第三章 賣掉三棟房子,一頭栽入禁毒工作
帶著一千三百多萬人民幣回到佤邦
住進種植罌粟的農家中
四處明察暗訪
鴉片收購、鴉片稅與海洛因
與彭家聲和鮑有祥溝通簽下禁毒宣言,提出禁毒計畫

第四章 成立禁毒基金會,飽嚐苦頭
成立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受到美國、臺灣的海關刁難
遭受毒梟恐嚇
被懷疑是特務、深入牢獄向毒犯打探消息
協助美國學者陳國霖進入佤邦進行田野調查,碰上雨季狼狽不堪
陳國霖第二次進入佤邦,碰上不明人物跟蹤
在相關單位的默許下出入

第五章 為了禁毒,八萬多人大遷村
傳統禁毒手段無法根絕毒品
工作夥伴是一頭小毛驢,夜半騎驢幫人接生碰上鬼打牆
預計兩年完成大遷村
遷移過程面臨如地獄般的極度考驗,八萬六千人從北佤遷至南佤
至二○○五年境內完全放棄種植鴉片,共鏟除四六,六七○公頃的罌粟田

第六章 不可思議的因果輪迴
景棟暴雨橋斷,回臺籌款兩百四十萬
到處籌款碰壁,母親拿出棺材本支助
母親講述外公的致富過程,告訴我「你這輩子是來贖罪的」
為了讓兒子理解我的工作,帶他走灰色地帶至佤邦,父子和解

第七章 納爾吉斯風災與認養孤兒
趕赴受創嚴重的仰光災區
進入仰光災區,處處悽慘如人間煉獄
涉過屍水溪流搶救災民,造成屍毒上身
開著拖拉機去載孤兒
認養三家仰光孤兒院,外號「孤兒大隊長」
受邀至哈佛大學演講

第八章 上下一心推動禁毒
尋找替代的經濟作物和謀生方式
發現錫礦,但投資風險大
發現千百年的野生古樹茶森林,古木蘭的活化石
承包一座茶山,學習製茶
在失敗中求進步,建立現代化的製茶廠
尋找銷售通路、建立品牌
成立希望小學

結語:以茶磚替代白粉磚的心路歷程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10594
  • 規格:平裝 / 284頁 / 16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一
 
不折不扣的「金三角先生」
  
  二十多年前鍾儱徽先生第一次帶我到緬甸佤邦,介紹我認識佤邦領導,幫我取得他們的信任,才讓我有機會再一次回到佤邦進行我對毒品生意的研究。當我的英文著作《金三角:東南亞毒品貿易內幕》(The Golden Triangle: Inside Southeast Asia's Drug Trade。中文版書名為《全球毒品交易黑幕》)由康乃爾大學出版社於二○○九年發行時,我在書中第一位感謝的就是鍾兄。我說道:「倘若沒有鍾儱徽先生在此計畫過程中持續性地幫我克服各種不同的障礙,我將無法執行與完成這份著作。因此,我對於他的付出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如今,鍾兄的著作《我的鴉片戰爭:金三角禁毒之路》問世,我很榮幸可以為他的書寫一篇簡短的序。
 
  金三角向來是個壟罩著神秘色彩之地,跟金三角有關的書籍也非常的多,我看過的中英文著作就有二十幾本,多數是作者如何「勇闖」金三角幾天或一兩個禮拜後回來寫成的作品。這些書雖然圖文並茂,也引人入勝,但其內容卻相當匱乏,也跳脫不出多數人對金三角的刻板印象和獵奇心態,像是:毒品泛濫、毒梟橫行、無法無天、殺人如麻、萬惡之地,這些書的內容拿來跟鍾兄寫的書一比,就顯得相當膚淺,極為片面,乏善可陳。當然,別的作者只用幾天或幾週的時間來收集資料,而鍾兄卻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不斷地進出金三角。更難得可貴的是他不但見到了許多金三角的靈魂人物,也跟他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與友誼。除了鍾兄,我想不到還有誰有這麼深刻的經驗與條件來寫一本有關金三角的書。對我來說,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金三角先生」。
 
  鍾兄在書中探討的就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毒品」,但他卻用很輕鬆的話語把毒品問題從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犯罪學,甚至於民族學的角度,深入淺出的勾畫出一個非常清晰又令人深思的輪廓,而這個輪廓裡又有鍾兄的親身經歷,宛如一部好萊塢的電影情節,但又那麼真實,那麼感人。
 
  書中除了親身經歷的精彩描述外,也必須一提鍾兄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他那種鍥而不捨、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欽佩。我去過金三角兩次而已,每一趟回來都好像去了一趟月球,疲憊不堪,而鍾兄卻出入金三角無數次,至今依舊。我常想,這樣的付出,不可能只為名或利,一定有某種使命感,一種崇高的理念,才能驅使一個人如此地犧牲與付出。
 
  總之,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書,它不但是一本適合一般大眾閱讀的好書,也是一本頗有學術價值的書。對研究毒品貿易、緬甸歷史,以及東南亞政治經濟的學者與學生來說,是一本很有參考價值的作品。
 
陳國霖,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刑事司法學院特聘教授,二○二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推薦序二
 
他是佤族人民的救星
 
  如果說,已故的柏揚先生所寫下的《異域》故事,是國軍退守臺灣後,留有一支殘部在滇緬邊區刻苦自力、建立反共基地的艱困歷程,其愛國情操得到了我們的敬佩,那麼「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董事長鍾儱徽所著《我的鴉片戰爭,金三角禁毒之路》一書,更令我感佩!因為他不但消除了世界毒品的重要源頭,也拯救了整個緬甸東北地區以種植罌粟花為生的佤族人民。
他二十多年前賣掉房地產,毅然決然的深入緬北,進到那個毒梟勢力與軍方橫行及官方互通,危機四伏的環境,要把滿山遍野的罌栗田鏟除,讓八萬六千佤族人遷村,實在可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他所立下的宏願。
 
  他的作為震驚了國際,也引起國際社會注目,可惜只得到有限的支援。他仍持續為佤族人興建學校、安頓學子、聘請專家教授農產種植以作為生計。在風災水災中搶救難民、認養孤兒,尤其讓年輕人在仰光學習製作寶石畫,作品已聲譽國際。再於山區發現千年古茶樹,設立茶廠學習製茶,創立自有品牌等,讓整個佤族人的新社會,脫貧脫困。他一直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讓佤族人在勤奮努力之下,感到有更美好的未來!
 
  在本書中,鍾董事長秉持堅毅的精神,不畏生命危險,守護著崇高的理想,終於扭轉乾坤、心想事成。本書充分描述了他歷經的苦難與危機,成功造福偏鄉異域的佤族,觀其事蹟,他誠如佤族人民的救星,亦是我們的驕傲!
 
馮世寬(大鵬)敬題,退輔會主委、前國防部部長,民國一一一年十月三日
 
推薦序三
 
讓更多的人活得有尊嚴
 
  金三角是個神祕、充滿著毒品之地。然而鍾儱徽先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深入金三角,了解金三角,改變金三角,在其大作《我的鴉片戰爭:金三角禁毒之路》中,充滿了真實與大愛的精神。我非常樂意為他作序推薦。
 
  本人於五十年前開始做細胞的相關研究,從骨髓移植研究免疫基因、骨髓配型,進而深入研究血液及幹細胞等,直到臨床應用,以造福社會。
 
  來找我協助的,大多都是血癌或是其它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除了國際上的專業工作之外,還有像是一九九三年證嚴法師創辦的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包括骨髓及臍帶血捐獻、免疫基因實驗室等,都是為了設法使病人起死回生、延年益壽,讓社會上更多的人活得有尊嚴,這是我的畢生理念。如同鍾儱徽先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深入金三角,研究了解當地毒品經濟的問題,發揮他的大愛精神,在金三角的佤邦特區改為發展茶葉、黑蜂蜜、礦石等其他有益的經濟產業,以取代毒品所造成的危害。並向外募集了全世界的愛心人士,一同改善緬甸佤邦特區人民的生活、教育等,潛移默化的改變了當地的文化與經濟,讓其人民不再種植鴉片,改以正面生活,成為全世界的榜樣。
 
  書中描述了鍾儱徽先生在金三角的親身經歷,他如何穿梭於軍、政、商、民之間,勇於挑戰付出,將大愛傳入金三角的佤邦特區。可以說,這是一本描述金三角歷史與改變之書。我再次推薦,邀請讀者一起來好好感受與體驗其作品。
 
李政道博士,國際血清之父、幹細胞專家
推薦序四
 
終結人類的禍源
 
  作者與我是結交三十多年的好友,在這段日子裡,我深深了解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重視承諾,且有決心之人,他有一顆純潔的心,並具有堅定的道德感,總是致力於做正確之事。在這世上,這樣的人實為人類珍寶。他對艱鉅的挑戰無所畏懼,當其他人面對「不可能的任務」而畏畏縮縮時,他選擇耐心地尋求解決方法,於必要時尋求朋友的幫助,一起完成極具意義的任務,而我很幸運能成為這些朋友中的其中一員。
 
  他一生的使命,便是完全鏟除金三角地區的鴉片種植,為佤邦第二特區的人民尋找可供替代之經濟和社會發展機會。大多數的人肯定會從這種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中退縮,當然,Larry和與他同行之人或許會被視為不可能成功的夢想家,也或許有時與現實脫節,但實際上,這個任務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並促使他和合作夥伴之間如鋼鐵般的彼此信任,友誼堅固不移,都有其原因。只要見識過貧窮、犯罪、邊緣地區、毒品和絕望,以及非法供應鏈所帶來的利潤與犯罪收益的誘惑,就永遠不會忘記也不能原諒毒品貿易所帶來的罪惡。只要曾經是毒品受害者或因毒品蒙受損失之人,都了解這種「人類禍源」的恐怖,都會明白Larry有多不容易,他的努力值得支持、給予耐心及尊敬。我作為一個在紐約哈林區出生、布朗克斯區長大,曾生活在越戰和民權時代工人階級的混雜環境之人,因城市的衰退、犯罪及毒品氾濫的社會現實,奪走朋友的生命,並導致朋友和社區飽受苦難,我都能體會。而在知道Larry的工作及他所作的嘗試後,我知道他的努力和我們那時在紐約街頭的掙扎是一樣的。在金三角地區從源頭上鏟除鴉片是正確的解決之道,同時也引起我的共鳴,無論面臨何種挑戰,Larry都從根源上設法解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支持他的工作和基金會,因為這對全球人類來說極具意義。
 
  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IFPEOC)是他為了鏟除金三角的鴉片種植、保持正面持續性的發展/反貧困,並扶持社群和人道主義等一系列活動而設立的基金會,以支持緬甸/中國邊區的當地居民和原住民。該基金會在世界最大鴉片產地的緬甸東北部「金三角」,與當地的社群團體和地方政府部門亦有密切合作,打破長期的毒品經濟與社會模式,從而消除佤邦第二特區四六,六七○公頃的鴉片種植。最終受益者除了原鴉片產區外,亦涵蓋世界各地(包含臺灣)的許多人們和地區。
 
  在過去三十年,我看到IFPEOC參與過各項重要活動,包含:
 
  與基層的非政府組織合作
  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
  鏟除毒品
  發展地方經濟並擺脫毒品貿易的依賴
  保護瀕臨危險的野生動物
  
  在這漫長的進行過程中,有許多的細節、故事、冒險和挑戰,都被一一克服。
 
  本書詳述Larry所經歷過的「鴉片戰爭」,我期望他的故事能廣受好評,並受到讀者的欣賞而與朋友一同分享。我相信,任何與毒品交易有過接觸的人,都會被這個故事感動。當我想到作者所經歷的這段旅程,我心中都會浮現許多想法和感慨,這其中,有一些與毒品交易有關的故事太過黑暗、痛苦和醜陋,各位應該也能明白,很多與毒品掛鉤之事皆是如此,我就不在此分享。Larry成功地在這趟旅途中展現他極為仁善的一面,我非常感謝Larry及其基金會所做的一切,他們都是不為人知的無名英雄/英雌。毒品是一種冷酷無情的機器,會吞噬人生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所以從源頭鏟除鴉片是如此的重要,我甚至難以用言語表達。
 
  我很感謝所有為鏟除毒品提供幫助之人以及基金會所做的努力,我知道目前已有很大的成功,但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完成。我很期待,縱然接下來的旅途漫長,但我相信還會有其他有志之士能繼續完成,終結這個人類禍源。
 
陳文俊律師(Nicholas V. Chen),IFPEOC律師、帕米爾法律集團(Pamir Law Group),二○二二年十月
 
自序
 
  人生的機緣際遇,實屬難料。作為一名國際商賈,我偶然涉足東南亞,目睹「金三角」綠洲的怪現象,眼見滿山罌粟花迎風飄香、果實豐碩誘人,煙農三月履足田間,辛勞收割採集,卻饔飧不繼、生活困頓。親眼所見,難以置信,更加萬分不解。
 
  我素來持守「來去人間,雪泥鴻爪,跡須益世」的理念,眼見不平事,亟欲探究箇中內情,自此毅然決然踏上禁毒之路,矢志為煙農奔走,為尋找不遜於罌粟的經濟作物,以換得煙農衣食飽暖的無虞生活,不復鴉片的荼毒與惡名,為此散盡家財、妻離子散、奉上大好年華,亦不改其志,以驗證自我人生價值。我所做之事,不過是萬千世界中的一點螢螢之火,但企盼以此幽幽微光,為世人標示來路,不再迷途。
 
  為和平禁毒一路行來,我深知欲達其旨,必須廣結志同道合之士,合力襄助。同時,我亦知「天助自助者」之理,唯有眾多倚靠鴉片經濟之人,齊心戮力地斬斷此途,自立自強,世人必將鼎力相助,即使歷經千難萬難,也要勇往直前,就算蝸步龜移,總在前行路上,終有抵達一日。於此,對於曾惠予支持和助力的各方友人,誠摯道一句肺腑之言:但凡所有襄贊扶助,不計大小,概為「國際和平禁毒基金會」之奠基者。我們磕磕絆絆、跌跌撞撞走過幾十年歲月,如今有此成績,是諸位的慷慨仗義,以及所有奮力斬除毒根的百姓所共同成就。
 
  今日將這段禁毒過程書之於眾,是眾志成城的血淚匯聚而成的果實,也為記取前人的教訓與苦痛,不再重蹈覆轍、自誤誤人。但禁毒之路,難竟全功,冀望眾人能秉持著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信仰、不分黨派的立場,共同建立一個無毒的地球,持續奮鬥不懈,並期盼四方志士的不吝指教和大力弘助,則鄙人有幸、禁毒基金會有幸、世人有幸!
 
鍾儱徽,二○二二年六月三十日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書的時候,其實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畢竟主題聽起來就很硬核。沒想到,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接地氣,雖然內容紮實,但讀起來卻絲毫不費力,反而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書中對於某些關鍵人物心態轉折的描寫,處理得非常細膩和生活化,讓原本高高在上的歷史事件,瞬間變得可以被理解、被共情。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用極富文學性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具社會意義的嚴肅主題。它讓你既能享受到文字的美感,又能獲得知識的滿足,達到了一種非常完美的平衡。如果你想找一本既能讓你閱讀時感到愉悅,又能提供深刻思考的書籍,我強力推薦這本,它絕對能成為你書架上那本會被反覆翻閱的經典。

评分

這本書啊,光看名字就覺得很有意思,雖然我不是歷史學家,但對於那段波瀾壯闊的近代史,總是有種莫名的情懷。讀完之後,感覺就像是跟著作者一起走過了一趟充滿荊棘的旅程,那種對時代洪流的體悟,真的很讓人動容。作者的筆觸細膩,對於人物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每一個角色彷彿都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他們在時代的夾縫中掙扎、選擇,那種無奈與抗爭,讀來讓人不禁拍案叫絕。特別是對於一些關鍵歷史事件的描述,角度相當獨到,跳脫了傳統教科書的框架,讓人有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整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精巧,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有時讓人緊張得手心冒汗,有時又讓人沉浸在深沉的思考之中,這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對於想要深入了解那個特定時空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评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議題設定就非常大膽且具挑戰性,但作者成功地駕馭了這種複雜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它並沒有將歷史人物簡單地臉譜化,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物都有其多層次的動機和掙扎。這讓整個故事的張力非常飽滿,讀者在跟隨情節推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道德和歷史判斷的自我辯證。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迫使你跳出舒適圈,去審視那些被簡化的歷史敘事背後的真相與灰色地帶。對於關心國家命運和民族精神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參照系,讓你重新思考「選擇」的重量。它不僅僅是歷史記錄,更是一種對未來世代的深刻叩問,閱讀過程充滿了智識上的挑戰與樂趣。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力實在是沒話說,簡直是文字藝術的展現。我很少看到有書籍能將如此厚重的歷史題材,用這麼具備畫面感和節奏感的筆法呈現出來。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被拖入了一個充滿光影變化的場景中,那些塵封的往事,那些塵封的人物,都因為作者的筆觸而重新煥發了生命力。尤其是那些環境細節的描寫,那種潮濕、炎熱、充滿異域風情的景象,彷彿可以直接透過書頁傳達到讀者的感官。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在看一部非常精良的文學電影,導演(也就是作者)對鏡頭的調度、對場景的佈置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這種閱讀體驗是極為愉悅且震撼的,它提升了我們對「歷史文學」應有的標準,絕對是文青和書蟲們不可錯過的饗宴。

评分

說真的,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它不只是一本單純的歷史敘事,更像是一部關於人性與選擇的深度剖析。作者在文字間流露出的那種對社會底層的關懷,那種對歷史必然性的反思,讓我讀完後久久不能平復。書中對於當時社會氛圍的描繪,那種壓抑、混亂與底層人民的堅韌生命力,描寫得極為傳神。我特別欣賞作者那種冷靜中帶著溫情的敘事腔調,既不偏頗也不過度煽情,而是用一種近乎紀錄片式的客觀,呈現出歷史最真實的面貌。這種寫法,讓人更願意去相信和感受書中所傳達的訊息,而非被單一的價值觀裹挾。如果你是那種喜歡從宏大敘事中挖掘個體命運的讀者,這本書絕對能滿足你對複雜性的渴求,它會在你腦海中留下長遠的迴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