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環島的路上:邊走!邊玩!邊吃!邊畫!【首刷限量加贈:歡樂環島明信片】

我在環島的路上:邊走!邊玩!邊吃!邊畫!【首刷限量加贈:歡樂環島明信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貴芳
图书标签:
  • 旅行游记
  • 台湾
  • 环岛
  • 美食
  • 绘画
  • 生活
  • 慢生活
  • 首刷限定
  • 明信片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抬起雙腳,踩下步伐,

抓起畫筆,咱來走!

每個人用不同方式向孕育自己的土地致敬,

而鱷魚決定用雙腳、畫筆和不設限的心來記錄。

1,000公里的距離、45天的路程,就這樣,起步~走!

 

-徒步路上的訪友-

《我的自然調色盤》《林麗琪的秘密花園》植物水彩畫家 林麗琪

陶藝創作者 茹陶Ruta

             誠摯專文推薦

 

鱷魚走遍全台--

  從台南出發,先向北走。雖然與大部分徒步環島的人們逆向,卻意外可以和對向人群交流前方路途。走過北港,見證古蹟的修復過程、在結合巴洛克與哥德風的新竹車站休息、途經蘇花公路,在長長的錦文隧道中覺得窒息、在突發空污警報的高雄趕路,最後回到台南。

 

在台灣各地玩耍--

  碰到最強寒流,連站都站不穩,到底該怎麼行走?還差點撞車!一路上碰見許多野狗,還被咬到左前臂!最後跟著導航的路線走去,卻走到沒有路的地方,只好撥開草叢前行,卻突然滑進溪底……這些前方未知的災難,以有愛的角度去看,也是玩樂的一種吧!

 

吃遍全台美食--

  吃貨先生推薦的彰化「阿泉爌肉飯」、只有早鳥才能吃到的台中古早味三代肉粥、新竹科學園區的「老皮牛肉麵」、大排長龍的「金山包子」、被大批山友們羨慕的福隆便當……再想下去要流口水啦!

 

見到不同的人們--

  只走一站的不老肉咖環島行腳隊、開麵包車沿途賣咖啡的年輕女孩、青旅遇見的狂熱五迷、實行段捨離的OL,一一都是青旅遇見的意外人物;偶爾也見見久未見面的朋友,分享近況、放鬆小憩,讓心靈的距離更加緊密。

 

  而這些,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被溫暖包覆、被色彩評注,成了一張張美好的畫作。

  鱷魚沿路享受風景、隨筆畫下可愛事物,途中拜訪好友、認識新夥伴,或許這趟路程偶有艱辛、偶有驚嚇,但卻是獨一無二、唯有自己才能體會到的全新感受。

  這是一場徒步獨旅,是一場45天的輕旅行。
漫步臺灣:一場味蕾與足跡的深度對話 本書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在路上」的書,但它不只是一本旅遊指南,更像是一場與臺灣土地進行的慢速對話。作者沒有試圖塞滿所有著名的景點清單,而是選擇了一種更貼近生活、更具體感的方式,帶領讀者走入臺灣的巷弄、山徑與海岸線。這趟旅程的關鍵字是「感知」——用眼睛觀察建築的紋理,用耳朵聆聽地方的口音,用鼻子捕捉空氣中獨特的氣味,最終,用腳步丈量出這片土地的呼吸節奏。 全書結構鬆散卻又緊密相連,像一條隨性蜿蜒的河流,時而匯入熱鬧的市集,時而流向靜謐的田野。它不預設任何標準的旅行路線,讀者可以從任何一個章節開始,獲得同樣的沉浸感。 第一部:島嶼的肌理——光影與時間的雕塑 開篇聚焦於臺灣特有的光線與建築語彙。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西海岸午後斜陽灑落在老舊鐵皮屋頂上的那種近乎透明的橘黃色,以及東部山嵐霧氣繚繞時,山形輪廓被虛化、只剩下黛青色剪影的瞬間。 書中詳細探討了日治時期遺留下的「紅磚瓦」與戰後興起的「水泥叢林」之間的對話。例如,在臺南或鹿港,作者花了數頁篇幅去解構一扇木製窗櫺上的雕花,分析其繁複的花紋如何反映了當時匠人的心境與生活信仰。他不是簡單地介紹「這是一棟老房子」,而是描述了如何輕輕推開那扇吱呀作響的木門,踏入後院時,迎面而來的、混雜著泥土芬芳與潮濕氣味的空間感。 在關於「街道」的描寫中,本書避開了觀光客常走的路線,轉而深入那些被現代化遺忘的「斷頭路」或僅供居民通行的「防火巷」。作者對巷弄裡的電線糾結、牆角新生的青苔、以及陽台上晾曬的衣物進行了近乎田野調查式的記錄。這些細節共同構築了一幅生動的、充滿人情味的城市肌理圖。 第二部:味覺的座標——從田頭到餐桌的旅程 如果說光影是風景的骨架,那麼味道便是這片土地的靈魂。本書的第二部分,是對臺灣飲食文化一次極具個人風格的探索,但它並非一本食譜或美食地圖。 作者的敘事方式是「跟隨」味道的來源。他不是在夜市裡隨意品嚐小吃,而是選擇追溯食物的源頭。比如,在雲林北港,他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跟著一位糖廠的資深工人,理解一塊黑糖從甘蔗汁熬煮到結塊的漫長工序,並藉此探討農業社會的集體記憶。 對於「麵食」,書中描寫了從臺東池上米製作的米粉,到北方移民帶來的陽春麵,兩者在口感、湯頭以及食用情境上的巨大差異。作者著重於「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那位在高雄鹽埕區、每天清晨四點開始準備食材的老闆,他煮的湯圓裡,除了餡料,還包含了對時光的尊重與對手藝的執著。 書中也記錄了那些瀕臨失傳的「角落滋味」——例如某個山城裡,用傳統方式醃製的野菜,那種酸澀中帶著泥土氣息的複雜風味,如何與現代速食的單一甜味形成強烈對比。 第三部:身體的對話——步伐、呼吸與土地的共振 這部分著重於旅行者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強調了「行走」本身所帶來的身體記憶。作者選擇的路線,往往是那些需要投入時間與體力的路徑,例如攀登中央山脈的邊緣山脊,或是在墾丁的海岸礁岩上跋涉。 在描述登山或徒步的經驗時,敘事節奏隨之放慢。作者詳細記錄了汗水滴落的頻率、肺部吸入的空氣濕度,以及腳底鞋底與不同地面材質(濕滑的石板、鬆軟的紅土、堅硬的柏油路)接觸時產生的細微震動。這是一種極度私密的感官體驗分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水」的描寫佔有重要篇幅。從北部山區清澈見底的溪流,到中南部因灌溉而形成的圳溝,再到蘭嶼海邊潮汐規律的漲退。作者透過觀察水流的形態,來反思臺灣社會在面對自然資源時的取捨與智慧。他發現,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水路」,其實是早期聚落選址與發展的關鍵線索。 第四部:人文的溫度——隱藏在物件中的故事 旅行的最終意義,往往體現在與「人」的交會上。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焦點從宏大的風景轉向微小的物件,以及物件背後的人文溫度。 作者記錄了他與幾位手藝人的對話:一位專門修補老式縫紉機的老師傅,一位用竹篾編織燈罩的工匠,以及一位專門收集老電影海報的收藏家。這些訪談沒有刻意去美化或神化「傳統」,而是忠實地呈現了他們在現代化浪潮中,如何堅守或調整自己的技藝。 書中還穿插了一些關於「節慶」的觀察,但不是描寫盛大華麗的場面,而是捕捉儀式前夜,人們在準備過程中的那種忙碌而專注的氛圍。例如,在廟會準備時,志工們如何默契地分工,用最傳統的方式準備供品,那種非語言的溝通,體現了社群的凝聚力。 總體而言,這本書企圖提供一種「慢看臺灣」的視角,它要求讀者放慢腳步,細心品味那些在高速發展中可能被忽略的層次、氣味與記憶。它鼓勵的不是打卡,而是停留;不是擁有,而是感受。這趟旅程,最終將讀者帶回一個更深層次、更具重量感的自我認知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貴芳
陳貴芳(鱷魚)

  台南人,平面設計師,老街風情繪本家。喜歡畫畫,喜歡旅行,喜歡新奇的事物。在社區大學開設旅行寫生課,讓許多沒有繪畫基礎的人都能透過手中的畫筆,記錄居住的城市風情。著有繪本《蘿拉的藏寶圖》、《森林的元宵節》、《郵差阿弟》等,以及旅遊書《訪古.台南.行:府城手繪書》、《台南老店散步:回味本町摩登老時光》、《隨興單飛葡萄牙:一個女子的說走就走之旅》、《秘魯,說走就走》等書。


图书目录

推薦序一:路徑上的驚喜

推薦序二:親和堅強的鱷魚小姐,也是難能可貴的鱷魚老師

前言

徒步環島小建議

遊戲規則?

 

Day1 目視前方,帶著勇氣就上路

Day2 上路,發現不同速度的風景

Day3 過橋跨界,進入另一座城市

Day4 寒流,被北風打敗

Day5 好好吃份早餐,揭開每日序幕

Day6 徒步兼訪友,讓行程豐富度破表

Day7 邊走邊玩,徒步環島不只有走路這件事

Day8 腳踏山路,一步一步走完

Day9 敬佩!不老肉咖環島行腳隊

Day10 休息,讓身心靈紓壓放鬆

Day11 徒步,不是天天都有精采故事

Day12 寒冷,也是徒步的另一道風景

Day13 有河城市,增添城市一種悠閒氣氛

Day14 放假的心情,讓腳步隨之慢了不少

Day15 無地圖的冒險,一段相當趣味的臨時旅程

Day16 雨中徒步,有種清空思緒的清新

Day17 野柳,女王的管轄

Day18 徒步,是種另類旅行

Day19 徒步進行曲,還是需要穿插一場暫停

Day20 好與壞,天天上演

Day21 行走山林,高低起伏才能體會自然之美

Day22 親身體驗,發掘每個地方的驚喜

Day23 蜿蜒公路,似躺在懸崖旁的巨龍

Day24 行走節奏鬆點,更可留心周遭環境

Day25 越過隧道,眼前浮現一抹唯美海景

Day26 花蓮,有一股緩步調的幸福感

Day27 雲飄山頭,美成生活風景的一部分

Day28 漫步鳳林,接受一個又一個溫暖的微笑

Day29 別趕路,用心聆聽每座城市的獨特聲音

Day30 原來,徒步環島的單身女子不多

Day31 旅行中的相遇,增長不同的思想和視野

Day32 獨自一個人走,考驗一一而來

Day33 台灣不大,但是美景無窮無盡

Day34 新旅伴的加入,讓旅程充滿意外的驚喜

Day35 這段旅程相當熱鬧,每天的進行曲都讓我期待

Day36 緊鄰山,沿著太平洋的輪廓走著

Day37 出發後,證實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Day38 南迴公路,慢活旅人的公路

Day39 盡情享受,山和海的唯美交織

Day40 黏人的土、動人的地、迷人的海

Day41 專注於徒步氛圍,煩惱就拋在腦後吧

Day42 輕鬆的走著。除了陽光,還有浪濤相伴

Day43 我的環島,路線我自己決定

Day44 環島的價值:無價

Day45 一趟徒步大旅行,足以餘生回味

 

後言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56360
  • 叢書系列:旅人之星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1 x 14.8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親和堅強的鱷魚小姐,也是難能可貴的鱷魚老師

植物水彩畫家 林麗琪

鱷魚是一位認真的實踐者,不管晴雨風寒,一天走十多至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以強而有力的雙腳實現想法,由一顆熱忱、堅持及努力不懈的心完成計畫。獨自走讀台灣各地的風土民情,以充沛的體力和膽試,一步一腳印堆壘絕妙的作品。簡約花費卻得到非凡的收穫。

酷熱難熬的夏日,和鱷魚及其他朋友一起行走台北大縱走第六段時,我走得氣喘吁吁、揮汗如雨,鱷魚竟可以在休息片刻掌握時機,氣定神閒地拿起畫筆愉悅描繪眼前風景,引起山友圍觀讚嘆。這種隨時錄影記錄,留下值得紀念風景的精神,令人佩服她不屈不撓的實踐力。下山後,鱷魚頭頂像長出天線般精確搜尋,在一處陌生環境中憑藉她的經驗和判斷力,讓大夥兒品嚐滿意的在地好食。認識鱷魚實在很幸褔,她是一位充滿責任感和值得信賴的好朋友。聽說鱷魚在國外自助旅遊,不管路途多麼艱辛疲憊,下榻旅館一定做完功課才休息。即使燈光不足,擁有豐富旅遊經驗的鱷魚,也自備照明設備,秉持作畫好心情。

當時是鱷魚小姐出發的第十五天,已經走了兩百五十公里的她行旅至北投,來我家分享精彩的畫寫筆記及沿途風旅軼事。得到超多美食資訊,還讓我學習許多旅遊速寫要領,好想立刻成為長途跋涉的旅者。因此,我提議一起從我家走至淡水,跟著鱷魚體驗一小段徒步環島的路程。我選擇兩週前散步到北投番仔厝的拍鳥路線,只要二十分鐘的路程,即能徜徉廣袤舒暢的田園風光。沿途,黑臉鵐在芒草叢忽隱忽現;牧場裡三三兩兩悠閒的牛隻,八哥停佇在牛角上看起來十分有趣;喜鵲和一群黑領椋鳥在二期稻作收割後的田間嬉戲覓食。本來打算走往關渡自行車道,恰巧馬路施工,我們便像孩子般踏入田埂和鋪滿稻桿的田間,一路前行。聞著稻草和野草芳香愉悅散步,是一段充滿興味的探險經歷。

已經熟捻各種技巧的鱷魚老師總是不斷精進,經常參觀各類的藝術展覽,學習精神令我相當敬佩。吸取養分消化後的成果,總是毫不藏私地與學員分享;每一季盡心安排的戶外教學課程,讓學生深刻認識在地文化風情;除了實際現場速寫,領略豐碩緊湊的旅程安排也讓學員滿載而歸。活潑多元的教學形式,即使是沒有基礎的學生,也能將所見所聞以圖文並茂及多媒材的方式展現。鱷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師。

打開鱷魚的筆記本,彷彿欣賞萬花筒般,展現出令人驚奇的風貌。這本親切、滿載知性易讀的文字,具有設計感的調皮人物造型,搭配溫馨舒服的色彩,盈溢濃濃的台灣人情味!書中提到許多獨到風味的常民美食、有特色的民宿、青年旅館及旅行中令人莞爾的溫馨小故事。可感受作者的用心鋪陳。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想加入徒步環島的行列,這本《我在環島的路上:邊走!邊玩!邊吃!邊畫!》供讀者追隨作者的腳步深入探訪,希望讀者除了欣羨,還能得到堅毅的勇氣。出發吧!


 

路徑上的驚喜

陶藝創作者 茹陶Ruta

 

點開社群軟體,看見了鱷魚準備踏上徒步環島旅行的訊息,這讓忙碌的工作日常中多了一份期待:鱷魚在旅程中會發生些什麼驚奇的故事?我總會在餐桌上與家人分享,這位讓人佩服的同學在旅途中的趣事。

當旅程來到了苗栗時,家人像是偵探般地推算鱷魚會走哪條路來到新竹,會不會來到我們這兒……。但工作室位於比較靠山的新竹市香山區,通常徒步旅行的話,這個路段會選靠海的路線,這邊並不是最佳的選擇路線,心想可能不會有機會了……

沒想到下午手機響起訊息聲,是鱷魚要來工作室的訊息!這才知道鱷魚這趟旅程並沒有一定的路線與規則,是以自己舒服的方式隨性選擇行程。家人們滿是興奮的心情歡迎鱷魚來玩,而我則因能見到好久不見的朋友非常開心。晚上飯桌上我們聚在一起分享著各自不同的旅遊經驗與回憶,並欣賞著鱷魚這幾天旅途中所繪製的作品,媽媽就像是遇到仰慕的偶像一樣,認真聽著鱷魚講解每一張作品所遇到的事物,有些故事聽起來真的很不可思議。

隔天早上我們在工作室,看著鱷魚現場作畫,並開始聊起近年工作與生活的點點滴滴,更新彼此的訊息,雖然現在有手機分享資訊很方便,但面對面的互動更能感受到那股溫暖與力量。就在聊天時間飛快過去的同時,鱷魚也完成一張一張精美的作品,看得媽媽更加崇拜鱷魚了。

中午用完中餐後,小休息一下開車載鱷魚到新竹火車站,準備繼續她的環島旅程,之後鱷魚到了中壢、宜蘭、花蓮,都會傳訊息與我們報平安,與分享路上資訊。

鱷魚每次的旅行總是讓我對她的分享充滿期待。對於已經習慣了上網查詢好旅遊資訊、路線、景點,排滿各種行程再照計畫進行,讓旅程感覺很豐富的我來說,看著鱷魚的旅行方式,有時會忍不住去思考,是什麼樣的心境會選擇以此方式踏上旅程呢?

也許是自以為已經習慣了這片土地的事物,所以總是排好行程前進已查好資訊的地點,但[江品萱1] 或許這樣的安排只是在看表面的風景,而失去了我們所不知道的、關於這片土地的微小故事。又或者是因為我內心對於未知事物感到不安,才需要有目的性的規劃,將旅程也畫出一個舒適圈,來掩飾某種內心的害怕與排斥,卻錯失了更多探索世界的機會。有可能轉角會有美麗的景色,或是巷弄內有著奇妙的小店,每一個不同的相遇,都是一種回憶,並構成我們的生命經驗。

每個人旅行的方式與意義本就不同,但選擇會讓我們決定在這條路上遇到怎麼樣的事物。縱然年輕,但若沒有那份勇氣去選擇不同路徑的話,也不會看見那片不同以往的風景。

 

用户评价

评分

哇!光是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就忍不住嘴角上揚了!那個「我在環島的路上:邊走!邊玩!邊吃!邊畫!」的組合,簡直是把台灣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情,用最直白、最誘人的方式濃縮在一起了。我常常在想,環島這件事,對我們來說不只是一種旅行,更像是一種儀式,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重新校準。書名裡的「邊走」就點出了那種慢慢來的哲學,不是趕火車、不是打卡式觀光,而是真正用雙腳去感受柏油路的溫度、田野間的風吹過髮梢的觸感,以及那種走完一段路後,對下一段路的期待感。我個人特別喜歡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也許是路邊一棵突然開滿花的樹,也許是轉彎後出現的一間老舊柑仔店,這些都是用高速移動的交通工具絕對無法捕捉到的細節。光是想像作者在路上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事物,我就覺得自己的心好像也跟著他們一起在移動、在呼吸。這種融入在地生活的旅行方式,才是最能讓人對台灣產生深刻情感連結的方式,比起那些旅遊指南上制式的景點介紹,我更期待看到作者鏡頭下捕捉到的,那些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台灣人情味與生活光景。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那麼多旅遊書或遊記,常常都是擺拍跟制式行程的組合,看了都覺得有點膩。但這本書光是從標題「邊玩!邊吃!」這幾個字,我就知道它肯定有別於一般死板的介紹。對我來說,台灣的精髓,大概有一半是藏在巷弄小吃裡的,那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那一口酥脆的蚵仔煎、那杯透心涼的古早味紅茶,它們承載的不僅僅是味蕾的滿足,更是不同地區的風土文化和家族記憶。我非常好奇,作者在環島的過程中,是怎麼在眾多美食中做出取捨的?是專門去尋訪那些隱藏版的名店,還是記錄下那些意外走進、卻讓人驚豔不已的街邊攤位?更棒的是,如果書裡還能搭配一些作者對於這些食物背後的歷史或小故事的探討,那就更完美了。美食探險絕對是環島行程中最讓人期待的環節,我希望能從書中汲取到下一次我規劃自己的環島美食地圖時,可以參考的靈感,那些真正能讓靈魂都感到飽足的「在地風味」。

评分

總體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生活感」的展現。它不是一本教你怎麼走的攻略,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熱情地跟你分享他「在路上」的真實體驗。台灣的環島,其實就是體驗台灣人如何生活、如何面對日常的挑戰,以及如何從簡單的事物中找到樂趣的過程。我喜歡那種真實的、有點累但又充滿收穫的紀錄方式。想像一下,在經歷了長途跋涉後,在民宿裡攤開筆記本,一邊回味剛吃過的美食,一邊對著窗外的夜景隨手塗鴉,那種身心靈都得到極致放鬆和滿足的狀態,才是旅行的真諦。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重溫自己過去環島的記憶,或者激勵我下一次用更深入、更慢活的方式,重新探索這片我生長卻又似乎永遠探索不完的土地。這絕對是一本會讓人讀完後,馬上就想背起包包,踏上旅途的「行動指南」。

评分

而且,看到首刷還有「歡樂環島明信片」的加贈,身為一個老派的台灣人,我簡直要尖叫了!在這個大家都在滑手機、傳訊息的年代,實體明信片的存在簡直是小確幸的極致。明信片本身就是一種微型的旅行宣言,那種選了一張最能代表此地風情的圖案,在背面寫下幾句真摯的問候,再貼上郵票投進郵筒的儀式感,是現代數位溝通無法替代的。我非常好奇,這套明信片會是以書中哪些精華的「畫作」為藍本設計?是充滿趣味的插畫,還是充滿詩意的風景寫生?如果能收到這套明信片,我絕對會毫不猶豫地寄給身邊同樣熱愛台灣的朋友們,讓他們也能透過這小小的方寸之間,感受到作者環島的喜悅與沿途的風景。這小小的贈品,無形中拉長了閱讀的體驗,讓書的內容從書本本身延伸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這點設計真的太貼心了!

评分

「邊畫!」這三個字,簡直是點亮了整本書的層次感!這讓我覺得這不只是一本單純的記錄文字,更是一本充滿個人風格與藝術氣息的視覺日記。台灣的風景千變萬化,從北部的多雨山嵐到南部的熾熱陽光,從東部的壯闊海岸線到西部的寧靜稻田,每一種景色都有其獨特的色調和線條。我很期待看到作者用畫筆捕捉到的,那些照片可能難以傳達的意境。比如,在霧氣瀰漫的山城裡,水彩暈染出的朦朧美感;或者是在廟口,用速寫捕捉人們專注祈福的瞬間。繪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沉澱與觀察,它強迫作者必須慢下來,仔細端詳眼前的世界。我猜想,透過作者的畫作,我們不只是在看風景,更是在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情、光影的變化,以及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的瞬間。這種手繪的溫度,是任何高解析度照片都無法取代的珍貴資產,它讓這趟旅程顯得更加有溫度和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