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1.比較數量大小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1.比較數量大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今野紀雄
图书标签:
  • 统计图表
  • 小学数学
  • 数据分析
  • 比较
  • 数量
  • 图表活用
  • 学习辅导
  • 资料分析
  • 思维训练
  • 小达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榮獲第22屆日本學校圖書館出版賞★★
 
讓資料處理能力UP的第一步,從「表格」和「長條圖」開始!
 
【大數據時代孩子首選的統計知識入門】
善用圖表解決日常問題,
統計力就是未來的決策力!
 
  ★生活情境×資料分析×圖表應用×比較歸納
  ★清晰圖示+淺白解析+趣味情境=統計圖表一點就通!
  ★介紹「表格」和「長條圖」的使用方式,從最基礎的比較數量出發,學習將資料整理成讓人一目了然的統計圖表。
  ★學習運用「PPDAC循環」,將蒐集到的資料整理為統計圖表,解決生活中可能實際遇到的問題。
  ★將自然、社會等跨領域科目帶入統計圖表,並鼓勵孩子主動探索實際的數據,扣合108課綱素養教育精神。
 
  「大家都是愛看書的小書蟲,但是,究竟誰向圖書館借的書比較多?」
  「期待親手種下的向日葵種子早日開花,它的生長速度是快還是慢?」
  「每個人營養午餐想要吃的新菜色都不一樣,該怎麼進行問卷調查?」
  「大賣場的特價促銷讓人好心動,但要怎麼買才是真的省錢又划算?」
 
  統計國小3年1班的學生優太和愛美,對這些問題充滿了好奇!
  他們將和資料處理專家格拉夫老師一起認識不同的統計圖表,並學習將統計圖表靈活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以上提出的這些問題,都是「誰大誰小?」或「誰多誰少?」的「數量比較」;而每一個數量之間的比較,其實都與「統計」有關!
 
  本書介紹了「表格」與「長條圖」兩種常見的統計圖表,透過簡明的解說與生動的圖像,引領孩子發覺周遭的各種情境與狀況,將統計的概念靈活運用在其中,並學會使用「PPDAC」5步驟循環來解決問題。
 
  統計的實用,正是來自於它能為生活中各種難題提出解決方案。如書中舉出的例子,像是「誰借書的數量比較多?」或是「哪種遊戲比較受歡迎?」等問題,其實只要動手整理出一個簡單的「表格」,就能輕鬆找到解答;若是再更進一步,根據表格的數值畫出「長條圖」,或是搭配相應的「地圖」來上色,數值的差異與結果便會更加清楚。
 
  甚至,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調查結果的判讀、大賣場折扣的計算等,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決策與事務,都必須善加利用統計概念,才能夠做出最佳的判斷與決定。
 
  這種「統計圖表真是超級好用!」的驚嘆,正是學習資料處理最大的樂趣。
 
  而「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系列誕生的目的,便是為了引領更多人進入統計的世界,感受這種靈活運用知識的樂趣。就由《小學生的統計資料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1.比較數量大小》開始,以最基礎的「表格」與「長條圖」為開端,一起進入這個趣味橫生的資料處理國度吧!
 
  登場人物
  ※格拉夫老師
  懂得善加利用圖表的資料處理專家。在統計國小教導如何活用資料。
 
  ※優太、愛美
  統計國小3年1班的學生。跟著格拉夫老師和班上同學一起學習活用資料。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系列全套共4冊: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1.比較數量大小》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2.預測數值變化》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3.分析圖表組合》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4.驗證預測結果》
 
本書特色
 
  1. 將統計知識融入生活情境,對周遭各種事物的數量進行比較。
  本書為「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系列的第1冊,介紹「表格」、「長條圖」兩種統計圖表,以最基礎的「比較數量」為主題,引導孩子探討生活中各種情境下的數值大小、數據高低、數量多寡等問題,進而針對不同狀況作出適當的判讀。
 
  2. 建立「PPDAC」5大步驟概念,運用統計解決生活常見問題。
  本書的另一特色,便是建立孩子對於「PPDAC」的概念,即透過「設定問題」、「訂定計畫」、「蒐集資料」、「進行分析」以及「提出結論」等5大調查步驟的循環,利用實際的資料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3. 簡明圖文解說,數據整理的成果與各類圖表的特性一目了然。
  本書為市面少見的知識型統計圖表繪本,以繪本大量且生動活潑的圖畫,搭配簡明的文字解說,能引人輕鬆進入統計圖表的學習世界。而書中眾多用色鮮明、繪製清晰的各類圖表,更能清楚呈現出不同情境下所顯示的數量差異。
 
  4. 扣合108課綱素養精神,以統計圖表結合跨領域的議題探討。
  本書符合108課綱跨領域學習的素養精神,以生活中各種情境為例,引導孩子對資料來源進行統整與解讀,包含調查各縣市的水果產量、統計不同動物所需的睡眠時間等,在社會、自然等各個領域中運用統計圖表,並在判讀統計圖表的同時進一步思索生活中的相關議題。
 
好評推薦
 
  ※統計圖表一點也不難!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知名親子部落客)
  宋瓊珠(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
  李政憲(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教師/藝數摺學FB創辦人/教育部師鐸獎得主)
  李俊儀(SOIL教學心法共同創始人)
  洪進益(澎湖縣石泉國小數學教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暢銷作家)
  陳怡嘉(臺北市大安高工國文教師/暢銷作家/學習策略專家)
  陳重銘(《打造小小巴菲特 贏在起跑點》作者)
  陳維民(臺中市清水國小數學教師/起承轉合教學系統創始人)
 
    在現今的數位社會,快捷精準處理分析數據有核心的重要性。統計方法作為不可或缺的工具,很需要及早接觸了解。我很樂意推薦這套生動活潑的書作為小朋友的啓蒙讀物。
  本書作者今野紀雄教授供職於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數學系,是量子行走方面專家。除了在專業上榮獲2018年日本數學會解析學賞,他還撰寫許多出色的數普書籍。
  在一系列「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中,他簡單清楚的介紹了許多統計的基本概念。此書榮獲第22屆日本學校圖書館出版賞。書中內容生動活潑,例如飯糰與茶的銷售量和兩者在店裡的位置相關性,還有如何只用部分的資料來預測整體的結果。此外,本系列有系統的介紹統計的資料處理方式,包括用點、線、面積的統計圖表示「物類單純的比較」;而「強調物類的發展過程現象」則用折線、曲線、直線的圖形;對於比較「需要明細的資料分析」的部分則利用了帶狀圖、圓形圖來表現等等。
  譯者李彥樺及小熊出版企畫部門更提供許多和臺灣相關的主題來切入引導讀者,讓本書更具可讀性。──宋瓊珠(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
 
  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結合生活的應用,豐富呈現了各種圖表的運用與比較,不管懂不懂數學的你都值得一看!──李政憲(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教師/藝數摺學FB創辦人/教育部師鐸獎得主)
 
  如何將統計思維介紹給小學生並鼓勵他們活用統計圖表,成為資料分析小達人?這本書從「圖表如何使用」,導入「PPDCA」調查方法,再輔以各種生活實例,示範如何「活用資料、解決問題」,為小學生提供了可行的做法與安排,值得家長與教師參考。──李俊儀(SOIL教學心法共同創始人)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不只是一套介紹統計的素養導向書籍,更能啟發孩子對於大數據的認識與敏感度,非常符合現今培養孩子素養能力的教育潮流,尤其書中介紹的PPDAC循環,更是提供孩子問題解決的超棒眼界與方法。非常建議親子共讀,因為書中的方法不只對孩子有用,對於我們工作上的問題解決也是良方。想知道超棒的PPDAC是如何運作的嗎?快快翻開本書來看看吧!──鍾元杰(桃園市東興國中數學教師)
 
    現在的考題時常出現統計圖表,就算是國語、社會等科目,也需要判讀統計圖表的能力,但是該怎麼教孩子統計圖表呢?真是讓父母傷透腦筋!幸好有《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1.比較數量大小》從最基礎的表格和長條圖開始介紹,讓孩子輕鬆學習無負擔,超級推薦!──米妮(上班族,二寶媽)
 
  我的數字觀念一直都不好,儘管工作上常會使用到長條圖之類的圖表,但還是會有一知半解的時候,所以更希望孩子能早點接觸統計圖表。透過跟孩子一起讀《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1.比較數量大小》,我也同時補強了自己的基本統計能力。──大強(家有小三生的熱血爸爸)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1.比較數量大小》中所舉的例子都很平易近人,孩子在讀的時候也會更有共鳴,我家寶貝現在甚至愛上統計數量的感覺,還會主動說要像書裡一樣在班上舉辦營養午餐菜色問卷調查呢!──Claire(電子業)
 
  《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叫我資料小達人1.比較數量大小》帶領孩子發現生活裡到處都能使用到的統計知識,讓原本對數理類很抗拒的兒子讀起來很有親近感與成就感,開始對學習各種統計圖表樂在其中,也變得更有勇氣挑戰自己。──培根蛋(愛看書的全職媽媽)
圖表世界的奇妙旅程:從零開始的視覺化思維指南 本書特色: 本書旨在引導讀者,特別是初學者和對數據視覺化感興趣的非專業人士,掌握將枯燥數字轉化為清晰、引人入勝圖表的實用技能。我們聚焦於數據敘事的核心技巧,而非單純的軟體操作指南。這是一本關於「思考」如何呈現數據的書,涵蓋了從數據選擇、圖表類型匹配到設計美學的完整流程。 --- 第一章:為什麼我們需要圖表?數據的語言學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數據無處不在,但原始數據往往令人望而生畏。本章深入探討了圖表作為「第二語言」的重要性。我們將解釋人類大腦如何處理視覺信息,並強調圖表在溝通中的不可替代性。 1.1 視覺優勢的生物學基礎: 探討人類視覺系統對圖形、顏色和模式的敏感性。我們將分析當人們面對表格與圖表時,認知負載的差異。 1.2 數據敘事的核心要素: 區分「數據」與「資訊」。「資訊」是經過提煉並具有意義的數據點。圖表的作用,就是搭建從數據到資訊的橋樑。本節將闡述一個好的圖表應當具備的溝通目標:解釋、探索與說服。 1.3 圖表選擇的誤區與陷阱: 初學者常犯的錯誤在於將所有數據都塞進圓餅圖或長條圖。我們將系統性地介紹常見的錯誤類型,例如誤用三維效果、過度裝飾(Chart Junk)以及標籤不清帶來的誤導性。 --- 第二章:圖表世界的基礎構建——軸線、標籤與比例尺 一個穩固的圖表結構是有效溝通的基石。本章專注於圖表的基本組成元素,強調精確性與清晰度。 2.1 座標系統的藝術: 深入解析笛卡爾座標系在不同圖表中的應用。重點講解 X 軸(類別或時間)和 Y 軸(數值)的定義與設定原則。 2.2 處理零起點的倫理問題: 這是數據視覺化中最具爭議的環節之一。我們將詳細分析當數據範圍較大時,截斷 Y 軸(不從零開始)可能帶來的誤導,以及在何種情況下(例如波動分析)截斷是合理且必要的。 2.3 圖例、標籤與註釋的精準化: 講解如何撰寫清晰、簡潔的標題與軸標籤。本節會探討「數據標籤」(Data Labels)的放置策略,避免它們與軸線產生視覺干擾。我們將介紹如何使用「註釋」(Annotations)來標記關鍵事件或異常值(Outliers),從而強化圖表的解釋力。 2.4 數據預處理與分組的必要性: 在繪製圖表之前,如何有效地對數據進行排序、篩選和分組,以凸顯潛在的趨勢。例如,如何使用「移動平均線」平滑時間序列數據,使其更易於觀察長期走勢。 --- 第三章:形狀的魔力——選擇正確的圖表類型 不同的數據關係需要不同的視覺載體。本章是全書的核心實戰部分,將介紹主流圖表類型,並提供選擇決策樹。 3.1 比較類圖表精選: 長條圖 (Bar Charts): 不僅限於垂直展示。深入探討水平長條圖(適用於類別名稱過長時)和堆疊長條圖(Stack Bar Chart)的優缺點。 柱狀圖 vs. 長條圖的區分: 雖然常被混用,但強調柱狀圖更適合序列時間或有序類別的比較。 3.2 趨勢與時間序列分析: 線圖 (Line Charts): 專門處理連續數據。討論如何優化線條的粗細、顏色,以及如何使用多條線(Multi-Series Line Chart)進行並行比較,警惕「線條交叉」帶來的混淆。 面積圖 (Area Charts): 強調其在展示累計趨勢和整體佔比變化時的視覺衝擊力。 3.3 分佈與構成的視覺化: 圓餅圖(Pie Charts)的正確用法: 強調其只適用於展示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且類別數量不宜超過五個。介紹「甜甜圈圖」(Doughnut Chart)作為圓餅圖的變體。 直方圖 (Histograms) 與盒狀圖 (Box Plots): 針對連續數據的分佈形態分析,講解如何理解頻率分佈和數據的四分位數。 3.4 關係與分佈圖表: 散點圖 (Scatter Plots): 揭示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介紹如何使用顏色或點的大小(氣泡圖 Bubble Chart)來引入第三或第四個維度。 熱力圖 (Heatmaps): 在矩陣數據中,利用顏色深淺來快速定位高密度或高價值的區域,適用於相關性矩陣或地理空間數據的初步探索。 --- 第四章:色彩心理學與排版美學——提升圖表的可讀性 一個美觀的圖表不僅悅目,更能引導讀者的目光,強化訊息的傳遞效率。本章專注於設計層面。 4.1 色彩的語言與語義: 功能性色彩 vs. 裝飾性色彩: 解釋色彩應當服務於數據區分或強調重點,而非單純的裝飾。 選擇適當的色盤: 區分順序色階(Sequential)、發散色階(Diverging)和定性色階(Qualitative/Categorical)的應用場景。特別強調如何設計對色盲友好的配色方案。 4.2 負空間與簡潔設計: 「數據墨水比」的應用: 遵循 Tufte 的原則,最大化用於呈現數據的元素,最小化非數據的裝飾(如過多的網格線、陰影和邊框)。 字體選擇的原則: 如何選擇易讀的無襯線字體,並確保標籤在縮放後依然清晰。 4.3 跨平台與響應式設計的考量: 討論圖表在不同媒介(報告、演示文稿、移動設備)上展示時,需要考慮的調整,例如簡化複雜細節或調整字體大小。 --- 第五章:進階數據敘事與互動: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 本章將引導讀者超越基礎靜態圖表,探討如何通過序列和互動來深化數據的解釋力。 5.1 數據故事的結構化: 講解如何組織一系列圖表來構建一個完整的數據論點(Data Story)。這包括設定背景、呈現核心發現、處理異議和最終的行動呼籲。 5.2 視覺化序列的運用: 介紹如何通過一系列相關的圖表(如漏斗圖 Funnel Chart 顯示流程衰減,或桑基圖 Sankey Diagram 追蹤流向)來展示複雜的過程。 5.3 互動式探索的入門概念: 雖然本書不深入探討編程,但會介紹互動圖表(如通過過濾、縮放和懸停提示)如何賦予觀察者探索數據的能力,從而提升他們對數據的理解和信任度。我們將討論哪些類型的數據最適合進行互動化處理。 --- 附錄:實用工具箱與持續學習資源 提供一個精選的工具清單,涵蓋從簡單的電子表格工具到專業的數據視覺化軟體,並推薦進一步學習數據視覺化設計與認知科學的書籍和線上資源。 關鍵學習成果: 讀完本書,讀者將能夠自信地識別數據的本質、選擇最能準確表達其含義的圖表類型,並運用設計原則,創建出既美觀又具有強大溝通力的數據視覺化作品。你將不再只是繪製圖表,而是開始「設計」資訊。

著者信息

監修者簡介
 
今野紀雄
 
  1957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1982年東京大學理學部數學科畢業,1987年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理工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歷經室蘭工業大學數理科學共通講座副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數理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等職,現任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院教授。曾榮獲2018年度日本數學會解析學賞。主要著作有《3小時讀通統計【漫畫版】》和《懶人圖解統計學:統整複雜數據,看穿大數據背後真相》(世茂)等。
       
審訂者簡介
 
鍾元杰
 
  現為桃園市東興國中數理資優班數學科教師、FB數位教學軟體應用社群版主,曾任全國Super教師評審委員和總統教育獎評審委員。創立「課堂上的生存遊戲教學法」,獲桃園縣杏壇新星特優獎與全國Super教師評審團特別獎。
 
譯者簡介
 
李彥樺
 
  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曾任私立東吳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譯作涵蓋科學、文學、財經、實用書、漫畫等領域,在小熊出版有「NHK小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方法」(全套3冊)、「5分鐘孩子的邏輯思維訓練」(全套2冊)、《【全集中.5分鐘限時揭密】無人島絕境逃生:一場結合鬥智、邏輯、推理、空間感知的生死搏鬥》、《骨之旅:從海洋到陸地,看見人類與萬物的演化關係》、《真的假的?原來人類這麼囧》、《真的假的?原來宇宙這麼炫》等作品。

图书目录

前言:成為「資料處理」高手吧!
登場人物

①圖表該怎麼使用呢? 
正確計算數量:讓調查結果變成統計數字
整理表格:表格的功能
表示數量大小:長條圖
如何正確比較:長條圖的注意事項
依照使用目的選擇:群組長條圖.堆疊長條圖

②利用資料進行調查吧!
調查步驟:PPDAC
一起決定營養午餐
Fun知識:如何統整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結果?

③活用資料,解決問題!
觀察&記錄:調查向日葵的成長過程
排列方式:動物的睡眠時間比一比
確認數量&內容:小學生的隨身物品重量
圖表&地圖:臺灣人口最多的縣市
水果產量最多的地區:調查水果產地
FUN知識:數量的魔法?別被大特價的話術給騙了!

附錄:利用網路尋找資料的方法/資料分析常犯的錯誤/如何利用電腦製作簡易的統計圖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40642
  • 叢書系列:閱讀與探索
  • 規格:精裝 / 48頁 / 21 x 25.7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成為「資料處理」高手吧!
 
  我們在調查一件事情時,通常會事先蒐集很多資料。所謂「資料」,指的是藉由實驗或觀察所獲得的事實、數據,以及相關的紀錄,例如到圖書館找參考書、上網搜尋、做問卷調查、撰寫觀察紀錄等,在過程中就會獲得許多資料。但是,光有資料並沒有辦法讓我們得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因此,我們必須擁有善加利用圖表的能力。
 
  本書第1章以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表格和長條圖的使用方式;第2章介紹如何運用資料來學習解決問題的步驟(PPDAC循環),這些都是解讀資料的基本方法。只要依循正確方法,對資料進行統計、利用圖表比較數值大小,就能更加明瞭資料所代表的意義;第3章則依照事先設定好的主題,對資料進行分析。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利用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所教導的技巧,必定能夠引領你在將來面對各種難題時,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願本書能作為敲門磚,幫助你成為資料處理高手。
  
今野紀雄(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教授)
 
編輯小語
 
  「你會看統計圖表嗎?」
  相信大部分的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應該都會感到有些遲疑吧!
 
  或許多數人對統計圖表的類型並不陌生,有些人甚至信手拈來就能舉出長條圖、直方圖、圓餅圖等各式各樣不同的專有名詞。但是,要理解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會看」呢?又該如何「看懂」統計圖表所呈現的數據,以及隱藏在其中的資訊呢?
 
  想要理解統計圖表中傳達的資訊,就必須試圖理解它獨特的語言。
 
  統計學是一門相當專精的學問,與各個領域的專業一樣,若要深入研究,其深度、廣度都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然而,統計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舉凡費用明細表、數量長條圖等生活中常見的圖表,都是統計資料的呈現。
 
  而統計圖表就像是一種語言,唯有它才能把各種龐雜的資料與數據化繁為簡,將結論清晰的傳達出來,讓他人一目了然。
 
  現在的孩子所身處的,是一個更為複雜且變動愈發劇烈的世界,資料的龐雜程度與汰換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前面幾個世代的想像。在這樣的時代,如何面對資訊、處理資料、統整出結論,甚至是判斷資訊真偽的態度,都將成為足以影響未來的關鍵!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還必須具備在分析出結論之後,用統計圖表取代千言萬語,進而精準又有效率的說服別人,同時呈現出簡明扼要的結論的能力。
 
  儘管並非人人都是統計學領域的專家,但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統計圖表」這套實用的「語言」,讓它為我們腦海中的各種想法發聲。
 
  第一步,就從表格和長條圖開始吧!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書的價值,不只在於數學技能的培養,更在於它對孩子「觀察世界」的角度產生了影響。以前我兒子看事物就是很單純的「有」或「沒有」,或者「很多」和「很少」,詞彙和認知都比較模糊。自從接觸了這本關於「比較數量大小」的內容後,他的表達方式變得更精確了。例如,他會開始使用「比多出三份」、「差不多一樣多,但A多一點點」這類的描述。這表示他已經內化了「量化比較」的概念,不再只是憑感覺,而是開始用一種數據化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這種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能力,在小學階段是非常關鍵的競爭力。我發現,當他開始習慣於對事物進行量化對比時,他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再是盲目嘗試,而是會先「分析」哪種方法數量上比較有利。這本書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數學課本的範疇,簡直是思維訓練的墊腳石。

评分

身為一個對教育品質比較講究的家長,我對市面上很多兒童數學教材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畢竟很多都只是把成人版的知識「幼兒化」,變成一堆可愛的圖案,但核心的邏輯其實還是很硬。但是這本《小學生的統計圖表活用術》很不一樣,它在「比較數量大小」這個主題的處理上,展現出極高的專業度。它很巧妙地避開了直接灌輸複雜的數學符號,而是透過視覺化的方式,引導孩子建立「對等關係」的概念。你看那個用積木堆疊的圖表單元,就很明顯地在告訴孩子,同樣大小的積木,堆得越高就代表數量越多,這個基礎邏輯一旦建立起來,未來學習任何圖表都會事半功倍。我特別欣賞它對「誤差」和「差異」的初步引導,雖然只是最簡單的比較,但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數量之間是可以存在細微差別的,這對於培養他們日後邏輯思辨的能力至關重要。它不是只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教你「為什麼要這麼做」,那種思維的建立,遠比單純記住公式來得有價值。

评分

這本書根本是為我們家那個每天都在問「為什麼A比B多?」的小鬼量身打造的啊!我跟你說,自從讓他開始接觸這本《叫我資料小達人1》,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原本還擔心什麼「統計圖表」聽起來就很枯燥,怕他只看幾頁就丟到旁邊積灰塵,沒想到這本書的編排超級活潑,色彩繽紛到我這個大人看了都覺得有趣。它不是那種死板的教科書,比較像是漫畫加小偵探遊戲的結合體。舉例來說,書裡教怎麼比棒棒糖的數量,不是直接給你看數字,而是畫出一排排可愛的圖案,讓他自己去數、去比較。我兒子現在走路都會不自覺地去數路邊的盆栽數量,然後跟我說「媽媽你看,那邊的綠色盆栽就比紅色的多兩盆喔!」這種學以致用的程度,真的讓我這個當媽的超級驚艷。而且,這書的內容設計非常貼近生活,像是比較班上同學的身高、比較不同口味的飲料銷量,這些都是他日常會接觸到的情境,所以他學得非常快,完全沒有排斥感,重點是,他自己會主動跑來問我:「這個是不是要用長條圖比較比較看?」看得出來,作者真的很懂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把原本抽象的「量化」概念,變得超級具體又好玩。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買這本書是想說,大概就是給補習班用的那種輔助教材吧,畢竟書名聽起來挺學術的。結果翻開後,我發現我完全低估了它的設計用心。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流暢,從最基礎的「一對一」配對比較,慢慢過渡到需要「加總」後再比較的複雜情境,中間的銜接點處理得非常細膩,幾乎沒有讓孩子產生「跳躍式學習」的困難。我兒子在做那些關於動物體重的比較題時,一開始還會搞混,但書裡設計了一個「天秤圖」的概念,讓他可以視覺化地看到哪邊比較重。這種將抽象的數值轉換成具象的物理平衡概念,真的是神來之筆。我很少看到這麼用心去設計學習路徑的教材,它完全符合認知發展的階段性需求。而且,書裡面的插畫風格超級童趣,不會讓人覺得在應付作業,反而像是在完成一個個小任務,大大提升了孩子的參與感和持續性。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裝幀和材質給予高度肯定,這點是很多國外引進的教材常常忽略的細節。書的紙質很厚實,顏色印刷飽和但又不刺眼,最重要的是,它經得起我們家那個精力旺盛的小魔頭的摧殘!他常常邊看邊畫邊塗改,一般書早就爛光了。這本卻異常耐用,邊角處理得很圓滑,不用擔心割傷孩子。在內容設計上,它針對「比較數量大小」這個主題,設計了非常多樣化的比較情境,從最基礎的數字大小,到後來涉及面積、體積的初步概念(雖然只是隱晦地帶入),讓孩子在比較不同維度的資訊時,都能找到對應的圖表工具。它沒有急著教孩子繪製複雜的圖表,而是專注於「解讀」和「選擇最適合的圖表工具來比較數量」,這才是核心能力。這種務實的教學取向,讓我覺得這筆投資非常值得,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工具箱,讓孩子未來面對任何數據挑戰時,都能從容應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