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平面製圖 武功祕笈

AutoCAD 平面製圖 武功祕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高德
图书标签:
  • AutoCAD
  • 平面製圖
  • 製圖技巧
  • 建築設計
  • 工程繪圖
  • 電腦輔助設計
  • CAD
  • 圖形設計
  • 實用指南
  • 設計入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輕鬆掌握各種應用與操作技巧,
現在就全面領略AutoCAD的極緻表現!
 
  筆者數十年教學經驗獨家精選整理的講義,每單元由“指令的解說”、“指令的練習”、“問題的考驗”,不但節省您摸索指令的過程,讓您真正了解指令的精華,並能馬上熟悉指令在各種場合的應用技巧,以及遇到使用指令問題的反應。
 
  這是一本教您如何正確製圖的實務工具書,從製圖的觀念、指令應用的講解至Step by Step的建構解析,讓您由平地建立起萬丈高樓,每個範例皆有其重點;讓您從了解指令進而掌握指令的應用。
 
  精心挑選的範例,第一階段由製圖環境的熟悉、繪圖輔助及鎖點模式的設定、各種繪圖及編輯指令的應用,讓您將製圖的正確觀念及指令應用的技巧深植入您的手、眼及心裡,使您對與範例類似的圖面不再產生畏懼,自然而然地舉一反三按部就班,正確精準地完成任何圖面。第二階段由圖元的屬性設定、文字的設定及加入、及如何建立必要且正確的標註,使您能完成一張有價值的圖面,最後再介紹如何以實體方式或電子方式輸出/傳送您的成品。
 
  每個範例皆有詳細清楚的有聲動畫教學檔供您預習,內容編排沒有任何累贅的文字描述,完全藉著一個接一個的指令操作;一個接一個的範例演練,並附範例檔案供您驗證成果,累積您AutoCAD平面製圖的實力及信心。
建筑设计与工程制图的深度探索:从理论基石到实践精通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从事建筑、土木工程、室内设计或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制图理论与技术体系。我们不再局限于单一软件的操作指南,而是将视角提升至工程制图的本质、国际标准规范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复杂的三维空间概念精确地转化为二维图纸的艺术与科学。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习曲线的平滑过渡,从基础的图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行业特定的复杂制图要求。 --- 第一部分:制图学的基石与几何逻辑重塑 本部分着重于巩固读者对传统制图学原理的深刻理解。我们相信,无论是何种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其背后的逻辑依然建立在严谨的几何投影和空间关系之上。 第一章:工程图学的思维模式 本章将系统阐述正投影、斜投影、透视投影等基本投影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重点剖析多视图的形成原理,强调如何通过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的相互制约关系,准确无误地还原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我们将引入“视图协调性”的概念,指导读者建立清晰的“所见即所得”的思维转换机制,避免因脱离三维想象而产生的制图错误。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几何尺寸与几何形位公差(GD&T)的精确表达 尺寸标注并非简单的数字罗列。本章深入探讨了标准化尺寸标注的层级结构,包括连续尺寸、累积尺寸和基准尺寸的合理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用大量实际案例详细解读了ISO和国家标准中关于公差带的理论。GD&T部分将不再停留在符号的识记,而是深入讲解基准的选择、形状公差(如平面度、垂直度)和位置公差(如同轴度、对称度)对零件装配和功能实现的关键影响,帮助读者理解公差的“经济性”和“必要性”。 第三章:专业线条与视图的规范化应用 图纸的“语言”在于其线条。本章对不同用途的线条(粗实线、细实线、点划线、双点划线)进行了详尽的规范梳理,明确了它们在表示材料、剖切面、轴线和截断部分时的唯一性。此外,我们探讨了专业视图的选用策略,如局部放大图、断面图、旋转视图、翻转视图的绘制时机与要求,确保图纸信息的传达高效且无歧义。 --- 第二部分:建筑与结构制图的深度规范解析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与建筑行业的实际规范紧密结合,聚焦于如何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如中国的《建筑制图标准》GB/T 50001等)来组织和绘制建筑全套施工图。 第四章:建筑平面图与立面图的深度构建 本章详细拆解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流程,重点讲解墙体、门窗、楼梯、设备井等元素的符号化表达。我们不仅关注“画什么”,更关注“为什么这么画”。例如,门窗的开启方向、墙体厚度的明确标注、房间编号和面积的规范放置。在立面图部分,则深入剖析材料饰面、屋顶构造层、女儿墙处理等细节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立面图体现设计的高度控制和材料的质感关系。 第五章:剖面图的解构与构造表达 剖面图是理解建筑复杂交界处的关键。本章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们将系统分析不同类型的剖面图(大开剖、局部详图剖)的绘制目的。核心内容集中于构造节点的处理:楼板与梁的连接、屋顶与墙体的收口、基础与地面的交接等。我们将引入节点大样图的概念,演示如何将1:50的平面信息提升至1:10或1:5的详图级别,确保施工人员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堆叠顺序和防水、保温措施的实施细节。 第六章:结构图纸的力学语言 本章面向理解结构设计意图的读者。我们区分了结构平面图、梁/板配筋图与柱/墙配筋图的差异。重点在于理解梁下部钢筋、上部钢筋的锚固长度、箍筋的加密区设置等结构参数在图纸上的“翻译”过程。此外,我们将探讨钢结构中的节点详图表达,以及如何通过详尽的符号标注,体现荷载传递的路径。 --- 第三部分:设备、管线与信息集成 现代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体,本部分关注如何将暖通(HVAC)、给排水(Plumbing)和电气(Electrical)系统有效地整合到统一的建筑模型与图纸空间中。 第七章:机电管线综合排布与冲突预防 在日益紧张的净高空间中,管线综合是制图的巨大挑战。本章介绍如何在不同专业的图纸(天花板结构图、设备平面图)中,用不同线型和标注方法清晰区分给水管、排水管、消防管、风管和电缆桥架。我们将探讨基于系统逻辑的管线分层原则,以及如何通过竖向的剖切来展示管线在空间中的净空高度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施工中的碰撞问题。 第八章:电气系统图示与安全规范 电气图纸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符号化特征。本章详细解读了强电、弱电、消防报警、防雷接地等系统的标准符号和接线图例。重点讲解配电箱(柜)的系统图绘制,包括电源引入点、断路器型号的标注规范,以及照明平面图中的灯具类型、功率和控制回路的清晰界定。 第九章:图纸信息管理与数字化交付 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图纸是信息传递的核心载体。本章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图纸版本控制、图框信息的规范填写(包括设计变更记录)。此外,我们讨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制图技术(如标准化的图层命名、块(Block)的参数化应用)来优化图纸的后期修改效率和信息检索能力,为未来向BIM(建筑信息模型)环境的过渡打下坚实的信息管理基础。 --- 结语:制图师的职业素养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高度职业责任感的制图师。合格的制图工作不仅仅是“画图”,更是对设计意图的精准理解、对规范的严格遵守、对施工安全的保障以及对项目成本的间接控制。本书通过理论的深度挖掘和实践案例的反复推演,致力于让读者掌握在任何工程环境下都能独立、高效、准确地完成专业制图任务的核心能力。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  Auto“DESK”電腦製圖桌
設定工作區
UCS圖示
圖面管理
模型與配置標籤
調整文字視窗的大小
狀態列上顯示座標
 
Chapter 1  開始一張新圖
開啟新檔的方式
對既設之圖面修改設定
儲存/另存圖檔/關閉檔案
 
Chapter 2  繪圖輔助
開啟格點的方式
開啟鎖點的方式
開啟正交的方式
開啟極座標追蹤的方式
 
Chapter 3  物件鎖點模式
選取框設定值
手動鎖點模式
自動鎖點模式
鎖點追蹤的使用
 
Chapter 4  縮放模式
開啟檢視的方式
即時縮放
前次
拉近/拉遠
全部/實際範圍
鳥瞰視景
 
Chapter 5  繪圖工具
點型式的變更
常用的多邊形建立方式
建立矩形方式
 
Chapter 6  編輯工具
開啟切斷於點的方式
 
Chapter 7  圖元屬性
設為目前圖層
打開/關閉圖層
凍結/解凍圖層
解除鎖護/鎖護圖層
設定圖層的顏色
載入線庫的方式
依線型指定線型比例係數
依圖元指定線型比例係數
開啟線寬的顯示
依圖層指定線寬
 
Chapter 8  總複習一平面圖的繪製技巧
範例8-1
範例8-2
範例8-3
範例8-4
範例8-5
範例8-6
範例8-7
範例8-8
範例8-9
範例8-10
範例8-11
範例8-12
範例8-13
 
Chapter 9  總複習二 二視/三視圖的繪製程序
範例9-1 相切弧的繪製技巧
範例9-2 如何如何設定繪圖的中心參考點
範例9-3 如何繪製簡易的二視圖
範例9-4 如何建立圓形及矩形特徵的二視圖
範例9-5 如何建立楔形(斜角)特徵的二視圖
範例9-6 如何建立同心圓柱特徵的二視圖
範例9-7 如何建立圓錐特徵的二視圖
範例9-8 如何建立圓弧切角特徵的二視圖
範例9-9 如何建立扇形特徵的二視圖
範例9-10 如何建立圓角邊特徵的二視圖
範例9-11 如何建立三視圖(一)
範例9-12 如何建立三視圖(二)
 
Chapter 10  文字工具
“英文字體”及“中文字體”
指令及圖示
設定字型的方式
 
Chapter 11  標註工具
開啟角度標註的方式
歸位
新建
旋轉
傾斜
歸位
角度
 
Chapter 12  輸出
 
Chapter 13  總複習三.視圖尺寸標註的技巧
範例13-1 內徑外徑的標註技巧
範例13-2 內徑外徑標註的放置處
範例13-3 上視圖與側視圖的標註
範例13-4 對稱視圖的標註
範例13-5 依視圖的特性建立標註
範例13-6 依對稱性視圖的特性建立標註
範例13-7 同心圓的標註建立
範例13-8 同心但不同側的圓形標註建立
範例13-9 在適當的視圖中建立圓形標註
範例13-10 建立同心弧的標註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801955
  • 規格:平裝 / 540頁 / 17 x 23 x 2.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AutoCAD 平面製圖 武功祕笈》最讓我驚艷的,是它對於進階工具的介紹,居然能寫得如此生動有趣,完全沒有距離感。我本來以為像「外部參考(Xref)」或是「圖塊編輯器」這種比較複雜的功能,大概只能靠看教學影片才能理解,沒想到書裡用了很多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這些抽象的概念。舉個例子,它解釋 Xref 的時候,居然把它比喻成「跟別人合作專案,你只負責修改你那份,但整體進度會同步更新」,這個比喻讓我瞬間就懂了!這對我們這種需要跟結構技師、水電技師等多方協作的專案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另外,對於物件鎖點(Osnap)的細部設定,這本書也給出了非常深入的探討,我以前都只是隨便開著用,用完才關,搞得準心到處亂飄,看了這本之後,才知道原來可以針對不同繪圖階段設定不同的優先順序,讓精準度大幅提升。總結來說,它成功地把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專業功能,轉化成了可以輕鬆掌握的實用技能包。

评分

這本《武功祕笈》在處理製圖的「美學」層面,也著墨不少,這點讓我非常欣賞,因為很多同類書籍只專注於「能不能畫出來」,卻忽略了「畫得好不好看」。書裡有專門章節講到如何選擇合適的線型、線寬,以及色彩的搭配,讓平面圖不再是冷冰冰的線條集合,而是具有清晰資訊層級的視覺文件。例如,它詳細解釋了為什麼結構線要用粗一點的實線,而家具配置線可以用較細的虛線,這背後其實蘊含了專業的判斷標準。我拿著書中的範例圖去跟我的前輩討論時,前輩都說我的圖面邏輯清楚多了,這直接反映了閱讀此書的價值。它教會的不只是 AutoCAD 的操作,更是建立起一套專業的製圖思維,讓我從一個只會畫圖的「繪圖員」,蛻變成能思考圖面溝通效益的「製圖師」,這才是這本書真正傳授的「內功心法」吧!

评分

老實說,我對技術書籍的接受度通常不高,總覺得它們的版面設計總是灰濛濛的,看久了眼睛會很痠,而且資訊密度太高,讓人難以下嚥。但翻開《AutoCAD 平面製圖 武功祕笈》後,立刻感受到一種清爽的設計感。它的用色和排版很講究,重點資訊都有用不同顏色標註出來,光是視覺上就舒適很多,這點對於需要長時間對著電腦螢幕的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更不用說,書裡面附帶的範例檔(雖然我這邊沒提到在哪裡下載,但書中明確指引了路徑),讓我可以邊看邊操作,即時驗證書上的指令效果,這才是真正落實了「做中学」的理念。有些書的指令截圖都過時了,結果我照著做軟體介面還對不上號,讓人很挫折,但這本的截圖看起來很新,應該是針對目前主流版本的 AutoCAD 做了優化,這份用心在業界的書籍中是很難得的。

评分

這本《AutoCAD 平面製圖 武功祕笈》真的是繪圖新手的救星,我本身是個對電腦操作比較生疏的人,一開始看到 AutoCAD 這種專業軟體就頭痛得要命,想說這根本是工程師專屬的語言嘛!結果翻開這本書,它的編排方式完全不像一般教科書那種死板板的理論堆砌。作者很貼心地把每一個指令,每一個繪圖步驟都拆解得非常細膩,用詞也相當白話,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技術術語。記得我第一次嘗試畫一個簡單的平面圖,光是圖層設定就搞得我團團轉,但按照書裡圖文並茂的教學一步一步來,哇,那個感覺就像有位經驗老到的老師傅在你旁邊手把手教你一樣,連一些軟體裡的小撇步、快速鍵的訣竅都有提到,這對想提高效率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挖到寶了。特別是關於標註系統的部分,書裡有非常詳盡的說明,讓我終於搞懂為什麼有時候標出來的尺寸線會亂跑,還有怎麼讓圖面看起來專業整潔,這些都是我在網路上找其他資料時,很難找到這麼透徹的解析。整體來說,它給我的信心大增,現在面對設計師丟來的需求,我敢說起碼基礎的 2D 繪製難不倒我了。

评分

說真的,市面上關於 CAD 的書這麼多,大多都是寫得落落長,感覺就是把官方說明書翻譯過一遍,讀起來讓人昏昏欲睡,看了兩頁就想把書闔起來去喝咖啡提神。但這本《武功祕笈》的風格就很不一樣,它的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感覺作者是很了解台灣業界在製圖上的一些「眉角」的。比如說,它特別強調了出圖的規範性,這在我們需要送件給廠商或報價時,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很多教科書只教你畫圖,卻沒教你怎麼讓圖「能用」。書中提到的一些工作流程建議,比方說如何快速建立標準化的圖框和標題欄,對我這種經常需要重複製作類似圖面的設計師來說,簡直是神救援!而且,它的章節安排很有邏輯性,從最基礎的線條、圓弧,一直推進到物件的編輯、圖層管理,循序漸進,完全沒有生硬的跳躍感。我最欣賞的是,它不像有些書籍只展示怎麼操作,而是會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這種對原理的闡述,讓學習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背後的設計意圖,這才是真正的「武功」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