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

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思進
图书标签:
  • 財經新聞
  • 投資理財
  • 股市
  • 金融
  • 理財入門
  • 財經知識
  • 賺錢技巧
  • 財經分析
  • 個人理財
  • 財富增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蟬聯數年亞馬遜電子書TOP10、實體書暢銷十萬冊的財經讀物!★
★賺錢的第一堂課,就是學會看懂財經新聞★
★跟著橫跨歐美與華人界的國際金融專家視野來看財經新聞★

  當面對資訊爆炸,各種消息滿天飛,
  尤其身為投資者的你,在面對財經新聞時究竟該如何解讀?
  你是否看見:「黃金/美元將積聚看漲勢頭」,就一股腦的跟著買進;
  你或許聽見:「某大師炒股半年買了豪宅」,就人云亦云的進入市場;
  小心!你可能還沒取得賺錢機會先賠上了全部家當!
  想要從消息面賺取報酬,不只得學會辨別消息真偽,更需要具有基本財經知識,
  唯有排除可能賠錢的假消息、掌握新聞獲利關鍵,才能為你的財富聰明布局!

  ◎財經新聞為何重要? 因為賺錢門道就藏在裡頭!
  不論是工商人士、投資人,甚至是家庭主婦,
  只要身在社會金融體系當中,你都需要看懂財經新聞!
  因為業界發展的現況、經濟狀況的數據、市場的未來趨勢等,
  各種賺錢門道的消息都會潛藏在財經新聞中,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

  但隨著每天接收到各種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的財經資訊,
  若只是單純的看過就忘、讀過而不懂,就可能賺錢不成反陷危機!
  因此,快速且精準的掌握到財經新聞中消息面的賺錢門道,
  不只可以躲掉金融危機、避免損失,
  還能取得最佳投資機會、領先他人。
  跟著下面的步驟,一起看懂財經新聞,取得當中的賺錢門道吧!

  ◎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步:看新聞、找消息
  既然財經新聞中藏有各式賺錢門道,
  那麼你就不該錯過這些消息資訊,
  除了被動接收、更該主動出擊:
  ‧關注新聞媒體、報章雜誌、電視節目、網站等消息來源
  ‧盡量收集大量且多元化的訊息(如:同樣消息的不同報導)。
  ‧定期追蹤新聞與消息的後續,才能確保資訊的最新動態。
  這些財經新聞與消息的累積,也將成為你開啟賺錢門道的基石。

  ◎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二步:用四原則解讀財經新聞
  你接收到的這些財經訊息真的可以照單全收嗎?
  哪些是公正資料?哪些是誘騙謊言?
  哪些是一定要知道內容?哪些又是不需參考的無關資訊?
  作者陳思進具有歐美大型證券公司的工作經驗,
  並擔任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的學術顧問,
  讓本書融會了國際性的金融觀點和與貼近的華人思維,
  更整理了閱讀財經新聞的四大原則,讓你一見新聞就能快速切中要害:

  ●想要避免財務損失,你需要【原則一】特別關注壞消息
  →好消息錯過了,頂多只是錯過賺錢時機;一旦遺漏了壞消息,則可能造成資產的損失。所以看財經新聞的第一步,就是觀察它究竟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若是壞消息就需多加注意。
  ◆新聞範例:〈美元大多頭 一路漲到2023〉
  →看似好新聞,背後卻暗藏新台幣貶值的壞消息。

  ●想要採取正確行動,你需要【原則二】專家的話正確聽
  →在有專家發言的新聞裡,首先要看採訪者是誰,其次看接受採訪的專家是什麼身分背景,他的發言是否和他本身的職業存在利益衝突,他有沒有相關的投資,他的言論會不會對他的投資有所影響等。藉此來判斷專家的話是否可以參考,以及該從正面還是負面來解讀。
  ◆新聞範例:〈股神再出手!巴菲特加碼西方石油股票〉
  →若只是無腦跟著股神買股投資,可能反而得不償失,應該試著了解更多股神投資這檔股票的時間、方法、是否已經賣出套現等背後詳情,再來判斷是否投資。

  ●想要規劃資金分配,你需要【原則三】分清投資與投機
  →投資的收益是來自投資產品所產生的財富;而投機的收益,是來自於另一個投機者的虧損,除此之外,投機更是一場零和遊戲。考量風險與報酬的綜合因素,除非你有特定的投機需求,否則應該多參考屬於投資而非投機的新聞資訊。
  ◆新聞範例:〈比特幣又恢復避險資產之身〉
  →如果只單看新聞,不了解比特幣的運作模式,誤以為它是避險的好投資,恐會落入比特幣投機的高風險危機中。

  ●想要避開金融陷阱,你需要【原則四】回歸常識來判斷
  →用常理來進行價值判斷。例如:當財經新聞中的資訊看上去太好,則一定是假的。
  ◆新聞範例:〈網路老師教投資股票工程師遭詐逾200萬元〉、〈聽信詐團投資房產可獲高報酬 7旬老夫妻險遭騙36萬養老金〉
  →有太多的新聞詐騙案例,再再都在提醒「高報酬」其實都只是噱頭或詐騙。

  ◎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三步:補充多元財經知識
  財經新聞中充滿著各種專業發明與術語,
  需要具有金融的基本知識與常識,
  否則不只錯失優勢,更釀財務事故。

  ●如果不懂股市的遊戲規則,你只能是市場主力的操控玩偶。
  →了解金融市場才能從中獲利,詳見第1章。
  ●如果不察專家的話數套路,你將會是提供獲利資金的肥羊。
  →了解機構專家才能免受操弄,詳見第2章。
  ●如果不知房產的價格稅務,你可能想買房投資卻負擔高稅。
  →了解房產問題求高房價解方,詳見第3章。
  ●如果不解比特幣運作模式,你便成為先入市場者的提款機。
  →了解貨幣議題破解金錢騙局,詳見第4章。
  ●如果不曉得經濟發展狀況,你的錯誤金錢觀恐致生活崩潰。
  →了解經濟社會健全財務幸福,詳見第5章。

  本書從股市、房市到貨幣,再以各種專家的說法到財富觀念共五大重點,
  全方位解釋財經新聞中常見的金融關鍵字,
  並破解潛藏在其中的賺錢方法,
  讓你快速加值自己的財經學識、擴增國際金融視野,
  唯有累積你的財經背景知識,你才能有高於別人的投資優勢!
 
  把握上述三步驟,就能在金融世界裡掌握賺錢門道,豐厚你的錢包!

本書特色

  1.結合時下財經熱點,從具體新聞案例,切入重點詳盡解讀。
  2.破解閱讀財經新聞容易讓人誤導的錯誤思維。

名人推薦

  阿靜/「Ajing好有財」版主
  陳明君/《這!不是新聞》主持人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書中每節都有『新聞案例分析』,就各種熱點財經新聞進行剖析,深度挖掘新聞中的潛在訊息。作者多次強調讀懂財經新聞的四大原則,並基於這四大原則,抽絲剝繭,與讀者一起還原財經新聞的真相,並探討財經新聞背後的奧祕。」──李德林/萬有新媒創始人、財經作家

  「本書可以看作是一個資深華爾街圈內人士的揭密之作。」──理查德.羅伯茨(Richard Roberts)/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聯準會紐約分行前營運長(COO)
《投资者的炼金术:从宏观趋势到微观选股的实战指南》 第一部分:洞悉全球经济的脉络——宏观视角的构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金融新闻如潮水般涌来,但真正能抓住市场本质的洞察却凤毛麟角。《投资者的炼金术》并非一本教你如何解读特定财经报道的速成手册,而是一部系统构建投资者宏观思维框架的深度指南。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超越每日的股价波动,去理解驱动全球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和关键力量。 第一章:理解经济周期的“气候图谱” 经济并非匀速前行,它在扩张、高峰、衰退和谷底之间循环往复。本章深入剖析了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如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消费者信心指数、失业率变化和库存周期——来精确判断当前所处的位置。我们将详细解析“利率周期”与“信贷周期”如何交织影响实体经济,并提供一套实用的模型,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动态的经济气候图,预测未来六到十二个月的市场可能偏好的资产类别。 第二章:货币政策的艺术与科学 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掌舵者”。本章聚焦于理解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运作机制,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量化宽松与量化紧缩)以及基准利率的设定。我们不仅会解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流动性和借贷成本,更会深入探讨“沟通”在现代央行政策中的核心地位——即“前瞻性指引”如何提前锁定市场预期。对于读者而言,掌握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市场往往是对预期的反应,而非对实际行动的反应。 第三章:财政政策与政府的“杠杆” 财政政策作为与货币政策互补的另一支力量,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本章详细拆解了政府支出、税收政策和债务管理如何塑造特定行业的增长前景。我们将分析财政刺激(如基础设施投资或减税)对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的结构性影响。此外,本书还会探讨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教导读者如何评估一个国家的财政健康状况,及其对全球资本流动的潜在冲击。 第四章:全球化与地缘政治的“黑天鹅” 现代金融市场是高度全球化的,任何一地的冲击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本章专门探讨地缘政治风险如何转化为可交易的市场信号。我们将研究贸易摩擦、供应链重构、能源安全冲突等因素对特定行业(如半导体、大宗商品)的长期影响。本书提供了一套风险评估矩阵,帮助投资者在分析宏观环境时,将非经济因素纳入考量,识别“结构性转变”而非“周期性波动”。 第二部分:解码资产配置的智慧——策略与纪律 拥有宏观视野是第一步,如何将这种视野转化为可执行的资产配置策略,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投资者的炼金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旨在提升读者的战略决策能力。 第五章:资产类别的“风险-收益”轮动 股票、债券、房地产、贵金属和另类投资,每种资产都有其在不同经济阶段的表现“偏好”。本章详细阐述了资产配置中的“板块轮动”理论。例如,在经济复苏初期,周期性股票和高收益债券可能表现优异;而在滞胀环境下,实物资产和抗通胀债券的重要性则会凸显。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基于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模型,用于量化不同宏观情景下各类资产的预期回报和波动性。 第六章:债券市场的深度解析——利率变动的内在逻辑 债券市场常被视为“专业人士”的领域,但其却是理解资金成本和市场信心的核心所在。本章彻底解构了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平坦化、陡峭化、倒挂)及其背后的经济含义。我们深入讲解了通胀保值债券(TIPS)的作用、信用风险的评估标准,以及如何利用利率期货和远期合约来对冲利率风险。理解债券市场,就是理解了未来资金成本的“定价之锚”。 第七章:股票市场的行业与风格因子 将宏观环境映射到微观选股需要细致的因子分析。本章超越传统的“价值”与“成长”二元对立,引入了更复杂的因子模型,包括动量、质量(盈利能力与稳健性)和低波动性因子。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不同的市场情绪下,优化因子组合。例如,在市场恐慌时,低贝塔(Beta)和高现金流的“质量”股票往往能提供更稳健的回报。 第八章:构建个性化的投资组合——风险预算与再平衡 再平衡不仅仅是机械地调整仓位,它是一种纪律性的风险管理行为。本章重点讨论如何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设定合理的风险预算(如最大回撤限制)。我们将详细介绍两种核心的再平衡策略:时间驱动型与阈值驱动型,并讨论在不同市场波动性水平下,哪种策略更为有效。本书强调,投资的长期成功来自于对既定策略的坚定执行,而非对市场噪音的过度反应。 第三部分:投资者的心理学与决策科学 市场行为往往由非理性驱动,成功的投资者必须是心理学的大师。《投资者的炼金术》的最后部分,聚焦于行为金融学,旨在帮助读者识别并克服常见的认知偏差。 第九章:识别与驯服认知偏差 确认偏误、处置效应、锚定效应——这些心理陷阱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投资者的决策质量。本章以详实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这些偏差在市场抛售和狂热阶段如何被放大。我们将提供实用的“决策清单”和“反思日志”工具,帮助投资者在压力下保持客观性,将情绪化的反应转化为冷静的分析。 第十章:信息过滤与决策效率 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知道什么不重要,知道什么不该看才重要”。本章指导读者建立个人的“信息过滤系统”。我们区分了“信号”(具有预测价值的信息)和“噪音”(随机、短暂的市场杂音)。本书强调了独立研究的重要性,倡导投资者将时间投入到那些能带来长期竞争优势的领域,例如深入理解行业壁垒和管理层执行力,而非沉迷于短期的市场传闻和技术指标的过度解读。 《投资者的炼金术》致力于为寻求深度、系统性知识的投资者提供一把钥匙,开启对复杂金融世界的清晰认知。它不是一个承诺快速致富的秘籍,而是一份指引你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纪律严明的长期投资者的实战路线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思進


  §集結華人思想和歐美視野的國際金融專家§

  紐約大學高級金融專業進修班畢業,紐約市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曾任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和納斯達克(NASDAQ)高級金融軟體開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證券投資部副總裁、美國銀行證券集團(BofA Securities)副總裁。

  從電腦軟體工程師到華爾街金融核心機構副總裁,他在親身經歷過「911」恐怖事件、看透華爾街的金融遊戲後,轉往加拿大發展,目前定居加拿大多倫多,任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部資深顧問,同時他也回歸初心進行寫作,無私分享他的金融知識與經驗。著有《投資的方法》《一本書讀懂生活中的金融常識》《讀懂金融的第一本書》《看懂貨幣》《金融讓誰富有》等。

图书目录

序言:累積財經知識才能有投資優勢
前言:用四大原則解讀財經新聞,取得賺錢門道

第1章:財經新聞中的金融市場
1.了解金融市場遊戲規則
2.進入金融市場的兩種方式——投資與投機
3.金融市場的賺錢方法——槓桿
4.金融市場中的龐氏騙局
5.換湯不換藥的金融新商品

第2章:財經新聞中的機構與專家
1.神話背後的巴菲特
2.政商通吃的投資機構
3.帶著私心的專業人士
4.潛藏謊言的數據資訊
5.預警未來的烏鴉嘴

第3章:財經新聞中的房產問題
1.房價高漲的恐怖常態
2.綁架生活的買房思維
3.嘗試調控房市的房產稅
4.房地產政策的實際案例──德國
5.沒有比較差的租房經濟學

第4章:財經新聞中的貨幣
1.貿易戰的貨幣匯差
2.另類貨幣「比特幣」
3.貨幣本質上就是一張借據
4.成為國際貨幣的需求與優勢
5.不再具有貨幣意義的黃金

第5章:財經新聞中的經濟社會
1.不再美好的美國夢
2.富人慷慨捐獻的祕密
3.會騙人的經濟指標
4.遠離幸福的金錢觀
5.值得效法的北歐模式

結語:找到財經新聞中賺錢也賺幸福的門道
附錄:財經新聞常見機構與術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79645
  • 叢書系列:RICH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用四大原則解讀財經新聞,取得賺錢門道(節錄)


  首先,在當今社會,除非你的生活能夠遠離金錢,否則不管你喜不喜歡,人人都需要關注財經新聞,不僅要關注國內的,更要關注國際的。因為這些年來地球越來越小,全球經濟已一體化,也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裡,任何地方發生的財經事件,都可能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你如何理財,或者說得更明白一點,直接關係到你的錢包大小。

  然而,每天,甚至每時每刻,財經新聞都鋪天蓋地,究竟我們該關注哪一些呢?記得剛到美國時,我留意到,那時中國國內播報的新聞,一般都是喜訊或好消息,而在美國電視所播報的新聞,尤其是新聞快報(Breaking News),不是殺人就是放火,不是搶銀行就是偷車,而財經新聞則不外乎是失業率又提高了,或是股市又下跌了。於是在大眾傳播學的課堂上,我忍不住請教了教授。他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現在處於和平年代,社會穩定是常態,這樣的新聞可以忽略不計,只有殺人、放火這類非常態事件,才會被當作新聞報導出來。新聞就是要報憂不報喜,因為喜本該是常態,不足掛齒。」所以美國有一句俗語:「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No news is good news.)!」

  其實看財經新聞也一樣,大家應該要特別留意壞消息,「好消息」則根本不用去聽,因為「好」是常態、是應該的,例如:生產力提高、 GDP 和平均每人所得都提高。在一個和平的社會中,達成這些是應該的。同時,任何事物都該一分為二,即使在「好消息」中,我們也必須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其「壞」的一面。以此來推論,我們對於「壞消息」就更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了。也就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準備」(Wishing for the best, preparing for the worst.)。

  多年來,美國人好日子過慣了,變得太樂觀了,他們「抱最好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他們不懂何謂「積穀防饑」,更不明白什麼叫未雨綢繆,他們平時的積蓄最多只夠花3個月,也就是「中產階級離窮人只有3個月的距離」。因為銀行的房貸只要違約3個月,房子就將被投放到市場中去法拍。於是金融危機一來,有幾百萬「樂觀的美國人」失去了家園,給我們上了一堂具體生動的課。

  那麼,我們如何來讀懂財經新聞呢?

  如前所述,美國的新聞,特別是新聞快報中不是殺人就是放火。剛進華爾街時,我的直屬上司被法院隨機挑中,當選為一起殺人案的陪審團候選人(在美國,每一位公民都有做陪審員的責任,一旦被挑選就必須去,可能十天半月不能上班,但公司不能扣薪資)。沒想到隔了一天,他就回來上班了,說是沒有被選上。因為那個嫌疑犯是西班牙血統的南美人,而我的直屬上司也是西班牙裔,需要「避嫌」。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屁股決定大腦,立場決定觀點」。

  我的直屬上司落選了,閒聊時問起陪審團的篩選過程才知道,挑選陪審團人選,一般來說有兩類人是選不上的:一類是高學歷的「菁英人才」,包括博士、專家和教授;另一類尤其重要,他們不能和嫌犯扯上任何關係。舉例來說,假如嫌疑犯是古巴人,那麼古巴人(甚至古巴裔)就選不上了,唯恐陪審團成員嘴下留情;如果嫌疑犯是伊拉克人,那麼伊朗人也選不上,生怕你會借機公報私仇。

  第二類人選不上可以理解,但為何高學歷的菁英也不能當選陪審員呢? 這就是英國制定的普通法(Common law)的基本原則,陪審員只要有常識(Common sense)即可。這是多麼合情合理的原則啊!

  因為專家、學者和教授的大腦太複雜了,研究的問題太艱深了,往往反倒失去了常識。舉例來說,在中國的法律中,蓄意殺人就該償命,這是文盲都知道的常識。那麼現在要問:故意殺人犯該不該判死刑?只要被問及的不是殺人犯的母親,通常應該都會回答:「該殺!」絕對不會說什麼因為狂熱式犯罪可以獲輕刑;也絕對不會為殺人犯去求情;更何況還要分析殺人犯為何會成為魔鬼? 他為何超越了倫理底線? 如此簡單的一個問題,至於這麼複雜嗎? 殺人償命,就是那麼簡單。

  其實讀懂財經新聞和甄選陪審團的道理是一樣的, 第一:用常識去判斷,第二:對新聞中發表觀點的人做一些背景調查,看看此人是否有「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來加以判斷,該正聽,還是反聽,抑或根本就不能聽。這裡可以借用巴菲特的名言:「幾乎在任何領域,專業人員取得的成就明顯高於門外漢,但在金錢的管理上往往並非如此。」

  現在,主流對於財經金融的分析似乎已經失去了常識,而我在所有文章裡都有一個「核心」,就是化繁為簡、返璞歸真,回歸常識。如果非要提高到經濟理論上來說,也應該回歸到傳統經濟學。這些年來,好多金融專業人員失去了常識,已經被自己設計的遊戲規則弄得暈頭轉向了,金融危機一個接一個。傷及的絕大多數是普通人。

  那麼普通人要怎樣投資,才能確保自己的財富不受侵蝕?要說明這個問題, 首先必須弄清楚投資和投機的區別。只要明白了投資和投機的區別,閱讀財經新聞的時候,也就不會那麼容易去跟風操作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剛開始接觸財經領域時,光是那些專有名詞就讓人望之卻步,什麼本益比、殖利率、因子投資...光是背誦名詞就夠我頭大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就是它對於「術語的去魅化」做得非常成功。作者顯然知道讀者群的背景差異很大,所以他不是直接拋出定義,而是用一種「情境教學法」。比如在解釋「流動性陷阱」時,他不是直接引用經濟學教科書的定義,而是描繪了一個場景:假設市場上錢多到氾濫,但大家都不願意把錢拿出來投資或消費,大家寧願把錢放在銀行領微薄的利息,這時候央行怎麼做都難以刺激經濟。這種說故事的方式,讓原本冰冷難懂的經濟概念瞬間變得立體而鮮活。更重要的是,他把這些知識點,巧妙地融入在對日常財經新聞標題的拆解之中。例如,當新聞標題寫著「某國央行釋出鴿派訊號」,作者就會馬上切入,告訴你這在實務操作層面上意味著什麼,對股市、債市、匯市可能產生哪些短期與長期的影響。這種即時的應用性,讓我感覺這本書不是一本擺在那邊參考的工具書,而是隨時可以帶在身邊,隨時都能派上用場的「新聞解讀輔助器」。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說實在話,非常「接地氣」。一打開書,我就感覺到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不是那種只會搬弄學術詞彙的學者,比較像是你隔壁那個天天在看盤、對市場脈動瞭若指掌的股市老手。內容的編排上,一開始會先帶你建立基礎的財經觀念,像是什麼是GDP、CPI這些,但有趣的是,他沒有用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式定義,而是會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例如用你去菜市場買菜的價格波動來對應通膨壓力,這樣一來,即使是對數字不敏感的人,也能很快抓住重點。書中對於總體經濟數據的解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強調的重點不是「數字是多少」,而是「這個數字背後代表的政策意圖是什麼」,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光看數字,你永遠只能當個被動的接收者,但如果能理解背後的意圖,你就能預判下一步市場會怎麼走,這才是真正的「看懂」。我記得有一章節在講述央行升息或降息的邏輯時,作者就直接模擬了幾種情境,讓我們去思考,如果今天錢變貴了,我們手上的資金該如何調度,這種代入感很強,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有種跟著高手一起在牌桌上分析局勢的刺激感。

评分

我發現市面上很多財經書,讀完後會給你一種「我好像懂了,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懂」的空虛感,因為它們往往過於側重於理論的完美性,而忽略了真實市場的混亂本質。但這本《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的論述,處處都帶著一股「真實世界的煙火氣」。作者在闡述各種投資策略時,從來不會過度樂觀,他會很坦誠地列舉出該策略在台灣特定市場環境下可能遭遇的阻礙,例如法規限制、本土法人操作習慣等,這些細節,是單純從華爾街學來的理論書裡很難找到的。最讓我受用的地方,是它教導我們如何「質疑」新聞報導的動機。很多財經新聞其實是帶有特定目的性地發布,作者教我們如何像偵探一樣,去追溯消息的來源,去判斷發布者想達成的目的,進而判斷這個消息的「可信度」和「時效性」。這不只是教你賺錢的方法,更是教你如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保護自己的判斷不被外界雜音所干擾。總之,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明牌,而在於它成功地為讀者打造了一套獨立思考的「財經分析模組」,讓你看待任何經濟數據或新聞時,都能從容不迫地找到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评分

我對財經類的書籍一向抱持著審慎的態度,因為太多書名聽起來很厲害,但翻開內文後才發現根本是「換湯不換藥」的陳腔濫調。然而,這本《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在處理國際金融局勢這塊,展現出相當高的洞察力。作者很聰明地避開了那些已經在新聞上報了幾百遍的舊聞重述,而是著墨於那些「隱藏在報表背後的潛在風險」。特別是關於地緣政治對特定產業供應鏈的衝擊分析,這部分寫得非常到位。舉例來說,當大家都在關注晶片短缺時,這本書更深入地探討了關鍵原材料的採購風險,以及這會如何連鎖反應到下游的電子產品售價和企業獲利能力上。他的寫作風格比較像是邀請你一起喝著咖啡,輕鬆地聊著這些嚴肅的國際大事,但每一個觀點都擲地有聲。我特別欣賞作者在分析跨國企業財報時,會提醒讀者不要只看營收數字,更要仔細檢視其負債結構與現金流狀況,這完全就是實戰經驗談,而非紙上談兵。閱讀過程中,我經常忍不住拿起手機,去查閱幾則近期發生的國際新聞,然後再回頭對照書中的分析框架,赫然發現自己看新聞的角度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不再只是被動接受訊息,而是開始主動解構資訊背後的商業邏輯。

评分

這本書的章節安排,展現出了一種非常流暢的「由宏觀到微觀」的遞進邏輯,這對於建立完整的投資思維框架至無可取代。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教你如何挑選個股,這點我給予高度評價。它先用前幾章建立起對全球經濟趨勢的宏觀掌握能力,讓你明白「風往哪邊吹」才是決定性的因素。接著,它才慢慢引導讀者進入產業分析的層次,探討不同產業在不同經濟週期中的表現特徵。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作者對於「資訊不對稱」的探討,他點出了散戶在獲取資訊上永遠處於劣勢的現實,並提供了一套相對公平的解方:專注於那些可以透過公開數據交叉比對,進行長期趨勢判斷的領域,而不是去追逐那些轉瞬即逝的內幕消息。這是一種非常務實且健康的投資觀念。閱讀到後面,作者甚至開始討論一些關於「心理偏誤」在財經決策中的影響,這已經跳脫了純粹的技術分析層面,進入了行為金融學的範疇,這使得整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大大提升,讓人體會到,要真正賺到錢,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預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