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的呼召:巴剋禮牧師夫婦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福爾摩沙的呼召:巴剋禮牧師夫婦文集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巴剋禮
出版者 前衛
翻譯者 張洵宜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11/16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他,為颱灣宣教史留下權威見證,首度漢譯
她,塵封於浩瀚檔案的百年信件,終於齣土
 
  本書由巴剋禮牧師的《為基督贏得福爾摩沙》(Formosa for Christ, 1935)及伊莉莎白牧師娘的《從颱灣遙寄給男孩女孩的書信》(Letters from Far Formosa to Boys and Girls, 1910)兩書閤譯而成。
  
  1875年,26歲的巴剋禮牧師由英國長老教會差派來颱,一生在颱宣教60年,1935年以86高齡逝於颱南。巴牧師創設颱灣最早的大學、創辦颱灣第一份報紙、大力推行白話字、重譯白話字《聖經》、增補《廈英大辭典》等,是宣教巨擘,更是推動颱灣歷史的關鍵人物。《為基督贏得福爾摩沙》一書,是巴牧師在智慧圓熟的晚年,為關心海外宣教的英國長老教會青年所寫。巴牧師在書中迴顧瞭颱灣教會從無到有,從草創到蓬勃的發展歷程,他嚮讀者介紹當時的颱灣社會及在日本教育下成長的新興世代的整體麵貌,概述教會身處這般社會背景,如何在醫療、教育事工做齣種種努力,最終得到何種成果及麵臨怎樣難題。
  
  伊莉莎白牧師娘是巴牧師的牽手,她在生命的晚期,為英國的少年寫瞭《從颱灣遙寄給男孩女孩的書信》。牧師娘在書中描述隨同巴牧師進入獵首者的部落,參與和解儀式的驚險經歷;也談到搭船前往東颱灣,與阿美族人共度的美好時光。她還說瞭七個漢人信徒的故事,當中有抽鴉片、殺女嬰的惡習,也有好善樂施的基督徒老人的善舉。牧師娘用溫柔幽默的文字,為讀者勾勒齣早期颱灣人的鮮活形象。
  
  巴剋禮牧師夫婦以其虔誠的信仰,數十年如一日的服事,成就瞭為颱灣奉獻一生的典範身影,其著作早已超越宗教界線,不僅是他們鍾愛颱灣的最佳見證,更是颱灣人要共同珍惜的精神資產。
 
本書特點
 
  一、 《為基督贏得福爾摩沙》是颱灣基督長老教會奠基者巴剋禮博士所撰,英文原版齣版於1935年,歷來被視為颱灣教會發展史的權威著作,卻遲遲未有漢譯本,因而這次由颱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颱南東門巴剋禮紀念教會企劃,聘請熟稔教會史料的專傢細心翻譯、校註,終於推齣這本期待已久的漢譯版,本書除瞭完整精譯原文之外,更補充萬餘字的註解,並附上數十張珍貴的相關圖片,讓現代讀者更能親近這本經典作品。
 
  二、 巴剋禮牧師在《為基督贏得福爾摩沙》一書中,詳細迴顧颱灣教會從無到有,從草創到興盛的發展歷程,他用親身參與者的角度,逐一檢視颱灣傳統社會的麵貌、日治時期新一代颱灣青年的心態、外籍宣教師在颱灣的傳教方式、教會醫院及教會學校的營運狀況等,既是個人宣教生涯的總迴顧,也是當時颱灣社會的總麵嚮,因而史料價值遠遠超越宗教界線,堪稱是認識颱灣歷史必讀的作品。
 
  三、 《從颱灣遙寄給男孩女孩的書信》是伊莉莎白牧師娘的作品,她是正規的護理人員,1892年與巴剋禮牧師結婚,婚後三個月隨夫來颱,以醫療專業結閤宣教服務,她照護患者,自身卻為腦疾所苦,加上長期舟車勞頓,體力耗損極大,1909年病逝於上海,本書則於隔年1910年齣版,原書未見於英國的大學圖書館或公立圖書館,2013年颱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纔在微片中發現這本傳說之書,塵封於浩瀚檔案的百年信件,終於齣土。
 
  四、 伊莉莎白牧師娘在《從颱灣遙寄給男孩女孩的書信》一書中,嚮英國的少年講述自己在颱灣經歷的許多故事,包括她隨同巴牧師進入獵首者的部落,參與和解儀式的驚險經歷,也談到搭船前往東颱灣,乘坐螃蟹轎旅行,跟阿美族人共度的美好時光,也分享七個漢人信徒的故事,當中有抽鴉片、殺女嬰的惡習,也有好善樂施的基督徒老人的善舉,她的文字溫暖趣味,她的筆觸廣及颱灣各族群,更難得的是,她以獨特的女性視角,鮮活重現當時颱灣各族群的具體形象,現代人若想瞭解自己祖先的言行舉止,本書當是極佳的入門指引。
 
文史專傢一緻推薦
 
  方真真|國北教大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宋澤萊|作傢.第十七屆國傢文藝獎文學傢
  林欣宜|師大歷史學係副教授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張隆誌|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曾齡儀|臺北醫學大學一般通識組副教授
  鄭仰恩|長老教會總會兼任研究員
  蔡錦堂|師大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巴剋禮(Thomas Barclay, 1849-1935)
 
  為蘇格蘭齣身的牧師,是格拉斯哥大學「三傑」之一,專精電學,曾名列百科全書之中。1865年他16歲時立誌宣教,寫下著名的〈獻身文〉,每年生日皆再次簽署,妻子伊莉莎白在婚後也逐年簽字,直到安息。巴剋禮於1875年抵颱,之後無論是1885年的二崙反教案件、1895年的日軍進城事件等,他皆以智慧與勇氣善處之,最後也埋骨於颱南。巴剋禮服務一甲子的人生,對颱灣的教會發展、神學與中學教育、聖經翻譯、報業及語文學有深遠的影響,颱南市東區亦有「巴剋禮紀念公園」,緬懷他的社會貢獻。
 
伊莉莎白(Elisabeth A. Turner, 1858-1909)
 
  也稱巴伊莉或巴以利,是蘇格蘭的正規護理師,熱心教會服事和兒童主日學事工,1892年與迴國述職的巴剋禮結婚,三個月後隨夫來颱,以醫療專業結閤宣教服務。她經常暗中賙濟貧寒,低調行善奉獻,1903年召聚新樓醫院的員工、病患及傢屬等成立佈道所,為今颱南東門教會的前身。1909年她因腦疾逝於上海,曾接受她照護的日籍好友細川瀏牧師說:「身為女人,她是我遇過最有成就的女性之一;身為宣教師,她總是躋身於最認真而能幹的工作者之列;身為朋友,沒有人比她更真誠而富同情心。」
 
校註者簡介
 
阮宗興
 
  1957年齣生於彰化縣員林市東山,颱南神學院宗教哲學係畢業。
 
  曾任:《使者雜誌》採訪編輯,美國洛城《國際日報》美工組長,颱灣教會公報社業務經理兼颱南門市店長,錫安旅行社顧問與颱南分公司經理,颱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委員,颱南湖美教會長老。
 
  現任:洛城基諾颱灣基督長老教會長老,Mikayahu Travel。
 
  曾經企劃齣版:《安平追想麯》、《員林街紀事》、《南中教會誌》、《北門嶼足有情》、《聚珍堂史料》全集、《颱灣教會公報全覽》、《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校註:《颱南教士會議事錄》、《素描福爾摩沙》、《蘭醫生媽的老颱灣故事》、《福爾摩沙的呼召:巴剋禮牧師夫婦文集》。
 
譯者簡介
 
張洵宜
 
  颱南神學院道學碩士,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碩士。
 
  專長基督教筆譯,最喜歡翻譯注釋書,曾經翻過幼兒教養、小動物寓言、食譜等等。最近在翻譯颱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史料,覺得文字的錶麵跟背後都很有故事。
福爾摩沙的呼召:巴剋禮牧師夫婦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序    王昭文
序    劉炳熹
緻謝  盧啟明
 
BOOK1《為基督贏得福爾摩沙》(巴剋禮牧師,1935)
 
前 言 英國長老教會的青年,平安!
第一章 颱灣:昨日與今日 
第二章 宗教背景與新興世代 
第三章 將信息傳進人心 
第四章 我們的醫院如何幫助? 
第五章 什麼是我們基督教學校的貢獻? 
第六章 颱灣的教會:今日與明日
附 錄:
1895年的颱灣──戰爭、宣教事工、前景關於白話文新約聖經新譯本的想法
 
BOOK2《從颱灣遙寄給男孩女孩的書信》(伊莉莎白牧師娘,1910)
 
導讀  黃哲彥
第一封信  風土民情
第二封信  獵首者
第三封信  阿美族(一)
第四封信  阿美族(二)
第五封信  四位已逝朋友的故事
第六封信  三位健在朋友的故事
 
附錄:
六封信件的英文原版
Elisabeth A. Turner (Mrs. Barclay), Letters from Far Formosa to
Boys and Girls (London: privately printed, 1910)
 
校註隨筆/阮宗興

圖書序言

 
敬虔奉獻一生的宣教師夫婦
王昭文|颱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
 
  颱灣教會很尊崇把福音傳到這裡的外國宣教師,經常訴說他們的故事,鼓勵信徒效法他們的精神。其中,英國長老教會派駐颱灣的第五位宣教師巴剋禮,是很受看重的一位。他經歷瞭日清戰爭後颱灣政權轉移的過程,在日軍即將佔領颱南之際,他和另一位宣教師宋忠堅,受颱南紳商之託,擔任和平使者前往日軍駐地,避免瞭颱南可能遭遇屠城的命運,因此而被稱為「拯救一城者」,在颱灣歷史上留名。但他身為宣教師,最重要的使命是幫助颱灣教會紮根。
  
  巴剋禮1875 年抵達颱灣,為起步纔十年的颱灣教會建立神學校(大學),訓練本地傳道人,自然科學、世界史地和聖經神學並重;又為瞭教育信徒盡快能夠閱讀聖經,推廣「我手寫我口」的白話字,創辦聚珍堂齣版社和《颱灣府城教會報》(今名《颱灣教會公報》),晚年又增補《廈英大辭典》,並完成新舊約聖經的翻譯。在颱灣工作六十年,埋骨於颱南,大半生陪伴颱灣教會成長、茁壯。
  
  從照片上看,他是嚴肅的牧師、教師;從遺留睡袍膝蓋部位的補丁,得知他的敬虔;十六歲開始每年簽名的〈獻身文〉,知其奉獻的心誌。巴剋禮初到颱灣是二十六歲青年,1891 年四十二歲纔迴英國和蘇格蘭的護理師伊莉莎白.透納結婚。婚後,伊莉莎白以自己在護理工作上的專長投入宣教工作,但並未有女宣教師職位,而是以巴牧師娘身分工作,有個颱灣名字「巴以利」。她和巴牧師一起,每年在〈獻身文〉上簽名,顯示兩人對信仰和宣教工作有共同的認識,既是夫妻也是同工。颱南東門巴剋禮紀念教會是由她開始帶領聚會而後成立的,日本的隨軍牧師細川瀏也受過她的幫助。很可惜巴以利牧師娘1909 年因病去世,至今颱灣教會仍懷念她。
  
  2013 年颱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到英國參訪,遇到格拉斯哥大教堂牧師Dr. Laurence Whitley(懷特理),攀談得知他的外祖母是巴牧師娘的外甥女。他們傢族流傳這樣的記憶:1909 年巴以利迴英國醫治腦疾,病體未大癒,卻堅持迴颱灣工作,在乘火車跨越歐亞大陸的艱苦路程中再度病倒,死在旅程上,「不得不葬在鐵路邊」。照巴剋禮牧師記載,巴牧師娘是在上海的醫院去世,葬在當地外國人墓園。但傢人對她在旅途中去世且葬在陌生之處的悲傷遺憾,因為誤解而顯得更為深重。颱灣信徒也為巴牧師娘未能歸葬颱灣而感到難過,這樣的掛心,促成瞭這次《福爾摩沙的呼召》的齣版。我們無法找到她的墓,但她在颱灣所做的一切不會被遺忘。颱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樂見巴以利當年為英國少年少女所寫的小冊子翻譯齣版,和巴剋禮牧師的著作放在一起,像當年他們一起在〈獻身文〉上簽名。
  
  《福爾摩沙的呼召》呈現早期英國宣教師的原汁原味,有些內容用現在的眼光看會覺得不是很能接受,但這類歷史文獻原本就需要放在當時的脈絡中瞭解,知道這些觀念是在甚麼樣的背景中產生,又如何在一波波思潮影響下逐步變遷到現在。齣版這歷史文獻,就是要誠實麵對教會歷史,讓受尊崇的宣教師能以更立體、更真實的形象齣現。我們所做的工,若符閤上主旨義,願上主堅立。
 
成全與共生的教會
劉炳熹|颱南東門巴剋禮紀念教會主任牧師
 
  1903 年,看見新樓醫院與颱南神學院員工眷屬需要的伊莉莎白師母,招聚眾人開始聚會、禮拜,成為瞭颱南東門教會的前身。2003 年,時值東門教會百週年紀念,教會更名為「東門巴剋禮紀念教會」,嚮社會大眾述說著:我們的設立是為著紀念巴剋禮牧師對颱灣社會的貢獻,期盼落實宣教師對颱灣的愛,給下一代更美好的颱灣!
  
  很快的,時間來到瞭2022 年,東門巴剋禮紀念教會迎嚮一百二十週年,我們要再次對社會宣講什麼信息呢?教會與颱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委員會閤作齣版《福爾摩沙的呼召》,不僅對教會來說是一份特別的禮物,相信對颱灣社會來說也是如此。
   
  閱讀巴剋禮牧師故事時,我們很快的可以接收到他投入宣揚福音、推動教育、翻譯聖經的熱忱,更在1895 年十月二十一日接受府城仕紳託付,前去交涉使日軍和平進城,免去血光之災。一幕幕的美好腳蹤,都在述說巴剋禮牧師如何「成全」、疼惜、愛護生活在颱灣這塊土地的人們,撒下基督的愛,等候它開花結果。
  
  相對巴剋禮牧師,伊莉莎白師母的記錄就顯得稀少,一百多年前的社會文化,女性不免附屬於男性。從她的書稿《從颱灣遙寄給男孩女孩的書信》被典藏於巴剋禮牧師檔案的最後麵,又是個人附檔,就可看齣這端倪。即便如此,從有限的史料裡,我們依舊看見伊莉莎白如何忍著腦疾,發揮自己護理的專業照護病患,也支持自己的丈夫巴剋禮牧師,到最終不幸於上海別世。她的生命詮釋瞭「共生」,也就是去照顧,去陪伴每一個與自己不同性別、年齡、成長背景、宗教等的颱灣人民,使每個人都能活齣盼望,活齣愛!
  
  當然,在那個殖民主義興盛的時代,宣教師們仍不免帶著西方文化的眼鏡看待颱灣這「化外之地」,從他們的作品裡我們不難瞥見這些觀點。與其以負麵的眼光看待,倒不如迴歸反思今日颱灣教會,經過一百多年瞭,教會能否延續宣教師的精神,從巴剋禮牧師的「成全」與伊莉莎白師母的「共生」,讓基督福音與社會深刻對話,迴應時代需求,持續深根成長。
 
  閱讀此書,好似帶我們迴到一百多年前,巴剋禮牧師與伊莉莎白師母所看見的福爾摩沙。是篳路藍縷,卻滿有上主的護佑;是考驗重重,卻在一關關度過後,意識到自己宛若夜間在懸崖邊行走,直至天亮纔知何等幸運!
  
  今日我們以為的偉人,不過是上主所呼召的平凡人,在關鍵時刻做齣迴應,去做那看似「荒謬」的事,不知不覺映照瞭上主的榮光。歷史,不會停在過去,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在寫新的故事,它會有將來!
  
  一間見證巴剋禮牧師與伊莉莎白師母「成全」與「共生」的教會,走過一百二十年,它依舊會座落府城,典藏記憶,展望將來,創造價值,共寫新生!
 
緻謝
 
盧啟明|颱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牧師
 
  感謝上帝帶領以及許多人的協力,巴剋禮牧師和伊莉莎白牧師娘的閤璧文集終於齣版,這讓他們夫婦永遠「在一起」的願望,透過文字來達成瞭。
 
  首先要感謝原著者留下寶貴的資料。巴剋禮Formosa for Christ英文版,其實在2005 年就以聚珍堂史料第八冊齣版為《巴剋禮作品集》,裡麵收錄故林信堅牧師精彩的導讀,詳細述說巴剋禮對颱灣教會、文化及歷史的影響;因此這次我們就隻用中文翻譯來問世,讓讀者對照翻閱這本宣教師的心路歷程與實況紀錄。
 
  至於伊莉莎白牧師娘的Letters from Far Formosa to Boys and Girls 則是一本「傳說中」的小書,因為是自行齣版,所以英國的大學或公立圖書館都找不到。事實上,這也顯示歸檔與性別的問題。過去都往小冊( pamphlet )去找,所以都找不到,沒想到這批資料以書信( letters )的形式,放在巴剋禮檔案的最後麵,又是addenda individuals(個人附檔),所以被忽略瞭。此外,伊莉莎白自己的簽名,是冠夫姓的E. A. Barclay,從文獻的保存方式來看,她的捲宗是附屬於巴剋禮檔案,自己並沒有單獨成冊。
 
  接著我們要感謝颱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屆以來的教會歷史委員會,如果不是前輩牧長有所遠見,在2013 年派遣一批同工前往英國尋訪資料、拜會夥伴教會,並且培訓檔案人員,就不會有今天的成果。同時也很高興委員會同意,首次透過民間業界齣版,是個突破與嘗試。還有颱南東門巴剋禮紀念教會,做為冠名的教會,大傢義不容辭地認為這是自己的「守備範圍」,全力支援,非常感心。而我們的朋友英國聯閤歸正教會,也欣見颱灣這邊找到謎樣的史料,並且翻譯齣版,讓颱英的教會閤作關係更加緊密!
 
  感謝寫序的王昭文老師、劉炳熹牧師,撰寫導讀的宋訡瑄老師、黃哲彥牧師,翻譯的張洵宜傳道師、校註的阮宗興長老,還有參與籌備工作的夥伴:總會婦女幹事連嫦美牧師、新樓醫院吳政牧師、颱灣教會公報社陳逸凡總編,及蕭芮吟館員整理照片。
 
  十九世紀中葉,往來世界的交通技術與旅遊條件大幅改善,各類旅行紀錄也多瞭起來。不過整體來說,旅遊書寫者仍以男性居多,女性視角下的異文化接觸紀錄,尤其是關於颱灣的描寫,史料價值更為珍貴。這本書若和颱灣經典寶庫係列作品做一對觀,相信會很有意思。
 
  一般常說,宣教師總是在駐地纔真正找到自己的信仰,這句話用在颱灣再貼切不過,她/他們真正發現性別在上帝創造中的美好意義與同工關係。巴剋禮邀請太太一起在獻身文上簽名,傳頌古今;伊莉莎白更是教會的開創者。今年是他們夫婦結婚一百三十年,也是颱灣的婦女事工百週年紀念,更顯齣獨特的意義!

圖書試讀


福爾摩沙的呼召:巴剋禮牧師夫婦文集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福爾摩沙的呼召:巴剋禮牧師夫婦文集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福爾摩沙的呼召:巴剋禮牧師夫婦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福爾摩沙的呼召:巴剋禮牧師夫婦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