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權力的滋味,不分物種都想爭取
狼科學研究園區(Wolf Science Research Park)位於維也納(Vienna,奧地利首都)北方,距離維也納約一小時車程。2018年鼕天,我前往該園區參觀,並以我的書《馴化的狐狸會像狗嗎?》(How to Tame a Fox and Build a Dog)為題進行演講。書中講述一項長達62年的實驗,並翔實記錄瞭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研究銀狐的馴化過程。
與我共同完成這本書的另一位作者柳德米拉.卓特(Lyudmila Trut)和他的同事,在那次實驗後,便對狗的馴化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不過,齣於科學、邏輯和政治上的種種理由,他們一直都不是以狼進行研究,而是以銀狐(Vulpes vulpes)替代,藉此瞭解馴化過程是如何一步一步發生的。因此,能有機會跟狼近距離接觸,多少令我感到既興奮又期待。
演講結束後,由園區主任庫爾特.科特沙爾(Kurt Kotrschal)負責接待,並帶我參觀設施,園區內約有五、六個狼群,待在各自的戶外圍欄裡。庫爾特和他的同事們,從狼一齣生就開始照顧牠們,因此每匹狼都跟人類保持良好關係。
他的研究小組研究瞭狼群社會行為的許多麵嚮,從餵食到選擇閤作夥伴(對象包括狼和人類)、遊戲行為、探索、恐懼、支配,以及權力。庫爾特的團隊在研究狼的過程中,總是有新發現。
壓製對手、咬住口鼻,錶示「我是這裡的老大」
這是一個大型的研究園區,每個狼群都有以圍欄圍起的專屬領土。園區內也有幫狼測量體重、體型和進行實驗的室內設施。
當庫爾特和我穿過大門,準備進入其中一個狼群的領地時,他事先告訴我標準作業流程:當狼靠近時,我要先跪下,並且不要有突然的動作。
庫爾特還強調:「跟狼進行友好的眼神交流,但不要盯著對方不放。」
「不要有突然的動作」這個指令讓人不太放心,但我相信庫爾特對這些動物的瞭解,他知道人類應該怎麼做最好。
這時,一隻大型、年長的公狼嚮我們走來,庫爾特餵瞭她幾口事先準備好的食物。之後,那匹狼緩緩嚮我走來──當時我已經先依照指令跪下──接著,牠舉起狼爪,放在我的肩上。這一瞬間既可怕又美妙,我心想:「這個動物掌握很大的權力,牠想要的話可以立刻殺瞭我。」
那是權力的組成因素之一:力量,這個因素既單調又不特別。幾分鐘後,我見證瞭另一種更有活力、更獨特的權力錶現方式。當庫爾特和我經過另一個狼群時,多數的狼一切如常,懶洋洋、無所事事的休息著,但最靠近我們的兩匹狼卻有不尋常的舉動:其中一匹狼壓住另一匹狼,下顎咬住對方的口鼻。
這個景象很嚇人,庫爾特感覺到我的不安,於是告訴我占優勢的公狼隻是要讓對方動彈不得,並沒有要傷害牠的意思。庫爾特告訴我,這是牠展現權力的方式,錶示「我是這裡的老大」。牠不隻是要錶現給小弟看,或許也是給庫爾特和我來個下馬威。
庫爾特和我沿著園區內的碎石子路前進,來到另一塊圍欄圍起來的大型區域。每一區都養著一群狗,由人類負責照顧。就像狼群一樣,狗可以自由活動不受限製,而庫爾特和團隊會記錄牠們的日常生活,並進行各種實驗。他們也希望有一天柳德米拉能夠送一批馴化的狐狸到這裡來,並且像這裡的狼和狗一樣,由人類把牠們養大,如此一來,就能比較這三種犬科動物的權力動態。
一路上看來,這些狗對權力的追求,和狼的錶現方式截然不同。狗的互動似乎更混亂(庫爾特也證實這一點),掌握權力的過程圍繞著小氣、好鬥、以及有時危險的爭奪,纔能爬到群體的頂端。
追求權力,是所有動物社會的核心
過去30年來,我一直在研究社會行為演化的各個麵嚮。我讀研究所時,把論文主題清單縮小到「閤作的演化」或「支配的演化」。而很久以後,我纔發現這兩個主題其實並不衝突,但迴溯到1988年當時,我卻覺得自己一定得在兩者之間做齣選擇。
後來,我決定以「閤作的演化」為論文主題,因為當時的動物行為領域,充滿閤作和利他主義的概念。但其實,我對兩者其實同樣感興趣。而齣於對支配這個主題的興趣,我在寫論文時,還完成瞭幾個附帶的計畫。在閤作和支配的主題上,我還延伸齣動物文化傳遞(按:cultural transmission,上一代將社會文化傳遞給下一代的過程)的研究。
隨著研究時間越來越長,我逐漸發現各種社會行為,其實都涉及微妙且細緻的評估和決定。其中,有很多的社會決策,就像庫爾特的狼和狗所做的那樣,重點圍繞在指揮、控製或影響對方行為的能力,以及掌控取得資源的能力──這也是我試圖透過這本書,對「權力」下的定義。
這個發現讓我如釋重負,而且,原來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會根據已發錶文獻去解讀動物行為。如今,在這個世界上,針對非人類(nonhumans)權力的研究是如此進步、充滿前景、具備冒險精神,現在正是述說這個故事的最佳時機。
權力,更具體的說是追求「掌控權力」這件事,幾乎是所有動物社會的核心。動物尋求對周遭族群的控製,所採用的方法是很微妙而複雜的。無論在群體之中,或在個體身上,爭奪權力的過程都精彩且豐富。
本書中,許多動物行為學傢、心理學傢、人類學傢和科學傢,都已發現動物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麵,都和權力息息相關:動物吃什麼、在哪裡吃、住在哪裡、和誰交配、產下多少後代、和誰結盟、想趕誰走等。權力鬥爭有時在雄性之間,有時在雌性之間,有時兩性都有。有時,權力會讓年輕個體槓上年長的;有時,衝突在同儕間發生。有時,同個傢族的人會互鬥;有時,牠們會閤力篡位奪權。
對權力的追求無所不在,動物也一樣
爭權的過程危機重重。追求權力可能涉及外顯的攻擊,但更多時候則必須採取細膩的戰略行為:審慎評估潛在對手、窺探、欺騙、操控、結盟,與建立社會網絡等,族繁不及備載。
此外,研究人員為瞭瞭解掌權過程的戰略演變,已發展齣相關理論,並由理論延伸齣預測,在動物的棲地和實驗室進行測試。雖然多數研究仍聚焦在動物行為本身,但我們也能一窺荷爾濛、基因和神經迴路對權力造成的潛在影響。
在第一章,我們將先概述非人類展現權力的驚人方式;第二章將探討驅動權力轉變的成本與效益。
在前兩章的基本框架到位後,則探討動物在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如何評估同類(第三章)。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深入理解,非人類如何從經驗中擷取訊息,與牠們觀察同類(和被同類觀察)所蒐集到的資訊,建立聯盟爭取權力(第四、五章),並在獲得權力後加以鞏固(第六章)。
此外,對某些物種而言,團體動力(按:group dynamics,指群體中個體活動的過程、行為的動力等)在建立權力結構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們將探討其原因及如何運作(第七章)。最後,在第八章中,我們會發現權力結構通常是穩定的,偶爾的崩解隻是為瞭以新的方式重建。而每一章中所談及的物種,並不是唯一能讓我們理解權力的動物,但這些物種特別具有代錶性。
權力牽涉許多麵嚮,本書中的許多個案研究,將會分散在各個章節中討論。例如鬣狗(hyenas)、渡鴉(ravens)和海豚的權力動態非常特別,因此有時我會跨越章節的主題,迴到整體性的討論。
然而,由於非人類的權力橫跨許多神奇的係統,我反倒更常在一個章節中,隻談一個既定的係統,根據(我承認有些主觀)我認為何處最能凸顯權力的本質。
以上種種讓我們明白,如果我們想要瞭解非人類族群追求權力的過程,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就該摒棄認為一切都很簡單的錯誤觀念,因為事實並非如此。
正在研究動物權力的科學傢,最能明白箇中道理。我跟提齣相關理論的研究人員進行深入的會談,並一一檢視各個係統。雖然歷史未必給予他們肯定,但我在這裡要呼籲:女性科學傢研究權力的成果,絕對值得應有的關注。書中40%的研究是由女性主導(或共同主導);此外,我還刻意加入瞭年輕科學傢的研究,但當然也不能錯過資深科學傢的研究成果。
我所接觸的科學傢,對我提齣的一長串個人和科學問題皆來者不拒,而且不吝於花費時間給予迴覆。這些人進行研究的來龍去脈、每天的工作、過程遭遇的波摺,以及意外發現和時運不濟,都提供瞭完整的敘事背景,讓我們更瞭解他們對動物權力的研究。
紐西蘭的研究人員,為何半夜躺在鳥糞的泥濘中好幾個小時,隻為瞭觀察企鵝的權力展現?三十多年前,一次前往肯亞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Ngorongoro Crater)的假期,如何導緻一係列鬣狗權力研究,而且至今仍在進行中?車庫裡偶然的發現,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劍尾魚的窺探行為和權力?童年時期對流浪狗的熱愛,最終如何成為針對城市中流浪動物的社會行為和權力爭奪,所做齣的最詳盡分析?以上故事,都將在本書中揭露。
對權力的追求無處不在,在每種動物身上都可以發現。你將看到動物的權力動態,包括鬣狗、狐獴(meerkats)、縞獴(mongooses)、馴鹿(caribou)、黑猩猩(chimpanzees)、倭黑猩猩(bonobos)、獼猴(macaques)、狒狒(baboons)、海豚、鹿、馬和田鼠,以及渡鴉、雲雀(skylarks)、白額蜂虎(white-fronted bee-eaters)、普通潛鳥(common loons)、叢鴉(Florida scrub jays)、銅頭蝮(copperhead snakes)、黃蜂、螞蟻和烏賊。我們將一一探討:為何選擇研究某地的某個物種、動物群體中權力動態的觀察、實驗中的假設,以及科學傢如何驗證這些假設。
在本書中,我們將和研究人員一同前往世界各地,瞭解動物社會權力形成的方式與原因:澳洲的海灣和植物園;剛果(Congo,中非國傢)、坦尚尼亞(Tanzania,東非國傢)、烏乾達(Uganda,東非國傢)和巴拿馬(Panama,中美洲國傢)的森林;加爾各答(Kolkata,印度第三大都會區)和南加州的街道;南法的草原;都柏林(Dublin,愛爾蘭首都)的公園;密西根(Michigan,位於美國東北部)、威斯康辛(Wisconsin,位於美國中北部)和尼加拉瓜(Nicaragua,中美洲國傢)的湖泊;奧地利的山脈;加拿大的冰原;紐西蘭的海灘;肯亞的保護區和懸崖峭壁等。
「非人類」這個詞是關鍵;這不是一本關於人類權力的書。演化人類學傢和其他科學傢,已經寫過很多關於人類這個物種的權力演變,而我們並不需要參考人類行為來理解動物權力的含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本書本身就是嚮動物社會的複雜性、深度,以及權力之美緻敬的作品。
推薦序一
從動物行為,看見自己和人類社會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
閱讀《權力的野性》,勾起我許多年輕時,剛開始學習做學術研究的種種往事。雖然,我目前的研究,主要著重在野生動物與棲地關係、公民科學、趨勢分析和自然保育,但其實我最初是在動物行為學領域,探討冠羽畫眉(一種臺灣特有的小鳥)的繁殖群在孵蛋時如何分工閤作。
最近,有個特殊的職業「寵物溝通師」,看似很玄,但其實他們就是經驗豐富的動物行為觀察者。科學傢和大傢一樣,也想知道動物在想什麼?想做什麼?為什麼那麼做?對牠有什麼好處?這樣要付齣什麼代價?可惜,我們和動物語言不通,隻能反覆觀察牠們麵對事情的各種反應、與其他動物相處時的一舉一動,再分析這樣能不能讓牠們活得更好、生下更多孩子。
和人類一樣,動物獨自在大自然中生存並不容易,即便是獨居動物,也必須麵對追求伴侶、與同伴競爭資源等種種處境。因此,有些動物便成群結隊、一起生活,群體的大小從數隻到數韆隻都有,形成群體的閤作關係。
不過,隻要有閤作就會有衝突,大傢都是為瞭追求比單打獨鬥更高的利益,纔選擇相互閤作。人類透過血緣關係、口頭承諾、道德義氣、契約書、閤作備忘錄或國際公約等建立閤作關係,確保其順利運作,不過最後撕破臉的例子也並不罕見。那麼野生動物呢?牠們如何建立閤作關係?是所有成員齊頭式平等?還是聽從單一領袖的指揮命令?動物行為學傢發現,野生動物的閤作模式不僅韆變萬化,即便是腦容量相當有限的小動物,也能透過簡單的刺激和反應規則,閤作完成許多複雜的工作。
《權力的野性》聚焦在野生動物的群體之中,不同位階關係的成員如何麵對閤作與衝突,在艱睏的大自然中求生存。從這些研究案例,會看到一步登天、魚躍龍門的奪權魯蛇;也會看到如臉書股價般一夕間一落韆丈的王者。如果你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像在看人類社會和政治,那就對瞭!不是動物像人類,而是人類本來就是動物。現在人類社會的閤作模式,也是數萬年來與自然萬物交互影響演化而成。
瞭解動物行為和群體的運作,也是一種仿生學,從野生動物身上找到促成閤作和消弭衝突的機製,也許能為複雜的人類社會議題,找到最佳解。
推薦序二
放下人類的束縛,嚮動物學習
亞果遊艇開發總經理/唐玉書
很榮幸受邀為大是文化新書《權力的野性》寫推薦序,我想這應該與我今年3月齣版《誰說我的狼性不能帶點娘?!》有關。當時,是想跟社會新鮮人和基層主管分享職場「良」力,而這股「良」力的剛性,恰好來自於「非人類動物」(以下簡稱動物,拆解自「狼」,左為犬、右為良)。以往大傢提到「狼性」,難免帶點負麵印象,但我不這麼認為。其實,動物的力量很值得人類學習。這不隻幫助我度過人生睏境,且讓我在迷惘中能做齣正確決定。
記得我初入社會、還在擔任專員時,經常抱怨工作、同事,且分不清敵我,直到有天我看到一則小故事:一隻凍僵的小鳥,從天上掉落到田裡,當牠奄奄一息時,有隻牛走過來,拉瞭一坨屎在牠身上──雖然又臭又噁,但溫暖的牛糞讓小鳥慢慢活瞭過來,劫後餘生的牠開心的唱起歌。結果,一隻路過的野狼聽到小鳥的歌聲,便把牠挖齣來吃掉!
這個故事教會我:不是每個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敵人;也不是每個把你從屎堆中拉齣來的,都是朋友。更重要的是,當你身陷屎堆時,記得閉上你的鳥嘴!
之後,我便對動物故事特別感興趣。擔任總經理時,我也常跟一級主管分享動物教會我的事情,而這些引人省思的小故事,自然一一齣現在我的書中。
讀完這本由知名動物行為專傢李.艾倫.杜加欽教授撰寫的《權力的野性》後,我如獲至寶,動物行為的科學研究分析竟可以如此係統化、精闢又精彩!原來,動物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麵,都與權力息息相關!我們常說,人類是萬物之靈。如果動物都可以擁有這些智慧,難道我們人類能不懂嗎?
人生是一連串不斷的學習、修練、調適和選擇。當你覺得纍瞭,不妨靜下心來,放下自己身為人類的束縛,看看動物怎麼做,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啟發!
推薦序三
癡迷於權力,人跟動物都一樣
工作生活傢社群主理人/白慧蘭
想著要做大事、成大業,得瞭解如何獲得權力。當你翻開《權力的野性》,作者開宗明義就說本書是觀察動物權力爭鬥的研究結果。若你不愛看動物星球頻道(Animal Planet),可能就會意興闌珊的把書放迴書架。
請先等一下。
作者說:「權力,更具體的說是追求『掌控權力』這件事,幾乎是所有動物社會的核心。」很多人不懂,為什麼人對權力那麼癡迷?就因為人也是動物。人的欲望,不隻在求偶、求生存,因此對權力的追求會更加血腥,影響範圍也更為深遠。閱讀這本書,可以從各種動物的奪權角逐中,更理解人類。
即便「平等」是現代民主社會的基調,為何權力仍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道理跟動物界沒什麼兩樣,權力來自於「力量」的展現,來自於身型、速度等演化上的優勢,經過無數次的競爭後遴選齣強者,有力量的強者就能在群體中劃分等級,取得分配資源的權力。
獲得權力最美妙的事,就是可以自由運用與分配資源。人類的組織像一座金字塔,公司執行長隻有一位,總統也隻有一位,底層的蕓蕓眾生數量遠多於領導階層,但能分配的資源卻少得可憐。我們應該自怨自艾,就這樣躺平嗎?
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即便是在爭鬥中敗下陣來的弱者,仍不會放棄努力,他們會等待奮力一搏的時機。例如,體型不如人的公海豹,就會在岸邊等著已與海豹王交配完成的母海豹,要迴到大海中的短暫空窗期,霸王硬上弓,把握讓自己的基因可以繁衍下去的機會。
推薦這本書給對權力有興趣的人。嚮動物學習,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爭取權力;沒有權力時,又該如何審時度勢,等待翻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