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IQ更有優勢!小學生自我調節力32個練習:啟動超強學習引擎,培養懂得正確思考、自我管理、做出計畫的孩子

比IQ更有優勢!小學生自我調節力32個練習:啟動超強學習引擎,培養懂得正確思考、自我管理、做出計畫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申東媛
图书标签:
  • 儿童教育
  • 学习方法
  • 自我调节
  • 小学生
  • 情商培养
  • 思维训练
  • 习惯养成
  • 家长指导
  • 学习能力
  • 成长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韓國Yes24網路書店讀者9.8顆星絕讚好評──

讓孩子儲備「自我調節力」,小學階段是關鍵!
韓國權威兒少精神健康醫師彙集最新醫學、心理學研究&逾三十年臨床經驗,
有效培養小學生獨立、專注力、克服挫折、維持動機等未來學習力!

  ◎超越智能的力量!小學階段的一切核心──自我調節能力,讓孩子自主學習!
  ➤家有小學新鮮人,不知如何讓孩子安排學習計畫?
  ➤發現孩子讀書無法專心,整天只盯著平板、手機?
  ➤面對日益擴張的數位環境,擔憂孩子沉迷線上交友、玩遊戲、看影片?

  在網路世代、遠距課程的環境下,懂得自主學習的孩子正在迅速減少中!小學是孩子正式踏上學習之路的階段,面對急遽變化的教育生態和逐一浮現的學習問題,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才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迎向嶄新挑戰?韓國兒童暨青少年精神健康醫師申東媛認為,能否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將成為孩子起跑點的最大差異,關鍵就在於「自我調節能力」!

  ▶即使現在很想玩耍,也會選擇先寫完作業而坐在書桌前。
  ▶就算打開網路的瞬間,跳出了吸引人的遊戲廣告,也不會因此忘記本來要做的事。
  ▶即使冰淇淋近在眼前,也能想到「再多吃一球可能就會拉肚子」而選擇不吃。
  ▶就算對新遊戲無比好奇,也會與自己約定好「等考完試再玩」。

  申東媛說:「自我調節能力並非無條件的忍耐,而是設定自己想要的目標,並且為了達成該目標而調節情緒與認知、行為的能力。」當孩子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就有辦法正確思考、判斷,不會受本能影響,能展現適時適地的行為。

  ◎小學生困擾的32個生活&課業&人際&情緒問題,就從日常自我調節練習來改善!
  對孩子來說,適應學校生活的過程,是巨大又繁瑣的挑戰。本書精選出32個學齡難題,詳細說明「父母常見的錯誤」與「請這麼做」的依循建議,在日常中讓孩子學習調節情緒、認知、行為,使親子達成有效溝通,更進一步擁有專注、工作記憶與衝動抑制3種學習力!

  ▎當孩子說「不想上學」、「想換位子」時
  ・父母常見的錯誤:無緣無故幫孩子請假、無條件要求老師更換座位⋯⋯
  ➞問題不會消失,更讓孩子失去面對、適應校園生活的機會。

  ・請這麼做:傾聽與同理孩子的經歷,找出孩子抗拒上學的原因,專注在孩子身上,減緩他焦慮不安的情緒;此外,也可製造與鄰座同學和平相處的機會,將校園生活視作成長的契機。

  ▎當孩子無法自主學習、容易分心時
  ・父母常見的錯誤:隨意增加學習份量、漫無目的地命令孩子「去讀書!」⋯⋯
  ➞當孩子覺得「學習」是件討厭的事,怎麼努力都看不到盡頭時,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失去學習動機。

  ・請這麼做:從調整周遭環境著手,並在開始時與孩子一起訂定計畫,亦協助孩子在完成後回頭檢視,試著思考是否有更佳的方式。

  ▎當孩子交到壞朋友、過度沉迷遊戲時
  ・父母常見的錯誤:輕率地介入,禁止同儕往來,或是打擊孩子的自尊感⋯⋯
  ➞被過度保護的孩子,面對不當待遇或誘惑時,更無法輕易對他人說「不」;而當孩子自尊感變得低落,就會越想投入非現實世界,逃避現實生活的鬱悶。

  ・請這麼做:以愛的言語肯定孩子,培養自尊感,讓他知道「拒絕也沒有關係」;並以具體的方式,協助孩子練習如何對他人說「不」。

  研究顯示,比起高智能的孩子,自我調節能力強的孩子,在學業表現更為優秀,在人際關係、社會化與精神健康的發展,也較不會遇到困難。申東媛以逾三十年的臨床經驗,提出教育解決方案,陪伴親子克服成長過程中的錯誤和挑戰,習得終生受用的能力!

本書特色

  1.詳細介紹「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階段,讓父母理解孩子在各種領域的相關能力。
  2.條列說明「好的獎勵」與「不好的獎勵」,改變孩子的行為,更給予高自尊感。
  3.提供「關於小學生的教導原則」、「善用遊戲」等單元,幫助父母以穩定情緒正向導正孩子的錯誤,也不破壞親子關係。

誠摯推薦

  尚瑞君/暢銷作家、講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資深國小教師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而是很努力在社會化與學習中的小孩。當我們以孩子能獨立管理自己生活為目標時,那孩子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去面對學校與社會。這本書,很適合還沒有進入小學的親子,一起學習與優化。」──尚瑞君/暢銷作家、講師

 
好的,这是为您撰写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及其主题: --- 《跨越式成长:青少年心理韧性与人际沟通实战指南》 培养应对挑战的内心力量与高效的社交智慧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学业压力、同伴关系、身份认同等多重挑战。这本书并非旨在提供速成的技巧或简单的“成功学”口号,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系统、深入且实用的心理韧性培养框架与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方案。我们相信,真正的成长,源在于内心深处的稳固与高效的外部链接。 本书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需求出发,结合前沿的积极心理学、认知行为理论以及社会学习模型,为处于青春期及后青春期的读者提供了一份全面、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全书结构严谨,分为“内在驱动力:构建坚不可摧的心理基石”和“外部连接:精通高效、真诚的人际对话”两大核心部分,共计十二个模块,旨在帮助读者实现由内而外的全面升级。 --- 第一部分:内在驱动力——构建坚不可摧的心理基石 (约 800 字) 本部分深度剖析了影响青少年长期发展的核心心理要素,强调“韧性”(Resilience)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系统训练习得的技能。我们将引导读者从根本上理解情绪的运作机制,并掌握主动塑造积极心智模式的方法。 模块一:解构“压力”的本质与重塑认知框架 许多青少年将压力视为洪水猛兽,产生逃避或过度反应。本模块摒弃了传统上仅强调“放松”的浅层建议,转而深入探讨压力源的结构性分析。我们将介绍“压力-评估-应对”的完整循环模型。读者将学习如何运用情境重构技术(Situational Reframing),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转化为可解决的问题集。例如,面对考试失利,我们不只是教导“下次再努力”,而是教会如何识别是“准备不足型”压力、还是“目标设定不当型”压力,并据此调整策略。 模块二:情绪的“天气预报”:高阶情绪识别与调节 情绪管理不是压抑感受,而是精确识别并选择性回应。我们提供了一套比基础“红橙黄绿”更精细的情绪光谱分析工具。读者将学会区分“初级情绪”(如愤怒、恐惧)和“次级情绪”(如羞耻、嫉妒),理解次级情绪往往是初级情绪被错误处理的结果。重点内容包括“情绪急救包”的搭建,即在情绪风暴来临时,能立即启动的五种认知锚定技术,有效防止情绪决策的发生。 模块三: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实操路径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是持续进步的引擎。本书着重于如何将这一理论落地。我们不只是讨论“努力很重要”,而是细化到日常对话中的语言切换。例如,将“我数学不好”转化为“我在代数上的策略需要优化”。此外,我们引入了“失败档案”的概念,鼓励读者系统记录每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从中提取可迁移的学习经验(Transferable Lessons),使每一次挫折都成为数据输入,而非自我判决。 模块四:专注力与心流状态的科学诱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深度专注力成为稀缺资源。本模块超越了番茄工作法的简单介绍,着重于营造“心流区间”(Flow Zone)所需的三个关键条件: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以及挑战与技能的完美匹配。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调整任务难度曲线、优化环境信号输入,科学地诱导大脑进入高效、愉悦的专注状态,实现长时间、高质量的沉浸式学习和创作。 模块五:自我效能感的构建:从“敢做”到“能成” 自我效能感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念。本书通过介绍替代性经验学习(Vicarious Experience)和言语说服(Verbal Persuasion)的有效应用,帮助青少年建立现实而坚固的自信。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微小胜利”的积累计划,通过设定一系列“必然成功”的小任务,逐步累积积极的内部反馈,从而增强面对大型挑战时的信心阈值。 --- 第二部分:外部连接——精通高效、真诚的人际对话 (约 700 字) 强大的内在力量需要通过有效的人际互动得以展现和验证。本部分将焦点投向社交情境,提供清晰的沟通模型,帮助青少年在维护自我界限的同时,建立高质量、互助的人际网络。 模块六:主动倾听的深度与非语言信号的解读 沟通的起点是接收信息,而非发送信息。本模块将“倾听”细化为三个层次:听到内容、理解意图、共情感受。我们将详细解析非语言沟通的“沉默密码”,包括微表情、身体姿态与空间距离(Proxemics)对信息传递的影响。读者将练习“反射性倾听”,即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对方的核心观点和感受,确保信息的无损传递。 模块七:自信表达的艺术:在坚持自我与尊重他人之间找到平衡 如何说“不”而不破坏关系,是青少年社交中的一大难题。本模块着重于“我信息”(I-Statements)的结构化应用,强调在表达需求或反对意见时,将焦点放在“我的感受”和“我的需求”上,而非指责对方的行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常见社交困境(如被强迫参与不情愿的活动)的脚本演练,确保表达的坚定性与礼貌性并存。 模块八:冲突解决:从对立走向合作的路径图 冲突是关系发展的一部分,而非终结。本书提供了一个四步冲突解决模型:定义问题、探索需求、生成方案、达成共识。重点讲解如何识别冲突背后的“潜在需求”,而非纠缠于表面的立场之争。例如,两位同学都想用教室的资源,深层需求可能是“掌控感”或“被看见”。掌握了这一点,解决方案将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 模块九:数字时代的社交伦理与界限设定 随着线上交流的增多,数字界限的模糊带来了新的困扰。本模块探讨了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策略,指导读者如何管理自己的数字足迹,并识别网络欺凌和信息过载的风险。关键在于如何在网络世界中维持真实的自我,并设定清晰的“在线/离线”切换机制。 模块十:跨代际沟通:理解并有效影响父母与师长 有效的成长离不开成熟的成人引导。本模块专门为青少年设计,旨在打破代际间的沟通壁垒。通过理解不同代际的价值观差异,读者可以学习用更具逻辑性和尊重性的方式,与父母和老师讨论敏感话题(如职业规划、个人选择),从而将单向的“要求”转化为双向的“协商”。 --- 结语:持续精进的生命旅程 《跨越式成长》不是一本读完即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一个伴随成长的工具箱。我们提供的所有模型、练习和反思框架,都要求读者持续地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和迭代。真正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学习和调适自身的能力。本书旨在为您提供这些能力,助您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以更坚韧的内心和更清晰的连接,迈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申東媛


  江北三星醫院兒童暨青少年精神健康醫學科專科醫師、大韓兒童暨青少年精神健康醫學會理事長,兼育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的媽。

  童年時期沉浸在閱讀世界,偶然於父親書櫃發現佛洛伊德《夢的解析》一書,便下定決心成為精神科醫師。而後意識到若能在年幼時稍微改變環境與教養方式,便可使一個人的人生產生顯著變化──懷抱這樣深刻的使命感,選擇成為全韓國僅三百六十二名「兒童暨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之一。

  自梨花女子大學畢業後,於延世大學醫學院取得碩、博士學位。於任職延世大學精神健康醫學系專任講師期間,前往美國羅格斯大學神經科學中心與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兒童精神科研修。不僅關於ADHD患者的研究備受學界矚目,更於二○○五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錄(IBC)選為「年度醫學家」。現任江北三星醫院兒童暨青少年精神健康醫學科專科醫師,並在成均館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科學教室擔任教授,盡心培育後輩;同時,也出任大韓兒童大韓兒童暨青少年精神健康醫學會理事長。另著有《發呆吧!》(멍 때려라!,暫譯)、《致成為媽媽的妳》(엄마가 될 너에게,暫譯),以及合著作品《在女兒控的畫筆下,關於教好孩子的大小事》(딸바보가 그렸어, 아이를 잘 키운다는 것,暫譯)等。

譯者簡介

王品涵


  專職翻譯,相信文字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現居台北。譯有《走路的人,河正宇》、《善良的歧視主義者》、《從此好好過生活》等。
 

图书目录

序言|為什麼自我調節能力越來越重要?
 
PART1。懂得自主學習的孩子逐漸減少中
第一章因新冠肺炎突顯的自我調節能力問題
01 完全無法專注於遠距教學的孩子
02 為了好好生活的成功必備條件
03 所謂「自我調節能力」
★什麼都不想做的孩子
 
第二章・培養孩子自我調節能力的方法
04 需要教訓的時刻,自我調節能力更是不可或缺
05 懂得善用獎勵,便能培養自我調節能力
06 問題終究在於「信任」
★善用遊戲
 
第三章・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階段
07 零階段_藉由依戀培養自我肯定感
08 第一階段_學習使用話語表達情緒的方法
09 第二階段_分辨應該做的事與不應該做的事
10 第三階段_自尊與道德、耐心
 
PART2  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練習
第四章・自我調節能力第一階段:情緒的誕生與調節情緒的練習
01 難於入睡時
02 過度固執時
03 對喜愛的東西過度執著時
04 容易生氣或鬧脾氣時
05 把玩危險的東西時
06 一生氣就會出現暴力傾向時
07 不小心大、小便時
★培養父母的自我調節能力
 
第五章・自我調節能力第二階段:應該做的事與不應該做的事
08 對自己說出負面話語時
09 毫不忌諱地對他人說出難聽話時
10 說出與事實完全不相符的話時
11 整天只想吃零食時
12 如果是沒辦法自己玩的孩子
13 欺負弟弟、妹妹時
14 無法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鬧脾氣時
15 吃飯時間老是坐不住時
16 討厭坐在書桌前時
17 過度怕生時
18 過度膽小時
19 經常與朋友起爭執時
★正確的暫時隔離法(time out)
 
第六章・自我調節能力第三階段:堅持、社會化、道德感與自我調節能力
20 無法專注於學業時
21 無法自主學習時
22 討厭上學時
23 無法專注於學業且容易分心時
24 吵著要換同學時
25 已經做好飯卻吵著要吃炸雞時
26 吵著要買高價名牌時
27 竊取別人的東西時
28 受到朋友教唆時
29 當孩子罵髒話時
30 過度沉迷遊戲時
31 光明正大地說謊時
32 遭受霸凌時
★關於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的小學生的教導原則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64921
  • 叢書系列:高EQ父母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7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序言

為什麼自我調節能力越來越重要?


  缺乏自我調節能力的孩子,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換句話說,也就是跟隨本能行動。然而,成人卻不同。無論當下有多麼飢餓,也會一直忍到會議結束;無論工作時再疲倦,也很清楚不可以在辦公室席地而睡;即使好想熬夜看電影,但只要隔天必須出席重要會議的話,也會特地早點睡覺。

  越是懂得根據置身的情況與事情脈絡而調節自我行動、情緒的成人,越懂得為了堅持目標而謹慎擬定計畫,並在實踐該計畫的同時做出適當修正的成人,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機率也越高。

  這一切與「單純是頭腦好」不一樣。雖然頭腦好相當有利於考試、寫作業、背誦,但有辦法針對情況做出全面性判斷,並給予對應的行動,則又是另一種層次的能力了。希望原本餓了就吃東西、睏了就睡覺的孩子,能具備調節自我思想、情緒、行動的能力,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這段過程,需要經過無數訓練、練習,以及父母的細心指導。

  ◆因新冠肺炎更突顯「自我調節能力」的重要性

  相對於成人,孩子們理所當然比較不成熟。由於忍受度與專注力較差,因此也比較容易受到誘惑影響。再加上,現在的環境又比以前的時代要求孩子擁有更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在以前的時代,因為家庭成員較多,所以當大家起床時,就得跟著醒來;當大家吃飯時,也得跟著吃飯,很難一人獨佔所有自己想吃、喜歡的小菜。為了有效控管超過五十名學生的班級,老師們也總是採取嚴格的方式對待學生,無論孩子們專注與否,都得戰戰兢兢地度過上課時間。

  然而,現在的孩子們則必須為了線上上課而坐在智慧型機器前。比起實際到校上課,線上上課需要更高的專注力與理解力。況且,只要多按幾下滑鼠,就能輕鬆轉換到更加有趣的遊戲世界。當線上上課與實際到校上課交替進行時,也會增加維持規律生活的難度。父母從旁看著孩子原本想要專心讀書,卻沉迷遊戲,或是一大早起床坐在書桌前卻立刻陷入打瞌睡情況,內心總是既著急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我的孩子在學校也是這副德性嗎?」

  「萬一以後也一直這樣的話,怎麼辦?」

  「等新冠肺炎的疫情結束後,一切都會恢復正常吧?」

  只要讓孩子在新冠肺炎的疫情結束後重返校園,一切真的就能恢復以前的模樣嗎?很遺憾,「不可能」的機率比較高。早在新冠肺炎開始蔓延前,不少教育單位就已經在實施數位化課程了。原因在於,數位化教育的優點很多。

  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數位化教育,有效拓展了教育機會。即使不用花大錢留學,也能在自己家中接受諾貝爾獎得主、常春藤聯盟名師的授課。只要可以連上網路,無論人在非洲或喜馬拉雅山都可以啟動數位化課程。此外,播放事先拍攝完成的教育影片之方式,也可以大幅節省實際授課時需要耗費的費用。隨著技術越來越發達,不僅畫面不會發生中斷的情況,也能在線上上課時進行交流。

  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諸如此類的數位化課程的需求對象,從一般學生擴大至成人。原本製造內燃機汽車的技術人員,現在也得開始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人員才行。全新專業知識出現的速度,正在與接受它的需求同步成長中。

  ◆生活在網路世界的現今孩子們

  不僅限於教育,現今的孩子們也會透過線上遊戲或社群網站認識朋友。或許是因為在線上較能自在展現比現實生活中更忠於自我的模樣。不過,只藉由線上活動建立親密的關係,並非適當的做法。在遊戲中,既然可以很快結交朋友,當然也可能很快失去朋友。對孩子而言,他們尚未擁有能力去判斷在數位世界認識的對象究竟是成人或孩子,因此這也會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

  隨著網路越來越普遍,孩子與在學校、補習班認識的朋友們之間的關係有多真實,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假如因為和學校朋友們相處得不融洽,而一昧沉浸在網路世界的話,孩子很容易就會錯失發展社會化的機會。

  孩子的不成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無法調節情緒,才會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脾氣,和朋友吵架;因為無法調節行為,才會尿褲子;因為無法調節衝動,才會老是讀書讀到一半又跑去做其他事。當孩子不小心做出這些事時,父母應該協助的是,鼓勵他們自主調節情緒、思想、行為的信心,以及在孩子不清楚什麼樣的行為才正確時,確實扮演好適當的模範。

  ◆必須在小學低年級前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的原因

  在尚未正式接受教學課程、同齡孩子也都是不成熟的小學低年級前,比起先教孩子拼音、背九九乘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雖然接下來會再詳細說明,不過我想強調:自我調節能力不是忍耐,而是指在面對任何情況時,懂得時而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而稍作忍耐,時而克服障礙,時而積極應對情況並且突圍等適當控制自己的能力。

  即使在為了完成功課而打開網路的瞬間,畫面跳出了吸引人的遊戲廣告,也不會因此忘記本來打算做的事,並做出「之後再玩遊戲」的決定;即使現在很想玩耍,也會因為明白「先寫完數學作業,心情比較輕鬆」而選擇坐到書桌前;即使是自己喜歡的朋友,也會在聽見對方說出不好聽的話時,清楚就算說出「我希望你不要再說那種話」之類的話會讓彼此的關係變差,依然決定表達自己的想法等,都是屬於自我調節能力的範疇。

  當自我調節能力較差時,孩子除了會在自主學習方面遭遇困難,也會分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如此一來,自然不可能完成自己所願。如果希望孩子能主導自己的人生,自我調節能力顯然不可或缺。
  
  終其一生受用的自我調節能力,其實可以在小學低年級時期就學會。

  然而,就我近三十年來在診間見過的父母之中,不少情形都是父母為了孩子好、擔心孩子、愛孩子,反而先一步威嚇孩子,甚至替孩子選擇他們人生的道路,因此剝奪了孩子獨立挑戰與成長的機會。另外,也有許多主張應該讓孩子擁有百分百主導權的父母,選擇放任孩子的一切行為,結果等到問題一發不可收拾後,才願意求醫。

  每當見到那些「若父母能早點了解何謂自我調節能力」就能避免的各種問題時,我內心的遺憾就日益加深,而這些遺憾也成為本書誕生的背景。這本書整理出孩子自我調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應該如何加以培養,尤其是父母如果想從小學低年級時期就開始形塑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時,究竟該具備哪些觀念與如何對待孩子的方法。

  儘管孩子會在重複無數錯誤的過程中成長,我卻懷抱著「期盼父母不要再重複錯誤」的心情寫下了這本書。希望閱讀這本書的父母都能陪伴孩子一起克服成長過程中的錯誤,並且帶著鼓舞孩子迎接嶄新挑戰的心態,一步一腳印地培養能讓寶貝孩子們順利成長的自我調節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很有吸引力,色彩鮮豔,字體設計也很活潑,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想要傳達的積極氛圍。從排版上來看,內容似乎經過精心編排,圖文並茂,閱讀起來應該不會感到枯燥。我特別欣賞這種設計風格,因為對於我們家裡那個精力旺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小學生來說,視覺上的刺激非常重要。如果書的內容能像封面一樣引人入勝,我想他一定會願意主動去翻閱和嘗試書裡的活動。我很期待能看到實際內容的編排方式,希望它不只是說教,而是能真正引導孩子動手做、動腦想,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樂趣,而不是壓力。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滿活力和實用性,讓人對它能為孩子帶來的改變抱持高度的期待。

评分

身為家長,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學習」,但這背後牽涉到的層面太廣了,從時間規劃到情緒控制,哪一塊都不能少。我對「自我調節力」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因為它似乎是所有優秀習慣的基礎。我猜測這本書應該會著重在幫助孩子建立一套內在的「監控系統」,讓他們學會察覺自己的狀態、設定目標,並為達成目標負責。如果內容能涵蓋到「延遲滿足」的訓練,那會是很大的加分點。畢竟,在這個充斥著即時回饋的數位時代,教會孩子如何抵抗眼前的誘惑,專注於長遠的目標,是現代教育中最關鍵的一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紮實的訓練菜單,而不是蜻蜓點水。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的親子教養書籍琳瑯滿目,很多都只是在講大道理,讀完後感覺自己懂了很多,但回到現實生活中,應用起來卻是霧裡看花。我比較關注的是,這本書在「實用性」這一塊的著墨深不深入。我希望它提供的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的具體方法。例如,當孩子在做作業時分心了,書裡有沒有提供一套立刻可以執行的步驟來引導他回到正軌?或是當他因為挫折而想放棄時,父母該怎麼開口鼓勵,才能真正建立他的內在動機,而不是只是一時的情緒安撫?如果這本書能提供足夠細膩的場景模擬和對話腳本,那它對我們這種常常在「管教」與「引導」之間拉扯的家長來說,價值就非常高了。

评分

觀察我身邊那些學習表現突出的孩子,他們往往不只是聰明,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如何調動自己的資源去面對任務。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如何「啟動超強學習引擎」這個概念,我會非常認同。這引擎的核心應該是「元認知能力」,也就是「思考自己的思考」。我期盼書中能有清晰的圖表或流程圖,說明孩子如何從一個模糊的目標,分解成可執行的小步驟,並在過程中不斷反思和調整策略。這不只是一個應付考試的技巧,更是培養孩子未來在任何領域都能成功的重要軟實力。如果這本書能成為孩子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的「內建導航系統」,那它的價值就遠遠超出了課本本身。

评分

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平衡「結構化練習」與「孩子的天性發展」之間的關係。小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如果練習內容過於制式或重複性高,孩子很快就會產生排斥感,甚至誤以為學習就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我期待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巧妙地將這些看似嚴肅的「自我管理」概念,包裝成孩子願意參與的遊戲或挑戰。如果書中能設計出一些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並「自己尋找解決方案」的引導式活動,那就太棒了。畢竟,真正的學習是發自內心的探索,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指令。希望它能真正啟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主動想成為那個「懂得規劃」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