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的「品格」教育套書 榮獲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品格教育教師進修培育用書

提升孩子的「品格」教育套書 榮獲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品格教育教師進修培育用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馬文.W.伯克維茲
图书标签:
  • 品格教育
  •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道德修养
  • 行为习惯
  • 教育方法
  • 成长指南
  • 宏达文教基金会
  • 教材辅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榮獲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
品格教育教師進修培育用書
分數是一時的,品格卻是一生的,
良好的品格教育,就是良好的教育,
與孩子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
品格教育是一種存在方式,而非行為方式,
我們該引領孩子們在關鍵處尋找,而不是在亮點處尋找。

  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 審定

  如何引領孩子提升品格並適才適性地成長?
  著名的品格教育家馬文‧W‧伯克維茲博士將數十年來從以教育現場為基礎的實例與發人深省的實地相關研究中,歸納出一套清晰易懂的原則,有助於領導階層、管理者及教職領導者們依循這些原則來協助學生成長茁壯。

  有效品格教育的PRIMED六大設計原則
  優先考慮Prioritization 讓品格發展教育成為學校在使命、願景、政策及實踐上都真實可信且顯著的優先事項。

  關係Relationship     刻意和策略性地在各個關係人群體的內部和彼此之間培育健康的關係。

  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培養品格的內化和對於「成為有品格的人」養成內在動機,避免外在動機。

  示範Modeling 針對你想要學生發展的該項品格,所有成人和其他角色榜樣都能具體表現並作為學生的典範。

  賦能Empowerment 創造一種文化和治理結構,賦能給所有關係人,藉由邀請他們發聲,聆聽這些聲音,並認真考量他們所表達的想法,每個人因而都有可能產生重大的影響。

  發展式教Development Pedagogy 在教育哲學及實踐上,採納一種發展性觀點,藉由有助於學生長期學習及品格發展的方式來教育他們。

  教育的使命遠超過教導孩子造句和算數。
  家長、教師及學校領導人都希望孩子
  成為誠實、同理和富好奇心等積極品格特質的優秀人才。
  然而,這樣的期盼往往伴隨著一個疑問:品格可以教嗎?

  我們認為品格素養和社會情緒技能是可以清楚教導以及有意識地培養的,例如:誠信、黃金法則、承擔責任、成為朋友、成長思維……等,都是透過價值思辨和生活實踐不斷練習而成的。

  品格教育組織(Character.org)發展的CSED模式標準為政府、教育行政和個別學校提供了一個選擇機會,並使用最全面的框架來支持、培育和促進全人。同時,應對每個年齡層孩子的發展階段,CSED模式標準都提供清楚的品格與社會情緒學習範疇和建議指標。

  學術研究以及無數的班級和學校實務證實:學習與鍛鍊五個社會情緒核心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人際技巧、社會覺察、負責任與道德的決定,以及培育品格的四個範疇:道德品格、成就品格、智性品格、公民品格,對於發展年輕人成功邁向未來至關重要。這些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必不可少的構件,將成為他們克服困難,邁向共好與幸福人生的墊腳石。

  品格和社會情緒技能也能幫助學生在學業上脫穎而出。能自信地運用社會情緒技能管理個人壓力的學生,在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時會做得更好;而在面對撰寫研究論文的學習情境時,品格優勢如誠實、守信、仔細、周全等,都能幫助一個人獲得更扎實優秀的學習成果。

  品格素養和社會情緒技能是可以清楚教導且有意識地培養的,CSED模式標準為學校領導人和教師提供了地圖,幫助兒童和青少年理解、關注並持續鍛煉自身品格,使他們在學校、人際關係、職場和公民責任中蓬勃發展。

專業推薦

  ●方新舟 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卓火土 宏達基金會董事長
  ●周德銘 現任新北市復興國小校長,曾帶領新北市保長國小成為全亞洲第一所「自我  領導力教育」公立燈塔學校
  ●劉慈惠 豐盛品格培訓中心執行長,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教授/系主任
  ●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及 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中董事長
  (以下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点亮未来:全方位儿童素养培养指南》 一本深入探讨儿童心智发展、情商塑造与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实践手册 【本书核心理念】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单纯的智力发展已不足以支撑孩子应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本书深刻洞察现代教育的重心转移——从“教知识”到“育心性”。我们坚信,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坚韧的品格以及强大的情绪管理能力,才是为他们构建终身幸福与成功的基石。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说教,而是一套基于儿童心理学、发展科学与多年一线教育经验提炼出的、可操作、可衡量的素养培养系统。 【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 本书分为四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旨在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素养教育蓝图。 --- 第一部分:心智的萌芽——理解儿童的内在世界 本部分着重于建立对儿童发展阶段的科学认知,帮助成年人以孩子的心智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他们的行为。 1. 发展阶段的“盲点”与“亮点”: 0-6岁:感觉统合与安全依恋的建立。 详细解析关键期(Critical Periods)的重要性,强调高质量陪伴对大脑神经通路构建的影响。提供如何识别和应对感觉统合失调的早期信号。 7-12岁:道德推理与同伴关系的形成。 探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日常情境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以及处理友谊中的公平与背叛等复杂议题。 青少年期前夕:自我同一性的探索与界限的建立。 重点讲解青春期前期的心理特征,如何与孩子共同面对身体和情感的变化,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 2. 情绪的语言:读懂“非语言信号”: 情绪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信息载体。本书提供了一套情绪识别图谱,教会家长辨别“生气”、“沮丧”、“焦虑”背后的真正需求。 “情绪容器”理论: 阐述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稳定、可调节的“情绪容器”,避免过度反应(Over-reacting)或压抑(Suppressing)。通过情景模拟,教授“命名情绪”、“接纳感受”、“寻找解决之道”三步法。 3. 专注力与学习耐性的重塑: 在数字化干扰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本书探讨了专注力衰退的生理机制。 提供一系列基于“心流体验”(Flow State)的活动设计,帮助家长设计“深度参与”的游戏和任务,训练孩子的主动注意力和持续性投入能力,而非被动的计时任务。 --- 第二部分:核心素养的锻造——情商与社交智慧 情商(EQ)是执行力与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将抽象的“情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家庭和学校实践。 1. 换位思考的“魔力”:同理心的深度训练: 同理心(Empathy)不是简单的“我知道你很难过”,而是“我能感受到你的感受”。本书设计了“角色互换日记”和“场景模拟提问”,引导孩子从他者的角度审视问题。 区分同情(Sympathy)与同理心: 阐明过度同情可能导致的“救世主情结”,以及适度同理心如何培养边界感和支持能力。 2. 冲突解决的艺术:从对抗到合作: 详细介绍了“非暴力沟通”(NVC)的核心框架在儿童间的应用,重点在于将指责转化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谈判技能启蒙: 教授孩子如何在家庭作业分配、玩具分享等日常场景中,运用逻辑和情绪管理技巧,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而非屈服或强制。 3. 社交“安全网”的搭建: 关注“社交焦虑”与“社交退缩”儿童的干预策略。提供结构化的社交游戏,模拟真实的群体情境,让孩子在低风险环境中练习眼神交流、轮流对话和表达赞美。 --- 第三部分:内在驱动力的激活——责任感与主动性 真正的自律来源于内在的责任感,而非外部的奖惩机制。本部分旨在帮助孩子建立“我是事件的主人”的意识。 1. 掌控感(Locus of Control)的建立: 区分“内在掌控感”与“外在掌控感”。通过“选择的阶梯”练习,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做决定(例如,穿哪件衣服、先做哪项作业),逐步扩大其决策权范围。 “归因训练”: 当孩子成功时,引导他们归因于“努力和策略”(内在因素);当失败时,引导他们归因于“方法不对需要调整”(可控因素),而非“我不够聪明”(固定思维)。 2. 责任感的渐进式培养:家务与“贡献”文化: 摒弃“帮忙”的说法,强调家务是“家庭成员的贡献”。本书提供按年龄划分的“贡献清单”,确保任务具有挑战性但可完成。 后果教育(Natural & Logical Consequences): 详细讲解如何设计与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后果,而非惩罚,让孩子从体验中学习“因果报应”的逻辑。例如,忘记带午餐盒的后果是体验饥饿的自然感受,而不是父母焦急地送去。 3.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日常渗透: 聚焦于过程而非结果的赞美。提供超过五十种“过程赞美语录”,如何用“你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这很棒”取代“你真聪明”。 --- 第四部分:价值观的土壤——道德罗盘的校准 本书探讨如何在不灌输教条的前提下,将诚信、公正、尊重等普世价值内化为孩子的行为准则。 1. 公平与正义感的启蒙: 通过经典故事、社会新闻的简化版本,引导孩子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公平?”(绝对公平 vs. 机会均等 vs. 基于需求的分配)。 偏见的识别与挑战: 教授孩子识别刻板印象(Stereotypes)的危害,鼓励他们基于事实和个体行为判断他人。 2. 坚韧性(Grit)与挫折教育的“黄金比例”: 坚韧性是长期目标导向的激情与毅力。本书分析了“过度保护”如何扼杀孩子的韧性。 “适度挑战”模型: 如何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ZPD)设置目标,确保他们经常体验到“够得着但需要努力”的成就感,从而建立对困难的积极期待。 3. 诚信的实践:从“小谎言”到“大担当”: 理解孩子说谎的心理动机(逃避惩罚、渴望关注、分不清现实与幻想)。 提供“重建信任的家庭契约”,强调对坦诚行为的优先肯定,即使坦诚的内容带来了麻烦,也要先肯定其勇气。 --- 【给家长与教育者的话】 本书旨在成为您教育旅途中的一位睿智伙伴。我们倡导的是“陪伴式教育”——您不是裁判,而是同行者。提升孩子的素养,是一场需要耐心、观察和不断自我反思的马拉松。掌握书中的工具和理念,您将能更清晰地看到孩子成长的脉络,培养出不仅学业优秀,更能独立思考、富有同理心、能够积极贡献社会的新一代。 翻开本书,开启一场深入孩子内在、重塑家庭教育模式的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文.W.伯克維茲博士(Marvin W Berkowitz)


  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斯市分校「品格與公民教育中心」(Center for 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共同主持人之一。

傑佛瑞.S.克雷斯(Jeffrey S. Kress)

  擁有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猶太神學院中威廉戴維森猶太教育研究所教授,曾任職於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大學行為保健中心,擔任社會決策/社會問題解決計畫的專案發展專家。
克雷斯博士不但長年研究社會技能、情緒技能及學業之間相互的影響,更致力於將這些課題結合以促進孩子們的學習、正向品格和自我認同的發展。所撰寫的應用方式不僅適用於學校,也適用於夏令營等其他教學場合。

莫利斯.J.埃利亞斯(Maurice J. Elias)

  美國羅格斯大學心理系教授及臨床博士培訓中心前主任、羅格斯大學的社會情緒和品格發展實驗室主任及社區研究與服務合作中心聯合主任。他也是學校社會和情緒學習學院的聯合主任,並且是學術、社會和情緒學習協作組織(CASEL)之領導團隊的創始成員。

  身為紐澤西州有執業證照的心理學家,埃利亞斯博士為喬治‧盧卡斯教育基金會(George Lucas Educational Foundation)撰寫關於社會情緒及品格發展的部落格並發布於 Edutopia.org網站。他也曾獲得針對社會情緒學習頒發的Joseph E. Zins資深學者紀念獎、美國學校健康協會所頒發的John P. McGovern獎章及Sanford McDonnell品格教育終身成就獎。

譯者簡介

陳柚均

 
  淡江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文學組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十餘年,現為自由譯者。喜愛文字、美食、電影及貓狗。
 
  聯絡信箱:eugeniachen.translator@gmail.com
 

图书目录

《「品格」決定孩子未來:品格教育PRIMED六大設計原則》
前言
第一篇 描繪品格教育的樣貌
第一章 切中要點
第二章 描繪樣貌
第三章 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
第四章 PRIMED的六大設計原則

第二篇 PRIMED的六大設計原則之一:品格教育為優先(Prioritization)
第五章 優先考慮品格教育的意涵
第六章 讓品格教育成為優先:修辭優先
第七章 優先考慮品格教育的資源分配
第八章 學校/班級風氣和優先事項
第九章 結構優先
第十章 領導品格學校

第三篇 PRIMED的六大設計原則之二:人際關係打基礎(Relationships)
第十一章 為什麼關係很重要?
第十二章 學校裡的關係
第十三章 與外部關係人的關係

第四篇 PRIMED的六大設計原則之三:內在動機是目的(Intrinsic Motivation/Internalization)

第十四章 內在動機的內容和原因
第十五章 外在動機的危險
第十六章 由外而內:為內在動機設計學校

第五篇 PRIMED的六大設計原則之四:榜樣示範來增強(Modeling)
第十七章 成為好人
第十八章 示範教學法

第六篇 PRIMED的六大設計原則之五:賦能學生與成人(Empowerment)
第十九章 賦能的意義以及對品格教育至關重要的原因
第二十章 賦能實施策略

第七篇 PRIMED的六大設計原則之六:長遠發展教學法(Developmental Pedagogy)
第二十一章 發展的視角:思考長遠目標
第二十二章 發展式教學法:為長遠發展而教育

第八篇 最終的小叮嚀
第二十三章 品格教育的PRIMED原則

《「品格」孩子的核心素養:社會情緒學習的日常教學》
第一章    簡介
第二章    以技能為導向的社會情緒和品格發展
第三章    營造支持社會情緒和品格發展的班級風氣
第四章    自我覺察及社會覺察
第五章    同理及觀點取替
第六章    自我調節
第七章    溝通及關係技巧
第八章    社會問題解決
第九章    跨學科內容的社會情緒品格發展要素
第十章    未來旅程的成功之路:運用反饋及拓展來培養支持並建立知能

图书序言

  • 叢書系列:優生活
  • 規格:平裝 / 712頁 / 14.8 x 21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套書的內容編排真的很有層次感,從最基礎的自我認知開始,慢慢引導孩子理解「品格」不只是口頭說說,更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裡。我特別喜歡它用了很多貼近生活的例子,像是分享玩具、主動幫忙做家事,或是面對挫折時的反應,這些都是我們家長平時最頭痛,卻又最想教給孩子的部分。書裡面提供的引導方式,不是那種生硬的說教,而是設計成親子共學的模式,讓大人和小孩都能從對話中找到共鳴。像是討論「誠實」這件事,它會提供幾種不同的情境劇本,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如果我是故事裡的A或B,我會怎麼做?這種開放式的提問,比起直接告訴他「要誠實」,效果好太多了。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品格教育」的理解都升級了,不再是空泛的德目口號,而是具體的行為模式建構。而且,它很注重「內在動機」的培養,強調品格不是為了討好別人,而是為了成為一個更完整、更值得信賴的人,這點真的非常到位,為日後的品格養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教育書籍有點抱持懷疑態度,總覺得市面上這類標榜「品格養成」的書多半是老生常談,拿來當睡前讀物還行,真的能改變孩子行為的機會不大。但這套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實戰性」和「系統性」。它不是零散的單元組合,而是建構成一個完整的「品格光譜」。舉例來說,它對「責任感」的探討就非常深入,不只教孩子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還區分了「對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以及「對環境的責任」,層層遞進。書中設計的「反思與行動清單」非常實用,每次讀完一個主題,我就會跟孩子一起勾選下週想要嘗試改變的一兩件事。最讓我驚訝的是,它居然還涵蓋了「情緒調節」與「同理心」的深度訓練。我們都知道這很重要,但要怎麼教?這套書用很多心理學的基礎概念,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故事腳本,讓他們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進而設身處地去感受他人的處境。這對我這個容易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的家長來說,簡直是及時雨,現在我們家裡討論問題的氛圍都變得更平和、更有建設性了。

评分

這套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它貫徹始終的「正向鼓勵」精神。它不只關注孩子做錯了什麼,更著重於他們每一次微小的進步。很多教育書總是把焦點放在「矯正缺點」上,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我永遠不夠好」的挫敗感。但這套書強調理性地看見孩子的「潛能」和「努力的過程」。它鼓勵家長建立一個「成長型思維」的環境,讓孩子明白能力是透過練習可以提升的,品格也是可以慢慢雕琢的。我發現,自從我們開始運用書中建議的「行為觀察日誌」,我對孩子的關注點開始發生轉移,我不再只盯著他沒收玩具的那一刻,而是會去留意他主動分享零食的那個瞬間。這種由負面轉向正面的觀察角度,大大提升了親子之間的互動品質。坦白說,這套書不只是教孩子品格,它更像是一本「提升家長自我覺察」的寶典,讓我們學習如何成為孩子在品格學習路上,最穩定、最有智慧的引路人,這份收穫遠超過我的預期。

评分

從教養工具書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編輯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專業。紙質、字體大小、圖片的選用都非常考究,讀起來絲毫不費力,即使是忙碌的家長也能快速抓到重點。我特別欣賞它在每個單元末尾設計的「家長引導小撇步」。這些小撇步不是泛泛而談,而是非常具體的執行建議,例如,如果孩子在學校被霸凌了,該如何用「勇氣」與「同理心」來引導他應對,而不是一味地要他「堅強」。這說明了編纂團隊對當前校園和家庭議題的掌握非常精準。而且,它巧妙地將一些西方教育哲學的精華,用台灣家庭更能接受的語彙和情境包裝起來,讓這些深奧的教育理論變得親民易懂。我們家兩代人一起讀,長輩雖然不太習慣新的教育觀念,但透過書中淺顯的說明,他們也能理解「為何現在的教養方式跟以前不一樣了」。這套書在家庭內部建立共識方面,也發揮了很好的橋樑作用。

评分

這套書最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它的「多元視角」和「文化脈絡」的結合。它沒有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什麼是好孩子,而是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在探討「尊重差異」這個主題時,它舉的例子非常國際化,從不同族群的習俗到不同性別的特質,都溫和地引導孩子去接納「不一樣」本身就是世界的常態。我個人覺得,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建立孩子的「開放心態」比灌輸固定的價值觀更重要,這套書顯然抓住了這一點。而且,書中對於如何處理「道德兩難」的情境,設計得相當巧妙。例如,當朋友拜託你隱瞞一件做了錯事的事實時,該怎麼辦?它不會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孩子權衡「友誼」與「正直」之間的輕重,讓孩子學會在複雜的人際互動中做出成熟的判斷。這比起單純的「不可以說謊」來得更有教育意義,因為人生本來就充滿了灰色地帶,讓孩子從小練習在兩難中找到平衡,是無價的功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