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精義:總則編(二版)

民法精義:總則編(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連順
图书标签:
  • 民法
  • 总则
  • 法律
  • 法学
  • 教材
  • 二版
  • 精義
  • 理论
  • 规范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法為萬法之母,其中又以總則編最為重要。本書蒐集國考歷屆重要試題,提供參考答案,並對考題來源透過註解予以說明,讀者可以充分理解出題者測試重點。本書在撰寫體例上以重點整理搭配讓讀者牛刀小試的測驗題,以及供讀者思考演練的申論考古題,又本書年年改版更新內容,增添新試題,均有助於讀者學習並掌握國家考試重點。

  「借名登記」是最具有臺灣本土案例特色的重要議題,最高法院判決、決議及大法庭裁定,前後見解不一,學界討論評釋甚多,近年來成為關注焦點,本書整理相關的重要爭點及國家考試試題,供讀者參考。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民法精義:總則編(二版)》的图书的简介,该简介旨在描述一本不同于该书内容、且信息详尽的图书。 --- 《公司治理與現代企業戰略:轉型時期的挑戰與機遇》 本書導言:在變革浪潮中重塑企業韌性 當前全球經濟環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轉變。數字化、全球供應鏈的重塑、ESG(環境、社會及治理)標準的日益嚴苛,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增加,共同構建了一個對現代企業治理體系提出更高要求的複雜場景。傳統的管理模式與治理結構,在面對這些外部衝擊時,往往顯得僵化與反應遲緩。《公司治理與現代企業戰略:轉型時期的挑戰與機遇》正是為應對這一時代背景而誕生的深度分析與實踐指導手冊。 本書的目標讀者群體廣泛,涵蓋了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企業高階管理層(CEO, COO, CFO)、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機構的合夥人、企業法律顧問,以及專注於公司治理、戰略規劃與風險管理領域的學術研究者。我們力求超越停留在表面概念的探討,深入企業決策的核心,探討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與穩健的治理框架。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的範式轉移——從合規到價值創造 本部分聚焦於當代公司治理的演進邏輯。過去幾十年,公司治理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財務報告的準確性與股東權益的基礎保護上。然而,隨著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的興起,治理的內涵已經擴展至監督企業對員工、社會環境及長期發展的責任。 第一章:董事會的重構與效能提升 深入剖析現代董事會的結構性挑戰。我們探討了多元化(包括性別、技能與經驗的多元化)如何實質性地影響決策質量,而非僅僅是合規要求。內容包括:如何設計有效的董事會委員會架構以應對氣候風險與網絡安全威脅;如何評估董事會的績效,並將績效與高階經理人的薪酬機制科學掛鉤;此外,本書詳盡分析了「孤立決策者」(Lone Decision Maker)的風險,並提出了一套基於情境模擬的「壓力測試」方法,以確保董事會在危機發生時能迅速且協調地做出反應。 第二章: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與治理整合 本章詳細闡述了如何將ESG議題從邊緣的公關活動,轉變為核心的戰略驅動因素。我們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框架,指導企業如何識別與其核心業務最相關的重大性(Materiality)ESG議題,並將其納入日常營運與資本配置決策中。特別關注了「漂綠」(Greenwashing)的法律風險與信譽成本,強調透明度與可驗證性的重要性。此外,探討了如何平衡短期股東回報壓力與長期可持續性投資之間的內在張力。 第二章:戰略轉型與風險管理的新邊界 現代企業戰略不再是孤立的五年規劃,而是一種持續的適應性過程。本部分探討了如何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制定靈活且具備韌性的戰略,並將其與風險管理體系深度融合。 第三章:數字化轉型中的戰略定位與治理 數字化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商業模式的重塑。本書分析了企業在雲計算、人工智能(AI)和區塊鏈技術浪潮中應如何定位自身的競爭優勢。重點討論了「數據治理」的戰略意義——數據如何被視為核心資產,以及董事會層級應如何監督數據倫理、數據隱私與數據安全,以避免潛在的監管罰款與品牌損害。針對AI的應用,本書提供了一套關於算法決策透明度與問責制的治理指南。 第四章:韌性供應鏈與地緣政治風險對沖 全球化進程的逆轉或調整,對依賴複雜供應鏈的企業構成了巨大挑戰。本章不再僅僅討論成本優化,而是將「韌性」(Resilience)置於戰略核心。內容涵蓋了:供應鏈的「去風險化」(De-risking)策略,包括雙源採購與區域化生產佈局的成本效益分析;如何利用預測分析工具,提前識別潛在的政治干預、貿易壁壘或自然災害風險;以及建立跨部門的供應鏈風險監控中心(Risk Control Tower)的實操步驟。 第三部分:資本結構、併購與價值實現 有效的治理最終必須體現在資本配置與企業成長上。本部分深入探討了在當前低利率或高通脹環境下,企業如何優化資本結構,以及在進行複雜併購(M&A)時如何確保交易的戰略契合度與後續的整合成功。 第五章:優化資本結構與股東溝通 探討了在宏觀經濟波動中,如何選擇最合適的融資工具(債務、股權、混合工具)。對於上市公司,重點分析了激進的資本回報政策(如大規模股票回購)對長期投資能力與市場信心的影響。在股東溝通方面,本書提供了針對激進投資者(Activist Investors)的預防性策略與應對劇本,強調主動溝通與展示清晰的長期價值路線圖的重要性。 第六章:併購後整合的治理挑戰與文化融合 併購失敗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往往在於整合階段的治理失靈與文化衝突。本章提供了詳盡的「文化盡職調查」(Cultural Due Diligence)工具包,並指導如何建立跨文化的整合管理辦公室(IMO)。重點分析了在不同司法管轄區進行跨境併購時,如何協調不同國家的勞工法規、合規標準與董事會權責劃分,確保價值最大化而非僅僅是規模擴張。 結語:面向未來的治理領導力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新一代具備前瞻性思維和跨職能協作能力的領導者。成功的公司治理不再是法律合規的最低標準,而是持續創造和保護企業長期價值的核心競爭力。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棋局中,唯有那些能夠靈活調整其治理結構、將風險視為戰略機遇的企業,才能最終勝出。本書期望成為引導決策者穿越迷霧、駛向穩健未來的導航圖。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連順


  現 職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會計師全聯會法規會顧問
  記帳士全聯會商事法顧問
  實務授課講師(包含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臺中市會計師公會、臺南會計師公會、高雄會計師公會、記帳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稅務教育基金會、德昌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學 歷
  臺灣大學法律學士、碩士、博士班研究

  經 歷
  曾任教於東吳大學法律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

图书目录

二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法 例/1
一、民事法規適用的順序/1
二、確定數量的標準/10
三、使用文字的標準/12

第二章 權利體系與權利主體(人)/13
第一節 權利體系/13
一、權利的意義/13
二、權利的分類/14
第二節 自然人的能力/25
一、權利能力的意義/26
二、自然人權利能力的存續期間/27
三、死亡宣告制度/30
四、同時死亡之推定/36
五、自然人的行為能力/36
六、監護宣告與輔助宣告/40
七、自然人的責任能力/44
第三節 人格權與身分權的保護/48
一、人格權的保護/49
二、身分權的保護/54
第四節 住所與居所/62
一、住所的意義及效力/62
二、意定住所/63
三、法定住所/64
四、居 所//65
第五節 法 人/65
一、法人的意義及分類/66
二、法人設立之要件/71
三、法人設立之立法主義/72
四、法人之能力/73
五、法人之住所/80
六、法人之機關/80
七、法人之登記/ 86
八、法人之消滅/88
九、法人的監督/89

第三章 權利客體──物/95
一、物的意義/95
二、物權標的物特定原則/96
三、物的種類/97
四、物之成分/111
五、添 附/113

第四章 法律行為/121
第一節 法律行為的意義及分類/121
一、法律行為的意義/122
二、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準法律行為之不同/123
三、法律行為的分類/128
第二節 法律行為的要件與標的/144
一、法律行為的要件/145
二、法律行為的標的(內容)/147
第三節 完全的法律行為與不完全的法律行為/162
一、完全的法律行為/162
二、不完全的法律行為/162
第四節 限制行為能力人及受輔助宣告者之法律行為/176
一、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為法律行為之效力/176
二、受輔助宣告者之法律行為/188
第五節 意思表示之成立、生效、撤回與解釋/199
一、意思表示之成立/199
二、意思表示的發出與生效/200
三、意思表示之撤回/205
四、意思表示的解釋/205
第六節 意思表示不一致/208
一、故意的不一致/209
二、無意的不一致/217
第七節 意思表示不自由/229
一、詐 欺//230
二、脅 迫//234
第八節 法律行為的附款/242
一、附款的概念/242
二、條件的意義/242
三、條件的分類/242
四、不許附條件的法律行為/246
五、條件之效力/247
六、期限的意義/252
七、始期與終期/253
八、不許附期限的法律行為/254
九、期限之效力/254
第九節 代 理/256
一、代理之意義、要件、效力及類似制度之比較/257
二、代理權之授與及代理權之限制/268
三、代理權之消滅/282
四、無權代理/284

第五章 期日與期間/299
一、概 說//299
二、期 日//299
三、期間的起算與終止/299
四、年齡的計算/301

第六章 消滅時效/303
一、消滅時效制度的概念/303
二、消滅時效之期間/305
三、消滅時效之效力/310
四、消滅時效的客體/313
五、消滅時效中斷/318
六、消滅時效不完成/322

第七章 權利之行使與自力救濟/329
一、權利行使之原則/329
二、自力救濟/330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5118280
  • 叢書系列: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x 1.6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二版序

  國內民法總則書籍甚多,以授業恩師王澤鑑博士的鉅作對兩岸法律人的影響最為深遠!尤其年逾八十,仍然勤於修改「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八冊論文集以外的每一本著作,最令人感佩!秉持法律書籍必須與時俱進,配合法律變動及時事發展,年年改版之信念,本書仍然以簡明扼要整理民法總則重點,廣蒐國家考題,提供解答,協助讀者掌握學習重點為宗旨,更新國家試題是最基本工作。

  「滿18歲為成年」之制度於民國112年1月1日開始施行,滿7歲,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為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未來幾年內應該是考試焦點。寵物受侵害致死所引發的損害賠償問題,涉及「動物是否為物」之爭議;配偶有婚外情,他方配偶得否請求非財產上損害賠償所產生的配偶權是否存在之爭論,都是2022年在媒體討論的熱門議題。本書亦整理若干學者、實務觀點以供參考。

  觀察近年來國考申論題命題趨勢,出題者傾向以民法總則且綜合其他各編相關法律的最高法院判決為命題來源,讀者應特別注意。例如父親於心智健全時以書面委任兒子處理出售不動產事宜並授與代理權,但在簽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時已意識不清,惟並未受監護宣告,兒子代理訂立之買賣契約是否構成無權代理?此為最高法院判決審理之案件,涉及民法總則、債編通則及各論,並與物權編有關,出題者更在試題中衍生相關問題,就兒子保管出售不動產取得之價金,是否侵害其他繼承人之繼承權,考試範圍擴大至民法繼承編,值得注意。

  最具有台灣本土案例特色的「借名登記」的法律關係,涉及當事人內部約定是否有效?在出名人處分其名下財產時,究竟是有權處分或無權處分?都是國內十幾年來常見的爭訟問題,與民總、債總之規定有關,學者多有討論,亦是國家考試命題重點,尤其最高法院歷年判決、106年決議及108年大法庭裁定,前後見解不一,學界討論評釋甚多,值得特別注意。以上舉例,可以作為民法研習動向的參考。掌握時事,更要注意學者對法院實務見解的評釋及探討。

陳連順 
於2022年盛夏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我這種已經讀過一遍民法總則,但總覺得對某些核心概念還不夠透徹的讀者來說,尋找一本能幫助「深化理解」的書籍至關重要。我猜測《民法精義》不會滿足於僅僅呈現主流學說,更可能會花篇幅討論不同學說之間的優劣、適用範圍的界限,甚至是歷史淵源。舉例來說,對於「行為能力」的規定,它會不會深入探討限制行為能力人在特定法律行為上的特殊處理方式?或者在探討消滅時效的性質時,是採採權說還是債權說的立場,並且給出清晰的論證。這種深度探討,往往是判斷一本教科書是否夠格稱為「精義」的關鍵。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寫得太過艱深,反而會讓剛接觸民法的學生望之卻步。理想狀態是,它能像一位耐心的碩士指導教授,既能讓你了解最尖端的學術辯論,又能隨時拉你一把,確保你沒有偏離最基本的法律邏輯。

评分

說真的,我對「台灣本土」的民法學術著作特別有感情,畢竟我們面對的法律體系和解釋框架,和大陸法系的其他國家還是有細微的差異。這本《民法精義:總則編(二版)》既然是本土作者的作品,它在引用判例和解釋上,肯定會更貼合臺灣法院的實務操作脈絡。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加分!我希望作者在解釋諸如「誠信原則」或「權利濫用」這些抽象概念時,不是只引用德日法系的經典論述,而是能揉合臺灣社會的價值觀與近年的司法實踐,給出更接地氣的詮釋。例如,關於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實務見解的認定標準就很細膩,如果書中能針對這些台灣特有的細節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那就太棒了。我需要的是能讓我順利銜接上法院判決書的思維模式,而不是讀完後,卻發現實務見解跟書上寫的「標準答案」有落差,那種挫折感是很掃興的。

评分

我對教科書的「閱讀體驗」其實也有點要求,畢竟民法文本本身就偏向嚴謹的法律語言,如果排版設計不佳,會大大降低學習的意願。雖然我還沒看到實體書,但我推測一本專業級的著作,在版面編排上應該會力求清晰易讀。我特別看重圖表的使用。總則編裡有很多層級關係和例外規定,如果作者能巧妙地運用流程圖、表格來梳理複雜的法律關係(比如意思表示的欠缺、意思表示的錯誤或詐欺的區分),那就太貼心了。讀者在快速複習時,一張好的圖表勝過千言萬語的文字。此外,我希望書中對重要學說的標註會很明確,最好能清楚區分「通說」、「多數學說」和「少數學說」,這樣我在做筆記或整理爭點時,就能迅速抓到重點,避免混淆。總之,我對這本期望很高,希望能它成為我民法學習路上,一本可以信賴且常備的「工具書+思想引導書」。

评分

最近剛好在物色一些紮實的民法教科書,聽聞這本《民法精義:總則編(二版)》在學術界評價頗高,雖然我還沒真的捧到書,但光看書名和簡介,就讓人對它充滿期待。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肯定會針對我國現行民法總則的體系結構,進行非常深入且細膩的剖析。畢竟「精義」二字,就意味著它不只是條文的羅列,更應該是對於法理基礎、學說爭議點的精準掌握與闡發。特別是總則編,那是整個民法大廈的基石,如果基礎不夠穩固,後面的債編、物權編讀起來就會像空中樓閣。我預期作者在解釋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法律行為的有效性、意思表示的瑕疵、時效制度的界限等,都會有獨到且清晰的見解。對於準備國考的考生來說,這種層次的論述絕對是必備的武器,能夠幫助我們從「知道法條」提升到「理解法理」的層次,這才是真正應對靈活考題的關鍵所在。希望它能幫我打好紮實的基本功,面對那些見招拆招的試題時,能夠泰然自若。

评分

說真的,現在坊間的民法參考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很多都寫得落落長,但重點往往被淹沒在一堆無關緊要的枝微末節裡,讀起來非常吃力。我希望這本《民法精義:總則編(二版)》至少在敘事邏輯上能夠做到「大道至簡」。我期待它的編排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能夠引導讀者自然而然地進入民法的世界觀。例如,在談到自然人或法人概念的建立時,是否能用生活化的例子先行鋪陳,再帶入法條的嚴謹定義,這樣對初學者會友善很多。而且「二版」的更新也很重要,民法學說在近幾年來有不少新的進展和判決見解的累積,如果能將這些最新的實務見解(例如最高法院近幾年的重要判例)融入總則編的討論中,那它的實用價值就會直線上升。我希望能看到那種,即使是很枯燥的法條解釋,也能透過作者的文字魔力,變得生動起來,讓人忍不住想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而不是把它當成工具書冰封在書架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