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概要(修訂十五版)

民法概要(修訂十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劉宗榮
图书标签:
  • 民法
  • 法学
  • 法律
  • 概要
  • 修訂版
  • 十五版
  • 教科书
  • 教材
  • 民法学
  • 法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爲保持内容的新穎性,乃配合我國民法近年關於行爲能力、保證、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占有、結婚、離婚、夫妻財產制、父母子女、監護、限定繼承及抛棄繼承等的修正,内容大幅更新。

  全書内容三大綱領:
  1.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法律名詞。有豐富的事例,説明法律條文的規定。
  2.以周延詳細的説明,闡釋重要的法律原則。
  3.内容提綱挈領,涵蓋全部民法。
 
《民法概要(修訂十五版)》內容詳述 本書旨在為法律初學者、法學專業人士以及對民法感興趣的廣大讀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貼合當前法制發展的民法知識體系。作為修訂第十五版,本書在繼承歷版精華的基礎上,緊密跟隨我國民法典的最新修訂與司法實踐的演變,力求做到理論與實務的完美結合。 第一部分:總則 本部分奠定民法基礎,詳述民法的基本原則、規範體系與適用範圍。 民法的基本原則: 深入剖析私法自治、誠實信用、公平原則等核心價值,探討這些原則在現代社會中的體現與約束力。 民事主體: 系統闡述自然人與非法人組織的民事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與住所制度。特別針對特定群體(如未成年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權利保護機制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民事法律行為: 這是民法總則的重中之重。詳細論述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效力及其影響因素,包括意思表示的瑕疵(錯誤、詐欺、脅迫)與效力瑕疵(無效、可撤銷)。針對代理制度的類型、權限與法律後果,給出了詳盡的案例分析。 附條件與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闡明這些特殊的法律行為如何影響權利義務的發生與消滅,並區分其與無效行為的界限。 第二部分:物權編 物權編處理的是人們對特定物直接支配的權利,本書對其進行了結構化的梳理。 所有權制度: 詳細介紹所有權的取得、行使與限制。涵蓋了善意取得、時效取得等特殊取得方式,並著重分析了共有制度下的權利劃分與處分規則。 用益物權: 深入探討土地使用權、地上權、不動產役權、典權等權利的核心內容、設立要件與存續期間。本書特別關注了相鄰關係的調整,強調如何在私權行使中實現鄰里間的利益平衡。 擔保物權: 系統解析抵押權、質權與留置權。在抵押權部分,著重分析了普通抵押權與最高限額抵押權的區別、抵押物的設定與效力,以及實現抵押權的程序性要求。對於動產質權和權利質權的區分與公示方式,亦有詳盡的論述。 第三部分:債權編 債權編是民法體系中與日常生活聯繫最為緊密的組成部分,本書對此進行了最為精煉和實用的闡述。 債的發生基礎: 系統梳理契約、侵權行為、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四種主要債的發生原因。 契約法: 詳述契約的成立要件、效力、履行與解除。在最新修訂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格式條款的審查標準、情勢變更原則在契約履行中的適用,以及電子商務合同的特殊規定。 侵權責任: 確立了過錯責任原則,並詳細分析了特殊侵權責任(如產品責任、環境污染責任、醫療行為責任)的認定標準。對精神損害賠償的範圍與計算方式,提供了嚴謹的法律依據。 債的移轉與消滅: 闡明債權債務的讓與、債務承擔、提存、抵銷、免除與混同等法律制度,確保讀者能全面掌握債權債務關係的動態變化。 第四部分:親屬編 親屬編處理基於血緣、婚姻和收養形成的身份關係。 婚姻制度: 全面分析結婚的實質要件與程序要件,探討婚姻無效與可撤銷的情形。重點解析夫妻財產制(法定財產制與約定財產制)的運作模式及其清算原則。 父母子女關係: 詳述親子關係的確認、父母的權利與義務,特別是關於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與教育權的行使。 收養制度: 闡明收養的法律程序、實質要求以及收養關係的效力與解除。 第五部分:繼承編 繼承編規範了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轉移。 繼承的開始與遺產的確定: 明確繼承發生的時間點及遺產的範圍。 繼承順序與應繼分: 依據法定繼承順序,精確計算各順位繼承人的應繼遺產比例。 遺囑繼承: 詳細辨析自書遺囑、代筆遺囑、見證遺囑、錄音錄影遺囑以及口頭遺囑的法定形式要件,並論述遺囑的解釋原則與執行效力。 遺產分割與遺贈的執行: 探討繼承人之間如何協商分割遺產,以及遺贈執行中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 本書特點: 1. 緊扣最新法條: 全書內容完全基於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最高司法解釋編寫,確保知識的即時性和權威性。 2. 體系邏輯清晰: 採用「總則—分則」的傳統結構,同時在各章節間設立嚴密的邏輯鏈條,便於讀者建立完整的民法思維框架。 3. 註釋詳實: 對於關鍵條文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均附有立法意圖與學說爭議的簡要註釋,輔助深化理解。 4. 實務案例穿插: 在關鍵制度點後,適當嵌入具有代表性的裁判觀點或典型案例情境,使抽象的法條具象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宗榮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博士
  美國紐約大學法律學院研究

  經歷:
  律師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暨法律學研究所專任教授、系主任、所長
  國立空中大學民法概要電視主講教師
  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
  法務部民法(物權編)修改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中央銀行監事

图书目录

修訂十五版序


第一編 緒 論
第一章 民法的意義
第二章 民法的法源
第三章 民法的效力
第四章 民法上的權利義務
第五章 民法的制定及修正
第六章 民法的解釋與補充

第二編 總 則
第一章 法 例
第二章 人
第三章 物
第四章 法律行為
第五章 條件與期限
第六章 代 理
第七章 無效、撤銷與效力未定
第八章 期間與期日
第九章 消滅時效
第十章 權利的行使

第三編 債編總論
第一章 債的概念
第二章 債的發生
第三章 債之標的
第四章 債之效力
第五章 多數債務人及債權人
第六章 債之移轉
第七章 債之消滅

第四編 債編各論
第一章 買 賣
第二章 互 易
第三章 交互計算
第四章 贈 與
第五章 租 賃
第六章 借 貸
第七章 僱 傭
第八章 承 攬
第九章 旅 遊
第十章 委 任
第十一章 出 版
第十二章 經理人及代辦商
第十三章 居 間
第十四章 行 紀
第十五章 寄 託
第十六章 倉 庫
第十七章 運 送
第十八章 承攬運送
第十九章 合 夥
第二十章 隱名合夥
第二十一章 合 會
第二十二章 指示證券
第二十三章 無記名證券
第二十四章 終身定期金
第二十五章 和 解
第二十六章 保 證
第二十七章 人事保證

第五編 物 權
第一章 物權通則
第二章 所有權
第三章 地上權
第四章 農育權
第五章 不動產役權
第六章 抵押權
第七章 質 權
第八章 留置權
第九章 占 有

第六編 親 屬
第一章 通 則
第二章 婚 約
第三章 結 婚
第四章 結婚的效力
第五章 離 婚
第六章 父母子女
第七章 監護與輔助
第八章 扶 養
第九章 家
第十章 親屬會議

第七編 繼 承
第一章 總 說
第二章 遺產的繼承
第三章 繼承權的拋棄與無人承認的繼承
第四章 遺 囑
第五章 特留分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474489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7.3 x 23.2 x 3.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十五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修訂十五版序

  人類生存,需要水、空氣與陽光;人類經營社會生活,離不開財產與身分,因此規範財產與身分的民法就是人類經營社會生活的水、空氣與陽光。

  寫一篇好的論文不容易,寫一本好的民法概要更困難,一要釐清法律術語的涵義、二要概述龐大的民法體系、三要深入解釋各個法律的基本原則,本書就是依照這個三原則撰寫的。對法律術語,有淺顯詳細的解釋;書本的内容涵蓋整部民法;對於民法各編的基本原則,例如:意思表示的過程、善意受讓原則、公示原則、公信原則、債權行爲與物權行爲的關係,都不辭繁瑣,深入地闡明。

  對教學而言,時間有限,怎麽有效率地規劃課程?在大學法律本科,民法通常安排每周三到八小時,密集教學,二年下來,才初見一程;而民法概要,通常安排每周二小時,時間只有一年或半載,如何選擇重點,獲得教學上的最大效益?答案是:「從實用的觀點出發」,挑選與生活最有密切關係者講授。根據作者的經驗,以一年課程爲例,教材的重點可以如下:

  一、總則編:民法總則是民法的共同規定,盡可能地全面講述,授課重點可以放在權利主體、行爲能力與法律行爲(特別是意思表示)。民法總則是法律共同之學,教學上應該特別著重法律術語的正確認識,為培養法律的自修能力奠定基礎。

  二、債編:契約與侵權行爲是債的主要發生原因,英美法甚至分別列爲單獨科目講授,極爲重要。買賣、租賃與保證都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應該納入講授範圍。

  三、物權:債編與物權編關係密切,二者之間,經常有「債權行爲與物權行爲」作爲橋梁,因此對債權行爲與物權行爲的關係,有説明的必要。物權通則,是物權的共同規定,授課重點可以擺在公示原則與公信原則,説明何種情況下應保護交易的安全(動的安全),而在何種不同情況下則應保護所有權的安全(靜的安全)。至於個別物權,所有權(特別是不動產所有權、分別共有)、地上權、抵押權是主要財產,當然應該納入教學範圍。

  四、親屬編:親屬編是規範人倫的法律,結婚、收養、認領、夫妻財產制與每個家庭都有密切關係,是身分法的重心。

  五、繼承編:繼承編的重點,應該集中在繼承人、應繼分、抛棄的繼承等相關規定。

  對修習課程的人來説,初學民法,覺得理論很抽象,彷彿天上神曲,幽雅而不容易了解,這是正常現象,但是要有信心,民法正如同其他學門一樣,了解的深淺是有不同層次的,很多法律人,即使已經通過國家考試,也是在從事法官、律師工作多年之後,才逐漸體會民法的精奧與體系。學習民法,不要走入死胡同,遇到抽象理論的困境時,需要回到實際的生活去尋找印證,要相信「民法實際上只是一部日常生活的規範」而已,法律會因為印證而獲得了解,因為纍積很多點的了解而發生面的提升,再因為很多面的提升而最終形成規範體系。無論如何,學習民法,無望求其速成,韓愈答李翊書說「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養民法之根,加民法之膏,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你將會獲得法學纍纍的果實與燦爛的光華。

劉宗榮
2022年4月12日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民法概要(修訂十五版)》真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它完全沒有觸及到我最關心的幾個核心問題。比如說,關於物權變動的最新實務見解,特別是針對不動產登記公示原則的例外情況,書裡幾乎是隻字未提。我期待看到作者能針對近幾年來最高法院在擔保物權設定效力上的細微差別進行深入剖析,尤其是在預告登記與他項權利設定之間的競合關係上,目前的闡述顯得過於保守和籠統。此外,對於現代社會中無形財產權利,例如數位資產的法律性質認定,這本書顯然沒有與時俱進。在消費時代,網路平臺的責任歸屬、個人資料保護的侵權責任認定,這些都是當前法學教育急需涵蓋的重點,但翻遍全書,也只找到一些陳舊的侵權法條文解釋,對於數位經濟下的新型態損害賠償機制,幾乎是空白一片。整體而言,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上顯得不足,無法滿足一個真正想深入理解民法核心精神的讀者需求,給人的感覺像是停留在十年前的知識水準,對於現行法制的演變缺乏敏感度。

评分

讀完《民法概要(修訂十五版)》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對一般法領域的處理過於淺嚐輒止,完全無法滿足對家事法或繼承法有深入探究的讀者。我特別關注到,在處理繼承中關於特留份的計算,書中的舉例過於簡單化,沒有涵蓋現代家庭結構中常見的共同生活、扶養義務的複雜交織情況,尤其是對於遺囑執行人的權限界定和爭議處理,內容簡略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再者,在親屬法部分,對於近年來社會對同性婚姻的議題,雖然修法已經通過,但書中對此相關權利義務的調整和對既有規範的衝擊分析,幾乎沒有著墨,這讓這本「修訂版」顯得更新不及時。如果這本書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全面的民法概覽,那麼它在社會變遷最為劇烈的民法分支領域,表現得實在是力不從心,顯現出修訂的深度遠遠不夠,只是做了表面上的換皮。

评分

說真的,我對這本《民法概要(修訂十五版)》的敘事邏輯感到非常困惑,它在介紹法律概念時,結構安排顯得有些混亂和跳躍。例如,在講述契約的成立要件時,對於要約與承諾的區分,作者似乎更側重於傳統的學說爭議,卻忽略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如何判斷「承諾之到達」這個實務上極為關鍵的時間點。書中對重要法條的引用,很多時候只是羅列條文本身,缺乏從立法意旨到司法實務運用的完整鏈條說明。特別是在比較法學的視野下,這本書幾乎是完全封閉的,沒有任何引介英美法系或大陸法系其他重要國家在處理類似民事法律關係時所採取的不同解決方案,這使得讀者在面對複雜的跨國交易或需要融會貫通時,會覺得視角非常受限。總體來看,它的教學法更偏向於「背誦」而非「理解」,對於培養法律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幫助不大,讀起來就像在啃一本厚厚的、缺乏生命力的法條註釋集,實在是辛苦。

评分

這本《民法概要(修訂十五版)》在文字表達上,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學術圈內才會使用的古板腔調,對於初學者來說,門檻實在是太高了。許多句子結構冗長複雜,使用了大量晦澀難懂的德文式法律術語堆砌,使得原本清晰的概念變得模糊不清。例如,在說明債的發生原因時,作者傾向於鉅細靡遺地引用早期學者的長篇論述,卻沒有使用更現代、更直觀的方式來引導讀者理解「給付義務」與「任意給付義務」之間的實質差異。更令人不解的是,書中許多案例引用的情境,都是幾十年前的舊案,與現在的社會生活脫節嚴重,讀者很難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法律糾紛產生連結。坦白說,這本書的編輯策略似乎是為了迎合特定資深教授的個人風格,而非以幫助廣大學生有效學習為首要目標,閱讀體驗可以說是相當不流暢,需要不斷地回溯和查閱其他輔助資料才能勉強消化。

评分

關於這本《民法概要(修訂十五版)》,我想特別提到它在法律體系結構層面的問題。它似乎過度依賴「債編」和「物權編」這兩大核心部分,卻在「總則」的介紹上顯得過於學究氣,沒有有效地建立起一個宏觀的民法私法體系框架。例如,對於「權利能力」的起始與消滅,特別是關於胎兒權利保障的範圍,描述得比較零散,沒有清楚地說明這如何與民法總則的基礎原則相呼應。更令人費解的是,它對「法律行為」的效力要件,尤其是在意思表示瑕疵,如詐欺、錯誤的處理上,缺乏清晰的圖表輔助說明不同情況下的法律效果如何相互影響,導致讀者在建構法律判斷的樹狀圖時,找不到清晰的指引。這本書更像是對條文進行編排式的解釋,而非建構一個有邏輯層次的法律思維模型,對於想要建立起完整民法觀的學習者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缺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