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經濟分析:方法論與物權法應用

法經濟分析:方法論與物權法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永健
图书标签:
  • 法经济分析
  • 物权法
  • 方法论
  • 法律经济学
  • 经济分析
  • 民法
  • 财产法
  • 法学
  • 研究
  • 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文世界第一本,系統闡述法經濟分析之方法,反省法釋義學方法不足,並具體應用於解決物權法解釋難題之著作!
 
  本書論述法經濟分析的優勢和法釋義學的不足(事前觀點與行為理論),詳細綜述經濟分析的核心概念─效率─包括其為何可以作為應然價值,以及如何作為實然標準。此外,本書具體分析效率的組成元素與操作方式。對於任何部門法的學子,若想瞭解什麼是經濟分析,前三章都是很好的入門讀物。
 
  本書以一以貫之的成本效益分析,具體剖析物權法的數個議題:所有權之限制(袋地通行、越界建築),所有權之變體(事實上處分權),所有權之分散與監管(共有物分管),所有權之消滅或擴張(附合與混合),所有權內容形塑之例外(物權習慣)。物權法定主義之效率性是海峽兩岸的熱門爭議,本書對既有論述提出系統性的反省。為回應質疑經濟分析對法學何用之質疑,本書附錄舉例說明其對中國物權法研究的貢獻。
 
  本書脫胎於《物權法之經濟分析》,但每一章、每一部分都有實質修正與增加內容,包括對智慧財產權法、信託法、侵權法、契約法、繼承法、公司法的全新討論。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您提供的特定书籍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一个详细、专业且具有深度的经济学与法律交叉领域著作的概述。 --- 图书简介: 《市场、制度与治理:社会经济互动的法理基础》 著者: [此处留空,或使用虚构的权威学者姓名]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使用虚构的学术出版社名称] 页数: 约 650 页 定价: [此处留空,或使用虚构的定价] ISBN: [此处留空,或使用虚构的ISBN]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经济学视角下的制度建构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互动中,制度扮演的核心角色及其演化机制。我们不再将市场视为一个纯粹抽象的均衡模型,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和法律框架内进行考察。首章追溯了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脉络,从凡勃伦的制度演化论到诺斯对制度成本的精辟论述,确立了理解社会运行的基础视角。我们强调,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仅仅是规则的集合,更是对稀缺资源配置效率、激励结构和风险分散机制的综合性设计。 在后续章节中,本书集中分析了“制度的经济后果”。我们引入了交易成本理论,细致区分了搜索成本、信息不对称成本、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这些成本如何塑造了契约的形式、企业的边界乃至一国整体的经济绩效,是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特别地,我们对产权的界定、转移与保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将其视为市场经济得以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我们将产权视为一束权利的集合(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并论证了产权界定清晰度与资本积累速度之间的正向关系。 此外,本书专门开辟章节讨论了“非正式制度”的力量。在许多情境下,习惯、文化规范、道德约束和声誉机制,其约束力往往强于正式法律条文。我们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了重复博弈中的合作问题,解释了社会资本如何在缺乏强力外部干预的情况下,促进局部经济体的有效治理。这种对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辩证考察,有助于读者理解制度的“多层次性”和现实的复杂性。 第二部分:法律工具箱——契约、侵权与救济机制的经济学解析 经济活动的实现,最终依赖于一套可预测、可执行的法律工具。本部分将分析现代法律体系中最核心的几大制度——契约法、侵权法和财产法——的经济功能。 契约法: 我们超越了传统民法学对意思表示的关注,转而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审视契约的履行与违约。何种情况下鼓励严格履行?何种情况下违约成本低于履行成本,从而最优的社会结果是允许或鼓励违约(如预期利益损失的计算)?本书详述了信息不对称对契约设计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期合同和不完全信息环境下,如何通过激励兼容的条款(如风险分担机制、履约保证金)来最小化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我们还探讨了契约的外部性问题,即个人间的自愿交易如何影响第三方福利,以及法律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干预来矫正这种外部性。 侵权法与损害赔偿: 侵权法的核心功能在于确定责任与分配成本,目标是实现“最优注意水平”(Optimal Care Level)。我们详细分析了严格责任、过失责任和惩罚性赔偿的经济学含义。例如,在产品责任领域,制造商和消费者各自的注意成本是多少?何种责任规则能最有效地促使双方采取预防措施?本书运用福利最大化的视角,对不同侵权救济方式(补偿性赔偿、惩罚性赔偿)在激励预防和补偿损失方面的效率差异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治理前沿——公共物品、规制与市场失灵的矫正 经济活动并非总能导向帕累托最优。本部分聚焦于市场失灵的领域,以及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应如何干预,以期达到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 公共物品与集体行动: 我们结合了公共选择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分析了“搭便车”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如何阻碍有效供给。本书深入探讨了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机制,包括政府的强制性税收机制、私有化尝试以及社区自治模式的有效性边界。我们特别关注了“寻租”行为对公共资源分配的扭曲效应,并提出基于制度约束的治理框架。 规制经济学与信息披露: 当市场信息高度不对称,或存在自然垄断时,政府规制便成为必需。本书系统梳理了规制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包括价格规制、质量规制和进入壁垒的设定。我们批判性地审视了“公共利益理论”与“俘获理论”的适用范围,强调规制机构的独立性、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是确保规制有效性的关键。对于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本书探讨了如何设计出既能保护消费者利益、又不扼杀创新活力的规制体系。 第四部分:跨学科整合——法律、经济与发展路径 在本书的收尾部分,我们将理论分析应用于宏观和区域发展的议题。本书认为,一国经济绩效的长期差异,根本上根源于其制度供给能力的差异。我们比较了“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处理复杂商业纠纷、保护创新产权方面的效率差异,并探讨了司法机构的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最后,本书展望了数字经济时代对传统法律制度的挑战,例如数据产权的界定、算法决策的法律责任、以及去中心化技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冲击。这些新兴议题要求我们不断地反思和修正现有的制度假设,以确保社会经济互动能够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持续保持活力与公平。 本书特色: 深度交叉: 整合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合约理论与法律实证研究。 案例丰富: 穿插了大量国际和国内的经典案例与实证数据,用以验证理论模型。 方法论严谨: 强调从“机制设计”的角度审视法律规则的效率目标。 目标读者: 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及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关注制度变迁与经济治理的政策制定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永健
 
  1978年生,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實證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紐約大學法學博士(J.S.D.)、碩士; 臺灣大學法學碩士、學士。曾任美國康乃爾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荷蘭鹿特丹大學、瑞士聖加侖大學、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以色列海法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訪問學者。並曾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法國巴黎第二大學從事短期研究。美國法律協會(ALI)財產法第四版整編法(Restatement of the Law Fourth, Property)之協同法律纂修(Associate Reporter)。
 
  主要研究領域為物權法、土地房屋管制、民事司法制度,研究方法兼採法經濟分析與法實證研究,並有比較法視野。近年研究領域並由物權法向外擴展至信託法、(非)營利組織法、繼承法、契約法、侵權法。喜歡與研究養成背景不同的學者合作,開拓學術研究可能性。已經和國內、外法律學者、經濟學者、統計學者、社會學者聯名發表研究成果。對咀嚼數字與文字同樣狂熱,花在理解社會科學與貫通法學的時間相去不遠。
 
  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dward Elgar、Routledge、Wolters Kluwer等出版中、英文(主編)專書十六種。徵收補償之英文專書Private Property and Takings Compens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Analysis,獲得2013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專書獎。2015年獲得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15年至2018年獲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獎助。2016年、2018年兩度獲得中研院法學期刊論文獎。傑出人才基金會曾給予三年的「年輕學者創新獎」獎助。
 
  著有中、英文期刊與專書論文100餘篇,多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英文論文散見於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Journal of Legal Analysis;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Minnesota Law Review;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iew等頂尖期刊。中文論文則獲刊於海峽兩岸的頂尖學報,如:中研院法學期刊、臺大法學論叢、政大法學評論、臺北大學法學論叢、中外法學、環球法律評論、南大法學、法律與社會科學等等。
 
  任亞洲法律經濟學會(AsLEA)理事。為世界一流期刊Harvard Law Review、Journal of Legal Studies、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擔任論文審查人,以及為學術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outledge、Edward Elgar審查專書書稿。目前擔任SSCI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的共同主編(Co-Editor)、S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的顧問編輯(Consultant Editor)、Asi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編輯。

图书目录

推薦序/王澤鑑
推薦序/謝在全
推薦序/蘇永欽
2022版自序
2020版自序
一版自序
作者簡介
凡 例

第一章 導論:法經濟分析──正解與誤解
壹、關鍵名詞界定/2
貳、經濟分析作為私法法學方法/9
參、美式經濟分析方法解釋大陸法系民法/19
肆、本書採用什麼樣的經濟分析?/25
伍、經濟分析符合Rule of Law/31
陸、本書論點鳥瞰/32

‧第一編 方法論
第二章 幫法釋義學「填補漏洞」:事前觀點與行為理論
壹、事前觀點為主、事後觀點為輔/44
貳、行為理論/73
參、結 語/86

第三章 效率:經濟分析的核心概念
壹、經濟效率:法經濟分析追求的應然價值/93
貳、經濟效率的標準/102
參、交易成本與資訊成本/133
肆、寇斯定理與外部性/150
伍、共用、共決、半共用/158
陸、財產規則與補償規則/170
柒、排他策略與管理策略/181
捌、物權只是獨占?/183
玖、結 語/192

‧第二編 物權法應用
第四章 物權類型:法定或自由創設?
壹、物權類型的最適量/202
貳、創設最適數量物權類型的制度安排/217
參、延伸:智慧財產權/260

第五章 物權習慣
壹、現行《民法》規定鳥瞰/265
貳、資訊成本理論與物權習慣/271
參、臺灣司法實務中的物權習慣/280

第六章 法定通行權
壹、通行權之問題本質:「法定」而非「意定」之原因/291
貳、通行用途/296
參、必要性/301
肆、償 金/305
伍、選擇通行處所與方法/314
陸、法定通行權之例外/321

第七章 越界建築
壹、越界建築問題之思考步驟/333
貳、越界之界定/337
參、知而立即異議/341
肆、越界者對鄰地所有權人之補償、賠償、價金給付/349
伍、事前與事後觀點的平衡/359
陸、與房屋價值相當之其他建築物:《民法》第796條之2新解/369

第八章 附合與混合
壹、動產之附合/375
貳、動產之混合/386
參、不動產之附合/389
肆、排除惡意附合與混合/395
伍、附合、混合並非總是強制規定/397

第九章 共有物分管
壹、不動產分管權/412
貳、動產分管權/414
參、分管權不一定能滿足對新型物上關係之需求/416

第十章 事實上處分權
壹、不許違章建築辦理保存登記之政策合理性/436
貳、事實上處分權作為習慣創設之物權類型/440

附錄一 法經濟分析對《中國民法典》之研究有用嗎?
壹、Richard Epstein的先占理論/473
貳、Lior Strahilevitz的物權拋棄理論/477
參、Lee Anne Fennell的時效取得理論/480
肆、Ronald Coase的中國經濟制度理論/485
附錄二 不只是法史,也是法經濟分析──王飛仙《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讀後感/491

參考文獻/491
中文索引/545
法條與判決索引/557
英文索引/565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5117528
  • 叢書系列: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632頁 / 17 x 23 x 2.8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2022版 自序
 
  本次改版,除了增補文獻、調整文字外,也作了一些實質修正:第一章運用筆者十年辛苦建立的最終版全球比較物權法數據庫,更新了臺灣、中國物權法與他國物權法的相關係數,並以世界地圖方式呈現。筆者持續思考法經濟分析方法論,在第三章納入了最新思考所得。第九章以最新官方不動產登記數據,分析了《民法》第826條之1在2021年12月31日的實施現況。讀者可以參看蘇永欽老師2020年版序中的相關感嘆。在臨送印前,又新增附錄二。
 
  法經濟分析方法在物權法研究的重要性,到今日應該無庸贅言。三位賜序的物權法大師,皆大我25歲以上。蘇永欽老師是最早將經濟分析方法用於物權法研究的華人學者。謝在全老師在20年前我還是研究生時,就引用了我的物權法經濟分析論文,供讀者參酌。王澤鑑老師在2022年最新版的物權法教科書中,特闢專節討論物權法經濟分析方法。
 
  筆者即將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物權法的比較、經濟、實證研究專書,與本書若干主題共通,讀者可以參看。
  修正過程中,有賴陳冠廷、楊智文通讀書稿,惠賜寶貴意見。
  感謝內政部地政司建置資料庫、提供數據,使本次修改能納入共有不動產分管的最新實證結果。
  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為法學出版的貢獻、支持本書修訂及編輯團隊辛苦校訂排版。
 
張永健
2022年4月6日
經歷阿里山日出與日落震撼的隔一天
 

用户评价

评分

閱讀過程中有個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在概念闡述上的精準度。他們並沒有一味地使用艱澀的學術術語,而是透過清晰的邏輯推演,將複雜的經濟模型逐步導入法律規範的分析之中。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對於非經濟學背景的法律人來說,極大地降低了理解門檻。例如,在討論效率與公平的取捨時,作者的論證結構非常完整,不僅闡述了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在不同產權設定下的意涵,還進一步探討了在現實世界中,交易成本和資訊不對稱如何影響法律規則的設計。這種層次分明的論述,讓讀者能夠從最基礎的假設開始,一步步建構出自己的分析工具箱,而不是被動接受結論。

评分

我會向許多正在準備國家考試,或是正在攻讀研究所的法律學子推薦這本書。它提供的不是傳統法學教育中那種「記憶法條、套用案例」的解題公式,而是一種全新的「問題解決思維」。當面對一個全新的、複雜的社會問題時,如何運用經濟學的理性選擇模型去評估不同法律選項的社會總效益,這才是高階法律人才應具備的能力。這本書成功地將「效率」這個經濟學核心概念,轉譯成了法律人可以理解和運用的分析語言。如果能將書中訓練的思維模式內化,未來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實務操作上,都能建立起比別人更穩固、更具穿透力的分析基礎。

评分

這本書的格局放得相當大,它不只停留在對既有法條的「事後解釋」,而是著重於「事前設計」的視角。這在台灣的法學論述中,或許是個相對較新的趨勢,但對於提升整個法治社會的決策品質至關重要。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特定法律制度時,會穿插大量的比較法視角,即便沒有直接提及書名,但那種跨國借鏡的思維,讓人意識到台灣的法律問題往往能從其他成熟法治國家的經驗中找到啟發。這種寬廣的視野,讓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份引導讀者跳脫本土思維框架的學術地圖。對於有志於修法或參與政策討論的專業人士,這份地圖的價值不言而喻。

评分

從排版和編排的細緻度來看,這本書顯然經過了長時間的打磨。許多關鍵的圖表或數學模型,都被巧妙地融入到文字敘述中,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推導過程變得視覺化且易於吸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經典的判例或具體案例的引用,都十分到位,這些案例不僅僅是用來佐證理論,更像是理論與實務對話的橋樑。當理論的推演走到一個臨界點時,一個恰當的案例就能立刻將抽象的概念拉回到具體的法律爭議中,這讓讀者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能不斷反思這些理論在真實世界中的適用限制和潛在的政策後果。這對於培養批判性思考是極為有益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很有特色,帶著一種學術的嚴謹感,但又不失現代氣息。從排版到字體選擇,都能感受到出版單位在細節上的用心,讓人光是捧在手上就有種「這是一本紮實著作」的期待。尤其是在法律實務與經濟學理論的交界處,這樣能夠兼顧理論深度與實用性的書籍,在台灣的法學界其實不算多見。很多時候,教科書內容過於理論化,難以連結到實際的判例;而實務書又常缺乏系統性的理論基礎。這本書的平衡感掌握得相當好,特別是對於希望建立一套完整分析框架的讀者來說,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起點。對於剛接觸法經濟學領域的學生,或是希望將既有法學知識提升到新維度的律師或法官,這本書的引導性非常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