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2019年少年事件處理法新修正以來,逐年都有許多制度的變革與部分實施細則修正,此也使得本書必須再版。
從第一版序文裡面,我寫下了撰寫本書的心路歷程,也寫下了這幾年家母、家妹陸續過世,我的心境變化。本書再版修正時,剛好有博士生來訪詢問了我的博士生研究,跟學生走在校園繽紛的落花時節,心中有些感觸,於是決定在再版序當中留下這段與家妹的記憶。
2016年間,家妹癌末發出病危通知,我前往芝加哥陪伴家妹,家妹偶爾精神好一點,我會陪伴她在居家的附近散步。家妹在芝加哥的家附近沿途散步路徑非常美,春天給芝加哥留下了美麗的足跡,雖然看過許多國家的春天,但因為有了家妹在身邊,覺得真正的春天,還是來了。
2016年5月的芝加哥正是美麗的春天,路邊的花,肆意地開著。走著走著,想起1997年跟家妹到法國南部蔚藍海岸旅行,當時我正研讀博士班的課程,對年輕的我而言,這段博士生的日子辛苦極了,彷彿看不到人生的轉彎。那時,很多人告訴我:「人生隨時都有柳暗花明,我們要努力看到轉彎的。」
這句話對很多人而言是激勵的話,但我卻很反對這個論點,只因為一個真正困惑的人,根本就是看不到轉彎的。1997年還是博士生的我,困頓於書本的知識與是否能夠順利拿到學位、人生規劃的迷惘等等。總總的狀況讓我負面感受很多,只是我沒有選擇抱怨,原因是「抱怨」這件事顯示一種讓自己陷入一個更莫名的人生發展與無趣,結果還是什麼都無法解決。人生絕對不可託付於抱怨。
1997年冬天,法國蔚藍海岸寒冷無比,卻有暖暖的冬陽,家妹陪在我的身邊,指著遠方海岸的小船告訴我:「雖然小船在廣闊的海中飄蕩,但總是會依循燈塔,回到自己該回到的方向。」那時,我愣了一下,看著大妹清秀的側臉,突然覺得毫無所依的自己看到了人生的燈塔,儘管博士學位如何,那也不是人生的絕對,身旁的這個人,是我的親人,是生命中那個絕對支持自己的人之一。
人常沒有體會到,頓悟其實就在一個突然。那次的法國旅行回到日本後,我變化很多,除了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燈塔外,我還立志成為很多人生命中的燈塔,也立志成為學生茫茫學術之海的掌舵人。
只是沒有想到,曾是我生命燈塔的大妹,2018年晚冬,在大雪當中走完她人生的旅程,過世的時候,她是一名醫療人員,拯救了很多生命,她的追思會有許多患者出席,我看到她生命的亮光,即使她已經過世了。
少數人總是汲汲於利,因此,這些人所體會到的是生命的盲點,即使信了宗教自認有宗教的救贖,但那只是一時麻醉自己的感官,還是無法真正地從生命中解放。生命當中的一望無際,取決於自己的無私與貢獻。
本書得以再版,我要感謝黃菀怡助教的協助,除此之外還有少年事件處理法上同學們積極發現問題,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帶著這樣的心與情感,研究室窗外那個炙熱的陽光,不再是困擾的熱,而是生命當中的光。
陳慈幸
2022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