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基準法實務爭點

勞動基準法實務爭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建文等22人
圖書標籤:
  • 勞動基準法
  • 勞動法
  • 勞動關係
  • 工資
  • 工時
  • 休假
  • 解僱
  • 實務
  • 法律
  • 臺灣法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勞動基準法在臺灣勞動實務上有著相當廣泛的重要作用,纍積有大量實務意見與爭議焦點,有係統的整理這些資訊係研究與運用該法的基礎工作。臺灣勞動法學會特別邀請學會內熟悉勞動法令的學者與律師們組成專業作者群,挑選瞭內容涵蓋勞動契約、工資工時、工作規則、職業災害、勞動契約終止等21個主題,整理解說實務見解發展及分析爭點,以方便各界進一步研究與運用勞動基準法。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不同主題圖書的詳細簡介,內容涵蓋瞭從曆史、哲學到現代科技、藝術和日常生活等多個領域,旨在提供豐富、深入的閱讀體驗,且不涉及《勞動基準法實務爭點》的內容。 --- 時代洪流中的微光:一部跨越百年的社會變遷史 書名:《浮沉錄:從蒸汽到比特的社會脈動》 作者:[虛構作者名] 著 齣版社:[虛構齣版社名] 齣版 頁數:約 850 頁 內容提要: 《浮沉錄》並非一部枯燥的年代編年史,而是一部以“人”為核心,探索工業革命以來,社會結構、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如何經曆顛覆性重塑的宏大敘事。本書通過對工業時代早期工人階級生活、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主義的高漲與衰落、冷戰思維對全球政治格局的影響,以及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原子化”生存狀態的深入剖析,勾勒齣近兩百年間人類社會復雜而矛盾的演變軌跡。 全書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鋼鐵與煙囪”聚焦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城市化進程,細緻描繪瞭工廠製度對傳統傢庭結構、社區關係乃至時間觀念的衝擊。作者援引大量一手史料,如當時的市政記錄、私人信件和早期社會學傢的田野調查報告,揭示瞭早期資本積纍背後的社會成本與倫理睏境。 第二部分“破碎的理想”探討瞭兩次世界大戰後,意識形態的激烈碰撞與“烏托邦”理想的幻滅。本書側重於分析技術進步(如大規模生産和現代軍事技術)如何與極權主義思潮結閤,對人類文明構成瞭前所未有的威脅。作者對魏瑪共和國的文化興衰和戰後重建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流亡進行瞭深刻的描繪。 第三部分“冷戰的陰影與錶象”將目光投嚮二戰後的世界格局。不同於側重軍事對抗的傳統敘事,本書更關注意識形態滲透在文化、藝術和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從好萊塢的審查製度到歐洲的結構主義思潮,從“郊區化”的美國夢到東方陣營的計劃經濟模式,作者試圖揭示在兩大陣營對峙下,個體如何努力維護其身份認同和自由意誌。 第四部分“信息的洪流與個體的消散”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它處理瞭1980年代至今的數字革命對社會的影響。本書並未停留在對互聯網的錶麵贊揚,而是深入探討瞭“算法治理”如何重塑權力結構,社交媒體如何催生齣“迴音室效應”,以及工作場所的“零工化”趨勢對勞動者心理狀態的長期影響。作者提齣瞭“注意力貧睏”的概念,質疑在信息爆炸時代,深度思考和集體行動的可能性。 第五部分“未來之錨”則麵嚮當下與未來。本書通過對氣候變化危機、生物科技倫理以及全球化逆流的討論,試圖尋找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時代中,人類可以依賴的新的道德和集體行動基礎。作者呼籲迴歸對地方社群的關注,並重新審視“進步”的真正含義。 《浮沉錄》的敘事風格兼具曆史學傢的嚴謹與文學傢的細膩,它不僅是理解我們身處何種曆史境況的指南,更是對未來社會形態保持批判性警覺的有力工具。 --- 探索內在宇宙的地圖集:一本關於意識、感知與非綫性思維的哲學導論 書名:《意識的邊界:從現象學到量子神經科學的探索》 作者:[虛構作者名] 著 譯者:[虛構譯者名] 齣版社:[虛構齣版社名] 聯袂齣版 頁數:約 620 頁 內容提要: 《意識的邊界》是一部雄心勃勃的跨學科著作,旨在係統性地梳理人類對“自我”和“心智”這一終極謎題的探索曆程。本書的核心論點是:對意識的理解不能僅限於還原論的神經科學模型,而必須整閤現象學、認知心理學、東方哲學乃至前沿物理學的洞見。 全書結構精巧,由淺入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傳統的基石與挑戰。 本部分迴顧瞭西方哲學史上關於心物問題的經典論述,從笛卡爾的二元論到休謨的經驗論,再到康德的先驗哲學。作者著重分析瞭“睏難問題”(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的提齣如何宣告瞭傳統機械論解釋的局限性。此外,本部分還引入瞭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強調身體經驗在構建自我感知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部分:科學前沿的交鋒。 這是本書最具創新性的部分,它將前沿的科學發現與哲學思辨緊密結閤。作者詳細介紹瞭整閤信息論(IIT)、全局工作空間理論(GWT)等主流意識理論,並對這些理論的哲學意涵進行瞭批判性評估。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首次在中文語境中,以非技術性的語言解釋瞭量子力學中的“測量問題”與意識體驗之間的潛在關聯,探討瞭“觀察者效應”是否為意識在物理世界中扮演角色的隱喻。本部分還收錄瞭對幾位當代頂尖神經科學傢的虛擬訪談,深入探究瞭“錶徵”與“感覺質”(Qualia)的生成機製。 第三部分:超越認知的疆域。 這一部分將視野拓展到非西方傳統和非常態意識狀態。作者對比研究瞭佛教禪宗關於“空性”與“無我”的論述,與西方關於自我敘事的解構理論,指齣在對“自我”的超越性體驗上,不同文化路徑竟有驚人的契閤點。此外,書中對夢境、冥想狀態乃至緻幻劑輔助療法(Psilocybin-Assisted Therapy)中意識的結構變化進行瞭細緻的文獻梳理,旨在拓展我們對正常意識狀態的邊界認知。 《意識的邊界》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同時富含思辨的激情。它不僅適閤哲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學生,也為所有對“我是誰”這一終極問題感到好奇的普通讀者,提供瞭一幅深入探索人類最神秘領域的路綫圖。 --- 聲音的建築師:一部關於音樂結構、情感共鳴與聲音設計的工具書 書名:《和聲的幾何學:從巴赫到電子音樂的聲音工程》 作者:[虛構作者名] 編著 齣版社:[虛構齣版社名] 藝術與技術係列 頁數:約 1050 頁(含大量圖錶和樂譜示例) 內容提要: 《和聲的幾何學》是一本旨在彌閤音樂理論與聲音實踐之間鴻溝的百科全書式著作。本書拋棄瞭傳統和聲學中僅關注“美感”的描述性方法,轉而采用一種結構化、工程化的視角,係統分析瞭聲音是如何被組織、操縱並最終引發聽者情感反應的。全書深度涵蓋瞭西方古典音樂的傳統體係,並將其延伸至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以及當代電子聲景設計。 全書以嚴謹的數學和物理學原理為基礎,分為四個核心模塊: 模塊一:基礎的振動與感知。 詳細解析瞭頻率、泛音列(Harmonic Series)、音程的數學關係,以及人耳如何處理復調信息。本模塊特彆引入瞭心理聲學(Psychoacoustics)的最新研究成果,解釋瞭“聽覺錯覺”(Auditory Illusions)的原理,這對理解音樂的“張力與釋放”至關重要。 模塊二:時空中的結構構建。 聚焦於調性(Tonality)係統的建立與瓦解。作者通過對巴赫賦格麯的精細對位分析,展示瞭主題如何在復雜的對位織體中保持其身份。隨後,本書深入探討瞭德彪西的“音色和聲”和勛伯格的十二音體係如何從根本上挑戰瞭傳統的功能和聲。在現代部分,作者利用傅裏葉分析(Fourier Analysis)來解構復雜的非傳統和弦結構,將其視為頻譜的疊加而非簡單的音級堆砌。 模塊三:節奏的動力學。 節奏不僅是時間的劃分,更是能量的分布。本模塊對比瞭復雜的西非復節奏(Polyrhythms)與20世紀極簡主義音樂中對“時間塊”(Time Blocks)的運用。作者通過對斯特拉文斯基和斯蒂夫·萊奇作品的節奏譜分析,揭示瞭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時間流動感知的本質差異。 模塊四:閤成與空間化:聲音的設計藝術。 這是本書麵嚮當代應用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模擬閤成器(如振蕩器、濾波器、包絡發生器)的工作原理,並將這些組件視為構建聲音的“虛擬樂器”。作者提供瞭如何設計特定音色(Timbre)的實用指南,並探討瞭環繞聲(Surround Sound)和沉浸式音頻(Immersive Audio)技術如何通過空間定位來影響情感敘事,從電影配樂到現場音樂會設計,無不體現瞭聲音的“空間幾何學”。 《和聲的幾何學》以其無與倫比的深度和跨越世紀的廣度,成為音樂理論傢、作麯傢、聲音工程師以及任何對聲音世界懷有強烈探究欲的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參考典籍。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工具箱,用以理解和創造任何聽得到的結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建文

  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政治大學法學博士

姚妤嬙

  魏韆峯律師事務所律師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邱冠喬

  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係兼任講師
  政治大學法律學係博士候選人

張義德

  東吳大學法律學係副教授
  政治大學法學博士

洪瑩容

  中興大學法律學係助理教授
  德國帕紹(Passau)大學法學博士

邱靖棠

  勝綸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臺灣大學法學碩士

華育成

  勝綸法律事務所律師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張詠善

  信詠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李玉春

  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係副教授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

林俊宏

  環宇法律事務所閤夥律師
  中正大學法學碩士

張清浩

  基礎法律事務所律師

翁 瑋

  瑋燁法律事務所所長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在職專班碩士

李佑均

  勝綸法律事務所執業律師
  臺灣大學科際整閤法律學研究所碩士

程居威

  勝綸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臺北大學法學碩士

劉素吟

  有澤法律事務所資深閤夥律師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李有容

  有澤法律事務所律師
  政治大學法律係民法組博士生

張軒豪

  宇達法律事務所執業律師
  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蔡菘萍

  勝綸法律事務所執業律師
  臺北大學法學碩士

李瑞敏

  明理法律事務所律師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李柏毅

  勝綸法律事務所律師
  政治大學法律係勞社法組博士班

葛百鈴

  明理法律事務所律師
  政治大學法學碩士

蔡麗鞦

  明鏡法律事務所律師
  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

主編簡介

臺灣勞動法學會


  成立於1998年12月,由一群關心勞動法理論與實務發展的人士組成,長期透過與政府機關、學術機構閤作,辦理座談會、研討會,以及齣版係列叢書、學報,推廣勞動法學教育。
 

圖書目錄

序 言/陳建文

第一章 勞動契約
第1講 勞工之從屬性/陳建文
壹、「勞動從屬性」觀念與勞動法的發展/3
貳、「勞動從屬性」觀念的立法麵發展/5
參、難以統一解釋的「勞工之從屬性」見解分歧/7
肆、「勞工之從屬性」在司法麵的發展/12
伍、「勞工之從屬性」在勞工行政實務麵的發展/20
第2講 定期勞動契約/姚妤嬙
壹、前 言/27
貳、何謂定期勞動契約?何謂不定期勞動契約?/27
參、「繼續性工作」之認定/28
肆、定期勞動契約之種類/30
伍、試用期之約定是否為定期勞動契約?/32
陸、接續簽訂定期勞動契約之適法性?/33
柒、替代性人力與定期契約/34
捌、研究助理、計畫助理與定期勞動契約/35
玖、定期勞動契約之終止/37
拾、結 論/38
第3講 勞動派遣/邱冠喬
壹、前 言/39
貳、勞動派遣的意義與立法歷程/40
參、爭點探討/43
肆、結 論/50
第4講 試用期間/張義德
壹、試用期間之意義/53
貳、爭點1:試用勞動之法律性質為何?/54
參、爭點2:定期勞動契約得否約定試用期間?/56
肆、試用期間中之權利義務關係/56
伍、試用勞工之「解僱」相關爭議/59
陸、代結語──本文見解/64
第5講 最低服務年限/洪瑩容
壹、前 言/67
貳、最低服務年限約款之效力/68
參、附論:違約金條款/79
肆、其他相關問題/82
第6講 離職後競業禁止/邱靖棠、華育成
壹、前 言/85
貳、勞基法增訂前後概覽/85
參、離職後競業禁止約款重要爭點/88
肆、結 論/97

第二章 工資與工時、休假
第7講 工資之認定/張詠善
壹、前 言/101
貳、爭點1:工資之定義/102
參、爭點2:勞務對價性之內容/105
肆、爭點3:經常性之內容/106
伍、爭點4:勞雇有關非工資約定之閤法性/107
陸、爭點5:勞動事件法第37條之影響/110
第8講 工資之保護與無薪假/李玉春
壹、基本工資之保障/113
貳、工資給付原則/115
參、工資資訊之提供與保存/119
肆、同工同酬與同值同酬/120
伍、工資債權之保障/120
陸、年度終瞭之獎金及紅利/122
柒、無薪假/122
第9講 工作時間之認定/林俊宏
壹、前 言/125
貳、工作時間之判斷基準/126
參、法定工時製度:原則規範/132
肆、法定工時製度:例外類型/134
伍、休息與請休假/137
陸、結 語/138
第10講 加班費爭議訴訟:控製標準及統包式報酬製/張清浩
壹、問題說明/141
貳、問題分析/141
參、最高法院對於加班費控製標準見解之演變/143
肆、何謂「兩造已另行議定」工資?/145
伍、行政法院對加班費控製標準的見解/147
陸、學說皆認同勞動基準法第24條、第39條為強製規定/147
柒、統包式報酬製閤法性判斷及其效果/149
第11講 正常工時除外規定:勞基法第84條之1/翁 瑋
壹、前 言/153
貳、勞基法第84條之1適用要件/154
參、結 論/165
第12講 特別休假/李佑均
壹、前 言/167
貳、勞基法第38條主要爭點/168
參、結 論/178

第三章/工作規則與雇主人事權
第13講 工作規則/程居威、華育成
壹、前 言/183
貳、工作規則重要爭點/185
參、結 論/196
第14講 調職之閤法性/劉素吟
壹、概 說/197
貳、調職之定義/198
參、調職之依據/199
肆、調職之原則/202
伍、調職之類型/204
第15講 懲戒與績效考核/李有容
壹、懲 戒/211
貳、績效考核/224

第四章/職業災害
第16講 職業災害之認定/張軒豪
壹、前 言/233
貳、職業災害之定義/234
參、職業災害之認定基準/238
肆、通勤災害是否應視為職業災害?/243
伍、結 論/246
第17講 職業災害補償/蔡菘萍
壹、前 言/249
貳、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之性質及有無「與有過失」之適用/249
參、勞動基準法第59條各款之補償責任/250
肆、雇主依勞動基準法可抵充之範圍/253
伍、雇主依勞動基準法第60條主張抵充之對象?/256
陸、雇主依勞工保險條例所為給付得抵充勞動基準法之補償責任?/257
柒、事業單位與承攬人間之連帶責任/258
捌、要派單位與派遣單位間之連帶責任/259
玖、結 語/259

第五章/勞動契約之終止
第18講 勞動契約之終止──勞基法第11條/李瑞敏
壹、概 說/263
貳、勞基法第11條各款實務見解/264
參、資遣最後手段性原則之適用──兼論安置義務/271
肆、辦理資遣之相關程序/275
伍、結 語/282
第19講 勞動契約之終止──勞基法第12條/李柏毅
壹、前 言/283
貳、勞基法第12條第1項各款/283
參、勞基法第12條第2項除斥期間/292
肆、結 語/294
第20講 勞雇雙方閤意終止勞動契約/葛百鈴
壹、勞動契約消滅之原因/295
貳、閤意終止契約類型之爭點/297
參、閤意終止契約效力之爭點/304
第21講 退 休/蔡麗鞦
壹、前 言/307
貳、退休製度簡介/308
參、重要爭點介紹/309
肆、結 語/319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5118174
  • 叢書係列:勞動法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序言

  勞動法在學理上被認為是「特別私法」,意即勞動法事實上延續以《民法》為代錶之私法價值觀念,其本質上為一種「私法」關係,但也具有不同於一般私法的特殊性。私法以「權利主體」觀念為齣發點,作為特別私法的勞動法與一般私法的共同交集就是肯定與關心權利主體的「主體性」。

  一般私法視權利主體的「主體性」為理所當然,勞動法則留意到勞工權利主體的「主體性」,與私法預設所有權利主體均平等自由的應然理念存在明顯落差,需要設法發展規範,來確保勞方權利主體所應有的自主性。

  一般人常會說勞動法在保護弱勢勞工,其實這說法並不精準。如前所述,勞動法之規範任務在貫徹落實主體法的理念,設法提升、迴復勞方主體因受製於「從屬性」無法正常發揮之對等自治機能。因為契約關係預設瞭雙邊競爭牽製關係,交由雙邊當事人對等、自主決定來為自己的權益把關,然而「勞動從屬性」的存在,讓勞動契約傾斜變質成雇主單方主導支配狀態,需要設法矯正。所以勞動法的各種立法手段,都是為瞭實質貫徹主體法精神,保護勞工隻是一種錶現徵象,非其本質目的。

  如立基於主體法的角度,所謂「勞動基準」概念的內涵理解,除瞭「勞動條件的最低基準」之外,也應包括「勞資互動的最低基準」,如此纔能整閤集體、個體,兼顧「勞動條件」的決定結果以及決定過程,分就程序及實體來設想落實主體法的閤宜規範。

  不同於一般私法,勞動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察覺到勞資實力懸殊,需要設法重建勞資當事人間之對等力量,同時適度防範與矯正勞資當事人力量不對等導緻所有不利狀態全往弱勢方傾斜的不當自治結果。所以,不再像一般私法主要以個體主體為中心,僅以個別契約作為私法自治平颱,而逐漸摸索齣由國傢製定勞動保護法,以及參採工會運動發展事實所轉換形成的集體勞動法等分支領域,來實現讓勞資公平競爭的自治秩序。

  為瞭重建勞資當事人間之對等力量,勞動法就勞方當事人主體,採取個別勞工以及工會組織這種雙重主體的體製安排,也因此發展齣個體勞動法與集體勞動法兩大領域。集體勞動法領域以協助勞工自主形成工會組織、匯聚爭取、維護自身利益所需的力量,以及嚮雇主展開各種抗議、爭取、交涉、協商、爭議施壓等相關工會活動為其規範內容。個體勞動法領域主要由以勞動關係之成立、閤理內容及終結等為規範內容的勞動契約法,以及由國傢介入乾預、建立最低基準、採行公權力處理措施的勞動保護法,代錶性法律如勞動基準法、職業安全衛生法等構成。

  用籃球賽區別進攻端與防守端的術語來說,集體勞動法是屬於進攻端的勞動法,想讓勞工集結群體力量以爭議行為施壓作後盾,較為對等的協商爭取勞動條件的改善。個體勞動法特別是勞動保護法則為防守端的勞動法,則用強行規定、以國傢公權力防守維護勞工所應享有的最低基準權益。

  勞動基準法可謂是勞動法防守端中最為重要的法律,其規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深受社會與經濟發展影響,在勞雇關係實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法的實際適用不斷積纍龐雜的實務、學理資訊,需要作係統地整理,以便見樹又見林的瞭解全貌並掌握細節。因此,臺灣勞動法學會特別企劃勞動基準法實務爭點一書,彙整該法主要爭點相關實務見解及學說理論,來為各界提供理想的工具書。

  本書的完成要特別感謝李柏毅律師長期協助聯繫協調工作,各爭點議題之撰寫者在繁忙工作之餘撥齣寶貴時間群策群力完成著述,宣揚臺灣勞動法學會關心勞動法理論與實務發展以及推廣勞動法學教育的組織初衷。勞動法是攸關全民成傢立業、安居樂業的重要法律,需要全民一起學習與關注,本會將持續努力耕耘,讓更多人學會勞動法,也因學勞動法而相會!

臺灣勞動法學會第十一屆理事長
陳建文
2022年8月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