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已經在法律圈摸爬滾打了幾年的非本科系轉職者,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深度與廣度兼具」。很多教科書為了求廣,內容就會流於表面;為了求深,又會變成只有少數頂尖學者才看得懂的天書。這本《民事訴訟法(上)》似乎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特別是在探討「訴訟費用」和「擔保」這兩個在實務上常被忽略,但考試又經常出題的章節,作者的論述非常到位,不僅把法條依據交代清楚,還連帶說明了相關的裁定實務見解。這讓我意識到,原來這些程序性的規定背後,都有這麼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細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內容太過豐富,書本的厚度導致我常常需要隨身攜帶一個專門裝這本書的袋子,不太方便在通勤時翻閱,如果能做成輕量化版本,或者增加電子書的互動功能,讓讀者在行動裝置上可以更順暢地切換條文與註釋,那絕對是更完美的體驗。
评分這本應考用書的邏輯推演能力,真的不是蓋的。它最讓人稱道的地方在於,它不只告訴你「是什麼」,更著重於「為什麼是這樣」。舉例來說,在論述關於判決主文的既判力範圍時,書中清楚地劃分了主觀範圍和客觀範圍的界線,並且搭配了大量的判例號碼作為佐證,這讓我在準備選擇題時,那些愛考判例條號的題目能夠胸有成竹。整體的氣勢磅礴,有一種教科書的嚴謹感,但又不失為一本實戰用書的實用性。我特別喜歡它在重要爭點後面會用一個「小框框」標註「本爭點為歷年必考重點」,這個設計真的非常貼心,幫我們這些讀者省下了大量時間去篩選資料。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的話,我會說,或許在介紹一些比較冷門的訴訟類型(例如確認之訴中與給付訴訟的關係),案例可以再多舉一兩個,讓讀者在面對申論題時,能有更豐富的素材去展開論述,但瑕不掩瑕,它仍是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重量級參考書。
评分這本厚厚的民訴教科書,光是拿在手上就覺得沉甸甸的,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它要分成上下兩冊,光是上半部就能把我這個讀了幾年書的老鳥給壓垮。老實說,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編排邏輯算是相當紮實,每個章節的開頭都會有清晰的脈絡圖,這對於我們這些要準備國考的人來說,絕對是救命稻草。畢竟民訴這科,它的體系性非常強,一旦某個環節搞不清楚,後面的東西就很容易像骨牌一樣全部倒光。尤其是在講到訴訟標的、訴訟客體這些抽象概念時,作者用了很多圖表輔助說明,這一點我非常欣賞。雖然有些學說見解的論述看起來還是有點學術腔,但至少能感受到編者在試圖用最白話的方式去解釋那些艱澀的條文意涵。不過,坦白講,初次接觸的讀者,可能還是會需要搭配上課的講義或者補習班的師資輔助,單靠這本書自己啃,那真的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時間投入。我個人是邊看邊做筆記,把書上強調的「爭點」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來,這樣複習起來會比較有效率,不然法條實在是太多太雜了。
评分這本民事訴訟法的「上冊」,內容涵蓋的範圍之廣,簡直讓我懷疑它是不是把所有「非終局」的程序問題都塞進來了。我個人對它處理「當事人適格」和「訴訟能力」的章節印象特別深刻。作者在闡述這些基礎概念時,沒有直接丟出法條就結束,而是設計了很多「假設情境」來引導讀者思考。例如,在討論法人代表權行使瑕疵時,如何影響後續訴訟效力,書中舉的例子非常貼近現實的法庭狀況,這對於剛開始接觸實務的學生來說,是極大的幫助。我記得我以前在補習班聽課時,老師講到這個點常常是一筆帶過,但這本書卻願意花篇幅去細細拆解不同情況下的處理邏輯。唯一的小缺點是,有些最新修法後,條文順序做了調整,如果拿舊版的函授教材來對照,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重新定位,但瑕不掩瑜,整體結構的完整性還是業界頂尖的。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眼就被它那種非常「公務機關」風格的排版給震懾住了。不是說不好,而是那種密密麻麻、小標題極多的格式,很明顯就是瞄準了要上戰場的考生設計的。我特別留意了它在舉證責任這部分的處理方式,那一段真的是寫得非常細膩,把不同類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從傳統說法到最新的實務見解都做了交叉比對。對於我們準備司法官考試來說,最怕的就是遇到實務見解的轉變,而這本書在這方面的更新速度算是緊跟時事,這一點值得肯定。不過,說真的,有些條文底下的學說爭議部分,我覺得可以再精簡一些,畢竟在考場上,時間才是最寶貴的資產,過於繁瑣的學理辯論有時候反而會讓人分心。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哪種見解在近幾年的判例或決議中佔了上風,這樣我才能快速抓住重點去應答申論題。另外,書本的裝訂雖然紮實,但因為紙質偏亮,在強光下閱讀久了眼睛真的會有點吃力,希望未來再版時能考慮使用稍微柔和一點的紙材,畢竟這是陪伴我們度過無數個挑燈夜戰的戰友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