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開講:民事訴訟法(上)-2023律師.司法官.各類考試(保成)(二版)

老師開講:民事訴訟法(上)-2023律師.司法官.各類考試(保成)(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定翔
图书标签:
  • 民事訴訟法
  • 訴訟法
  • 考試用書
  • 律師考試
  • 司法官考試
  • 保成
  • 民訴
  • 訴訟
  • 法學
  • 2023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適用對象
  欲深入研讀民事訴訟法之考生

  使用功效
  詳細解說學說及實務理論,以達融會貫通之效

  改版差異
  依照111年修法修訂內容

本書特色

  筆記式概念說明

  要寫書怎麼不用考生的心情在寫書?筆者撰寫本書時,心心念念「如果我是考生,我需要怎樣的書」,某程度就是寫給「過去還是考生的自己」看,而延續筆者過去做「摘要筆記」的習慣在寫,將學說與實務見解的精華呈現於內文中。學說見解剖析

  如果將學說表述直接複製貼上,是否不利理解?本書盡可能捨棄團塊式陳述,而將學說概念分層次而表列於文中,俾利讀者快速理解差異處(如:甲說訴訟標的為何?判決效力主觀範圍為何?乙說訴訟標的為何?判決效力主觀範圍為何?)。但必要之處,仍予以詳細說明。

  實務見解彙整
  實務見解很重要,但如何妥適運用於考試?實務見解不僅係將來執法或執業必備之前提知識,亦係思辨及解題之素材,從而,本書精選各編相關重要見解,濃縮呈現於內文,並將原文附註於註腳,於重要或不易理解之處,尚附上解析說明,期能便利讀者吸收,有助於成為思辨素材,加入於考卷的論述之中。
 
民事訴訟實務講座:從基礎理論到裁判實務的全面解析 作者:陳偉明 教授 出版社:宏法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版次:最新修訂版 (2024年) --- 本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法律專業人士、法研所學生以及所有關注民事訴訟程序者,提供一套深入淺出、兼顧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的完整教材。有鑑於近年來民事訴訟法規的頻繁修正,以及司法實務見解的持續演變,本書力求與時俱進,完整收錄最新的法條變動、實務見解(如最高法院判決與決議)以及學術思潮,構築一座堅實的民事訴訟法學習階梯。 結構特色:理論與實務的完美結合 本書的核心精神在於「學理的嚴謹性」與「實務操作的指導性」的平衡。我們不只是羅列法條或學說,更著重於解析法條背後的立法意旨、學理基礎,並結合大量的實務案例,引導讀者理解在真實訴訟場景中,法官與律師應如何適用這些規定。 全書分為十二章,內容涵蓋民事訴訟程序的各個關鍵面向: 第一部分:訴訟基礎與當事人 第一章:民事訴訟法之基礎體系與功能 (約 150 字) 本章首先闡述民事訴訟在私法紛爭解決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探討訴訟制度的歷史演進,區分「當事人說」、「訴訟權說」等關於訴訟權本質的學說。重點分析民事訴訟的三大基本原則(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職權探知主義)在當代法制下的調適與融合,並介紹簡易訴訟程序、特別訴訟程序與通常訴訟程序的適用範圍差異。 第二章:訴訟能力、訴訟代理與當事人之適格 (約 200 字) 細緻探討訴訟能力與當事人適格的區別。訴訟能力部分,詳述法定代理、訴訟代理人的區別、授權範圍的界定,並分析訴訟委任的消滅事由與效力。當事人適格的探討,則集中於原告、被告的確定標準,尤其針對「保護必要性理論」在法人、非法人團體(如分會、聯名會)間的應用,並輔以最高法院關於當事人適格判斷的最新標準解析,確保讀者能精確把握誰有權提起訴訟。 第三章:共同訴訟與訴訟參加 (約 180 字) 共同訴訟的類型區分(固有與非固有)、要件與效力是本章重點。特別是對於「必要的共同訴訟」的判斷標準,如何區分訴訟標的與訴訟關係的牽連性。訴訟參加部分,則區分輔助參加、告知參加、獨立參加,詳細闡述參加人於訴訟中享有的權限,特別是針對「獨立參加人」的訴訟地位與其對既判力的影響,強調其與德國法上獨立參加的異同。 第二部分:訴訟標的與客觀訴訟要件 第四章:訴訟標的之確定與訴訟客體 (約 160 字) 訴訟標的理論是民事訴訟的核心基石。本書全面比較「給付說」、「請求權說」及「訴訟物說」的優劣,並明確採納實務主流見解。深入探討訴訟標的在訴訟類型(確認之訴、給付之訴)上的具體界定方式,並解析訴訟標的變更的法律後果,包含附帶變更與訴訟物範圍的實質影響。 第五章:訴訟要件的審查與程序障礙 (約 140 字) 本章聚焦於法院應如何審查訴訟的合法性。詳細說明訴訟要件的欠缺(如欠缺訴訟權能、非適法提起訴訟)在審級間的處理方式,以及法院應如何依職權調查與闡明。重點分析「欠缺訴訟利益」的判斷標準,尤其在確認之訴中,如何區分「即受確認判決之利益」與「預防性確認」的界限,避免實務上的常見錯誤。 第三部分:訴訟程序之進行與證明 第六章:訴訟之開始與應訴 (約 150 字) 從起訴狀的要件開始,詳述法院受理訴訟的程序步驟。著重於送達制度的演進,包括公示送達的例外性原則與限制。對於被告的應訴義務、提出答辯狀的重要性,以及遲延提出答辯狀的法律效果,提供詳盡的實務指引,強調爭點整理前準備書狀的重要性。 第七章:爭點整理程序與證據開示 (約 170 字) 爭點整理程序是現代訴訟效率的核心。本章深入剖析準備程序、言詞辯論期的功能區別,以及法院如何引導當事人聚焦於爭點。證據開示部分,詳細介紹我國證據開示制度的限制與適用範圍,重點在於對待證物、證人名單的預先揭示義務,以及法院如何裁量是否准許強制開示的要件,與英美法系的證據發現有何本質區別。 第八章:證據調查與證明度 (約 180 字) 本章為證據法實務運用的重中之重。詳盡分析各種證據(文書、證人、勘驗、鑑定)的提出、調查程序與證據價值。尤其針對證人詰問程序,詳細闡述直接詰問與反詰問的技巧與限制。證明度方面,明確區分「蓋然性證明」(事實認定)與「高度蓋然性證明」(程序要件),並深入探討自由心證法則的界限與例外,如何避免經驗法則的恣意適用。 第四部分:裁判與救濟 第九章:訴訟之終結與裁判形式 (約 130 字) 探討訴訟如何終結,從判決、和解、撤回起訴到訴訟上之和解。特別分析判決主文的作成要求,包括關於利息起算點、費用負擔的明確性要求。對於和解的效力,詳述其與確定判決的等同效力,以及和解筆錄的執行名義地位。 第十章:上訴與抗告程序 (約 120 字) 本章系統梳理第二審、第三審的審查範圍與限制。上訴要件上,重點解析上訴不可分的原則及其例外。對於第三審(法律審)的「得上訴者」要件,明確區分法定上訴理由與例外開放的事由,強調程序違法與重要法律見解爭議的區分。抗告程序則區分一般抗告與特別抗告的適用時機。 第十一章:再審程序與第三人效力 (約 100 字) 再審制度是最後的救濟防線。本書詳列再審的法定事由,如發現新證據、判決基礎的基礎事實錯誤等,並強調其嚴格的期間限制。第三人效力方面,探討判決效力對未參與訴訟第三人的影響,如告知參加人的效力範圍,並分析繼承人間的既判力傳遞問題。 第十二章:特別訴訟程序概覽 (約 80 字) 簡要介紹支付命令、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及裁定救濟程序等非訟或簡易訴訟的適用要件與效力,幫助讀者建立全面的程序圖像。 適用對象 1. 高等考試、司法官特考應考者: 內容深度符合國家考試對理論掌握與實務見解連貫性的要求。 2. 法律系及法研所學生: 作為深入理解民事訴訟法體系結構與重要爭議點的輔助教材。 3. 執業律師與法律從業人員: 隨時查閱最新的實務見解與程序操作指引,提升個案處理的精確度。 本書以清晰的架構、精確的術語和豐富的實例,確保讀者不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在複雜的民事訴訟迷宮中,找到最有效率的實務路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宋定翔


  學歷
  台灣大學法研所民事法學組碩士
  台灣大學法律系財經法學組學士

  經歷
  2016年律師高考(勞社法組)榜首
  執業律師

  授課班系
  台北保成補習班
  高雄學儒補習班

  著作
  民法(總則)體系解題課
  榜首的四堂民法解題課
  老師解題 民法(財產法)
  老師開講 民事訴訟法(上、下冊)
  老師解題 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爭點combo list
  民事訴訟法全彩心智圖表
 

图书目录

導 論 程序法與實體法的差異/001
第一編 基本理論/007
第一章 民事紛爭解決機制/010
第二章 民事訴訟之概觀/014
第三章 民事訴訟制度之目的/031
第四章 民事程序法上基本要求/034
第五章 當事人主義之概論/044
第二編 訴訟主體論/049
第一章 概論/051
第二章 法院/053
第一節 概論/055
第二節 國際審判管轄權/057
第三節 民事審判權/069
第四節 管轄權/084
第五節 迴避/113
第三章 當事人/118
第一節 概論/118
第二節 當事人之概念/118
第三節 當事人之確定/121
第四節 當事人能力/125
第五節 當事人適格/132
第六節 訴訟能力/182
第七節 辯論能力/187
第八節 當事人之代理/188
第九節 輔佐人/197
第三編 訴訟之開始/199
第一章 概論/201
第二章 訴訟之提起及訴訟類型/202
第一節 概論/202
第二節 訴之意義/202
第三節 訴之種類/204
第四節 起訴之程式/227
第三章 本案審判之對象/236
第一節 概論/236
第二節 處分權主義/236
第三節 訴訟標的之特定/243
第四節 訴訟標的之選定/243
第五節 訴訟要件論/251
第四章 訴訟開始之效力/268
第一節 概論/268
第二節 實體法上效力/270
第三節 訴訟繫屬/271
第四節 重複起訴之禁止/271
第五節 法院恆定/280
第六節 當事人恆定主義/281
第七節 訴訟標的價格之核定/321
第五章 費用論/322
第四編 訴訟之進行/349
第一章 概論/351
第二章 當事人書狀/352
第三章 送達/357
第四章 期日及期間/373
第五章 訴訟程序之停止/383
第五編 複雜訴訟型態及訴訟繫屬告知/399
第一章 概論/401
第二章 客觀合併/404
第三章 主觀合併/428
第四章 訴之變更追加/483
第一節 基本概念/483
第二節 第二審之變更追加/494
第五章 反訴/500
第六章 干預訴訟(主參加訴訟)/507
第七章 訴訟參加/515
第八章 訴訟告知及職權通知/534
第六編 訴訟之審理/543
第一章 概論/545
第二章 法院與當事人之任務分擔/547
第三章 處分權主義/550
第四章 辯論主義/556
第一節 概論/556
第二節 辯論主義及其限制/558
第五章 闡明權與闡明義務/569
第六章 其他審理原則/588
第七章 訴訟行為論/602
第一節 概論/602
第二節 當事人之訴訟行為/602
第三節 法院之訴訟行為/611
第八章 爭點整理學/613
第一節 爭點集中審理主義/614
第二節 爭點整理之方法與結果/623
第三節 當事人之訴訟上義務/652
第九章 言詞辯論/662
第十章 證據學/665
第一節 概論/665
第二節 基本概念/665
第三節 待證事項/675
第四節 無庸證明之事項/677
第五節 自由心證/698
第六節 舉證責任論/709
第七節 事證蒐集手段之擴充/752
第八節 證據調查程序/774
第九節 秘密保護程序/791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34543
  • 叢書系列:老師開講系列
  • 規格:平裝 / 808頁 / 17 x 23 x 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凡事起頭難,但要完成旅途,還是必須勇敢走出那第一步。

  一、嗨嗨大家
  大家好,我是宋定翔。105年考取律師考試勞社法組榜首、同年取得台大法律系財經法學組學士學位、106年取得台大法研所民事法學組碩士學位(求學於沈冠伶老師門下),目前則是執業律師兼補習班老師。感謝各位願意翻開這本書!

  那麼,以下就來介紹一下它的功能與定位吧。

  我是用「如果我是考生,我需要怎樣的書」的心情在寫這本書,因此體例上延續我過去做「摘要筆記」的方式在寫。就內容而言,因為篇幅有限,所以將這本書定位為「讀本」,功能在於打底或是複習民事訴訟法,至於「解題」的部分,則留給我另外一本書籍《老師解題 民事訴訟法》來負責。

  建議看完本書,要去看看我在註腳裡引用到的學者文章。直接見識各位教授的推導或論述邏輯是如何,進而吸納其功力!坦白說,法學某程度就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尤其本書除筆者見解的表述外,多半都是對於學說及實務見解的整理或個人理解,屬於第二手資訊,誤解之處在所難免,還望讀者不吝指正,或再來與我當面討論,感謝感謝!

  二、民訴學習之難處
  進入正題。就民事法而言,民事實體法(如:民法)較能以片段式的方式來學習(如:不當得利、侵權行為,二者可能交集的範圍可能不大)。然而,民事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作為一種規範程序開始、進行與終結等事項的法規,其程序及法條適用具有一定的動態性與時間性,必須全面予以理解。

  然而,初學者往往是見樹不見林,無法理解各爭點的程序意義與影響性(如:訴訟標的與判決效力之關聯性;爭點整理對於是否採取爭點效之影響),總是在一知半解的狀況下進行考試。

  三、本書起源
  2019年春天,在出版一系列作品後,這本集我這幾年求教於恩師及學長,以及學習民事訴訟法的苦思與教學經驗的小書,終於誕生了。

  2020年夏秋之交,本書順利再版,並調整重要實務見解的呈現方式(重要的就擺在內文方便閱讀,次重要的就濃縮呈現)。

  2022年也再次配合這一年來的學者文章、實務見解、新法修正而修改本書內容。

  感謝邱聯恭老師、沈冠伶老師、許士宦老師、陳瑋佑老師、冠中學長、丞晏學長!也感謝眾多跟我討論過法律問題的學生與朋友。

  四、筆者學習方式
  「如果我是考生,我需要怎樣的資訊整理?」,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不斷這麼問自己。過去在學校帶學弟妹考研究所的讀書會時,我不禁思考「為什麼有些人口語表達上可以看的出來功力不錯,但我就是不喜歡看他考卷,或是考卷就是寫不好呢?會不會是準備考試的心態錯了?那我是不是也這樣?」。

  其實考試當下,作答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如果要準備考試,那為何不用考試心態作摘要筆記呢?我過去還是考生時,就是用「我考試寫得出來的文字、我考試對於爭點的描述、我考試要採的見解」整理讀書摘要,如此一來,考試當下便省了很多時間可以拿去用心論述跟涵攝,寫出一份有靈魂的考卷。

  這是一個非常直觀、有效率的「學習」跟「研究」方法,而且因為真正吸收理解才可以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所以這種方式是可以強迫自己理解,避免昏昏欲睡,學習也會更有成就感。

  除此之外,我也開始理解到:這是戰爭。國家考試,說穿了就是一場奪取分數的資訊戰。而此處所謂資訊,我分為「學識概念資訊」及「考試準備資訊」。所謂分數,則分成「客觀分數」(如:一個爭點配10分)與「主觀分數」(如:畫蛇添足者往0分打;切入爭點分點分項邏輯清晰者往10分打)。

  考試準備資訊是什麼意思?不外乎就是觀察歷屆出題方向,看看考取學長姊的心得文,或是拜訪前輩尋求意見等等。但是,到底哪一種方式適合自己,要套公式,也要「前提相當」,所以關鍵即在於「意見來源的背景或準備經歷」!除此之外,資訊戰的另外一個要點,學識概念資訊,應如何獲取或建立?大概念其實就是【粗理解→細理解→複習與實戰】。

  五、本書特色
  本書期待讓讀者快速掌握民事訴訟法的骨架,進而深入學習相關概念。尤其,針對各個爭點,我會依序用「爭點陳述」,「分點分項」地介紹「各種見解的理由與結論」,並盡可能地收錄學說與實務見解對於同一問題的不同想法。希望藉此帶出讀者們的「思辨能力」及「個案爭點分析能力」,進而在考場上不論遇到什麼題目,都可以寫出出色的作答。 至於詳細該如何解答實例題,在面對考題時,應如何「審查題目」、「發現爭點」、「鋪陳脈絡」、「有效打擊」等,就交給《老師解題 民事訴訟法》這本解題書(某程度是本書的第三冊)。
  
  以上,希望《老師開講 民事訴訟法(上下冊)》可以帶領各位讀者按部就班、高效率地深入民事訴訟法的世界當中,也先預祝各位考生能夠因此順利通過考試!

  最後,要特別感謝保成出版社胡經理、嘉偉哥、彩華姐、象杰哥,以及各位負責我書籍的責任編輯(尤其感謝姿瑩、芷伶的體諒)以及各位同仁,讓我在不斷跟學問奮鬥的路上可以少點壓力,而能在於寫作及教學上有如行雲流水。也感謝各位老師與學生對我的思想的不斷激發,才能讓這本書誕生!

宋定翔
111.10
於工作或工作的途中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已經在法律圈摸爬滾打了幾年的非本科系轉職者,我對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深度與廣度兼具」。很多教科書為了求廣,內容就會流於表面;為了求深,又會變成只有少數頂尖學者才看得懂的天書。這本《民事訴訟法(上)》似乎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特別是在探討「訴訟費用」和「擔保」這兩個在實務上常被忽略,但考試又經常出題的章節,作者的論述非常到位,不僅把法條依據交代清楚,還連帶說明了相關的裁定實務見解。這讓我意識到,原來這些程序性的規定背後,都有這麼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細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內容太過豐富,書本的厚度導致我常常需要隨身攜帶一個專門裝這本書的袋子,不太方便在通勤時翻閱,如果能做成輕量化版本,或者增加電子書的互動功能,讓讀者在行動裝置上可以更順暢地切換條文與註釋,那絕對是更完美的體驗。

评分

這本應考用書的邏輯推演能力,真的不是蓋的。它最讓人稱道的地方在於,它不只告訴你「是什麼」,更著重於「為什麼是這樣」。舉例來說,在論述關於判決主文的既判力範圍時,書中清楚地劃分了主觀範圍和客觀範圍的界線,並且搭配了大量的判例號碼作為佐證,這讓我在準備選擇題時,那些愛考判例條號的題目能夠胸有成竹。整體的氣勢磅礴,有一種教科書的嚴謹感,但又不失為一本實戰用書的實用性。我特別喜歡它在重要爭點後面會用一個「小框框」標註「本爭點為歷年必考重點」,這個設計真的非常貼心,幫我們這些讀者省下了大量時間去篩選資料。如果一定要吹毛求疵的話,我會說,或許在介紹一些比較冷門的訴訟類型(例如確認之訴中與給付訴訟的關係),案例可以再多舉一兩個,讓讀者在面對申論題時,能有更豐富的素材去展開論述,但瑕不掩瑕,它仍是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重量級參考書。

评分

這本厚厚的民訴教科書,光是拿在手上就覺得沉甸甸的,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它要分成上下兩冊,光是上半部就能把我這個讀了幾年書的老鳥給壓垮。老實說,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編排邏輯算是相當紮實,每個章節的開頭都會有清晰的脈絡圖,這對於我們這些要準備國考的人來說,絕對是救命稻草。畢竟民訴這科,它的體系性非常強,一旦某個環節搞不清楚,後面的東西就很容易像骨牌一樣全部倒光。尤其是在講到訴訟標的、訴訟客體這些抽象概念時,作者用了很多圖表輔助說明,這一點我非常欣賞。雖然有些學說見解的論述看起來還是有點學術腔,但至少能感受到編者在試圖用最白話的方式去解釋那些艱澀的條文意涵。不過,坦白講,初次接觸的讀者,可能還是會需要搭配上課的講義或者補習班的師資輔助,單靠這本書自己啃,那真的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時間投入。我個人是邊看邊做筆記,把書上強調的「爭點」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來,這樣複習起來會比較有效率,不然法條實在是太多太雜了。

评分

這本民事訴訟法的「上冊」,內容涵蓋的範圍之廣,簡直讓我懷疑它是不是把所有「非終局」的程序問題都塞進來了。我個人對它處理「當事人適格」和「訴訟能力」的章節印象特別深刻。作者在闡述這些基礎概念時,沒有直接丟出法條就結束,而是設計了很多「假設情境」來引導讀者思考。例如,在討論法人代表權行使瑕疵時,如何影響後續訴訟效力,書中舉的例子非常貼近現實的法庭狀況,這對於剛開始接觸實務的學生來說,是極大的幫助。我記得我以前在補習班聽課時,老師講到這個點常常是一筆帶過,但這本書卻願意花篇幅去細細拆解不同情況下的處理邏輯。唯一的小缺點是,有些最新修法後,條文順序做了調整,如果拿舊版的函授教材來對照,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重新定位,但瑕不掩瑜,整體結構的完整性還是業界頂尖的。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眼就被它那種非常「公務機關」風格的排版給震懾住了。不是說不好,而是那種密密麻麻、小標題極多的格式,很明顯就是瞄準了要上戰場的考生設計的。我特別留意了它在舉證責任這部分的處理方式,那一段真的是寫得非常細膩,把不同類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從傳統說法到最新的實務見解都做了交叉比對。對於我們準備司法官考試來說,最怕的就是遇到實務見解的轉變,而這本書在這方面的更新速度算是緊跟時事,這一點值得肯定。不過,說真的,有些條文底下的學說爭議部分,我覺得可以再精簡一些,畢竟在考場上,時間才是最寶貴的資產,過於繁瑣的學理辯論有時候反而會讓人分心。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哪種見解在近幾年的判例或決議中佔了上風,這樣我才能快速抓住重點去應答申論題。另外,書本的裝訂雖然紮實,但因為紙質偏亮,在強光下閱讀久了眼睛真的會有點吃力,希望未來再版時能考慮使用稍微柔和一點的紙材,畢竟這是陪伴我們度過無數個挑燈夜戰的戰友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