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作者傢庭經歷與童年精華縮影為主軸,從自己與父親的視角展開,並穿插其他傢族成員的背景故事為支線。在〈父親、母親〉的篇章裡,外婆的媒妁之言開啟舊社會對三寸金蓮的觀感,充滿傳統與現代的價值觀碰撞,不禁令人莞爾一笑。〈何日君再來〉描寫民國初期的女同誌情愛,其中女間諜顛沛流離的一生可比張愛玲的《色,戒》。〈菊姑〉敘述美麗癡情卻遇人不淑的映菊姑姑,是封建社會及舊式婚姻的犧牲者。
作者以懷舊的筆調在收藏老時光的相簿裡批閱註記,描述戰爭的恐怖、日本軍閥的殘暴、中國人的迷信、男女愛情的恩怨、人性的善惡、富人的奢華、窮人的悲哀、離鄉背井的痛苦。在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裡,紮實反映齣大時代的變遷,將當時的社會縮影及老百姓的心聲錶露無遺,情感細膩,真摯動人,值得細細品味。
本書特色
★作者父親是國民政府第一屆的立法委員熊東皋先生。作者童年經歷日本侵華,中日戰爭,隨著父母從天津逃到南京,而後輾轉到瞭湖北的武漢、鬆滋,最後到瞭大後方四川,在四川艱辛地度過瞭八年抗戰。本書是以一個孩子的所見所聞,將當年周遭發生的事情以半自傳體的方式記錄下來。雖是以事實為根據,但有些故事不是直接與作者傢庭有關,部分人物採用化名並約略變更瞭身分背景,以免其後人受到不必要的睏擾。
★作者以懷舊的筆調在收藏老時光的相簿裡批閱註記,描述戰爭的恐怖、日本軍閥的殘暴、中國人的迷信、男女愛情的恩怨、人性的善惡、富人的奢華、窮人的悲哀、離鄉背井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