纔坐著不到十分鐘,孩子的屁股就待不住,
又開電視又開冰箱,作業什麼時候能完成?
你是否曾在孩子唸書時,一下端茶送水一下當起「伴讀」?
你是否一味逼迫孩子學習,卻從未關心他們精神已達極限?
那些無法專心的孩子,父母其實要負很大責任!
▎四種關於注意力的品質:衡量一個人專注度的好壞
【注意的廣度】
即注意的範圍,是指人們對於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間內能夠清楚掌握的數量,反映瞭注意力的空間特性。
1830年,心理學傢漢密爾頓(Hamilton)做瞭一個實驗,他在地上撒瞭一把小石子,發現人們很難在一瞬間同時看到六顆以上的小石子。如果把小石子兩個、三個或五個組成一堆,人們能同時看到的堆數和單個的數目一樣多。
【注意的穩定性】
即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對象或活動上所保持時間的長短,但不能隻看時間長短,還要看這段時間內的活動效率。
▸狹義穩定性:指注意在某一事物上所維持的時間,如長時間看電視、讀一本書等。但人在注意同一事物時,很難長時間地對注意對象保持固定不變。
▸廣義穩定性:指注意在某項活動上保持的時間。注意的具體對象可以不斷變化,但注意指嚮的活動的總方嚮始終不變。
【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嚮不同的對象和活動。如老師需要一邊講課,一邊注意學生的課堂反應;司機需要一邊開車,一邊觀察路況。而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們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注意的轉移】
指根據活動任務的要求,主動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例如:在學校課程安排上,如果先上國文課,再上數學課,學生就應根據教學需求,把注意主動及時地從一門課轉移到另一門課。
◎良好的注意力既要求孩子能夠持久地穩定注意,
又要求孩子能夠主動、迅速地轉移注意。
每個孩子的注意品質都不同,傢長需要個別引導訓練。
▎透過心理學培養兒童專注力:不自主注意和自主注意
【自主注意階段】
許多孩子初學數學時,對數學興趣缺缺,
但在師長的引導下,為瞭取得好成績而不得不用功讀書。
【不自主注意階段】
剋服學業睏難後,孩子受到老師、同學的稱讚,對數學產生興趣;
後來隻要一上數學課,他的注意力就會自然而然地集中在課業上。
◎隻有自主注意而沒有直接興趣的學習是很吃力的;
而事情做久瞭難免有倦怠期,光靠不自主注意也很難持久,
自主注意與不自主注意應該相輔相成,纔能提升注意力的品質。
▎關於培養專注力的六大迷思: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冷靜」
【錯誤的認知】所謂「專心」就是隻能做一件事?你可能會扼殺孩子補充外界資訊的機會!
【控製欲過高】孩子成績不好=讀書不用功?傢長整天坐在書房盯著孩子寫作業,反而導緻孩子內心反彈,更不想完成這些事瞭。
【過早請傢教】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就找好幾個傢教輔導或送孩子補一堆習?如果一直有人幫自己整理考試重點,久瞭就會心生懈怠。
【負麵暗示的力量】有些傢長喜歡逢人就抱怨孩子的不是,卻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認同自己就是那樣的人,難以改正缺點。
【過量的作業】學校作業已經不少瞭,傢長卻又替孩子買更多習題、試捲,或者在本應開心玩耍的時候,旁敲側擊提齣學習方麵的要求,進而導緻孩子討厭讀書。
【認為運動沒用】隻有藝文活動纔對孩子有利,體能活動就是在玩?加強身體方麵的鍛鍊,其實能高效加強專注力!
本書特色
本書從孩子的現狀齣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麵、係統地介紹瞭孩子的注意力特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訓練孩子注意力的具體操作方法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還搭配瞭一係列的教育實例,可讀性強,簡單實用,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更是每位傢長訓練、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