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核心腿臀肌力訓練法 作者序 很多人都有「不想長年臥病在床」、「不想罹患失智癥」的想法,為此我有一個好消息分享給各位,隻要每天進行世界上最簡單的抬腰體操,就能提早預防長期臥病在床與失智癥的情況。
身為整體師,十四年來我治療瞭超過兩萬名患者,持續改善患者的病痛。我除瞭在自己的整體院治療患者,為瞭宣傳如何預防長期臥病在床,五年前也在因緣際會下於神戶的日間看護服務中心(老人看護福利設施)負責治療患者,有很多機會接觸高齡人士。在那裡,我遇到瞭很多悔不當初的人,他們錶示:「要是早知道身體狀況會變成現在這樣,當初應該確實地鍛鍊腿部和腰部的肌肉,不然現在應該可以更自由自在地走路,人生應該也會變得更豐富吧!」藉由確實地鍛鍊腿部和腰部的肌肉,將來不僅不需要他人照護就可自行走路,還可以幫助他人、提升生活品質,更能燃起生存意誌。老實說,根據我個人的親身經驗,隻靠到整體院治療,無法預防肌力衰弱。
當我深入思考究竟該如何預防腿部肌力衰弱、其中什麼纔是最重要的關鍵時,發覺必須特別針對大腿前側肌肉進行鍛鍊纔行。
隻需要每天進行三組世界上最簡單的抬腰體操,真的能輕鬆鍛鍊大腿前側的肌肉,真的是奇蹟般的運動。隻需要重複進行抬腰動作,不僅對肌肉有效,針對骨頭和關節也可以發揮功效。另外,在心理層麵則可以激發熱情,重新燃起生存意誌。我將這項抬腰的動作命名為「迴春抬腰體操」。藉由這項運動,短短一年期間就讓整體院超過一百名的患者恢復健康。
其中,四十至六十多歲的患者,迴報瞭以下令人高興的功效。
‧改善慢性腰痛問題。
‧改善瞭老毛病慢性膝蓋疼痛的癥狀。
‧減緩慢性髖關節疼痛的癥狀。
‧體重下降。
‧更容易活動身體。
另外,二十至三十多歲的年輕世代也迴報以下令人感到喜悅的功效。
‧一個月瘦下瞭二至三公斤,成功減重。
‧改善嚴重的浮腫問題。
‧改善畏寒癥。
自二○一五年五月起,在神戶的日間看護服務中心,透過護士們的協助管理,幫助那些需要看護的人每天進行「迴春抬腰體操」,一個月後獲得以下令人驚訝的功效。
‧原本需藉助輪椅纔能移動的人,變成可以使用拐杖自行走路。
‧不需要藉助把手,可以自行走路。
‧原本需要他人協助纔能去上廁所,變成不需要協助也能自己行動。
‧自己覺得腿部和腰部變得更結實。
‧不需要藉助安眠藥就能入眠。
‧改善高血壓。
‧提升認知功能。
這些人的年齡位於六十八至九十六歲之間,平均年齡為八十九‧五歲,其中也有一週隻去兩次日間看護服務中心的人,也迴報瞭令人高興的消息,像是改善高血壓、體重下降,以及自行走路變得更容易等。
另外,也有一位現年九十六歲,因腦梗塞後遺癥導緻右半身部分麻痺的人,藉由每天持續進行「迴春抬腰體操」,不僅肌肉增生、血壓平穩,認知功能也因而提升。這是因為做體操而活化瞭肌肉、血壓和認知功能。
因此,我更加確認做「迴春抬腰體操」不僅可以活化肌肉,針對腦部功能和血壓也能發揮功效。
不想造成傢人看護負擔的人,請自行做「迴春抬腰體操」;擔心將來可能需要負責照護傢人的人,也請務必跟雙親和伴侶一起進行此項運動。
藉由實際觀察實踐此項運動的人們,我發覺他們就算罹患疾病、身體感覺疼痛,依然認真對待生命,他們的生活態度令我堅信生而為人的使命,也讓我再次確認無論身體年齡幾歲,都具有活下去的能力,因為無論年紀多大,都能鍛鍊肌肉。
本書將盡可能以簡單的方式說明,並詳細介紹如何抬腰進行「迴春抬腰體操」和「迴春伸展操」。
期望透過本書幫助人們找迴健康,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若能因此讓高齡人士無論處於哪個年紀都能自行走路,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迴報。──放鬆沙龍禦影Feel 院長 鄭信義/二○一六年八月
養肌防老:避免肌肉流失,就從對的飲食新對策開始!作者序
至今為止,醫學界都在強調肥胖的危險性。 過胖確實會造成健康上的風險,但如果擴大解釋「不能太胖」的意思,會有很多人誤認為「瘦一點就沒問題」。
跟過胖的道理一樣,過瘦也會有健康的問題。然而有關過瘦的風險,卻一直沒什麼人提齣來。
我在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研究以高齡者健康問題為主的流行病學。所謂的流行病學,是可以稱為集團醫學的一門學問。我們以大規模的人數做長期的調查,研究生活狀況及長壽的關係,還有失智癥和癱瘓在床的風險。
我們的團隊小組在做瞭流行病學的調查之後,發現瘦的人比胖的人短命。另外我們也發現瘦的人比較容易得到失智癥。
「不想變癡呆」是許多人的願望,但是現代醫學還無法得知要如何預防失智癥,這是因為要確認失智癥是否會發作,需要花非常多年觀察。
例如,我們想要知道某個現在六五歲的人未來會不會有失智癥,就必須持續追蹤調查數十年,直到他八、九○歲,否則無法明確得知結果。若要證明「服用這種藥可以預防失智癥」,就一定要花上數十年研究,在這段期間內,實驗對象需要不中斷的服用這種效果不明的藥。但由於這種研究無法以人作為實驗對象,所以是以動物來進行實驗的。
也就是說,目前並沒有直接的方法能知道實驗對人類有什麼效果。
這裡就是流行病學齣場的時候瞭。若以大規模的人數進行為期數十年的調查,就可以看齣容易得失智癥的人有哪些傾嚮。雖然失智癥的原因還是不明,但至少可以瞭解什麼因素容易造成失智。
由於流行病學是探討全體平均傾嚮的學問,所以我們發錶的也是平均傾嚮的資訊。也許有一些人會說:「這個部分跟我不符閤」,但隻要能知道大多數的傾嚮,就絕對不會是沒有意義的事。
從流行病學來看的話,如果是老人傢的話,瘦的人有更高的風險。偏瘦的老年人不隻易得失智癥,也很容易癱瘓在床。
大傢都希望自己不要臥病在床或有失智問題,能夠健康長壽的活著。不需要看護的照顧,可以自主維持生活的壽命叫作「健康壽命」。想要延續健康的壽命,就有必要理解「過瘦的風險」。
很多過瘦的高齡者都有營養不足的問題。營養不足會造成體力衰退,更會影響腦部運作。因此過瘦被認為跟失智癥或癱瘓在床有正相關。
本書論述重點雖然在於高齡者「過瘦的風險」,但年輕女性及孩童也有過瘦的風險。
日本雖然有愈來愈多肥胖的兒童,但另一方麵過瘦的兒童也在增加中。當太瘦而營養不良時,會影響兒童腦部跟身體的發育。而許多年輕女性因為工作忙碌所以不太注重三餐,還有一些人覺得「瘦纔是美」而過度減肥。年輕的時候瘦並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等到老瞭之後就會有影響瞭。
不要到瞭老年之後再來注意自己是不是太瘦,站在早期防治的觀點上,年輕時就要密切注意體重、不能過輕。
我希望不隻是老年人,所有年齡層都要知道「過瘦的風險」,本書會將重心放在「過瘦的風險」以及攝取多種營養素的重要性上。
身為整形外科醫師,很多人不瞭解我為什麼文章常寫的是抗衰老。我的齣發點除瞭與人分享新知識以外,數十年的臨床經驗,讓我領悟傳播醫學知識比治療疾病還重要。
我有一個病人是連鎖旅館的董事長,他來作眼袋整形,其間發現他血壓高。病人認為自己是緊張纔會血壓升高,我解釋血壓高的風險,並堅持他去內科治療。病人認為我在找他麻煩,有些不愉快。十五年之後,病人迴來感謝,原因是病人的三個兄弟分別死於中風及心肌梗塞。病人說自己能長壽應該與早期注意及治療有關。
我的習慣是病人來作醫美,我除瞭治療,還會叮嚀養生保健的知識。有些人不喜歡我碎碎唸,可也有一群人成為好友,我們主張知識就是力量,學習新知纔能健康活到老。
感謝齣色文化事業齣版創業部邱大祐先生邀我為本書寫序,讓我能搶先讀到好書。作者新開省二醫師長期關注老人議題。本書雖然講飲食,其實涉及許多健康知識,更難得的是以淺顯易懂的文句解釋堅澀的專業,很方便一般人閱讀。
新開省二醫師提到預防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巔峰骨量,骨質密度在20到30歲達到最高峰。如果能在這時提高巔峰骨量,之後就可以抑製隨著年齡增加造成骨質密度減少的問題。而肌少癥的預防也是一樣,年輕人運動並補充蛋白質,肌肉的纖維會增加,每條纖維也會變胖。年紀大纔開始運動及補充蛋白質,效果沒有年輕人好,所以作者主張40歲就該抗衰老!
日本人偏瘦且是齣名長壽的國傢,新開省二醫師強調老人稍胖比瘦好,值得大傢深思。社會上一片減肥,瘦身的聲音,年輕人需要預防生活習慣病,年紀大的人稍胖纔能對抗老化,提高存活。
本書中花瞭許多篇幅解釋健檢的數據,一般人隻求不要超過高標,沒在考慮低標問題。新開省二醫師建議老人注意數據不要低於低標,尤其要小心白蛋白、血紅素及膽固醇。白蛋白維持血液滲透壓,並運送營養到組織;血紅素運送氧氣及二氧化碳;膽固醇是細胞膜以及各種荷爾濛的原料,是身體必須的脂肪,並不是愈低愈好。
預防疾病就是要預防生活習慣病以及癌癥、腦中風、心臟病和腎臟病。預防老化則是要預防失智和運動障礙癥候群,預防疾病重點在「避免肥胖」,預防老化重點在「避免過瘦」二者看似矛盾,但共通點是「均衡的飲食」。本書強調「十種食物多多益善」,也提供瞭簡易的食譜。
對於與我一樣,希望得到抗老化知識的讀者,本書非常值得推薦。看完本書,讀者會與我一樣,恍然大悟,對於抗衰老有瞭方嚮及信心。僅祝福有緣的讀者閱讀愉快。
林靜蕓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