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書名一樣,本書內容充滿瞭想像力。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看見米爾斯對當代社會科學與學術界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縱使如此,我們在字裡行間也可以看齣,米爾斯是在試圖力挽狂瀾,希望為社會科學找到適當又有力量的道路。閱讀這本書,除瞭可以對社會科學有著初步的瞭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位社會科學傢的努力有所感覺,也對當代社會的處境有所窺見。
米爾斯在著作中所進行的想像力,正是他希望可以成為一種時代心智能力的社會學想像力。他寫這本書,事實上也是在以身作則。
米爾斯所認為的社會科學真正任務,是可以洞悉個人的煩惱乃是深植於社會結構,並且是具有歷史嚮度。而承載這個社會科學的任務,需要一種心智特質,米爾斯正是以「社會學的想像力」這個術語或符號,來傳達他的起心動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