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轉‧工作省時術:聽到急件你就馬上做?難怪事情越積越多。你該提升的不是效率,而是抓齣哪些事讓你做白工,然後不做!

不空轉‧工作省時術:聽到急件你就馬上做?難怪事情越積越多。你該提升的不是效率,而是抓齣哪些事讓你做白工,然後不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伊庭正康
圖書標籤:
  • 時間管理
  • 效率提升
  • 工作技巧
  • 職場
  • 省時
  • 優先級
  • 白工
  • 任務管理
  • 自我提升
  • 斷捨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四度榮獲日本最大人資企業瑞可利
  年度全國頂尖業務員、頂尖經理人
 
  ◎都要下班瞭,主管偏偏5分鐘前跑來說這是急件,要馬上處理……
  ◎客戶想到什麼就改什麼,不一次把話說完,幾乎要隨時待命等他修改。
  ◎某同事,一點小事也要抓著你問意見,又三心二意,自己做不瞭決定。
  ◎配閤的廠商動不動就說要開線上會議、凡事都一定要見麵談。
  
  你的工作疲勞,
  90%都來自這些不須馬上處理的空轉地雷!
  怎麼避免?日本目前最盛行
  「不空轉——工作時間不被別人亂入」的工作省時術!
 
  作者伊庭正康,是日本各大企業指定的培訓講師,
  曾任職於日本人力資源公司瑞可利,從基層業務一路做到主管、經理、代錶董事,
  在不加班的前提下,拿過4次全國業務冠軍、頂尖經理人。
  之後,他自己成立培訓公司,
  以「不空轉的工作省時術」,每年吸引200場企業開課,學員迴流率超過90%。
  
  他說,省時,不是提升效率、時間變短,而是工作不空轉;
  不再因主管或客戶的一句「這份資料我急著要」、「有件事想請教,我們談一下」、
  「我很急,你可以先給我那份資料嗎?」,就打亂你的行程或計畫。
  
  ◎你的疲勞,90%來自「馬上做」的空轉  
  老打亂你的工作節奏、要你馬上處理的主管、同事、客戶,怎麼應對?
  本書提供8種情境對話示範,一秒擋掉不必要的工作。
  再搭配ECRS分析法,找齣隻會讓你纍、不會更快的無效動作,
  讓你不再隻是看起來很努力。
 
  ◎準時下班的人,都很懂得「請求支援」  
  哪些事你該自己做,哪些該找人幫?
  作者有明確的「70分主義」判斷標準,讓別人主動樂意幫忙。
  但事成後要主動迴報,並即時錶達感謝,不然,連好朋友也會變敵人。
 
  怎麼樣纔能又拜託別人做事,又能掌控進度?給對方期限? 
  試試軟銀創辦人孫正義也在用的「錨定效應」。
  你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開口拜託,對方卻拒絕瞭,
  隻要反問一句:「怎麼瞭嗎?」就能化解尷尬。
  
  ◎一天當中,你開瞭多少無效會議?   
  開完會,不代錶大傢就能有共識,
  所以最好在開會前,彼此先確認討論的底線,這樣什麼事都好談。
  萬一大傢僵持不下?「先做看看再說」,就是最好的說服。
 
  還有,寫報告要先擬架構,然後找主管問清楚,不要邊想邊寫,以免重做。
  報告裡麵一定要提到3個「不」:我的案子能解決哪些不安、不滿、不便,
  再給主管最關心的3個數字:過去、現在、未來,
  保證一次過關,不做白工。
    
  一聽到急件,你就馬上做?難怪事情越積越多。
  你該提升的不是效率,而是抓齣哪些事老讓你做白工,然後不做!
 
好評推薦
 
  時間管理講師/張永錫
  聲音錶達講師、作傢/林依柔
《極簡時間的藝術:掌握你的核心精力,告別無效忙碌》 在資訊爆炸與步調日益緊湊的現代職場中,「忙碌」似乎成瞭唯一的通行證。然而,許多人投入瞭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卻發現待辦清單上的項目依然堆積如山,工作的成果卻與付齣的心力不成比例。這並非因為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你可能將寶貴的注意力分散到瞭無關緊要的任務上,陷入瞭「瞎忙」的陷阱。 本書旨在為所有渴望從無止盡的瑣事中解脫、真正將時間投資於能產生重大影響之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全麵的思維框架與實用策略。我們不談如何將一小時的工作壓縮成四十五分鐘,而是著重於一項更為根本的轉變:學會識別、質疑並徹底移除那些消耗你精力、卻無法帶來實質產齣的「白工」。 第一部:重塑時間觀——從「效率」到「效能」的關鍵轉摺 傳統的時間管理書籍傾嚮於教導你如何更快地完成事情。但本書挑戰瞭這一前提:如果你做的事情本身就是錯誤的,那麼做得再快也沒有意義。 效率是做對事的方法;效能則是做對的事。我們將從根本上解構你對「緊急」與「重要」的認知。 1. 緊急陷阱的心理學剖析: 許多人對突如其來的「急件」產生近乎生理性的反應,必須立即處理,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職場反射。本書將深入探討驅動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例如對權威的服從、對衝突的迴避,以及對「即時滿足感」的渴望。我們將分析這種反應如何讓你錯失瞭預見性規劃的機會。 2. 區分「活動」與「產齣」: 你花瞭多少時間在迴覆郵件、參加資訊同步會議,卻沒有產生任何可交付的成果?本書提供一套嚴謹的標準,幫助你區分何為真正的「產齣」(Deliverable),何為僅僅是「活動」(Activity)。我們將探討如何量化一項任務的「影響係數」,而非僅僅計算其耗時長度。 3. 停止「過度優化」的誘惑: 對於某些任務而言,做到「足夠好」就已是完美。本書詳述瞭帕雷托法則(80/20法則)在現代工作中的隱藏應用,指導讀者如何精準判斷何時該將標準降至「可接受水平」,從而釋放精力去處理那些真正需要「卓越錶現」的核心任務。這要求我們學會擁抱「有瑕疵的完成」,而不是「無限期地拖延完美」。 第二部:識別並消滅白工的係統化方法 「白工」並非總是明顯可見的,它們往往偽裝成必要的工作流程、習慣性的迴覆,或是他人強加的責任。本書提供一套三階段的係統化清理流程。 1. 任務的「存在價值」審核(The Value Audit): 對於清單上的每一項任務,我們將運用三個核心濾鏡進行審查: 歷史效益評估: 這項任務在過去三個月中,對我的核心目標貢獻瞭多少實質進展?如果貢獻為零,它就進入淘汰名單。 未來影響預測: 如果我不做這件事,對業務、客戶或我的職涯會有什麼實質的負麵連鎖反應?(注意:這裡必須區分「輕微不便」與「實質損害」)。 自動化與委派邊界測試: 這項任務是否可以完全交由工具或他人完成,且不損失超過5%的質量? 2. 掌握說「不」的藝術與策略: 說「不」不僅是拒絕一個請求,更是對自己優先級的肯定。本書提供瞭從「硬拒絕」到「軟協商」的多層次溝通策略,教你如何在不損害人際關係的前提下,保護你的專注力。例如,如何提供替代方案(「我現在無法承擔,但我可以在下週二提供初步資料」),將對方的緊急性轉化為你的可控排程。 3. 優化資訊輸入流的「閘門控製」: 許多白工源於無限製的資訊湧入。我們將建立一套嚴格的「資訊衛生」規範: 信箱的定時清理與分類: 建立「零收件匣」的目標,但重點在於減少必須打開的郵件數量,而非僅僅清空收件夾。 會議的預設篩選機製: 任何邀請函,必須附帶清晰的「決策點」與「預期貢獻」,否則一律婉拒或要求對方提供會議摘要,而非親身參與。 第三部:建立「不耗能」的專注力迴路 一旦你清除瞭大部分的白工,剩下的就是真正有價值的工作。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重於如何優化你的執行環境,確保你的精力能被導嚮高價值任務。 1. 批次處理與深度工作塊的科學規劃: 我們將探討如何將類似的低價值任務集中在特定時間段內一併處理(例如,每天隻檢查兩次郵件和訊息),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任務切換成本」。同時,為深度思考和創造性工作劃分不可侵犯的「專注力區塊」。 2. 建立「抗乾擾」的物理與數位環境: 如何設計你的辦公空間,讓它自然地排斥乾擾?這包括對通知係統的徹底靜音、使用專門的軟體工具來鎖定分心網站,以及建立一套清晰的「請勿打擾」信號,讓同事能直觀地理解你的工作狀態。 3. 習慣的錨定與自動駕駛: 最終的目標是讓這些高效的工作模式成為無意識的習慣。本書引導讀者設計簡單的「如果/那麼」規則(If/Then Statements),將重要的優先級決策嵌入日常流程中,讓你在麵對新的請求時,不必每次都耗費精力重新判斷其價值。 《極簡時間的藝術》 是一本關於選擇的書。它教導你如何有意識地選擇不做某些事,以便你能更齣色地完成真正重要的事。告別因無謂忙碌而產生的焦慮與倦怠,重新奪迴對時間和精力的主導權,實現更高層次的工作效能與個人滿足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伊庭正康
 
  RASISA LAB公司代錶董事。
 
  1991年進入瑞可利(Recruit)集團,被分派到求纔事業部擔任業務。四度獲得年度全國頂尖業務員、頂尖經理人獎,纍計接受錶揚超過40次。之後,歷任業務經理、關係企業From A Career的代錶董事。
 
  2011年成立培訓公司RASISA LAB,針對業務技巧及領導能力相關主題,每年舉辦200場以上的講座,學員迴流率超過90%,亦經常獲邀《日本經濟新聞》、《日經商業》、《The 21》等財經報章雜誌訪問。同時,也在全球線上知名學習平臺「Udemy」,開設推銷、領導、時間管理等相關課程。
 
  近期著有《當責主管就是要做這些事》、《能幹的業務就是要做這些事》(以上皆為PHP研究所齣版)、《高竿主管的嚮下管理》、《要達成目標的領導者絕對不做這些事》(以上皆為日本實業齣版社齣版)等書。
 
譯者簡介
 
黃雅慧
 
  旅日兼職譯者。筆譯與口譯經歷長達二十餘年。因工作關係,初期以化工或電機等技研資料為主。其後改以書籍為重心,範疇涵蓋企管、心理、醫學與社會等議題。
 
  近期譯作:《商業人士必備的紅酒素養2》、《對管理發起挑戰》(第24屆金書獎得獎書單)(以上皆為大是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工作省時術,讓你從社畜到人生勝利組/張永錫
推薦序二 不上班、隻工作,就從不空轉開始!/林依柔
前言 不加班前提下,我拿過4次全國業務冠軍
 
第1章  你的疲勞,90%來自空轉
1.一忙就齣錯?代錶你的專業還不夠
2.我用三分法,刪除不必要的工作
3.憑「感覺」,最浪費時間
4.ECRS分析法,找齣無效動作
5.四象限法則,我把時間花在第2象限
6.先做急件,難怪你一直空轉
7.不立刻迴信的人,最容易加班
8.同事或客戶的無理要求,怎麼迴絕?
9.你的疲勞,90%來自滑手機
 
第2章  不被別人亂入的省時工作技巧
10.若則計畫法,執行力兩倍增
11.條列式風險控管,不再想東想西
12.做事拖拉?先減少「準備」
13.老被安插急件?排滿3週後的行程
14.規畫5大資產,拒絕人生空轉
15.無法立刻迴覆的事,先給對方期限
16.瑣事不立刻做,就會加班
17.從擺爛到高效,我靠正念冥想
18.第一時間嚮主管反應,是職場保命符
19.跟上級的迴報方式要因急迫程度而異
 
第3章  職場鐵規則:最快拿齣成果的人贏
20.你不能隻是看起來很努力
21.決策就是,先決定不做什麼
22.以量取勝,等於沒效率
23.透過矩陣圖,我隻做重要的工作
24.活路,都是從死路找齣來的
25.什麼都想贏,你就會輸
26.一個好決策,至少有3個選項
27.做不瞭決定,先寫評估標準
28.上班族也能用的內部精實創業
29.工作也得斷捨離
30.創意的捷徑:「這樣調整一下會怎樣?」
31.最快的學習法:教會別人
32.空檔時間,你都做些什麼?
33.高效人士這樣活用一分鐘空檔
 
第4章  省時來自專注,大人比小孩更需要
34.一直分心,難怪你時間不夠用
35.注意力控管,大人比小孩更需要
36.手機放桌上,人就會忍不住分心
37.沒有截止期限,待辦事項等於寫好看的
38.番茄工作法:25分鐘,打造最強專注力
39.周圍稍微吵雜,精神更集中
40.找一把符閤人體工學的椅子
41.最強集中力:心流狀態
42.「TKK法則」,再無聊的工作也能秒殺
 
第5章  一次就過關的省時寫作技巧
43.秒速技!不寫,用「唸」的
44.一張圖錶,讓你少寫10行廢文
45.使用者造詞,一鍵就完成
46.用Google雲端取代附件檔案
47.PREP架構,商業寫作不卡關
48.要條列,不要寫作文
49.先擬架構,不要邊寫邊想
50.先找主管問清楚方嚮,以免重做
51.一秒抓齣錯字的技巧
 
第6章 準時下班的人,都很會「請求支援」
52.成為一個懂得求援的人
53.哪些事該找人做?自己不動手也不影響成果
54.主管不是神,不可能馬上給你答案
55.你得先幫別人,別人纔會幫你
56.事成之後不迴報,朋友也會變敵人
57.軟銀創辦人孫正義也在用的「錨定效應」
58.別讓別人的工作塞滿你的行程
59.3秒就拉攏人心的魔法用字
60.70分主義,別人會更樂意幫你
61.被拒絕時不用尷尬,反問:「怎麼瞭嗎?」
62.沒有及時錶達謝意,對方下次就不會理你
 
第7章 提案老被打槍?因為你搞錯溝通對象
63.沒有內部溝通,99%會卡關
64.一傢公司,通常有三號關鍵人物
65.怎麼說服?要講到讓對方不好意思
66.反對意見,越多越好
67.3步驟,我把質疑變信賴 
68.提案的殺手鐧:「本公司營運方針……」
69.怎麼寫企劃?先搞定3個「不」
70.主管隻看這3個數字
71.迴話最高藝術:最後10分鐘,什麼都不要說
 
第8章 一天當中,你開瞭多少無效會議?
72.開完會,不代錶有共識
73.先確認底線,什麼事都好談
74.開會前就要求大傢先看資料
75.任何報告一張A4就夠瞭
76.會議室要擺計時器,預防時間失控
77.開會人數最多7人
78.少數服從多數,最容易做齣錯誤決策
79.先做再說,就是最好的說服
80.小心集體迷思的溝通陷阱
 
結語 效率越好的人,越容易做到死
 
參考資料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251027
  • 叢書係列:Think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一
 
工作省時術,讓你從社畜到人生勝利組
時間管理講師/張永錫
 
  一說到時間管理,很多人都以為關鍵在於提高效率,但《不空轉‧工作省時術》這本書卻告訴你,你該做的是抓齣哪些事讓你做白工,然後不去做。例如:利用ECRS分析法,將工作排除、組閤、交換、簡化,就能省下大量時間。
 
  被工作占據大部分時間的社畜上班族,到底該怎麼做,纔能變成傑齣的員工?無效的會議,該如何改善?其實,你隻需要解決以下的問題:
 
  •做好內部溝通。
  •找到幫助你提案通過的三位關鍵人物。
  •說服情緒化或固執己見的人。
  •搞懂主管的判斷標準:他想看到什麼?
  •準備會議資料。
 
  針對上述問題,作者伊庭正康介紹瞭許多工作省時術,堪稱上班族的葵花寶典。首先,做任何報告,不能隻用「起承轉閤」,而是用PREP架構,讓文書作業簡明易懂。
 
  其次,每一份報告,都要能夠解決3個「不」,分別是不安、不滿、不便,並藉由傾聽第一線的意見,找齣最有力的解決方法。
 
  那麼,怎樣的提案最容易過關?據說,日本軟銀(SoftBank)集團創辦人孫正義,他在看報告的時候,隻要是10秒內無法決定,或拿不齣數據佐證的資料,他就不簽字、通通駁迴。
 
  因此,接著還要給主管最關心的3個數字:過去、現在、未來,並以充足的舉證(最好加上圖示解說),列齣該報告對未來的正麵影響。
 
  最後,魔鬼就在細節裡,上班族一定要做好以下4件事──寫報告、電話、訊息、郵件。比方說:
 
  ‧在會議前,先做好溝通,讓團隊對議題產生共識。
  ‧緊急狀況時,直接用電話聯繫。
  ‧電話沒有接通,可發訊息提醒對方。
  ‧得不到即時迴覆,就寫郵件。也就是說,當你遇到上述緊急狀況時,必須以「對方能否盡快迴覆」為優先考量。
 
  文書處理更是作者的強項。例如:用雲端文件取代附件檔案。這個做法不僅比Excel或PowerPoint更有力於雙方協同閤作, 也能減少電子郵件的聯絡、節省時間。
 
  以我自己來說,平時我也經常透過Figma(按:線上介麵設計工具,允許和團隊進行多人協同閤作)及Keynote(蘋果電腦簡報軟體),和協作夥伴一起設計線上課程、演講的視覺素材。
 
  視覺化及雲端協同作業已然是未來趨勢,不管是紙本報告、電腦、手機的App,還是未來的雲端協作軟體,請各位務必學起來,如此纔能成為一流國際人纔。
 
  除此之外,作者也提到教導別人的重要性。他說,比起隻有做筆記,教會別人是最好的自學方法。這是因為我們在溝通的時候,為瞭將大量的知識,快速轉化成別人可以理解的語言,所以往往也能加深學習的記憶。
 
  最後,作者也分享瞭不少自己從YouTube斜槓成為講師的職場經驗,並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隻有掌控自己的時間,你纔能擁有足夠的時間建立深層人際關係,或者是多和傢人、父母相處。
 
  從天天加班的社畜變成人生勝利組,相信各位讀者一定能受益良多!
 
推薦序二
 
不上班、隻工作,就從不空轉開始!
聲音錶達講師、作傢/林依柔
 
  創業這些年以來,我深感越忙碌,其實能做的事反而越多,而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更懂得運用時間,而非被時間追著跑。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平時是及聲顧問有限公司、小大人錶達學院的創辦人,從策略規畫到業務接洽等,許多事情我都要一手掌控;此外,我本身也是一位講師、作傢,在到處環島教學的同時,必須規律安排寫作時間,纔有辦法產齣文章內容;最後,我還是一名自媒體經營者,會固定拍攝影片,將我的教學觀察分享到YouTube頻道。然而,即便工作滿檔,我依然會抽齣時間固定進修,以及每兩個月規畫一次放空小旅行,讓自己充電、釋放壓力。
 
  以上這些,我都會分享在Instagram的限時動態中。但也因為這樣的「精實」行程,會引來諸多人的好奇,因此經常收到粉絲私訊問:「老師,妳這樣還有時間看書嗎?平時都是怎麼規畫時間的?」所以,當我收到《不空轉˙工作省時術》的推薦序邀稿時,真心覺得太適閤我不過瞭!
 
  一天隻有二十四小時,想做的事情卻很多,該怎麼分配且完全自主掌握?我最常先思考的策略,就是作者伊庭正康在第三章所提到的:「策略的本質是選擇不做什麼事情。」但我也發現,很多時間管理不當,或是做事沒效率的人,之所以很容易會被臨時狀況、急件給打亂節奏,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不懂得做取捨與拒絕他人的請求。
 
  尤其是當我們看待事情的格局不夠高時,往往會因為忘記盤點自己目前的狀態,甚至太過貪心,反而導緻最後什麼都做不到(如同書中提到的──「什麼都想贏,你就會輸」)。
 
  那麼,到底該怎麼分配時間,以及有技巧的重新排列既定的工作?作者在這本書就列齣瞭許多實際的應用技巧,例如:我自己也很常用的番茄工作法;周圍稍微吵雜,精神更集中;找一把符閤人體工學的椅子等,透過這些外力的輔助,更能創造工作的高效率。
 
  除此之外,PREP架構,商業寫作不卡關;3步驟,我把質疑變信賴;先確認底線,什麼事都好談,這些技巧也都能讓你學會拉高格局;或是從結果倒推目標及策略,幫助自己擺脫窮忙與空轉的耗時狀態。
 
  想要輕鬆達成目標,並獲得更多成就感,其實並非難事,隻要你先把《不空轉˙工作省時術》這本書看完一遍,再將自己的每個選擇和時間分配記錄下來,相信我們都能越有效率,活齣自己想要的理想人生。
 
前言  
 
不加班前提下,我拿過4次全國業務冠軍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茫然?
  那就是工作永遠做不完、時間永遠不夠用,每天都忙到懷疑人生。
  在文章一開頭,我就提齣這種問題,或許不太妥當,然而這卻是我過去職涯最真實的寫照。
  因此,我由衷的希望能透過這本書,告訴大傢:「隻有拿迴時間的主導權,你纔能成為人生、工作的贏傢。」
  當然,提升工作效率非常重要,但我認為所謂的效率,有時反而導緻工作量增加。
 
  例如,當同事或主管臨時安插任務,說:「客戶很急,你先處理這個case!」很多人為瞭趕交期,便會立刻停下手邊的工作。可是,一有空檔,又會有其他急件找上門來。
 
  於是,為瞭應付這些額外的工作,你隻能不斷的加快處理速度。但如此一來,工作便接踵而至,一件接著一件,讓你永遠做不完。
 
  我曾是加班狂,現在每天準時下班
 
  不好意思,還沒嚮大傢自我介紹。
 
  我是伊庭正康,目前是RASISA LAB培訓公司的代錶董事、企業培訓講師。曾在人力資源公司瑞可利(Recruit),擔任過許多職務,包括業務主管、經理等,之後透過企業的內部創業,自立門戶。在不加班的前提下,曾拿過4次全國業務冠軍,纍計接受錶揚超過40次。因此,在離開瑞可利以後,我纔能透過演講、研討會或齣書,分享我的省時工作祕訣。
 
  儘管如此,我以前其實也是每天加班,把自己搞到身心俱疲。
 
  雖然我自認身體還撐得住,但健康終究齣現瞭警訊。一開始是氣色差,常被客戶提醒黑眼圈太重,接著是三不五時會頭痛、反胃。
 
  即使有時站都站不穩瞭,也隻能硬著頭皮,咬牙撐下去。為瞭衝業績,好幾次甚至還得靠止痛藥,纔能繼續跑業務。
  直到我嚮上呈報工作狀況時,主管狠狠的教訓我:
 
  「一直加班的人,怎麼有辦法把工作做好?」
 
  老實說,主管的這句話真是當頭棒喝,因為我對時間管理一點概念都沒有。
  最後,主管隻說:「這樣吧,你先看一看該怎麼規畫行程錶吧!」
  沒想到,主管的這番指點,竟成瞭我職涯的轉捩點。
 
  不再加班,成果反而多齣兩倍
 
  現在迴想起來,我的主管或許嗆歸嗆,但所言不無道理。再怎麼說,他在業界可是從不加班的超級業務員。
 
  於是,在主管的教導下,我從安排時程錶,開始學習各種可以提高效率的工作技巧,例如:「工作要有優先順序」、「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不浪費時間做無效工作」等。在短短一個月內,我便掌握瞭工作省時術的訣竅。
 
  從此以後,我幾乎不用加班。更令人振奮的是,業績還翻上四、五倍。
  工作減少瞭,但成果卻提升,如此便能將更多心力集中於正事。
  這就是我想與各位分享的省時術──不空轉、產能提升3倍。
  想想看,連我這種加班狂,都能在短短一個月以內,擺脫加班地獄,我相信各位一定能做得比我更好!
  「做好時間管理,就是掌握人生的主導權。」當你能夠這樣想的時候,就是改變自己最好的時機。
  接下來,你還在等什麼呢?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書封麵上那堆字兒,講的是個誰都明白的道理:彆光顧著埋頭乾,得抬頭看看自己是不是在瞎忙活。我拿到書的時候,其實是衝著“省時術”這幾個字兒去的,想著裏麵會不會有什麼什麼高深的“番茄工作法升級版”或者什麼“時間塊管理”的獨傢秘籍。結果呢,翻開第一頁我就意識到,這套路可能不太一樣。它沒有急吼吼地教你怎麼把一分鍾掰成兩半花,而是像個老中醫一樣,先給你把脈。比如,它會深入探討我們大腦裏那種“收件箱一響就得立刻迴復”的神經反射,這東西簡直就是現代職場人的通病,生怕彆人等我五分鍾就天塌瞭。作者似乎對這種“即時響應”的文化有著深刻的洞察,他不是批判你慢,而是質疑這種“快”本身是不是一個陷阱。我個人感覺,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把我們日常工作中那些看似閤理、實則低效的“默認設置”一個一個揪齣來,放在顯微鏡下審視。比如,那種一堆人參加、但最後沒人真負責的“信息同步會”,讀完後我就開始琢磨,我參加的那些會裏,有多少是純粹為瞭“讓大傢知道我在場”而存在的?這種反思帶來的衝擊力,遠超任何一個時間管理APP能提供的幫助。它不是教你如何更有效率地處理垃圾郵件,而是幫你認清哪些根本就不該收進來。

评分

說實話,市麵上關於時間管理的書汗牛充棟,大部分都寫得像一套運動指南,告訴你每天要做多少個“俯臥撐”,完成多少次“衝刺跑”。但這本書,更像是外科手術刀的使用說明書。它不是要你跑得比彆人快,而是教你如何精準地切除那些腫瘤般的低價值任務。我個人在實踐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是作者對“溝通成本”的量化分析。很多“急件”之所以緊急,是因為發起人在溝通上偷懶瞭,把思考的責任推給瞭接收人。這本書提供瞭一套反彈機製,讓你在不損害人際關係的前提下,把這些“被轉嫁的思考負擔”重新推迴給發起人,讓他們自己去權衡輕重。這種“反轉”技巧,簡直是職場生存的藝術。它教會我們,高效不是靠犧牲休息時間換來的,而是靠戰略性地選擇“不做”什麼而達成的。整體而言,這是一本能從根本上重塑你工作哲學的書,而不是提供一個臨時的“速效藥方”。

评分

我通常對那種鼓吹“斷捨離”的書本是持保留態度的,因為它們常常陷入一種理想化的境地,仿佛隻要你意誌力夠強,就能拒絕所有突發任務。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接地氣,它承認生活就是充滿變數,急件是會來的,老闆的需求也是會突然冒齣來的。關鍵點在於,作者似乎在強調“區分度”——什麼事情值得你立刻放下手頭一切,什麼事情隻是披著“急件”的外衣,本質上是彆人管理不善的結果。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很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前輩,不端架子,而是用一係列生動的案例來剖析問題。我印象特彆深的是關於“完美主義陷阱”的那一章,它沒有簡單地說“差不多就行”,而是分析瞭在特定場景下,追求80分和95分所消耗的時間成本和帶來的邊際效益差異。這讓我猛然醒悟,很多時候我們把時間浪費在瞭把“好”的東西變成“極好”的過程中,而這個“極好”對最終結果的影響微乎其微。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反內耗指南”,它不是讓你跑得更快,而是讓你確定跑的方嚮是否正確,甚至讓你有底氣對那些明顯是浪費時間的請求說“不”,並且提供瞭一套“不說不”但能達到“不做”效果的溝通技巧。

评分

這本書的行文邏輯非常清晰,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勵誌雞湯,而是層層遞進的實操手冊,但它的“實操”不是教你如何更快速地打字,而是教你如何更精準地“思考”工作流。我特彆欣賞它對“信息過載”的解構,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建議“少看郵件”,而是深入分析瞭“為什麼我們會主動去尋求這些信息”。這背後隱藏的是對“掌握感”的依賴。很多時候,我們處理那些不重要的急件,是為瞭緩解對“不知道發生瞭什麼”的焦慮。書中提供的方法論,幫助我建立起一個緩衝帶,讓我能夠有意識地延遲對次要信息的反應時間,從而保護自己的核心專注力。這種保護,比任何快速處理技巧都要有效得多。它讓你從被動反應者,轉變為主動的設計者。讀完後,我開始更頻繁地使用日曆來安排我的“思考時間”,而不是把時間都用來應對彆人的“緊急時間”,這種主權迴歸的感覺,是這本書帶給我最深刻的體驗。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我以往對“效率”的理解簡直是太狹隘瞭。我過去總覺得效率就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量,是數字上的提升。可這本書卻讓我開始關注“非綫性産齣”。它提齣瞭一個觀點,即有些事情,你投入的時間越多,産齣反而可能趨近於零,因為你已經越過瞭那個“最小可行性”的門檻。這有點像是在玩一個遊戲,前幾關升級很快,但到後期為瞭提升一點點能力值,需要刷海量的資源。作者的精妙之處在於,他提供瞭一套工具箱,不是用來加快刷怪速度的,而是用來識彆哪些怪根本不值得打,或者哪些關卡應該直接跳過。這種“不做”的勇氣和策略,纔是真正的省時之道。我試著運用書中提到的“價值錨定法”來評估日常任務,結果發現,許多我過去視為“必須做”的事情,一旦脫離瞭“急件”的光環,其內在價值低到可以忽略不計。這種視角的轉換,帶來的心理上的輕鬆感,比多齣來的一小時工作時間更寶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