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本公司法體系+解題書(2版)

就是這本公司法體系+解題書(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德弘
图书标签:
  • 公司法
  • 公司法體系
  • 解題書
  • 法學
  • 法律
  • 考試
  • 考研
  • 實務
  • 公司治理
  • 商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幅度的改版,建立新體系與架構!
  ★用更淺顯易懂之方式呈現,同時也使用更貼近法院之用語,建立體系及架構抓爭點!
  ★大幅度增補精選試題練習!
  ★實務與學說爭議補充!
  ★系統性記憶學習,培養出答題的基本實力!

  ▎讓讀者可以跟作者一起進入公司法的旅程中,克服對於公司法龐雜之障礙。

  不論您是第一次接觸要「從頭到尾」的看;或是第二次複習「抓體系架構」的看;甚至看很多次要「抓考題爭點」的看;最後已經熟讀而想「直接練習考題」的看;又或者是實務工作者,想利用本書的實務見解,達到「以工具書功用」的看,本書均能夠符合各種讀者的要求。
公司法實務與理論新探:企業治理、併購重組及合規風險管理 導論:變革時代下的公司法框架 在全球化浪潮與科技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現代企業面臨的法律與監管環境日益複雜。《公司法》作為規範公司設立、組織、運營、治理及解散的核心法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面、深入且具備前瞻性的視角,剖析當前公司法理論的最新發展趨勢、實務操作的關鍵挑戰,以及企業在應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時所需具備的法律知識體系。本書的重點聚焦於企業治理的優化、複雜併購重組的法律實施、股東權益的實質保護,以及日益突出的合規與風險管理體系構建,而非基礎的條文釋義或標準化解題技巧。 第一部分:現代公司治理的重塑與優化 一、董事會結構與職能的再定位 本部分深入探討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董事會的運作效能。我們將超越傳統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理論框架,探討在當前複雜股權結構下,如何設計更具彈性與問責性的董事會組成。討論內容包括: 1. 獨立董事的實質功能與挑戰: 分析獨立董事在資訊不對稱環境下的有效參與機制,及其在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中的實質影響力,並探討如何避免其淪為「橡皮圖章」。 2. 績效掛鉤與激勵機制設計: 探討高層管理人員薪酬結構的法律基礎與經濟學原理,特別是股權激勵(如限制性股票、期權)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實施細則與稅務影響。 3. 董事的注意義務與忠實義務的量化標準: 結合最新的司法判例,細緻分析董事在審慎決策、資訊獲取及利益衝突處理方面的法律邊界,重點分析在面對「商業判斷規則」(Business Judgment Rule)時,法院審查的深度與廣度。 二、股東積極主義(Shareholder Activism)的崛起與對抗 隨著機構投資者力量的增長,股東在公司決策中的話語權顯著提升。本書將系統分析股東積極主義的表現形式,包括: 1. 代理權爭奪戰(Proxy Fights)的法律策略: 分析如何準備和應對涉及董事會席位的爭奪戰,包括資訊披露的要求、溝通策略的合法性邊界。 2. 提案權與資訊請求權的邊界劃定: 探討股東行使資訊請求權(如查閱賬簿和紀錄的權利)時,公司可以援引的抗辯理由(如「不當目的」或「商業機密保護」),並分析法院在權衡雙方利益時的考量因素。 3. 少數股東的救濟途徑: 聚焦於少數股東在面臨重大決策不公或管理層侵害時,可採取的法律行動,如強制分紅訴訟、解散訴訟的門檻分析。 第二部分:併購重組的複雜法律工程 公司併購與重組是企業價值實現的關鍵環節,涉及高度專業化的法律技巧和跨法域的協調。本部分將側重於交易結構設計、盡職調查的深度挖掘,以及後續整合的法律風險控制。 一、併購交易架構設計與法律選擇 本書區別於基礎合同條款分析,深入探討不同併購模式的法律優劣勢: 1. 資產收購與股權收購的法律後果比較: 詳細分析在不同架構下,或有負債(Contingent Liabilities)的承繼風險、稅務處理的差異,以及員工轉移的合規要求。 2. 反壟斷審查與政府審批的戰略規劃: 探討在涉及特定行業或跨境交易時,如何預測並應對反壟斷機構的審查標準、時間表,以及如何構建「修復性剝離」(Remedy Divestiture)方案。 3. 特殊情況下的交易: 專門分析「不良資產處置」(Distressed M&A)及「對價調整機制」(Earn-outs)的法律執行風險與違約處理。 二、盡職調查的深化與風險定價 有效的盡職調查是併購成功的基石。本書強調超越法律文件審閱,進入實質性風險評估: 1. 知識產權與數據隱私的全面審查: 分析目標公司在核心技術、專利組合中的潛在權屬爭議、專利地雷(Patent Trolls)風險,以及GDPR、CCPA等數據保護法規下的合規黑洞。 2. 勞資關係與潛在集體訴訟風險評估: 審查工會協議、員工補償計劃,評估變更控制條款(Change of Control Clauses)對關鍵人才的保留影響。 3. 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盡職調查的法規要求: 探討投資者對ESG風險日益增長的關注,如何在盡職調查中量化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理風險與轉型風險。 第三部分:公司資本運作的法律邊界與前沿 資本結構的調整與融資活動,必須嚴格遵守公司法對資本充實和股東平等的原則要求。 一、增資、減資與資本重組的法律程序 深入分析資本變動中的實質性要求,而非僅是程序合規: 1. 優先購買權(Pre-emptive Rights)的行使與稀釋風險: 分析在引入戰略投資者或進行私募融資時,如何合法地限制或調整現有股東的優先購買權,並評估對現有股東的公平性。 2. 資本公積金與盈餘公積金的法律用途限制: 探討不同司法體系下,資本彌補虧損、向股東分配的法律適用性與稅務後果。 3. 可轉換證券(Convertible Securities)的法律性質界定: 區分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在法律上對股東平等原則的影響,以及觸發轉換事件的法律約束力。 二、公司債務重組與破產邊緣的治理 當公司面臨財務困境時,公司法與破產法如何協同運作,保護債權人與穩定經營: 1. 債務重組協議(Workout Agreements)的法律效力: 分析不同類別債權人(有擔保、無擔保、次級債)在重組談判中的優先順序與法律基礎。 2. 董事在「資不抵債」狀態下的責任轉變: 深入探討在公司瀕臨破產時,董事對債權人負擔的注意義務如何超越對股東的傳統義務,以及何種行為構成「不當營運」(Wrongful Trading)。 第四部分:企業合規、風險控制與法規應對 在反腐敗、制裁合規及數據安全日益嚴格的今天,公司法合規已從「預防性措施」轉變為「生存性要求」。 一、反腐敗與制裁合規的嵌入式管理 本書探討如何將《反海外腐敗法》(FCPA)及其他類似法律的要求,整合到公司日常營運和第三方盡職調查流程中: 1. 內部控制的法律標準: 分析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s)作為抗辯理由的重要性,以及「授權層級」設計的法律風險。 2. 制裁名單篩查與交易風險評估: 針對跨國業務,建立實時的制裁合規監控機制,並分析違反制裁規定的法律後果及其對公司治理的衝擊。 二、數據治理與公司內部資訊控制 隨著數字資產的價值提升,公司對內部信息的管理成為新的法律前沿: 1. 內幕交易的預防與監測: 探討如何設計有效的「信息防火牆」(Information Walls),以區分需要公開披露的重大信息與受保護的商業機密。 2. 電子通訊與證據保存的法律要求: 在面臨監管調查時,如何確保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記錄的法律可採納性與完整性。 總結:面向未來的公司法視野 本書結尾處,將宏觀地展望公司法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包括對氣候責任(Climate Liability)的法律歸責、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對傳統公司治理模式的挑戰,以及人工智慧在公司決策中的法律角色。我們期望本書能為公司法專業人士、高級管理層及學術研究者提供一套深度、實用且具有啟發性的分析工具,以駕馭當代複雜的商業法律環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德弘律師


  東吳法研所、律師高考及格、執業律師
  禾和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林子堯律師

  東吳法研所、律師高考及格、執業律師
  萬國法律事務所律師

陳昱名律師

  東吳法研所、律師高考及格、執業律師
  沃恆法律事務所執業律師

陳士綱律師

  東吳法研所、律師高考及格、執業律師
  禾和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图书目录

本書使用說明 I

A 公司概念及總則
1 公司之概念
【第一節】何謂公司? A-1-4
【第二節】公司之目的 A-1-5
【第三節】公司之種類 A-1-9
2 公司之設立
【第一節】    概述 A-2-4
【第二節】公司之名稱 A-2-10
【第三節】精選實務 A-2-13
3 公司之權利能力及限制
【第一節】公司之能力 A-3-4
【第二節】公司之限制—法令上限制 A-3-6
4 公司之負責人
【第一節】概述 A-4-4
【第二節】經理人 A-4-8
【第三節】法人股東代表 A-4-16
【第四節】精選實務 A-4-23
【第五節】精選試題 A-4-24
5 公司負責人之義務
【第一節】對公司之責任 A-5-4
【第二節】對第三人之責任 A-5-9
【第二節】    精選試題 A-5-10

B 無限公司、有限公司、兩合公司
1 無限公司
【第一節】無限公司之設立 B-1-4
【第二節】無限公司之性質 B-1-6
【第三節】股東之限制與章程之訂立 B-1-7
【第四節】無限公司之內部與外部關係 B-1-8
2 有限公司
【第一節】有限公司之設立 B-2-5
【第二節】表決權行使 B-2-6
【第三節】股單B-2-7
【第四節】增資、減資 B-2-8
【第五節】業務執行及代表 B-2-10
【第六節】監督機關 B-2-12
【第七節】會計規範 B-2-13
【第八節】出資之轉讓 B-2-15
【第九節】精選實務 B-2-20
【第十節】精選試題 B-2-23
3 兩合公司
【第一節】兩合公司之設立 B-3-4
【第二節】兩合公司之性質 B-3-5
【第三節】兩合公司之內部與外部關係 B-3-6

C 股份有限公司
1 股份
【第一節】股份概述 C-1-4
【第二節】股份和資本 C-1-6
【第三節】股份和股東 C-1-16
【第四節】股份和股票 C-1-34
【第五節】股份之流通 C-1-42
【第六節】精選實務 C-1-52
【第七節】精選試題 C-1-53
2 股東會
【第一節】股東會之權限—公司決策權限之劃分 C-2-4
【第二節】股東會之運作 C-2-12
【第三節】少數股東權 C-2-49
【第四節】精選實務 C-2-56
【第五節】精選試題 C-2-64
3 董事與董事會
【第一節】概述 C-3-4
【第二節】董事 C-3-5
【第三節】董事會 C-3-27
【第四節】常務董事與董事長 C-3-37
【第五節】股東會與董事會之權限劃分 C-3-78
4 監察人
【第一節】概述 C-4-4
【第二節】選任與解任 C-4-7
【第三節】監察人與公司間之法律關係:委任 C-4-10
【第四節】監察人之職權與責任 C-4-11
【第五節】準用規定 C-4-19
【第六節】精選實務 C-4-20
【第七節】精選試題 C-4-24
5 會計
【第一節】概述 C-5-4
【第二節】會計表冊編造 C-5-6
【第三節】盈餘分派 C-5-8
【第四節】勞資融合獎勵制度 C-5-15
【第五節】員工分紅費用化 C-5-17
【第六節】董監分紅費用化 C-5-28
【第七節】精選實務 C-5-33
【第八節】精選試題 C-5-41

D 公司特殊態樣
1 公司併購
【第一節】營業讓與 D-1-4
【第二節】合併 D-1-8
【第三節】分割 D-1-15
【第四節】精選實務 D-1-18
【第五節】精選試題 D-1-23
2 閉鎖性公司
【第一節】閉鎖性公司概述 D-2-4
【第二節】舊法下(民國104年前)閉鎖性公司所面臨之困境 D-2-6
【第三節】閉鎖性公司規範整理 D-2-9
【第四節】民國104年閉鎖性公司增訂評析 D-2-22
【第五節】精選實務 D-2-24
【第六節】精選試題 D-2-26
3 關係企業
【第一節】關係企業定義 D-3-6
【第二節】關係企業之效力 D-3-10
【第三節】不合營業常規之損害賠償責任 D-3-16
4 一人公司與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第一節】一人公司問題概述 D-4-4
【第二節】揭開公司面紗與反向揭穿公司面紗 D-4-6
【第三節】司法實務 D-4-7
【第四節】我國學說
【第五節】精選實務 D-4-10
【第六節】精選試題 D-4-14
索引 i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4643448
  • 叢書系列:就是這本體系+解題書
  • 規格:平裝 / 648頁 / 17 x 23 x 3.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二版序

  上一次很可惜沒跟我的同學們一起出書,這次的修正為了協助他們能順利出版,除了用盡我大學所學、研究所擔任教學助理的知識外,更把一些擔任工作後的想法、技巧都融合進書本裡面,這次的架構、論述內容都有深深的調整過一番,但礙於工作忙碌,整個改版的時程延宕三年,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生出這次的版本,這要好好感謝責編的努力,很可能沒有責編就沒有這本書,雖然以我的標準來看,這本書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但也是讓自己知道「沒事不要答應太快」XD。

  我希望這本書不但是考試的必備解題書外,也是律師工作的工具書,花了許多時間、心力在實務見解及判決查找,都是希望給讀者們一定水準的書籍,而並非草草交差了事。畢竟各位考生在考上後,也是要繼續接觸實務工作,回頭來看這本書,也希望是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期許大家在未來的路上可以一同相遇,連最近案件的對造都說看過我的書,也是一種小小的成就,最後願望是大家都能達成想要做的事,成為自己期望的律師,也謝謝各位老師及責編的努力。

陳德弘律師

  一轉眼距離初版已過了七年的時間,期間也適逢公司法大修,使得公司法的爭點產生質與量的變化,部分舊考點走入歷史的同時,新的條文、學說及實務見解也伴隨而生。謝謝編輯們的努力,幾位作者們才得以將本書更新。也謝謝三位共同作者,同時也是我的好同學、戰友,有你們的付出才使得這本書的再版成為可能。最後,期勉各位讀者,備考雖然很痛苦,但關關難過也要關關過,現在的累積都將成為將來的養分,祝各位早日上岸,早日邁向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林子堯律師

  筆者回首,距離筆者初次修習公司法課程、初次閱讀公司法條文迄今已超過十年,這段期間歷經大大小小的修法,原本就已經非常龐雜的公司法變得更加複雜,增訂新的公司型態供投資人不同選擇,公司制度的本質甚至被賦予新的定義(增進公共利益、善盡社會責任),許多學者長年批評或建議的條文也逐一更新,很多舊考題因為新法通過後迎刃而解,但同時新法也帶來新的爭議、新的考點,而公司的利益關係人為了爭奪經營權、影響公司決策,將衍生出許多突破法規解釋、意想不到的矛盾問題,甚至進到法院由司法裁斷,但這也是學習公司法有趣之處。

  本書去蕪存菁地介紹法規、實務見解及考題解析,讀累了就看看天空,大好的未來等著你去探索,期待讀者們服用本書後,能大有所獲,應考時旗開得勝,考完後金榜題名!

  本書初版於2016年,當初只是在研究所期間想要與同窗好友共同完成的小小目標,沒想到本書多年後還有機會再度續命、翻新,還是要感謝讀享編輯團隊的大力支援,以及共同作者陳士綱律師、林子堯律師、陳德弘律師在執業期間百忙之中撥出寶貴時間一起努力,共同完成這浩大艱難的翻修工程!

陳昱名律師

  自2016年10月出版之後,歷經多年忙碌的執業生活,雖然我們幾位好同學間一直有改版的想法,但都因為工作忙碌無暇完成這個小小的夢想。這次在出版編輯的鼓勵之下,我們總算下定決心再次合體,一鼓作氣完成改版。

  回顧初衷,本書希望帶給考生不僅僅只是一本考試的題解書,更希望能夠融合實務工作的工具,也因此我們整理一些實用的實務見解,減少日後實務工作查詢的時間。

  總之,執業之後會發現考試只是過程,希望大家用輕鬆愉快的心情準備考試,將自己逼得太緊或是怨天尤人,考試反而容易失常,也容易讓自己扭曲。最後祝福大家早日通過考試,也謝謝我的同學林子堯律師、陳昱名律師、陳德弘律師讓這本書再版所付出的辛勞。

陳士綱律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封面那种沉稳的深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一眼看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这在法律教材里其实不多见。我个人对这种设计风格挺有好感的,毕竟学习公司法这种内容,摆在书架上看着赏心悦目,也能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看就容易反光的纸张,字迹印刷得清晰锐利,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太刺激眼睛。装订方面,它采用了锁线胶装,翻开时可以平铺,这对需要对照条文和案例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不用费力地去按住书页。整体来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这本书就传递出一种“精品”的气息,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光是这份实体书的质感,就足以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啃读里面的内容。

评分

内容排版方面,这本书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方式,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留白和清晰的标题层级结构。你会发现,核心的法条通常会用粗体或者不同的背景色块进行突出显示,而旁边的注释和学说的对比分析,则以相对柔和的方式呈现。更赞的是,它在一些复杂的股权变动或者公司治理结构的描述处,加入了流程图或者概念图的插页,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可视化理解抽象法律关系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深度关注,使得原本枯燥的法条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引导性,你不会轻易迷失在文字的迷宫里,每一步都能清晰地看到知识的脉络。

评分

我注意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确实下了很大功夫,语言风格极其精准,但又不失温度。它不像某些法学著作那样,动辄使用晦涩难懂的拉丁文术语或者过于学术化的长句,导致读者需要不断地查阅辅助资料才能理解一句核心观点。相反,这本书在解释那些核心的民事责任、股东权利义务这些难题时,倾向于使用更加贴近商业实践的描述,这让初入职场的我能够迅速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工作场景对接起来。即便是对一些经典判例的分析,作者也保持了一种批判性的平衡视角,既不盲目崇拜既有判例,也不轻易推翻既有理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判”,这种思辨的引导,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

评分

从配套学习资源来看,这本书的辅助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虽然我还没完全摸索透所有细节,但光是目录旁边标注的那些“延伸阅读推荐”和“实务操作指引”的角标,就足够吸引人了。这些角标似乎指向了更深层次的法规、最新的监管动态,甚至是一些被广泛引用的司法解释的侧重点。这表明作者不仅仅是在梳理既有的法律知识,更是在构建一个与时俱进的学习生态系统。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你法律是什么”的书,更像是一个“告诉你如何在这个法律体系下有效运作”的实战指南,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的边界,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架构设计,体现了作者对公司法体系的深刻理解,它并不是简单地按照《公司法》条文的顺序线性展开,而是进行了一次高水平的重构。例如,它可能将所有涉及“法人格否认”的条文和案例,集中在一个模块内进行深度剖析,而不是分散在不同章节中。这种基于“功能模块”而非“条文编号”的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掌握某个特定法律领域(比如私募股权投资中的特殊条款处理)的人来说,可以直接定位到相关的模块进行突破,而不用被法律条文的编号顺序所束缚。这种对知识点进行聚类重组的编排思路,是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许多传统教材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