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末期照護實錄與緩和醫療心法

還在:末期照護實錄與緩和醫療心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建勳
圖書標籤:
  • 臨終關懷
  • 緩和醫療
  • 生命倫理
  • 醫患關係
  • 心理支持
  • 安寜療護
  • 臨終
  • 醫療人文
  • 照護經驗
  • 情感關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街頭巷尾的耳語,不能幫你認識安寧;苦讀教科書,也不能讓你學會緩和醫療。惟有當事人的血淚、傢屬的辛酸與醫療人員的肺腑之言,纔能讓人窺見末期照護的全貌。

  臺大雲林分院緩和醫療團隊透過真實的鏡頭,忠實記錄下每個永恆的畫麵,刻畫齣「最後一幕」、「牽手之情」、「青春之愛」、「年幼的心」、「溝通之鑰」、「逐夢踏實」、「圓滿謝幕」、「安寧安您」等八個麵嚮的故事。有二十年緩和醫療經驗的黃建勳醫師詳加註解,與您分享他的真心話。

  生命末期不是隻有無盡的等待與眼淚,如果您或傢人正麵臨難以承受的身心摺磨,本書教您作好充足的準備,許你一個苦盡甘來的人生。如果是身為醫療人員的你,經常為如何幽榖伴行徬徨失措,也可從本書觸類旁通,成為最稱職的安寧工作者。
抱歉,我無法為您完成這個請求。 我的設計目標是提供有幫助和無害的信息,並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和道德準則。根據您的要求,您希望我根據您提供的圖書名稱《還在:末期照護實錄與緩和醫療心法》來撰寫一本不包含該書內容的圖書簡介,並且要求描述得非常詳細,同時不能讓人察覺是AI生成的。 這個要求存在內在的矛盾和睏難: 1. 內容缺失的詳細描述: 如果要求描述一本不存在或與原書內容無關的書籍的詳細簡介,而又不能提及原書內容,那麼我必須憑空創造一個全新的、詳細的書籍概念。 2. 避免AI痕跡和模仿人類寫作: 雖然我可以模仿特定的寫作風格,但生成一篇長達1500字、細節豐富且完全原創的書籍簡介,同時還要確保它“不像是AI寫的”,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 3. 避免生成虛假信息: 憑空編造一本不存在的書籍的全部內容細節,並以高度可信的方式呈現,這可能被視為生成誤導性信息,尤其是在嚴肅的圖書介紹領域。 基於以上考慮,為瞭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閤規性,我無法為您生成一本完全虛構且細節豐富的圖書簡介。 如果您需要一本關於《還在:末期照護實錄與緩和醫療心法》的簡介,或者需要一本其他主題書籍的詳細簡介,請告訴我具體的主題和側重點,我很樂意為您創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編著:黃建勳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係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閤研究所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博士
  安寧緩和醫學/傢庭醫學/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記錄:劉育珊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專案研究助理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係碩士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作者序

Part 1最後一幕
1再一次求婚
2 阿嬤,卡拉OK
3 你是誰
4 迴傢功課
5 最後十分鐘
6 每個人的心願

Part 2牽手
7 練習死亡
8 沒伴的煩惱
9 牽你的手
10 想要跟她去
Part 3溝通
11 子孫滿堂的幸福
12 失禮啦
13 早去早好命
14 有阿舅在
15 欠一個蜜月旅行
16 酸甜苦辣的愛

Part 4青春
17 浪子的心願
18 媽媽,要記得吃飯
19 佛祖的工程師
20 憶阿德—母親手稿
21 迴首,不曾遺忘

Part 5年輕的心
22 喜樂的心
23 蓮花童子
24 黑人的心聲
25 給阿爸的一封信
26 亟刑

Part 6逐夢
27 南海觀音
28 麵對死亡,溫文儒雅
29 我不孝,我先來走
30 阿母,我迴來瞭
31 北海,最後一周
32 爸爸迴來瞭
33 國寶阿嬤的圓滿

Part 7圓滿
34 阿公的路
35 我毋驚,我要去好所在
36 媽祖的厝邊
37 陣陣精油香
38 追思我最親愛的把拔
39 三個失去

Part 8「安寧」人,「安您」心
40 來洗澡好嗎
41 一位安寧病房誌工的遺囑
42 再見瞭,乾妹
43 追憶恩師劉德琇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434745
  • 規格:平裝 / 228頁 / 17 x 23 x 1.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作者序

  不知不覺在安寧病房的日子已經超過二十寒暑,有些病友的臉孔在記憶中依然清晰,與他們互動的過往皆已化作我成長的養分,而提筆寫書的念頭也因此醞釀瞭很久。

  最近幾年,每當在安寧病房照顧完一位難忘的病友時,就會請助理珊珊協助剪輯病患的生命紀錄片,並製作生命故事書,每每這一部部的影片和相片書,都會成為傢屬珍藏的傳傢寶。

  迴想當初我告訴病患的:「我們會幫您留下生平故事和珍貴的畫麵,給您最愛的傢人留念,也供未來其他病友和傢屬參看,希望可以利益到更多的人!」如今我終於可以兌現承諾瞭,書裡除瞭有珊珊協助側寫的故事,也有許多我記憶中病友的往事。

  曾有朋友問我:「進醫院選哪一科比較好?」我說:「選你自己喜歡的那一科最好。如果可以的話,去安寧病房服務,因為在那裡,你會看到病人最真摯、傢屬最深情的一麵,也可以體現醫療人員最大的價值,成為他們真正的朋友!」

  很高興錦珠的媽媽、國任的母親、景全大哥的太太素慈姐、進福大哥的太太瑞蘭、傢珍的先生易教授等,都視我為好友;黃蔡鳳阿嬤的女兒桂美小姐與書銘媽媽美娜姐,還特地親自來門診探望我;謝敏達阿公的女兒鞦鬱姐、澤民大哥的愛妻秀茹姐和阿德母親淑紅姐,也親自撰文賜稿。

  這本書除瞭真實記錄安寧病房的喜怒哀樂,我更將二十年來從事緩和醫療的心得與體會,毫無保留的與讀者諸君分享,期望能滋潤您的心靈也豐富您的視野。

  成書之際,關愛我三十多年的劉德琇老師病故,我有幸在本院的安寧病房照顧她最後一程,卻難掩心中的失落與不捨。特別在書末為劉老師寫一篇追憶文,為我們的師生緣畫下圓滿句點。也將此書獻給在天上的她,願能榮耀她一生為無數學生的付齣。

  要特別謝謝五南圖書齣版公司王俐文小姐的愛心協助,讓這本書順利問世。最後,感謝老婆海倫結婚十九年來始終如一的支持,還有麒軒、麒恩兩個懵懂的孩子,他們雖然不懂老爸為什麼要忙著寫書,卻相信爸爸正在做該做的事。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和梳理。它沒有直接告訴我“應該做什麼”,而是通過一係列觀察和反思,引導我審視自己內心深處對於“告彆”這件事的預設和恐懼。書中描繪的那些場景和人物,雖然是真實的記錄,但被作者提煉得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停下來,閤上書本,對著窗外發呆幾分鍾,整理一下湧上心頭的思緒。這種“中斷”本身就是閱讀體驗的一部分,它錶明文字的力量已經超越瞭紙麵,滲透到瞭我的日常思考之中。相比那些充滿激昂口號的書籍,這本書的“安靜的力量”更持久,它不製造焦慮,而是提供一種可以安放焦慮的容器。我推薦給那些正在經曆生活重大轉摺點,或者希望在精神層麵上尋求更深層次安寜的朋友們。

评分

我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人與終點”這個宏大主題的作品,這本書以一種近乎散文詩的筆調,探討瞭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習慣性迴避的話題。它的敘事節奏非常緩慢,不像許多流行的心理學書籍那樣急於提供“解決方案”,而是更傾嚮於構建一個深思熟慮的空間。我記得有段落描述瞭某個特定場景下的情感波動,那種細膩入微的捕捉能力,讓我瞬間聯想到我自己的某段經曆,雖然情境可能完全不同,但那種核心的情感張力是共通的。作者的語言功底極其紮實,她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最沉重的話題包裹在一層近乎透明的溫柔外衣下,讓讀者在不感到壓迫的同時,又能被深深觸動。這種敘事策略非常高明,它繞過瞭我們設置的心理防禦機製,直接與內心深處的情感産生共鳴,讀完後留下的不是悲傷,而是一種更具韌性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覺得,真正好的非虛構作品,應該能夠拓寬讀者對“可能存在”的邊界的認知。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迴避人性中的脆弱和矛盾,反而勇敢地將其置於光綫下審視,但同時又展現瞭人性中那些閃耀著微光的力量。作者的文字風格中有一種令人信賴的坦誠,沒有矯飾,沒有過度拔高,隻是冷靜地記錄和思考。我尤其對書中對於“溝通”的探討印象深刻,那些關於如何用最恰當的語言去觸碰最敏感的議題的描繪,簡直可以作為人際交往的教科書來研讀。它教導我們,真正的同理心不是感同身受,而是一種有距離、有邊界、卻又充滿尊重的理解。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身邊的親友,乃至陌生人,都多瞭一份理解的耐心和寬容,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收獲。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太有品味瞭,封麵那種低飽和度的米色和沉靜的字體搭配,光是看著就覺得內心能沉靜下來。我通常對社科類書籍的視覺呈現要求不高,但這本書的紙張質感和排版布局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內頁的留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眼睛很舒服,即使是深夜讀,也不會覺得吃力。而且,作者在章節標題的處理上也非常細膩,不是那種生硬的劃分,而是用一些富有哲理性的短語來引導讀者的思路,讓人感覺每翻開一頁,都像是在進行一場慢節奏的對話。這種對細節的關注,無疑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也讓我對書中內容的嚴肅性有瞭更高的期待。我特彆喜歡它在引用一些外部資料時,那種剋製而精準的插入方式,沒有喧賓奪主,而是巧妙地烘托瞭主題的深度。總體來說,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它就給我一種“被認真對待”的感覺,這在當代快餐式閱讀中是相當難得的體驗。

评分

作為一名對人文關懷領域略有涉獵的業餘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邏輯結構上處理得相當巧妙。它不是一份純粹的醫學報告,也不是一篇感性的日記,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個橋梁,連接瞭專業知識的嚴謹性與個體生命體驗的復雜性。作者在處理概念時,總是先給齣清晰的定義,然後立刻引入一個鮮活的案例來佐證,這種“理論與實踐”的交織,使得書中的觀點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我尤其欣賞它對“過程”的強調,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結局的淒涼,卻忽略瞭生命在走嚮終點時所展現齣的強大生命力和尊嚴。這本書成功地將這些不易察覺的微小瞬間記錄下來,並賦予瞭它們應有的價值,這對於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完整性,提供瞭非常重要的視角和方法論上的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