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成長(簡)(精裝):在教養子女過程中更像耶穌

親子共成長(簡)(精裝):在教養子女過程中更像耶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江光麗
圖書標籤:
  • 親子教養
  • 基督教
  • 傢庭教育
  • 耶穌
  • 信仰
  • 育兒
  • 親職溝通
  • 靈性成長
  • 教養方法
  • 精裝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透過上帝的話語、不變的健康原則與最新的科學研究, 
  幫助父母釐清混亂世代中的育兒觀念,
  並通過自我認識、瞭解孩子發展階段與接受孩子的獨特性,
  在恩典中,鋪砌一條親子共成長的健康路徑!

  在恩典GRACE中培養孩子5大品格:
  G敬虔(Godliness)
  R強韌(Resilience)
  A接納(Acceptance)
  C知足(Contentment)
  E卓越(Excellence)

  ※ 本書內容為簡體字
《品味生活的美學:從日式雜貨到北歐簡約的空間哲學》 書籍簡介 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渴望找到一片寧靜的角落,一個能讓身心真正放鬆、與自我對話的空間。這本書,《品味生活的美學:從日式雜貨到北歐簡約的空間哲學》,不是一本單純的傢居裝潢指南,而是一場深入探索生活哲學的旅程。它將帶領讀者走入兩大深受全球喜愛的居傢風格——日式「侘寂」(Wabi-Sabi)美學與北歐「Hygge」哲學的內核,探討如何將這些跨越文化的生活智慧,融入到我們日常的居住環境與品味選擇之中。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所有對「有質感的日常」抱持嚮往的人,無論是剛開始佈置新居的年輕人,還是尋求生活儀式感的資深屋主。我們相信,傢不隻是遮風避雨的場所,它是我們品味、記憶與價值觀的投射。 --- 第一部:侘寂的靜謐——嚮內求索的日式哲學 日式美學,特別是深受禪宗影響的侘寂精神,強調在不完美、無常和簡樸中發現美。這不僅是一種裝飾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接受事物本來的樣子。 第一章:不完美之美:侘寂的基礎概念 時間的紋理: 深入解析「寂」(Sabi)——物品隨時間流逝而產生的自然痕跡。探討如何欣賞老木頭上的凹痕、陶器上的釉色變化,以及這些「瑕疵」如何賦予物品獨一無二的故事性。 留白的力量: 探討日式空間中「間」(Ma)的概念。留白不僅是視覺上的空曠,更是心靈上的呼吸空間。我們將介紹如何透過剋製的陳設,為思緒創造無限的可能。 素材的真實性: 專注於未經過度加工的天然材料,如竹、麻、未上漆的木材、粗陶。解析如何透過觸感和視覺的樸素,喚醒人們對自然材料的原始親近感。 第二章:雜貨中的哲學實踐 本章將從具體的物件入手,講解如何挑選和擺放日式雜貨,使其真正融入生活,而非僅僅是裝飾。 「一期一會」的茶道精神: 即使在日常飲茶時,如何透過精選的茶具、專注的沖泡過程,實踐「一生僅有一次」的珍惜之心。 器皿的選擇與維護: 介紹日本傳統的修復工藝,如「金繼」(Kintsugi)——用漆和金粉修補破碎的陶瓷。這不僅是實用的修補技術,更是一種「浴火重生」的隱喻,強調斷裂與修復都是生命歷程中珍貴的一部分。 光影的藝術: 探討和紙燈籠(障子紙)如何柔化光線,創造齣溫暖、層次豐富的室內氛圍,避免刺眼的直射光。 --- 第二部:Hygge的溫暖——嚮外尋求的北歐舒適圈 與日式的內斂沉靜相對,北歐的Hygge(發音為 HUE-guh)哲學,則強調在當下尋求簡單、溫馨與人際連結帶來的幸福感。它是一種關於「舒適、滿足與愜意」的氛圍營造。 第三章:Hygge的核心要素 營造氛圍: 深入剖析Hygge如何透過感官體驗來實現。重點介紹蠟燭、壁爐(或模擬火光)在北歐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它們如何創造齣安全感與親密感。 材質的觸感體驗: 探討羊毛、針織品、原木等材質如何帶來心理上的「擁抱感」。如何選擇厚實的毛毯、柔軟的抱枕,讓身體在寒冷季節也能感受到溫暖的包圍。 「慢」的儀式感: 介紹北歐人如何將日常瑣事(如烘焙麵包、慢煮咖啡)轉化為享受當下的儀式,而非僅僅是待辦事項。 第四章:北歐簡約的空間實用性 北歐設計的精髓在於「少即是多」的實用主義,它要求每件物品都必須具備美觀與功能性。 光線最大化策略: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北歐設計極度重視自然光的引入。介紹如何使用淺色調、簡約的窗簾處理,以及設計精良的燈具,來「抓住」每一縷陽光。 功能性傢具的審美: 分析丹麥、瑞典設計師(如漢斯·維格納、阿爾瓦·阿爾托)的作品精髓。探討那些線條流暢、結構穩定、易於清潔的傢具,如何同時滿足效率與美學需求。 色彩心理學: 如何在以白色、灰色、米色為基調的空間中,透過少量的自然色彩(苔蘚綠、霧藍)進行點綴,維持空間的清爽感,同時避免單調。 --- 第三部:交織與平衡——現代生活的混搭智慧 最終,本書將引導讀者超越單一風格的限製,學習如何將日式的美學剋製與北歐的溫馨實用性融閤,創造齣最適閤自身生活節奏的「第三種空間」。 第五章:從收藏到陳列:有意識地添購 物品的價值評估: 建立一套篩選機製,判斷新購入的物品是「裝飾品」(純粹美觀)、「工具」(純粹實用)還是「伴侶」(兼具美觀與功能,且能融入現有風格)。 垂直空間的利用: 探討開放式層架、壁掛係統在兩種風格中的不同應用,以及如何透過有節製的展示,讓收藏品「呼吸」。 空間的流動性: 如何設計可以靈活變動的區域(如可移動的工作桌、多功能傢具),以應對傢庭成員的變化和生活重心的轉移。 第六章:心靈空間的打造 聲音與氣味的佈局: 討論如何在視覺之外,透過環境音(如流水聲、輕柔的音樂)和自然香氣(如雪鬆、柑橘)來強化空間的氛圍,使「品味生活」成為全方位的感官體驗。 整理的終極目標: 區分「整理」與「斷捨離」。日式哲學要求物品精簡,北歐哲學要求物件實用,本書將整閤兩者,教導讀者如何處理那些「擁有感情但無用」的物件,讓空間真正為生活服務,而非被物品所束縛。 結語:生活,即是藝術 《品味生活的美學》鼓勵讀者將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擺放,都視為對「美好生活」的實踐與宣告。真正的美學,不在於昂貴的標籤,而在於你與周遭環境建立的深刻連結與那份由內而外的寧靜自足。這本書,願成為你打造專屬幸福空間的實用夥伴與心靈導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江光麗


  獲得美國加州基督教百歐拉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在美從事個人與婚前傢庭諮詢輔導與親子教育達四十餘年,幷曾在多所神學院兼任教授。2014年教養著作《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由人民教育齣版社齣版。2006年與夫婿張牧師濛召到東亞居住服事,2012年底返迴南加州,開始巡迴各地演講培訓師資。他們有兩個兒子、三個孫子。

周奕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在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和北京大學積纍瞭十四年的教育管理和培訓經驗,曾擔任中美婚姻傢庭治療師培訓項目教學管理工作。長期擔任青少年教育及親子溝通類培訓項目主講教師。

圖書目錄

前言    
成爲一名「足夠好」父母是目標    
時代在變,健康的原則保持不變    
育兒最重要的基本目標保持不變    
如何使用本書
個人反思與成長計畫

第一章 釐清社會混亂的影響    
什麽是成功?    
讚揚是好還是壞?    
如何區別恰如其分的愛與溺愛?    
什麽時候保護會變成過度保護?    
父母的權威什麽時候會變爲不健康的權力?    
有關健康運用科技的話題    
實際操練    

第二章 我們從哪裏開始?
一、認識和瞭解自我,以及自己的成長背景    
1. 原生傢庭    
2. 重大和創傷性事件    
3. 靈性的影響
4. 原生傢庭傳承下來的價值觀    
二、瞭解不同的發展階段    
1. 良好而持久的習慣需要儘早開始
2. 儀式和傢庭傳統很重要    
3. 使用適當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4. 獎勵和後果機製因人而異    
三、瞭解並接受孩子的獨特品質    
1. 發現優勢領域    
2. 在需要的領域給予支持    
實際操練    

在恩典“GRACE”中成長    

第三章 敬虔 Godliness    
課程目標:培養孩子敬虔 Godliness 的品格    
一、愛神    
如何在愛上帝方麵成長?    
如何爲孩子奠定愛上帝的基礎?    
二、愛他人    
如何在愛他人方麵成長?    
如何教孩子去愛他人?    
三、愛自己    
如何在愛自己中成長?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健康地愛自己?    
實際操練    

第四章 強韌 Resilience    
課程目標:培養孩子強韌 Resilience 的品格    
一、我如何在強韌方麵成長?    
1. 在麵對和解決問題方麵成長    
2.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3. 在依靠上帝中成長    
4. 在相互依存中成長    
5. 在樂觀和感恩中成長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強韌並爲未來做好準備?
1. 不要太快接管    
2. 堅持不懈地訓練    
3. 避免說教    
4. 遠離受害者心態    
5. 教導孩子相信神的主權和應許
6. 尋求幫助和幫助他人    
實際操練    

第五章 接納 Acceptance    
課程目標:培養孩子接納 Acceptance 的品格
在接納方麵我們需要解決哪些方麵的問題?
1. 接納人性    
2. 接受他人的人性    
3. 接受在地上並不完美的生活    
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在接納方麵成長?
1. 展現無條件的愛    
2. 如何糾正?    
3. 承認錯誤並請求原諒    
4. 信仰上的引導    
實際操練    

第六章 知足 Contentment    
課程目標:培養孩子知足 Contentment 的品格    
如何在知足中成長?
1. 專注於敬虔的價值觀    
2. 專注於關係    
3. 專注於感恩    
4. 專注於簡單的生活樂趣
如何影響孩子知足?    
1. 做一個知足的榜樣    
2. 鼓勵創造力並能享受所擁有的
3. 享受與孩子同在並給予關愛    
4. 與能享受簡單生活的人相處    
5. 慷慨並自願幫助不幸的人
6. 做預算和十一奉獻
實際操練
    
第七章 卓越 Excellence    
課程目標:培養孩子卓越 Excellence 的品格    
如何爲卓越建模?    
1. 持續學習,積極改變    
2. 持續追求上帝對你生命的旨意    
如何鼓勵孩子有卓越錶現?
1. 無條件的愛
2. 品格方麵有高要求和明確期待    
3. 分享卓越人士的故事    
4. 製定傢庭項目,共同努力完成    
實際操練    

結束語    
課程學習小組指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1634201872
  • 叢書係列:傢庭
  • 規格:軟精裝 / 168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

  近段時間,閱讀和參考瞭大量有關育兒的新資料,我們不僅有些睏惑:是否需要修定或更新第一本育兒書,還是再寫一本書,可以與第一本搭配使用?但我們意識到,第一本書中提齣的原則和要素,都是基於聖經的不變法則,不僅繼續成爲傢長重要和基本的親子教育原則,而且它們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和科學研究的肯定。當考慮到這些因素後,我們的最終決定就變得簡單瞭:我們似乎更需要一些明確的實用指南,以幫助父母理清和分辨社會上的許多想法和聲音,並從中選擇最健康,能榮耀上帝的育兒方式。

  可能不少傢長身邊已經有許多育兒教義,它們聽起來很權威,也包含部分真理,但仍令他們感到睏惑。經過這麽多年講論親子教育,傾聽父母訴說沮喪和無助,同時結閤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我們一緻認爲齣一本簡單、清晰、腳踏實地的指南,能夠給睏惑中的父母帶來希望,特別是那些很想盡全力成爲最好父母的傢長們。並且,在成爲更好父母的過程中,他們同時在基督徒的道路上生命也可以進深。這本書會側重父母屬靈生命的成長,而這將成爲培養健康孩子的關鍵。

  成爲一名「足夠好」父母是目標

  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中感到沮喪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苛求完美,並渴望養育完美的孩子。若想通過學習,成爲更好的父母,傢長首先要放棄對完美的需求。本書的目的不是讓父母對他們所做的,或未能做的事情越來越感到內疚。相反,我們希望父母能意識到,雖然人無完人,我們卻能不斷學習和成長。這個改變過程本身,就是在嚮孩子展現一個最好的實例,幫助他們成爲情緒健康的人。這個過程使他們從小知道,在不完美的現實環境中,如何生存和茁壯成長。

  正如華理剋牧師常說的,「這裏不是天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一個破碎的世界裏,自己也都是破碎的。但問題在於,我們卻經常想把世界變成完美,變成一個不可能的完美「天堂」。事實上,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使其變得更好,並且不斷進步。這是追去卓越的過程, 「完美」和「卓越」是有區別的。完美在天堂的這一邊是無法實現的,但卓越意味著盡最大努力,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上盡我們所能,即使我們最好的一麵依然不完美。

  試圖成爲一個完美父母,實際上會適得其反,會導緻撫養情緒不健康的孩子。追求完美導緻的一次次挫敗和內疚感,能擊垮一個人,使其麵對改變軟弱無力。我們希望這本書,幫助父母接受且現實地麵對不完美,使其在教養子女的旅程中,可以持續不斷地成長。這個旅程也是上帝幫助我們更像基督的途徑之一,使我們更迫切和緊密地依靠祂,從祂那裏獲取智慧和力量。當我們接受父母這個角色,並將其視爲成長的特殊機會時,就能夠更多享受爲人父母的樂趣。因爲我們並不孤單,我們不僅從中成長,阿爸天父也與我們同在。

  作爲本書的主作者,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和丈夫都遇到很多挑戰。但我非常享受這些經歷,並珍惜主一路上教導的所有功課。我學到的其中一課是關於上帝無條件的愛。當看著懷中的寶寶需要我纔能生存時,我感受到瞭對這個寶寶無條件愛的深深湧流。這段經歷令我思考神對我無條件的愛有多深,這份愛遠大於我對孩子的愛;當經歷瞭孩子的頑固和抵擋,我不禁反思自己對神的悖逆,這讓我對孩子更有耐心,知道自己很多時候也是如此,是一個悖逆和抵擋上帝的孩子。上帝繼續不斷地讓我們瞭解祂的愛和恩典,在祂的智慧中成長,並以祂所希望的方式撫養我們的孩子,使我們成爲卓越和足夠好的父母!

  時代在變,健康的原則保持不變

  如今,我們生活的世界與小時候已經截然不同。孩子們成長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作爲傢長,假如我們希望持續在孩子生活中發揮影響力,我們就需要快速適應,並學習許多新事物。努力跟上變化,對很多父母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爲我們必須承認,要適應新技術,例如新的社交媒體平臺,以及日常生活,包括購物、銀行業務、支付賬單等活動的所有不同方式,這些都不容易。或許爸爸在這方麵比較強,但父母仍然會需要成年的子女協助,幫助我們解決一些不理解或跟不上的事情。

  值得慶幸的是,無論環境如何變化,育兒的原則和基本要素依然保持不變。儘管這些原則的應用可能會因環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但原則未變。例如,當訓練孩子學習新事物,或做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獎勵來鼓勵孩子,那麽獎勵內容可能有所不同。因爲吸引當今孩子的重要事情,已經與過去我們成長的年代截然不同瞭。然而,獎勵良好行爲的原則仍然未變,且很重要。

  育兒最重要的基本目標保持不變
  
  根據舊約和耶穌在福音書中所重複的經文(申命記 6:5;馬太福音 22:37,馬可福音 12:30,路加福音 10:27,請參見注釋),我們生活的目的和終極目標是愛——愛上帝以及愛人如己。我們來到世上不隻是爲瞭我們自己享受,而是爲瞭體驗與我們的創造者的親密關係,並讓世界知道祂的名字和榮耀。歸根結底,這一切不是關乎某一個人,而是與上帝和祂的目的有關。在華理剋牧師的《標杆人生》一書中,第一句話說:「人生目的不是從你開始的」。倘若忘記這個真理,我們很容易被世界上各種繁雜的信息帶走,而遠離上帝。

  那麽,這對教養子女意味著什麽呢?僅從這些經文中,我們就可以看齣「愛「是育兒的關鍵目標。愛上帝和愛他人是我們爲人父母的最重要目標。而教導孩子如何愛上帝和愛他人,源自於我們如何愛他們,以及我們如何通過榜樣、活動和話語來教導他們。所以,作爲基督徒父母,我們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是不是在通過撫養孩子,來教他們如何愛主和愛他人呢?」

  當我們說「這不是關乎我們,而是關乎上帝的旨意「時,這意味著我們不占有自己的孩子。上帝對他們生命的旨意,遠比我們對他們的希望和夢想更重要和長遠。這對育兒又意味著什麽呢?上帝委托我們爲祂的目的培養孩子,祂給每個孩子獨特的品質和纔能,希望將這些用於祂的目標和計畫。因此,我們的角色是與主閤作,在孩子的生活中實現祂的目的。這意味著我們的角色之一,就是通過發現和培養孩子所具有的力量和天賦,認識上帝對其生命的旨意,並幫助孩子展示和學習如何使用這份力量和天賦,來榮耀上帝。

  另一個育兒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孩子偉大的品格,幫助其成爲上帝希望他們成爲的樣式。然而,這一點很容易被世俗的價值觀所混淆或取代。這些價值觀專注於獲勝,爭第一,傢長不惜一切要確保孩子達到這些標準,既世界所渲染的衡量成功的標準。基督徒父母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我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麽?」,「我是在幫助自己的孩子長成基督的樣式嗎?」。可見,瞭解自己的價值觀,並確保它們符閤自己的信仰至關重要。

  許多基督徒父母發現,他們生活在一個周圍大多數人都非常看重世俗和教育成就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裏,成爲基督徒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這令他們感到爲難。當我和朋友在進行一項研究時,一位牧師告訴我們,他們遇到的一個可悲現實是,很多基督徒父母實際上與其他父母沒有什麽不同——他們把孩子的學業成績看得如此之高,甚至放在定期參加教會或其它有助於孩子靈命成長的活動之上。是的,學業和教育成就固然重要,但它們變得比培養靈性和敬虔品格更重要,成爲養育子女的優先事項時,事情就不對勁瞭。

  我們希望傢長在繼續閱讀本教材的過程中,能夠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並調整「什麽是真正的成功?」,以及「如何取得成功?」的想法。事實是,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可能是敬虔品格的副産品。但反過來,若沒有成功塑造偉大的品格,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可能是空洞的。例如,如果孩子從最好的學校畢業,榮獲博士學位,並找到瞭一份好工作,卻虐待他的同事和妻子,不得不麵臨訴訟。作爲這樣孩子的父母會作何感想?這可能不是父母的錯,因爲一旦孩子長大成人,他就有選擇權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但是,這也可能部分源自過分強調學業成就,而非品格發展的結果。重要的是,傢長要瞭解什麽纔是養育孩子優先級最高的。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領域,既韌性和應對痛苦與逆境的能力領域。特別是近期研究結果顯明:許多大學生進入大學時,並沒有準備好麵對遠離傢鄉生活的挑戰。與此同時,青少年自殺率正在上升。一位作者說,大學生的無法應對已經成爲這個時代的流行病。你是否聽說過有人將這一代年輕人稱作「草莓」一代——外錶漂亮,但經不起任何擠壓(壓力)。不知從何時開始,「草莓」已成爲對很多年輕人的流行描述。雖然這是籠統概括,並不是說這一代的每個孩子都是「草莓」,但已經有足夠多的孩子值得被關注,並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對父母而言,他們需要給自己提齣如下幾個問題來思索和探討:
  1 我是在撫養一個知道如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孩子嗎?
  2 我在撫養一個能夠從失敗和逆境中恢復過來的孩子嗎?
  3 父母如何訓練孩子更有韌性,幫助知道如何處理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摺?
  4 父母做瞭什麽導緻越來越多的孩子變成「草莓」?

  作爲父母,培養情緒健康和強韌的孩子是我們的目標之一,這樣他們纔能夠很好地應對生活中的任何挑戰。

  當閱讀本材料時,你可能會意識到一件事,書中提到的許多原則和技能,在不同的章節中會重複齣現。當你注意到某件事被重複多次時,這錶明該特定原則或技能涉及影響一個人生活的許多方麵。因此,你隻需應用一個原則,就會發現生活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敬虔的育兒目標就是這樣相互交織,實現這些目標的原則也相互交織。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每一章裏都包括兩位作者自己和傢人的實例。希望讀者在閱讀這些真實案例後,都能有所收穫。每章的最後,還會有「個人反思」和「成長計畫」兩部分內容。個人反思的問題,可以幫助你思考和計畫如何使用本章所學的知識;成長計畫側重個人行動和育兒行動方麵的建議,可以幫助你在每章所涉及的特定領域,腳踏實地地進行操練和改變。
 
  學習本書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與其他父母組成一個課程學習小組,一起學習和分享討論。爲瞭使小組順利進行,我們在每一章的前麵,提供瞭每次課程學習的要點提示、時間分配以及小組分享討論的問題。小組帶領者可以參考本書最後的「課程小組學習指導「所提供的具體方法,自行組建課程學習小組,並選擇問題來討論分享。

  享受這段成長之旅吧!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