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齣去纔知道怎麼繼續前進:45天1166公裏的徒步環島教我的事

走齣去纔知道怎麼繼續前進:45天1166公裏的徒步環島教我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呂如中
圖書標籤:
  • 徒步旅行
  • 環島旅行
  • 個人成長
  • 人生感悟
  • 颱灣
  • 旅行文學
  • 冒險
  • 自我發現
  • 堅持
  • 勇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走」颱灣一圈很傻,但走齣去纔知道怎麼走下去。
徒步環島並不需要理由,但迴頭檢視,就會發現原來一切自有源由。
 
  決定齣發的想法很突然,
  但走齣去後纔知道自己該如何堅持下去。
 
  啟程的第1天我走得懵懵懂懂,
  齣發時情緒亢奮,心裡總覺得不真實,
  但連日腳踝的劇痛感,讓我害怕自己會走不下去。
 
  雖然因為痛楚使我徒步的步伐不得不放慢,
  卻也讓我看見過往日常生活時不曾注意到的人事物。
  
  不認識的陌生人在路途中為我加油打氣,
  許久未連絡的友人因緣巧閤下再次相聚,
  不同的緣分層層相連,我們珍惜著每次相見的機會。
  
  颱灣明明那麼小,似乎要走好久好久,
  卻也小到我們隻要繼續走,就能遇到過去現在未來的緣分。
 
  我的徒步環島由自己定義、自己決定,
  每段前進的路程都讓我一點一點的改變,
  學會與自我對話、放空雜亂的情緒,
  專心緻誌的繼續嚮前,堅定自己未來的道路。
 
  總共1166公裏的路程,一步一步纍積而成,
  抵達終點的那瞬間,沒有人歡呼、沒有人鼓掌,
  隻有我自己澎湃洶湧的邁開步伐到「最後」,
  我的第45天過得清請楚楚,不怕自己不能再走下去。
 
  本來覺得會選擇徒步環島肯定有什麼心路歷程,
  但實際踏上這條路後,我的腦袋隻想著:走就對瞭!
 
本書特色
  
  ※45天1166公裏的徒步環島,用照片與文字分享與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
 
  ※全書除瞭文字與照片外,結閤作者身為知名主持人的專業,也搭配瞭相對應的徒步影片,讓讀者從影片與聲音中一天一天地與作者一同前進。
 
誠摯推薦
 
  鞦華/資深知名廣播人
  何篤霖/知名主持人
  郭靜純/知名主持人
  邱沁宜/知名主持人
  劉清彥/童書作傢、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
  愛跑者協會/新北市知名運動跑團
遠方的迴響:一次徒步的深度重塑 書名: 遠方的迴響:一次徒步的深度重塑 作者: [此處留空,以便讀者自行想象作者身份] 簡介: 這不是一本關於如何打包行囊的指南,也不是一份詳盡的地理手冊。這本書,是關於一次漫長旅途結束後,靈魂深處那些無法言喻的轉變與迴響。它記錄的不是四肢的酸痛,而是思維的重塑;不是沿途風光的掠影,而是與自我進行的那場深刻的對話。 第一部:齣發前的迷霧與重負 在踏齣第一步之前,世界是密不透風的。主人公(我們稱她為“行者”)的生活,像一棟被精心維護卻缺乏通風的舊房子,結構穩固,卻壓抑著陳舊的氣味。事業的瓶頸,人際關係的疏離,以及內心深處對“下一步該做什麼”的巨大焦慮,構成瞭她齣發前的全部背景音。 我們詳細描述瞭行者在齣發前夜的失眠狀態。不是因為興奮,而是因為恐懼——對未知的恐懼,以及對自己可能無法完成任務的自我否定。她麵對的是一張巨大的地圖,但地圖上的每一個標記點,都似乎在嘲笑她內心的空虛。書中細緻地描摹瞭她如何試圖用理性的計劃去馴服這種根深蒂固的不安:精確到小時的補給計劃,預設好的緊急聯絡人名單,甚至是為應對突發天氣而準備的冗餘物資。這些物品,是她試圖用控製感來抵禦生活中失控感的具體物證。 第一部分的高潮,是齣發的瞬間。並非壯麗的日齣,而是一次在城市郊區小巷中,帶著行李箱的沉重感邁齣的第一步。那一步,沉重得像是拔起瞭一棵老樹的根須。我們記錄瞭她第一次在熟悉的環境中感到格格不入的強烈體驗——路邊車輛的鳴笛聲、行人的匆忙眼神,此刻都成瞭刺耳的噪音,將她與曾經的生活徹底隔開。 第二部:行進中的分解與重構 徒步的物理距離,在這裏被用作一種隱喻。前幾周的旅程是痛苦的。這不是詩意的苦行,而是真實的小腿抽筋、水泡破裂的生理摺磨。書中並未迴避這些細節,但筆鋒立刻轉嚮這些痛苦如何瓦解瞭行者過去的自我認知。她習慣瞭效率和體麵,但在這條路上,她必須學會接受狼狽、接受求助、接受“慢”就是唯一的“快”。 我們深入探討瞭“獨處”對人的雙重影響。在漫長無言的行走中,外界的乾擾被壓縮到極緻,而內心的聲音卻被放大。行者開始“聽見”那些被日常喧囂掩蓋的、關於童年、關於未竟的夢想、關於曾經做過的每一個小小的錯誤選擇的對話。書中專門有一章,描述瞭她在一次雨夜中,被迫在一個廢棄的亭子裏過夜的經曆。那種極度的暴露感,讓她不得不卸下所有社會身份的麵具,直麵那個最原始、最無助的自我。 我們描繪瞭沿途遇到的人——那些並非為瞭挑戰極限而徒步的普通人。一位堅持每天步行十公裏去看望生病鄰居的老婦人;一位因為退休後找不到生活重心,而選擇用腳步丈量傢鄉河流的工程師。他們的故事,不是作為激勵,而是作為一種參照係,讓行者明白“目的”的定義可以如此寬泛和個人化。 第三部:身體即地圖,地平綫即答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行者的身體與環境達成瞭一種奇特的共生關係。疲憊不再是敵人,而是一種穩定的存在狀態。書中細膩地捕捉瞭這種狀態下的感官變化:對光影、氣味、土壤質地的感知變得異常敏銳。她開始“閱讀”地形,預測幾公裏外的天氣變化,這種對環境的敬畏和理解,取代瞭過去對科技和計劃的依賴。 一個重要的轉摺點發生在旅途的中段。行者遭遇瞭一次嚴重的迷路,她的GPS信號徹底失效。在極度恐慌之後,她被迫放下對路綫的執著,轉而依賴觀察太陽的位置、苔蘚的生長方嚮以及遠山輪廓的記憶。這次經曆揭示瞭一個核心主題:當所有外部的導航係統都失效時,內在的直覺和對基礎生存法則的理解,纔是真正可靠的指南。 書中分析瞭“停下來”的重要性。有幾次,她選擇在某個偏僻的村落停留數日,不是為瞭休息,而是為瞭“等待”——等待身體的疲憊感轉化為一種深沉的力量,等待那些糾結的內心思緒自然沉澱。她記錄瞭在一次清晨,望著剛剛升起的太陽,突然理解瞭某些糾纏已久的人際關係的癥結所在。那不是頓悟的閃光,而是長時間沉澱後,事物自然顯現的清晰度。 第四部:迴程的視角與重塑的未來 當終點綫——或者說,她為自己設定的“終點”——越來越近時,行者發現自己對“抵達”這件事本身失去瞭興趣。重點已經從“走完”變成瞭“如何在行走中存在”。 最後的幾公裏,氣氛是平靜而帶著一絲悵然的。她不再急於趕路,而是開始有意識地、緩慢地享受雙腳與地麵的接觸。當她最終迴到起點所在的城市時,周遭的一切似乎沒有改變:霓虹依舊閃爍,車輛依舊轟鳴。但行者已經完全不同瞭。 本書的最後,作者探討瞭迴歸日常的挑戰。她沒有變成一個拋棄一切、隱居山林的哲人。相反,她將徒步中學到的“步調”和“接納”帶入瞭她的城市生活。那些在荒野中學會的耐心,被用來處理工作中的復雜項目;那些在孤獨中找到的自我對話能力,被用來重新定義與傢人的關係。 《遠方的迴響》是一部關於“在行走中找迴自己”的非虛構作品。它證明瞭,真正的改變並非來自到達某個地理坐標,而是來自持續不斷的、充滿不確定性的、與自我深度連接的過程。它告訴我們,我們所背負的,往往不是行李的重量,而是我們不肯放下的舊有認知。而最清晰的答案,總是在最疲憊的雙腳之下,等待被發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如中
 
  作傢、主持人、藝人。
 
  曾任廣播節目主持人,主持經歷豐富,具備親切知性的優質形象,搭配幽默穩重的口條颱風,總為活動氣氛點綴得恰到好處。能動能靜,是讓記者會及晚會呈現品味格調的靈魂,也是令客戶與媒體安心的橋樑,曾榮獲第50屆電視金鐘獎綜閤節目主持人提名。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謝謝你齣現在我生命𥚃
推薦序 步伐一旦邁開就不會停止
推薦序 用腳走齣來的人生哲學
自 序 我不一樣瞭

第一梯次 摸索期
DAY1/2021年02月22日 新北→中壢
DAY2/2021年02月23日 中壢→竹北 
DAY3/2021年02月24日 竹北→竹南
DAY4/2021年02月25日 竹南→後龍 
DAY5/2021年02月26日 後龍→苑裡 
DAY6/2021年02月27日 苑裡→大甲 
DAY7/2021年02月28日 大甲→颱中 
DAY8/2021年03月01日 颱中 
DAY9/2021年03月02日 颱中→溪湖 
DAY10/2021年03月03日 溪湖→西螺 
DAY11/2021年03月04日 西螺→鬥南 
DAY12/2021年03月05日 鬥南→嘉義 
DAY13/2021年03月06日 嘉義→南靖 

第二梯次 裝備期
DAY14/2021年03月18日 南靖→林鳳營
DAY15/2021年03月19日 林鳳營→新市 
DAY16/2021年03月20日 新市→保安 
DAY17/2021年03月21日 保安→南岡山 
DAY18/2021年03月22日 南岡山→衛武營 
DAY19/2021年03月23日 衛武營→潮州 
DAY20/2021年03月24日 潮州→東海 
DAY21/2021年03月25日 屏東 

第三梯次 驗收期
DAY22/2021年09月07日 高雄
DAY23/2021年09月08日 東海→楓港 
DAY24/2021年09月09日 楓港→安朔 
DAY25/2021年09月10日 安朔→金崙 
DAY26/2021年09月11日 颱東 
DAY27/2021年09月12日 颱東→知本 
DAY28/2021年09月13日 金崙→知本 
DAY29/2021年09月14日 瑞和→颱東 
DAY30/2021年09月15日 瑞和→富裏 
DAY31/2021年09月16日 富裏→玉裏 
DAY32/2021年09月17日 瑞穗→玉裏 
DAY33/2021年09月18日 花蓮

第四梯次 零整期
DAY34/2021年10月16日 新北→白沙灣 
DAY35/2021年10月20日 白沙灣→加投裏 
DAY36/2021年10月26日 加投裏→深澳 
DAY37/2021年10月29日 福隆→礁溪 
DAY38/2021年11月01日 福隆→深澳 
DAY39/2021年11月06日 礁溪→蘇澳新站 
DAY40/2021年12月05日 花蓮→崇德 
DAY41/2021年12月06日 瑞穗→鳳林 
DAY42/2021年12月07日 鳳林→花蓮 
DAY43/2022年01月10日 漢本→南澳 
DAY44/2022年01月11日 崇德→漢本 
DAY45/2022年01月12日 蘇澳新站→南澳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297845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7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謝謝你齣現在我生命裡
 
  哇!呂如中用文字來細數他艱難的每一步,這本書字字頁頁充滿瞭讓人佩服的毅力。疫情嚴峻的時刻,呂如中背著行囊、戴著口罩徒步環島,隻為圓夢,旅途中無懼睏擾,讓我們《午後兩點》連線報導,每當陳述深刻的故事,說到感動之處,當場熱淚盈眶!
 
  如中曾是我的同事,待人彬彬有禮、工作認真積極,曾經受託擔任我們節目的特派員,外齣採訪各行各業!而在正聲 FM剛開播時,我為張晨光製作及一起主持半夜12點到1點的《棚裡棚外》,當張晨光因軋戲趕不上的時候,如中馬上幫我客串主持,非常受到聽眾的喜愛!
 
  女兒婚禮的晚宴,呂如中不隻是主持人,吉日早上,女婿迎親需要一位生肖吉祥的男生開車門,如中臨時聽到我説他是最適閤的人選,馬上放下正在忙的工作飛奔而至,這樣的熱心熱情,不隻對我,常常齣現在他的生活裡。
 
  如中的孝順我尤其看在眼裡,父親生病住院時他二十四小時陪伴,母親害怕地震又喜歡逛菜市場,他特別買堅固又靠菜市場的房子跟媽媽同住;爸爸不在之後,他因為工作較忙無法天天陪媽媽散步,若有市場可逛對媽媽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如今的呂如中已經是兩性專傢又擁有如此多的粉絲,他的善良、樸實、感恩、惜緣,依然如初。他的新書談的是徒步環島,裡麵傳遞的都是溫暖及正能量的思維。一個值得重視的人,寫瞭一本值得看的書,他用毅力鼓勵別人,我們用閱讀鼓勵他!
 
  如中,謝謝你齣現在我生命𥚃!祝福你新書大賣!你和傢人健康愉快!
 
資深知名廣播人 鞦華
 
推薦序
 
步伐一旦邁開就不會停止
 
  如中是我的節目固定來賓,也是我的學長,很多年前我們就曾經搭檔主持過,每次見麵的時候,他一定是搭配得宜,每個細節都不馬虎,帥得不要不要的齣現在大傢的麵前。
 
  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用嚴謹態度努力生活、計劃生活的人,所以,當聽見如中有一天睡不著一時興起,就這麼走瞭齣去,非常簡單的準備,一直走一直走,然後,打算就這麼走瞭下去,最後竟然變成徒步環颱;我真的嚇瞭一跳,非常好奇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改變,也明白,如中即將要開始一段很不一樣的生命旅程。
 
  一個隨性的開始,卻是一個無比堅持執行的過程。不管是什麼樣的動機,當我們選擇離開瞭舒適圈,跨齣那一步後,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這是五年前我離開電視颱開始創業後一個很深的感受。在如中身上,我也看到瞭,從外而內。
 
  他身上多年的病痛,特別是肩膀的酸痛神奇的不見瞭。通常我們覺得不舒服的時候,就是選擇多休息,但很奇妙的,如中開始不斷地走下去,照理說身體應該更疲纍,但是他反而覺得背痛肩痛的毛病完全消失瞭。
 
  「當我開始專心專注走路的時候,其他的痛感就不再瞭」如中說。這聽起來實在特別,一則驗證人體是需要更多的運動鍛鍊,身體會自然達成一個新的平衡;另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當開始設立一個目標,專心一意地要達標時,生命有瞭盼望,有些負麵的感覺也會跟著消逝。身體的疼痛,其實往往也是伴隨心裡的壓力而來,當光進來瞭,黑暗也會跟著離開。
 
  不隻肩頭上的包袱沒事瞭,治好的應該還有另外一個心理上的包袱。每次都要帥帥登場的如中自然會有些偶包(不要打我,我都說這是自然的),這些日子他全素顏甚至有時候纍到狼狽地走在街頭,不但被認齣來無所謂,還經歷瞭好多愛的加油陪伴支持,每一個小故事都讓他感受到巨大的能量。平凡中見偉大是真的,人與人之間看似微小卻能夠彼此支應的連結,原來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看不見的力量,在行腳中都成為他能持續堅持的動力。
 
  一趟環島之旅,如中瘦瞭黑瞭,更健康瞭,也更快樂瞭。很開心對人生非常感性細膩的他,同時具備高度理性分析能力,這次能夠齣書,把這一段非常難得的生命歷程記錄下來跟大傢分享,你一定會在這本書得到生命的啟發,也願讀者學習到這份勇氣,人生,是可以隨時迎嚮新的旅程的,隻要你願意。
 
  如中,走齣去瞭,步伐一旦邁開就不會停止,相信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生命的驚奇驚喜,我開始期待續集瞭😉
 
知名主持人 邱沁宜
 
推薦序
 
用腳走齣來的人生哲學
 
  「所有真正偉大的思想,都是在行走的時候浮現齣來的。」——尼采(德國哲學傢)
 
  1879年,辭去巴塞爾大學古典語言學教授職的35歲尼采,決定開始放逐自己,花瞭十年的時間,遊走於法國、瑞士和義大利的各城市鄉間,透過步行觀察、思考,並且與當地居民互動,然後沉潛凝煉齣多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包括《查拉圖斯特如是說》、《快樂的科學》,和備受爭議的《道德譜係學》。
 
  同樣,美國作傢亨利•梭羅,也曾在1845~1847年間,隱身於瓦爾登湖畔,進行維持兩年的極簡生活實驗。每日早晨他都在林間散步沉思,然後迴到小木屋寫作。這段期間,他完成瞭兩本對後世影響甚钜的著作——《湖濱散記》和《論公民不服從》,一本開啟瞭現代環保主義與運動;另一本則喚醒瞭公民意識,成為甘地、甘迺迪和金恩博士畢生信奉的標竿與準則。
 
  2021年2月,我的好友呂如中也毅然決然踏齣他舒服的窩,用自己的雙腳踩踏繞行颱灣一周。儘管他嘴巴上說,這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工作量銳減,突然萌生想到颱灣四處走看的玩耍意念。但我相信,這其實是他一直在心中琢磨計畫、自我挑戰的壯舉。畢竟,徒步繞行颱灣,對身心思維都是極大的考驗啊。
 
  這些考驗來自於不可知的環境與氣候變化,還有途中各種可能的狀況、問題和睏難,當然,體力、精神和意誌力,更是當中決勝的挑戰。我卑微且榮幸的在他中途接待補給瞭一餐,席間聽他滔滔說著自己如何在雨中拖著磨破的雙腳咬牙前行;如何在筋疲力竭時,因為陌生人的一句加油,或是隨手遞上的一瓶水而淚水盈眶;還有他在各地所見所聞的風土美景,所感所知的人情溫暖……我聽得瞠目結舌之餘,新聞訓練的直覺也忍不住嚷嚷:「一定要記錄下來!」
 
  如今讀著他钜細靡遺、栩栩描繪的完整徒步歷程,除瞭拼湊完整瞭未知的部分,更吸引我的是,他在行走間對自我的探究、記憶的深掘和人生的體會。一如尼采和梭羅,他將這些如晨露般晶瑩的思維點滴化為文字,交織在他的行旅記錄中,成為透過閱讀伴行的我們,珍貴的生命養分。
 
  細細品讀這本書,不僅能隨著如中的文字,和他一起徒步繞行颱灣,更能在當中細細咀嚼、思考和體悟,他用雙腳走齣來的「人生哲學」。
 
童書作傢、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 劉清彥
 
自序
 
我不一樣瞭
 
  走完颱灣已過瞭十個月纔寫這篇序言,仔細算一下行路多遠……45天的行程,其中6天全花在交通或休息,總共走瞭1166公裏!這個數字如何得知呢?是從我一早走齣旅館按下計步器,到吃完晚餐迴住宿不再齣門為止纍積而成。你問我如何規劃每一天的距離及歇腳點?其實多是從第一日走齣去纔開始逐漸調整,大方嚮是:
 
  1.早齣早歸,早上4點醒來吃早餐,天未亮5、6點齣發,涼快些多趕些路,11點午餐稍作休息,希望下午4點前抵達住宿,晚上10點前完成洗衣、放鬆按摩、上床睡覺,沒有一天看電視。
 
  2.前一到兩天纔計畫下一個停駐的城鎮,走哪條路直接參考Google Map提供的最短距離,停留的區域不要太偏僻有益覓食及住宿。為瞭好的睡眠品質不會訂太便宜的旅店,且盡可能要求安靜的房間。如果交通方便,旅館就盡量固定,這樣包包內不常用的東西就可放房間,以火車當作連接起、終點的通勤工具,省去負重更好前進。晚上一定要吃一頓好的或名產犒賞自己,因為每一天早午餐皆來自便利商店。
 
  3.盡量沿著或接近鐵路走,萬一需要趕迴颱北,至少有火車可搭,而且火車站周邊方便補給。
 
  4.每天控製在20~30公裏,除非刻意趕路纔會超過35公裏,且不執著非去哪裡不可,也不願繞路前往觀光景點。
 
  5.選大馬路走,絕不冒險,刻意讓行人行車看到我,也通知好友我的行進方嚮(建議不要提早公開路徑於網路,因為永遠不知道會否碰到別有居心的歹徒),避免可能發生的危險,做個負責任的旅人。
 
  6.有工作就迴颱北,沒工作就繼續走,順順走、安心走,期望一年內完成颱灣本島一圈。這一圈,恰巧沒進入南投,其他縣市都走過瞭,我仍當它是一圈。
 
  7.每一步路都靠雙腳完成,對自己誠實。
 
  我要謝謝親如傢人的鞦華姐,在我還在路上,就於廣播《午後兩點》幫我開單元。謝謝《命運好好玩》的篤霖哥與靜純,鼓勵我照顧傢人也要愛自己,我纔跟媽媽溝通,要不要輪流去我和姐姐傢住,她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也讓我真正有自己的時間「走齣去」。謝謝《單身行不行》的沁宜,最早在電視中關心並幫我宣傳徒步消息。謝謝好友清彥,看著我一路徬徨失落,也看著我成長蛻變。最後謝謝「愛跑者協會」,在夜跑團中陪我一起跑、訓練腳力。
 
  自徒步環島開始,我的外型、身體、心理都默默改變瞭,變得比較開放樂觀,更易感動、也更易感謝,所有改變,都呈現在書中故事裡。我建議每位颱灣人都該來一趟屬於你自己的徒步環島,我不必吹噓它到底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走就對瞭,你一定可以感受,你不一樣瞭。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