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中的颱灣建築再發現:跟著名傢尋訪30座經典與當代前衛建築

散步中的颱灣建築再發現:跟著名傢尋訪30座經典與當代前衛建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謝宗哲
圖書標籤:
  • 颱灣建築
  • 建築史
  • 城市漫步
  • 建築設計
  • 文化遺産
  • 當代建築
  • 旅行
  • 颱灣文化
  • 建築欣賞
  • 導覽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建築探訪旅程選粹
近十年不容錯過的經典建築

臺北錶演藝術中心──時代雜誌2021年全球最佳百大地方
颱中綠美圖──2023年颱中最令人期待的新公共建築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安藤在颱灣的第一座美術館建築
……

 

經典與當代前衛建築
颱灣第一座全以清水混凝土構成的超高層教會建築;
適閤21世紀亞洲的高層建築原型;
人與動物、自然共生同居的另類烏托邦;
傳統聚落城鎮中的白色正統現代建築;
……

當「散步」成生活中的嶄新日常
「行走」成一種轉換、嶄新召喚
得以刻意的「慢」重新凝視探索
一直陪伴在你我身邊的「建築」
 

建築是承載、支持人們生活的容器與場域,也是身體近旁的親密存在,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生活本身……。然而建築傢伊東豊雄卻思索著,「建築究竟能夠做到什麼?建築究竟還有什麼可能性?」或許建築從來都不是萬能,也無法拯救世界,但自不同的角度齣發來參與建築、思考建築,或許就可以成為一場尋求救贖與自由的希望之旅,並讓建築作為生命旅途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浪漫與情懷。


 

大師聯名推薦
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建築係副教授 李清誌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吳書原
編輯人 黃威融
旅行文化傢 工頭堅
颱灣當代建築評論傢/建築行旅達人 丁榮生

《颱灣建築風貌變遷史:從日治時期到當代實驗》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颱灣建築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演變軌跡與美學轉化,梳理齣一部橫跨百年的建築發展脈絡。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塑造瞭現代颱灣城市景觀與居住文化的關鍵建築實踐,分析其背後的社會、文化與技術推動力。 第一部:殖民地遺產與現代性的萌芽(日治時期,1895-1945) 此時期,颱灣建築受到日本本土現代主義與殖民地實用主義的雙重影響。建築師們在引進西方新古典主義、摺衷主義的同時,也需適應熱帶氣候與在地材料。本章節將重點剖析以下幾點: 官署建築的權力象徵: 分析如總督府(今總統府)、博物館、火車站等重要公共建築,探討其在營造殖民地威權感與展示「文明化」進程中的設計策略。探討仿巴洛剋、文藝復興風格如何被「颱灣化」或在地轉譯。 都市計畫與基礎建設: 考察都市格局的重塑,例如街道的拓寬、公共衛生設施的建立,及其對初期都市空間形態的決定性影響。 民間住宅與地域性迴應: 雖然多數住宅受製於經濟條件,但仍能觀察到傳統閩南、客傢閤院在麵對現代化材料(如磚、鋼筋)時的細微調整,以及日式住宅風格對中產階級的滲透。重點會放在分析這些時期留存下來的「街屋」形式,如何融閤商業與居住功能。 技術引進與材料革新: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初步應用,如何為未來的建築體量擴張奠定瞭基礎,並討論早期營造技術的成熟度。 第二部:戰後重建、威權美學與現代主義的確立(1945-1970年代) 戰後,颱灣進入接收與重建時期,建築思潮麵臨新的挑戰。隨著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知識分子與建築師遷入,西方現代主義思潮開始紮根,但同時也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製約。 實用主義主導的公共建設: 由於資源匱乏與快速發展的需求,這一階段的建築往往強調功能至上、造價低廉。分析公教住宅、學校、醫院等標準化設計的普及,及其在快速城市化中的作用。 現代主義的本土化嘗試: 介紹如王大閎、瀋祖海等先驅建築師,如何將柯比意、密斯·凡德羅的國際現代主義語彙,與颱灣的氣候、文化背景相結閤。例如,對深挑簷、垂直遮陽闆的運用,試圖在抽象的幾何體塊中尋求地域性。 「中華文化復興」的建築錶達: 探討在政治推動下,如何將傳統宮殿的元素(如歇山頂、鬥拱結構的簡化符號)嫁接到現代建築結構上,形成一種獨特的「摺衷式」威權美學,常見於紀念性建築與政府機關。 第三部:經濟起飛與國際風格的競逐(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 颱灣經濟的快速增長,推動瞭建築產業的爆發式發展,國際間的建築思潮交流也日益頻繁。建築開始從「生存」轉嚮「美學與品味」的追求。 後現代主義的衝擊與迴應: 隨著國際上後現代思潮的興起,建築設計不再滿足於現代主義的簡約與理性。分析颱灣建築師如何運用符號、歷史藉用、諷刺手法,來迴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心理。探討大型集閤住宅和商業辦公大樓中常見的裝飾性迴歸。 高層建築的技術突破: 隨著電梯技術與結構工程的進步,颱北逐漸齣現打破天際線的高層建築。討論這些建築在結構安全、風洞效應、核心筒設計上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颱灣本土建築師的風格確立: 介紹在這一時期嶄露頭角的一批本土建築師群體,他們開始擺脫對西方風格的盲目模仿,轉而關注在地材料的紋理、光影的變化,以及空間氛圍的營造。例如,對清水混凝土的深入探索,以及對傳統庭院意象的抽象化處理。 郊區化與休閒建築的興起: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度假村、別墅、休閒設施的設計開始受到重視,建築師開始嘗試更為自由、有機的形態設計。 第四部:解嚴後的多元探索與在地關懷(2000年至今) 民主化進程與全球化的雙重作用下,颱灣建築進入瞭一個極為多元、反思性強烈的時期。不再有單一的指導思想,所有風格與實驗都獲得瞭發錶的空間。 大型公共工程的國際競圖時代: 分析國傢級別的文化設施(如音樂廳、美術館、圖書館)如何透過國際競圖,引進國際頂尖事務所的設計理念。探討這些標誌性建築如何試圖界定「新的颱灣形象」,以及在國際大師作品與在地脈絡之間尋求平衡的睏境。 建築的社會責任與環境意識: 綠建築、永續設計的理念開始被納入主流考量。重點分析如何整閤太陽能、自然通風、雨水迴收等技術,並將其融入設計語彙,而非僅是技術的堆砌。 極簡主義的深化與材料的純粹性追求: 部分建築師迴歸對結構邏輯與材料本質的極緻探討,追求極緻的細節處理與空間的淨度。探討清水模、玻璃、金屬在當代建築中的精準運用。 舊空間的再生與歷史的對話: 關注老屋、舊工廠、歷史街區的保存與再利用(Adaptive Reuse)。討論如何透過新的設計介入,賦予舊建築新的生命,同時尊重其歷史層次,這是當代颱灣建築師進行地域性思考的重要場域。 本書力求透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時代背景梳理,為讀者建構一個立體、清晰的颱灣建築發展圖譜,理解每一棟建築背後所承載的時代精神與設計者的掙紮與願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宗哲
建築旅人/詠者。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2007)。現任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代錶 。曾任亞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2008~2015),並層任教過交大建築所、東海建築係、中原建築係等建築名門。
主要著作:《美聲涵洞 臺中國傢歌劇院應許未來》《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自然係》、《 Pioneer Forever 建築傢伊東豐雄》、《構築的群像-颱灣當代建築傢訪談集》、《颱灣集閤住宅的未來預想圖》、《Lose Paradise-失落的威尼斯紙上建築提案》等。經典譯著:《建築誕生的時候》、《西澤立衛對談集》、《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空間、時間以及世界》、《邁嚮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傢的畢業設計》、《旅。建築的走法》、《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10則》、《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等。


圖書目錄

前言與導讀──疫情蔓延下的睏境與轉機

雙北颱灣首都圈建築雙城記
淡江教會(淡海文教中心)
富富話閤
臺北錶演藝術中心

桃竹新銳建築奇謀進行式
桃園市立美術館
新竹市立動物園

颱中奇觀式前衛建築的產地
颱中綠美圖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臺中國傢歌劇院

雲嘉平原裡的建築曠野寄情
北港文化中心
嘉義市立美術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故宮南院)

颱南多重歷史疊加下的城市建築底蘊
林百貨
南埕衖事
水交社文化園區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新化果菜市場
河樂廣場 
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
臺南市美術館2館
大新園

高屏高屏溪流域左右岸的建築演化
高雄海洋流行音樂中心
衛武營國傢藝術文化中心
屏東縣民公園
驛前大和咖啡館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宜蘭颱灣原生建築烏托邦
礁溪長老教會
羅東文化工場

花東背山麵海下的自然建築地景
富裏車站
國立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
公東高工教堂

澎湖島嶼之間的建築群落漂流
緣宿

作為雜想與啟示的後記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49621
  • 叢書係列:NeoArt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3 x 17 x 1.4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圖書試讀

前言與導讀──疫情蔓延下的睏境與轉機

 

本島/自身近旁與周圍之建築的探訪

從2020年的舊曆新年以來,疫情期間的百無聊賴,「散步」成瞭我生活中的嶄新日常。每天的行走成瞭一種轉換、一份嶄新的召喚。那讓我得以在一段長時間內,佇留在傾聽和思索的狀態。於是,我趁著這個行闆的節奏,採取瞭有別於過去因著匆促與慌亂的步伐下的巡覽,以刻意的「慢」,重新地來觀看、凝視那些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建築──無論是從遙遠的過去就已經座落在城市中的經典、近年來所落成的當代、抑或是正持續進行中的前衛。

我決定在這「生活已無法在他方,隻能迴到身旁」的睏頓與沉潛(中場休息?),在必須保持距離、緩慢呼吸、小心翼翼的處境下,展開一場全然重新的探索。這讓我意外地能夠與自身的日常有瞭更為親暱的交往,也在某種純粹的喜悅下得著滿足。而這本書,或許可以視為這場「迴望自身、重新發現」之軌跡的紀錄,以及準備開啟全新旅程之前的醞釀與準備。

本書設定以及內容書寫方式

這本書的寫作期間其實意味地相當漫長。約莫是我從2020年底獲得颱灣當代建築評論傢/建築行旅達人丁榮生先生的邀請,正式開始幾場從高雄、屏東、颱南嘉義之當代建築旅行的導覽後,有瞭一些基本積纍後開始。原本行闆的節奏卻因中途被找去協助2022颱南建築三年展的策展工作而不得不中斷,一整個變成瞭慢闆,直拖到疫情逐漸解封的2023年纔告一段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寫作過程中曾受到幾個觸動,包括日劇《在名建築中吃午餐》這部劇集令人耳目一新的設定、《短即正義》這本日文書的震撼性啟發等等,都帶給我在進行本書內容構成上的極大影響。最關鍵性的部分可能是在這個因著數位資訊透過智慧型手機所產生的「略讀時代」裡,如何讓本讀物能夠有效傳遞訊息所做的攻略。於是,將讀者設定為「對建築感興趣的普羅大眾」的此前提下,我所採取以下寫作策略:

1. 不以建築學者的立場做專業性的長篇論述與評斷,而是以相對大量的建築寫真來做圖像式的敘事,增加讀者對於建築的臨場感,進而觸發其前往現場一探究竟的渴望。

2. 積極地以「catch phrase(吸引人的片語)」來錨定建築案例的印象。把必要的關鍵字與敘事快速地烙印在讀者的視覺印象上以發齣閱讀的邀請。然後再盡可能節製字數來談我個人的觀點,並搭配上原作者或名傢的說法來進行輔助。

3. 最後搭配上「名建築周邊要注意」的實用資訊,期待帶給讀者身心靈上的充分滿足感。

在這個資訊無時無刻地像洪水審判般地將人吞噬掉,且所有人隨時都處於某種資訊過飽和的年代裡,似乎唯有夠短的文字纔可以在瞬間進入腦海裡的福音與箴言,方是符閤時代精神與真實狀態之需要的「正義」。長篇大論式的專業建築書寫就留給更高端的先進及前輩學者們瞭,本書期許能以類似節奏明快、鏇律清晰而有滲透力的詠嘆調,帶給讀者們在生活片刻中的停歇與喘息之際為心裡帶來一些觸動,並在造訪建築時洋溢一份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