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試驗:約翰一書研讀

生命的試驗:約翰一書研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伯特.勞
图书标签:
  • 約翰一書
  • 聖經研讀
  • 基督教
  • 信仰
  • 生命
  • 真理
  • 救贖
  • 門徒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作者針對約翰一書的各章節進行詳盡地闡釋,並用主題式分析作區別,且引用希臘文字、關鍵字句對照及相關經文做補強及說明,形成特殊的解經方式。並以公義、愛、信仰試驗為主軸,確信自己是從神而生,守誡命合神心意並有永生。對於有興趣更深入理解約翰一書的讀者,此書是值得參考和入手的書籍。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恩典的航程:使徒行传概览》的图书简介,字数约为1500字。 --- 恩典的航程:使徒行传概览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入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填入虚构出版社名] 导论:从耶路撒冷到罗马的宏伟叙事 《使徒行传》,这卷连接福音书与保罗书信的桥梁,不仅是基督教早期历史的编年史,更是一部充满神圣动力与人类挣扎的史诗。它记载了耶稣基督升天后,圣灵如何沛然莫之能御地降临,催生了早期教会的诞生、成长与扩展。这部书记载的不仅仅是使徒们的足迹,更是上帝拯救计划如何在犹太民族的中心——耶路撒冷,挣脱地心引力,最终冲向地极——罗马帝国的权力中心。 本书《恩典的航程》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使徒行传》的文本深处,理解其神学内核、历史背景与永恒意义。我们将细致考察路加如何构建这部双卷本下半部,揭示其叙事结构中的精妙设计,以及其中蕴含的对当代信徒的深刻挑战。 第一部分:圣灵的降临与教会的起源(使徒行传 1-7 章) 一、等待、应许与能力的汇聚 (第 1-2 章) 故事始于耶稣的应许:“你们将得着能力,作我的见证。” 在橄榄山上,门徒们带着期盼与困惑仰望天空。本书首先关注的是能力的获取——五旬节的圣灵降临,那如同大风吹过、舌头如火的景象,标志着教会作为一个有形团体的诞生。 我们将深入分析彼得在五旬节那篇划时代的讲道。这不是一次随意的布道,而是历史的精确对焦:他引用旧约预言,将耶稣的生平、受死、复活与大卫的预言紧密联系起来,宣告拿撒勒人耶稣是弥赛亚。我们考察早期信徒群体的生活图景:他们“群居、擘饼、祷告”,这种共同体生活模式是其信仰实践的核心。 二、早期的挑战与见证(第 3-7 章) 教会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从瘸腿的乞丐在圣殿美门口得医治(第 3 章),到彼得和约翰在公会面前的勇敢辩护,早期教会立即面临来自犹太权威机构的挑战。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冲突,它们是如何迫使早期信徒明确界定自己的身份:他们信奉的是一个被钉十字架的复活主。 随着福音的传播,教会内部也出现了张力,特别是希腊语妇孺的供给问题(第 6 章)。这直接导致了七位执事的选立,标志着教会治理结构和异文化服事的开端。然而,最为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司提反身上。他的殉道,以一种壮烈而清晰的方式,标志着福音对传统宗教体制的最终冲撞,并将福音信息推向了新的地理前沿。 第二部分:地域的扩张与保罗的登场(使徒行传 8-12 章) 一、从耶路撒冷到撒马利亚(第 8-9 章) 司提反的殉道引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逼迫”,但这逼迫的“副作用”却是福音的有效散播。腓利借此机会深入撒马利亚——一个在犹太人眼中被视为半异教徒的地区。本书强调,这并非一次意外,而是圣灵引导下地域界限的突破。 随后,叙事焦点转向了迫害者扫罗的戏剧性转变。大马士革路上的相遇,不仅重塑了一个人的生命,也为教会注入了最具影响力的宣教士。我们将探讨保罗(扫罗)转变的深刻性,以及他随后在耶路撒冷与使徒们的初期互动,展现了早期教会的合一与接纳。 二、跨越界限:彼得与外邦人(第 10-12 章) 在本书的叙事中,彼得扮演了打破传统障碍的关键角色。哥尼流的异象与彼得的梦境(第 10 章),是上帝预备将福音传递给外邦人的神圣信号。路加在此处精妙地描绘了“无缝对接”的奇迹——圣灵在未施洗的外邦人身上降下,如同在五旬节一样,证明了他们与犹太信徒在基督里是完全平等的。 这一事件在耶路撒冷引发了巨大的争论,但最终被教会领袖所接纳。第十二章的希律王逼迫与彼得的奇迹性被释放,在结构上呼应了早期的冲突,但这一次,教会的步伐更加坚定,为即将到来的、更宏大的世界性宣教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普世的使命与最终的见证(使徒行传 13-28 章) 一、第一次宣教旅程:从安提阿出发(第 13-14 章) 安提阿教会的兴起,标志着教会已不再是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犹太团体,而是一个多民族的、具有普世视野的宣教中心。保罗和巴拿巴的第一次宣教旅程,是将福音带到“地中海世界”的试水之行。 本书将分析保罗在各地会堂的讲道模式,以及他面对犹太人排斥后,如何果断转向外邦人的策略调整。他们在彼西底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的经历,描绘了宣教的典型模式:在会堂开始,遭遇排斥,转而向外邦人,并最终建立地方教会的循环。 二、耶路撒冷会议与第二次宣教(第 15-18 章) 耶路撒冷会议(第 15 章)是早期教会历史上最关键的“宪法”时刻。外邦信徒是否必须行割礼、遵守摩西律法?本书将分析雅各的裁决,它确立了一个根本性的教义原则:得救是本乎恩,借着信,不在乎遵守律法。这为福音的全球化扫清了神学障碍。 随后,保罗开始了第二次旅程。路加的叙事开始显示出一种“保罗的路线图”:他被圣灵引导,最终被异象呼唤,跨过了亚细亚和比提尼,进入了欧洲的第一个城市——腓立比(第 16 章)。在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哥林多和以弗所的经历,展示了保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传福音的适应性与坚韧性。 三、监狱、航行与罗马的见证(第 19-28 章) 最后一部分是保罗漫长的“回家”之旅,这实际上是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带有神学目的的捆绑与控告。从以弗所的骚乱到耶路撒冷的被捕,再到在凯撒利亚的长期囚禁,保罗的每一次行动都成为了为福音辩护的绝佳机会。 本书详尽考察了保罗在法庭前(亚基帕王前)的宏大辩护。最终,他以上诉罗马公民的身份,踏上了前往罗马的危险旅程。第 27 章对海难的生动描述,不仅是文学杰作,更是对上帝主权的戏剧性宣告——无论环境如何险恶,上帝的旨意必将成就。 结局在罗马,保罗“放胆传讲神的国”且“毫无拦阻”。《使徒行传》没有记载保罗的审判结果,而是以开放的结局收尾:福音已抵达世界的中心。路加的意图十分明确:要让读者看到,教会的使命是持续的,福音必须不断前行,直到地极。 结语:活着的历史与今日的呼召 《恩典的航程》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今天教会的挑战。它教导我们:教会是圣灵工作的产物,宣教是其存在的根本目的。通过对《使徒行传》的细致考察,读者将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信仰的起源动力,并被激励效法早期信徒的勇气、合一与对基督的忠诚。这是一部关于如何从一个群体成长为一个影响世界的运动的实用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伯特‧勞(Robert Law 1860-1919)
 
  曾在蘇格蘭擔任五年的牧職,並在多倫多大學諾克斯學院擔任十年的新約研究教授。
 
譯者簡介
 
何德澤
 
  全職傳道人,有多年神學教導和牧會經驗。籍貫浙江省義烏市。北京大學理學士,美國杜克大學分子生物學碩士,哥倫比亞聖經神學院道學碩士。喜好博覽群書,竭力追求真道,並立志在踐行的路上奮勇前行。目前跟妻子並三個孩子在上海居住。

图书目录

前言/3
縮寫語/7

第1章 風格和結構/11
第2章 書信的辯論目的/35
第3章 作者/46
第4章 《上帝論》—生命與光/57
第5章 《上帝論》—公義與慈愛/70
第6章 基督論/90
第7章 基督論的見證/107
第8章 有關罪和世界的教義/124
第9章 有關挽回祭的教義/149
第10章 永生/171
第11章 公義的試驗/190
第12章 愛的試驗/210
第13章 信仰的試驗/234
第14章 有關確據的教義/253
第15章 基督徒經驗的增長/278
第16章 末世論/286
第17章 它與第四福音書的關係/307

注釋/337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87057
  • 叢書系列:聖資中心/聖經與神學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6.5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由於本書只有一部分的內容可以口頭表達,我認為沒有必要遵循「講座」的固定形式或標題,而是(經受託人同意)為每個主要的課題指定了單獨的「章節」。我相信,對於這封書信的解說所採用的方法: 將一個共同主題的段落組合在一起,會展現出一些優點,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個做法的缺點。我很清楚,與連續的經文解讀相比,它具有某些不足之處。然而,在第一章中,通過仔細的索引,以及自由地使用串珠式的交叉引用,從而對書信進行了特殊的全面分析,我已經盡力減少了這些不足。為了方便讀者,我在註腳中列出了用來解釋或確定所採用之解讀方式最為必要的解經細節;但是,當這些涉及到冗長或複雜的討論時,它們連同所有注釋的細節要點,都已歸入本卷末的章節附註之中。在這些章節附註中,將會始終遵循「書信」連續的文本。
 
  針對該「書信」各種批評性版本之間的文本差異,相對來說並不重要,我發現基本上很少有必要提及它們。本書所用的文本是蒂申多夫(Tischendorf)的第八版;但在某一段中(約壹五18),我更喜歡我們的授權版本(英王欽定版)和修訂者邊注中所示的文字。
 
  在當然需要感激的那些注釋者當中,我首先要提到維斯特克特(Westcott)。也許是由於天生的好鬥,人們更容易引用某位作家的話來表達不同意見,而不是為要表示同意;但是,儘管我發現我大部分提及「維斯特克特」皆是帶有批評性質的,但我並不覺得是在貶低這一偉大的注釋書。儘管有種種不足之處,但作為一本專為學習該卷書信的人而準備材料豐富的雜誌,它仍然是無與倫比的一枝獨秀。我發現許特(Huther)和普朗莫(Plummer)的評論特別有用;但最具原創性、最美麗、最深刻的是羅斯(Rothe)的作品;而令人驚訝的是,當中還沒有完整的譯本出現。此外,我希望向吉本(J. M. Gibbon)的《永生》(Eternal Life)致謝,對本「書信」而言,這是一篇非常優秀且廣受歡迎的解經書;還有司各特(E. F. Scott)教授的《第四部福音》(Fourth Gospel), 是因為這部傑出的作品清晰地揭示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鮮的思想刺激。但沒有一本書要比莫爾頓(Moulton)的《新約希臘語語法》(Grammar of New Testament Greek)更值得我感激,因為我對其下一卷書的出版已經迫不及待了。
 
  休.麥金托什(H.R. Mackintosh)教授,他是新學院(New College)的神學博士;而尊敬的湯瑪斯.笛克森(Thomas S. Dickson), 他是愛丁堡的文學碩士。他們在校對方面給予我非常慷慨和寶貴的幫助,讓我感激不盡。大衛.杜夫(David Duff, B.D.)先生不僅在這方面提供了同等的服務,而且甚至在其準備階段,也對這本書進行了嚴格且有助益的批評,這全然出於友誼的饋贈,我實在難以有適當的措辭,表達我深切的感激之情。最後,我滿懷期待地感謝本書的每一位讀者,他們都不吝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一個在城市繁忙的牧師,每天隨時面臨各種需要;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展開了這本書的編寫工作,讀者們無疑會在書中發現一些缺陷,但請諒解這些缺陷乃歸因於上述的處境。
 
愛丁堡,一九○九年一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完全颠覆了我对这类主题的一些固有印象。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说教口吻,而是巧妙地将深奥的哲理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勇气,他敢于直面一些尖锐的问题,并给出了既有深度又具人文关怀的解答。每一次翻阅,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和含义,这说明作者在构建思想体系时是多么的严谨和用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思绪跟着文字的流动而奔腾,时而激昂,时而沉静。对于那些正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寻求内心指引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答案,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和自我的全新视角。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对这类读物持保留态度,总觉得会有些故作高深,但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最吸引我的是其极强的代入感和现实意义。作者的笔触非常接地气,他能将那些古老的教诲,精准地投射到我们当代人面对的各种具体困境上,比如人际关系的紧张、面对挫折时的迷茫等等。阅读时,我常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陷入长久的沉思,思考如何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我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实用性,它不是高悬在云端的理论,而是可以被我们紧紧抓住、付诸行动的指南。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和开放的态度,鼓励读者自己去体验和发现,而不是强行灌输,这一点我非常敬佩。

评分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你耳边低语,娓娓道来那些关乎生命本质的秘密。作者的博学多才在这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能够信手拈来地引用各种文化背景的典故和思想,为论证增添了丰富的维度和厚度。然而,所有的引用和铺陈最终都汇聚成一个清晰、有力的核心,那就是对“真正生活”的探寻。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那些不易察觉的内心挣扎,都被作者用精准的词汇勾勒出来,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透露着一种匠心,让人在阅读的物质体验上也感到愉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再轻易对他人或自己下定论,而是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

评分

我很少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阅读体验,但对于这本书,我找不到更贴切的词汇了。它强大的地方在于其内在的张力,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那种坚定的信念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形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说服力。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所有的疑惑都在作者的引导下迎刃而解。这本书的节奏掌控得极佳,时而缓慢沉静,引人深思,时而节奏加快,催人奋进,让读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它成功地在“深刻”和“易读”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对于那些渴望在忙碌的生活中,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角落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给予的力量是持久而深远的。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文笔细腻而深刻,仿佛能将你直接带入那个时代,感受那种信仰的力量。尤其是对于书中人物的刻画,立体得让人印象深刻,你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坚定,以及他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在和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个观点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不仅仅是在解读文本,更是在引导我们进行内心的探索,去反思我们自身的生活和信仰。那种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洞察力,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全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思想用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即使是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读者,也能轻松把握其精髓。读完之后,内心有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充实感,仿佛卸下了心头的重担,对未来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方向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