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小酒井不木的異常心理、醫學與犯罪世界
林斯諺(推理小說作傢、東吳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本書精選小酒井不木十一篇「變格派」小說(專注於犯罪或異常心理,相對於注重邏輯解謎的「本格派」),融閤犯罪、科幻、獵奇、怪談、醫學等元素,整體而言風格偏嚮病態、黑暗。大部分選文與醫學元素有直接或間接相關,與作者身為醫學博士的背景契閤。
談到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日本早期推理,小酒井不木是一個不可被忽視的名字。雖然他隻活瞭短短三十八年,但留下不少著述,除瞭小說之外,尚有研究文集與譯著。看得齣來,小酒井不木是一名在知識與創作上都有強烈渴求的知識分子。他在推理創作的貢獻尤其重要,主要是因為他的創作技巧、故事性以及題材都有其獨到之處。
小酒井不木在本格推理方麵的建樹見於科學偵探係列(四塊玉文創HINT係列《深夜的電話》有收錄這係列的故事)。從該書可見作者將科學理性、邏輯解謎大力彰顯於本格推理中。但本選集呈現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說《深夜的電話》充滿瞭科學理性撥雲見日的明亮感,本書則完全相反,更多的是人性的幽微與愛恨糾葛,這也是變格派推理小說的迷人魅力。
首篇〈遺傳〉隻有短短兩韆多字(中文字),從謀殺案的鋪陳、線索安排到真相揭露卻都井井有條。要知道推理小說是愈短愈難寫,因為篇幅愈短,前述的要件所能發揮的空間就愈少。但這篇小說除瞭兼顧謀殺案的解決,還用瞭「最後一行的意外性」這種寫作技巧(意指直到故事最後一行纔揭穿爆點,讓讀者驚愕)。可謂極短篇犯罪小說的佳作。
〈犬神〉的篇名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橫溝正史的名作《犬神傢一族》,而兩篇故事的確也都與詛咒有關。本篇開宗明義就提到是受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經典小說〈黑貓〉(The Black Cat) 影響,算是一篇緻敬作,前者與狗有關,後者與貓有關,形成有趣對比。愛倫坡是推理小說之父,〈黑貓〉不是推理小說,卻是他最為人所知的恐怖小說之一。由於〈黑貓〉的經典地位,嚮其緻敬的推理作品也不是隻有本作。荷蘭漢學傢、推理作傢高羅佩(Robert van Gulik)的狄仁傑探案之《玉珠串奇案》(Necklace and Calabash)明顯也是嚮〈黑貓〉緻敬。不同的是〈犬神〉加入瞭作者最擅長的醫學題材,讓故事別有一番風味。在小酒井不木的年代,推理小說剛成為日本作傢爭相創作的文類,會受到典範人物的經典作品影響也是很自然的事。
〈第一次齣診〉是篇很有趣的極短篇,隻有一韆多字,卻令人印象深刻。故事描寫一名醫生第一次齣診就「齣包」,到底這個緻命的錯誤會不會造成緻命後果?挑戰一韆字營造懸疑感與意外結局。小酒井不木辦到瞭。本作或許也道齣瞭許多第一次齣診的醫生的心聲。
〈肉瘤〉一樣是醫學題材的極短篇,直接呈現醫療現場,描寫患者對抗病魔的心理與醫生扮演的角色。以心理描寫取勝之作。
〈血友病〉對於醫學知識的結閤更為緊密,與上一篇〈肉瘤〉相同,故事的主述者就是醫生。本作與〈遺傳〉、〈肉瘤〉同樣是兩韆多字的極短篇小說,同樣有著意外結局,但並非「最後一行的意外性」。本篇部分設定帶有幻想成分。
〈瘋女人與狗〉結閤怪談與復仇故事,讀來令人同情又不寒而慄。如果說〈犬神〉還有愛倫坡的影子在,本作可說是小酒井不木一篇屬於自己的成功恐怖、犯罪小說,尤其故事最後的迴馬槍,巧妙融閤醫學知識,讓人不寒而慄又拍案叫絕。
〈死亡之吻〉是一篇非常優秀的犯罪小說,同樣結閤瞭醫學知識,而且安排瞭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如果喜歡這種圍繞在愛情與疾病的短篇犯罪故事,或許也會喜歡鬆本清張的〈確證〉(收錄於《黑地之繪》)。
〈卑鄙的毒殺〉以醫院為場景,展開非常奇妙的復仇故事。以毒藥的賭注來復仇,衍生齣無法預料又具有諷刺性的結局,充分展現短篇犯罪小說的妙味。
〈相似的秘密〉全篇以書信構成。在小說創作的傳統中,書信體小說(epistolary novel)是常見的一種敘事體裁,通常是以一人或多人的書信構成,或者是將書信混雜其他文字載體(例如報章雜誌)。進入數位時代後,書信的錶達逐漸被影像或數位訊息取代,現代的「書信體」犯罪推理代錶作品大概就是電影《人肉搜索》(Searching)以及《人肉搜索2:失蹤搜救》(Missing),全片都以視訊、短訊或監視器鏡頭構成。〈相似的秘密〉是書信體短篇。在日本推理中,以書信體裁呈現的名作有橫溝正史的中篇〈水井怪聲〉。本作從頭到尾其實隻有同一人寫的兩封書信,卻能創造齣情節轉摺與意外結局,並且沒有涉及實質的犯罪情節,是非常有創意的一篇作品。這篇同樣有融閤醫學題材。
〈鼻子殺人事件〉也是嚮愛倫坡緻敬的作品。在愛倫坡另一篇著名的恐怖小說〈洩密的心臟〉(The Tell-Tale Heart),敘事者因看不順眼一名老人的假眼而謀殺瞭他。在本作中,兇手則是看不順眼某人的鼻子。〈洩密的心臟〉對於人類的異常心理有著深刻的描繪,但本作比較屬於戲謔之作(光是有人會為瞭鼻子而殺人,這件事本身就十分荒謬可笑),著重在情節的懸疑與意外結局。然而,本作畢竟是推理小說,與愛倫坡恐怖小說的創作目的不同。本作雖然沒有醫學成分,卻有「機關型詭計」的科學殺人法,最低程度也保留瞭〈洩密的心臟〉對於異常心理的探討。
最後一篇〈人工心臟〉是全書篇幅最長的一篇,也是結閤科幻與醫學的異想之作。全篇以主角作為一位醫學研究生的視角齣發,奠基在醫學學理上,矢誌研究齣可以讓人死而復活的人工心臟。通篇充斥醫學知識,可說是直接搬齣瞭小酒井不木的看傢本領。這些厚重敘述牽引著讀者的懸念:人工心臟究竟是否可行?故事結尾可謂齣人意錶,直接導嚮哲學理論的思索。我認為這篇故事可與貫井德郎的長篇小說《轉生》所傳達的思想相互對照。
總的來說,本選集呈現齣小酒井不木驚人的創作力,不論是極短篇或一般長度的短篇都能夠展現齣奇巧構思,即使是近百年之後的今日讀來,仍然沒有太大的過時感。尤其醫學知識的大量融入讓這本變格派選集更是獨樹一幟,值得喜愛日本早期偵探犯罪推理小說的讀者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