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神話:西方諸神的原鄉,大洪水、挪亞方舟、伊甸園的創世源頭【世界神話系列9】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西方諸神的原鄉,大洪水、挪亞方舟、伊甸園的創世源頭【世界神話系列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席路德
图书标签: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苏美尔神话
  • 巴比伦神话
  • 亚述神话
  • 创世神话
  • 大洪水
  • 挪亚方舟
  • 伊甸园
  • 世界神话
  • 古代文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聖經》中神創造人、大洪水、
挪亞方舟、伊甸園、巴別塔……
希臘羅馬神話中諸神混戰、愛恨糾葛的原始版本,
都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神話。
 
四處留情的宙斯、任性驕縱的雅典娜、
發動大戰的波塞頓、冥界之王黑帝斯……
西方龐大神話架構的原型一次看懂!
 
  ◎蘇美城邦的國王阿特拉–哈西斯接獲來自天界的密報,他緊急命令工匠打造大船,搜集各種生物,每種各一對,丟掉財物,準備足夠的糧食,第七日,大雨傾洩而下,天地間瞬間一片汪洋……
 
  ◎《伊南娜下冥府》神話中,愛神伊南娜嫉妒姐姐在冥界的統治權,前往地下世界奪權,卻被困在冥界,她找上自己的丈夫──牧神杜牧茲作為替身,於是每年秋天杜牧茲都要死去,等來年他從冥府重返天界時,春天降臨大地,萬物復蘇,牲畜再次繁衍生息。
 
  ◎美索不達米亞傳說中的魔鬼「帕祖祖」(Pazuzu),是經典恐怖片《大法師》(The Exorcist)中被牧師驅逐的惡魔原型,它的外型狗臉凸眼,滿身鱗片,還有利爪和巨翅,卻被視為孩子的守護者。
 
  本書特別收錄
  1.泥板、石碑、浮雕、畫作等珍貴圖像,搭配詳細解說
  2.收錄神話年代簡表、神祇名稱對照表、神祇譜系圖
 
  本書介紹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歷史發展與神話流變。首先對兩河流域的文明進行概略性的介紹,讓讀者對歷史發展有宏觀的視野,接著講述蘇美─巴比倫的創世神話,指出神祇角色的轉換及影響,再以各個神祇為主題一一講述其故事,串起龐大神話體系的情節,讓讀者對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傳承與演變有全面的瞭解。
 
  神的創生與毀滅計劃
  【創造人類】:蘇美人的第一代主神是天神「安」與大地「基」,夫妻倆生下了第二代神祇「阿努納奇」,其中一位阿努納奇──智慧水神「恩基」用神血和泥土創造了人類,取代一群奴工神「伊吉吉」。
 
  【毀滅人類】:後來因為人類繁衍越來越多,風神「恩利爾」受不了人類的喧鬧,便打算毀滅人類,引發此後一系列天界神祇的紛擾鬥爭,成為西方宗教創世傳說的主要模型。
 
  擁有七情六慾的眾神
  巴比倫神話中,天界神祇為了奪權而殺害祖神阿普蘇,與祖母神提亞瑪特率領的海神一系展開血戰;愛神伊什塔爾因向國王吉爾伽美什求愛不成,繼而引起一連串諸神的爭戰;冥后為了搶回心愛的戰神納戈爾,不惜威脅毀滅世界、讓人間被亡靈吞噬……
 
  這些性格強烈的眾神為了奪權、奪愛,恣意妄為、顛覆世界秩序,而隨著蘇美文明的傳播與演進,弒父與亂倫的情節輾轉在世界各地的神話中不斷重現,熾烈的愛恨情仇成為後世戲劇、詩歌等創作的母題(Motif)。
 
  死亡、永生、追尋自我——英雄史詩的永恆謳歌
  目前世界公認最古老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講述半人半神的吉爾伽美什痛失摯友恩基杜,意識到自己也會死亡,於是決定踏上尋求永生的旅途。他不畏艱難險阻的英雄之旅,從對「生」的不懈追求到人類終有一「死」的澈悟,從強烈的自我意識到對他人的付出,敘述了從神性過渡到人性的心理轉折,呈現出人類關注的重心開始轉移。
 
  ▍看美索不達米亞神話  讀懂 古文明
  巴別塔、巴比倫空中花園、漢摩拉比法典、楔形文字、蘇美王表
  最早的史詩、最早的城市文明、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學校
  時間度量,如一年有12個月;一周有7日;一小時有60分鐘;一分有60秒;一年有12個月,一週有7日
  十二星座占星術、將圓周分為360°……
  數不盡的文明寶藏都是兩河流傳後世的遺緒
  
  「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河之間」,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蘊育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它經久不衰的神話傳說更是影響深遠,從蘇美、巴比倫、亞述到波斯帝國,兩河文明的神話體系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進程,對周邊文明,尤其是腓尼基、迦南、猶太以及地中海邊的希臘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世界神話系列】開啟探索之門!
  凱爾特神話、埃及神話、北歐神話、印度神話、日本神話、中國神話、腓尼基神話、印地安神話……還有更多
 
本書特色
 
  ➢主題式介紹重要神祇:從神話故事切入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
  ➢豐富的附錄資料: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年代簡表、蘇美與阿卡德神祇名稱對照簡表、神祇譜系圖、十二星座神話
《古希臘神話解析:奧林帕斯諸神的興衰與英雄史詩》 本書深入探討了古希臘神話體系的全貌,這是一套根植於愛琴海文明,影響深遠的信仰與敘事傳統。我們將從世界之初的卡俄斯(Chaos)講起,逐步展開泰坦(Titans)的統治,以及宙斯(Zeus)領導的奧林帕斯十二神如何推翻前代神祇,建立起新的宇宙秩序。 第一部分:創世與神祇的起源 敘事將始於黑暗與虛空,追溯原始神祇如蓋亞(Gaia,大地)和烏拉諾斯(Uranus,天空)的誕生。這部分內容將細緻描摹泰坦的誕生及其統治時代,包括克羅諾斯(Cronus)弒父的血腥往事,以及他對自己子嗣的恐懼與吞食行為。隨後,是宙斯如何在母親瑞亞(Rhea)的幫助下逃脫,並最終領導兄弟姐妹們發動了驚天動地的“泰坦之戰”(Titanomachy),將泰坦諸神投入地底深淵塔耳塔羅斯(Tartarus)。 我們將專注於奧林帕斯諸神的性格、權責劃分及其相互關係。例如,宙斯的雷霆與權威、赫拉(Hera)的婚姻與嫉妒、波塞冬(Poseidon)對海洋和地震的掌控、哈迪斯(Hades)對冥界的冷峻治理,以及阿波羅(Apollo)與阿耳忒彌斯(Artemis)的雙重光芒與藝術哲思。這些神祇不僅是自然力量的擬人化,更是人類社會道德、慾望與衝突的集中體現。 第二部分:英雄的時代與凡人的掙扎 希臘神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那些與神同在或受神庇佑的凡人英雄身上。本卷將詳述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十二項偉業,分析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壯舉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以及他如何從凡人昇華為神祇的過程。 接著,書籍將聚焦於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的漫長序幕。我們將分析帕里斯(Paris)的抉擇、海倫(Helen)的魅力如何成為引爆戰爭的導火索。深入剖析阿喀琉斯(Achilles)的無敵與致命弱點(腳踵),以及奧德修斯(Odysseus)在戰後長達十年的漂泊經歷——《奧德賽》中的種種考驗,實際上是對人類智慧、堅韌不拔精神和對家園渴望的極致考驗。書中也會探討其他重要英雄,如珀修斯(Perseus)斬殺美杜莎的過程,以及忒修斯(Theseus)在克里特島迷宮中戰勝米諾陶洛斯(Minotaur)的英勇事蹟。 第三部分:神話與哲學的交匯 古希臘神話並非僵化的教條,而是不斷被詮釋和批判的對象。本書的第三部分將探討神話對希臘哲學、戲劇及公民道德的影響。 我們將分析悲劇作家如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歐里庇得斯(Euripides)如何改編和重塑傳統神話。例如,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的悲劇,探討了命運的不可抗拒性與人類自由意志之間的永恆衝突。這些戲劇作品揭示了神祇的殘酷性、正義的模糊性,以及人類在面對既定命運時的尊嚴與徒勞。 同時,本書也會呈現前蘇格拉底時期(Pre-Socratic)的自然哲學家們如何開始質疑神話的解釋,尋求更為理性的“萬物本源”(Arche)。從泰勒斯的水到赫拉克利特的火,這些思想的轉變標誌著西方理性思維的萌芽,神話作為解釋世界的唯一權威逐漸動搖。 第四部分:神話的結構與象徵解讀 在結尾部分,我們將超越單純的敘事複述,從結構主義和心理學的角度對希臘神話進行深入剖析。我們會探討重複出現的主題,如“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的普遍模式,以及女性角色在父權社會神話敘事中的複雜定位——從掌權的原始女神到被壓抑的凡間女性。 例如,潘多拉(Pandora)的盒子象徵著知識的釋放與災禍的源頭;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盜取火種則代表了文明的開端與對權威的反抗。通過對這些核心象徵的解讀,讀者將能夠理解希臘神話如何提供了一套理解人性和宇宙秩序的複雜框架,這套框架至今仍在文學、藝術和心理學領域發揮著持久的影響力。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份權威且詳盡的指南,不僅描繪了奧林帕斯諸神的壯麗殿堂,更挖掘了這些古老故事深層的哲學思辨與文化價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席路德
 
  浙江舟山人,神話考古愛好者,《飛.奇幻世界》神話欄目撰稿人。著作有《妖非妖》(1、2卷,2008)、希臘神話圖文志《男神考》(2019)、世界神話旅行手冊《神話之城》(2020),希臘神話音訊課(2021)。譯作有克蘇魯神話圖文小說《無名之城》(2019)、《萌化克蘇魯》(2021),羅伯特.格雷夫斯《希臘神話完整定本》(2022),其中《男神考》獲長江傳媒集團「2019年度十佳圖書」,台版2021年7月上市;創立並運營微信神話科普公眾號「三分鐘讀神話」。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創世神話
第一節 蘇美創世神話
第二節 巴比倫創世神話
★擴展閱讀/長眠在神秘古城杜恩努的眾神
 
第二章 美索不達米亞
第一節 面目模糊的天堂之主安
第二節 性格暴躁的風神恩利爾
第三節 狡黠多謀的水神恩基
★擴展閱讀/三位主神對希臘神話的影響
 
第三章 備受尊崇的天界大神們
第一節 天堂女王伊南娜—伊什塔爾
第二節 註定半死的牧神杜牧茲
第三節 太陽神烏圖—沙瑪什
第四節 月神南那—辛
第五節 武士國王尼努爾塔
第六節  醫療女神谷菈
★擴展閱讀/實用主義的美索不達米亞神廟
 
第四章 令人畏懼的冥府諸神們
第一節 美索不達米亞冥府漫遊指南
第二節 冥府女王艾莉什基伽勒成婚記
第三節 死神厄拉毀滅巴比倫
★擴展閱讀/美索不達米亞冥府的常駐魔鬼
 
第五章 大洪水神話
第一節 祖蘇德拉——最古老的蘇美大洪水神話
第二節 阿特拉–哈西斯——巴比倫大洪水神話
★擴展閱讀/大洪水神話演化史
 
第六章 英雄國王們
第一節 錯失永生機會的阿達帕
第二節 上天求子的埃塔納
第三節 天堂女王的首席寵兒恩麥卡爾
第四節 吉爾伽美什的父親盧伽爾班達
第五節 追求永生的吉爾伽美什
★擴展閱讀/吉爾伽美什進化記
 
後記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遺產
附錄
附錄Ⅰ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年代簡表
附錄Ⅱ 蘇美與阿卡德神祇名稱對照簡表
附錄Ⅲ 蘇美與阿卡德部分神祇譜系圖
附錄Ⅳ 美索不達米亞的十二星座神話
附錄Ⅴ 主要名詞對照表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98169
  • 叢書系列:MYTHOS 神話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序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與神話
 
  在乾旱少雨,地貌主要為山區、高原和沙漠的西亞,有一塊得天獨厚的肥沃之地,幼發拉底河(Euphrates)與底格里斯河(Tigris)從這裡緩緩流過。每年春季,兩條大河因為雨水和來自札格羅斯山脈的冰雪融水而氾濫,南部的平原地區被水淹沒。經過數千年的泥沙沉積,終於,當洪水無法將土地淹沒時,這裡形成了適合農耕的沃野。因此,從極古時代起,人類就居住在這片古老的土地進行開拓。
 
  古希臘人稱此地為「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意為「兩河之間」,今天習慣上也稱之為兩河流域,其地理範圍約在現在的伊拉克。兩河流域的東部是伊朗高原,西部與阿拉伯沙漠和敘利亞草原接壤,北近亞美尼亞山地,南臨波斯灣。兩河流域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尼亞又可分為兩個地區:北部為阿卡德,南部為蘇美。
 
  富饒的兩河流域是世界已知最早進入文明社會的地區,它的歷史比埃及還要悠久,成就也毫不遜色。它擁有人類最古老的文字、城市和文明,對周邊的埃蘭、腓尼基、迦南、猶太、西臺以及地中海邊的希臘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而對世界歷史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法國學者讓.波特羅(Jean Botero)不無欽佩地指出:「西方文明直接發源於基督教,而後者處於兩大文明的江流上,即《聖經》與希臘化。我們文化的所有方面都是兩河文明形成的。」
 
  然而肥沃的土地,尤其是南方的巴比倫尼亞吸引了無數入侵者,主要是游牧民族,他們一次又一次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這是一個很長的名單:阿摩利人、亞述人、迦勒底人、埃蘭人、米底人、波斯人、馬其頓人、帕提亞人、薩珊人、阿拉伯人……金戈鐵馬、狼煙四起,在這片多事的土地上,諸多民族此消彼長地上演繹著興衰起落。但令人驚奇的是,在征服之後,征服者卻最終為兩河文明同化——雖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自己民族文化的印記。兩河古文明雖歷經浩劫,卻仍被傳承下來。
 
  我們今天所說的巴比倫,狹義上可分為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兩個時期,中間隔著亞述帝國的統治。但巴比倫文明實際上是由許多民族共同創造的,其源頭可一直追溯到西元前四千多年前人類文明的幼年時期。這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文明歷程。
 
  巴比倫文明的源頭:蘇美
 
  大約六千多年前,人類文明在一片新月形的土地上發展起來。最早的文明是西元前四千三百年的歐貝德文化,它是兩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原住民文化。當時還沒有發明文字,傳說大多停留口頭上。  
 
  大約西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蘇美人進入兩河流域南部。他們帶來更為先進的文明,很快同化了當地原住民,創造出美索不達米亞的新文明。從西元前二千九百年起,兩河歷史進入城邦發展、爭雄和衰落的早王朝時期。早王朝的前期(止於西元前二七五○年)即為蘇美神話中的洪水時代。大洪水的故事最早記錄於泥板史詩《洪水》上,考古學家發現的同一時期的淤泥層證實了史詩的內容。 
 
  蘇美人創造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同時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城市文明。他們在農業、藝術、建築、社會組織、宗教思想和宗教生活乃至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現代生活中仍能看到蘇美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例如我們把一小時分為六十分鐘,一分鐘分為六十秒;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一週分為七日;將圓周分為三百六十度;甚至一些迷信,比如出門時看到黑貓象徵著不吉利之類的說法,都是蘇美文明留下的印記。
 
  蘇美人還發明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字,並創辦了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學校成為其文明流傳的有力工具。蘇美文明留存了許多文字資料,特別是一些城邦編輯的王表、神話和史詩等。巴比倫時代的許多神話傳說在蘇美時代就產生了,後人將其譯為阿卡德語後加以擴展潤色,比如留存至今的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
 
  蘇美的神話體系已相當完整。一般而言,每個城市都有一位保護神,最重要的三個神是:天神安(An)、風神恩利爾(Enlil)和智慧水神恩基(Enki),他們分別是烏魯克(Uruk)、尼普爾(Nippur)和埃利都(Eridu)三座城邦的保護神,其中安為諸神之王。太陽神烏圖(Utu)和月神南那(Nanna),又叫蘇恩(Suen),阿卡德語中為辛(Sina),也普遍受到崇拜。隨著後世城邦地位的變動,神明們在神譜中的地位也跟著波動起伏,所以安、恩利爾和恩基三個神都當過主神。
 
  司掌愛情、豐饒與勝利的女神伊南娜(Inanna)是蘇美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她的地位無可替代,她是愛與美的象徵,豐饒的代表。沒有她,一切不生,一切不長。正是她用妙計灌醉智慧水神恩基,趁機從他那裡騙取種種文明成果贈送給人類,才使人類擺脫了蒙昧無知的狀態。關於她最著名的傳說是「伊南娜下冥府」,為爭奪姐姐艾莉什基伽勒(Ereshkigal)的地下世界統治權,伊南娜前往地獄與之一較高下,結果不幸失敗身亡。後來在恩基的干預下,她得以重返人間,但必須有一個替身取代其位置,結果她選中了自己的丈夫杜牧茲(Dumuzid)。後來她有所悔悟,想辦法讓丈夫每隔半年能重返人間,這便是季節更替的由來。這則傳說後來被巴比倫人吸收,改編成伊什塔爾(Ishtar)(巴比倫神話中的愛神)入地獄的故事。
 
  諸神的重命名時代:阿卡德王國  
  
  和肥沃的巴比倫尼亞相比,兩河流域北部的阿卡德地區邁進文明門檻較晚,但早在早王朝時期,阿卡德人就逐步接受了蘇美人的文化、宗教和習俗。西元前二三四七年,阿卡德的薩爾貢稱王後,率領軍隊南征北戰,攻取了烏魯克、烏爾、拉戈什等諸多城邦,統一了巴比倫尼亞。兩河流域第一次處於一個統一的阿卡德王國統治之下。
 
  阿卡德人原本的神系較為簡單,最初的信仰似乎主要基於三個神祇:月亮、太陽和金星。在吸收了更為複雜的蘇美神學體系後,阿卡德人依然保持了對這三個星體的崇拜,但將大多數蘇美神祇納入了阿卡德的神譜,神名以阿卡德語命名,其地位和神職則大致不變。天神安變成安努(Anu),水神改名埃阿(Ea),風神恩利爾發音變化不大,太陽神叫沙瑪什(Shamash),月神是辛,愛神伊南娜為伊什塔爾。
 
  當時,烏爾城是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城市保護神──月神辛也躍升為主神。薩爾貢自稱「普天下之王」,同時也不忘把一個女兒獻給月神作為新娘(實為月神廟的女祭司,此風俗起源於早王朝時期)。薩爾貢還宣稱說,他雖然出身低微,父親是農民,自己當過園丁,可是月神之女、愛神伊什塔爾在他做園丁時愛戀他,於是他就成了國王。可見女神伊什塔爾的魅力和威力真是非比尋常,難怪後世國王登基和出征時往往都會宣稱得到她的垂青。
 
  不過薩爾貢的阿卡德王朝統治基礎並不穩固,各城邦頻繁發動暴動,北部的外來民族也對王國構成威脅。西元前二一九一年,來自波斯的游牧民族庫提人入侵巴比倫尼亞,敲響了阿卡德王國滅亡的喪鐘。
 
  蘇美最後的輝煌:烏爾第三王朝  
 
  庫提人的統治維持了約一個世紀,統治者們也接受了蘇美的宗教。此時各城邦紛紛復興,其中拉戈什最為強大,據稱控制了尼普爾和烏魯克。最後烏魯克人恢復實力並擊敗了庫提人。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烏魯克城試圖干預烏爾城和拉戈什城之間的衝突,反被烏爾國王烏爾那姆所滅,後者被稱為第三王朝開創者(第二王朝存在於早王朝時期)。
 
  烏爾第三王朝又稱「蘇美復興」時期,蘇美文明趨於極盛。此時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典《烏爾那姆法典》。宗教上繼續以月神辛為主神。國王的神化日益加深,在一年一度的慶祝新年儀式上,由國王飾演神靈,而由女祭司扮演女神。國王從女祭司手中接過象徵王權的神器,並與女祭司完婚,藉以祈求五穀豐登,這就是著名的「聖婚」儀式,常常伴以宴會、狂歡等活動。  
 
  但好景不常,到第五位國王伊比辛(約西元前二○二九~前二○○六)在位時期,國家日趨衰落。西元前二○○六年,阿摩利人從西北部入侵烏爾王國,埃蘭人則從東南進攻,於西元前二○○六年俘虜伊比辛。烏爾第三王朝宣告滅亡。  
 
  滅亡了烏爾王國的埃蘭人為以辛城的軍隊所逐,退回札格羅斯山脈,而阿摩利人則逐漸定居兩河流域。他們接受當地文化,先後建立一些國家,如南方的拉爾薩、底格里斯河中游的埃什努那等,他們與其他獨立王國如馬里、亞述等為爭奪霸權而展開長期戰爭。
 
  瑪律杜克與漢摩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王國  
 
  在群雄逐鹿兩河流域之時,巴比倫王國悄然崛起。這座城市位於幼發拉底河中游,地扼貿易要衝,早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已成為重要城市。約西元前一八九四年,阿摩利人蘇穆阿布姆在此建國,即古巴比倫王國。漢摩拉比(Hammurabi)(西元前一七九二~前一七五○)繼位初期,巴比倫仍依附於亞述和拉爾薩,西元前一七六三年,巴比倫開始向外擴張。漢摩拉比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先後滅亡以辛、烏魯克、拉爾薩、馬里諸國,於西元前一七五八年完成對除北方的亞述和埃什那努外的整個兩河流域的大統一。  
 
  巴比倫人在各方面均受惠於蘇美人,神話上所受影響更是巨大。巴比倫的神系基本上沿襲了蘇美—阿卡德神系。古巴比倫人從不間斷地抄寫古蘇美文獻,往往附有阿卡德文譯文,同時不斷編纂新的蘇美文獻。  
 
  不過,統一國家的建立使神譜發生了重大變化。倒不是說舊神統統都被推翻,天神安努、水神埃阿、風神恩利爾還是主要神靈。月神辛、太陽神沙瑪什和愛神伊什塔爾也很受重視。但由於巴比倫城成為王國首都,為表現王國的統一,巴比倫守護神瑪律杜克(Marduk)取代天神安努躍居眾神之首。
 
  這時候出現了許多表現瑪律杜克和反映帝王業績的頌歌。被命名為《埃努瑪.埃利什》(Enuma Erish)的泥板上詳細記述了創世神話史詩(埃努瑪.埃利什為長詩的起首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描繪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這場鬥爭發生在世界之母提亞瑪特(Tiamat)和主神瑪律杜克之間。  
 
  創世之前,天地間一片黑暗,除了海洋之外什麼都沒有。但正是在這一片空洞之中,悄然醞釀著巨大的變化。一股名叫提亞瑪特的鹹水和一股名叫阿普蘇(Apsu)的淡水(一說是甜水)在汪洋中不斷交匯,生出幾位神祇。到安沙爾和基莎爾時,他們又生出天神安努,雨神安圖等神,於是宇宙出現了最初的幾代神靈。  
 
  隨著神靈逐漸增多,提亞瑪特和阿普蘇日益感到自己的勢力在縮減。阿普蘇決心將眾神趕盡殺絕。雖然提亞瑪特不同意他的計畫,阿普蘇仍一意孤行。但消息不慎洩露,於是水神埃阿設計誘殺了阿普蘇。埃阿因此成了眾神之首,並在阿普蘇的身體上建立起自己的宮殿。  
 
  阿普蘇的兒子為報父仇向眾神挑戰,狂怒的提亞瑪特也化身巨龍前來助陣。眾神一時手足無措。這時新生代的戰神,埃阿之子瑪律杜克毛遂自薦為眾神之首,率領眾神迎戰帶領怪物軍團的提亞瑪特。他不負眾望,一舉殲滅來犯者,並親手切斷提亞瑪特的腰身,用她的身軀創造天地。爾後他又殺死了提亞瑪特麾下一名叛神欽古(Qingu),用他的血造出了人類,並規定人的天職便是侍奉眾神。這樣瑪律杜克終於建立起巴比倫王國,成為地上的國王、天國之主、眾神之王。   

用户评价

评分

令人惊喜的是,尽管主题是如此古老与遥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保持了一种惊人的现代感和流畅性,没有丝毫的晦涩或矫揉造作。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神族关系——谁是哪个神的后裔,谁又在某场神战中背叛了谁——时,其逻辑链条清晰到令人赞叹。我曾经在其他关于古代近东神话的书籍中,被那些难以梳理的亲缘关系绕得焦头烂额,但在这里,作者似乎为读者铺设了一条平坦且指引明确的道路。他懂得如何通过恰当的比喻和现代思维的类比,来解释那些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理所当然的诸神之间的权力斗争与情感纠葛。这种将“古老”与“易懂”巧妙融合的能力,无疑拓宽了这类硬核题材的受众范围,让即便是初次接触两河文明的读者,也能毫不费力地沉浸其中,享受这场智慧的饕餮盛宴。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楔形文字和泥板文献有着持续关注的业余爱好者,我对于资料的“信度”和“溯源”尤为挑剔。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从我的角度来看,简直是做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引用了《埃努玛·埃利什》或《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译文,更是在关键的学术争议点上,呈现了不同学派之间的观点碰撞与权衡。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某个特定神祇的职能演变时,所引用的多组泥板铭文碎片,那种严谨的对比和交叉验证,给人一种“这是经过了时间淘洗的结论”的强劲信心。它没有回避学界中那些尚未达成共识的模糊地带,而是坦诚地将这些“未解之谜”呈现出来,邀请读者一同思考。这种对待历史的谦卑与求真精神,使得这本书在众多同类读物中,显得格外珍贵和可靠。

评分

这本书的某种内在的节奏感和情绪铺陈,带给我一种近似于朝圣的体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启示”。特别是描绘创世神话的段落,从最初的混沌与原始的二元对立(如提亚马特与阿普苏),到最终恩利尔和马尔杜克等诸神的秩序建立,那种从无序到有序的宏大叙事结构,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仪式感。这种感觉非常奇特,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在参与一次精神上的“重建”过程。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那些古老的寺庙(Ziggurat)顶端,祭司们是如何带着敬畏之心,向着星空吟诵这些故事的。这种深植于文字中的“在场感”,是很多当代文学作品难以企及的深度和厚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的盛宴,纸张的质感厚重而富有历史的沉淀感,封面那幅古老的楔形文字拓片图案,搭配深邃的靛蓝色背景,立刻就将我带入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两河之地”。 每次翻阅时,那种指尖触碰到微粗糙纸面带来的触感,都仿佛是与那些沉睡千年的苏美尔、阿卡德的祭司们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尤其是内页的排版,行距和字号的搭配处理得极为考究,即便面对那些拗口的神祇名字和冗长的谱系,阅读起来也丝毫没有感到疲惫。设计者显然深谙“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古老哲学,他们没有追求现代出版物那种流于表面的光洁,而是用一种近乎朴拙的庄重感,烘托出主题的宏大与神圣。我甚至特意留心了书脊的设计,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它也以一种内敛却不失气场的方式存在着,与其他我收藏的古文明书籍相比,它明显更具一种“源头”的压迫感和权威性。

评分

我必须得承认,我原本对这类“神话考古”类的书籍抱有一种既期待又害怕的态度——期待它能揭示隐藏的真相,又害怕它会陷入枯燥的学术罗列。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实在是高明得惊人。作者似乎拥有将冰冷的史料转化为活生生的史诗的魔力,他没有将这些古老的故事仅仅当作神话来陈述,而是将其置于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地理环境下,去探讨它们诞生的社会根基和心理需求。例如,对于“吉尔伽美什”这位英雄的描摹,简直是跃然纸上,他身上那种对永恒的渴望、对死亡的抗拒,以及最终对有限生命的接纳,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读一个遥远国度的传说,而是如同在聆听一个跨越数千年依然适用的、关于“人”的终极拷问。这种将人类共同的情感困境与特定的文化载体完美结合的笔触,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富穿透力,让人不禁思考,我们今日的道德观和宇宙观,究竟是如何从那些泥板上的刻痕中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