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全圖解!鐵道迷的第一本書【鐵道觀光年後最新修訂版】

彩色全圖解!鐵道迷的第一本書【鐵道觀光年後最新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鄧志忠
图书标签:
  • 铁路
  • 铁道
  • 观光
  • 旅游
  • 交通
  • 交通工具
  • 全彩图解
  • 入门
  • 科普
  • 台湾铁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鐵道觀光年後最新修訂,資訊升級‧嶄新亮相!

黑白極簡風 城際列車EMU3000
最美區間車EMU900
全新一代R200型柴電機車
阿里山Formosensis 福森號
……
 一本掌握最新列車動態與最全面鐵道知識的入門經典

  鐵道達人鄧志忠,集結十幾年來查訪鐵道的研究心得,鎔鑄無數功力完成臺灣鐵道界第一本鐵道知識入門書,其涵蓋內容之廣,是全臺首見的重量力作!

  全書囊括實用的車票識別、時刻表判讀等技能,介紹鐵道迷珍愛的周邊商品、傳授鐵道攝影心法秘訣,亦詳細說明鐵路車輛的技術發展經歷,以及鐵軌線路的運作技術等,是鐵道迷入行的必備工具書。

  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將各類專業的鐵道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加上大量照片、表格圖解,解答各種關於鐵道的謎,活潑有趣、易讀易懂,讓你輕鬆成為見多識廣的鐵道好小子!

本書特色

  ★正宗臺灣製造,全方位介紹臺灣鐵道文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寶島臺灣擁有豐富的鐵道文化,從最貼近自己生活經驗的鐵道文化入門,保證輕鬆奠定鐵道知識基礎,進而有機會去鑽研更廣博精深的鐵道領域。

  ★淺顯好讀,看火車不再只是看門道
  鐵道知識涉及許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動力科學與機械技術研究,作者卻以深入淺出的敘述,引領讀者窺探鐵道專業領域的趣味與豐富!

  ★詳實圖解,快速建立知識概念
  大量照片圖解,加上內行的文字說明,呈現火車車輛、鐵軌與月臺設計的結構與原理。

  ★資訊滿載,知識性、實用性與趣味性兼備!
  從有趣又好玩的鐵道旅行,到火車運轉的科學技術,你想要了解的火車資訊都可以在本書找到。

專文推薦

  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杜微

聯合推薦

  《鐵道情報》總編輯古庭維
   鐵道研究者、臺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航運系助理教授‧知名鐵道作家蘇昭旭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

  這本以彩色全圖解,加上大量照片、表格,將各類專業的鐵道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編纂,其內容之多元、題材之生活化,是臺灣鐵道界少數專為入門者量身打造的知識寶典! ──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杜微

  近年來,除了高鐵和捷運系統興建,許多通勤站、支線紛紛設立。鐵道終於重獲重視。除了鐵道愛好者,這本書更值得鐵道的「使用者」閱讀;鐵道的種種趣味,除了成為搭火車時的小常識與小撇步,更是科技與生活結合的體現。──舊打狗驛故事館館長 古庭維
  
  臺灣的鐵道書籍很多,但一直缺乏一本入門等級,淺顯易懂的火車書,讓對於想進入鐵道世界的朋友能夠立刻上手。這本書的出現,將可帶領更多人進入鐵道的趣味世界裡。──鐵道研究者、臺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
  
  臺灣鐵道界不缺專業,但缺同理心與慈悲心。出書不是為了出名,而是在有生之年,傳承自己生命的熱愛給下一代。作者他用慈悲心,傳承自己生命的熱愛給入門者,點燃鐵道的熱忱,讓鐵道的園地,不是少數「專家」的園地,而是「大家」的園地。這也是我一路走來的理想,感謝鄧志忠的努力,盼本書可以造福更多莘莘學子。──知名鐵道作家蘇昭旭
 
好的,这里为您撰写一份针对“彩色全圖解!鐵道迷的第一本書【鐵道觀光年後最新修訂版】”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不包含该书的具体内容,而是聚焦于其他可能存在的、与铁路爱好和旅行相关的图书主题,以确保内容原创且不重复原书信息。 --- 《鐵道漫遊:深度探索世界鐵道風情與軌跡變遷》 【書籍核心理念】 本书旨在为所有对铁路历史、工程奇迹以及铁路旅行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而深刻的指南。我们相信,铁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集合,更是工业文明的缩影、地域文化变迁的见证者,以及连接世界角落的生命线。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从蒸汽时代的轰鸣到高铁时代的静谧,深入探究全球铁道系统的演变轨迹与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全球鐵道史詩——從蒸汽到電氣化】 本书的开篇将时间轴拉回到工业革命的浪潮之巅,探讨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石的奠基过程。 蒸汽时代的辉煌与衰落: 详细剖析第一代蒸汽机车的诞生背景、技术突破,以及它们如何重塑了国家乃至洲际的地理概念。我们将介绍如“火箭号”等早期标志性机车的结构奥秘,并分析蒸汽机车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美国、德国)的发展侧重点及其对早期工业化的影响。 电气化的革命性飞跃: 深入研究电力牵引技术如何彻底改变了铁路运营的效率和环保性。我们将对比有轨电车、城市轨道交通(Metro)与城际电气化铁路的系统差异,并探讨诸如受电弓、第三轨供电等关键技术的演进。 战火与重建中的铁道: 考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铁路在军事运输和国家战略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本书也将聚焦战后欧洲和亚洲的铁路重建工程,展示铁道工程人员如何在极端条件下恢复和发展交通网络。 【第二部分:軌道上的工程奇觀——跨越極限的設計藝術】 铁路的建设往往是人类挑战自然环境的壮举。本部分将侧重于那些需要非凡工程智慧才能完成的铁路线路。 山嶽與隧道的藝術: 探究如何克服陡峭的山地地形。内容包括螺旋线设计、Z字形轨道铺设的原理,以及长距离隧道(如阿尔卑斯山脉下的工程案例)的通风、排水和安全技术。我们将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隧道挖掘方法的选择与挑战。 橋樑的結構力學展示: 剖析桁架桥、拱桥、悬索桥等不同桥梁类型在铁路线路上的应用。重点解读大型铁路桥梁(如跨海大桥或深谷峡谷桥梁)在承受重载列车动荷载时的结构稳定性分析。 氣候極限下的應對: 聚焦于在极寒(如西伯利亚、北欧)和高海拔(如青藏高原)地区铺设和运营铁路所面临的特殊挑战,包括冻土融沉控制、防雪墙的设置以及轨道热胀冷缩的管理策略。 【第三部分:鐵道旅行的哲學與實踐——慢旅行的魅力重現】 本书的这部分将视角转向铁路作为一种独特的旅行方式,强调其体验价值而非单纯的通勤功能。 經典豪華列車的復興: 详述“东方快车”及其精神继承者们的故事。分析豪华卧铺车厢、餐饮车厢的设计理念,探讨顶级服务如何将铁路旅行升华为一种生活美学体验。我们还会对比不同国家豪华列车的服务差异与文化特色。 風景線路的深度解讀: 精选全球公认的最佳风景铁路线路(例如加拿大的落基山脉观景线、秘鲁的安第斯山脉路线)。每条线路不仅会展示其摄影价值,更会结合沿途的地理、生态和人文历史进行深度解读。 微型鐵道與模型世界: 专门开辟章节探讨铁路爱好者文化中的“微缩世界”。介绍世界著名的室内模型铁路展馆、微缩景观的制作工艺,以及如何通过模型来重现历史场景和特定线路的魅力。 【第四部分:當代鐵路的面貌——高速化與未來趨勢】 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铁路系统的前沿发展与未来愿景。 高速鐵路的全球競賽: 详细对比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德国ICE以及中国高铁的技术差异与运营模式。分析磁悬浮列车(Maglev)技术在商业化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貨運鐵路的命脈: 探讨洲际货运铁路(如中欧班列)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分析集装箱化如何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以及多式联运在未来物流网络中的角色。 智慧鐵道與永續發展: 展望利用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列车调度、预测性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的未来图景,以及绿色能源在铁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本书特色】 本书力求在严谨的工程技术分析与丰富的人文历史叙事之间找到平衡。内容组织结构清晰,信息密度高,旨在满足从入门级爱好者到资深专家的多层次阅读需求。通过详尽的图表、历史照片与结构剖析,读者将能构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铁路世界观。 目标读者: 铁路历史爱好者、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热衷于深度文化旅行的背包客、以及所有对工业遗产与宏大工程着迷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鄧志忠


  1977年3月於臺南市出生,在臺中大甲長大。喜歡鐵道各種事物,曾任「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理事」、「鐵道情報」總編輯。

  主要研究興趣是產業鐵道、輕便鐵道及已廢除路線調查,並曾針對臺灣鐵道環境特性發表鐵道舊線跡踏查概念與方法論,定期在《鐵道情報》雜誌發表舊線跡踏查專欄,日本鐵道迷曾稱「臺灣鐵道舊線跡踏查的第一人」。
 

图书目录

鐵道旅行篇─和鐵道第一次親密接觸    
1.沒有鐵軌也算是鐵道嗎?
2.哪裡有欣賞火車英姿的絕佳視野?
3.小小車票裡頭隱藏多少大學問?
4.高鐵車票左下角的編碼代表什麼意思?
5.哪裡可以購買臺鐵周遊券?
6.如何善加利用捷運一日券?
7.順行與逆行,代表列車開往什麼方向?
8.如何善用時刻表來追蹤列車動態?
9.列車運行圖和時刻表有什麼不同?
10.如何來一趟方便又簡單的鐵道旅行?
11.什麼是兩鐵旅行?有哪些乘車限制?
12.搭乘高鐵或捷運,也能攜帶腳踏車嗎?
13.什麼是郵輪式列車?和船運有關嗎?
14.各地鐵路便當都是同一家餐廳烹製的嗎?

玩家蒐藏篇─捕捉火車快飛的瞬間
15.什麼是鐵道舊線跡探查?如何規劃執行?
16.如何拍出媲美專業級鐵道攝影作品?
17.怎麼挑選適合鐵道攝影的相機?
18.何處可以捕捉兩鐵交會的精采時刻?
19.什麼是名片式車票?有什麼意義與價值?
20.蒐藏鐵道模型有什麼樂趣?
21.哪裡可以購買鐵道紀念品?
22.臺灣有哪些鐵道博物館或文化園區?
23.如何實現「住」在火車上的夢想?
24.哪裡可以親身體驗駕駛火車的快感?
25.哪兒有志同道合的鐵道迷夥伴?
26.鐵道迷必讀的刊物有哪些?
27.鐵道節是哪一天?
28.鐵道迷必追的神祕列車有哪些?

營運車輛篇─懷舊騰雲號到飆速普悠瑪
29.如何探索火車的身世之謎?
30.自強號、莒光號和區間列車有什麼不同?
31.阿里山小火車的票價如何計算?
32.高鐵列車有幾節車廂?商務車廂在第幾節?
33.蒸汽火車的動力來源是什麼?
34.什麼是水櫃式蒸汽火車?
35.臺灣何處還能聽見蒸汽火車的汽笛聲?
36.什麼車有「鐵道界大力士」的霸名?
37.什麼是推拉式電力機車?
38.什麼車不需要火車頭也能前進?
39.什麼是電聯車?電聯車有什麼優點?
40.柴油機車可以在非電氣化鐵路上行駛嗎?
41.怎麼分辨柴電機車與電力機車?
42.臺鐵有哪些種類的客車?各有什麼用途?
43.為什麼臺鐵貨車上有奇怪的注音文?
44.什麼車是臺灣最重量級的火車?
45.臺北捷運列車也是電聯車嗎?
46.高雄捷運列車和臺北捷運有什麼不同?
47.臺灣新幹線─高鐵的最高時速是多少?
48.什麼是傾斜式列車?有哪些優異性能?

機務運轉篇─火車不相撞、會轉彎的大哉問
49.火車駕駛室裡頭有哪些精密儀器?
50.火車車廂是如何連結在一起的?
51.決定火車車輛穩定性的關鍵設施是什麼?
52.電車上方的集電弓有什麼用途?
53.「預」「切」「復」標誌代表什麼意思?
54.鐵道標誌有幾類?分別傳達什麼訊息?
55.什麼單位是負責調度控制列車的樞紐中心?
56.如何防止高速運行的列車相撞?
57.什麼是閉塞行車制度?曾歷經哪些變革?
58.電氣路牌是什麼?為何司機要拋接路牌?
59.什麼是臂木式號誌機?
60.色燈號誌機有幾種燈號顏色?
61.如何判讀預告號誌機傳達的訊息?
62.高鐵和捷運的號誌燈,設置在哪裡?
63.平交道可分為幾類?有哪些重要設施?
64.暫停運轉的火車頭會在哪裡休息?
65.扇形車庫有什麼功能與價值?
66.哪些鐵路設施是專為蒸汽火車設置的?
67.退休的火車頭會到哪兒去呢?

鐵軌線路篇─穿山越嶺鐵支路
68.鐵軌的橫切面是什麼形狀?
69.什麼是窄軌?標準軌距是指多少?
70.不同軌距的軌道可以並存於同一條路線上嗎?
71.火車如何轉換軌道?
72.如何防止高速奔馳的火車衝過路線盡頭?
73.鐵道路線是如何規劃的?
74.影響路線選擇的重大因素有哪些?
75.克服崇山峻嶺鋪設鐵路的方式有哪些?
76.火車如何穿過高山、越過小溪?
77.什麼是路權?ABC型路權有什麼差別?

車站月臺篇─鐵道旅行的起點與轉捩點
78.車站有何功能?各級車站有什麼差別?
79.車站內有那些空間與設施呢?
80.為何提供乘客上下車的平臺叫做月臺?
81.常見的月臺型式有哪些?
82.月臺如何編號?
83.汽車也有專用的火車月臺?

鐵道事業篇─探索鐵路大觀園
84.臺灣有哪些鐵道事業?
85.臺灣鐵路管理局有多少營運路線?
86.臺灣高鐵創下哪些前所未有的紀錄?
87.臺灣有哪些都會捷運?
88.捷運和地下鐵有什麼不同?
89.哪些鐵道可以直接提供機場接駁服務?
90.臺灣有哪些具有觀光價值的鐵道?
91.阿里山森林鐵路有何特別之處?
92.臺灣也有輕軌列車嗎?

鐵道職人篇─我要成為列車長!
93.執掌列車的司機要做哪些工作呢?
94.維護車站與行車秩序的是哪些工作人員?
95.誰是讓火車順利運行的幕後功臣?
96.除了販賣餐飲,服務員還有哪些工作?
97.為什麼有鐵路警察?他們的任務是什麼?
98.安排列車發車班次的是哪些工作人員?
99.如何從臺鐵員工的帽子分辨身分職等?
100.如何投身鐵道事業?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82604
  • 叢書系列:遠足工具書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獻給鐵道初心者的入門經典


  曾任《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的鄧志忠先進,畢生致力於鐵道文化的推廣,彙整其個人長年在鐵道文化領域的心得,於2014年10月出版《鐵道迷的第一本書》,發行後即獲得讀者廣大的迴響,網友評鑑5顆星,至2018年8月即已三版二刷,從初版至今轉眼快10年,現在又將全新再版,不管是做為鐵道業營運人員,還是多年好友的我,都樂意鄭重推薦這本值得交通喜好者留存的經典書籍。

  近年來臺灣的軌道運輸呈現蓬勃發展,體現於大眾運輸的便利性,也在節能環保的功能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許多使用者更想了解大眾運具的特殊性及專業性,如何讓需求者及好奇者能最快了解交通運輸的專業及享受其中的樂趣,特在本書中囊括「鐵道旅行篇」、「玩家蒐藏篇」、「營運車輛篇」、「機務運轉篇」、「鐵軌線路篇」、「車站月臺篇」、「鐵道事業篇」及「鐵道職人篇」等八大主題及100則子題,一網打盡所有鐵道話題!

  這本以彩色全圖解,加上大量照片、表格,將各類專業的鐵道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如實用的車票識別、時刻表判讀技能,介紹鐵道迷珍愛的周邊商品、傳授鐵道攝影心法祕訣,亦詳細說明鐵路車輛的技術發展經歷,以及鐵軌線路的運作技術等,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編纂,其內容之多元、題材之生活化,是臺灣鐵道界少數專為入門者量身打造的知識寶典!是鐵道迷甚至是軍事迷入行必備工具書,難能可貴的是,本書解答了各種關於鐵道的謎,活潑有趣、易讀易懂,讓你輕鬆成為見多識廣的鐵道好小子!

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杜微

自序

最喜歡的,還是火車


  在臺灣這個小小的島嶼上,曾經修築超過數千多公里的鐵道路線,各式各樣的火車在寶島土地奔馳過,但諸多歷史上的主客觀因素,讓一條一條鐵道路線、車站與列車消失,而僅存的鐵道路線至今肩負著臺灣陸上運輸的重責大任,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當在演進的過程中,人們也再度發現軌道運輸的優點與價值,除了我們熟知的臺鐵、高鐵與捷運,各處的觀光鐵道線與鮮為人知的專用鐵路,也讓許多喜愛火車的人深深著迷。

  在網路資訊為主的時代,像這本《鐵道迷的第一本書》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資料再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說真的,我也樂於花時間為這本書再更新裡面的內容,讓更多喜歡火車、鐵道的朋友,能夠擁有入門的敲門磚。

  距離上一版發行已經將近四年,在這四年全球經歷了一場疫情浩劫,但在臺灣的鐵道也悄悄有了變化,許多新式車輛陸續進來,新興的都市軌道運輸系統也開通營運,當然也有許多列車消失在時刻表上,疫情也影響了許多原本正常的鐵道活動;疫情過後,人們再度緩緩恢復到之前的日常,除了重拾以往的生活之外,也慢慢再度關注到周遭的一切,當然也會發現現在臺灣的鐵道風景有不一樣的感覺。

  再版的《鐵道迷第一本書》,依然是一本給喜歡火車、鐵道的讀者的入門書!既然是「入門書」,文字就不應該太過生硬,雖然是第四版了,我仍然絞盡腦汁思考怎樣將生硬的火車、鐵道再度軟化成為大家一看就懂的表達方式;當讀者翻閱這本書時,依舊不需要有任何的鐵道知識背景,卻可以輕鬆建立基礎,進而有機會去鑽研更廣博精深的鐵道研究,朝向更「專業」的鐵道專家領域邁進!

  除了舊版37位成就這本書的專家與好友之外,再版的新書要感謝林以峰、陳健雄與臺鐵局綜合規劃處文資科翁惠平科長再度協助,何宜珊、林佳燕、吳鈞泰、Nicole Lai等好友不吝幫忙,幫忙最新照片與資料的蒐集彙整,更要謝謝杜微局長親自審認,讓這本再版書更加精采豐富,也更具有可看性,讓更多喜愛火車的人,能夠好好的認識火車與鐵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性极强,从基础知识的普及,到进阶的观光实践,再到对未来铁路发展趋势的探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完全符合一个初学者逐步深入学习的认知规律。我特别佩服作者在处理“铁路历史”部分时的严谨态度,虽然内容丰富,但绝不拖沓,而是抓住了每个关键历史节点对现代铁路网络形态产生的决定性影响。尤其是关于特定国家或地区铁路系统的比较分析,做得相当到位,能够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宏观的地理和技术认知框架。这种既能满足“扫盲”需求,又能提供深度思考素材的平衡感,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它不只是简单罗列事实,而是教会你如何去“理解”铁路,而非仅仅是“观看”火车。

评分

我对其中关于“铁道观光”主题的切入点感到非常惊喜,它没有局限于介绍那些耳熟能详的著名观光列车,而是深入挖掘了一些相对冷门但风景绝佳的线路。作者对于路线的选择似乎有着独特的品味,很多地方即便是资深铁路爱好者可能也未曾耳闻。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列出“哪里有火车”,而是详细地分析了“为什么值得去坐这趟火车”,从沿途的地形地貌到当地的特色美食,都做了细致的串联。这种“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攻略性,让这本书从纯粹的爱好者的理论书籍,升级成了实实在在的旅行策划宝典。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具体观光线路时,所配上的那种手绘风格的地图标注,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导航图,但那种艺术感和信息量的完美平衡,让我在规划下一次旅行时,可以非常直观地想象出旅途的样貌。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里面塞满了密密麻麻的时刻表和线路图,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讲究,大量留白的使用让眼睛得到了极大的休息,阅读体验简直是一流的享受。它更像是一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铁路文化散文集,里面穿插了许多作者游历各地的见闻和体验,那些生动的故事让冰冷的铁轨和车厢瞬间变得有“人情味”起来。比如,有一段描述了在某个偏远山区小站等待一趟老式蒸汽火车的经历,那种等待中的期待、蒸汽机的轰鸣声以及随之而来的怀旧感,都被作者细腻地捕捉并传达了出来,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那种对慢节奏旅行的向往油然而生。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一本简单的“入门指南”,它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铁路深层文化和情感世界的大门,让人开始思考火车旅行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意味。

评分

这本关于铁路的指南,光是翻开封面就能感受到一股热情洋溢的氛围,色彩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立刻被那些高清的、仿佛触手可及的机车照片吸引住了,每一张图的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敷衍的、随便拍拍的素材。特别是关于不同年代列车的演变,作者似乎花了很多心思去搜集那些罕见的早期型号,配上的文字解说虽然没有深入到技术手册的程度,但对于一个初入门槛的“铁路迷”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知识库。它没有堆砌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和的方式,把复杂的铁路系统和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而且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铁道摄影技巧”那一章节,给出的建议非常实用,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按快门,更是教你如何捕捉到光影与钢铁交织出的那种独特美感,看完后立刻就有种想背起相机冲到铁道线边上的冲动,这本书成功点燃了我对这个领域的更多热情。

评分

拿到手翻阅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诚意满满”。这本书的装帧质量非常高,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收藏级别,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而且,它似乎非常注重“与时俱进”,对于近年新开通的或进行过重大升级改造的铁路线路,都有详尽的介绍和实景照片,显示出编纂团队的持续跟进和投入。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对于“铁路周边文化产品”的介绍,比如各种徽章、车票收藏的门道,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主菜,但却极大地丰富了铁路迷的周边乐趣,让爱好不再局限于铁轨本身。总而言之,这本书用最直观、最美观的方式,为所有对铁路抱有好奇心的人,提供了一份既实用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详尽指南,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