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edmine管理企業MIS的那些鳥事:提升資安、專案與IT管理的30個錦囊妙計(iThome鐵人賽系列書)【軟精裝】

使用Redmine管理企業MIS的那些鳥事:提升資安、專案與IT管理的30個錦囊妙計(iThome鐵人賽系列書)【軟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宇倫(Allan Lo)
图书标签:
  • Redmine
  • MIS
  • 專案管理
  • IT管理
  • 資訊安全
  • 資安
  • iThome
  • 鐵人賽
  • 軟精裝
  • 企業應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台第一本繁體 Redmine 專書
從管理角度去思考 Redmine 的應用
市面上最完整的 Redmine 學習指引書

  本書內容改編自第14屆 iThome 鐵人賽 IT 管理組冠軍系列文章《管理 MIS 的鳥事-使用 Redmine》。

  本書在介紹 MIS 業務的管理,透過 Redmine 建構中小企業的 MIS 內部業務管理工具。平台上表單管理建構背後所代表的管理意涵,以及與 MIS 部門業務管理、ISMS(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O 27001:2022控制項要求的執行管理才是本系列文章想要跟大家分享與交流。

  作者試著用不同的工具試圖建立一個幫助中小企業 MIS 的工具管理機制,概念中這個機制可以把 MIS 日常及計畫執行的所有紀錄透過管理工具可以有一個有秩序的管理,並用最簡單低成本的方法建立一個符合 MIS 業務的管理平台。工具很多,商業軟體和自由軟體都有,MIS 也可以自行寫程式開發,但作者希望建立的是一個不需要太多技術也能夠維護的管理平台。最後選擇用 Redmine 並實際在某一家企業的 MIS 建構出一個 MIS 內部作業的管理平台。

  選擇 Redmine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作者對 MIS 部門希望以專案管理的概念去管理這個部門所有被賦予的任務和業務,Redmine 的設計符合這樣的特性。

  【目標讀者】
  a.中小企業的 MIS 主管與 IT 從業人員
  b.企業 ISMS 資安管理人員
  c.專案管理人員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与您提供的书名《使用Redmine管理企業MIS的那些鳥事:提升資安、專案與IT管理的30個錦囊妙計(iThome鐵人賽系列書)【軟精裝】》无关,专注于企业级数据治理、敏捷转型中的组织变革管理,以及云计算环境下的成本优化策略。 --- 图书名称:《数据驱动的未来工厂:从遗留系统到智能决策的企业数据治理蓝图与变革领导力》 图书简介 在信息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是否需要”的选项,而是“如何有效落地”的关键挑战。然而,许多组织在追求“数据驱动”的过程中,往往陷入数据孤岛、治理混乱以及技术与业务脱节的泥潭。《数据驱动的未来工厂》正是为解决这些痛点而生,它提供了一套系统化、可落地的企业数据治理蓝图,并深入探讨了在推行这些变革时,领导者必须掌握的组织变革管理艺术。 本书并非停留在理论探讨,而是基于作者团队多年来服务于跨行业大型企业,成功引导其完成数据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的实战经验。我们摒视传统信息系统建设的僵化流程,聚焦于如何将数据能力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构建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精准预测与决策的“未来工厂”。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完整闭环。 --- 第一部分:遗留系统的解构与现代数据架构的基石 现代企业的IT环境中,大量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s)如同沉重的包袱,它们承载着历史数据和核心业务逻辑,却阻碍了实时分析和敏捷开发。本部分将首先剖析遗留系统的核心风险,并提出一套渐进式的解构策略。 核心内容包括: 1. 技术债务的量化与优先级排序: 如何建立一个框架来评估不同遗留系统的技术风险、业务依赖度和迁移成本,从而制定出“先动哪一块”的明智策略。 2. 数据铸造厂(Data Foundry)的建立: 介绍如何通过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数据摄取、清洗和转换管道(Pipeline),从异构的源系统中安全、高效地抽取数据,并将其标准化、结构化,为后续的治理和分析做准备。我们详细阐述了CDC(Change Data Capture)技术在最小化业务中断前提下,实现数据同步的实践方法。 3. 微服务与数据所有权: 探讨在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迁移的过程中,如何清晰界定数据所有权(Data Ownership)和数据使用责任(Data Stewardship),确保去中心化的服务架构下,数据一致性不被破坏。 --- 第二部分:企业级数据治理的实践框架与合规基石 数据治理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先决条件。本书摒弃了那些徒有其表的文档式治理,转而关注如何将治理融入日常的开发与运营流程(DataOps)。 本部分着重于: 1. 建立跨职能的数据治理委员会(DGC): 介绍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治理组织结构,明确业务方、法务、安全和IT团队在数据生命周期中的角色与权责矩阵。 2. 元数据管理与数据目录的自动化: 深入讲解如何利用自动化工具扫描、分类企业内部所有数据资产,建立一个可搜索、可理解的中央数据目录。这包括技术元数据、业务术语和数据血缘(Data Lineage)的可视化追踪,确保业务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可信赖”的数据源。 3. 隐私计算与数据合规闭环: 针对日益严格的GDPR、CCPA等法规要求,本书提供了在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销毁全生命周期中嵌入隐私保护机制的方法。特别是针对敏感数据(PII)的去标识化、假名化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分析。 --- 第三部分:敏捷转型中的组织变革管理艺术 技术架构的升级往往比组织文化的转变要快得多。本书认为,数据治理的成败,关键在于人的接受度和协作效率。本部分是全书的灵魂,聚焦于“变革领导力”。 重点探讨以下关键领域: 1. “数据素养”的培养路径: 设计一套针对不同层级(从高管到一线分析师)的数据使用能力提升计划。这不仅仅是工具操作培训,更是思维模式的转变,鼓励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文化。 2. 跨职能团队的融合策略: 如何打破传统的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筒仓效应”(Silo Effect)。引入敏捷方法论(如Scrum或Kanban)来管理数据项目,确保技术产出与业务价值紧密对齐。 3. 阻力管理与沟通策略: 系统性地分析在推行数据集中化和标准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抵制力量(如对权力下放的恐惧、对现有流程改变的不适),并提供一套基于同理心和透明度的沟通与激励机制。 --- 第四部分:云计算环境下的成本优化与弹性扩展 随着企业加速上云,如何平衡数据处理的性能需求、安全要求与不可控的云成本,成为CIO们面临的新课题。 本部分提供了具体的云成本控制策略: 1. FinOps在数据平台的实践: 介绍将财务责任(Financial Accountability)融入工程实践的方法论。如何监控和优化云数据仓库(如Snowflake, BigQuery)的计算资源使用,识别并消除“僵尸资源”。 2. 数据分层存储的自动化策略: 针对不同访问频率和业务重要性的数据,设计自动化的冷热数据迁移策略,利用云存储的成本梯度,实现TCO(总体拥有成本)的显著降低。 3. Serverless与弹性数据管道: 探讨在数据湖和数据仓库架构中,如何最大化利用Serverless计算能力,实现按需付费的弹性伸缩,避免资源预留带来的浪费。 --- 第五部分:构建智能决策的未来展望 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数据治理成熟后的愿景——如何通过一个稳定、可靠的数据基础,赋能高级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 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统一的特征工程平台(Feature Store),管理和复用机器学习模型所需的特征数据,极大地缩短AI项目的部署周期。同时,探讨“可解释性AI”(XAI)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确保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决策系统,其依据也能被治理框架下的审计流程所追踪和理解。 本书特色 实战导向: 案例覆盖金融、制造和零售等多个行业,提供具体可执行的模板和检查清单。 领导力聚焦: 不仅是技术手册,更是变革管理和组织文化的指导书。 前瞻视野: 结合最新的云原生技术和数据合规趋势,确保理论的生命力。 《数据驱动的未来工厂》是企业架构师、数据治理官、IT转型负责人以及所有致力于推动组织向真正“智能运营”迈进的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将帮助您拨开数据迷雾,将技术投入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宇倫 (Allan Lo)


  學歷: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畢業。

  經歷:資策會、亞太電信資訊部、Superrite 電子集團資訊部門主管、SUPER 馬來西亞廠營運主管、半導體設備公司 IT 專案及資安主管。

  專長領域:多年來主要 IT 技術經驗在 MIS 的應用系統開發領域,在製造業 MIS 有十多年的 IT 管理經驗,擅長用專案管理的工具和思維管理企業 MIS 部門、IT 技術及 IT 人員的管理。

  近年專職資安管理顧問,協助企業建構 ISMS(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及 IT 技術解決方案。在資安管理系統主要專注於2個領域協助科技廠商取得資安的認證:
  1. 公務機關及企業 ISO 27001認證輔導
  2. 汽車產業 VDA TISAX ISA Information Security 與 Prototype Protection AL2 / AL3合規輔導
 

图书目录

Chapter1 中小企業 MIS 的鳥事及 MIS 部門管理的專案思維
1.1 中小企業 MIS 的鳥事
1.2 專案管理的概念及 MIS 應用
1.3 MIS 管理工具的選擇
1.4 Redmine 的安裝及設定

Chapter 2 Redmine 的介紹
2.1 Redmine 系統邏輯說明
2.1.1 使用者視野- 基本流程
2.1.2 專案管理員視野- 基本流程
2.1.3 Redmine 系統功能說明
2.2 自行建立及維護表單
2.3 專案版面的規劃

Chapter 3 日常管理:Redmine 在 MIS 日常業務管理的錦囊
3.1 妙計01:AR 管理
3.2 妙計02:資訊服務申請
3.3 妙計03:MIS 部門週會工作進度追蹤
3.4 妙計04:MIS 部門主管月會報告管理
3.5 妙計05:機房工作日誌
3.6 妙計06:MIS 部門耗用工時及工作進度檢討
3.7 妙計07:MIS 文件知識庫
3.8 妙計08:MIS 的績效衡量 KPI

Chapter 4 異常管理:Redmine 在問題回報及處理的錦囊
4.1 妙計09:使用者問題回報系統
4.2 妙計10:資安事件及異常紀錄
4.3 妙計11:異常管理的績效衡量 KPI

Chapter 5 變革管理:Redmine 在 MIS 專案管理的錦囊
5.1 MIS 的專案及專案管理五大階段
5.2 妙計12:MIS 的新專案管理:起始階段
5.3 妙計13:MIS 的新專案管理:規劃階段
5.4 妙計14:MIS 的新專案管理:執行階段
5.5 妙計15:MIS 的新專案管理:監控階段
5.6 妙計16:MIS 的新專案管理:結束階段

Chapter 6 ISMS 管理:Redmine 在 ISO 27001:2022 合規應用的錦囊
6.1 ISMS(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建立:ISO 27001:2022 的要求
6.2 ISO 27001:2022 本文4-組織全景
6.2.1 妙計17:組織全景議題的整理
6.3 ISO 27001:2022 本文5-領導
6.3.1 妙計18:資安政策的公告
6.4 ISO 27001:2022 本文6-規劃
6.4.1 妙計19:變更申請單
6.5 ISO 27001:2022 本文7-支援
6.5.1 妙計20:人力資源的紀錄規劃
6.6 ISO 27001:2022 本文8-運作
6.6.1 妙計21:風險改善與機會實作計畫的管理
6.7 ISO 27001:2022 本文9-績效評估
6.7.1 妙計22:內部稽核報告及管理審查報告管理
6.8 ISO 27001:2022 本文10-持續改善
6.8.1 妙計23:矯正處理單
6.9 ISO 27001:2022 附錄 A 控制主題與控制措施
6.9.1 妙計24:情資蒐集、威脅與弱點管理
6.9.2 妙計25:日誌審查管理
6.9.3 妙計26:外對內連線管理

Chapter 7 ISMS 管理:Redmine 在 ISMS 作業管理的錦囊
7.1 妙計27:ISMS 平台整體規劃
7.2 妙計28:ISMS 文件管理
7.3 妙計29:ISMS 表單紀錄的管理
7.4 妙計30:外部稽核報告管理
7.5 下一步: ISMS、ISMS 管理平台、資安系統工具

A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35721
  • 規格:軟精裝 / 368頁 / 17 x 23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企业IT管理的宏观角度来看,如何将Redmine从一个单纯的任务跟踪工具,升级为一个全面的IT治理平台,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套方法论,说明如何利用Redmine的数据报告来支撑管理层的决策,那就更具战略意义了。比如,如何量化安全事件的修复时间(MTTR),或者如何通过工时分析来优化资源分配,这些都是高层管理者非常关心的指标。我期待它不仅停留在如何“设置”Redmine,而是如何“驾驭”Redmine去驱动整个IT部门的效能提升,让这个工具真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得力助手,而不是另一个吃灰的系统。这种深度整合的视角,是衡量一本技术管理书籍水平的关键所在。

评分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那些鸟事”这几个字,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感觉作者非常了解我们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那些头疼的问题。我一直觉得,管理企业信息系统(MIS)这块工作,表面光鲜,内里却充满了各种突发状况和难以言说的琐碎,光是安全合规、项目进度、日常运维这些事,就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所以,看到这本书聚焦在如何用Redmine这个工具来应对这些“鸟事”,我心里立刻就有了期待。市面上很多工具类的书籍往往只讲功能怎么用,但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实战经验的分享,那些“锦囊妙计”听起来就非常实用,希望它真的能提供一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指导。我尤其关注它如何整合安全、项目和IT管理这三个看似独立但又密不可分的领域,期待它能给出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也挺吸引我的,那个“iThome铁人赛系列书”的标识,多少能说明它经过了技术社群的检验和认可,这比单纯的商业推广更有说服力。作为一名常年和各种项目管理软件打交道的IT经理,我深知工具本身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工具的流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度融合。Redmine虽然强大,但要让它真正发挥效用,尤其是涉及到跨部门协作和风险控制时,往往需要一些“潜规则”和最佳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点,比如如何定制工作流来强制推行安全检查,或者如何利用甘特图和时间日志来更准确地评估未来项目的复杂性。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别人不会轻易分享的、在实际项目中踩过坑后总结出来的技巧,那这本书的价值就非常高了。

评分

这本书的风格描述里带着一种略微“吐槽”的口吻,这让我觉得作者在写作时是抱着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心态,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读到那些脱离实际的“标准流程”。我更看重的是那种“过来人”的忠告,比如在实施某种安全策略时,团队成员可能有哪些抵触心理,以及如何巧妙地通过Redmine的界面设计或通知机制来缓解这些阻力。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冲突”和对应的应对策略,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远超那些纯技术的文档。这种将技术工具与组织行为学相结合的洞察,是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的。

评分

我注意到书名里强调了“30个锦囊妙计”,这暗示了内容的精炼和高度的实战性,不像有些厚重的参考手册那样让人望而生畏。我更倾向于这种“点对点”的解决方式,即当我遇到一个特定问题时,能迅速翻到对应章节找到快速修复的方法。例如,在企业内部推动更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通常会遇到阻力,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基于Redmine的、既能保证流程合规性又不至于扼杀团队效率的巧妙配置方法,那简直是雪中送炭。总而言之,这本书如果能做到理论指导和具体操作步骤的完美结合,让读者读完后能立刻带着清晰的思路去优化手头的工作,而不是看完后依然迷茫,那它就成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