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三冊)(四版)

民事訴訟法(第三冊)(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淑明
图书标签:
  • 民事訴訟法
  • 訴訟程序
  • 民事訴訟
  • 法律
  • 法學
  • 訴訟
  • 民事
  • 臺灣法律
  • 四版
  • 教科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這是一本為民法、民訴搭起橋樑的教科書!
 
  體系架構:按訴訟進行流程,循序為階段式說明。如果您對民事訴訟法的認識,仍然停留在「點」的觀念、沒有「線」的連結,本書的階段式說明法,為您將零散的觀念,依序串起。
 
  案例解析:以訴訟法爭點為主軸、民法實例為藍本。如果您看到實例題,總是找不到爭點,本書透過大量案例解說,示範如何將民事訴訟法抽象的觀念,化為具體的實例解析步驟。
 
  全真考題:收錄國家考試試題,詳實解說破題要領。如果民事訴訟法是您通過國考門檻的致命傷,本書嚴選歷年經典試題,依各派學說示範解題技巧,民事訴訟法將成為助您跨過國考門檻的利器。
 
  修法趨勢:時時留意修法動態、處處反映立法趨勢。如果民事訴訟、家事事件程序的「詭譎多變」讓您摸不著頭緒,本書獨特的體系化及比較式解說法,絕對是您掌握最新修法走向的必備寶典。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民事诉讼法领域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介绍与《民事訴訟法(第三冊)(四版)》可能涉及的主题相辅相成的其他重要领域,内容力求专业、深入,不提及您提供的特定书名: --- 《民事訴訟程序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證據、判決與救濟程序深度解析》 內容概述 本書聚焦於當代民事訴訟法學中最具挑戰性與實務影響力的核心議題,旨在提供一套結構嚴謹、論證深入的理論框架,並輔以最新的實務操作指引。本書不著重於訴訟程序概論,而是直接切入對訴訟效能、當事人權利保障以及裁判品質產生決定性影響的關鍵環節——證據調查、判決宣告的有效性,以及程序救濟機制的實用性。全書分為四大板塊,層層遞進,力求在學理深度與操作廣度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第一編:證據法理論與證據開示實務 證據法是民事訴訟的心臟。本編深入探討了證據價值的確立、證據調查的界限與證據開示的倫理基礎。 一、 證據評價標準的演進與當代挑戰 本章首先追溯了傳統自由心證原則在現代科學鑑定技術(如DNA、數位證據)面前所面臨的衝擊與調適。重點分析了「蓋然性」(Probability)在民事證明責任分配上的實質意義,區分「高度可能」(More Likely Than Not)與「經驗法則適用」的界限。深入討論了舉證責任轉移理論(如舉證責任倒置、輔助舉證責任)在特殊侵權訴訟(如環境污染、醫療糾紛)中的應用困境與學說發展。 二、 證據保全與證據開示機制的改革 本章著重探討證據的及時性與完整性保障。詳盡分析了新型證據保全(特別是電子數據的靜態與動態保全)的法律依據與技術要件。針對證據開示程序,本部分著重分析了強制開示與自願揭露的平衡點,探討當事人基於商業秘密或隱私權行使拒絕開示的合法性抗辯,以及法院在平衡探求真實與當事人權益保障時的司法裁量空間。此外,對偽造或不實證據所帶來的程序性處罰(如懲罰性證據排除)進行了系統性的比較法考察。 第二編:裁判的效力、類型與既判力邊界 判決作為訴訟程序的最終目的,其穩定性與明確性至關重要。本編專注於裁判本身的法理基礎與效力範圍的界定。 一、 給付判決與形成判決的界線重構 本書細緻分析了不同類型判決(確認判決、給付判決、形成判決)在實體法上與程序法上的獨立性與關聯性。特別是針對「給付義務的預先確認」在現行法體系中的定位,探討其與傳統確認之訴的異同。對於形成判決,則深入探討了形成權的行使與訴訟標的特定性要求之間的關係。 二、 既判力與反覆之訴(Re-litigation)的控制 本章是裁判效力研究的核心。詳細剖析了既判力(Res Judicata)的積極效力(前訴判決的承認義務)與消極效力(禁止重複起訴)。重點探討了「訴訟標的同一性」判斷的標準,包括訴訟原因的實質關聯性探求。此外,針對當事人基於新事實或新法律見解試圖挑戰既判力的情形,詳盡分析了特別救濟程序(如確認判決不存在)的適用門檻,以及程序誠信原則在阻止反覆起訴中的作用。 第三編:非訟程序與訴訟程序之間的銜接與衝突 現代民事紛爭解決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審判庭。本編探討了非訟程序(如仲裁、調解)與訴訟程序之間的互動機制,以及如何確保程序的連續性與一致性。 一、 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程序正當性審查 本章專門分析了國際與國內仲裁裁決的司法審查範圍。區分了對仲裁程序實體違背公共秩序(Public Policy)的審查與對仲裁員程序瑕疵的審查。著重分析了在聲請撤銷仲裁裁決的訴訟中,法院應採取的「從輕審查原則」與「實質審查必要性」之間的權衡藝術。 二、 附帶性爭議與先決問題的處理 探討了當民事訴訟所依據的法律關係需先由其他特別程序(如行政機關的認定或專業委員會的鑑定)確認時,應如何處理「先決問題」。分析了民事法院在承認該先決認定時的拘束力範圍,以及當先決問題在不同程序中得出不同結論時的程序衝突解決機制。 第四編:程序法上的新型救濟與當事人訴權保障 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結構,傳統的救濟方式面臨壓力。本編關注當前司法改革中出現的新型程序保障工具。 一、 程序保障性救濟:程序中止、中斷與駁回之精確適用 本章系統梳理了程序中止、中斷的法定事由及其對訴訟時效的影響。特別關注了因共同訴訟人地位變更(如繼承、法人合併)導致的程序法定中斷情形的處理細節。同時,深入剖析了法院依職權或應聲請對顯無理由的訴訟(Vexatious Litigation)進行程序駁回的標準,以維護司法資源的有效利用。 二、 當事人適格與訴訟權的擴張解釋 本編探討了在集體訴訟或代表訴訟之外,如何通過擴張解釋「適當當事人」概念來保障受侵害的廣泛群體權益。詳細比較了以法人名義請求確認「非財產權」侵害的訴訟可行性,以及在環境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領域中,如何有效賦予非直接利害關係人參與訴訟的權利基礎。 --- 適用對象: 具有民事訴訟法基礎,需要深入研究證據法、裁判效力及程序制度革新的法學研究者、高級司法實務工作者(法官、律師)及法學院高年級學生。 本書特色: 結構嚴密,理論探討結合最新司法解釋及判例趨勢,提供具備實戰價值的分析工具,有助於讀者超越程序條文的表面理解,掌握民事訴訟程序背後的核心法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淑明
 
  【經歷】
  司法官特考及格
  律師高考及格
 
  【學歷】
  臺灣大學法律系法學組畢業
  臺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民商法組畢業
 
  【著作】
  民法總則
  債法總論
  債法各論
  民法物權
  民法入門
  民法基礎五講
  民事訴訟法(第一~三冊)
  原來~答案要這樣寫-財產法
  原來~答案要這樣寫-民事訴訟法
  財產法(I)-契約法
  財產法(II)-侵權行為法.物權法
 
  【論文】
  美國反傾銷制度損害要件之研究(碩士論文)
  物之瑕疵擔保與不完全給付之競合
  代客停車,把車弄丟了,該怎麼賠?
  抵押權人之次序權

图书目录

改版序
序 言

‧第三講 救濟程序
【第一階段】第二審程序 我不服!~第二審程序總論

第一章 先從主體談起
第一節 向誰提起上訴?/7
第二節 誰可以提起上訴?/8
第二章 次談上訴之客體
第一節 得上訴第二審之判決/27
第二節 上訴利益/31
第三節 移審效力之範圍/36
第三章 進入第二審程序
第一節 上訴程式/75
第二節 言詞辯論程序/82
第四章 第二審程序之變化
第一節 訴之變更追加/107
第二節 反 訴/122
第三節 附帶上訴/128
第五章 第二審程序之落幕
第一節 第二審判決/140
第二節 上訴之撤回/157

【第二階段】第三審程序 法律戰登場!─第三審程序總論
第一章 先從主體談起
第二章 次談上訴之客體
第一節 得上訴第三審之判決/171
第二節 第三審之上訴理由/183
第三章 進入第三審程序
第一節 上訴程式/210
第二節 第三審法院之審理/215
第四章 第三審程序之落幕
第一節 第三審判決/223
第二節 上訴之撤回/239

【第三階段】再審程序 背水一戰!─再審程序總論
第一章 先從主體談起
第一節 向誰提起再審?/244
第二節 誰可以提起再審?/245
第二章 次談再審之客體
第一節 得提起再審之確定判決/254
第二節 再審之訴訟標的/266
第三節 再審事由/268
第三章 進入再審程序
第一節 第一階段──再審之訴/299
第二節 第二階段──本案訴訟/312
第四章 再審程序之落幕
第一節 第一階段──再審之訴/315
第二節 第二階段──本案訴訟/316

【第四階段】其他救濟程序 還有幾件未竟之事~~
第一章 抗告程序
第一節 先從主體談起/327
第二節 次談抗告之客體/328
第三節 進入抗告程序/334
第四節 抗告程序之落幕&救濟/336
第二章 簡易事件之救濟程序
第一節 第二審程序/344
第二節 第三審程序/349
第三節 再審程序/353
第三章 小額事件之救濟程序
第一節 第二審程序/357
第二節 再審程序/363
第四章 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
第一節 先從主體談起/367
第二節 次談第三人撤銷訴訟之客體/380
第三節 進入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381
第四節 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之落幕/385

‧第四講 督促&保全程序 Detour~不一樣的實現&保全權利管道
第一章 督促程序~支付命令
第一節 聲請要件與程式/394
第二節 法院之審理與裁判/397
第三節 支付命令之效力與失效/398
第二章 保全程序~假扣押
第一節 聲請要件與程式/403
第二節 假扣押裁定與效力/411
第三章 保全程序~假處分
第一節 聲請要件與程式/422
第二節 假處分裁定之效力&救濟/423
第三節 定暫時狀態之處分/427

‧第五講 家事事件程序
【第一階段】民事程序法的新篇章 洗腦篇──談家事事件的特殊性

第一章 家事事件之程序法理
第一節 訴訟法理vs.非訟法理/439
第二節 家事調解程序之先行/448
第二章 向誰提起訴訟或請求?
第一節 審判權?事務處理權?/460
第二節 管轄法院之認定/465
第三章 由誰提起訴訟或請求?
第一節 誰可以成為當事人?/468
第二節 程序監理人/471
第三節 利害關係人/475

【第二階段】家事訴訟事件 兵戎相見篇──訟爭性高的家事訴訟事件
第一章 家事訴訟事件之類型
第二章 審理原則

【第三階段】家事非訟事件 短兵相接篇──變化多端的家事非訟事件
第一章 家事非訟事件之類型
第二章 審理原則

【第四階段】家事事件之統合處理 再來一記變化球──談「統合處理」
第一章 同種事件之統合處理
第一節 家事訴訟事件&家事訴訟事件/571
第二節 家事非訟事件&家事非訟事件/584
第二章 不同種事件之合併
第一節 家事訴訟事件&家事非訟事件/588
第二節 家事事件&民事事件/599

【第五階段】家事程序之終結與救濟 歡喜落幕篇──從勝負揭曉到權利救濟
第一章 家事事件程序之終結
第一節 家事訴訟事件判決之效力/609
第二節 家事非訟事件裁定之效力/619
第二章 救濟程序
第一節 救濟程序總論/629
第二節 統合處理後之救濟程序/634

‧第六講 案例綜合研討
題型1 因「合夥」而生之訴訟/641
題型2 代位訴訟/651
題型3 撤銷詐害債權訴訟/664
題型4 因「共有」而生之訴訟/671
題型5 因「連帶債務」而生之訴訟/685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690356
  • 叢書系列:人文社科-法律-民事法
  • 規格:平裝 / 736頁 / 17 x 23 x 3.6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改版序
 
  每一位法律人都是從萬法之母──民法,開始認識法律。學完了民法之後,進入到「民事訴訟法」,表示您的法律素養已邁向另一階段,不僅僅能把當事人間的法律關係分析的清清楚楚,還可以準確的告訴當事人該如何實現權利;如果不得已走上訴訟一途,該以誰為原告、以誰為被告,向哪兒的法院提起訴訟,更重要的是~該如何規劃訴訟策略,您已經有能力像個專業法律人為苦惱的當事人指點迷津。
 
  辛辛苦苦的學完一整套民事訴訟法,沒想到離「大功告成」還有一步之遙。如果沒有學會「家事事件法」的精要,要說自己深諳民事訴訟程序,實在有點心虛。 可進入家事事件法,之前在民事訴訟法下了極大苦功學到的訴訟法理,卻不是全然可以派上用場;單單是分辨家事訴訟事件與家事非訟事件、再了解訴訟法理與非訟法理的差別,已經夠忙了,還要學著讓人頭昏腦脹的「訴訟法理與非訟法理之交錯適用」課題。看到這兒,不知會不會讓您覺得心累,很想把這本沈甸甸的教科書放回書架,然後默默地轉身走開?
 
  千萬不要!不管最後這本小書有沒有進入您的購物袋,但千萬不要在只差「一步之遙」的當頭,輕言放棄!
 
  這套民事訴訟法系列叢書,原本足足有四大冊(包含家事事件法),她們代表著筆者過去十年的研究成果。不過,單單是捧著四大冊份量驚人的教科書,心情也像這四本書一樣的「沈重」,如果再想到除了民事訴訟法、家事事件法之外,還有這麼多同樣困難的法律科目要學習,就連筆者也想嘆口氣……。
 
  為了減輕法律人的負擔、更為了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學習,筆者乃將「第三冊」與「第四冊」合併為一冊。別低估了小書與小書間的「合併案」,真的是讓筆者傷透腦筋。如何「減量」卻不「減質」? 如何將一個繁複的問題,用更精簡的文字說明清楚?如何在眾多國考題中挑選出最具有學習價值的題目,讓讀者們有充分練習的機會?這些難題,讓筆者一遍又一遍地反覆審查各個章節的內容,以期最後呈現的成果,精緻又精彩!
 
  當然,在處理第三冊與第四冊的「合併案」的同時,過去一年多來公布的實務見解、具有練習價值的國考題目,以及學者們的心血結晶之作,都完整的收錄於新版內容中。是的!在「減量」的同時,又必須兼納最新資料,這個堪稱不可能的任務,在歷經半年的努力後,終於辦到了!
 
  希望也相信這次全新改版內容,可以再次得到您的肯定。同時更期待您的不吝指正、還有繼續給予筆者溫暖的支持,衷心感謝!
 
李淑明
2023年7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和装帧实在是没得挑,拿到手里就感觉是厚重、扎实的法律著作。纸张的质感很棒,印刷清晰,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传统法律教材的风格,虽然内容深奥,但整体感觉非常严谨。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作者在细节上的打磨,每一个术语的引用都非常精准。尤其是目录和索引部分,做得非常细致,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特定条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有一次深夜赶一篇论文,急需找到一个关于证据采纳的判例分析,结果通过目录很快就定位到了,省了不少时间。这种对读者友好度的关注,在厚厚的法学著作中并不常见,值得称赞。当然,内容本身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但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实体书的体验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我是一个实务工作者,平时接触的都是具体的案件,理论知识常常需要不断地回顾和更新。这本教材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在理论深度与实务操作间的完美平衡。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谈抽象概念的理论书,而是非常注重将法条与司法实践中的典型问题结合起来讨论。比如,对于诉讼请求的变更、财产保全的限制等实操性极强的环节,作者都引用了最新的司法解释和高院的指导意见,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评述和比较分析。这使得我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做”,更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哪些变通的策略。对于我们这类需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职业来说,这种指导性极强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被这本厚度和字体吓到过,感觉像是捧着一本“砖头书”,但真正深入进去后,才发现那种“厚重”恰恰是它专业性的体现。作者的逻辑梳理能力堪称一绝,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相互勾连、极其复杂的程序性问题时,他总能用一种清晰的脉络将复杂的概念层层剥开,直到读者能够理解其内在的关联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期间计算和效力瑕疵的章节,那些原本令我头痛不已的条文对比和例外情况,在书中的阐述下变得豁然开朗。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先对基础概念有所掌握,否则直接啃会比较吃力,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精进理解的人来说,它简直就是一座宝藏。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满足感,这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有效率高太多了。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需要投入精力的,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休闲读物,需要沉下心来,最好是配合相关的案例法典一起研读。我发现,很多地方的阐述非常精炼,如果不是高度集中精神,很容易漏掉一些关键的转折词或者限定语,而这些恰恰是法律条文的生命所在。我采取的方法是,每读完一个小节,就立刻停下来,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核心观点和适用的法条,并且在旁边空白处做笔记,记录下自己产生的疑问和联想到的关联法条。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虽然慢,但吸收效果极好。可以说,这本书是磨练心性、提升法律文本解读能力的绝佳工具,它要求你尊重每一个字眼背后的深意。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超出了教材本身的功能。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部系统性的法律思维训练手册。作者的论证风格非常具有启发性,他不会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走过整个思辨过程。比如在探讨某个诉讼法上的争议焦点时,他会先铺陈正反两方的观点,详述各自的法理基础,最后再结合立法目的进行综合评价。这种亦步亦亦趋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锻炼了我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发现,当我遇到新的、书中没有明确涉及的案例时,我不再只会搜索相似的案例,而是能依据书中构建的思维框架,自行推导出合理的法律适用路径。这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法学著作所能给予读者的核心馈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