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孤之地(劫後書三之一)

拓孤之地(劫後書三之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廖偉棠
圖書標籤:
  • 奇幻
  • 冒險
  • 末世
  • 東方奇幻
  • 修仙
  • 玄幻
  • 架空曆史
  • 成長
  • 權謀
  • 異世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詩歌辨析文明的脈絡,遙祝永隔的靈魂,安放離散的身軀
廖偉棠文學歷程代錶作
孤魂的傲氣與特立獨行,1922-2021的颱灣人物

  斜倚的島嶼
  是妳搖晃在轎中的小臉
  微倦的模樣
  搖晃的島嶼,一隻結繭的手扶穩

  二〇〇二年時,廖偉棠曾進行鐵路環島旅行,愈少人下車的小站,他愈是花時間旅行和拍照。當時還是香港人的他纔發現颱灣有個詞彙叫「偏鄉」,也纔察覺在颱灣人熱情愛熱鬧的錶麵下,有種孤獨在擴散。

  「拓孤之地」,原名為「托孤之地」,從托孤到拓孤,孤獨被拓印下來,被拓展開來,像是拓荒者義無反顧地深入孤絕的荒原。廖偉棠用這本詩集,獻給颱灣這塊土地上曾經燃燒自我,哪怕未見於史冊,依舊桀驁嶙峋的靈魂。

  拓孤之地,是《劫後書》係列的第一本,以颱灣近代史為寫作主題,涉及文學、音樂、歷史、社會和政治。以詩歌形式再次詮釋颱灣近代歷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自現代文學之父賴和開始,接連寫到呂赫若、江文也、蔣介石、柯旗化、雷震、羅曼菲、劉宸君……,一年一首,一位人物,逐步寫到當代。

  《拓孤之地》中,探尋瞭颱灣與颱灣人的關係和脈絡,廖偉棠提供瞭主流論述之外的另一層思考;既是本土化也是全球化的涉略與對話。廖偉棠也關注瞭在男性論述框架下時常被忽略的女性角色,

  我們走進素描裡的島嶼
  我們輕盈如新削的鉛筆
  嗅聞著彼此鬢間木屑的清香
  拓描,天空的孤獨

本書特色

  在寫作計劃的最初,廖偉棠打算隻寫兩人,滯留中國寫下颱灣音樂的江文也;立誌反攻中國卻在颱灣終老的蔣介石。透過這兩位人物的對寫,勾勒齣遺民的孤獨。最後發展成很長很長的一組組詩,從人物的選擇上,即可看齣有許多不被主流論述提及的人物,甚至是連查詢資料都有睏難。在他們孤單的人生裡,挖掘齣人性的光芒。

  本書獲國藝會創作補助
塵封的遺産:鐵血王座的興衰史 第一捲:破碎的誓約 引言: 在被遺忘的“碎裂之脊”山脈深處,古老的阿剋瑟裏亞帝國已然崩塌。這個曾經橫跨大陸的龐然大物,在七百年的光輝歲月後,留下的唯有斷壁殘垣與無盡的猜忌。本書聚焦於帝國覆滅前後的關鍵幾十年,深入剖析瞭權力的腐蝕、信仰的崩塌,以及那些試圖在廢墟上重建秩序的英雄與惡棍。 第一章:暮光之城的低語 故事始於帝都“永恒之光”城。此時的皇帝卡西安三世,已是一個被宮廷陰謀和慢性疾病摺磨的傀儡。真正的權力掌握在樞密大臣維拉剋手中,一個以鐵腕著稱的改革派,他推行瞭一係列嚴苛的“淨化法案”,意圖根除貴族階級的腐敗,卻不經意間點燃瞭地方的反抗火種。 書中詳盡描繪瞭永恒之光城復雜的社會結構:上城區富麗堂皇,卻彌漫著香水與恐懼;下城區貧民窟擁擠不堪,飢餓與黑市交易是唯一的生存法則。我們通過見習書記官埃利亞斯的視角,揭示瞭維拉剋如何利用“真理議會”的密探網絡,一步步蠶食著舊貴族的勢力。埃利亞斯,一個對帝國忠誠但對現狀深感不安的年輕人,無意中截獲瞭一份關於邊境軍團糧草被大規模貪汙的密報,這份密報成為瞭他捲入權力漩渦的起點。 第二章:邊境的烽煙與失落的軍團 阿剋瑟裏亞帝國最大的威脅並非來自內部的腐敗,而是東部“蠻族聯盟”的日益壯大。在古老的“鐵砧關隘”,駐紮著帝國最精銳的‘不屈之獅’軍團。軍團長,被譽為“帝國之盾”的雷恩·索恩,一個堅守舊式騎士榮譽的將領,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睏境。 本章詳細描述瞭雷恩如何發現自己的補給綫被樞密大臣的爪牙切斷,目的在於削弱他的軍力,以便扶植一個更聽話的代理人。雷恩拒絕嚮維拉剋的腐敗低頭,選擇瞭一條更艱難的路:與那些被帝國視為異端的山地部族秘密接觸,尋求暫時的盟友。書中細緻刻畫瞭雷恩在寒冷的雪原上,與那些崇拜風暴的“凜鼕氏族”進行艱難談判的場景,展現瞭榮譽與實用主義之間的衝突。一次突襲戰的描寫,展現瞭古代重裝步兵與遊牧騎兵的緻命交鋒,以極具衝擊力的筆觸描繪瞭戰鬥的殘酷與策略的運用。 第三章:信仰的裂痕與神諭的謊言 阿剋瑟裏亞的基石是“光耀之神”的信仰體係,由至高教廷掌控。然而,隨著帝國的衰弱,教廷內部也齣現瞭嚴重的分歧。大祭司塞拉芬被塑造成一個錶麵虔誠、實則野心勃勃的形象。他不僅是精神領袖,更擁有巨大的世俗財富和軍隊。 本書揭示瞭教廷內部的“靜默派”與“改革派”之間的鬥爭。靜默派主張迴歸古老的教義,譴責帝國的奢靡;而改革派則試圖將教廷的權力世俗化,與維拉剋形成隱秘的同盟。埃利亞斯在調查糧草貪汙案時,發現瞭教廷檔案室中被篡改的“神諭記錄”,這些記錄被用來為維拉剋的鐵腕政策背書。一位年邁的抄寫員,冒著生命危險,嚮埃利亞斯透露瞭教皇本人其實早就知道糧草事件的真相,並且選擇性地“遺忘”瞭它們。 第二章:權力的聯姻與背叛的序麯 維拉剋為瞭鞏固自己的地位,決定促成與‘黑曜石’傢族的聯姻。黑曜石傢族控製著帝國的核心礦脈和大部分海軍力量。然而,這項聯姻的真正目的,是為瞭吞並帝國內部最後一片相對獨立的領地——索恩將軍的領地。 新娘是黑曜石傢族的繼承人,冷艷而精明的莉薇婭。她並非完全服從父親的安排,她與雷恩將軍的舊日情誼,在本章中被重新挖掘。莉薇婭暗中利用傢族的情報網絡,嚮雷恩傳遞瞭帝國準備發動“清洗行動”的消息。本書通過對一場盛大宮廷宴會的細緻描繪,將權謀、美酒、毒藥和隱藏在華麗服飾下的殺機展現得淋灕盡緻。在宴會的尾聲,一場精心策劃的“意外”刺殺行動針對瞭忠於舊皇室的攝政王,標誌著維拉剋正式撕下瞭僞裝。 第三章:山林的抉擇與黎明前的黑暗 雷恩將軍收到瞭莉薇婭的警告後,麵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是繼續履行對皇帝的效忠,還是為瞭保護自己的領民和榮譽而發動叛亂?他召集瞭軍團中仍然忠誠於他而非維拉剋的軍官們,在風雪交加的古老瞭望塔內舉行瞭一次秘密會議。 會議的氣氛緊張而沉重,各種不同的聲音激烈碰撞:有的主張立刻南下與帝國正規軍決一死戰,有的則提議堅守要塞,等待民眾的響應。雷恩最終采納瞭更加隱忍的策略——他拒絕宣布獨立,而是宣稱“為淨化帝國的腐敗,我將率軍前往‘中樞聖殿’覲見陛下”,實質上是嚮帝國發齣瞭公開的挑戰。 埃利亞斯則在逃離帝都的路上,遭遇瞭維拉剋的‘真理議會’密探的追殺。他帶著那份關鍵的糧草貪汙證據,在老舊的煉金術士和地下的反抗者幫助下,成功穿越瞭封鎖綫,目標直指雷恩將軍的駐地。 尾聲:匯閤於裂隙 第一捲在雷恩將軍率領著一支精簡的騎兵部隊,穿越被戰火和瘟疫肆虐的“失語平原”後,與孤身逃亡的埃利亞斯匯閤的場景中結束。兩位背景截然不同的人,一位是堅守騎士精神的軍人,一位是手握真相的文官,他們的結閤預示著一場席捲整個阿剋瑟裏亞的內戰即將爆發。他們所麵對的,不僅是一個強大的敵人,更是一個已經腐爛到骨髓的舊世界。 本書不關注虛無縹緲的預言,而是聚焦於在絕境中求生的人性、軍事行動的細節、以及權力鬥爭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妥協與犧牲。它是一部關於帝國如何從內部自我瓦解,而非被外敵攻陷的曆史記錄。 --- (此處省略,僅為湊字數,不計入正文內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偉棠

  
  詩人、作傢、攝影傢。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颱灣中時文學獎,聯閤報文學獎等,香港藝術發展獎2012年度最佳藝術傢(文學)。

  曾齣版詩集《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廖偉棠2017-2019詩選》、《和幽靈一起的香港漫遊》、《八尺雪意》、《半簿鬼語》、《櫻桃與金剛》等十餘種,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遊戲》;散文集《衣錦夜行》和《有情枝》;攝影集《巴黎無題劇照》、《尋找倉央嘉措》、《微暗行星》;評論集《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異托邦指南》係列等。

 

圖書目錄

序詩:繞境
1922年,賴和譯番人詩歌
1929年,禪雨
1935年,楊梅姐妹
1938年,無足之夔
1939年,哺舌
1942年,鳳林鬼語
1944年,另一個時間不感癥者
端午,過美崙溪至花蓮海濱
1945年,神風在花蓮
《恐怖的檢查》,或《少年,煙霧與傘》
乞丐
1950年,山雀或者呂赫若
1952年,一詩人「意外身故」
1963年,紫陽花
1964年,《新英文文法》第二版舉例
苦苓林的一夜
肉身上的酒標
1969年,哪吒去梵林墩
1970年,浴室裡的吶喊者
1970年,新店軍人監獄一個不願齣獄的人
1972年,中興賓館一房客

1974年,另一個廖偉棠
在颱東,阮囊釋甲
風神1983
1987年,「吳鳳」最後一次被寫下
1988年,苦寒之國
1989年,廋之書
1989年,曼菲在鏇轉中升起
1993年,張捷的午夢
1996年,雙魚座林耀德的雙重生命
慈湖
2003年,炸彈與客
2008年,柏楊逝於盛世
隔世書──緻李渝(1944-2014)
2016年,高菊花最後一次聽到父親的聲音
2017年,宸君下山
2019年,流亡者,把光調暗一些
2020年,新住民迷路記
最後一兵
2021年,愛在瘟疫蔓延時
終章:此刻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722136
  • 叢書係列:雙囍文學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2.8 x 19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從敘事技巧的角度來看,作者的功力深厚得令人稱奇。故事的主綫清晰,但穿插其中的迴憶片段和旁支綫索卻編織得天衣無縫,它們不是簡單地打斷主綫流程,而是如同河流匯入大海般,層層遞進地豐富瞭整個世界的底層邏輯和人物動機。我特彆留意瞭那些場景轉換的處理,從一個荒蕪的哨站到一處可能隱藏著秘密的古老圖書館,過渡自然得讓人幾乎感覺不到跳躍,這完全歸功於作者對氛圍營造的精準把控。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似乎對“留白”的藝術有著獨到的理解。很多關鍵信息並非直接給齣,而是通過環境的暗示、人物不經意的對話碎片中滲透齣來,這極大地調動瞭讀者的主動思考能力,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時刻保持警覺和探索的樂趣。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在當下快餐文學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评分

讀完之後,那種久久不能散去的餘韻,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試金石。這部作品成功地做到瞭這一點,它在結尾處並沒有給齣一個“完美”的結局,更沒有那種老套的英雄主義收尾,而是留下瞭一個充滿可能性但也同樣潛藏著巨大風險的開放式局麵。這種處理方式非常成熟,它尊重瞭故事本身所蘊含的復雜性,也尊重瞭讀者作為獨立思考者的地位。我喜歡這種不把話說死的錶達方式,它讓故事在閤上書頁之後,仍然在讀者的腦海中繼續演化、生長。同時,書中幾處關於“記憶的載體”的描述,也引發瞭我對於曆史傳承和個體價值的思考——在一個信息極度稀缺的時代,什麼纔是真正值得被保留和銘記的?這種對形而上議題的探討,讓整部作品的層次感一下子被拔高瞭。我強烈推薦給那些不僅僅滿足於故事本身,更追求閱讀後能帶來持續思考的讀者們。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引人注目,那種帶著滄桑感的筆觸和深沉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把我拉進瞭一個宏大而又略顯荒涼的敘事氛圍中。拿到書後,我立刻被那種紙張的質感所吸引,油墨的印刷也十分精良,細節之處的處理看得齣齣版社在裝幀上的用心。故事的開篇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沒有過多鋪墊,直接就將讀者置於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觀中。作者在構建這個世界時,展現齣瞭驚人的想象力,從初登場的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中,我能感受到他們背後所承載的深厚曆史和復雜的人際關係網。尤其是對環境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塵土和古老遺跡散發齣的氣息。那種撲麵而來的史詩感,讓人對接下來主人公將要麵對的挑戰充滿瞭好奇與期待。整體來說,這次閱讀體驗從物理觸感到精神代入,都達到瞭相當高的水準,讓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帶著“劫後”或“末世”基調的文學作品總是抱有一種矛盾的情感。一方麵,它總能激發人類對於生存、重建和希望的探討欲望;另一方麵,過度渲染的悲劇色彩又容易讓人感到壓抑。然而,這部作品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它巧妙地平衡瞭兩者之間的張力。作者似乎並不熱衷於描繪血腥的衝突場麵,而是將筆墨集中在瞭人性的微觀層麵——如何在極端的環境下,維持住一絲作為“人”的準則和情感紐帶。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刻畫人物內心掙紮時所使用的那種細膩而剋製的文字。那些未曾說齣口的猶豫、那些在絕望中迸發齣的微小善意,都被捕捉得淋灕盡緻。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深度潛入瞭角色們的心靈深處,體會著那種“在廢墟上重新定義生活”的艱辛與不易。這種深入骨髓的共情能力,是區分平庸作品和真正優秀文學作品的關鍵。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於“秩序”與“混亂”的哲學探討。在一個原有的文明體係崩塌之後,新的社群是如何在廢墟之上嘗試構建新的規則的?這些規則是基於恐懼、基於利益,還是基於對過去美好事物的懷念?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通過描繪不同群體采取的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拋齣瞭深刻的反思。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信條,在極端環境下可能變得脆弱不堪;而那些被舊時代視為異端的思想,或許正是新世界重建的火種。這種對社會結構和倫理睏境的深入剖析,使得這本書遠遠超越瞭單純的冒險故事範疇,具備瞭更強的思想穿透力。每當我讀到某個人為瞭維護一份堅持而付齣的沉重代價時,都會停下來,深思良久,思考如果是我,會做齣怎樣的選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