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自己,我才會是洪一中

勉強自己,我才會是洪一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一中
图书标签:
  • 洪一中
  • 学习方法
  • 自律
  • 成长
  • 励志
  • 教育
  • 个人提升
  • 台湾教育
  • 读书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闖蕩職棒34年,執教991勝的偉大紀錄///
\\\「辣個男人」洪一中的真情告白///

  台灣棒壇傳奇教頭洪一中,回首一甲子,如何從抗拒打棒球的孩子,成為職棒賽場叱吒風雲的名帥?什麼樣的養成經驗、什麼樣的態度、什麼價值觀,造就了今日屢創佳績的洪一中?

  「擁有美好的家庭才是人生最大的勝利。」

  洪一中的家庭觀——生活很簡單,只有家裡和球場,沒有什麼交際應酬,工作以外所有時間全都給了家庭,因為家人顧得好,工作表現才會好。

  28歲踏入職棒賽場,對洪一中來說,棒球就是為家庭而戰的工作。經歷一代象三連霸的黃金歲月,備受球迷和隊友歡迎,猶如洪家「老六」、兄弟象「團寵」始祖,卻因為家庭因素,跳槽那魯灣,背負莫須有的「叛將」罪名。

  「我有遺憾,但不後悔。」

  洪一中的職場觀——公司過去對自己的好,能夠永遠心存感激就好,換了工作,就不再去想過去的豐功偉業。

  從兄弟到雷公,從La New到富邦,現在落腳新成軍的台鋼雄鷹。從明星球員變成冠軍教練,一路走來並不順遂,歷經兩聯盟合併,一度無球可打、無隊可依,終於重回賽場,洪一中隨時做好準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每一場比賽都當成重新開始。」

  「我沒有勝利方程式。」

  洪一中的領導決策觀——球隊必須要給總教練時間,強化球隊的體質,建立球隊的風格文化,才能在高張力的比賽,能依本能做出最果斷明快的決定。

  洪一中自認沒有勝利方程式、沒有神調度,他也不是「諸葛紅中」,因為這次成功下次不一定會成功:「棒球是個高失敗率的工作,一個強打者打擊率不過三、四成,有六、七成的可能會出局;一支強隊半季最高勝率不過七成,還是有三成的比賽會輸球。」這個職務,每分每秒都要做決定,要不要換投、換守備、換代打,換了對不對,不換對不對,怎麼佈陣、怎麼跑壘,都是掙扎。

  總教練是沒有教科書的,如果有誰真的這麼厲害,就出一本教科書,那大家都可以照著做了。身為一個決策者,需要有強大的心智,去承受各種痛苦;除了做決定的苦,還有要承擔各種負面情緒的苦;總教練做決策出來的結果,不只是要面對自己,還要面對公司、球員、球迷的檢視。

  在漫長的棒球生涯中,洪一中了解,每一個決定是當下自己認為最好的決定,所以不會後悔;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覺得自己錯了,也不能因為一次的成功,就覺得將來就能夠複製同個模式。

  \\\特別收錄:溫柔男子漢,家人與球迷眼中的洪總///

  洪太太:「當初婚禮結束隔天他就要去集訓,新婚隔天的新聞,標題寫著《洪一中洞房別嬌妻》,我才想到,『對喔,我們結婚第一天就分隔兩地』,想說要把它留起來,如果以後發生什麼事可以拿出來給他看。那時候我們住二樓,怕別人會闖空門,所以客廳的結婚照旁邊,還放了一支球棒。每次我下班回來吃晚餐時,就會跟結婚照裡的那個男人說,『我們要吃飯囉!』讓自己安心一下,想來真的挺好笑的。我其實不太會感覺寂寞,因為不管洪一中人在哪裡,每天都會打電話回家,他就是能讓我感受到他的心在家裡。」

  「副總」小女兒:「爸爸是不是諸葛紅中我不敢說,但我不得不說,他對棒球規則真的很熟悉,所以他要去和裁判理論時,他都有自己的一套。另外他每次來跟我們講說,某個球員表現不好很久了,媽媽可能就會說,『那你應該去跟他聊一聊啊』,他就會回,『那很難聊,用說的沒有用』什麼的。但是一旦他去找那個球員聊,那個球員就真的會好轉了,他實際講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很常會有這種事發生,我就覺得他其實很有辦法。」

  球迷:「台灣職棒沒有洪總就不好玩了,他就是很懂規則,什麼時候要挑戰,什麼時候該抗議,所以對手都超討厭他。而且洪總在哪一隊,哪隊球員就會有紀錄,能有紀錄還不就是洪總給的機會?有球員討厭洪總,支持他們的球迷也會跟著討厭洪總,如果看到球員表現不好或是輸球,情緒要有出口,洪總就變成一個被罵的標靶,但他都不還口、不回嘴,洪總會為他的球隊和球員負責,他是我見過最負責任的人。」

各界好評

  曾文誠|資深體育媒體人
  呂捷|知名主持人、歷史老師
  賴清德|副總統
  蔡其昌|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
  ——專文推薦

  彭政閔|中信兄弟總教練
  馮勝賢|中華職棒大聯盟前秘書長
  倪婉君|資深棒球記者
  劉東洋|台鋼雄鷹領隊
  林威助|中信兄弟
  林岳平|統一7-ELEVEN獅總教練
  盧建彰|詩人導演
  徐展元|熱血棒球主播
  陳其邁|高雄市長
  卓君澤|運動媒體主理人
  吳志揚|中華職棒大聯盟前會長
  ——聯袂肯定(依注音符號排序)

  一天要下五十四次決策的工作」簡直不是人幹的工作,但他還是有自己一套的洪式帶兵哲學——我是來贏球不是來贏人心的。——曾文誠

  我想支持洪總征戰球場的動力不是輸贏,而是家庭,這是最令人感動的,這樣一位征戰球場的鐵漢,是多麼熱愛他的家庭。——呂捷

  可以從洪總在書中所分享的寶貴棒球與人生經驗中,汲取智慧精華,找到屬於人生的堅持與追求,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多的正能量。——賴清德

  書中分享自律、分享謙虛的自信,還有執著和盡力,以及公、私分明的工作態度,很多真實的洪式生活哲學,都值得去閱讀、去感受。——蔡其昌

  「把家庭擺第一,事業就會第一」,在場上不必追求第一,一直站在那裡,當其他人消失後,你就會是第一了。這是我從洪總的身上學到的哲學。——盧建彰

  洪總是台灣棒壇的傳奇,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他有南台灣孩子的質樸,又帶著港都男兒的堅毅。洪總親口訴說從小國手、鐵捕再到總教練的蛻變歷程,讓讀者了解洪總從零到九百九十一勝的關鍵因素是什麼。——陳其邁

  他敢做決定,勇於承擔,是國家隊總教練最適人選。他不認為自己是諸葛紅中,只希望事後諸葛能夠少一點。——吳志揚
书名:《穿越星际的牧羊人》 作者:风起云涌 出版社:星瀚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 卷首语:当群星成为羊群,谁来掌管那牧羊杖?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文明的火花如同尘埃般零散。人类早已踏出摇篮,征服了光年,但真正的“家园”始终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坐标。我们面对的不是地球上的野兽与自然灾害,而是更宏大、更冷酷的宇宙法则——时间膨胀、黑洞引力、以及那些我们尚未命名的异星生命形态。 《穿越星际的牧羊人》并非一部传统的太空歌剧,它探讨的是“责任”与“孤独”的极限。主角林远,一个在地球上本该在安逸环境中度过余生的历史系学生,却因为一次意外的“星际漂流”,被抛入了一个需要智慧、耐心和几乎无限毅力的全新角色:星际牧羊人。 --- 第一部:来自失落之地的回响 (约400字) 故事始于公元2742年。地球文明已高度发达,却也因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而逐渐失去了对“真实劳作”的敬畏。林远,一个痴迷于古代游牧民族历史的青年,意外卷入了一场针对古代星图数据库的黑客攻击事件。为躲避追捕,他误入了一艘老旧的、设计用于资源运输的“方舟级”飞船,并启动了了一段早已被世人遗忘的休眠程序。 当林远苏醒时,飞船已漂流了数百年,停泊在一个被星图标记为“幽灵区”的星系边缘。他发现自己继承了一个古老的使命——“守护者协议”。这个协议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和保护一批被基因编辑技术复苏的、已在地球灭绝的生物种群。这些生物,包括适应了低重力环境的巨型有蹄类、能在极端温度下生存的拟态爬行类,以及对特定频率声波有独特情感反应的智慧植物群。 林远的“羊群”并非肉体意义上的绵羊,而是横跨数个生态系统的活体生物样本,是人类文明在“大灾变”前夕精心保存的生物多样性火种。他的飞船——“牧羊号”——被改装成一个移动的生态系统,依靠采集星云中的微量元素和恒星辐射维持运转。 林远必须学会与古老的飞船AI“赫菲斯托斯”沟通,这个AI固执地遵循着二百年前的指令,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他面对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在没有成熟生态圈支持的情况下,维持一个复杂生物群落的稳定,并找到一个能让他们安全繁衍的“新伊甸园”。 --- 第二部:引力陷阱与异星共生 (约550字) “牧羊号”在穿越“萨图恩之环”时遭遇了第一次重大危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故障,而是源于对未知宇宙物理规律的理解偏差。林远发现,他必须学会用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来判断空间裂隙的走向,因为AI的计算模型已经无法处理当前宇宙常数的细微波动。 在寻找适宜的行星系统过程中,他们进入了一个被数颗红矮星环绕的星团。在这里,林远第一次接触到“共生文明”——一种以能量交换而非物质交换为基础的生命形式,被称为“光之子”。 光之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智慧生物,他们是流动的等离子体,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为生。他们对林远的生物群落既好奇又警惕。为了生存,林远不得不放下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与光之子进行一场跨越物种理解的交流。他发现,只要他能精确调控生态舱内的光照强度和光谱,就能“喂养”这些等离子体,从而换取他们对危险星域的指引。 这一过程中,林远的角色从单纯的“看管者”转变为“协调者”。他不仅要平衡羊群内部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还要应对外部环境——例如,一颗突然爆发的超新星残骸对他生态屏障的冲击。他运用从地球历史中汲取到的游牧民族智慧,设计出临时性的能量壁垒和迁徙路线。他学会了在极度缺乏资源时,如何利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生存概率。 书中详细描述了林远如何利用低温休眠技术保护关键物种,如何与一群具有集体意识的“水晶蠕虫”合作,开辟出一条穿越小行星带的捷径,以及他个人在漫长旅途中,如何依靠阅读古籍和回忆地球上的微小美好来对抗精神的崩溃。 --- 第三部:寻找牧场的终极意义 (约550字) 旅途的终点,是一个被预言为“生命摇篮”的行星——艾欧尼亚。然而,当林远终于抵达目的地时,他发现艾欧尼亚并非一片寂静的净土。它已被一个强大的、高度集权化的星际联盟所占据。这个联盟视林远的“生物样本库”为潜在的生物武器或稀有资源,拒绝他们进入其受保护的领地。 联盟的领袖,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提出一个冷酷的交易:林远必须交出所有样本中具有最高进化潜力的基因代码,作为进入联盟的“入场券”。这无疑违背了“守护者协议”的核心精神。 在面临最终抉择的时刻,林远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命运的青年。他深入研究了“牧羊号”深处的秘密日志,发现了“守护者协议”设立的真正原因:它不是为了保存物种,而是为了保存“多样性”本身,防止宇宙中单一霸权对生命形式的扼杀。 最后的篇章,将聚焦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智力与道德的博弈。林远利用他作为牧羊人所学到的一切——对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对不同生命需求的尊重,以及对时间与空间的敏锐洞察——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反击。他不是用武力,而是用“生态平衡”的哲学理念,展示了这些被他保护的生命样本,如何能够成为联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他最终的目的地,或许不再是艾欧尼亚,而是宇宙中任何一个需要平衡、需要被引导、需要被尊重的角落。他手中的牧羊杖,象征着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责任: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总有人需要默默守护那些最脆弱、最真实的生命之光。 本书探讨了:生态伦理在星际尺度下的重构、个体如何在宏大叙事中找到使命感、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定义将如何随着疆域的拓展而改变。 --- 读者定位: 喜爱硬科幻叙事、对哲学思辨和复杂角色成长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适合《沙丘》、《基地》系列以及探讨生命起源与文明存续主题的爱好者。 篇幅: 约45万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一中


  1961年生,高雄人。現任中華職棒台鋼雄鷹隊總教練,曾任Lamigo桃猿(原名La New熊)隊、富邦悍將隊總教練,總教練生涯獲得7座總冠軍、例行賽合計991勝,皆為中華職棒現行最高紀錄保持人,並有望於2024年達成生涯千勝里程碑。亦曾任台灣國家隊總教練,征戰2008年奧運八搶三資格賽、北京奧運、2017亞冠賽、2019世界十二強賽。球員時期專職捕手,為兄弟象隊、高屏雷公隊明星球員,13年職業選手生涯榮獲7座捕手金手套獎、6座最佳九人獎、1座總冠軍賽MVP,並於1993到1996年間達成連續4個球季全勤出賽紀錄。

陳祖安

  現為喀之窩文創創意長,台大運動管理碩士、文化廣告學士。曾任職於奧美、智威湯遜、李奧貝納等廣告公司,獲時報亞太/華文廣告、4A自由/Yahoo創意、中國龍壐、網路金手指等國內外廣告獎,並曾擔任廣告創意總監及學學文創講師。著有《步由自主-歐洲篇》、《步由自主-環遊世界看比賽篇》、《看球說故事》等書。
 

图书目录

推薦序 總教練不是人幹的,但洪一中很有人味/曾文誠
推薦序 哲學家洪總/呂捷
推薦序 我欽佩的鐵捕/賴清德
推薦序 傳奇人物真心話/蔡其昌

第一章    為家庭而戰——洪總的人生哲學

第一節 家庭第一,工作更專一
第二節 我每天都在過父親節
第三節 可以討厭場上的我,很難批評場外的我

【EXTRA】 洪太太有話說:我只有一個抱怨

第二章    勉強自己做到盡——洪總談職場生存之道

第一節 全勤是我唯一的目標
第二節 每場比賽,都是第一場比賽
第三節 練習做到一百分,上場才有九十分
第四節 保持熱情,就是快樂打球
第五節 夢想因務實而成真

【EXTRA】 球迷大聲公:對紅中的愛與恨

第三章    總教練沒有教科書——洪總的管理統御理念

第一節 總教練不辛苦,總教練是痛苦
第二節 決定沒有對錯,只有成功不成功
第三節 帶人帶心,只能取其一
第四節 給台灣棒球的真心話

【EXTRA】 副總的指教:爸爸是我人生的總教練

後 記 「洪一中人生管理學」修課心得/陳祖安
附 錄 洪一中生涯大事紀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771202
  • 叢書系列:野生教育論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6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總教練不是人幹的,但洪一中很有人味
曾文誠/資深體育媒體人


  從「喜歡一件事」開始

  我喜歡做一件事。

  新莊棒球場一樓,左右各有通道可以到達比賽場地,主隊通道左側有個小房間,在我擔任富邦電視轉播工作時期,比賽前我常到那個小房間報到,洪一中總教練會坐在那裡,偶爾還有他的教練團成員在旁,和洪總在那個空間是很棒的一件事。當時的時間點都快開賽了,一個即將指揮作戰的總教頭和準備上主播台的球評,天南地北地聊,沒有在講任何有關棒球的話題,洪總會講他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進而論及他的人生觀,有時就迸出一、兩句金句來,那時坐在洪總對面的我,心想著「他講的這些應該要有人寫下來,幫洪總出本書吧!」

  對於「洪一中」三個字你直接會想到什麼?即將千勝的總教練、兄弟象第一次三連霸的隊員、還有本壘後方的鐵捕?聯想到這些一點都不意外,因為這就是過去超過三十年洪一中留給大家最直接的印象。但如果這本書還是再重複以上豐功偉業的話,呃⋯⋯老實說好像沒什麼特別,點開維基百科就好(雖然未必正確),不用再花錢買什麼書,但這本書不一樣,它清楚地將洪一中還原、回到那原本身為人的角色。

  強調本書是還原洪一中身為人的本質?是的!我也清楚對多數棒球迷而言,是一點都不在意總教練「是不是人」,即使擺顆西瓜在休息區,只要能贏球就好。但若以此點論之,洪一中也經得起考驗,畢竟是二○二四年後就即將帶兵千勝的人了。而我愛和洪總聊天,這就是我喜歡做的一件事。

  「喜歡」的交集

  我還喜歡看一個畫面。

  本書共同作者之一的祖安,有個名導老公盧建彰,我和她們夫妻倆(還有她們的女兒)認識一段時間了。我們兩家不僅是「認識」而已,我們幾乎是三天兩頭在一起,甚至還一起去美國玩了一趟。我和建彰都是同一德性,天真帶點智障,常忘東忘西,祖安則和我太太個性相近,做起事來認真力求完美,然後兩人都是賢妻良母,不管另一半再怎麼少根筋都還是把家打理得很好。常和祖安家人出遊,我喜歡看一個畫面是,盧導一個人走在前面(我懷疑老婆小孩消失三小時後他才會發現),然後祖安就牽著她們的寶貝盧願走在後頭,那個畫面絕對不會讓人覺得,祖安是不是心裡抱怨「X!為什麼小孩都我在帶?」她是很享受的,享受身為人母、享受那幸福的一刻!

  沒想到我喜歡做的事和我喜歡看的畫面,居然有交集。

  祖安是棒球粉,不算極瘋狂但也快接近,看球歷史從舊味全龍開始,她很得意我在不同場合說過以前龍迷出美女這件事,她不在意會透露她的年齡,只在意有人說她(們)美。

  現在她的心都在樂天桃猿身上,且支持到碩士論文都以該隊為研究對象,論文題目名為《以利害關係人觀點探討樂天桃猿隊屬地經營之共享價值》,因為不小心成為這本題目長達二十四字的論文口試委員,才首次感受祖安做事認真的一面、認真地訪查、研究資料,最終認真地完成著作拿到學位,甚至還出了兩本可讀性極高的運動(兼旅遊)書。接著她挑戰另一個任務—寫棒球人物,而且還是傳奇總教頭洪一中。

  有種說法是,你一再強調某事最後那事會變得平淡無奇。很怕一直說祖安很認真,最後大家會說「好啦!我們都知道」,但她是真的認真(不只說三次了),她下筆之前和洪總訪談無數次,連同周遭親朋好友、洪粉「無一倖免」,查訪資料自然不在話下。

  當然如何下筆、完整描繪出洪一中才是最困難的!我直接就先說我看完此書的感想,用一句話代表「那就是充滿人味。」

  還是請大家從一位活生生的「人」的角度去切入本書,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洪一中,祖安用直白的文筆,而不是很文藝腔、雲深不知處地寫下這一切,讓所有讀者就好像我那一次次在球場和洪總聊天時所感受到的一樣,看書就像洪總在你面前講話。

  喜歡和洪總聊天、喜歡看陳祖安的認真、喜歡閱讀,現在這三件事居然有交集地湊在一起,編成這本好書,實在是太棒了!

  那麼洪總在書中「說」了什麼?

  真的是「勉強自己」

  「我在業餘時代就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選手,年輕時又很愛玩,對跳舞還比棒球這個運動更有興趣,真的是遇到我太太以後,被岳父那樣質疑,我才真的認真覺得要投入這份工作。所以當時如果有人跟我說,我在二十、三十年後能在台灣棒壇有一席之地,打死我也不會相信。」這是洪總說的,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很像洪總就在你面前說話!

  原來洪總年輕時愛跳舞,是舞棍來著,就因為遇到太太才改變他的人生態度,所以在書中強調「有些人會覺得把家庭擺第一的話,工作會做不好,但其實真心把家庭擺第一的人,就會全心投入工作,因為你會想讓家人過好的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難也比較能堅持下來,真心愛家,才能全心工作。」

  洪總說「勉強自己」是他的職場座右銘,「我相信自律的態度是讓我能走得比較長久的原因。像是,即使已經當上了教練,不需要像球員那樣訓練,我還是要求自己一定要保持體能,不要讓選手覺得我懶惰。只要總教練都有一定的維持,球員就不能說我只是出一張嘴,自己又做不到。」如果這兩段話還看不出洪一中有多拚的話,那建議你看書中提到他在選手時代為了拚上場忍痛吃藥、冰敷的那段過往,以現在的運動防護觀念當然不鼓勵選手這麼做,但這絕對是洪總能一路走到現在的一貫精神。

  洪總也說當一位領導者要先端正自己,「我在球員時期私生活就很自律,家庭是我生活的全部,當總教練以後,更不會有任何把柄在球員手裡,選手再怎麼討厭我,再怎麼講我,都只能講我很嚴格、很機車,但是無法說我這個人有私德的問題,絕對聽不到這些。我的觀念就是無論場上場下都要坐得正,就不怕因為嚴格而被選手討厭,如果私底下 亂來,訓練時又嚴格,那選手怎麼會服氣?我相信工作以外的自己,選手完全沒辦法講我。」洪總的話我是可以印證的,真的有選手說他很機車,呵!但絕沒有人說他人品有問題。

  這是一本屬於「人」的書,但也能視為一本領導、商管的參考書籍。身為即將成為台灣職棒成立以來首位千勝總教練,洪一中在書裡談了不少教練哲學,這些話語不僅適用於運動場上領兵打仗,也適合在商場上帶人衝刺。

  在台灣不少人幹過總教練,但就像人手的指紋一般,每個總教練都不一樣,甚至可用形形色色來描述。

  總教練好壞如何評定?成敗論英雄、戰績說話是普世標準,以此論之,洪一中自然可以定義為成功的總教練,但從他親自口述轉化成本書的文字就能發現,洪一中並不自以為就是外界口中的那位「諸葛紅中」,反而他直言:「總教練不辛苦、總教練是痛苦的」、「一天要下五十四次決策的工作」,簡直不是人幹的工作,但他還是有自己一套洪式帶兵哲學,那就是「我是來贏球,不是來贏人心的」,或者是「學長好、教練團合、球隊就會強」看到洪總這麼談論,或許可以解釋出書前,那件轟動武林的樂天、台鋼交易案的思考邏輯。

  洪總帶兵數十年,自然也清楚結果才是一切的道理,所以他說出「決定沒有對錯、只有成功不成功」、「贏球治百病、輸球一身病」這樣的體悟和話語。而且還不忘也學一下鄉民酸那麼一句「最強的總教練在P T T上」,實在令人莞爾。

推薦序

哲學家洪總
呂捷/知名主持人、歷史老師


  開球開啟寫書的緣分

  二○一五年我受邀到Lamigo主場開球,是我第一次跟洪總接觸。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喜愛棒球的關係,也或許是機會難得,我跟以往的開球嘉賓不太一樣,六點半的比賽,一般嘉賓大概六點到球場,再早頂多五點半到球場,我兩點半就到了,我還自備球具。開賽前我跟副領隊浦韋青說:「我可以用野茂英雄的姿勢開球嗎?」他大概以為我在開玩笑吧,回我:「老師啊!你要用茂野吾郎的姿勢投球我也不管你,受傷了我們這裡有防護員處理。」

  當天我用傳奇球星野茂英雄的姿勢投出時速一百零七公里的球速,成為當年球速最快的開球嘉賓,隔年竟收到球團的邀請參加春訓。往後幾年我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Lamigo球場,跟洪總也越來越熟。

  是的,當初是我用力鼓吹洪總出書!因為他值得,也絕對夠格!

  身為中華職棒最多勝的總教練,不夠厲害嗎?那你聽好,從二郭一莊時期開始蹲捕,一直蹲到王建民、曹錦輝當國手,這夠厲害了吧!我是洪總的球迷,也是洪總的朋友,我真的是看著洪一中長大的。

  依照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原則,我寫了這篇序。

  我向洪總學習到的⋯⋯

  棒球是個複雜且全面的運動,其中包含了投、打、跑、守、場地、戰術、裁判喜好以及上述所綜合起來的突發狀況。我看球、我也打球,我甚至跟職業球團一起練球,但我依舊不敢說我懂棒球。

  認識洪總後,他幫我上了三堂棒球哲學課:選手哲學、教練哲學與走出球場之後的哲學,也就是這本書裡讀者會看到。而這三堂課是一系列由小到大、由淺至深的人生課題,不管你在哪個航道都會遇到,簡單來說就是「工作、管理和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

  洪總球員時代是捕手,他與球場上其他八位守備員完全不同方向,是按下比賽開始按鈕的那個人。為了引導投手把球投好,讓野手有機會把能處理的球處理好,所以他在賽前要研究對方打者的打擊習性、優缺點,並根據我方投手的能力、當天的狀況以及場上好壞球的球數、壘包上有沒有跑者?跑者的腳程快不快?會不會盜壘?現在是領先還是落後?綜合以上條件做出有利的配球,並且依照配球與打者的習性,依此預判打者可能的擊球結果,指揮場上的野手布陣。

  洪總身為捕手,就是為了解決打者而生,就是比賽的指揮官,要帶頭解決二十七名打者。縱觀洪總的選手生涯,他是「永遠的鐵捕」,連續蹲捕兩千局,為球隊守住本壘的最後一道防線;二○○一年的世界盃,還以四十二歲高齡繼續鎮守本壘大關,帶領中華隊打出一場又一場令人感動的比賽。

  兩年之後,他開啟了教練生涯,是更燦爛的篇章,目前累積九百九十一勝,是中華職棒目前的紀錄保持人,千勝大關只是時間問題;目前這個紀錄,看來十年內都很難有人超越了。

  選手的工作是把球打好,而總教練的工作是把選手組成一隻會贏的球隊,但生命的課題呢?要怎麼樣才算好?

  關於生命的課題,洪總給了一個答案—家庭。本書每一個章節,洪總在聊棒球人生的時刻,不管是業餘、國手、職棒到執教生涯都會突然出現夫人與小孩。我想支持洪總征戰球場的動力不是輸贏,而是家庭,這是最令人感動的,這樣一位在球場上拚搏的鐵漢,是多麼熱愛他的家庭。

  我讓洪總「拋妻棄子」

  然而,我要講一個值得驕傲的事!

  二○二○年洪總轉隊到富邦悍將執教,那一年富邦的秋訓在淡水。洪總得知我也搬上台北,邀請我到淡水走走,看哪天我有空要去,那天他就住宿舍,不回桃園陪妻小。我開玩笑地講,我就是那個能讓洪一中「拋妻棄子」的男人。

  認識洪總多年,跟他聊棒球是一件愉快的事,聊天時他總是用詼諧且幽默的方式表達他的棒球哲學與台灣特殊棒球生態的見解,如今他出了人生的第一本書。小時候他用成績帶我走進棒球的世界。這一次,他用文字帶大家走進「洪一中的棒球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逻辑链条严密得让人赞叹。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阅读心理,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一个悬念,或者巧妙地设置一个反转,让你根本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我是一个对结构要求很高的人,很多书籍的后半部分会因为后继乏力而显得松散,但这本书的后劲十足,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的拼图,最后汇集成一个宏大而完整的图景。特别是关于“目标设定与路径规划”的那几章,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流程图式讲解,而是通过几个跨越数十年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战略性思维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这些案例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让我对“规划”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束缚,而是更自由的翅膀。我甚至忍不住停下来,对照着书中的分析框架,重新审视了我自己过去几年的决策路径,收获匪浅,这种即时的实用价值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既内敛又充满力量的感觉。初次翻开,我立刻被那种纸张的质感所吸引,仿佛每一页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内容上,作者的叙事手法高超,他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主题,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工,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 woven 进这个故事里。特别是对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的小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让人在他们的喜怒哀乐中,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整个故事不仅仅停留在情节的推进,更上升到了一种哲学层面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那种游刃有余,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做出的无奈选择,读起来让人深思良久,也更添了几分真实感。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紧凑得让人屏住呼吸,时而又舒缓得像午后的阳光,让人可以慢慢品味文字间的韵味。

评分

我对这本书最深的感触,来自于它所传递出的那种“责任感”的重量。这不是那种说教式的,要求你必须承担多少责任的压迫感,而是一种基于自我认知提升后的主动选择。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在于你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多大的责任,而不是向外界索取多少资源。书中对“环境决定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它没有否认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更强调了内部能动性的主导地位。这种对个体能动性的坚定信念,是这本书最鼓舞人心的地方。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没有直接告诉我该往哪走,而是递给我一张地图,并教会我如何辨认风向和星辰。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平静,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对未来将要付出的努力有了清晰而坚定的预期。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自律”和“成功学”的书籍市场上泛滥成灾,很难找到真正能触及灵魂深处的作品。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没有那种空洞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励志宣言,反而用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剖析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舒适区”的眷恋和对“改变”的恐惧。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夹杂着一种冷峻的幽默感,让你在被戳中痛点时,还能忍不住笑出声来。书中对“坚持”的定义,也远比我们通常理解的要深刻得多,它不是一味的硬抗,而是一种与自我不断协商、妥协与和解的过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微习惯”建立的部分,那些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改变,是如何像滚雪球一样,最终汇集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内心手术,那些长期困扰我的“拖延症”和“半途而废”似乎找到了根治的可能,这是一种非常实在的收获。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完全可以单独作为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来欣赏。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内心挣扎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上,简直达到了令人屏息的程度。他擅长使用比喻和象征,比如用“一座常年弥漫着薄雾的古城”来形容现代人的迷茫状态,那种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在保持高度文学性的同时,并没有牺牲内容的易读性。它巧妙地平衡了艺术性与思想性,使得即便是对哲学或心理学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我常常发现自己读完一段优美的文字后,会情不自禁地反复默读几遍,感受那种文字在舌尖和心底流淌的韵律感。它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审美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滋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